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实验室里,在一个具有刻度和可以滑动的活塞的玻璃管中放入白磷(过量,白磷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为40),将玻璃管固定好,放在盛有80热水的烧杯上,实验装置如图所示,试回答下列问题。实验过程中,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有:

    (1)、玻璃管内
    (2)、活塞
    (3)、活塞最后约停在刻度处。
  • 2、实验里要严格按照规定的用量取药,如果没有说明用量,就应该取用最少量,即:液体一般按最少量取mL , 固体;取用块状的大理石要用的仪器是;向试管内的液体加热时,所加液体不得超过试管容积的;用酒精灯加热时要用焰加热;
  • 3、燃烧的条件:

  • 4、写出下列反应的符号表达式:
    (1)、磷在空气中燃烧
    (2)、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 5、原子得到或失去电子后形成离子。下图为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

    (1)、当a=时,该粒子是原子。
    (2)、当a=11时,该粒子是(原子/阳离子/阴离子)。
    (3)、当a= , 该粒子是带有2个单位负电荷的阴离子,化学符号为
  • 6、用适当的化学用语填空。
    (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2)、镁元素
    (3)、钠原子
    (4)、2个镁离子:
    (5)、3H表示:
  • 7、两份质量相同的双氧水溶液,b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锰。当ab至完全反应时,能正确表示生成氧气的质量随反应时间而变化的图像是
    A、 B、 C、 D、
  • 8、要称量4.3g某物质,某同学在称量时(1g以下用游码),刚好将物质与砝码放反了,其他操作完全正确,则该同学所称量的物质的实际质量是
    A、3.7g B、4.6g C、4.0g D、4.3g
  • 9、对下列事实或现象的解释错误的是

    选项

    事实或现象

    解释

    A

    八月桂花,十里飘香

    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着

    B

    水银温度计里的水银热胀冷缩

    分子间隔和分子大小随温度改

    C

    25m3石油气可加压装入0.024m3的钢瓶

    分子间是有间隔的

    D

    氢气和液氢都具有可燃性

    分子相同,化学性质相同

    A、A B、B C、C D、D
  • 10、今年“六·五”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是“污染减排与环境友好型社会”。推动污染减排、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下列物质中属于大气主要污染物,必须减少排放的是
    A、二氧化硫 B、二氧化碳 C、氮气 D、氧气
  • 11、下列符号中,只有微观意义,没有宏观意义的是
    A、H2O B、H2 C、H D、2H
  • 12、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硫粉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放热,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B、铁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四氧化三铁,放出热量 C、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雾,放出热量 D、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热,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 13、科学家使用碳14年代检测印证了三星堆遗址属于商代晚期,碳14原子的原子核内含有6个质子和8个中子,则其原子核外电子数为
    A、4 B、6 C、8 D、14
  • 14、实验室有一瓶失去标签的稀硫酸溶液,为了测定其溶质质量分数,兴趣小组的同学用一个洁净的小烧杯取该硫酸溶液50g加入6.5g锌粒,恰好完全反应,反应后烧杯内溶液的质量为56.3g,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Zn+H2SO4=ZnSO4+H2

    试求:

    (1)、产生氢气的质量为g。
    (2)、该稀硫酸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多少?
  • 15、

    学习完酸碱盐后小明在家蒸馒头,先将适量面粉和水混合,常温放置1天后发现有酸味。将适量面粉加入揉成面团,放置4小时后加入适量小苏打混合均匀,发现酸味减少。制作成形后放在蒸笼中大火加热20分钟后发现原来一小坨面团变成了疏松多孔的馒头。欣喜之余立马拿起馒头咀嚼,却发现馒头是黄色的,并且有特殊的碱味。小明找到了王老师,在老师指导下进行了如下探究:

    【查阅资料】

    ①制作馒头的面粉主要成分为淀粉,难溶于水,受热不易分解,在发酵过程中会产生乳酸[CH3CH(OH)COOH],水溶液呈酸性,乳酸在受热条件下也不易分解;

    ②小苏打主要成分为碳酸氢钠(NaHCO3)其水溶液呈碱性,在加热条件下易分解:2NaHCO3=Na2CO3+H2O+CO2

    ③气体从面团中逸散会在面团中形成小孔,因而馒头呈疏松多孔的结构。

    ④碳酸氢钠(NaHCO3)与碱反应会生成碳酸钠(Na2CO3)和水

    【提出问题】制作的馒头为什么有特殊的碱味?

    【作出假设】

    (1)①可能是因为含有CH3CH(OH)COOH;

    ②也可能是因为含有NaHCO3

    ③还可能是因为含有

    【设计实验】

    (2)完善下列表格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取100g自制的馒头,粉碎后用水浸泡,过滤后测定pH值。

    滤液呈碱性。

    假设不正确

    ②取实验操作①的滤液少许,放到小试管中,滴加过量的Ca(OH)2溶液。

    假设③成立。

    ③向操作②的滤液中滴加

    无明显现象。

    假设②不成立

    【实验结论】小明认为自制的馒头有特殊的碱味是因为含有Na2CO3所致。

    【分析与评价】

    (3)小红同学认为小明的结论不完全正确,理由是。要得出正确的结论只需将操作②中的Ca(OH)2溶液换成溶液即可。

    【拓展延伸】结合以上实验结论,请同学们回家后自行查阅资料并进行实验,找到NaHCO3与面粉的比例为多少时,蒸出的馒头没有碱味。

  • 16、下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部分装置,请回答相关问题。

    (1)、仪器①的名称是
    (2)、A装置可作为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发生装置,但需要在试管口塞一团棉花,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若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填字母)。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 , 若用F装置收集二氧化碳,气体应从(填“a”或“b”)端通入。
    (4)、生活中常用草酸溶液除铁锈和瓷砖上的污渍。草酸晶体加热会发生如下反应:H2C2O4·2H2O=X↑+CO↑+3H2O,为检验产物X是何物,小赵设计了如下实验。回答下列问题。(白色的无水硫酸铜遇水变蓝)

    ①实验中证明有水生成的现象是

    ②乙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产物X的化学式为

  • 17、金属材料广泛应用于生产、生活中。
    (1)、2021年12月3日中老铁路首发“复兴号”动车从昆明站驶出。中老铁路修建过程中用到大量的新材料,下列属于金属材料的是___________。
    A、生产高铁车头的玻璃钢 B、制造高铁车身的镁铝合金 C、制造轨道枕木的聚氨酯材料 D、建造高铁路基的混凝土
    (2)、焊接钢轨的反应原理是Al与Fe2O3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Fe和一种氧化物,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复兴号动车组列车上的钢材表面刷了一层油漆,是为了隔绝和水,防止其生锈。
    (4)、向硝酸铜溶液中加入锌粉和镁粉的混合物ag,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若滤液呈蓝色,则滤渣中一定含有;若滤渣质量大于ag,则滤液中可能含有的金属离子组合有种情况。
    (5)、在调节平衡的托盘天平左右两盘上分别放一只等质量的烧杯,烧杯中装有等质量、等浓度足量的稀硫酸,天平平衡。然后向左边烧杯中加入4.8克镁,向右边烧杯中加入4.6克含一种杂质M的铁粉,天平仍保持平衡,则杂质M可能是___________。
    A、 B、 C、 D、
  • 18、碘酸钾(KIO3)是一种重要的无机化合物,可作为食盐中的补碘剂。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碘酸钾由三种元素组成,钾、碘、氧原子个数比为
    (2)、3个氧原子
    (3)、2个钾离子
    (4)、碘酸根离子(IO3)的化合价为-1价,请推测碘酸钠的化学式
    (5)、下图是一种制备KIO3的工艺流程:

    ①写出反应2的化学方程式: , 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属于

    ②另一种制备KIO3的方法是将I2与KOH溶液共热,生成KIO3、H2O和另一种含碘化合物,该含碘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 19、水和溶液在人们的生活和生产中应用十分广泛。
    (1)、爱护水资源一方面要 , 另一方面要节约用水,下列不属于节水措施的是(填标号)。

    A.使用节水龙头       B.洗衣服的水用来冲厕所

    C.淘米的水用来浇花        D.公园草坪用大水漫灌

    (2)、云南很多地方都有用山泉水泡茶的习惯。《茶疏》中对泡茶过程有如下记载:“治壶、投茶、出浴、淋壶、烫杯、骊茶、品茶……”以上过程涉及的操作有溶解、过滤等。在实验室进行过滤操作时玻璃棒的作用是 , 过滤操作(选填“能”或“不能”)将硬水软化。
    (3)、古代染坊常用碳酸钾来处理丝绸,碳酸钾的水溶液呈(选填“酸性”、“碱性”或“中性”),染坊的碱性废水可用适量的(填字母)来处理后,再排放。

    A.大理石        B.稀硫酸               C.生石灰               D.熟石灰

    (4)、下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分别将100g甲、丙的饱和溶液从t3℃降温到t1℃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小关系为:

  • 20、化学与人类生产、生活息息相关。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家里可用(用字母填空,下同)做冰箱除味剂,为了保护电路可用做保险丝。
    A.铜丝 B.活性炭 C.武德合金  D.氢氧化钠
    (2)、“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中涉及到蜡烛与O2的燃烧反应,反应生成物中不会有哪一类物质(选填“氧化物”或“盐”),蚕丝主要成分是
    (3)、胆矾为CuSO4晶体,《梦溪笔谈》有古代湿法炼铜记载“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涉及到的化学反应为:
    (4)、温室效应加剧引起的气候异常变化是人类面临的全球性问题。造成温室效应加剧的主要气体除了甲烷、臭氧、氟氯代烷还有
上一页 1206 1207 1208 1209 1210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