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完成下列小题:(1)、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Ⅰ.仪器b的名称是。
Ⅱ.若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填大写字母序号)。
Ⅲ.用装置D收集氧气,进气口为(填“f”或“g”)。
(2)、常见金属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操作
实验现象
解释与结论
铜片具有导电性
固体逐渐溶解,有气泡产生,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绿色
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
-
2、我国是世界上锌冶炼最早的国家,明代宋应星所著的《天工开物》中有关于“火法”炼锌的工艺记载是:“每炉甘石(主要成分是碳酸锌)十斤,装载入一泥罐内……然后逐层用煤炭饼(反应后生成一氧化碳)垫盛,其底铺薪,发火缎红……冷定毁罐取出……即倭铅(锌)也。”该工艺过程分解模拟如图,请结合图文信息回答问题:(1)、装入原料器之前,将炉甘石敲碎的目的是。(2)、高温炉中,炉甘石与煤中的C反应,该反应类型为。(3)、湿法冶金利用置换反应。向混合液中加入Fe粉,充分反应后过滤。若取出的滤渣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则滤液中含有的金属阳离子是。
-
3、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豆腐,作为一种营养丰富、口感细腻的传统食品,在中国乃至世界的饮食文化中都占据着重要地位。黄豆是制作豆腐的主要原料,其主要营养成分的含量(每100g)如表。
糖类/g
蛋白质/g
油脂/g
水/g
37.3
33.1
15.9
9.2
制作过程中,磨浆料液比(即黄豆与水的质量比)对豆腐出品率的影响如下图。
豆腐制作过程中的关键环节之一为凝固。常见凝固方法有石膏凝固法、卤水凝固法、葡萄糖酸内酯凝固法。卤水凝固法中凝固剂与黄豆的质量百分比对豆腐出品率的影响如表。
序号
凝固剂与黄豆的质量百分比
豆腐出品率
1
2
3
豆腐属于高蛋白食物,过量食用可能会导致消化不良,从而出现腹胀、腹泻等不良反应。且豆腐中的嘌呤含量也较多,嘌呤代谢异常的人群不宜多吃,过量食用可能会加重原病情。
(1)、黄豆营养成分中含量最高的是。(2)、常见豆腐凝固方法有(写出一种即可)。(3)、依据表2数据,能否得出“凝固剂种类等其他条件相同时,凝固剂与黄豆质量百分比越大,豆腐出品率越高”的结论?请判断并说明理由:。 -
4、下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1)、A点的含义是。(2)、在时,向30克甲物质中加入50克水,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是(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3)、若乙中混有少量甲,最好采用(填“降温结晶”或“蒸发结晶”)的方法提纯乙。
-
5、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1)、目前,人类利用的能量大多来自化石燃料。在有石油的地方,一般都有天然气存在,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请写出甲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2)、《淮南万毕术》记载“曾青(硫酸铜溶液)得铁则化为铜”的湿法炼铜工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6、鉴别、分离、检验、除杂是基本的实验方法。下列实验设计中,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设计
A
鉴别水和5%的过氧化氢溶液
分别加入少量二氧化锰,观察现象
B
分离和CO气体
通入足量NaOH溶液
C
检验久置的NaOH溶液是否变质
取样,滴加酚酞试液,观察颜色
D
除去溶液中混有的盐酸
加入过量 , 过滤
A、A B、B C、C D、D -
7、下列有关化学观念的说法正确的是A、微粒观: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构成两种物质的分子不同 B、守恒观:1g木炭在1g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的质量为2g C、转化观:不可以互相转化 D、元素观:某物质在纯氧中完全燃烧生成和 , 推知该物质一定由元素组成
-
8、下列物质的鉴别中,所选试剂或方法不正确的是A、羊毛和棉线:在空气中灼烧 B、黄金和假黄金(铜锌合金):观察颜色 C、氧化铜和碳粉:加入稀盐酸 D、二氧化碳和氮气:加入澄清石灰水
-
9、劳动课上,小明在老师处领养了一盆发财树,养护一段时间后发现植物叶片发黄,为给发财树补充营养,小明应选用的物质是A、 B、KCl C、 D、
-
10、下列物质加入水中,充分搅拌,不能形成溶液的是A、食盐 B、蔗糖 C、花生油 D、小苏打
-
11、认真观察、记录和分析实验现象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A、将银丝插入硫酸铜溶液中,可看到银丝表面有红色的铜生成 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可观察到产生大量白色的烟雾 C、硫在氧气中燃烧,可观察到明亮的蓝紫色火焰,同时闻到刺激性的气味 D、木炭和氧化铜共热,可观察到红色固体变黑
-
12、2025年3月31日是我国第30个“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下列关于燃烧、灭火和自救的说法,错误的是A、图书馆书籍着火,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 B、室内起火,立即打开门窗呼救 C、吹灭生日蜡烛,是降低温度至蜡烛着火点以下 D、厨房油锅起火,立即用锅盖将其盖灭
-
13、分子、原子、离子等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下列物质由原子构成的是A、金刚石 B、水 C、硫酸铜 D、干冰
-
14、杭州亚运会开幕式主火炬的燃料——“零碳甲醇()”备受瞩目,这是全球首次对“零碳甲醇”的实践应用。目前,该燃料已广泛应用在船舶、汽车等领域。“零碳甲醇”是利用焦炉气中的副产品氢气和从工业尾气中捕捉的二氧化碳在一种纳米催化剂的作用下反应得到的,其微观示意图如图。有关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A、反应物均为化合物 B、该反应为分解反应 C、丁的化学式为 D、反应前后“纳米催化剂”的性质不变
-
15、蔬菜中含有的维生素能增强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维生素C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B、维生素C由20个原子构成 C、维生素C中碳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1 D、维生素C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76g
-
16、铈是一种常见的稀土元素,下图为元素周期表中铈元素的信息。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铈属于非金属元素 B、铈的元素符号为CE C、铈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40.1 D、铈原子的原子序数为82.1
-
17、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下列有关空气及其成分描述错误的是A、氮气可充入食品包装袋中延长食品的保质期 B、氧气具有助燃性,可用作燃料 C、冰水共存物属于纯净物 D、稀有气体可用于制作霓虹灯
-
18、试管是实验室常用的仪器。下列有关试管的使用正确的是A、
B、
C、
D、
-
19、五育并举,让劳动成为一种教育。在下列劳动过程中一定发生化学变化的是A、淘米 B、生火 C、切菜 D、烧水
-
20、已知某固体混合物 A中含有 CuSO4、FeCl3、NaNO3、BaCl2、CaCO3五种物质中的两种或多种.按下述步骤进行实验探究,观察实验现象,并加以分析推理(设过程中所有发生的反应都恰好完全反应).
Ⅰ.取一定质量的该固体混合物 A放入一洁净烧杯中,向其中加入适量NaOH溶液,搅拌,待烧杯中物质充分反应后,过滤,得红褐色沉淀B和滤液C.
Ⅱ.另取一定质量的该固体混合物 A 放入另一洁净烧杯中,向其中加入适量H2SO4溶液,搅拌,待烧杯中物质充分反应后,过滤,得白色沉淀D和滤液E.
Ⅲ.将所得溶液C和溶液E充分混合,再向混合后的溶液中加入适量 AgNO3溶液,待充分反应后,过滤,得白色沉淀F 和滤液G.
Ⅳ.根据上述实验过程和发生的现象作出相应的推理,填写以下空白:
(1)、在固体混合物 A 里,上述五种物质中肯定存在的物质是(写化学式)(2)、写出步骤Ⅲ中生成白色沉淀F的1个化学方程式:.(3)、在滤液G中,含有的金属阳离子共有种,该滤液中肯定存在的酸根离子是.(4)、在混合物A里,上述五种物质中肯定不存在的物质是(写化学式) , 得出此结论的理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