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为测定某种贝壳中碳酸钙的含量,现取12g贝壳逐渐加入10%的稀盐酸,充分反应(假设贝壳中的杂质不溶于水,也不与稀盐酸反应),加入稀盐酸的质量与产生气体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试回答下列问题:
(1)、当滴加稀盐酸的质量为100g(至图中B点)时,溶液中的溶质是(填化学式)。(2)、计算贝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计算结果保留至0.1%) -
2、
同学们选取四种碱来验证碱的化学性质,设计实验如下:
(1)实验一能够观察到的明显现象是溶液由无色变为色;(2)实验二澄清石灰水变浑浊,验证碱具有的一条化学性质是;(3)实验三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实验四产生白色沉淀,对反应后的物质进行过滤,并对滤液中溶质的成分产生了兴趣,经分析,滤液中一定有氢氧化钠,滤液一定显(选填“酸性”、“中性”或“碱性”);【提出问题】滤液中溶质除了氢氧化钠还有什么呢?同学们对滤液中溶质的成分进行了猜想和实验探究。
【猜想与假设】
(5)猜想一:溶质只有NaOH;猜想二:溶质为NaOH和;
猜想三:溶质为NaOH和Ba(OH)2
【实验探究】
(6)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a、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稀盐酸
无明显现象
由a,b两个实验的现象,得出猜想一正确
b、另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碳酸钠溶液
【反思与评价】
(7)Ⅰ、同学们经过讨论认为,如果只向滤液中加入过量的一种试剂,也能得出猜想一正确的结论,该试剂为;Ⅱ、实验后的废液直接倒入下水道,会造成环境污染,需将废液处理后再排放。
-
3、A、B、C、D、E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五种类别不同的物质,其中A为胃酸的主要成分,B常用作建筑材料,B和C的溶液都显碱性,D的固体俗称干冰。它们之间的反应关系如图所示,“—”表示两种物质之间可以相互反应,“→”表示一种物质可以转化为另一种物质(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已略去)。
(1)、A的化学式。(2)、D的用途之一。(3)、工业上可利用物质B和物质C的反应制取烧碱(NaOH),其化学方程式为。(4)、满足条件的物质E可能是(填化学式)。(5)、A和(填字母)的反应属于中和反应。 -
4、根据如下装置图,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装置图中标号仪器a的名称:。(2)、写出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 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填字母)。(3)、实验室用B装置制取二氧化碳,选择的药品是和(填名称)。(4)、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可选用A装置作为发生装置,但是选用此装置时,试管口要放一团棉花,目的是 , 可以用如图E装置来收集氧气,当导管口气泡放出时,再把导管口伸入盛满水的集气瓶,开始收集。(5)、已知甲烷(CH4)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实验室常用无水醋酸钠和碱石灰两种固体加热制取甲烷。你认为实验室制取甲烷应选择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是(填序号)。 -
5、如图为某学习小组探究金属化学性质时所做的四个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四个实验中,你推测无明显现象的是(填序号),你判断的依据是。(2)、描述A中的实验现象。(3)、写出B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4)、要证明Cu、Fe、Ag的活动性顺序,至少要做的实验是。(填序号)(5)、D中观察到铁钉表面有气泡产生,写出该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
6、归纳整理是学习的重要方法,框图整理是一种简单明了的整理方法。小明同学归纳了有关二氧化碳的转化知识关系图(如图1所示):
(1)、图1中①、②、③、④变化中属物理变化的是(填序号)。(2)、图1物质中由两种元素组成的物质是:(填化学式)。(3)、反应③的基本反应类型为反应。(4)、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为。(5)、如图2进行CO2性质实验。从T型管一端缓慢通入CO2 , 一段时间后,观察到下端木条熄灭,上端木条没有明显变化。下端燃着的木条熄灭,从CO2性质的角度分析原因。 -
7、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1)、森林着火时,往往采用开辟隔离带的做法,其灭火原理是。(2)、铝制品有良好的抗腐蚀性原因:(用化学方程式表示)。(3)、自行车链条通常采取的防锈措施是。(4)、清洗餐具上的油污,利用洗洁精的作用。(5)、生活中可以用区分软水和硬水,将硬水软化的方法是。(6)、打开汽水瓶盖时,汽水会自动喷出,这说明气体溶解度与有关。
-
8、请用化学用语填空:(1)、2个氢分子;(2)、2个氨根离子;(3)、硫酸根离子;(4)、铁离子;(5)、氦气;(6)、标出五氧化二磷中磷元素的化合价;(7)、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
9、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以下推理合理的是A、单质中只含有一种元素,但是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 B、活泼金属与盐酸反应都放出气体,所以与盐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一定是活泼金属 C、阳离子一定带正电,所以带正电荷的粒子一定是阳离子 D、某物质在氧气中燃烧有水和二氧化碳生成,则该物质一定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
-
10、下列固体和液体,能使如图所示装置中的小气球鼓起来的是

①石灰石和稀盐酸 ②氯化钠和水 ③固体氢氧化钠和水 ④生石灰和水 ⑤镁和稀盐酸
A、①③④⑤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⑤ D、②③④ -
11、向含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慢慢滴入稀硫酸,该过程中溶液的pH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N点时的溶液一定呈红色 B、P点时的溶液能使石蕊变红 C、M→N过程中溶液的碱性逐渐增强 D、M→P过程中生成的硫酸钠不断增加 -
12、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a、b、c三种物质中a的溶解度最大 B、t2℃时将等质量的三种饱和溶液降温到t1℃,溶质质量分数为b>a=c C、其他条件不变,升高温度可使a的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 D、t1℃时,30克a物质加入100克水中,形成溶液质量为130克 -
13、我校开展了劳动课,劳动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承担家庭劳动,下列项目与所涉及的化学知识下不相符的是
选项
劳动项目
化学知识
A
用燃气灶炒菜
燃气燃烧放热
B
用炉具清洁剂去除油污
NaOH可与油脂反应
C
用葡萄酿酒
发生缓慢氧化
D
往自制净水器内放入活性炭
活性炭具有催化作用
A、A B、B C、C D、D -
14、下列反应中,属于置换反应的是A、4CO+Fe3O43Fe+4CO2 B、3Fe+2O2Fe3O4 C、Cu+2AgNO3=2Ag+Cu(NO3)2 D、CaCO3CaO+CO2↑
-
15、世界上每年有上万家庭发生火灾,造成了极大损失,我们必须掌握一些家庭安全知识和紧急灭火措施。下列行为你认为正确的是A、室内起火时立即打开门窗通风 B、电器着火时立即用水扑灭 C、高层住宅楼发生火灾时乘坐电梯逃生 D、图书、档案着火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
-
16、为抗击疫情,我市政府向市民免费发放连花清瘟胶囊。连花清瘟胶囊的主要原料连翘,连翘中含有的“连翘苷”化学式为C27H34O11 , 下列有关“连翘苷”的说法正确的是
(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A、它属于氧化物 B、连翘苷中含有72个原子 C、其中H、O的质量比是17:44 D、其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
17、“碳循环”是自然界存在的重要循环。请结合图指出以下说法不合理的是
A、碳循环有利于维持自然界碳含量的平衡 B、每个人都参与在碳循环中 C、碳循环过程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不变 D、二氧化碳的循环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实现 -
18、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A、
B、
C、
D、
-
19、生活中的下列物质,不属于溶液的是A、矿泉水 B、蒸馏水 C、澄清石灰水 D、食盐水
-
20、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在实验室整理药品时,发现氢氧化钠溶液的试剂瓶未塞瓶塞,滴加稀盐酸后发现有气泡产生,他们怀疑氢氧化钠已经变质,
【资料卡片】CaCl2溶液显中性.
【提出问题】变质后的氢氧化钠溶液中的溶质是什么?
【猜想假设】小红对变质后的氢氧化钠溶液中的溶质成分做出了两种猜想:
猜想一、全部变质;成分为:。
猜想二、部分变质:成分为:NaOH和
【实验设计】为了验证上述猜想哪个正确,小红设计了如下方案:取少量氢氧化钠溶液样品于试管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溶液,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可以得出结论。你认为小红的实验方案不合理,理由是。
【实验与结论】小敏另外设计实验方案并进行了探究,请你帮她完成下面的实验报告: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步骤1:取少量氢氧化钠溶液样品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过量的氯化钙溶液并振荡
有白色沉淀产生
猜想二正确
步骤2:向过滤后的液体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
步骤1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