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黄铜(铜锌合金)有较强的耐磨性能,常被用于制造阀门、水管、空调内外机连接管和散热器等。某课外实验小组的同学欲测定某黄铜中锌的质量分数,在教师的指导下,他们取10g黄铜样品于烧杯中,加入75g稀盐酸充分反应(稀盐酸过量),最终测得烧杯内物质的总质量为84.9g。(1)、观点分享:产生氢气的质量是。(2)、展示交流:请在答题卡上写出计算过程。
-
2、某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Z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8g B、反应前后分子总数不变 C、参加反应的X、Y的质量比为9:17 D、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
3、空气是地球上生物赖以生存的基础,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占A、78% B、21% C、0.94% D、0.03%
-
4、加快能源转型升级,发展新质生产力。氢气是最理想的清洁能源,依据不同制取方式,可分为“绿氢”“灰氢”“蓝氢”“紫氢”和“金氢”等。如图带你认识“多彩”的氢。

储氢是实现氢能广泛应用的重要环节,分为物理储氢和化学储氢,前者包括高压气态、低温液态、吸附等储存方式,后者将氢气转化为其他化合物进行储存。“液氨储氢”的原理是氢气与氮气在一定条件下生成液氨,进行储存。
依据上文,回答问题。
(1)、电解水制氢的化学方程式为。(2)、属于“绿氢”和“紫氢”的分别是和(填字母)。a.风能发电制氢 b.煤燃烧发电制氢 c.核能发电制氢
(3)、从微观角度解释,氢气能被压缩储存的原因是。(4)、将氢气降温液化进行储存,属于物理储氢中的储存方式。(5)、“液氨储氢”属于(填“物理”或“化学”)储氢。(6)、写出氢能的一种应用。 -
5、下表是我国“祝融号”火星车到达火星表面探测的火星表面大气成分,关于火星大气成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火星大气成分
二氧化碳
氮气
氩气
其他气体
体积分数
95.30%
2.70%
1.60%
0.40%
A、火星大气通入澄清石灰水会变浑浊 B、火星大气与空气成分相似 C、火星暂时不适合人类生存 D、火星大气不支持燃烧 -
6、“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中无需标注的图标是A、
护目镜
B、
洗手
C、
明火
D、
用电
-
7、下列实验设计不合理的是




A.探究二氧化碳能和水反应
B.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C.探究蜡烛中是否含有氢元素
D.探究氧气浓度对反应剧烈程度的影响
A、A B、B C、C D、D -
8、已知:在650℃时,分解为CuO与一种气体,在1400℃时,CuO受热发生如下反应, , 现将在一定温度下加热,一段时间完全分解。冷却后称量剩余固体为 ,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剩余固体为混合物 B、剩余固体用足量CO还原,可产生 C、产生的气体中,硫、氧的质量比为8:13 D、剩余固体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2.1%
-
9、为了测定10.0g某石灰石(主要成分为碳酸钙)中碳酸钙的质量,某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称取10.0g石灰石样品高温煅烧,石灰石在高温条件下可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杂质不参与反应),不同时间内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
操作序号
1
2
3
4
剩余固体质量/g
8.6
7.3
6.7
6.7
请计算:
(1)、完全反应后生成的CO2质量是g。(2)、10.0g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 -
10、化学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现有①稀有气体 ②酒精 ③氧气 ④二氧化碳,选择适当的物质填空(填序号)。(1)、化学实验常用的燃料是;(2)、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吸收的气体;(3)、在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可制成多种用途的电光源的是;(4)、可用于医疗急救和气焊的是;
-
11、如果采用以下物质分解的方法制取相同质量的氧气,消耗原料质量最小的是A、H2O B、KMnO4 C、HgO D、H2O2
-
12、按如图所示进行实验,容器中涌出的柱状泡沫被形象地称为“大象牙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产生的泡沫可用于灭火 B、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水和氧气 C、没有催化剂,过氧化氢不会分解 D、反应前后催化剂的化学性质不同 -
13、2024年环境日以“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为主题,下列不符合该主题的是A、随意焚烧生活垃圾 B、污水处理达标排放 C、废旧电池回收利用 D、积极开展植树造林
-
14、古代取火方法有“木燧”(钻木取火)、“金燧”(用铜制凹面镜聚焦太阳光取火)和“石燧”(撞击固体产生火星取火)三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三种方法都是使可燃物升温达到着火点 B、“木燧”时克服摩擦力做的功产生热量 C、“金燧”时易燃物要放到凹面镜的焦点上 D、“石燧”时固体撞击产生的火星提供了可燃物
-
15、
某研究小组发现,将适量淀粉放入过氧化氢溶液中,过氧化氢溶液的分解速率加快。对于此现象,该小组同学进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淀粉能否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做出猜想】淀粉能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实验验证】
(1)填写空白处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及解释

A中无明显现象,B产生大量气泡,带火星木条复燃
B中产生的气体是________。
Ⅱ.向B试管中重新加入的过氧化氢溶液,反应停止后过滤、洗涤、干燥、称量滤渣
B中带火星木条又复燃,滤渣质量为________
淀粉的________和________在反应前后均没有发生变化,能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B中过氧化氢分解的化学方程式式:________。
【实验拓展】
(2)设计了如图所示装置对比淀粉与二氧化锰的催化效果,实验均以生成25mL气体为准,其他可能的影响因素忽略不计,相关数据见表:

实验编号
过氧化氢溶液的体积
其他物质质量
待测数据
I
20mL
淀粉
a
Ⅱ
20mL
二氧化锰
b
上述实验中“待测数据”是指________若 , 则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
【拓展探究】
(3)同种催化剂,还有哪些因素会影响过氧化氢分解反应的催化效果?回答一点。
-
16、
实验课上,同学们做了电解水的实验。

【实验一】
(1)实验过程中:
①在电解器玻璃管中加满水。通电,观察到玻璃管中有气泡冒出,一段时间后,a、b管内气体体积比约为。
②切断电源,用燃着的木条分别检验两个玻璃管中的气体,观察到 填“a”或“b”中气体使木条燃烧更旺。
(2)电解水时,通常要加入少量氢氧化钠或硫酸钠,目的是。
【实验二】
另一小组做电解水实验时,在水中加了氯化钠,该小组发现与正极相连的石墨电极上出现黄绿色气体。这激发了他们探究的欲望。请你一起参与该小组的探究活动吧!
【提出问题】
加入氯化钠的水通电时,石墨电极上分别生成了什么气体?
【查阅资料】
①氯气: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常温下1体积水能溶解2体积。
②石墨电极不参与反应。
【提出假设】
(3)假设1:电极上分别生成了氧气和氯气;
假设2:电极上分别生成了氢气和氧气;
假设3:。
【设计实验】
(4)该小组仍然用如图装置来电解加了氯化钠的水,并收集两个电极上产生的气体。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解释或结论
①按照如图所示,连接好实验装置,通电一段时间后,用a、b两支试管分别收集两根石墨电极上产生的气体,观察气体的颜色。
a试管收集到黄绿色气体,b试管收集到无色气体。
通过对气体颜色的分析,说明假设肯定是错误
②用拇指堵住b试管,移近点燃的酒精灯,松开拇指。
听到轻微爆鸣声
证明b试管中收集的气体为氢气。
【实验反思】
(5)该小组发现在通电发条件下除了生成两种气体外,还生成了氢氧化钠 , 请试着写出在水和氯化钠通电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17、兴趣小组在老师指导下用稀盐酸和石灰石制取二氧化碳,并进行相关性质探究。
(1)、实验室用A装置制取CO2 , 先向(填仪器名称)加入石灰石,再向长颈漏斗中注入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用B装置收集CO2 , 气体应从导管(填“a”或“b”)端通入,因为CO2的密度是。(2)、连接装置A和C,将CO2通入滴有酚酞试液的澄清石灰水中,观察到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还可能观察到的现象为 , 装置D可用来证实植物的光合作用,通入适量CO2后,进行光照,试管内有气泡产生,检验试管内气体的方法是。(3)、实验室用A装置还可以制备氧气或氢气,请写出其中一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4)、用注射器向集满CO2的密闭的集气瓶中注入20mL水,并不断振荡,装置如图1。同时用气体压强传感器采集数据,如图2,图中曲线EF段气体压强迅速上升的原因是 , 曲线FG段气体压强逐渐减小,说明CO2具有的性质是。
-
18、某实践小组参观矿泉水厂,该厂矿泉水含钙、钾等矿物质,其生产流程示意图如图,回答下列问题。
(1)、矿泉水中的钙、钾指的是(填“元素”或“单质”)。(2)、活性炭过滤器中活性炭的作用是。(3)、超滤是利用薄膜(仅允许小分子和离子通过)进行物质分离的技术。若水源中含有下列物质,推测该流程中“超滤”的主要作用是除去_______(填字母序号)。A、难溶性大颗粒 B、可溶性高分子化合物 C、水中的色素和异味(4)、臭氧的化学式O3的微观意义是(写出1点即可)。 -
19、根据如图所示的实验现象,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a和c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 B、管口的小气球起缓冲作用,同时防止生成物进入空气,使该实验绿色化 C、烧杯中的热水只起提高温度的作用 D、a和b说明两种可燃物的着火点不同 -
20、下列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设计
A
除去中少量的CO
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
B
除去中的CaO
高温煅烧
C
回收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后的
过滤、洗涤、干燥
D
鉴别和
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两个集气瓶
A、A B、B C、C D、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