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防疫期间常用酒精消毒,以下对酒精(C2H5OH)的说法正确的是A、保持乙醇物质的化学性质最小粒子为乙醇原子 B、酒精含有四种元素 C、一个酒精分子中共有8个原子 D、酒精属于有机物
-
2、下列化学符号中数字“2”表示的意义不正确的是A、2Fe3+:两个铁离子 B、O2:一个氧分子中含有两个氧原子 C、:氧化钙中钙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D、2H:两个氢元素
-
3、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A、比较空气与人体呼出气体中CO2的含量
B、探究MnO2能否加快H2O2的分解
C、用此反应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D、证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
4、锂电池是一种可充电的绿色电池,现已成为笔记本电脑、移动电话、摄像机等低功耗电器的主流。其中一种锂电池的反应原理是:。则M的化学式为A、Li2SO3 B、H2SO4 C、SO2 D、Li
-
5、在“宏观一微观”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下图为二氧化碳用于生产甲醇(CH3OH)的微观示意图,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中,四种物质均为化合物 B、反应前后氢元素的化合价不变 C、参加反应的甲、乙分子个数之比为1:3 D、反应前后氢原子个数之比为1:3 -
6、2021年3月,我省很多地区 PM2.5超标,给我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严重影响。下列措施对PM2.5的治理不能起到积极作用的是A、大力植树造林 B、焚烧农作物秸秆 C、用清洁能源代替化石燃料 D、大力开发新能源
-
7、下列物质属于混合物的是A、水银 B、液氧 C、铁水 D、18K黄金
-
8、物质世界充满了变化。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冰雪融化 B、钢铁生锈 C、食物腐烂 D、酸雨侵蚀
-
9、氯酸(HClO3)中氯元素化合价为A、+1 B、+3 C、+7 D、+5
-
10、
萱萱同学发现,金店里有两种不同的“白金”,单价相差悬殊,萱萱同学很好奇,打算对这两种不同的“白金”进行研究。
任务一:鉴别两种“白金”
【查阅资料】
Ⅰ.市场上所谓的“白金”通常有两种:一种是铜、锌、金、镍(元素符号Ni)的合金,称为白色金:另一种是铂金,铂是一种银白色的贵重金属,化学性质稳定不与氧气反应,用于制作耐腐蚀的化学仪器及首饰等,俗称白金,元素符号Pt。
Ⅱ.、、都可溶于水
【探究活动一】萱萱结合学习的金属的性质,想知道家中首饰的“白金”是白色金还是铂金,她和兴趣小组的同学一起展开探究活动。
(1)设计实验一:将这两种“白金”样品分别放在陶土网上用酒精灯加热,观察到金属表面________,则这种“白金”样品为白色金。
(2)设计实验二:将这两种“白金”样品放入________中,观察到金属表面冒气泡,则这种“白金”样品为白色金。
(3)设计实验三:将这两种“白金”样品放入硝酸银溶液中,观察到金属表面有银白色物质附着,则这种“白金”样品为白色金。写出其中一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任务二:探究Zn、Ni、Cu的金属活动性顺序
【提出问题】萱萱同学提出:Zn、Ni、Cu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怎样的呢?
【作出假设】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已知活动性Zn>Cu
(4)假设①Zn>Ni>Cu;假设②Zn>Cu>Ni;假设③________。
【探究活动二】同温下,取大小、形状相同的这三种金属薄片,分别投入等体积等浓度的足量稀盐酸中,通过三种金属与酸反应的不同现象来探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实验观察】
加入金属
Ni
Zn
Cu
反应的现象
金属表面有气泡冒出
金属表面有气泡冒出
无明显现象
【得出结论】
(5)原假设中错误的是________(填序号)。
【反思交流】
(6)上述【探究活动二】没有得出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兴趣小组同学需改变思路重新设计实验以达到探究实验的目的。同学们讨论用下列各组药品来验证Zn、Ni、Cu的金属活动性顺序,其中一定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______(填字母)。
A. Zn、Ni、溶液 B. Zn、Ni、溶液、溶液 【归纳总结】通过上述探究过程,我们能够总结出探究金属活动性顺序时应采用适当的探究实验方案,在设计实验方案时,需要考虑选择合适的药才能使探究活动顺利完成。
【拓展应用】
(7)金属材料在生活中应用广泛,同时大量产品更新,会产生很多废弃金属产品。“绿箱子环保计划——废弃手机及配件回收联合行动”已在全国40个重点城市中开展多年。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
A. 回收废电池可以节约金属资源 B. “绿箱子”上的“
”是回收标志C. 回收废电池可以减少环境污染 D. 回收废弃手机中的金属材料没有任何价值 -
11、如图所示的是初中化学中的一些实验装置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A中,一段时间后可观察到的现象为 , 由此可得出铁生锈需要与氧气接触的结论。(2)、实验B中,实验B结束后集气瓶内水面上升小于的原因可能是。(写一种原因即可)(3)、实验C中,打开K,观察到短蜡烛先熄灭,由此得出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是 , 同时观察到纸花变红,此现象(填“能”或“不能”)得出“能与水发生化学反应”的结论。 -
12、如图A、B、C、D、E、F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六种物质。A、B、C均为金属单质,且C为红色,D、E是组成元素相同的两种气态氧化物。“→”表示物质间的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省略)。请回答:
(1)、C的化学式是。(2)、E的一种用途。(3)、A和B的金属活动性比较:AB(选填“>”或“<”或“=”)(4)、F→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13、如图为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见装置。请回答:
(1)、仪器①的名称是。(2)、实验室利用A装置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是。(3)、实验室制取时,作为发生装置,相对于装置B,装置C的突出优点是。(4)、实验室检验二氧化碳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5)、拓展延伸:若直接用30%的溶液制取氧气,反应速率太快。为获得平稳的气流,图二中能达到最佳效果的是(填字母)。
-
14、自然环境由生物圈、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组成,各圈层之间的物质和能量不停循环,其中“碳循环”是自然界存在的重要循环(如图1所示),这些循环既跟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有关,也受人类活动的影响,并通过复杂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实现。

阅读分析,解答问题:
(1)、自然界中产生氧气的主要途径是。(2)、自然界中的碳循环主要是通过二氧化碳来实现的。图中产生二氧化碳的途径有(写一种即可)。(3)、化石燃料包括煤、和天然气等,是不可再生能源。(4)、《齐民要术》记载“粟米曲作酢”,“酢”即醋酸。我国科研人员研究出制取醋酸()的新方法,新方法的反应微观示意图如图2所示,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新方法有助于减缓 -
15、“见著知微,见微知著”是化学的思维方法。
(1)、化学上“Fe”能表示单质铁,表示铁元素,微观角度还能表示。(2)、干冰是二氧化碳的固体形式。①干冰由(填“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
②干冰是优良的制冷剂,可用来保藏易腐烂的食品,其原因是。
A.干冰是固体
B.干冰升华时吸热
C.干冰升华后无残留
D.干冰比空气重
(3)、足球烯是近些年科学家们发现的一类物质,因形状像足球而得名,其化学式是(如图3)。①下列关于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一个分子中含有60个碳原子
B.相对分子质量是720
C.它是含碳元素的化合物
②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用途反映物质的性质。金刚石、石墨等物质物理性质有较大差异的原因是。
-
16、
中华传统文化、中国前沿科技、生产生活社会中蕴含着丰富的化学知识。
Ⅰ.中华传统文化
(1)四大发明包括指南针、造纸术、印刷术和火药,黑火药爆炸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2)“湿法冶金”早有记载,在晋代葛洪《抱朴子》中也有“以曾青(硫酸铜溶液)涂铁,铁赤色如铜”的描述。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3)《吕氏春秋·别类篇》载有“金柔锡柔,合两柔则刚”,表明我们的祖先已认识到铜合金的硬度比纯铜________(填“大”或“小”);Ⅱ.中国前沿科技
(4)2024年10月30日,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航天员蔡旭哲、王浩泽、宋令东入驻“天宫”。宇航服内活性炭用于处理呼吸产生的废气。说明活性炭具有________性。Ⅲ.生产生活社会
(5)化学就在我们身边,人类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化学。随着全球环保意识的提高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新能源汽车成为传统燃油汽车的热门替代品。以下不属于新能源的是______(填字母序号)。
A. 生物质能 B. 汽油 C. 风能 -
17、常温下探究燃烧的条件改进实验如图所示。用胶头滴管滴加过氧化氢溶液一段时间后,烧杯中导管口有气泡冒出,①处白磷不燃烧②处白磷燃烧。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二氧化锰在Y型管的反应中起催化作用 B、该实验只探究了可燃物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 C、80℃热水的作用是提供热量和隔绝空气的作用 D、对比①②两处现象,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 -
18、某化学小组为探究水的组成,做如图所示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实验1利用氢气的可燃性 B、实验2中甲和乙中产生气体的体积比为1:2 C、实验1和实验2均能验证水的组成 D、实验2乙中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
19、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A、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蓝紫色火焰,生成二氧化硫气体 B、将铜丝放入硝酸银溶液中,一段时间后,铜丝表面会有银白色固体附着 C、红磷在空气中燃烧比在氧气中燃烧更剧烈,产生大量白烟 D、镁条在空气中剧烈燃烧产生耀眼白光,生成黑色固体
-
20、下列物质不属于合金的是A、硬铝 B、生铁 C、赤铁矿 D、不锈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