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阅读下面科普短文,依据文章内容回答问题。

    纯净的臭氧(O3)在常温下是天蓝色的气体,有难闻的鱼腥气味,不稳定,易转化为氧气。它虽然是空气质量播报中提及的大气污染物,但臭氧层中的臭氧能吸收紫外线,保护地面生物不受伤害。而且近年来臭氧的应用发展较快,很受人们的重视。

    早在19世纪中期的欧洲,臭氧已被用于饮用水处理。由于臭氧有强氧化性,它既可以与水中的有害化合物(如硫化铅)发生反应,(处理效果好,不会产生异味:也可以破坏许多有机色素的分子,使有色物质变成无色物质。因此,臭氧可作为漂白剂,用来漂白麻、棉、纸张等。实践证明,臭氧的漂白作用是氣气的15倍之多。与传统的消毒剂氣气相比,臭氧有许多优点,可杀灭一切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芽孢等,而臭氧很快转花为氧气,无二次污染,高效环保:生产中大量使用的臭氧通常由以下方法制得。

    (1)、臭氧的物理性质有(写出1条):臭氧的化学性质有(写出1条)
    (2)、臭氧处理饮用水时,利用了臭氧的(填“物理”或“化学”)性质。
    (3)、氧气转化为臭氧是(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4)、下列关于臭氧的说法中,错误的是____
    A、臭氧具有较强的氧化性,可做漂白剂 B、臭氧漂白麻、棉、纸张等是物理变化 C、臭氧在生产生活中有很多用途,对人类有益无害 D、臭氧稳定性差,易转化为氧气,高效环保
  • 2、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展现了化学课程对学生发展的重要性,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化学观念:氧气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氧气具有助燃性 B、科学思维:化学变化通常伴随着发光、放热等现象,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 C、科学态度与责任:做完实验后,废水直接倒入水池中,用自来水冲洗干净 D、科学探究与实践: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以免引起失火
  • 3、小刚同学的化学实验报告中有如下记录。你认为下列实验的数据合理的是(   )
    A、取用试剂时如没有说明用量,液体取2-4mL B、取用试剂时如没有说明用量,固体取5-10g C、用50mL量筒量取 8.52mL硫酸铜溶液、 D、用托盘天平称量氧化铜粉末的质量为11.5g
  • 4、将燃着的木条分别插入甲、乙、丙三个瓶中,依次观察到木条熄灭、继续燃烧、燃烧更旺,则甲、乙、丙三个瓶中所盛气体可能分别是(   )
    A、氦气、空气、氧气 B、氮气、氧气、空气 C、空气、氧气、氮气 D、氧气、氮气、空气
  • 5、下列反应中,既属于氧化反应又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
    A、氢气+氧气点燃 水 B、氧化钙+水→氢氧化钙 C、甲烷+氧气点燃二氧化碳+水 D、碳酸钙 商温 氧化钙+二氧化碳
  • 6、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
    A、氮气用于磁悬浮列车 B、氧气用于医疗急救 C、液氦用于超导技术领域 D、稀有气体制成霓虹灯
  • 7、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读取液体的体积 B、点燃酒精灯 C、加入粉末药品 D、滴加液体
  • 8、发现元素周期律并编制了元素周期表的科学家是(   )
    A、道尔顿 B、拉瓦锡 C、阿伏加德罗 D、门捷列夫
  • 9、实验安全是实验的前提,在“硫燃烧”实验中,下列不需标注的图标是(   )
    A、护目镜  B、排风 C、用电 D、明火
  • 10、某化学学习小组以“燃烧与灭火”为主题展开探究。回答下列问题:

    查阅资料:白磷的着火点是40℃,红磷的着火点是240℃。

    【实验与探究】

    (1)、分别取大理石和小木条,放到酒精灯火焰上加热一段时间,观察到大理石不能燃烧,小木条能燃烧。说明燃烧需要
    (2)、完成如图所示实验,记录实验现象如下:

    A.Y形管中的白磷燃烧

    B.Y形管中的红磷不燃烧

    C.热水中白磷不燃烧

    ①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对比实验现象(填字母序号),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

    ③对比实验现象(填字母序号),说明燃烧需要氧气。

    ④实验中使用气球的目的是

    (3)、【拓展与应用】

    该小组设计并完成了一组熄灭高低蜡烛的趣味实验,如图所示:

    图1中蜡烛由低到高依次熄灭,其原因是CO2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4)、图2中蜡烛由高到低依次熄灭,其原因是蜡烛燃烧生成的热气体密度小于空气,先聚集在烧杯上部,使上部氧气浓度急剧下降。由此可知:当高楼内部发生火灾时,应(填“伏低”或“直立”)身体逃生。
    (5)、【讨论与交流】

    “森林草原是我家,严防山火保护它”。下列做法错误的是____(填字母序号)。

    A、在防火期内,携带火种进人森林草原 B、发现山火时,立即拨打火警电话 C、扑灭山火时,在山火蔓延线路前方开辟隔离带
  • 11、某化学学习小组完成了部分酸碱盐的性质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取1 mL浓 H2SO41 gNH4NO3、1 g NaOH、1gNaCl分别溶于5mL水中,测量溶解前后液体温度的变化。实验现象:浓H2SO4溶于水,液体温度明显升高。
    (2)、按图甲向四种溶液中分别滴加紫色石蕊溶液,记录现象。

    试验编号

    实验现象

    溶液变

    溶液变红

    溶液变

    溶液呈紫色

    (3)、进一步检验不同盐溶液的酸碱性:用pH试纸分别测定一定浓度的NaCI溶液、NH4NO3溶液、Na2CO3溶液的pH,测得溶液 pH分别为7、5、11。实验结论:盐溶液(填“一定”或“不一定”)呈中性。
    (4)、按图乙所示实验探究常见酸碱盐溶液之间的反应:

    ①有气体生成的是(填“实验1”“实验2”或“实验3”)。

    ②写出实验1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12、某化学学习小组完成了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仪器a的名称为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基本反应类型为
    (3)、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应选择图1中的(填字母序号)作发生装置。连接装置,在装人药品前必须进行的操作是
    (4)、用图1中C装置收集氧气时,当观察到 , 可确定氧气已收集满。
    (5)、利用收集的氧气完成图2实验。夹持红热木炭的坩埚钳应(填“缓慢”或“快速”)插入瓶中,木炭剧烈燃烧,发出白光。实验结论:氧气具有的性质是木炭在乙处燃烧比甲处更剧烈的原因是
  • 13、铝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回答下列问题:
    (1)、铝具有良好的性,可作炊具。
    (2)、铝易与空气中氧气反应生成致密的氧化膜(Al2O3),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能。Al2O3中铝元素的化合价为
    (3)、若用某铝制品与足量的稀盐酸完全反应(2Al+6HCl——2AICl3+3H2↑),生成18gH2则该铝制品中铝单质的质量是
  • 14、生产聚乙烯塑料的原料为乙烯(C2H4)。

    回答下列问题:

    (1)、璨乙烯塑料属于(填“天然”或“合成”)有机高分子材料。
    (2)、乙烯分子中碳、氢原子的个数比为
    (3)、乙烯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 15、我国明代科学技术典籍《天工开物》中记载,松木在密封严实的窑中燃烧可得到松烟和木炭,松烟可用于制墨;木炭与孔雀石[主要成分是Cu2(OH)2CO3]在炉火中煅烧可制得铜(如图所示)。已知A为黑色固体,B为生活中最常见的液体。

    回答下列问题:

    (1)、A是 , B是
    (2)、用墨汁书写的字能长时间不变色的原因是
    (3)、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 , 铜在生活中可用于制作(答一条)。
  • 16、自来水厂的水处理过程和直饮水机的净水过程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天然水属于(填“混合物”或“纯净物”),操作X可除去(填“不溶性”或“可溶性”)杂质。
    (2)、常用ClO2。作消毒剂,ClO2读作
    (3)、直饮水机中①的作用除过滤外还能(填字母序号);③的作用是(填字母序号)。

    A.消毒杀菌

    B.吸附杂质

    (4)、生活中可通过的方法降低自来水的硬度。
  • 17、如图是NaCI、KNO3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20℃ 时,NaCI的溶解度为
    (2)、将饱和NaCI 溶 液 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是(答一种)。
    (3)、40℃时,将70 gKNO3加入100g水中,充分搅拌后,仍有6.1g固体不溶。

    ①所得溶液是40℃C时KNO3(填“不饱和”或“饱和”)溶液。

    ②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

    ③40℃时,KNO3的溶解度的值a=

    (4)、在NaCI和KNO3中,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的是
  • 18、我国科学家张青莲主持测定铟等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新值,被采用为国际新标准。图1是铟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图2是铟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铟属于(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
    (2)、铟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3)、2个铟原子的符号是
    (4)、铟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
    (5)、铟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填“得到”或“失去”电子。
  • 19、人体内含量超过0.01%的元素,称为常量元素;含量在0.01%以下的元素,称为微量元素。人体中各元素的含量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人体内碳元素的含量为%。
    (2)、幼儿及青少年缺会患佝偻病。
    (3)、钾元素属于(填“常量”或“微量”)元素。
    (4)、人体缺铁会引起
    (5)、食用加食盐可预防甲状腺肿大。
  • 20、下列鉴别或除杂的方法正确的是

    选项

    待鉴别或除杂的物质

    方法

    A

    鉴别木炭粉和 MnO2

    观察固体颜色

    B

    鉴别 KCl 和 NH4CI

    加水,观察是否溶解

    C

    除去CO2中的水蒸气

    通过装NaOH固体的干燥管

    D

    除去铁钉表面的铁锈

    加入适量稀盐酸充分反应,取出、洗涤、干燥

    A、A B、B C、C D、D
上一页 6 7 8 9 10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