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研究成果“无细胞化学酶系统催化CO2合成淀粉”相关论文在国际学术期刊《Nature)上发表,C3H6O3是合成过程中的一种中间产物。下列有关C3H6O3的说法正确的是
    A、该物质由碳原子、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 B、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123×12+6+3×16×100% C、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3:6:3 D、C3H6O3分子中含有O3分子
  • 2、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蜡烛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C、红磷在氧气中燃烧更旺,产生大量的白烟,放出热量 D、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放出热量
  • 3、下列物质,前者属于单质,后者属于氧化物的是
    A、水、液氧 B、C60、干冰 C、氢气、高锰酸钾 D、氨水、二氧化锰
  • 4、如图所示实验操作符合安全要求的是
    A、点燃酒精灯 B、闻试剂气味 C、取用固体试剂 D、加热液体试剂
  • 5、科学思维是化学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示例说法正确的是
    A、比较:金刚石和石墨的组成元素相同,故两者的物理性质相同 B、分类:CO2引起温室效应,属于空气污染物 C、分析:稀有气体用于霓虹灯,因为通电时稀有气体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 D、推理: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所以氯化钠分子是由氯原子和钠原子构成的
  • 6、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风力发电 B、食物腐烂 C、灯泡发光 D、用自来水制取蒸馏水
  • 7、“碳中和”离不开化学反应。
    (1)、我国科学家研发的“液态太阳燃料合成”项目的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①上述流程中,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是(填化学式)。

    ②请在图的方框内补画粒子,以正确表示合成装置内发生的反应。要求图示能体现质量守恒

    ③理论上每生产1t甲醇可以消耗CO2t。

    (2)、某小组用图1进行实验,以比较等体积的水、石灰水和氢氧化钠溶液吸收CO2的效果,结果见图2。

    ①分析结果可知,同等条件下,CO2的吸收效果最好。

    ②已知CO2量少时,与NaOH的反应为2NaOH+CO2=Na2CO3+H2OCO2量多时,与NaOH的反应为NaOH+CO2=NaHCO3。此实验中有220mLCO2NaOH反应,则参加反应的NaOH的质量范围为。(此条件下CO2的密度为2g/L

  • 8、氧气与人类息息相关。
    (1)、天然气是常用的燃料,其主要成分甲烷CH4充分燃烧会生成;若灶火变黄,可能是不足,需要调节灶具的进风口。(填化学式)
    (2)、图实验中,集气瓶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图实验中倒入石灰水检验CO2 , 是为了证明

    (3)、用图1装置探究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结束时,烧杯中有水倒流入集气瓶,传感器测出瓶内还有约8%的氧气(见图2)。

    ①参加反应的红磷与氧气的质量比为

    ②结合传感器测量结果推断,倒流入集气瓶的水的体积约占瓶内原有空气体积的%。

    ③瓶内预先装些水可有效吸收有毒物质五氧化二磷。若五氧化二磷与水以质量比71:9化合,则生成物中H、P、O原子的个数比为

  • 9、焦炭的应用历史悠久。
    (1)、下列图示中,能表示焦炭主要成分的结构的是_______。(填标号)
    A、 B、 C、 D、
    (2)、图中,蓝色火焰是一氧化碳在燃烧。

    ①炉中焦炭经两步反应生成一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将表面被氧化的铜片放进炉火里,铜片表面的颜色会由 , 能产生此现象的反应有(填化学方程式)。

    (3)、《天工开物》有“……铁炭,用以冶煅。入炉先用水沃湿……”的记载。若往炭火上洒少量水,火不但没灭,反而变成火团向上蹿。清从物质变化的角度分析火团的成因:
  • 10、某小组用3.25g锌片和足量稀硫酸制取氢气,以探究氢气燃烧焰色的影响因素。实验记录如下。已知玻璃中含有钠元素,会使焰色变黄;而铁元素不影响焰色。

    实验序号

    氢气流速

    导管

    火焰颜色

    材质

    口径

    1

    较小

    玻璃

    黄色

    2

    较小

    不锈钢

    黄色

    3

    较大

    玻璃

    黄色

    4

    较小

    玻璃

    淡蓝色

    5

    极小

    玻璃

    ___________

    (1)、锌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此实验最多制得g氢气。
    (2)、该小组认为哪些因素可能影响氢气燃烧的焰色?
    (3)、对比实验1和2可知,玻璃中的钠元素(填“是”或“不是”)氢气火焰呈黄色的主要原因。
    (4)、综合实验结果可知,影响氢气燃烧焰色的主要因素有;实验5的火焰颜色可能是
  • 11、常见气体的制取是初中生必备的实验技能。
    (1)、气体制取实验的基本装置图如下。

    ①装置a中用于加热的仪器的名称是

    ②用KMnO4固体制取O2 , 应选用装置组合。(填标号)

    ③实验室制取CO2时为方便添加液体试剂,发生装置要选(填标号)。用装置f也能收集CO2 , 原因是

    (2)、图是实验室制取某气体的装置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填标号)。

    A、反应在固体和液体之间发生 B、该反应需要使用固体催化剂 C、常温下反应就能快速地进行 D、制得的气体可能不易溶于水 E、制得的气体的密度比空气大 F、该反应在特定温度下才发生
  • 12、水是生命之源。
    (1)、某小组的净水操作流程如下。

    ①操作Ⅰ的名称是

    ②若操作Ⅱ只发生物理变化,则物质C可能是

    ③“蒸馏”能提纯水是因为H2O与液体D中其他杂质的不同。

    (2)、认识水的组成离不开实验。

    ①用图装置电解水时,可以点燃的是管(填“a”或“b”)中的气体。

    ②拉瓦锡让水蒸气通过烧红的铁制枪管,发现枪管内壁有黑色固体(四氧化三铁)生成,同时得到“易燃空气”(氢气)。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3)、某新能源汽车以氢气为燃料,使用1kg氢气平均可行驶150km。如果通过电解水产生氢气,900kg水分解产生的氢气迎论上可供这辆汽车行驶km
  • 13、某小组用图装置,通过加热使铜氧化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下列关于瓶内物质或元素的质量与时间关系图,正确的是

    A、 B、 C、 D、
  • 14、关于下列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A、实验①:加入MnO2后木条燃烧更旺,说明MnO2是催化剂 B、实验②:钟罩内的液面上升,说明加热条件下空气能溶于汞 C、实验③:听到尖锐的爆鸣声,说明试管内的气体还不够纯净 D、实验④: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木炭能将氧化铜还原成铜
  • 15、利用羟基磷灰石Ca5PO43OH作催化剂可帮助清除空气中的甲醛HCHO , 反应的微观解析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羟基磷灰石中磷元素显+5 B、的相对分子质量比 C、反应前后的分子总数有变化 D、由氧原子数守恒可知,参加反应的O2与生成的H2O个数比为1:2
  • 16、下列对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合理的是
    A、秋天空气变干燥:空气里各种分子之间的间隔减小 B、加油站严禁烟火:站内可燃气体分子与O2接触充分 C、热水使瘪乒乓球复原:乒乓球内气体分子体积增大 D、石墨在一定条件下变成金刚石:原子种类发生改变
  • 17、用图装置实验:滴入适量水,一段时间后试管内白磷开始燃烧,待火焰熄灭后发现白磷有剩余。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生石灰的作用:与水反应为实验提供热量 B、小气球的作用:平衡气压和防止空气污染 C、该实验说明燃烧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着火点 D、该实验能够证明燃烧需要有可燃物和氧气
  • 18、维生素CC6H8O6能促进人体生长发育,增强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主要存在于蔬菜和水果中。下列有关维生素C的说法正确的是
    A、相对分子质量为172 B、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5.4% C、C、H、O元素的质量比为9:1:12 D、每个分子里有6个C、4个H2和6个O
  • 19、在家务劳动中感悟化学原理。下列家务劳动涉及的化学知识正确的是

    选项

    家务劳动

    化学知识

    A

    用天然气灶生火做饭

    化学反应发生时都会放热

    B

    用铅笔芯粉末开锈锁

    石墨固体很软且有滑腻感

    C

    在阳光下晒干湿衣服

    水见光分解成氢气和氧气

    D

    用木炭净化室内空气

    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活泼

    A、A B、B C、C D、D
  • 20、氟是人体必需的十余种微量元素之一,图是元素周期表中氟元素的相关信息及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氟元素的原子序数为9 B、氟离子最外层电子数为7 C、氟原子在反应中易失电子 D、一个氟原子的质量为19.00g
上一页 670 671 672 673 674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