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唐代陆羽所著《茶经》涵盖了茶树栽培、茶具使用、饮茶方法等内容,是世界现存最早、最完整的茶学专著。(1)、茶叶含氟,对预防龋齿有一定效果,这里的“氟”是指_____________(填序号);A、原子 B、分子 C、元素(2)、《茶经·五之煮》中“缃、苦、馨”形容茶的色香味,远处就能闻到茶香的原因是(微观角度解释);(3)、《茶经》中记载的“漉(1ù)水囊”可用于分离固体和液体,该分离过程类似于化学实验操作中的。
-
2、请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1)、一氧化碳燃烧:(2)、木炭还原氧化铜:
-
3、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焦点:二氧化碳人工变淀粉,如何实现的?
这项相关成果使淀粉生产的传统农业种植棋式向工业车间生产棋式转变成为可能,并为二氧化碳原料合成复杂分子提供了新的技术路线。专家认为,这是一项颠覆式的创新,未来有望解决粮食问题。淀粉是具有重要营养价值的主要碳水化合物。农作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光能、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淀粉。但是,在玉米等农作物中,将二氧化碳转变为淀粉涉及超过60步的生物化学反应和复杂的生理调控,太阳能的利用效率不超过2%。
(1)、标出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化合价。(2)、二氧化碳人工变淀粉是(填“化学变化”或者“物理变化”):(3)、二氧化碳人工变淀粉,为减少环境中的二氧化碳提供了一种新的路径。下列做法也能减少环境中二氧化碳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A、更多的利用太阳能等新能源 B、骑自行车上下学,少乘坐私家车 C、大力兴建火力发电站以解决人们对电力的需求 D、尽量少用一次性碗筷 -
4、运用物质的性质可将混合物提纯。下列除杂方法正确的是
选项
物质
所含杂质
除去杂质的方法
A
氧化铜粉末
碳粉
在空气中加强热
B
通过足量的澄清石灰水,干燥
C
通过足量灼热的铜网
D
高温煅烧
A、A B、B C、C D、D -
5、如表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镁条在密闭容器中燃烧
B.两份完全相同的过氧化氢溶液在有、无的情况下产生
C.在密闭容器中点燃红磷
D.水通电分解
A、A B、B C、C D、D -
6、下列有关防火的做法不正确的是A、厨房燃气泄漏,立即关闭燃气阀 B、火灾现场烟雾较浓,可用湿毛巾捂口鼻,尽量贴近地面逃离 C、处置森林火灾,开辟防火隔离带 D、家用电器着火时,立即用水灭火
-
7、下列有关碳及其化合物的说法错误的是A、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并且能与水反应,可用于制碳酸饮料 B、和不能相互转化 C、用墨绘制的画能保存长时间不变色 D、一氧化碳有毒,因为其与血红蛋白极易结合
-
8、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A、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同时生成二氧化硫 B、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黑色固体 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白光,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D、蜡烛在空气中燃烧时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
9、正确的实验操作是完成化学实验的基本要求。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A、
倾倒液体
B、
检查气密性
C、
加热液体
D、
过滤
-
10、为了探究久置于空气中的铝片被氧化的程度,现称取30g铝片样品,进行打磨后放入到一定量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反应恰好完全进行。最终收集到3g氢气。相关反应为:(1)、物质X的化学式为。(2)、该铝片样品中铝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3)、最终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结果精确到0.1%)。
-
11、
重庆外国语学校初三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们遇到了以下两个实验探究,请和他们一起完成。
探究I:
在做木炭还原氧化铜实验时,蓝蓝同学提出当木炭较多、温度较高时,该反应产生的气体中含有CO和CO2 , 她在老师指导下设计了以下实验并验证了自己的猜想,请和她一起完成。(假设每一步均是充分吸收)
【查阅资料】碱石灰是NaOH和CaO的混合物,可以吸收CO2和水。
【实验探究】

(1)装置B所盛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为。若D中所盛固体是CuO,此时D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请指出该实验方案中的一处设计缺陷:。
探究II:
有一瓶NaOH溶液使用后忘记了盖瓶塞,并久置了很长一段时间。现对其溶质成分进行探究。
【猜想假设】
猜想①:溶质为NaOH
猜想②:溶质为Na2CO3
猜想③:溶质为NaOH和Na2CO3
【实验初探究】
(3)请完成以下探究方案
实验操作示意图
现象与结论
反思评价
方案一
酚酞溶液样品溶液
若溶液变红,则猜想①成立
此方案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理由是:。
方案二
足量CaCl2溶液样品液
若产生白色沉淀即可证明猜想①不成立,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实验再探究】
(4)取方案二中所得上层清液,滴加氯化铁溶液,若出现现象为时,即可证明猜想③成立。
-
1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下列装置常用于气体的制备,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标号②的仪器名称:。(2)、装置A用于实验室制备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3)、实验室用于制取CO2的装置为。(在A-E中选)(4)、选用B→F→E的装置组合即可制取一瓶干燥的氢气,则装置F中所盛液体为:。(5)、某兴趣小组利用输液袋(如图G)收集甲烷,则气体应从口进(填“a”或“b”)。 -
13、学习复分解反应发生条件时,小明同学将稀硫酸分别加入以下三只试管:
实验编号
一
二
三
试管内试剂
KOH溶液+酚酞试剂
NaHCO3溶液
CuCl2溶液
(1)、实验一出现时(现象),溶液pH=7。(2)、实验二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为了验证实验三是否发生复分解反应,小默同学进行了如下探究。已知:对Cl-的检验、测定有干扰。

①沉淀A的化学式。
②步骤Ⅲ发生的中和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③若满足质量关系m=(用m1和m2表示),证明实验三未发生复分解反应。
-
14、水是生活中最常见的物质之一。(1)、通过氢气燃烧验证水的元素组成,实验过程如下图所示(省略夹持仪器)。
氢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 , 无水硫酸铜的作用是。
(2)、下图是水厂利用水库中的水生产自来水的主要流程:
①A池中通过(填操作名称)除去水中的难溶性固体杂质。
②生活中用检验自来水是软水还是硬水。
-
15、金属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请完成以下问题。(1)、《千里江山图》真迹颜料中含有石绿【主要成分Cu2(OH)2CO3】,石绿受热分解生成三种氧化物(无化合价改变),写出化学反应方程式。(2)、工业上用赤铁矿炼铁的主要反应原理为。(用化学方程式表示)(3)、铁制品锈蚀的过程,实际上是铁与空气中的(填化学式)等发生化学反应的过程。(4)、写出铝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16、用化学用语填空。(1)、标出碳酸铵中氮元素的化合价。(2)、碘酒中的溶剂是。(3)、保持过氧化氢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4)、氖气的化学式是。
-
17、下列有关图示正确的是A、某温度下,向一定量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不断加入硝酸钾晶体
B、向硫酸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C、向稀盐酸中滴加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D、向等质量的金属镁和铝中分别加入足量且质量分数相等的稀硫酸
-
18、向50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钾溶液中加入5g氯化钾,完全溶解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A、10% B、18.2% C、15% D、20%
-
19、对某种溶液中的离子进行检验,下述结论中合理的是A、先加BaCl2溶液,再加足量HNO3溶液,仍有白色沉淀,则该溶液一定含有 B、加入足量的CaCl2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则该溶液中一定含有 C、加入酚酞溶液,溶液没变色,不能确定该溶液显中性 D、先加入稀盐酸,再加足量AgNO3溶液,若有白色沉淀,则该溶液中一定含有Cl-
-
20、除去下列物质中所含的少量杂质,方法正确的是
物质
所含杂质
除杂质的方法
A
二氧化锰
氯化钠
加水溶解,过滤,蒸发结晶
B
氯化钠
碳酸钠
加入过量稀盐酸,蒸发结晶
C
氯化钙溶液
稀盐酸
加入过量氢氧化钙,过滤
D
氢氧化钠溶液
碳酸钠
加入适量的氯化钙溶液,过滤
A、A B、B C、C D、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