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下列是实验室制取气体常用的装置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①的名称是
    (2)、若利用A装置制取O2 , 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3)、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取并收集一瓶纯净氧气的装置组合为
    (4)、利用C装置收集氧气的最佳时机是
    (5)、做硫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集气瓶事先留少量水的目的是
  • 2、氢能源车的工作原理中涉及到氢氧燃料电池的反应,下图氢气与氧气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的微观模拟图。请回答下列问题:(用“”和“”分别表示氢原子和氧原子)

    (1)、该反应的基本类型为
    (2)、如果在B中补充画出缺失的相关粒子,则应该补充的粒子为______;
    A、2个氢原子 B、1个氢分子 C、1个氧分子 D、2个氧原子
    (3)、氢气和氧气进入燃料电池时,它们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发生化学反应,产生电能。这个过程被称为电化学反应。产生的电能通过电机驱动车辆前进。电机将电能转化为 , 使车辆运动。
  • 3、阅读下列材料。

    2020年12月17日1时59分,嫦娥五号返回器携带月球样品在内蒙古四子王旗预定区域安全着陆,其成功实施标志精我国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步走规划如期完成。

    研究表明,月壤中含有丰富的矿藏,仅月面表层5cm厚的沙土中就含上亿吨铁。在月球表面,白天阳光垂直照射的地方温度高达127 , 夜晚温度可降到183 , 自动采样机中的高性能钻杆能满足“嫦娥五号”在月球表面苛刻条件下的采样需求。最令人兴奋的是,月壤中含有丰富的氦-3(原子核中含有2个质子,1个中子的氦原子)。氦-3可作为核电站的能源,其安全无污染,不仅可用于地面核电站,而且特别适合宇宙航行。月壤中含有100万~500万吨氦3 , 而100吨氦3所放出的能量相当于地球上1年全部能量的总和。然而,地球上氦元素主要是氦4 , 氦3储量只有0.5吨左右,远远无法满足现有需求。

    依据材料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月面表层5cm厚的沙土中富含的金属是铁,铁在氧气中燃烧的文字表达式是
    (2)、“嫦娥五号”自动采样机中钻杆具有的性质是(写1点)。
    (3)、氦3与氦4的从原子的构成来看区别是
  • 4、再生水是国际公认的“第二水源”,是将生产生活等污水经过处理达标后,可以在一定范围内使用的水,生产再生水的主要流程如图:

    (1)、一级处理时,污水经过格栅后,还需向其中加入混凝剂,格栅的作用是
    (2)、二级处理时,需要使用活性炭,主要是利用了活性炭的性。
    (3)、请写出保护水资源的一种途径
  • 5、如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A、B、C、D代表四种不同的元素。

    (1)、画出D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 写出D形成的离子符号
    (2)、由C、B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写一种)。
  • 6、请用化学用语(化学符号)填空。
    (1)、若“”表示一个氢原子用符号H表示,则“”可以用符号表示;
    (2)、保持水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3)、标出氯化钠中氯元素的化合价
  • 7、下列化学用语中表示的意义正确的是
    A、AlO:表示氧化铝 B、H2:2个氢原子 C、N:表示氮气 D、2NH4+表示2个铵根离子
  • 8、《中国成语大会》到《中国诗词大会》,中国传统文化大放异彩,很多成语、诗词中蕴含着丰富的科学道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真金不怕火炼”说明黄金的熔点低 B、“一畦春韭绿,十里稻花香”是因为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C、“沙里淘金”与“抱薪救火”蕴含的化学原理不同 D、“松叶堪为酒,春来酿几多?”指清香的美酒来自粮食的缓慢氧化
  • 9、规范操作是科学实验的基本要求。下列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A、点燃酒精灯 B、量液读数 C、滴加液体 D、装固体粉末
  • 10、

    科学探究与实践是我们需要不断培养的学科核心素养。实验课上,同学们做了电解水的实验。

    (1)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为

    (2)某同学在做电解水实验时,向水中加入氯化钠,发现与正极相连的石墨电极上出现黄绿色气体。

    【提出问题】加入氯化钠的水通电时,石墨电极上分别生成了什么气体?

    【查阅资料】①氯气(Cl2)是一种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常温下1体积水里能溶解2体积的氯气;②氯化钠溶液是在水中加入氯化钠固体,溶解后得到的混合物。

    【提出假设】

    猜想Ⅰ:氧气和氯气;

    猜想Ⅱ:氢气和氧气;

    猜想Ⅲ:氢气和氯气。

    【设计实验】用如图所示装置来电解氯化钠溶液,并收集两个电极上产生的气体。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解释或结论

    按照如图装置,通电一段时间后,用a、b两支试管分别收集两根石墨电极上产生的气体,观察气体颜色

    试管a收集到黄绿色气体,试管b收集到无色气体

    ①猜想错误

    用拇指堵住试管b,移近点燃的酒精灯,移开拇指点火

    听到爆鸣声

    ②证明b试管中收集到的气体为 , 猜想正确

    【实验结论】

    (3)氯化钠溶液通电时,氯化钠和水反应除了生成两种气体外,还生成了氢氧化钠,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反思与评价】

    (4)联系电解水的实验,要证明水的组成,你认为在电解水时(填“可以”或“不可以”)加氯化钠溶液,原因是

  • 11、大多数化工生产都有催化剂的参与。
    (1)、化工生产使用催化剂的主要目的是
    (2)、研究表明氧化铜(黑色固体粉末)可催化过氧化氢分解。

    ①写出上述反应原理对应的化学方程式 , 根据该原理选用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是(填序号)。

    ②上图E装收集氧气的方法是向排空气法,为了检验氧气是否收集满。将放在集气瓶口。

    ③若选用B装置制取氧气,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下列设想有可能通过找到合适的催化剂来实现的是____(填标号)。
    A、利用太阳光将水分解生产H2 B、将空气中的He分解生产H2 C、使过氧化氢分解产生更多的氧气 D、将CO2和H2O转化为葡萄糖(C6H12O6)
  • 12、对比古今净水工艺,回答问题:

    (1)、“漉水囊”可滤出水中浮游生物,此过程对应的操作1的名称是
    (2)、絮凝剂明矾含有对人体有害的物质,长期饮用可能会引起老年性痴呆症。现在改用Na2FeO4代替絮凝剂和消毒剂,Na2FeO4中Fe的化合价是
    (3)、永嘉出土的明末水处理池是最早利用“木炭吸附”的净水工艺,现代净水过程中常用代替木炭。
    (4)、为了保障野外工作人员的用水安全,便携净水器的设计具有重要意义。如图,使用该净水器,待处理的水由下往上压,优点是

    (5)、市面上一种“生命吸管”便携式净水器如图所示,由此“生命吸管”得到的水属于(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6)、下列用水行为符合保护和合理使用水资源的是(填序号)。

    ①将工业冷却水循环利用   ②用未经处理的工业废水灌溉农田

    ③用洗菜、淘米的水浇花   ④用喷淋节水龙头代替用水较多的旧式龙头

    ⑤使用无磷洗衣粉

  • 13、化学是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与变化规律的科学。
    (1)、下列认识正确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多种,微粒间有间隔 B、微粒可能带电,但由微粒构成的物质不显电性 C、微粒是不停地运动,运动的速率与温度有关
    (2)、核电荷数为11~18的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等信息如下,请回答有关问题:

    ①从原子结构角度分析:在元素周期表中,以上元素都位于第三周期的原因是

    ②氩气的化学式为 , 其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的原因是

    (3)、某密闭容器中物质变化过程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

    ①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氢气体,请在B框中将微粒补充完整

    ②上述变化Ⅱ为降温,Ⅲ为升温,请在C框中将微粒补充完整

  • 14、用化学符号表示或写出符号数字的意义
    (1)、保持氨气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2)、化学性质不活泼且空气中占体积分数最大的气体
    (3)、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其原子形成的离子
    (4)、3Na:
    (5)、2Mg2+:右上角的“2”
    (6)、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方程式为
  • 15、下列化学知识的归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宏观事实与微观解释

    B.推理分析

    ①水银体温计测量体温——温度升高,原子变大

    ②湿衣服晾在太阳底下干得快,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率加快

    ①同种元素的质子数相同,因此质子数相同的微粒一定是同种元素

    ②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因此带电的粒子一定是离子

    C.化学成分排序

    D.重要化学史

    ①地壳中各种元素的质量分数关系:氧>硅>铝>铁

    ②相对分子质量:二氧化碳>氮气>氢气

    ②张青莲测定相对原子质量

    ②门捷列夫实验发现原子内部结构

    A、A B、B C、C D、D
  • 16、2022年9月9日,中国国家航天局、国家原子能机构在北京发布了嫦娥五号最新科学成果,其中一个是发现月球新矿物:氦-3;已知地球上大量存在的是氦-4.下图所示是两种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关于两种原子说法错误的是

    A、”表示质子,“”表示中子 B、氦-3与氦-4是同种元素的不同原子 C、氦-3比氦-4的相对原子质量小 D、氦-3与氦-4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2,容易失去电子成为阳离子
  • 17、对下列错误的实验操作可能引起的后果描述错误的是
    A、读数偏大 B、试管炸裂 C、试管炸裂 D、集气瓶底炸裂
  • 18、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闻名于世.下列作品制作过程中主要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A、山西汾酒 B、荣昌折扇 C、潮州刺绣 D、南阳玉雕
  • 19、

    某化学课堂围绕“酸和碱的中和反应”,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开展探究活动,请你参与学习并填写空格。

    探究一:甲组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根据图示回答:

    (1)在试管中加入约2mL硫酸铜溶液,然后滴入几滴氢氧化钠溶液,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然后再向试管中加入稀盐酸,该实验通过稀盐酸与(填物质名称)反应,观察到明显现象,验证了酸与碱能发生中和反应。

    (2)探究二:乙组同学将一定量的稀H2SO4加入盛有NaOH溶液的小烧杯中,一会儿后,发现忘记了滴加指示剂,于是他们从烧杯中取出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入几滴酚酞溶液,振荡,观察到无明显现象。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提出问题】实验中未观察到明显现象,部分同学产生了疑问: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组成是什么?

    【假设猜想】针对疑问,大家纷纷提出猜想:

    甲组猜想:只有Na2SO4;乙组猜想:有Na2SO4和H2SO4;丙组猜想:有Na2SO4和NaOH。

    (3)同学对以上猜想提出质疑,认为有一种猜想是不合理的,不合理的是组猜想,原因是

    【实验探究】

    (4)乙组同学为了验证自己的猜想,同学们重新取烧杯中少许剩余溶液于试管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钡溶液,看到溶液中产生白色沉淀,于是认为自己组的猜想是正确的。请你评价他的结论

    【得出结论】通过继续探究,同学们一致确定乙组猜想是正确的。

    探究三:

    (5)丙组同学取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钠样品18.6g,放置于空气中较长时间待其完全变质后将其加入到200g稀盐酸中,恰好完全反应,得到溶液212.4g,请你帮助丙组同学计算一下所取氢氧化钠样品的变质程度(质量分数)。

    【评价反思】老师对同学们能用多种方法进行探究给予了肯定。

  • 20、某实验室的废液中含有硫酸和硫酸铜,测定其中硫酸铜的含量,取废液100g进行实验,向废液中慢慢滴入8%的NaOH溶液,溶液的pH变化如图所示。注:本题不考虑硫酸铜溶液的酸碱性。

    (1)、写出①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溶液中硫酸的质量为
    (3)、若用20%浓度的NaOH溶液来配制上述实验所用的的NaOH溶液200g,则需要补充水的质量是
    (4)、所有物质均恰好完全反应时,向此时溶液中补充114.7g水,则此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
    (5)、工业上常用纯碱制烧碱,若用21.2t的碳酸钠(俗称纯碱)理论上可以制得烧碱的质量是
上一页 1212 1213 1214 1215 1216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