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广袤的自然界是一个碳的世界,以下是四种碳单质的微观结构。(1)、四种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存在较大差异的原因是。(2)、碳化硅(SiC)的结构与①金刚石类似,则下列推测合理的是______(填序号)。A、碳化硅的结构形似足球 B、碳化硅能导电,可作电极 C、碳化硅硬度大,可作砂轮切割石料(3)、物质②为C60 , C60由(填“原子”或“分子”或“离子”)构成,C60不充分燃烧的产物是。(4)、科学家发现可将③碳纳米管打开制备④石墨烯,该过程属于(填“物理”或“化学”)。
变化。将酞菁-钴酞菁-三氯化铝复合嵌接在碳纳米管上,制得一种高效催化剂,其反应之一的微观过程如图:(注:
表示CH4)
①参加反应的甲、乙两种分子的个数比为。
②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2024年5月3日,嫦娥六号探测器成功发射,开启月球背面采样之旅。(1)、月球背面的水有固态和气态两种存在方式。
①气态水的分子间隔比固态水更(填“大”或“小”)。
②水由固态变为气态的过程中,没有发生变化的是(填“物理”或“化学”)性质。
(2)、科研人员曾用嫦娥五号带回的月壤证实:在一定条件下,月壤中的FeO(铁橄榄石的主要成分)分解生成Fe3O4(磁铁矿的主要成分)以及单质铁。①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②下列关于含铁物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填序号)。
A.磁铁矿是工业炼铁的重要原料
B.铁锈的主要成分是
C.铁合金比纯铁应用更为广泛
-
3、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实验设计
实验目的
A.探究CO2是否溶于水
B.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C.检验氢气的纯度
D.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A、A B、B C、C D、D -
4、钉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钌属于非金属元素 B、钌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01.1g C、钌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44 D、二氧化钌的化学式为O2Ru
-
5、化学核心素养展现了化学课程对学生发展的重要价值,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化学观念
和的分子构成不同,所以化学性质存在明显差异
B
科学思维
水、干冰、澄清石灰水都属于氧化物
C
科学探究与实践
在燃着的蜡烛上方罩一个干燥的烧杯,探究燃烧产物是否有水
D
科学态度与责任
实验后的废液集中回收处理,符合绿色化学理念
A、A B、B C、C D、D -
6、交警检测司机是否酒后驾车用的检测仪里装有重铬酸钾(K2Cr2O7) ,K2Cr2O7中 Cr元素的化合价为A、-2 B、+1 C、+6 D、+7
-
7、下图所示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A、
检查气密性 B、
点燃酒精灯 C、
滴加液体 D、
取液体药品
-
8、贫血的人可以多吃菠菜,每100g菠菜中含铁2.9mg。这里的“铁”是指A、铁原子 B、铁元素 C、铁单质 D、铁离子
-
9、下列标识中,一般张贴在洗手台上的是A、
B、
C、
D、
-
10、我国航天事业发展迅猛。若你是航天科技人员,请试着解决空间站二氧化碳和水再利用的问题。(1)、空间站里的二氧化碳主要产生于人的呼吸,请补充完成下列产生的化学方程式:。(2)、空间站中科学家采用水气整合系统实现的清除和的再生,流程如下图所示。
反应器1发生的反应:;反应器2发生的反应:。若消耗0.22吨二氧化碳,则会产生的质量是多少吨?(请写出解题过程)
(3)、此流程中的反应(填“能”或“不能”)完全实现水的循环,理由是。 -
11、某学习小组利用锈蚀严重的废铜屑为原料回收铜,铜锈的主要成分是碱式碳酸铜,其化学式为。分别采用题图的两种方案。请回答下列问题:
资料1:
资料2:回收铜的两种实验方案。
(1)、方案一中黑色固体C的名称为 , 步骤II是利用了CO的性(填“氧化”或“还原”),生成的二氧化碳不直接排放到空气中,需要将其回收后再与碳粉在高温下反应,又可以生成CO,写出该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2)、方案二中步骤Ⅲ、Ⅳ、Ⅴ都涉及到的操作名称是 , 该操作中使用玻璃棒的作用是。(3)、方案二中步骤Ⅳ加入过量铁粉的主要目的是 , 步骤Ⅳ中生成铜的反应方程式为 , 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
12、
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实验探究活动。实验室提供的实验用品有:氢氧化钙溶液、二氧化碳气体、紫色石蕊溶液、稀盐酸、无色酚酞溶液、蒸馏水、碳酸钠溶液及所需的各种仪器。
【问题1引领】如何证明氢氧化钙溶液和盐酸发生了反应?
【实验活动1】小组同学进行了如图实验:
【观点表达】
(1)实验活动1中发生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实验中酚酞溶液的作用是:通过酚酞溶液颜色由 , 证明氢氧化钙消失,从而证明了氢氧化钙溶液和稀盐酸发生了反应。
【问题2引领】如果没有先滴加酚酞溶液,如何证明二者发生了反应呢?
【实验活动2】大家又进行了实验活动2(见图示)的实验:
【观察思考】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取各自实验后的无色溶液M,做了以下实验并记录现象:
甲同学:向溶液M中加入紫色石蕊溶液,紫色石蕊溶液显红色。
乙同学:向溶液M中加入镁粉,发现没有气泡产生。
丙同学:向溶液M中加入碳酸钙固体,无明显现象。
【归纳总结】
从以下两个角度可以证明化学反应的发生:一是生成其他物质,二是反应物消失。
(2)小组同学认为三位同学的方案都可以证明氢氧化钙和盐酸发生了化学反应,其中(填“甲”、“乙”或“丙”)同学通过证明氢氧化钙消失,从而证明二者发生了化学反应。
【思维引领】
(3)小组同学认为丙同学的现象证明二者发生了化学反应的原因是碳酸钙会与盐酸反应,反应的现象是固体逐渐溶解,且 , 而溶液M中加入碳酸钙固体后,无明显现象,说明。
【整理提升】
(4)上述两个实验活动都是通过证明来证明化学反应发生的。
【数形结合】小组长根据向氢氧化钙溶液中滴加稀盐酸时,溶液的pH变化与加入盐酸的体积的关系绘制了下图。
(5)能表示图中A点溶液中粒子存在的微观模拟图示为(填“①”或“②”或“③”)。
【拓展应用】
(6)中和某碱性废液需要溶质质量分数为7.3%的盐酸质量100千克,若用溶质质量分数为36.5%的浓盐酸来配制,需要浓盐酸的质量为千克。
-
13、根据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回答有关问题。(1)、仪器a的名称是;若用锌片与稀硫酸在A装置中制备氢气,锌片应放在。(2)、实验室常用加热氯化铵和氢氧化钙固体混合物的方法来制取氨气(极易溶于水,化学式为),同时还生成氯化钙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使用的发生装置是(填字母序号),用F收集时导入气体的导管端为(填“b”或“c”)。(3)、图中可用于固液反应制备气体的装置中,不能使反应随时发生或停止的装置是(填字母序号),原因是反应过程中,若用止水夹夹紧橡胶管后,。(4)、若用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粉末制取 , 最好选用发生装置(填字母序号),把F装满水,用排水法收集并测定气体体积,应在端(填“b”或“c”)连接一个量筒。
-
14、成语中的化学——抛砖引玉
【成语释义】
比喻用自己粗浅的意见或作品,引出其他人更好的、更优秀的见解或作品。
【化学原理】
砖:普通的建筑材料,由黏土烧制而成。黏土的主要成分是 , 此外还含有其他杂质,如钙、镁、钾等元素的化合物。
刚玉:主要成分为氧化铝(),其硬度大、熔点高、难溶于水。刚玉可用于制作机械设备中快速转动部分的轴承、钟表内的“钻石”、磨蚀剂和耐火材料及装饰品等。
玉髓:主要成分为二氧化硅(),硬度比刚玉低,常用于制造饰品,也可制作为实验室使用的研钵、研杵和天平的刀口等。
(1)、玉髓属于(填“纯净物”或“混合物”)。(2)、上述材料涉及的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有种。(3)、黏土的成分中硅元素的化合价为价。中铝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是。
(4)、与的化学性质相似,可与碱反应。与NaOH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5)、刚玉可用作耐火材料的原因是(写一点)。 -
15、目前世界上最安全高效的饮用水消毒剂是 , 它对细胞壁有较强的吸附穿透能力,可有效地氧化细胞内含巯基的酶,还可以快速地抑制微生物蛋白质的合成来破坏微生物,起到杀菌消毒作用。消毒剂具有杀菌速度快、持续时间长、安全无毒等优点。通常情况下,是一种黄绿色气体,极易溶于水,化学性质也比较稳定。
在20℃时,不同浓度的灭活自来水中大肠杆菌的效果如图所示。
依据上文,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可知,消毒效果较好的浓度是(填“a”或“b”)。(2)、消毒时发生(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的物理性质有(写一条)。(3)、作为安全高效消毒剂的优点有(写两条)。(4)、、和均可用作净水的消毒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填字母)。a.都含有氯离子 b.都含有氯元素 c.都含有氯分子
(5)、为了延长消毒剂与水中微生物的接触时间,应在图中的(填“清水池”或“配水泵”)中投放。 -
16、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除去中混有的水蒸气
将气体通过装有浓硫酸的洗气瓶
B
鉴别和CO
分别通入澄清石灰水
C
除去溶液中少量的
加入过量的Cu,过滤
D
除去溶液中少量的
加入过量的Mg,过滤
A、A B、B C、C D、D -
17、硼酸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加水,硼酸的溶解度变小 B、b点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是a点的3倍 C、将a点溶液由升温至 , 可得到b点溶液 D、时,将20g硼酸放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可得到饱和硼酸溶液
-
18、控制变量法是实验探究的重要方法。下列实验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A.验证二氧化碳的温室效应
B.探究铁的锈蚀是否需要水蒸气
C.探究氧气含量对燃烧剧烈程度的影响
D.比较水和澄清石灰水吸收的效果
A、A B、B C、C D、D -
19、要证明“不同溶质在同种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可对比的实验组合是
实验
①
②
③
现象
固体溶解,形成紫红色溶液
固体几乎不溶解
固体溶解,形成红棕色溶液
A、①②③ B、①② C、②③ D、①③ -
20、下列关于燃烧现象的解释或分析正确的是A、蜡烛用扇子一扇即灭是因为扇子扇走了蜡烛周围的空气 B、火柴头斜向下更容易燃烧是因为降低了火柴梗的着火点 C、高蜡烛先熄灭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小 D、由图中现象可知,金属镁燃烧引起的火灾不能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