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某工业废水中含有NaClNa2SO4NaNO3 , 三种盐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曲线图中NaNO3的溶解度大于NaClNa2SO4 B、a2时,NaClNa2SO4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C、40接近饱和的Na2SO4溶液升温到60可能变饱和溶液 D、a1时,NaNO3的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80%
  • 2、下列实验现象和对应的结论描述都正确的是
    A、向某待测固体中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该固体一定是碳酸盐 B、向某无色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溶液变红色——该溶液一定是碱性溶液 C、把燃着的木条伸入某无色气体中,木条熄灭——该气体一定是二氧化碳 D、某待测液与硝酸钡溶液混合后产生白色沉淀——该待测液一定含SO42
  • 3、某“草莓水溶肥”部分说明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肥料属于复合肥 B、“大量元素”全部属于非金属元素 C、“大量”与“微量”区别是肥效元素含量 D、从“使用注意”看,该水溶肥可能有毒性
  • 4、在我国化学工业发展史中,不少科学家作出过卓越贡献。其中在近代与他人合译《化学鉴原》,给钠、铝、钙、锌等元素赋予中文名称并沿用至今的科学家是
    A、杨振宁 B、闵恩泽 C、徐寿 D、侯德榜
  • 5、用“氧缺位铁酸铜CuFe2O4x”作催化剂,利用太阳能热化学循环分解H2O可制得H2 , 其物质转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铁酸铜CuFe2O4分解会生成氧气 B、缺位铁酸铜与水反应产生氢气是置换反应 C、CuFe2O4中铜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1 D、氧缺位铁酸铜变为铁酸铜化学性质发生了变化
  • 6、人体中几种重要体液的正常pH范围如下,其中酸性最强的是
    A、血液(7.35~7.45) B、唾液(6.6~7.1) C、胃液(0.8~1.5) D、胆汁(6.8~7.4)
  • 7、正确的操作是实验成功的重要保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点燃酒精灯 B、读取溶液体积 C、过滤 D、蒸发溶液
  • 8、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下列叙述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A、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以提高作物产量 B、减少使用化石燃料,开发利用清洁能源 C、倡导低碳生活,少开燃油车 D、分类投放垃圾、回收利用纸板、塑料和金属
  • 9、废旧电池应投入的垃圾桶的标志为
    A、可回收物 B、厨余垃圾 C、有害垃圾 D、其他垃圾
  • 10、《天工开物》中描述造纸的过程如下图,其中包含有化学变化的是

    A、砍竹备料 B、加碱反应 C、捞纸 D、凉晒
  • 11、以下食品含有较多维生素C的是
    A、蔬菜 B、大米 C、食盐 D、豆腐
  • 12、《周礼·考工记》记载古人将草木灰(主要成分为K2CO3 , 忽略其他成分的影响)水溶液与煅烧贝壳制得的CaO混合,利用生成能有效去污的物质来清洗丝帛。其原理如下:

    ①煅烧贝壳:CaCO3高温分解生成CaO和CO2

    ②CaO与水反应:CaO+H2O=CaOH2

    CaOH2K2CO3反应:K2CO3+CaOH2=CaCO3+2KOH

    (1)、取100g质量分数为13.8%的草木灰溶液(以K2CO3为溶质),其中含有的K2CO3质量为g。
    (2)、将上述草木灰溶液与足量CaO混合(假设CaO全部转化为CaOH2),充分反应后,理论上可生成碳酸钙多少克?(写出计算过程)
  • 13、

    学习了常见的酸、碱和盐的性质后,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老师引导下围绕“酸碱中和反应”开展了一次实验探究活动,请你一起参与探究。

    任务一:探究中和反应的原理

    【实验探究1】

    (1)在盛有10mL稀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滴入几滴酚酞溶液。再用滴管向其中慢慢滴入稀盐酸,并不断搅拌。通过指示剂颜色的变化可说明它们之间发生了反应。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任务二:探究中和反应的热量变化

    【实验探究2】

    (2)小张同学将盛有氢氧化钠固体的燃烧匙伸入到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稀盐酸中,如图1所示,此时观察到U形管内的现象为 , 由此小张得出“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放热”的结论。

    小组同学经过讨论后,发现小张的实验设计不够严谨,提出可以借助温度传感器增加以下对比实验,方可得出上述结论:

    ①取ag氢氧化钠固体与10mL蒸馏水混合,测量溶液温度的变化为t1

    ②取ag氢氧化钠固体与10mL20%的稀盐酸混合,测量溶液温度的变化为t2

    ③对比t1t2的大小。

    【分析讨论】

    (3)设计对比实验是为了排除放出的热量是因为的干扰。

    任务三:探究中和反应中溶液pH的变化。

    【实验探究3】在三份相同体积、相同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分别以相同的速度同时滴加三种不同浓度的盐酸,小组同学用pH传感器测得溶液的pH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2。

    【分析讨论】

    (4)分析图2中a、b、c三种酸溶液滴入碱溶液的pH曲线变化图,所用盐酸的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5)实验过程中,小谭同学取了反应后A、B、C三处的溶液于三个烧杯中,却忘了做标记,请你设计实验方案(不再用测定pH的方法),探究三种样品分别属于哪处溶液。

    【进行实验】

    ①分别各取少量样品于三支试管中,加入酚酞溶液,观察到其中一支试管内出现的现象。结论:该样品是A处溶液。

    ②为了进一步判断余下两支试管中溶液是B处还是C处,可以选择(填字母序号)达到实验目的。

    a.石蕊溶液       b.铁或锌       c.碳酸氢钠固体       d.硫酸铜溶液

    【实验反思】通过以上探究,同学们认识到科学实验探究需要培养严谨的思维。

  • 14、

    某学习小组开展跨学科实践活动,设计并制作一个简易供氧器,请回答以下问题:

    任务一:回顾实验室氧气的制取与收集

    (1)装置中仪器a的名称是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并收集一瓶较纯净的氧气应选择的装置是(填字母序号,从A-E中选择)。

    任务二:制作简易供氧器

    小湘同学利用过氧化氢分解产生氧气的原理,自制了一个简易供氧器如图所示。

    (3)利用可以抽拉的金属丝,可实现二氧化锰与过氧化氢溶液的接触与分离,这样设计的优点是

    (4)若想利用加湿仓中的水观察氧气的生成速率,大家认为加湿仓中的设计仍有不足,需调整其中的导管连接。请在图中合理补充导管的长度

  • 15、目前许多学校安装了直饮水机,其主要工作流程如图所示。

    (1)、图中③的作用是______(填字母)。
    A、杀菌消毒 B、吸附杂质 C、蒸馏
    (2)、炭罐中活性炭的作用是
    (3)、超滤膜是一种能将肉眼看不见的微观粒子型杂质滤去的有机高分子材料。此时的超滤膜相当于过滤实验中所用的(填一种实验用品的名称)。
  • 16、天然气的综合利用是重要的研究课题。阅读下列科普短文,回答有关问题。

    天然气是重要的化石燃料和能源,主要成分为甲烷CH4 , 还含有少量硫化氢H2S等气体。硫化氢可在催化剂作用下与甲烷反应生成二硫化碳CS2等物质,其反应微观示意图如图1所示。

       

    利用甲烷催化制取氢气。一种甲烷水蒸气催化制氢的透氢膜反应器如图2所示,通入的甲烷和水蒸气在高温和催化剂作用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和氢气,该反应过程吸热,产生的一部分氢气会通过透氢膜与膜外侧通入的氧气反应。

    利用甲烷在高温、Cu-Pd催化作用下分解可制取新型碳单质材料——石墨烯,石墨烯具有很高的强度和优良的导电性能。

    (1)、利用甲烷和水蒸气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和氢气的反应属于(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2)、请写出甲烷与硫化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填字母)。
    A、天然气和氢气均属于可再生能源 B、透氢膜反应器内生成的CO与H2未被完全分离 C、石墨烯具有优良的导电性能,是一种金属单质
  • 17、湘江流域推行“生态浮岛”技术净化水质,浮岛上种植的植物可吸收硝酸钾、氯化钾等营养物质。硝酸钾和氯化钾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N点表示的意义是。由图可知,两物质中,(填物质化学式)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更小。
    (2)、60℃时,向50g水中加入60g硝酸钾固体,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质量为g。
  • 18、千年古城湘潭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孕育出了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请依据以下信息,思考并回答:
    (1)、湘潭炭精粉画的作画过程需要先勾勒轮廓,再用炭精粉描绘层次。这样作出的画可保存几百年不褪色,是因为炭精粉中含有一种常见的碳单质,该碳单质的名称为
    (2)、新春时节“湘潭火龙”走街串巷,祈福新年吉祥如意。从燃烧的条件解释,“火龙”舞动时向龙把子里提供了更多的(填化学式),使得其中的火种燃烧更旺盛。
    (3)、制作湘潭石鼓油纸伞面的桑皮和山桠皮都属于棉纤维,普通雨伞的伞面则采用涤纶我们可以通过的方法区分这两种伞面的材料。
  • 19、浩如烟海的中国古代典籍中的记录展示了我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其中很多知识与化学息息相关。
    (1)、战国《韩非子·内储说上》提到早期采金技术均是“沙里淘金”,金在自然界中主要的存在形式对应物质中金元素的化合价为
    (2)、《本草纲目》中记载绿矾时提到“新出窑未见风者,正如琉璃”,指绿矾失去结晶水后生成硫酸亚铁。硫酸亚铁的化学式为
    (3)、《天工开物》中记载“骨灰蘸秧根,石灰淹苗足”,动物骨头烧成的灰,主要成分是磷酸钙,在农业上常作为肥料使用,磷酸钙Ca3PO42是由(填微粒符号)和PO43(磷酸根离子)构成。
  • 20、某赤铁矿样品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56%,则该矿石样品中Fe2O3的质量分数为
    A、90% B、80% C、70% D、60%
上一页 358 359 360 361 362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