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天工开物·彰施·蓝淀》中记载:“凡造淀,叶与茎多者入窖,少者入桶与缸,水浸七日,其汁自来。每水浆一石下石灰五升,搅冲数十下,淀信即结。水性定时,淀沉于底”。靛蓝的制作工艺如图1所示,使用的原材料为蓝草、水、石灰、微生物,蓝草主要有菘蓝、蓼蓝和马蓝。

    (1)、原料需经过研碎处理,研碎蓼蓝茎叶的目的是 , “操作1”的主要目的是从吲羟浊液中得到吲羟溶液,该操作名称是
    (2)、蓝染工艺中,从蓼蓝等植物中提取靛蓝染料的过程涉及到复杂的化学变化,吲哚酮溶液在空气中氧化的化学方程式为2C16H12O2N2+O2=2C16H10O2N2↓+2Y,则Y的分子式为
    (3)、“每水浆一石下石灰五升,搅冲数十下,淀信即结”。“石灰”指的是熟石灰,通过生石灰与水反应制得,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属于反应(基填本反应类型)。
    (4)、加石灰是调节环境的pH,为靛蓝染料还原反应创造有利的环境。要使还原剂的有效性好且可溶性隐色体的转化率高,据图2可知,pH应控制在内(填字母)。

    a.6~7        b.7~8        c.8~9        c.9~10

    (5)、实验后的废液呈碱性,可以加入适量(填名称)处理后再排放。
  • 2、

    造纸术对人类文明的进步都做出了巨大贡献,传承数千年。兴趣小组从化学视角对我国现代造纸业开展了系列研学活动,以下展示现代造纸部分流程如图1。“双碳”目标下,造纸工业需向绿色方向转型。

    (1)探现代造纸

    i.侯德榜为纯碱工业技术的发展做出杰出的贡献,纯碱的用途有(写一种);少量的烧碱溶液不慎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大量的冲洗,再涂上质量分数为1%的硼酸溶液。

    ii.某兴趣小组对黑液成分产生兴趣,将少量黑液带回实验室探究其成分。

    【提出问题】黑液中除了有机物,还有哪些成分?

    【查阅资料】黑液呈碱性,成分可能含有物质(NaOH、Na2CO3、Na2SO4)中的一种或多种。

    【提出猜想】

    (2)猜想一:NaOH;猜想二:NaOH和Na2CO3;猜想三:;猜想四:NaOH、Na2CO3和Na2SO4

    【实验方案】

    (3)该兴趣小组分别设计如图实验方案并开展实验进行探究。

    方案设计

    评价交流

    i.取适量黑液于容器中,将二氧化碳传感器置于其中,然后逐滴加入稀硫酸溶液至过量,现象如图2所示,则含有NaOH、Na2CO3

    指导教师指出,该步骤正确可行。

    ii.再向上述容器继续滴加适量的氯化钡溶液,有沉淀生成,则含有Na2SO4

    滴加氯化钡溶液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有同学提出,该步骤不严谨,主要原因是

    【方案优化及结果】将方案i中的稀硫酸换成 , 实施优化后的方案,结果表明猜想四成立。

    【废液处理】

    (4)造纸会产生碱性废水,加(填离子符号)调节至接近中性方可排放。

    (5)探现代造纸工业低碳转型升级

    造纸一直是以煤炭为主要消耗能源,因此造成的高碳排放问题一直都受到重点关注。为了降低CO2的排放量,造纸业逐步使用电力代替煤炭。

    i.图3为广东省造纸工业CO2排放量的变化趋势及不同能源CO2排放量占比,从图中你获得主要的重要信息是

    ii.“低碳”生活是一种生活态度,也是一生活理念。请你提出一条践行“低碳”生活的具体做法

  • 3、回答下列问题:
    (1)、常见酸的性质

    i.酸的性质实验

    操作

    现象

    性质

    X为紫色石蕊试液时,现象为

    稀硫酸能与酸碱指示剂反应

    X为(填化学式)溶液时,现象为

    稀硫酸能与部分盐溶液反应生成CO2

    X为稀(填化学式)溶液时,无明显变化

    稀硫酸能与碱溶液反应

    ii.请在图1中,画出上述操作中酸碱反应前后溶液的pH变化示意图

    (2)、土壤酸碱性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同学们进行了如图2所示的成果展示,并交流讨论、完善探究方案。

    i.完善方案中的内容(各补写一条):a.;b.;c.

    ii.若土壤pH<6时,固氮菌活性降低;而pH>8时,硝化作用受抑制。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iii.“测定土壤样品酸碱性”实验时,主要操作流程依次是取样→→过滤→测pH。

  • 4、天然氢是地质作用产生的可再生氢气,又被称为“地质氢”、“金氢”或“白氢”,被认为是除灰氢、蓝氢和绿氢之外的第四类氢能。全球多地陆续发现了多处氢气藏,并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天然氢气探索的热潮。截至2020年,全球在除南极洲以外的每个大陆都发现了大量天然氢气储层的迹象,高浓度(体积分数超过10%)天然氢的发现案例已超过300例。我国科学家发现天然氢的形成机理如图所示,包括地球脱气、蛇纹石化、水辐射分解等几种机制。

    依据上文,回答问题。

    (1)、氢是太阳系中含量最高的(填“金属”“非金属”“稀有气体”)元素,它发现于1776年并在1783年正式命名为hydrogen,做出上述贡献的科学家分别是(填序号)。

    A.徐寿、张青莲                 B.卢瑟福、普利斯特利

    C.卡文迪许、拉瓦锡          D.波义尔、道尔顿

    (2)、过去,人们普遍认为天然氢气难以在地表或地底存在,主要原因是。天然氢气极可能成为未来氢能供应的重要来源,理由是
    (3)、水-岩反应(蛇纹石化)的机理是6[(Mg1.5Fe0.5)SiO4](富铁橄榄石)+7H2O200310__Ni3[Mg3Si2O5(OH)4](蛇纹石)+X+H2↑,生成物X在通常情况的颜色是 , 蛇纹石[Mg3Si2O5(OH)4]中硅元素的化合价是
    (4)、图中天然氢气的形成系统由多要素组成,包括源岩、、作为盖层的地层和充当氢气运移路径的断层。
  • 5、我国是船舶的发源地。明代宋应星《天工开物》中记载:“凡舟行遇风难泊,则全身系命于锚……锤法先成四爪,以次逐节接身。……其末皆带巨铁圈链套,提起,咸力锤合。”战国时期嵌错金铜壶上水陆攻战船纹及明朝铁锚锻造和锚爪的焊接如题图1、2所示。

    (1)、原始人“见窍木浮而知为舟”,他们制造独木舟的木头属于(填“金属”、“非金属”、“合成”、“天然”或“复合”)材料。
    (2)、铜壶的主要成分是铜锡合金,其熔点(填“高”或“低”)于纯铜。古人选择金(Au)、银(Ag)镶嵌在青铜器皿外表面,主要原因是
    (3)、图2中有八人正按分工的不同,手拿工具在旁边带有拉风的炉台上进行锤锚,其中手拉风箱的主要作用是 , 炭在炉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用桐油、石灰、麻纤维调制的捻料反复填充船舶板材的缝隙,用桐油反复涂抹船的全身特别是铁钉钉入的木板,其主要目的是
  • 6、金属-空气电池已经成为较理想的电化学储能装置,四类金属-空气电池的理论能量密度及理论电压如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常见类型

    Li-空气电池

    Al-空气电池

    Fe-空气电池

    Mg-空气电池

    理论能量密度/W•h•kg-1

    13000

    8100

    1220

    6815

    理论电压/V

    2.91

    2.71

    1.28

    3.1

    A、理论上,锂空气电池的能量密度和电压均最高 B、SO2、CO2都是空气污染物,也是重要的资源 C、Al-空气电池放电时,氮气能够发生化学变化 D、镁空气电池具有资源较丰富、理论电压高等优点
  • 7、LiOH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0℃的饱和LiOH溶液加热至50℃,仍然是饱和溶液 B、20℃时,6.5gLiOH加入50.0g水中,形成不饱和溶液 C、若不用N2作保护气,LiOH溶液中易产生Li2CO3杂质 D、从LiOH稀溶液中提取LiOH晶体,可选用冷却结晶法
  • 8、我国科学家利用新型催化技术实现了绿色制取CH4 , 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后氢原子的个数增多 B、催化剂的化学性质发生改变 C、反应生成c、d的质量比为4:9 D、a、b按分子个数4:1进行该反应
  • 9、广藿香油是我国“十大南药”之一,其中所含的广藿香酮(C12H16O4)具有抗菌、抗病毒、抗肿瘤等作用。关于广藿香酮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4 B、含有32个原子 C、碳、氢原子的个数比为4:3 D、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 10、每个人的生活幸福都要通过自己辛勤劳动夯实。下列劳动实践与相关化学知识没有因果关系的是

    选项

    劳动项目

    化学知识

    A

    将用完的矿泉水瓶放入可回收垃圾桶

    塑料属于可回收的合成材料

    B

    用活性炭制作简易净水器

    活性炭具有导电性

    C

    年夜饭后将洗净的铁锅擦干

    防止铁锅生锈

    D

    无水种植,需要施用KNO3

    KNO3是一种复合肥料

    A、A B、B C、C D、D
  • 11、硼是一种新兴高新技术原料,广泛应用于化工、农业、材料、生物环保和核工业等领域。硼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题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硼属于非金属元素 B、1个硼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5 C、硼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0.81g D、氧化硼的化学式为BO
  • 12、氧气是全球生产量最多的气体之一,在工业生产、日常生活中都不可或缺,广泛应用于冶金、化工、能源、机械、国防和医疗保健等领域。某同学以KMnO4为原料制取O2并进行其性质实验,并探究MnO2在H2O2分解制取O2中的作用,回答下列小题。
    (1)、实验室常以高锰酸钾为原料制取氧气,下列图标与该实验不相关的是
    A、注意明火 B、小心用电 C、小心烫伤 D、实验后洗手
    (2)、下列装置或操作中正确的是
    A、 B、 C、 D、
    (3)、某同学欲探究“MnO2在H2O2分解制取O2中的作用”,实验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左、右两边试管中带火星木条现象不同 B、该实验能说明左边试管中没有产生氧气 C、中间试管内反应为2H2O2MnO2__2H2O+O2 D、实验结论是MnO2可使H2O2分解速率加快
  • 13、某实践小组模拟制作的海洋生态系统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一段时间后,烧杯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B、生态箱内水体的pH减小,CO2转化成碳酸 C、水中的海草参与碳循环的方式是光合作用 D、绿色出行、低碳生产,有利于保护海洋生态
  • 14、电解水及收集气体的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a、b端分别是直流电源的负极、正极 B、c收集的气体有可燃性,点燃前须验纯 C、加入少量NaOH,可以增强水的导电性 D、c、d中收集气体的质量之比约为1:2
  • 15、我国科学家的下列贡献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屠呦呦分离提纯了青蒿素,合成了双氢青蒿素,并广泛应用 B、闵恩泽研制出小球硅铝裂化催化剂,提升我国石油炼化水平 C、侯德榜成功地发明了连续生产纯碱与氯化铵的联合制碱技术 D、张青莲以同位素质谱法精确测定了铟等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 16、下列物质的化学式表达错误的是
    A、亚硫酸:H2SO4 B、氢氧化钡:Ba(OH)2 C、磷酸二氢钙:Ca(H2PO4)2 D、氧化铝:Al2O3
  • 17、广东美食口味独特,承载了岭南深厚的文化底蕴与饮食传统。下列菜品中富含蛋白质的是
    A、泮塘马蹄糕 B、清蒸石斑鱼 C、川贝雪梨盅 D、白灼菜心
  • 18、阅读下列短文并回答问题。

    纯净的臭氧(O3) 在常温下是淡蓝色的气体,有鱼腥味,不稳定,易转化为氧气。

    臭氧可用于处理饮用水。臭氧可与水中的有害化合物发生反应,处理效果好,不会产生异味。

    臭氧可作为漂白剂。许多有机色素的分子遇臭氧后会被破坏,成为无色物质。实践证明,臭氧的漂白作用是氯气的15倍之多。

    臭氧可用于医用消毒。与传统的消毒剂相比,它几乎能杀灭一切微生物,无二次污染,高效环保。

    臭氧能吸收紫外线,保护地面生物不受伤害。

    随着全球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大气中的氟利昂、NO2等越来越多,导致了臭氧浓度的降低 。NO2引发臭氧转化为氧气的反应如下:

    NO2+O2=NO3+O2

    NO3=NO+O2

    NO+O3=NO2+ O2

    2 O3=3 O2

    此过程中,NO2加快了O3转化为O2的速率,在放电条件下,氧气会转化为臭氧。

    (1)、用臭氧处理饮用水时,主要利用了臭氧的(填“物理性质”或“化学性质”)。
    (2)、臭氧的漂白作用比氯气(填“强”或“弱”)。
    (3)、臭氧转化为氧气的反应中,NO2的质量(填“发生”或“未发生”)变化。
    (4)、氧气转化为臭氧的化学方程式为
  • 19、催化剂可以促进汽车尾气中有害气体的转化,从而达到保护环境的目的。其反应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 B、反应前后原子总数不变,分子总数减少 C、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均有变化 D、反应产物都是空气的组成成分
  • 20、火箭推进剂在火箭发动机中快速燃烧,为火箭飞行提供能量,液氢-液氧、液态甲烷-液氧都是优良的运载火箭推进剂。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液氢、液氧都是单质,液态甲烷是化合物 B、火箭推进剂气化时,分子间距离大大增加 C、制造火箭发动机需用多种金属、合金以及复合材料 D、等质量的氢气、甲烷完全燃烧,氢气消耗氧气更少
上一页 283 284 285 286 287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