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化学实验的设计能力是化学学习的关键能力之一、下列实验方案不可行的是

    实验目的

    实验设计

    A

    检验O2和H2

    用燃着的木条点燃

    B

    鉴别H2O2溶液和H2O

    加入MnO2

    C

    除去CO2中混有的少量CO

    将气体通过灼热氧化铜粉末

    D

    分离KCl和MnO2固体混合物

    用水溶解

    A、A B、B C、C D、D
  • 2、利用催化剂可消除室内装修材料释放的甲醛,如图所示为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甲中碳、氢、氧原子个数比为1:2:1 B、催化剂的质量和性质不变 C、生成物丙和丁中氧元素的化合价相同 D、参加反应的甲和生成的丁分子个数比为1:1
  • 3、下列叙述和对应的化学方程式均正确的是
    A、用木炭还原氧化铜、C+2CuO__2Cu+CO2 B、用天然气作燃料、CH4+2O2=CO2+2H2O C、铁在空气中燃烧、3Fe+2O2__Fe3O4 D、实验用锌与稀硫酸反应制氢气、Zn+H2SO4=ZnSO4+H2
  •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水灭火的原理是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B、乙醇汽油属于纯净物 C、电解水的实验中,正极产生氧气,可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 D、用肥皂水区分硬水和软水,产生泡沫多的是硬水
  • 5、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A、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B、加入固体粉末 C、准备收集气体 D、验证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
  • 6、与神舟十三飞船对接的天和核心舱,使用的是世界上最先进的砷化镓太阳能电池。下图为镓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及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镓的原子序数为31 B、镓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C、镓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69.72g D、镓元素核外有四个电子层
  • 7、下列实验现象描述不正确的是
    A、将细铁丝放入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一种黑色固体 B、将木炭放入品红溶液中,溶液变成无色 C、向稀盐酸溶液中加入光亮镁带,有气泡产生,试管壁发烫 D、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生成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 8、下列关于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正确的是
    A、金属的热胀冷缩现象一一原子体积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B、酒精挥发一一酒精分子不断运动到空气中 C、干冰升华制冷一一二氧化碳分子间隔变大,同时伴随着放热 D、紫色石蕊试液中通入CO2后变红一一CO2分子与石蕊发生了反应
  • 9、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下列过程中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
    A、甲骨刻字 B、烧制陶瓷 C、粮食酿酒 D、雕像腐蚀
  • 10、科学家对人类文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拉瓦锡编制元素周期表 B、张青莲院士提出近代原子学说 C、屠呦呦因研究青蒿素获诺贝尔奖 D、道尔顿确定空气的组成
  • 11、我国南海蕴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工业上可用甲烷(CH4)裂解制取高质量炭黑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4__C+2H2 , 现将40吨甲烷裂解,可制得氢气的质量是多少?
  • 12、丙烯酸乙酯(C5H8O2)存在于菠萝水果中。回答下列问题:
    (1)、丙烯酸乙酯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
    (2)、10g丙烯酸乙酯中含有g碳元素。
  • 13、老师演示了“吹气生火”实验,他向包有过氧化钠(Na2O2)粉末的脱脂棉上用导管吹气,脱脂棉燃烧了起来。同学们对该实验产生了浓厚兴趣,进行了如下探究。

    探究活动一:脱脂棉燃烧的原因。

    【作出猜想】根据燃烧条件分析:①脱脂棉是可燃物;②吹出的气体可能与过氧化钠反应生成了氧气:③反应放出热量,满足了温度达到脱脂棉的

    【进行实验】在如图所示装置中,向过氧化钠粉末中不断吹气,观察到过氧化钠粉末由淡黄色逐渐变为白色,在导管口P处放置 , 木条复燃,说明试管内生成了氧气。同时还观察到 , 说明反应还放出了热量。

    【得出结论】吹出的气体与过氧化钠反应生成了氧气,同时反应放出热量,满足了脱脂棉燃烧的条件。

    探究活动二:试管内残留白色固体的成分。

    【查阅资料】

    ①吹出的气体主要成分有氮气、二氧化碳和水蒸气;②过氧化钠与氮气不反应。

    【作出猜想】猜想1:CO2参加反应,固体成分是Na2CO3

    猜想2:H2O参加反应,固体成分是NaOH;

    猜想3:CO2和H2O均参加反应,固体成分是Na2CO3和NaOH。

    【实验验证】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取残留白色固体于试管中配成溶液,向其中加入足量的氯化钡(BaCl2)溶液,静置

    产生白色沉淀

    固体成分含有

    ②取适量①的上层清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少量氯化铜(CuCl2)溶液

    固体成分含有NaOH

    【实验结论】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水蒸气都能反应,猜想3正确。请写出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拓展延伸】化工厂存有过氧化钠时,一旦失火,不能选用(填字母序号)灭火。

    A.水                  B.细沙               C.二氧化碳灭火器

  • 14、气体的制取、收集和检验是初中化学重要的实验内容。
    (1)、实验室用石灰石与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若要制取并收集二氧化碳应从下图中选择的仪器是(填序字母号);一般不选用石灰石和稀硫酸制取二氧化碳的原因是

    (2)、如图装置具有多种用途。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检验气体:证明一氧化碳中混有二氧化碳,装置内应盛适量的溶液。

    ②收集气体:用排水法(瓶内装满水)收集一瓶一氧化碳,应将一氧化碳由(填“a”或“b”)端通入。

  • 15、在铁丝燃烧的实验中,把铁丝绕在一根火柴上,点燃火柴,待时,将其插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实验时预先在集气瓶中留少量的水,其目的是
  • 16、能源、环境、资源是社会关注的热点。请根据所学化学知识回答:
    (1)、目前人类使用主要能源是化石燃料。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和
    (2)、研究人员想把氢气作为未来的新能源,因为氢气具有资源丰富、产生热量高以及等优点。
    (3)、目前工业上制取氢气的方法主要是水煤气法,也就是采用煤和水蒸气高温生成一氧化碳和氢气。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生活中将煤球制成蜂窝煤有利于节能减排。使燃料充分燃烧应考虑的角度讲,这样做是从来考虑的。
  • 17、下图表示物质中某种元素的化合价与物质类别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如B、C、D氧化物中氧元素外的另一种元素的化合价分别为+1、+2、+3。结合图形回答下列问题:

    (1)、物质A中元素的化合价为 , 在物质分类中属于(填“单质”或“化合物”)。
    (2)、若B中含有氢元素,则B化学式是
    (3)、若D为氧化铁,其化学式是 , C为一氧化碳,写出在高温条件下C与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18、河水净化过程如下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加入明矾的作用是(填数字序号)。

    ①对水进行消毒       ②除去气体杂质       ③使悬浮物沉淀       ④把硬水变成软水

    (2)、操作Ⅰ的名称是 , 在实验室该操作中用到玻璃棒的作用为
    (3)、操作Ⅱ主要是除去一些异味和色素,应选用的物质是
    (4)、该小组同学发现经净化后的D是硬水,日常生活中常用方法使其软化后使用。
    (5)、操作Ⅲ主要是通入氯气杀菌、消毒,该过程发生(填“物理”或“化学”) 变化。
  • 19、铝是一种常见金属,用途十分广泛。请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是铝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以及原子结构示意图,铝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 铝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电子(填“得到”或“失去”)。
    (2)、铝是一种活泼金属,为验证铝的金属活动性比铁强,把一根用砂纸打磨过的铝丝浸入溶液中,观察现象。用砂纸打磨铝丝的目的是
    (3)、氮化铝(化学式为AlN)具有耐高温、抗冲击、导热性好等优良性质,被广泛应用于大规模集成电路生产,陶瓷工业等领域。工业制取氮化铝的反应原理为:Al2O3+3C+N2__2AlN+3R,其中R的化学式为
  • 20、压缩气体可使气体液化,气体液化后(  )
    A、分子的质量变小 B、分子的体积变小 C、分子的间隙变小 D、分子的数目减少
上一页 1096 1097 1098 1099 1100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