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一带一路”是跨越时空的宏伟构想,赋予了古丝绸之路崭新的时代内涵。古丝绸之路将中国的发明和技术传送到国外,下列发明与技术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酒曲酿酒 B、火药爆炸 C、冶炼金属 D、刺绣工艺
-
2、在医疗急数、化工生产等领域都有重要应用。某探究小组进行了“催化剂等因素对过氧化氢分解的影响”的系列探究,该小组分别取1g不同的催化剂,再加入溶质质量分数5%的过氧化氢溶液20mL,进行了如下实验:
序号
催化剂
温度
实验现象
甲
粉末
常温
持续产生气泡,速率适中,气流平稳
乙
红砖粉末
60℃
持续产生气泡,速率适中,气流平稳
丙
红砖小颗粒
常温
缓慢,有少量气泡逸出
丁
块状红砖
常温
十分缓慢,几乎看不到气泡
(1)、粉末与红砖粉末对过氧化氢溶液分解具有相同的催化效果,你认为此结论是否科学?(填“是”或“否”)。理由是。(2)、能说明催化剂的催化效果与其形态有关的实验组合是(填实验序号)。(3)、在一定温度下,另取2g红砖小颗粒,向其中加入8%的过氧化氢溶液20mL,继续实验,发现产生气泡的速率明显比实验丙快。请分析可能的原因(至少写两条)。 -
3、根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1)、仪器①的名称是。(2)、实验室用装置B制取氧气,在向装置中添加药品前,应先检查装置的。长颈漏斗下端应伸入液面下的目的是 , 与装置B相比,装置C的优点是。(3)、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符号表达式为 , 若要收集一瓶较纯净的氧气,选用的收集装置是(从D、E、F装置中选)。用装置G收集氧气时,气体应从导管口(填字母)通入。(4)、用H装置进行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为了检验产物,可在燃烧停止后的集气瓶中倒入少量的 , 振荡,观察到的实验现象为。(5)、将收集的氧气倒入装置Ⅰ的烧杯中,观察到带火星的木条自下而上依次复燃,说明氧气具有的性质是和。 -
4、甲、乙、丙三种物质都含同一种元素,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表示反应一步实现,部分物质和反应条件略去)。
(1)、已知甲、乙组成元素相同,丙在空气中含量居第二位。甲转化为乙的化学符号表达式为;该反应属于(填基本反应类型)(2)、从分子角度解释,甲、乙性质有差异的原因是。(3)、写出丙物质的一种用途。 -
5、结合下图有关实验,回答问题。
(1)、图甲水电解器的a玻璃管中产生的气体是(填化学式);(2)、从安全角度考虑,图乙在点燃氢气前,一定要检验氢气的;(3)、图丙“燃料电池发电”是将化学能转化为能,“电解水制氢”的化学符号表达式为。固态合金储氢装置中释放出氢气,将氢气高压加注到新能源汽车中、高压加注压缩时氢分子间的间隔变(填“大”或“小”)。 -
6、能源、环境、材料、健康已成为人类日益关注的问题,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水是生态之基、生产之要、生命之源。
①水是一种常用的溶剂,生理盐水(0.9%的氯化钠溶液)可用于医疗注射。氯化钠中的阴离子是(用化学用语表示);
②目前很多场所选择使用直饮水,某品牌直饮机工作流程如图所示:

利用炭罐中活性炭颗粒的性除去自来水中的色素和异味等;直饮机使用方便,只要将其与自来水管对接,截留清除水中的有害物质(如细菌,微生物等)便能得到直饮水,直饮水属于(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2)、从饮水机接水时,取下的水杯杯盖(填“正”或“倒”)放在桌面上。 -
7、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请用化学用语填空:(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2)、标出高锰酸钾中锰元素的化合价。(3)、3个磷原子。
-
8、拉瓦锡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某兴趣小组利用氧气传感器来检测足量红磷燃烧过程中氧气的含量,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a点时容器内氮气体积分数为85% B、容器内生成五氧化二磷的质量: C、氧气有剩余,说明物质燃烧时氧气必须达到一定浓度 D、此实验测得空气中氧气的质量分数为18% -
9、高纯硅是芯片的核心材料。硅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和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硅属于非金属元素 B、硅原子的质量为28.09 C、硅原子核内质子数为14 D、硅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 -
10、婴幼儿为了防止龋齿,常常去医院“涂氟”,这里的“氟”指的是A、离子 B、原子 C、分子 D、元素
-
11、向如图所示的集气瓶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锰后,铁丝剧烈燃烧,关于该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A、二氧化锰加快了水的分解 B、铁丝剧烈燃烧时,火星四射,生成白色固体 C、铁丝燃烧的后的产物为氧化铁 D、过氧化氢溶液能防止集气瓶局部过热而破裂 -
12、下列有关元素的说法正确的是A、同一种元素在同一化合物中只能表现出一种化合价 B、不同的物质其组成元素也一定不相同 C、同种元素的原子其原子核内中子数相同 D、元素是质子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
13、2024年3月25日是第29个“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下列标志与安全无关的是A、
B、腐蚀性物质
C、易燃固体
D、毒性物质
-
14、规范的操作方法是实验安全和成功的重要保证。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A、
闻气体气味
B、
点燃酒精灯
C、
加热液体
D、
收集氧气
-
15、下图是一种加碘盐包装袋上的部分内容。请回答下列问题。
食品名称:天然海盐
配料:精制盐、碘酸钾
氯化钠:
碘酸钾(以1计):
食用方法:烹饪时加入,建议每日摄入量不超过
储存条件:密封、避光、常温、防潮
保质期:三年
(1)、碘酸钾()的相对分子质量是多少?碘酸钾中碘元素的质量分数是多少?(2)、该食盐中碘元素的质量范围是多少? -
16、
学完实验室制取氧气后,某兴趣小组对某款制氧机的制氧原理产生了兴趣并进行了探究。
【查阅资料】该制氧机中有一包黑色粉末和一包白色颗粒。黑色粉末为二氧化锰,白色颗粒为过碳酸钠固体,过碳酸钠遇水后会生成碳酸钠和过氧化氢,进而缓慢产生氧气。
【提出问题】二氧化锰在制氧反应中起什么作用?
(1)【进行实验】小组同学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实验方案
实验现象
①加入50mL蒸馏水后,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
有较多气泡产生,
②加入50mL蒸馏水后,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
有少许气泡产生,带火星的木条没有复燃
【实验结论】
(2)小组同学向反应后的①试管中重复多次加入1.5g过碳酸钠,均又出现上述现象。反应后将剩余固体过滤、洗净、干燥、称重,固体质量仍为0.2g,则二氧化锰在此反应中起作用。
(3)试管①中过氧化氢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
【实验反思】
(4)通过探究,同学们认识到在生产、生活及化学实验中,在选择化学药品时,要充分考虑多种实际因素,制氧机中制氧剂选择过碳酸钠而不选择过氧化氢溶液,其原因是。(填一条)
【拓展探究】小组同学又联想到了渔民用过氧化钙(CaO2)增加鱼池中的含氧量,于是又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装置
实验主要过程

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②加入过氧化钙和水后,有少量小气泡缓慢放出,
在导管口几乎收集不到气体。该装置放置到第二天,
集气瓶中只收集到极少量气体,振荡试管后仍有少量
小气泡缓慢放出
【分析与反思】
(5)过氧化钙与水反应(选填“适合”或“不适合”)用于实验室制取氧气。
(6)渔民用过氧化钙作增氧剂的主要原因是。
(7)同学们对过氧化钙与水反应的生成物猜想如下:①氢氧化钙和氧气;②碳酸钙和氧气。
你认为猜想(填序号)一定是错误的,理由是。
-
17、下图是实验室常用的仪器与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仪器的名称:① , ②。(2)、若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为了控制反应速率,则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填字母)。(3)、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 装置可用于高锰酸钾制取氧气,试管口放一团棉花的目的是。(4)、若要收集一瓶较纯净的氧气,从图1中选择的收集装置是(填字母),若用图2装置采用排空气法收集氧气,则气体应从导管口(选填“”或“”)端通入。(5)、小林用气密性良好的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验证高锰酸钾分解的反应符合质量守恒定律。在实验中他用电子天平和量筒准确测量出表中的、、和。[实验中各操作均正确,氧气的密度为()]

质量或体积
()
(试管)
(试管+加热后剩余固体)
(量筒内收集的气体)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和之间应存在的等量关系是。
-
18、小组同学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电解水的实验,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实验前先向水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的目的是 , 实验时向球形容器中加水时,需将两端的活塞(选填“打开”或“关闭”)。(2)、a、b管中产生气体的体积比约为。(3)、电解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该实验得出水由组成。(5)、电解水实验中发生分解的微粒名称是。 -
19、都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其中、是组成元素相同的无色液体,是黑色固体,是暗紫色固体,它们之间的转换关系如图所示
(1)、的化学式是。(2)、反应②的基本反应类型是。(3)、的一种用途是。(4)、若是黑色固体且反应中火星四射,则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为。 -
20、通过实验获取知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手段。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实验中能说明氨分子在不断运动的实验现象是。(2)、图乙实验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 若所得滤液仍浑浊,可能的原因是(填一条即可)。此实验操作要点有、。(填两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