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泡菜是一种风味独特的乳酸发酵制品,营养丰富,深受人们喜爱。

    蔬菜易富集硝酸盐,在腌制初期,蔬菜中的硝酸盐在杂菌(如肠杆菌)的硝酸盐还原酶作用下转化为亚硝酸盐。腌制过程中,蔬菜表面的天然乳酸菌在无氧环境下大量繁殖,将蔬菜中的糖类物质分解为乳酸(C3H6O3)。随着发酵进行,乳酸积累量增加,pH逐渐降低,酸性环境抑制蔬菜中维生素C的氧化分解,还抑制了产生亚硝酸盐的杂菌,同时乳酸菌可能会分泌亚硝酸盐还原酶,将亚硝酸盐分解为无害的氮气或氨,其变化关系如图1所示。

    腌制时通常会加入食盐,可以抑制杂菌的生长,还能增强风味,但盐浓度过低(<5%)易导致腐败菌繁殖,产生异味,过高(>15%)则抑制乳酸菌,发酵停滞。泡菜成熟后,浸泡、漂洗,进行有关数据测定,数值如表1所示。

    浸泡时间(min)

    硝酸盐含量(mg/kg)

    亚硝酸盐含量(mg/kg)

    0

    115

    1.70

    10

    93

    1.45

    20

    76

    1.17

    30

    41

    0.43

    表1浸泡、漂洗前后硝酸盐、亚硝酸盐含量

    泡菜的“利”与“弊”并非绝对,适量、科学地食用,既能享受发酵食品的风味与营养,也能规避潜在风险,使其成为均衡饮食的有益补充。

    ——节选自《中学生物教学》2023年3月上旬、《食品安全导刊》2019年01期

    (1)、泡菜中常见的亚硝酸盐是亚硝酸钠(NaNO2),其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
    A、腌制泡菜时为了防腐,食盐越多越好 B、亚硝酸盐含量随发酵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多 C、泡菜中的亚硝酸盐主要来自于蔬菜中的硝酸盐 D、酸性环境促进维生素C的分解,导致泡菜中维生素C含量降低
    (3)、用化学方法设计实验鉴别氯化钠溶液和硝酸钠溶液
    (4)、日常食用泡菜时为了有效避免摄入过多的亚硝酸盐,食用前应该
  • 2、 神舟火箭发射时,使用偏二甲肼和四氧化二氮作为燃料推进剂,推进剂燃烧产生高温高压的气体,这种气体从发动机的尾部以极高的速度喷出,推动火箭升空。该反应的微观过程如图所示。

    回答问题:

    (1)、偏二甲肼属于(填“有机物”或“无机物”)。
    (2)、从微观角度分析,此反应中发生变化的是____。
    A、分子种类 B、分子数目 C、原子种类
    (3)、该反应中两种反应物的分子个数比为
    (4)、在此过程中,燃料的化学能最终转化成了火箭的
  • 3、 2025年春节是“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后的首个春节。回答问题:
    (1)、琅琅上口的童谣“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唱出了浓浓的年味,大扫除时发现不同材质的抹布吸水性有差异。区分羊毛纤维和棉纤维的方法是
    (2)、春节期间路旁流光溢彩的霓虹灯利用了稀有气体的性质。
    (3)、过年都要贴春联,用墨汁书写的春联字迹长时间不变色的原因是
    (4)、除夕家家户户吃饺子喜庆团圆,捞饺子对应的化学实验操作是
  • 4、 “五角星”能形象呈现初中化学常见物质间的关系。其中甲为黑色固体,戊的固态叫“干冰”,甲、乙、丙、丁均属于不同类别的物质,“五角星”相邻两角间能够发生化学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是铁单质 B、乙和丙反应一定得到黄色溶液 C、丁在实验室可能用来检验二氧化碳 D、图中共涉及四种基本反应类型
  • 5、 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除杂:KCl溶液中含有少量K2SO4

    加入过量BaCl2溶液,过滤

    B

    验证:锌、铁、铜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用铁片、Zn(NO3)2溶液和CuSO4溶液进行实验

    C

    鉴别:N2和CO2

    将燃着的小木条伸入集气瓶中

    D

    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NaCl溶液

    称取5.0gNaCl加入到盛有100mL水的烧杯中完全溶解(ρ=1g/cm3)

    A、A B、B C、C D、D
  • 6、 海水中的镁元素主要以氯化镁和硫酸镁的形式存在,为探究氯化镁在水中的溶解情况,进行如图实验(不考虑溶剂的减少)。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氯化镁固体是易溶性物质 B、烧杯②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29g C、烧杯③的溶液为不饱和溶液 D、各烧杯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小关系为①<②<③
  • 7、 我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华阳国志》记载“取井火煮之,一斛水得五斗盐”。该过程涉及蒸发结晶 B、《天工开物》记载“凡石灰,经火焚炼为用”。指煅烧石灰石可生成熟石灰 C、《吕氏春秋》记载“金柔锡柔,合两柔则为刚”。描述的是合金的熔点降低 D、《梦溪笔谈》记载“以磁石磨针锋,则能指南”。“磁石”主要成分是氧化铁
  • 8、 归纳可以将零散知识结构化、系统化。下列归纳正确的是(    )

    A.化学与生活

    B.化学与安全

    用食盐去除热水瓶中的水垢

    干粉灭火器用来扑灭油、气引起的火灾

    C.化学与健康

    D.化学与科技

    定西宽粉富含的营养物质是蛋白质

    徐光宪研发了用于石油化工生产的催化剂

    A、A B、B C、C D、D
  • 9、 模型建构是化学学习必备的素养之一。下列模型不正确的是(    )

    A、图甲:地球咸水、淡水的储量 B、图乙:空气质量分级标准 C、图丙:人体中元素的含量 D、图丁:资源利用的每个环节
  • 10、 合理利用植物(如罂粟)可治疗疾病。罂粟壳中含有吗啡(C17H19NO3)等生物碱,非法提取会制成毒品,对社会造成极大危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吗啡由四种元素组成 B、一个吗啡分子中共含有40个原子 C、罂粟燃烧后只生成CO2和H2O D、合理利用植物资源,服务人类社会
  • 11、 稀土是战略资源,隐形战机涂层中的稀土元素,能够吸收雷达波,从而实现隐身效果。如图为稀土元素钆的有关信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x=64 B、钆属于金属元素 C、钆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57.2 D、钆原子失去2个电子后形成Gd2-
  • 12、 文物承载着文明的记忆。甘肃省博物馆馆藏的下列文物由金属材料制成的是(    )
    A、马踏飞燕 B、莲花形玻璃托盏 C、“白马作”毛笔 D、彩陶罐
  • 13、 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由新华社授权发布,提出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下面做法不合理的是(    )
    A、持续稳定粮食播种面积 B、大力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 C、丰富农村文化惠民活动 D、大量使用化肥促进农业增产
  • 14、

    盐碱地中所含的盐分影响作物的正常生长,对其开发利用是提高农业产能的途径,但也是世界性难题。某化学兴趣小组对盐碱地土壤进行了研究。

    【查阅资料】盐碱地的土壤中可能含有的物质有Na2CO3NaClCaCl2Na2SO4

    【探究一】土壌的酸碱度

    实验步骤:

    (1)经测定,滤液a的pH约为8.同学们对当地农民施肥给出了建议,在施用氮肥中,不宜选择含铵根的氮肥,其原因是________。

    【探究二】土壤所含的成分

    (2)小明取少量滤液a,加入适量稀盐酸,观察到有气泡产生,证明土壤中含有________。

    小青取少量滤液a,加入适量BaCl2溶液,观察到有白色沉淀生成。

    他得出结论:滤液a中含有Na2SO4

    (3)同学们认为小青的结论不严谨,理由是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设计实验】为进一步探究滤液a的成分,同学们又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4)加入Y溶液的溶质是________(填名称)。

    【得出结论】

    (5)该地块的土壤中除了含有Na2CO3外,还含有________(写化学式)。

    【拓展应用】

    (6)下列可用于改良碱性土壤的方法是___________(选填字母)。

    A. 适量施用熟石灰B. 适量施用碳酸钙粉末
    C. 用氨水进行喷灌D. 适量施用酸性肥料
  • 15、下图是实验室制取常见气体的相关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标号a仪器名称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较纯净氧气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是
    (3)、用A、E、F装置制取并收集干燥的CO2 , 管口的连接顺序是①
    (4)、装置C中明显的一处错误,可能产生的后果是
  • 16、我国将力争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CO2的捕捉是减少碳排放的措施之一。在实际生产中,常采用足量NaOH溶液来“捕捉”(吸收)CO2 , 部分流程图如下:

    (1)、捕捉室中NaOH溶液常喷成雾状,优点是
    (2)、写出反应流程中循环使用的物质是
    (3)、反应流程中没有涉及的基本反应是
  • 17、如图所示为湖南省永州市可持续农业生态系统——“桑基鱼塘”的模式简图。

    (1)、蚕丝属于天然纤维。常用的方法区分蚕丝和纯棉两种布料。
    (2)、桑叶茶中富含Ca、Fe、K等元素,其中人体中缺铁的后果是
    (3)、下列能源属于新能源的是_________。
    A、太阳能 B、天然气 C、石油 D、氢能
  • 18、化学与生活、生产息息相关,请运用化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1)、正常雨水pH≈5.6的原因(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天然气主要成分是甲烷,写出甲烷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19、如图是KNO3、KCl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在t2℃时,KNO3的溶解度为
    (2)、t1℃时分别将KNO3、KCl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不考虑溶剂蒸发),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关系:KNO3KCl(填“>”“=”或“<”)。
    (3)、KNO3中有少量KCl,要得到KNO3 , 采用的操作是(“蒸发结晶”或者“降温结晶”)。
  • 2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碳化稻壳

    湖南困县彭头山的“彭头山文化遗址”出土的碳化稻谷是世界上至今所发现的年代最早的人工栽培的稻谷。碳化稻壳是指稻壳经过加热至其着火点温度以下而形成的木炭化物质,具有体轻,导热性低的特性,工业上用作钢、铁生产的保温隔热材料。碳化稻壳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和碳,二氧化硅含量高达50%以上、原碳化稻壳的容重为200-400kg·m-3 , 相对密度为2.14,热导系数为0.062(碎石棉为0.041,矿辩茄棉为0.030),碳化稻壳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

    (1)、碳化稻壳主要成分的氧化物是(填化学式);
    (2)、请写出一条碳化稻壳的用途(填一种即可);
    (3)、下列有关碳化稻壳正确的是___________。
    A、导热性低 B、热导系数比碎石棉较低 C、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 D、碳化稻壳是木炭化物质
上一页 236 237 238 239 240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