-
1、下列关于催化剂的叙述正确的是A、催化剂只能加快反应的进行 B、二氧化锰是一切反应的催化剂,而且能增加过氧化氢分解释放氧气的质量 C、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 D、要使高锰酸钾受热分解放出氧气,必须加入二氧化锰,否则就不能发生反应
-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给试管内液体加热时,液体量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2/3,以免试管炸裂 B、空气中的稀有气体化学性质很稳定,所以常用于制造多种用途的电光源 C、空气中的二氧化硫、二氧化碳、氮氧化物、臭氧等都属于空气污染物 D、空气中分离出的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可作食品保护气
-
3、某学生用量筒量取液体时,将量筒放平,第一次仰视,凹液面最低处读数为11mL,倒入液体后,俯视凹液面最低处,读数为30mL,则该同学倒入的液体体积A、等于19mL B、小于19mL C、大于19mL D、无法判断
-
4、在82.8克碳酸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盐酸,所加盐酸的质量与产生气体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滴加过程中先发生化学反应:)。试计算(不考虑气体的溶解和盐酸的挥发):
(1)、m的值为。(2)、刚好不再产生气体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写出化学方程式及计算过程)。 -
5、在我市贡井区、大安区交界处有个地名叫“石灰窑”,生产生石灰有悠久的历史。某校化学实验室一瓶装满生石灰的塑料瓶试剂瓶已经膨胀破裂(如图),该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化学老师的指导下,对该生石灰取样开展了以下探究活动:

【提出问题】
生石灰样品的成分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
生石灰样品的成分可能是CaO、Ca(OH)2和CaCO3中的一种或几种。
【设计实验】
兴趣小组设计如下实验进行探究。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1)
取样品于烧杯中,加水溶解,用手触摸烧杯外壁。
烧杯壁发热
(2)
将(1)中液体过滤,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入
溶液变红。
有Ca(OH)2
(3)
取(2)中的少许滤渣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足量稀盐酸。
有CaCO3
【反思评价】
(4)经过讨论,发现通过(2)不能得到样品中一定含有Ca(OH)2 , 理由是。
(5)通过小组合作,最后得出样品中肯定含有CaO和CaCO3 , 可能含有Ca(OH)2.。请写出生成CaCO3的化学方程式。
【应用交流】
(6)生石灰要保存。
【拓展延伸】
(7)兴趣小组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的发生装置中连接上压强传感器如图一,测得实验过程中试管内气体压强变化情况如图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填大写字母)。
A.ab段试管中液面逐渐上升
B.bc段石灰石与盐酸脱离接触
C.c点的对应操作是打开弹簧夹


-
6、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有关问题:

(1)图中标有①的仪器名称为。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为(填大写字母),该装置有一不足之处,应怎样改进。
(3)实验室用B装置制取氧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4)若用D装置收集二氧化碳气体,气体应从(填“m”或“n”)端进入。
(5)E装置试管中的现象是。F装置是将E装置实验后的试管加热,此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6)实验室制取气体时,下列因素中不需要考虑的是(填大写字母)。
A.药品容易获得,能生成所要制取的气体
B.反应条件易于控制,反应速率适中
C.操作简便易行,安全可靠,节能环保
D.所要制取气体的颜色和气味
-
7、某化学兴趣小组通过实验测出了甲、乙、丙三种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并通过描点法绘制出如图的溶解度曲线图,请根据图示回答问题:

(1)t1℃时甲、乙、丙的饱和溶液,升高温度到t2℃有固体析出是。
(2)在温度不变的前提下,将t1℃时乙的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写出一种可采用的方法。
(3)t2℃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最大的是
(4)t2℃时,将35g甲物质加入到盛有50g水的烧杯中,成分溶解再降温到t1℃后,烧杯中固体质量为克。
-
8、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完成下列问题:
ⅠA
ⅡA
ⅢA
ⅣA
ⅤA
ⅥA
ⅦA
0
1
2
3
X
(1)、不同种元素的最本质区别是不同。(2)、氮和磷为同族元素,其化学性质相似,是因为两种原子的相同。(3)、画出元素X的原子结构示意图。(4)、Y单质的化学式为。(5)、原子序数分别为1、8、11的三种元素组成的碱是(填化学式)。 -
9、化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请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食醋是生活中常用的调味品,食醋中醋酸的化学式为。
(2)臭氧主要分布在距地面10~50千米的高空,它能吸收大部分紫外线,保护地球生物,臭氧的化学式为。
(3)铁在潮湿的空气中易生锈,铁生锈过程中生成了FeO(OH),该化合物中铁的化合价为价。
(4)在新冠疫情期间,采用喷洒次氯酸钠(NaClO)对环境进行消毒,其原因是次氯酸钠与空气中的CO2和H2O反应生成了有强氧化性的次氯酸,则次氯酸的化学式为。
(5)发生森林火灾时,在大火蔓延路线前砍掉一片树林,形成隔离带,其灭火原理是。
-
10、今年两会期间,“碳中和”成为热词。“碳中和”是指通过节能减排、植树造林等形式,抵消二氧化碳或温室气体的排放,达到相对“零排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二氧化碳的大量排放会加剧“温室效应” B、生态园林建设有利于吸收二氧化碳 C、加大石油、煤、天然气等能源的开采使用,有利于“碳中和” D、采用合适的技术将含碳温室气体转换为含碳固体,是科学研究的方向之一
-
11、我市即将正式跨入高铁时代。高铁钢轨制造使用的是含锰钢,轨道铺设时每段钢轨的长度达1~2千米,从而大幅减少轨道借口数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制造钢轨的材料是铁的合金 B、钢轨制造时加入锰是为了增大硬度、增强韧性 C、在钢轨接口处涂上油或扣上帽,可以防止接口处锈蚀 D、钢轨热胀冷缩、歪曲变形是化学变化 -
12、模型认知是建立宏观与微观联系的思维方法。工业上制硝酸的主要反应之一是氨的催化氧化,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B、反应前后分子种类没有发生变化 C、反应物、生成物中共有三种氧化物 D、甲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7 -
13、生活、工作场所常见到一些警示图标。下列图标放置地点错误的是A、
运输浓硫酸的槽罐车
B、
存放酒精的试剂柜
C、
面粉加工厂
D、
城市居民住宅区
-
14、建立模型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模型正确的是A、
地壳中元素的含量
B、物质
物质的分类
C、
原子结构模型
D、构成物质的微粒
-
15、小明同学在开学体质检测时,与医生交谈获悉,青少年平静时的呼吸频率约为12~20次/min,每次约吸入0.5L空气。(1)、人体呼吸(填“属于”或“不属于”)缓慢氧化。(2)、已知碳-12原子的质量约为1.993×10-26kg,一种氧原子的质量约为2.657×10-26kg。计算这种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
16、在小英家的仓库里,堆放着一袋袋化肥一一碳酸氢铵( NH4HCO3).过了一个夏天,小英发现这种化肥所持有的刺激性气味变得更浓烈了,有些化肥袋里碳酸氢铵变少了,检查发现变少的化肥包装袋没有密封,化肥也没有撒落在地上,更没有人进过仓库开袋使用。
为了探究这些化肥减少的原因,小英在实验室取了一些碳酸氢铵粉末,放在蒸发皿中加热,过一会儿观察到粉末完全消失,同时也闻到了这种刺激性气味.粉末为什么会消失呢?
(1)【提出问题】碳酸氢铵粉末消失的原因是什么?
(2)【猜想】①碳酸氢铵粉末在不加热或加热条件下由固态变成它的气态。②碳酸氢铵在不加热或加热条件下发生分解反应,可能产生的物质有氨气和一些氧化物。
(3)【查阅资料】①碳酸氢铵属于氨肥,不具有升华的性质,说明上述猜想 (填序号)不成立;②氨气(化学式NH3)具有特殊的刺激性气味,极易溶于水,其水溶液是碱性,但干燥的氨气不能使干燥的红色石蕊试剂变蓝;③NO2为红棕色气体。NO为无色气体,在空气中易发生反应:2NO+O2=2NO2
(4)【实验操作,现象与结论】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取适量碳酸氢铵于试管中加热,如图一所示,将干燥的红色石蕊试纸接近导管口
产生强烈的刺激性气味,试管壁上有无色液滴且试纸变蓝,但未见红棕色气体
分解产物中有 , 没有
②按如图二所示装置继续实验,直到反应完全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分解产物中有
(5)【应用】①利用氨气的化学性质,请写出实验室检验氨气的方法(写出实验操作、现象、结论):;
②如果你家里有碳酸氢铵化肥,你应该如何保存? 。
-
17、下列装置常用于实验室制取气体,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仪器①的名称。(2)、实验室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较纯净的氧气,应选择的发生和收集装置是(填字母代号),在装入药品前应先检查装置的。(3)、用装置C收集氧气时,其验满的方法是。 -
18、芯片是所有电脑、“智能家电”的核心部件,它是以高纯度的单质硅(硅的元素符号为Si)为材料制成的。用化学方法制得高纯硅的反应原理为:
①SiO2+2C=Si+2CO↑ ②Si+2Cl2=SiCl4 ③SiCl4+2H2=Si+4HCl
请回答:
(1)、反应①中SiO2读作:(2)、反应①中生成有毒的CO,它能与人体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使血红蛋白不能很好地与氧气结合,从而使人体缺氧而造成“煤气中毒”。如果发现有人煤气中毒,你将采用哪些救治措施?(回答一种即可)(3)、通过半学期的初中化学学习,我们可以从化学的视角来进一步认识空气,雷雨过后,空气特别清新,这是因为少量氧气(O2)在一定条件下转化成了臭氧(O3),反应方程式为:3O22O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①该反应属于物理变化
②O2与O3都是由氧元素组成的单质
③O2与O3是同一种物质
(4)、氢气是一种理想的燃料,它具有①资源丰富,②产热高,③燃烧产物是水,不污染环境这三大优点,从社会进步和发展要求的角度,你认为它作为一种能源和现有其它能源物质比较,最大的一条优点是(填序号)。 -
19、下图是物质与其构成粒子之间的关系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
(1)、铁是由(填“原子”或“分子”或 “离子”)构成的。(2)、氯化氢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走进实验室就闻到了这种气味。从分子的角度解释这种现象:。 -
20、为了探究“水的净化”过程,我校化学实验兴趣小组从乌河中采集了水样,观察到:A.水样呈黄色,有异味;B.水样浑浊,有固体小颗粒。现对水样进行如下处理:(1)、向水样中加入明矾搅拌溶解,静置一段时间后,进行(填操作名称),除去固体小颗粒,再向滤液中加入活性炭,利用其性除去水样中的颜色和异味,该过程属于物理变化。(2)、为了判断得到的水是硬水或软水,可加入进行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