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炉甘石始载于《外丹本草》,主要成分为碳酸锌(ZnCO3)和碱式碳酸锌,炮制后主要成分氧化锌(ZnO)可作为外用药使用。
    (1)、碳酸锌中有种元素;其中锌、氧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 , 质量比为
    (2)、氧化锌中锌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结果保留0.1%)
    (3)、氧化锌、碳酸锌、碱式碳酸锌都有一定的抑菌活性,说明起抑菌作用的有效成分可能是___________(填字母)。
    A、锌分子 B、锌元素 C、锌单质 D、锌原子
  • 2、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回答下列问题。
    (1)、黄铜主要是由铜、锌组成的,要除去黄铜粉末中的锌,可以加入足量的________。
    (2)、在混有氯化铜的氯化亚铁溶液中加入足量的 , 充分反应后(填操作),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基本反应类型为
  • 3、下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三种物质中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的是________。(填“a”或“b”或“c”)。
    (2)、t1℃时,b、c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是________
    (3)、a物质中有少量的b物质,用________结晶提纯a物质。
    (4)、t2℃时,将40ga放入50g中充分搅拌,所得溶液质量是________。
  • 4、A、B、C、D、E为初中是常见的五种物质,A是赤铁矿的主要成分,B、C为组成元素相同的气体,F是紫红色固体单质,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

    请回答:

    (1)、D的化学式为;G溶液中溶质的名称为
    (2)、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3)、写出物质C在生活的一种用途________。
  • 5、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请根据下列信息回答有关问题。

    (1)、磷相对原子质量是________。
    (2)、R2结构示意图如图,R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周期,R元素的化学性质与第二周期中的元素相似。该元素属(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

    (3)、元素周期表中同一横行元素的特点是___________(填字母)。
    A、质子数相同 B、中子数相同 C、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D、电子层数相同
    (4)、表中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________不同。
    (5)、利用元素周期表,人们对元素的认识进入了全新的飞跃时期。人工合成的第118号元素的核电荷数是________。
  • 6、化学符号可准确、规范地表示微观粒子及物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请用化学符号填空:
    (1)、2个氢原子________;
    (2)、氧化铝中铝元素的化合价________;
    (3)、NaCl溶液中的阴离子________;
    (4)、碘酒中的溶质________;
    (5)、2个硫酸根离子________;
    (6)、氩气________;
  • 7、一定条件下,密闭容器中发生了某一化学反应,涉及的物质为甲、乙、丙、丁,如图为各物质在反应前和反应后某时刻的质量关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反应中乙和丁的质量比为5:2 B、乙一定是化合物 C、丙物质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D、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 8、其它条件不变,要使接近饱和溶液的硝酸钾溶液达到饱和溶液,不能达到目的是
    A、降温 B、加入硝酸钾 C、升温 D、恒温蒸发水分
  • 9、下列有关金属的说法正确的是
    A、所有金属都能与盐酸反应 B、常温下,所有的金属都是固体 C、所有的金属都是银白色的 D、金属的回收利用能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 10、下列物质的溶解时,会使温度升高的是
    A、氢氧化钠 B、氯化钠 C、氧化钙 D、硝酸铵
  • 11、金刚石和石墨都属于碳的单质,其结构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构成金刚石和石墨原子种类不同 B、金刚石和石墨中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C、金刚石和石墨的物质类别不同 D、金刚石和石墨完全燃烧的生成物不同
  • 12、有甲、乙、丙三种金属,其中只有乙在自然界中有单质,如果将打磨好的甲、丙分别放入稀硫酸中,一段时间后,丙表面出现气泡,甲没有明显现象;则甲、乙、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
    A、丙>乙>甲 B、甲>丙>乙 C、丙>甲>乙 D、甲>乙>丙
  • 13、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高钙牛奶中的“钙”指的是钙元素 B、农业上采用喷灌或滴灌的方式节约用水 C、净水时加入明矾,可加速悬浮物沉淀 D、发现厨房内天然气泄漏,立即打开抽油烟机排气
  • 14、下列事实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夏天铁轨间的缝隙变小——分子之间间隔受热变大 B、酒精溶液属于混合物——由不同种分子构成 C、梅花香自苦寒来——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D、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不同——分子构成不同
  • 15、下列相关的实验设计中,达不到实验目的的是

    A.比较人呼出气体和空气中中水蒸气含量

    B.探究石蜡中含有碳、氢、氧元素

    C.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D.闻气体的气味

    A、A B、B C、C D、D
  • 16、下列都是我国自主研发的高铁列车上的常见部件,其中不属于金属材料制成的是
    A、车厢顶装饰锡纸 B、不锈钢饮水台面 C、高强度挡风玻璃 D、高纯度铜质导线
  • 17、下列各组物质中,前者属于纯净物,后者属于混合物的是
    A、红磷,五氧化二磷 B、海水,河水 C、二氧化碳,澄清石灰水 D、洁净的空气,碳酸饮料
  • 18、空气中下列物质过多容易形成酸雨的是
    A、一氧化碳 B、二氧化碳 C、二氧化硫 D、氮气
  • 19、铁铜金属粉末常用于生产机械零件。为测定某铁铜金属粉末中铁粉的质量分数,取20g样品于烧杯中,逐滴滴加稀硫酸,充分反应,测得固体质量与所加稀硫酸质量的关系如图。

    (1)、该金属粉末中铁粉的质量为________。
    (2)、计算所用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
  • 20、氢氧化钠与稀硫酸反应是否放出热量?三位同学为探究此问题按下图进行了实验:

    (1)、甲同学按图实验:在烧杯中先加入一定量的稀硫酸溶液,然后再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钠固体,观察到温度计示数变大,于是得到“反应放出热量”的结论。你认为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________。
    (2)、乙同学按图实验,可以根据________现象证明该反应放出热量。
    (3)、丙同学是将稀硫酸不断地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中,并用数字化仪器测量的数据。由图可知,当反应进行到20s时溶液中的溶质是________。
    (4)、实验过程中小乐在实验室发现一瓶未密封的KOH固体,对其成分进行实验探究。

    【查阅资料】

    KOHNaOH的化学性质相似。

    请用化学方程式解释KOH变质的原因:(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K2CO3溶液呈碱性,CaCl2溶液、KCl溶液呈中性。

    【猜想假设】假设Ⅰ:只含KOH;假设Ⅱ:含KOHK2CO3;假设Ⅲ:只含K2CO3

    【进行实验】

    实验操作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a.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

    假设Ⅰ错误

    b.另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水溶解,加入过量的CaCl2溶液,振荡,静置

    产生白色沉淀

    猜想Ⅱ正确

    c.取b中上层清液,滴加无色的酚酞试液

    溶液

    【拓展应用】完全变质的KOH也有利用价值,从K2CO3的组成或性质看,K2CO3在农业上可以作为钾肥使用。

上一页 321 322 323 324 325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