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黄铜是铜锌合金,又称假黄金。立信中学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做了如下实验:取10g黄铜,向其中加入100g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待不再产生气体后称量剩余物质质量为109.8g(不包含容器质量),试计算:
    (1)、产生气体g;
    (2)、反应后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
  • 2、

    金属及金属材料广泛应用于生产、生活及科学实验,其应用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探究一:金属生锈的探究

    立信中学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数字化实验指导同学们对铁锈蚀进行探究。用铁粉和碳粉的均匀混合物模拟铁钉成分,用传感器测定试剂瓶内气体的相关数据。

    可供选择的药品如下表:

    组别

    药品

    铁粉/g

    碳粉/g

    水/滴

    食盐/g

    其他

    5.0

    0.1

    0

    0

    干燥剂

    a

    0.1

    10

    0

    5.0

    0.1

    10

    1.0

    5.0

    0.1

    0

    1.0

    (1)第二组中,a的值为

    (2)在A、B两个试剂瓶中依次加入第一组和第二组药品进行实验。

    600s内A瓶中O2含量几乎不变,B瓶中不断减少。

    ②将第二组药品中的水改为迅速冷却的沸水,且用量增多至足以完全浸没固体混合物。600s内B瓶中O2含量也略有减少,主要原因是

    (3)为探究食盐对钢铁锈蚀速率的影响,应选择的药品组别是

    (4)在两个试剂瓶中均加入第二组药品,分别用不同传感器测得装置内两种变化量如图乙所示,其中N表示湿度的百分含量。瓶内湿度随时间增大(即水蒸气含量增大)的根本原因是

    探究二:从X、银、铜、锌四种金属的混合物中分离某贵重金属(已知X在化合物中显+2价)。流程如下:

    (5)气体Q的化学式为

    (6)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由强到弱是

    (7)滤液A中溶质成分为

  • 3、根据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回答问题。

    (1)、仪器①的名称为
    (2)、实验室制取CO2应选择的收集装置是(填序号,从A~F中选取)。
    (3)、一种洗气装置如图G所示,为了检验一氧化碳中是否混有CO2 , 气体应从(填“a”或“b”)端导管口通入。
  • 4、利用海水提取粗盐,提纯氯化钠的过程如图所示,回答有关问题:

    (1)、氯化钠在海水中的分散微粒是(填微粒符号);
    (2)、从储水池到蒸发池,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根据海水晒盐的原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填相应的字母)。
    A、海水进入储水池,海水的成分基本不变 B、在蒸发池中,海水中水的质量逐渐增加 C、析出晶体后的母液是氯化钠的饱和溶液
  • 5、成语“百炼成钢”的化学含义是将反复烧红的生铁在空气中不断锤打,从而降低生铁中的的含量,转化为钢。请写出该过程中的化学方程式:
  • 6、湿法炼铜的原理是铁与CuSO4溶液反应,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反应。
  • 7、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五金”是指金、银、铜、铁、锡五种金属。金、银是贵金属,古人常把金银用于货币、装饰及宗教仪式。三星堆遗址出土的黄金面具金光灿灿、十分夺目。铜是人类最早使用的金属之一。在我国古代铜的冶金史上,有一项重大的发明,就是湿法炼铜,即用铁锅熬胆水(硫酸铜溶液)炼铜,此法炼铜到宋朝时发展到顶峰。铁是最常见的金属之一,工业炼铁的原理是用还原的方法把铁从铁矿石中提炼出来,常见的铁矿石有赤铁矿(主要成分是氧化铁)、磁铁矿(主要成分是Fe3O4)。锡在自然界中主要以氧化物(如锡石,主要成分为SnO2)和硫化物(如黄锡矿,主要成分为Cu2FeSnS4)的形式存在,锡制成的锡箔常用于包装香烟、糖果等。

    (1)、三星堆遗址中的黄金制品能保存完好且未被腐蚀,说明金的化学性质(填“活泼”或“不活泼”)。
    (2)、锡制成的锡箔常用于包装香烟、糖果等,是利用了金属的性。
    (3)、铁生锈的过程,实际上是铁与空气中的氧气和发生化学反应的过程。
    (4)、赤铁矿中的氧化铁用化学式表示为
  • 8、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1时c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2 , 其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B、P点表示在t1时,a、c两物质溶解度相同 C、t1时,将15g的a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搅拌可得到65g的a的饱和溶液 D、t3时,分别将a、b、c的饱和溶液恒温蒸发相同质量的水,a析出固体的质量最大
  • 9、向盛有AgNO3CuNO32混合溶液的试管中加入一定量镁粉和银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无气泡产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滤渣中一定有铜和银,一定没有镁 B、滤渣中一定有银,一定没有镁和铜 C、滤液中一定含有MgNO32CuNO32 , 可能含有AgNO3 D、滤液中一定含有MgNO32 , 可能含有CuNO32AgNO3
  • 10、下列除杂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除去二氧化碳中的少量一氧化碳

    将气体点燃

    B

    除去生石灰中的少量石灰石

    加水后过滤

    C

    除去FeCl2溶液中的CuCl2

    加入足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

    D

    除去铜粉中的铁粉

    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干燥

    A、A B、B C、C D、D
  • 11、下列各组物质中,前者为化合物,后者为溶液的一组是
    A、氯化氢气体、稀盐酸 B、铁水、双氧水 C、铁矿石、乙醇 D、澄清的石灰水、干冰
  • 12、为了防止铁制品锈蚀,下列做法不恰当的是
    A、在脸盆、杯子等表面烧涂搪瓷 B、将使用后的菜刀用布擦干 C、在铁制品表面涂油漆 D、要经常用钢刷擦洗铝锅上的污垢
  • 13、现有X、Y、Z三种金属,放入稀硫酸中只有Y表面有气泡产生,如果把X、Z放入硝酸银溶液中,在Z表面有银析出,而X表面没有明显变化,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
    A、X>Y>Z B、X>Z>Y C、Y>Z>X D、Z>Y>X
  • 14、生活处处即化学,对下列生活现象解释合理的是
    A、煤粉比煤块燃烧更旺——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B、消防员用高压水枪灭火——隔绝空气 C、油锅着火放入青菜后熄灭——降低油的着火点 D、移除炉灶内木柴后灶火熄灭——隔绝空气
  • 15、构建化学基本观念是学好化学的基础。下列对化学基本观念的认识错误的是
    A、守恒观: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前后质量对比,发现质量增加,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B、微粒观:保持一氧化碳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一氧化碳分子 C、转化观:在一定条件下,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可以相互转化 D、元素观: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
  • 16、我国高铁列车依靠车顶的受电弓滑板与接触网持续摩擦获取电力,从而维持高速运行。石墨可用于制造受电弓滑板,这一应用主要与石墨的下列性质无关的是
    A、滑腻感 B、可燃性 C、导电性 D、熔点高
  • 17、立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将下列四种物质放入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物质

    反应前质量/g

    30

    20

    5

    0

    反应后质量/g

    14

    16

    a

    20

    A、a=5 B、甲、乙参加反应的质量比为4:1 C、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D、丙一定是催化剂
  • 18、实验现象的正确描述和记录是学好化学的关键之一。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色烟雾 B、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物质 C、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D、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二氧化碳
  • 19、2024年世界地球日的主题是“珍爱地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A、增大绿化面积,改善空气质量 B、露天焚烧秸秆,增强土壤肥性 C、减少燃煤发电,推广新型能源 D、采用绿色工艺,处理工业废水
  • 20、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滴加液体 B、读取液体体积 C、闻试剂气味 D、倾倒液体
上一页 234 235 236 237 238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