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碱是我们工业生成中不可缺少的物品,下列有关碱的用途说法不正确的是A、氢氧化钠可用于中和酸性土壤 B、氢氧化铝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C、氢氧化钙可用作建筑材料和配制波尔多液 D、氨水可用做化学肥料
-
2、生活中处处接触到化学。我们厨房里面使用的味精就含有谷氨酸钠(C5H8NNaO4),它是一种食品添加剂,可以适当地使用少量来调节味道,过量则不利于人体健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谷氨酸钠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69 B、谷氨酸钠是一种氧化物 C、谷氨酸钠中碳元素、氢元素、氧元素的质量比为5:8:4 D、谷氨酸钠中含有5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4个氧原子、1个钠原子、1个氮原子
-
3、我国正在创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下列行为符合要求的是A、大量使用含铅汽油 B、生活废水直接排放 C、分类回收生活垃圾 D、大量使用农药化肥
-
4、在提高粮食亩产量时,合理地使用了农药和化肥。工作人员发现某农作物的叶子发黄、发育迟缓且易倒伏,应追加的一种复合肥料是A、(NH4)2SO4 B、KNO3 C、Ca3(PO4)2 D、KCl
-
5、化学的世界认知从宏观到微观世界,下列事实的微观解释不合理的是A、水通电得到氢气和氧气——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 B、一滴水有1.67×1021个水分子——分子体积很小,质量也很小 C、湿衣服放在太阳下容易干——分子受热运动速度加快 D、氧气被压缩装入氧气瓶中——氧气分子变小
-
6、某些化学概念之间存在如图所示关系,下列有关概念间关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属于并列关系 B、化合物与单质属于并列关系 C、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属于包含关系 D、化合反应与氧化反应属于交叉关系
-
7、2023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发现和合成量子点的三位科学家。量子点组成中常含镉等元素。下图是镉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及其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则有关镉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镉原子在反应中易得到电子 B、镉元素符号为Cd C、镉原子的质子数为48 D、镉属于金属元素
-
8、如图有关实验室制备氧气并且回收二氧化锰固体的操作错误的是A、连接仪器
B、检查气密性
C、过滤得到二氧化锰
D、称量二氧化锰
-
9、中国古代文明与技术,促进了世界文明发展。下列古代工艺发生化学变化的是A、纺机织布 B、火药爆炸 C、铁棒制做指南针 D、精彩剪纸
-
10、我国约在南北朝时就开始冶铸黄铜,黄铜是铜和锌的合金,它可用来造机器,电器零件及日用品,化学小组为检测某黄铜合金中铜的质量分数,称量10g黄铜样品于烧杯中,加入足量的稀硫酸100g,充分反应后,测得烧杯中剩余物质的总质量为109.9g,试求:(1)、反应产生的气体的质量为g。(2)、该黄铜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11、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手脑结合,是创新教育的开始。”学校校本课程开设了许多课外探究实验,这是手脑结合的有效途径,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增长不少才干,其中“蛋的故事”系列小实验吸引了不少化学爱好者的眼球。
任务一“制作无壳鸡蛋”
材料:30%浓醋酸、水、生鸡蛋;
方法:把鸡蛋浸泡在稀醋酸中1天;
(1)探究鸡蛋壳的成分:取一个玻璃杯,放入洗净的碎鸡蛋壳(主要成分是一种含钙的盐),然后加入浓醋酸,立即用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玻璃片盖住。实验中,观察到玻璃片上出现的现象为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根据实验现象,推测鸡蛋壳中主要成分为(填化学式)。
(2)制作无壳鸡蛋:把洗净的鸡蛋放入一个装有浓醋酸的玻璃杯里,可观察到鸡蛋一边冒气泡一边沉到杯底,一段时间后又慢慢上浮,到接近液面时又下沉。请解释发生上浮现象的原因。
任务二、制作松花皮蛋
制作松花皮蛋的皮蛋粉配料表如图:
活动:探究松花皮蛋粉成分之间会发生哪些反应。
【实验操作】将皮蛋粉按比例拌匀,制成腌制用的泥浆,将鸡蛋放入泥浆中,使混合均匀裹表面,将裹好的蛋轻轻放入缸中。储存待其成熟。
【发现问题】清洗盛放腌制用的泥浆的器皿时,发现手感很滑。
【提出问题】于是将混合液过滤得到滤液,想探究其中的被溶解的物质是什么?
【作出猜想】
(3)小组同学讨论后一致认为滤液中的溶质一定有 , 可能有(均填化学式)。
【实验验证】
(4)请你设计实验方案,检验滤液中可能有的溶质是否存在,写出操作、现象和结论:。
【反思评价】
(5)松花皮蛋味道鲜美,但由于它呈碱性直接食用会稍有涩味。如果在松花皮蛋上加入适量(填厨房中一种调味品)后再食用,轻微涩味会被去除,味道变得更为鲜美可口。
-
12、实验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一中双语兴趣小组按如图所示装置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
【讨论交流】该小组同学对装置中可能出现的现象预测如下:小致同学认为B中纸花是干燥的,二氧化碳不能使其变红。
【现象分析】当打开开关K,反应一段时间后:
(1)、写出图中标注①仪器的名称:。(2)、B中干燥纸花变红,此现象与小致同学的预测不一致,原因是。(3)、C中澄清石灰水的配制时,玻璃棒的作用是。(4)、D中蜡烛熄灭,证明二氧化碳具有的化学性质是。 -
13、阅读下面科普材料:
室内空气污染是指在封闭空间内的空气中,存在对人体健康有危害的物质,并且浓度超过国家标准。甲醛()是主要的室内空气污染物之一,它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易溶于水。室内甲醛主要来源于建筑材料、家具、各种黏合剂涂料和合成纺织品等。室内甲醛的释放量与温度、湿度和家具数量等有关。科研人员通过实验研究了室内甲醛的释放量与温度的关系,结果如图1。
目前常用的甲醛去除方法主要有自然通风法、活性炭吸附法、植物净化法和光催化氧化法等。光催化氧化法去除甲醛,是在光触媒作催化剂和光照的条件下,甲醛与氧气发生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从而达到去除室内甲醛的目的。科研人员通过实验比较了两种不同的光触媒去除甲醛的效果,结果如图2。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室内甲醛主要来源有。(2)、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填字母)。a.光触媒B比光触媒A去除甲醛的效果好
b.活性炭能除甲醛是因为活性炭能与甲醛反应
c.甲醛是防腐剂,但不能用于食品保鲜
d.在室内摆放绿植可以降低室内甲醛含量
(3)、由图1可知,在实验研究的温度范围内,室内甲醛的释放量与温度的关系是。 -
14、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2)、时,将50g丙加入100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质量是g;(3)、时,要使接近饱和的甲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是(任写一种)。
-
15、根据所学的化学知识,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1)、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稀盐酸:;(2)、电解水:。
-
16、我国政府向世界庄严承诺,力争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碳中和”是指采取多种方式去除二氧化碳,抵消一定时间内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实现二氧化碳的“净零排放”。(1)、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属于(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2)、氢气作为新能源的优点是(写一点即可)。
-
17、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主要实验操作
A
除去木炭粉中混有的二氧化锰
滴入适量的过氧化氢溶液
B
除去铁粉中的银粉
加入足量的稀盐酸,过滤、洗涤、烘干
C
提纯混有少量NaCl的固体
将固体溶解,蒸发浓缩,降温结晶,过滤、洗涤、干燥
D
鉴别水与酒精
观察颜色
A、A B、B C、C D、D -
18、300多年前,波义耳在实验中不慎将浓盐酸溅到紫罗兰花瓣上,从而发现了酸碱指示剂。同学们把自制的紫甘蓝指示剂分别滴加到下表溶液中,观察到现象如下:
溶液
柠檬水
盐酸
食盐水
石灰水
加入紫甘蓝指示剂后的颜色
红色
红色
紫色
绿色
下列物质遇紫甘蓝指示剂显红色的是
A、稀硫酸 B、食醋 C、蒸馏水 D、NaOH溶液 -
19、物质的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物质的用途。下列物质的用途与性质关系正确的是A、铜作导线——具有良好的导电性 B、钛合金制造人造骨——与人体具有相容性 C、一氧化碳用于冶炼金属——具有可燃性 D、烧碱改良酸性土壤——具有碱的性质
-
20、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家庭常备的“含氟牙膏”“加碘食盐”“富硒茶”等产品,包装上标注的氟、碘、硒指的是A、分子 B、原子 C、单质 D、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