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如图已知A、E、F是单质,其余为化合物,A、B、C、D、E、F六种物质分别由碳、氢、氧三种元素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物质B与M组成元素相同,常温下为无色液体,其中B是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C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它们相互之间存在如下关系(部分反应及条件已省略)。“→”表示物质间存在相应的转化关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B物质的化学式为H2O B、M物质与B物质化学性质不同因为构成物质的分子种类不同 C、F物质能在A物质中点燃,所以A物质具有可燃性 D、自然界中C物质可以通过光合作用转化为A -
2、模型认知是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下列模型不正确的是A、物质的组成与结构
B、空气中各成分的质量分数
C、原子结构
D、化学反应类型关系
-
3、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相应目的的是




A.木炭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B.证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C.证明石蜡中含有氢元素
D.氢气验纯
A、A B、B C、C D、D -
4、白族扎染用板蓝根为主要染料,板蓝根中含有靛蓝(C16H10N2O2),关于靛蓝的说法正确的是A、靛蓝中含有氮分子 B、靛蓝中碳、氢、氮、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6:10:2:2 C、靛蓝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D、靛蓝分子由碳元素、氢元素、氮元素及氧元素构成
-
5、我国已成为少数建立空间站的国家。空间站里可利用氢气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水和甲烷,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该化学变化中原子是最小的微粒 B、在该反应中各元素化合价不变 C、该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改变 D、该反应既不是化合反应也不是分解反应 -
6、下列各组物质,前者是化合物,后者是混合物的是A、二氧化硫、冰水混合物 B、氧气、海水 C、二氧化碳、高锰酸钾 D、氯化钠、洁净空气
-
7、下列关于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A、酒香不怕巷子深——分子不断运动 B、一滴水中约含有1.67×1021个水分子——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C、温度计内汞柱液面上升——分子的体积变大 D、氧气加压后贮存于钢瓶——分子间存在间隔且加压后分子间隔变小
-
8、下列有关资源与环境保护的说法错误的是A、为促进合理使用水资源,实施阶梯水价 B、禁止使用农药和化肥以保护水资源 C、地球上总水储量虽大,但淡水很少 D、空气质量报告中空气质量级别越高,空气质量越差
-
9、实验现象的正确描述与记录是学好化学的关键之一。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A、蜡烛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B、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红光,生成黑色固体 C、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D、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
10、巴黎奥运会期间,法国电力集团在塞纳河上安装了一个400平方米的可移动和可拆卸的太阳能发电站。太阳能电池板的核心材料是单质硅。下图为硅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和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硅元素的说法错误的是
A、硅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14 B、该元素在地壳中含量居第二位 C、硅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8.09g D、硅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 -
11、下列符号所表示的粒子中,既能表示某元素又能表示一个某原子还能表示某物质的是A、Fe B、H2O C、H D、O
-
12、规范操作是安全进行化学实验的保障。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A、
过滤
B、
闻药品气味
C、
读取液体体积
D、
给液体加热
-
13、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下列关于空气成分的说法错误的是A、稀有气体做多种用途的电光源 B、氮气可充入食品包装袋做保护气 C、医疗上可在液氮冷冻麻醉条件下做手术 D、鱼能在水中生存说明氧气极易溶于水
-
14、主持测定了铟、铀等元素相对原子质量新值的是A、屠呦呦 B、门捷列夫 C、张青莲 D、袁隆平
-
15、3月22日是世界水日,云南民族大学附属中学为加强同学们的水资源保护意识,在校园内张贴的“国家节水标志”是A、
B、
C、
D、
-
16、某工厂排放的酸性废水中含有HCl,现用熟石灰处理1kg此废水,处理过程中,熟石灰质量与废水pH的关系如图所示,请计算:
(1)、HCl的相对分子质量;(2)、废水中HCl的质量分数。 -
17、
氢化钙固体是登山运动员常用的能源提供剂。某化学探究小组的同学通过查阅资料得知:氢化钙(CaH2)遇水反应只生成两种产物,其中的一种为氢气。探究小组的同学将一定量的氢化钙固体加入Na2CO3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经检验滤渣的成分是碳酸钙。
(1)写出氢化钙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提出问题】
(2)滤液中溶质是什么?猜想一:NaOH 猜想二:NaOH、Ca(OH)2
猜想三:NaOH、Na2CO3 猜想四:NaOH、Na2CO3、Ca(OH)2
经过讨论,大家一致认为猜想四不合理,请用化学方程式说明原因。
【实验验证】
(3)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甲同学取少量滤液,向其中滴入足量的碳酸钠溶液
无明显现象
乙同学另取少量滤液,向其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
猜想三正确
【反思与拓展】
(4)向某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某浓度的稀盐酸,产生气体的质量与加入盐酸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请回答:R点溶液中(填“存在”或“不存在”)大量的“OH-”,写出M点溶液中所含主要溶质的化学式。
②若向NH4Cl的浓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CaH2 , 适当加热让其充分反应,产生的气体有氢气和。
③登山运动员携带CaH2作为能源提供剂与直接携带氢气相比,前者的优点是。(写一条即可)。
-
18、化学实验是学习化学的基础。请根据下列装置图回答问题。
(1)、写出标号仪器a的名称。(2)、实验室若用高锰酸钾制取并收集较纯的氧气,选用的实验装置组合是(填序号)。(3)、实验室用B装置制取氧气,应选择的药品为;若要制取二氧化碳,发生装置最好选择(填“B”或“C”),若要收集干燥的二氧化碳,出发生装置外,还应选用G装置,装置中应盛放的试剂是(写试剂名称);若用H收集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应从进入(填“a”或“b”)。 -
19、2022年,第24届冬季奥运会在北京完美落幕,冰雪五环惊艳世界。某同学在学习化学时也用五环呈现常见物质之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甲、乙分别是O2、Fe2O3、稀盐酸、Ca(OH)2四种物质中的一种,“五环”中相交的物质间能够发生化学反应。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甲与碳反应有可能生成有毒物质,该有毒物质的化学式为。乙与CaCO3反应会产生一种温室气体,写出一种防止温室效应的做法。(2)、铁与乙反应得到浅绿色溶液,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图中反应涉及种基本反应类型。 -
20、同学们完成实验后留下的废液中含有Cu(NO3)2、NaCl、KNO3和K2SO4四种物质,在老师的指导下,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如下图的流程回收KNO3晶体,请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①的目的是除去Cu(NO3)2 , 则X的化学式为。(2)、步骤②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步骤③加入过量K2CO3溶液的目的是。(4)、判断步骤④中所加稀硝酸适量的现象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