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正确的化学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和人身安全的重要保证。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A、给烧杯中的液体加热,需要垫上陶土网 B、实验室中没有腐蚀性的药品也不可以品尝 C、取用药品要控制用量,若没有说明用量,固体铺满试管底部即可 D、用滴管吸取液体时,伸入试剂中捏扁橡胶胶帽赶尽气体后再吸液
-
2、“科学思维”是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下列解释错误的是A、闻到花香——分子在不断的运动 B、氧气和液氧都能支持燃烧——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 C、食物变质——食物分子的间隔、大小发生变化 D、用水银温度计测量体温——温度升高,原子间隔变大
-
3、规范操作是实验成功和安全的保障。下列实验操作规范的是A、塞紧橡皮塞
B、加热液体
C、液体的倾倒
D、装入粉末药品
-
4、化学课上老师向硫酸铜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发现有蓝色沉淀生成,于是有同学思考“加入其它溶液也能有蓝色沉淀生成吗?”这属于科学探究中的A、设计实验 B、提出问题 C、交流反思 D、得出结论
-
5、人类利用化学科学知识在一个“纯天然”的地球上搭建起一个五彩缤纷、美轮美奂的人造世界。下列物质中,不属于用化学方法人工制造的是A、
金属材料 B、
玻璃制品 C、
塑料制品 D、
棉花纤维
-
6、如图是一个灯泡,请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标示的物质属于金属材料的是(填名称,1个即可)。(2)、铜块能制成铜丝是利用了铜的性。(3)、玻璃是一种复杂的混合物,其中一种成分是由硅和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该化合物的化学式为。(4)、因为铝的表面有一层致密的膜,所以铝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5)、小甘不小心打破了一个灯泡,他把破烂的灯泡进行拆解后,应将铝制灯帽放入标记为(填写“可回收垃圾”或“不可回收垃圾”)的垃圾桶内。
-
7、铁、铜和铝是人类生产生活中常用的金属.
(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
(2)用铜、铝做导线,利用了它们的性.
(3)铁锅易生锈,铁生锈的条件是铁与空气中的水和共同作用的结果,防止家中铁锅锈蚀的方法是(答一种).
(4)“曾青得铁则化为铜”(西汉•刘安《淮南万毕术》)被誉为现代湿法冶金的先驱.意思是铁与天然存在的硫酸铜溶液发生反应置换生成单质铜,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
8、盛放在油罐车内的石油产品振荡时会产生静电,容易引起火灾或爆炸,所以油罐车尾部有一条拖地的铁链,这是利用了铁的什么性质( )A、导热性 B、导电性 C、可燃性 D、延展性
-
9、2019年12月19日,第二艘航母“山东舰”正式入列,我国开启双航母时代,其制造过程中使用了大量的金属材料,为了探究航母金属材料中锌、铁、铜三种金属活动性强弱,某同学设计了下列实验(每步均充分反应),其中不能达到目的是A、稀盐酸中加入足量铁粉后,再加铜粉,最后加入锌粉 B、CuCl2溶液中加入足量铁粉后,再加入Zn粉 C、ZnCl2溶液中加入足量铜粉后,再加入铁粉 D、相同条件下,锌、铁、铜三种金属分别加入稀盐酸
-
10、下列物质不属于合金的是A、生铁 B、钢 C、黄铜 D、黄金
-
11、下列关于金属材料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生铁、硬铝、焊锡都属于合金 B、锈蚀后的铁制品没有回收价值 C、铝表面易生成致密氧化铝薄膜,因而具有良好的抗腐蚀性 D、铜有良好的导电性,因而大量用于制作电线
-
12、向10g大理石样品(杂质不溶于水,也不与盐酸反应)分两次加入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充分反应后烧杯内物质总质量变化如图所示。
请计算:
(1)该大理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_____;
(2)计算所用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_____
-
13、
已知草酸钙(CaC2O4)加热易分解。某实验小组对其分解产物进行探究。
【查阅资料】草酸钙加热分解产生金属氧化物和非金属氧化物。
【提出问题】非金属氧化物的成分是什么?
【提出猜想】猜想一:CO
猜想二:CO2
猜想三:CO和CO2
猜想四:H2O
【提出质疑】
(1)猜想四不成立,原因是。
【设计实验】
(2)实验装置如图:
实验现象
结论
B中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非金属氧化物中有
D中观察到
非金属氧化物中有CO
【实验结论】
(3)猜想成立,则草酸钙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
【交流反思】
(4)从环保的角度考虑,该实验装置的不足之处是。
-
14、实验室制取某些气体的装置如下:(1)、仪器b的名称为。(2)、实验时要根据(填仪器名称)调整仪器a的高度,并固定在铁架台上。(3)、写出实验室用A装置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 该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4)、若收集的氧气用来做铁丝燃烧实验,最好选择装置收集。(5)、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应选用的液体药品是。(填名称)选用发生装置时,选用C装置相对B装置的优点是。(6)、用G装置收集二氧化碳时,证明是否集满的方法是将燃着的小木条放在导管口处。
-
15、过氧化钙()能杀菌消毒,广泛用于果蔬保鲜、空气净化、污水处理等领域。可由鸡蛋壳(含)为原料,实验室可按以下流程制得:
查阅资料:在潮湿空气及水中会缓慢放出 , 温度较高时会分解生成和。
回答下列问题:
(1)、煅烧前要把鸡蛋壳碾碎,其目的是。(2)、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 , 该反应属于(填基本反应类型)。(3)、反应②的生成物为和 , 该反应需在低温条件下进行,主要原因是。(4)、过滤料浆时,玻璃棒的作用是。(5)、结合以上信息,保存需注意的是。 -
16、已知A、B为两种黑色粉末状固体,E是能与血红蛋白结合的有毒气体,D为红色单质。A、B、C、D、E、F六种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请回答:(1)、请描述固体D的一个物理性质(颜色除外)和对应的用途。(2)、写出化学式:A;E。(3)、B和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C→F的化学方程式为。
-
17、K2CO3和KNO3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如表所示。
温度/℃
20
30
50
60
80
溶解度/g
K2CO3
110
114
121
126
139
KNO3
31.6
45.8
85.5
110
169
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表中数据,绘制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A、甲表示K2CO3的溶解度曲线 B、乙表示KNO3的溶解度曲线 C、M点对应的纵坐标在126g和139g之间 D、t1对应的温度在50℃和60℃之间(2)、40℃时,向两个分别盛有相同质量的硝酸钾和碳酸钾的烧杯中,各加入100g水,充分溶解后,恢复至40℃,其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填标号)。A、烧杯①中溶解的是K2CO3 , 烧杯②中溶解的是KNO3 B、升高温度或增加溶剂都有可能将烧杯①中固体全部溶解 C、烧杯②中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D、若将烧杯①中的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变小(3)、80℃时,有KNO3饱和溶液(含少量K2CO3),若要得到较纯净的KNO3晶体,宜采用实验操作方法是。(4)、将60℃时的210g饱和KNO3溶液降温至20℃,析出的晶体质量为。 -
18、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重要思维方式。
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共有种元素,①表示的微粒符号是。(2)、图2中,X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为12,它的元素符号是。(3)、图2中,不能直接获取有关Na的信息是______(填选项)。A、元素名称 B、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C、原子序数 D、原子核内的中子数(4)、图1中⑤是镓元素(Ga)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它与图2中铝元素化学性质相似的原因是。(5)、蚀刻芯片的微观示意图如下,其中甲、丙、丁均为气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19、下列图像与实验设计对应正确的有
图像
实验设计
将一定质量的木炭放在密闭容器中燃烧
向CuSO4溶液中滴加H2O2溶液
分别向等质量的Mg和MgO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
足量红磷在密闭的集气瓶中燃烧
A、1项 B、2项 C、3项 D、4项 -
20、下列实验方法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法
A
鉴别水和过氧化氢溶液
分别加入少量二氧化锰粉末,观察现象
B
鉴别氮气和二氧化碳气体
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其中,观察现象
C
除去粉末中的少量木炭粉
加足量水溶解、过滤、蒸发
D
除去溶液中的少量
加足量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
A、A B、B C、C D、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