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A~E五种物质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他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其中A是一种暗紫色的固体,B为黑色固体,E和F常温下为无色液体,D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G在D中燃烧火星四射。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列物质的化学式:B , E
    (2)、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为:。在此实验中集气瓶底留一层水的作用是
    (3)、反应②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 B在其中的作用是
  • 2、节能减排中“减排”的一个重要手段是合理利用二氧化碳。科学家在一定条件下将二氧化碳转化为甲烷。其反应的微观过程如图所示。

    (1)、在丙物质的方框内补全相应微粒的图示。
    (2)、反应物中属于氧化物的是(填化学式)。
    (3)、该反应中甲、乙、丙、丁四种粒子的个数比为
    (4)、丁中碳元素与氢元素的质量比为 , 3.2g丁中有g碳元素。
  • 3、兴趣小组在实验室中对一杯浑浊的河水进行了简单的净化。请回答下列问题。
    (1)、先向烧杯中加入适量明矾粉末,使杂质来达到净水的目的。
    (2)、对液体进行过滤,以除去水中的。使用硬水对我们的生活和生产有许多危害,生活中将硬水转化为软水的方法是
    (3)、用活性炭除去水中的异味,这是利用了活性炭的作用。
    (4)、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做了电解水的实验验证水的组成,其中A端是电源的(填“正极”或“负极”),此实验说明水是由组成的。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为

  • 4、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必备工具。请用适当的化学用语填空:
    (1)、体温计中填充的金属
    (2)、两个硫酸根粒子
    (3)、标出氢氧化铁中铁元素的化合价
    (4)、保持二氧化氮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 5、在一密度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测得反应前后有关数据如下:

    物质

    反应前质量/g

    10

    2

    14

    30

    反应后质量/g

    待测

    2

    22

    8

    下列关于此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是分解反应 B、物质乙一定是反应的催化剂 C、表中待测值为14 D、反应中甲和丁物质的质量比为31
  • 6、2024年6月5日是第53个世界环境日。我国环境日主题是“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理念的是
    A、推广使用新能源汽车,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 B、发展废旧电池回收技术,促进资源循环利用 C、工业废水直接灌溉农田,重复利用水资源 D、提升石油化工水平,实现绿色低碳转型
  • 7、春季和冬季是甲型流感高发期,医生建议甲型流感患者要吃抗病毒药物,如奥司他韦等。奥司他韦的化学式为C16H28N2O4。下列对奥司他韦的说法正确的是
    A、奥司他韦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B、奥司他韦分子中含有四种元素 C、奥司他韦中C、N元素的质量比为1214 D、一个奥司他韦分子中含有50个原子
  • 8、下图是三种微粒的结构示意图,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它们都达到了相对稳定结构 B、它们核外都有两个电子层 C、它们的化学性质相似 D、它们依次为O2NeAl3+
  • 9、金昌因盛产镍被誉为“祖国的镍都”。镍是不锈钢中不可或缺的元素,它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所示,下列有关镍元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镍原子核内质子数是28 B、镍属于金属元素 C、镍原子核外有28个电子 D、镍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58.69g
  • 10、对于下列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A、变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能鼓起来——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 B、一滴水中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C、切开成熟的菠萝蜜能闻到浓浓的香味——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D、6000L氧气加压后可装入40L的钢瓶——分子间的间隔变小
  • 11、某品牌补钙剂的部分说明如图,试计算:

    ××儿童钙片

    主要成分:碳酸钙、维生素D

    功能:补钙

    规格:2g/片,每片中含碳酸钙1.5g

    食用方法:嚼食,每日一片

    (1)、碳酸钙CaCO3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2)、碳酸钙中钙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请写出最简整数比)。
    (3)、计算儿童每天嚼食此钙片1片可补充钙元素的质量(写出计算过程)。
  • 12、

    某化学兴趣小组阅读课外资料得知:过氧化氢制氧气除了可用二氧化锰作为催化剂,还可以用氧化铜、马铃薯、铁锈、红砖粉末等物质作为催化剂,于是他们想检验生活中马铃薯是否能作为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提出问题】马铃薯是否能作为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查阅资料】马铃薯中含有过氧化氢酶。过氧化氢酶对过氧化氢的分解起催化作用。

    【设计实验】

    (1)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一系列实验:

    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取5%的过氧化氢溶液5mL,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口

    木条不复燃

    取5%的过氧化氢溶液________ mL,加入0.5g马铃薯(切成豆粒大小),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口

    木条复燃

    待实验Ⅱ中没有气泡放出后,继续加入5%的过氧化氢溶液,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口

    木条________

    (2)写出实验Ⅱ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 ;

    (3)设计实验Ⅰ的目的是________ ;

    【得出结论】马铃薯能作为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评价改进】

    (4)大家认为此实验结论不严谨。若要确定该实验结论是否正确,还需要再增加一个实验,探究马铃薯的________ 在化学反应前后是否发生变化。

    【实验拓展】某小组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装置,定量测定对比马铃薯与二氧化锰的催化效果,实验均以生成25mL气体为准,其他可能的影响因素忽略不计,相关数据见表:

       


    实验编号

    3%过氧化氢溶液的体积

    其他物质质量

    收集25mL气体所需时间

    20mL

    马铃薯0.5g

    a

    20mL

    二氧化锰0.5g

    b

    (5)上述实验中,若a>b , 则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 。

    【实验反思】

    (6)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除了催化剂的种类外,还可能与下列哪些因素有关?_______(填字母)。

    A. 固体催化剂的颗粒大小B. 温度C. 反应物的浓度
  • 13、研究性学习小组选择下列某些仪器制取气体。

    (1)、写出图甲中a标号仪器的名称: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纯净的氧气时,在图甲中应选择的发生和收集装置是(填字母);若用此装置收集到的氧气不纯,原因可能是。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小强是个“小马虎”在实验过程中发现水槽中的水变成红色,原因是
    (3)、在进行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要在集气瓶底部留少量水,原因是
    (4)、可用F装置收集氧气的依据是
    (5)、查阅资料得知,硫化氢(H2S)是一种有毒的气体,其密度比空气大,且能溶于水形成氢硫酸。实验室通常用块状固体硫化亚铁(FeS)和稀硫酸混合,在常温下发生反应制得硫化氢气体。制取该气体的发生装置为(从甲图中选择,填字母);用装置G收集硫化氢气体,更符合环保安全的要求,则进气口应为端(选填“b”或“c”)。
    (6)、化学兴趣小组利用某固体增氧剂(可与水反应产生氧气)、饮料瓶、注射器、吸管、输液管等设计并制作了简易供氧器,如图乙所示,图乙中H装置与图甲中的(填字母)装置作用类似。
  • 14、人类的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离不开水。某同学设计下图装置进行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关于图1中的简易净水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装置不能降低水的硬度 B、该装置可除去泥沙等不溶性杂质 C、该装置净水过程发生了化学变化 D、河水经该装置净化后仍是混合物
    (2)、电解时,水分子分解示意图如下,请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量不变这一理论,补全横线上的模型图。

    (3)、电解水实验证明了水由元素组成。
    (4)、如图2在做电解水实验时,甲管中产生的气体为(填名称)。我们常向水中加入硫酸钠或氢氧化钠溶液目的是。某同学在实验时误将氯化钠溶液加入水中,发现与正极相连的石墨电极上出现黄绿色气体。根据资料可知氯气(Cl2)是一种黄绿色气体。推测实验中产生了氯气,那么,在电解水证明水的组成实验中(填“能”或“不能”)加入氯化钠溶液。
  • 15、21世纪是钛的世纪,如图是利用钛白粉(TiO2)生产海绵钛(Ti)的一种工艺流程:

    (1)、标出TiO2中钛元素的化合价为
    (2)、图中MgCl2电解生成Cl2和Mg,请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反应。

    (3)、该工艺流程可以循环使用的物质有(填名称)。
  • 16、核电荷数为1~18的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等信息如下,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中国科学院等单位联合发布了115号元素,中文名为“镆”。其原子的核电荷数为
    (2)、16号元素属于元素(填“金属”或“非金属”),其相对原子质量为
    (3)、硫元素和氯元素处于同一周期是因为它们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中相同。
    (4)、图中A、B、C、D微粒的结构示意图,图中粒子共表示种元素,A和C粒子的化学性质(填“相似”或“不相似”)。

    (5)、上图E是某元素的一种粒子结构示意图。该粒子的符号可能为。(合理即可)
  • 17、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蕴含了丰富的化学知识。
    (1)、造纸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宣纸的传统制作工艺中需用草木灰蒸煮。草木灰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钾,碳酸钾中阴离子的符号是;造纸过程中有一个程序是“透火焙干”是将纸张加热焙干,加热时需要将木炭架空燃烧,火才更旺,原因是增大了木炭与O2的接触面积,请写出该化学式中“2”的含义
    (2)、明代《天工开物》一书记载了明矾净水,其原理是明矾溶于水后电离产生了Al3+ , Al3+与水结合生成氢氧化铝胶体,请说明Al3+中数字“3”的含义
    (3)、根据古籍记载,我国曾用硫磺熏制中草药,以驱除草药中的害虫,在熏制过程中产生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请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4)、古代壁画经常使用的红色原料之一为铁红,铁红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写出其化学式
  • 18、下列说法正确的个数是

    ①单质中只含一种元素,所以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②动植物的呼吸、食物的腐烂、醋的酿造、农家肥的腐熟等都属于物质的缓慢氧化

    ③目前计入空气质量评价的主要污染物有CO2、SO2、NO2、O3、可吸入颗粒物、细颗粒物等,其中SO2和NO2会造成酸雨

    ④离子是带电荷的粒子,所以带电荷的粒子一定是离子

    ⑤工业上制取氧气采用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其原理是利用空气中各组分的沸点不同

    ⑥NaCl是由NaCl离子构成的

    A、0个 B、1个 C、2个 D、3个
  • 19、下列各图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电解水 B、用红磷测定密闭容器的空气中氧气含量 C、加热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 D、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
  • 20、下列实验方案,能实现对应实验目的的是

    项目

    实验目的

    实验方法

    A

    鉴别空气、氧气和二氧化碳

    将燃着的小木条分别伸入盛有气体的集气瓶中

    B

    除去水中色素和异味

    加入明矾

    C

    实验室区别蒸馏水和食盐水

    用嘴来品尝味道

    D

    区分氢气和氧气

    观察颜色

    A、A B、B C、C D、D
上一页 1114 1115 1116 1117 1118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