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中国第一架国产大型客机C919飞机,在结构选材方面充分考虑了材料的成熟度与先进性。C919使用的下列材料中不属于金属材料的是
    A、钛合金 B、碳纤维 C、铝锂合金 D、
  • 2、垃圾分类,人人有责。小明喝完罐装饮料后,金属外壳应该投入的垃圾收集箱是
    A、 B、 C、 D、
  • 3、学校化学兴趣小组为测定野外采集到的石灰石中碳酸钙的含量。称取10.0g的石灰石样品,把100g稀盐酸均分为5份,再逐份加入样品中(假设杂质不反应也不溶解),测得实验数据如图所示:

    请计算:

    (1)图中m的数值是______g。

    (2)这种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______。

    (3)这些样品完全反应共产生气体的质量是多少?(写出用方程式进行计算的计算过程)

  • 4、空气是宝贵的自然资源,图1是以空气和其他必要的原料合成氮肥(NH4HCO3)的流程,图2是某化肥碳酸氢铵包装袋上的部分说明。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空气属于(填“纯净物”或“混合物”);NH3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
    (2)、氮气和氢气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生成氨气,请写出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图2为某碳酸氢铵化肥样品的标签。

    ①从标签上看碳酸氢铵具有的化学性质是(填字母)。

    A.易溶于水       B.有挥发性       C.受热易分解

    ②碳酸氢铵(NH4HCO3)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 该化肥含氮元素的质量为kg。

  • 5、

    某化学兴趣小组对课本实验“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完毕后集气瓶中是否还含有氧气产生质疑,于是同学们设计了如图1装置来探究磷在空气中燃烧后氧气浓度的变化情况。

    【提出问题】足量红磷在密闭的四颈平底瓶内燃烧熄灭后,容器中是否有氧气剩余?

    【作出猜想】猜想①:有氧气剩余;猜想②:无氧气剩余。

    【实验验证】该小组同学按图1组装好实验装置,利用高能激光笔照射燃烧匙上的红磷,红磷燃烧直至熄灭;待装置完全冷却后,将装有白磷的燃烧匙提出水面,再次用高能激光笔照射,白磷居然也被点燃。

    (1)激光笔的作用是。红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2)红磷燃烧产物与瓶底的热水发生化合反应生成磷酸(化学式H3PO4),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实验结论】

    (3)根据上述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是:猜想正确。

    (4)课本上用红磷燃烧的方法能否精确地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做出判断的理由是

    【拓展延伸】图2是该小组同学从开始实验到最后装置冷却后的整个实验过程中,用传感器测量容器内氧气浓度变化的曲线图。

    (5)在图2中(填“A、B、C、D、E”)点时红磷燃烧熄灭;白磷开始燃烧至燃烧结束对应的曲线为段(用图2中字母表示)

    【反思与评价】

    (6)兴趣小组分析对比曲线BC段和DE段,得出了“不同物质燃烧,需要的氧气浓度不一样”的结论。同学们由此联想到课本上的一个实验:(填物质名称)在空气中不能点燃,但在氧气中能点燃并剧烈燃烧。

  • 6、

    基础实验与跨学科实践。

    Ⅰ.如图,加热高锰酸钾分解制取氧气

    (1)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装置A中仪器X的名称。若在装置 B中装满水,收集O2时,应从装置B的(填“m”或“n”)口处通入O2

    Ⅱ.某化学兴趣小组开展了如图“课本实验改进与创新”实验活动:

    (3)图1中,挤入浓氨水后,A处显红色,打开止水夹后,B处也逐渐呈现红色,从微观角度解释此现象的原因是

    (4)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而图2中铁粉却能在空气中燃烧且火星四射,原因是

    (5)图3为“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的改进装置,图4是通过压强传感器测得图3容器内压强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①该实验中气球的作用是

    ②关闭弹簧夹K,闭合电路进行实验。图4中装置内压强由减小到b的原因是

    Ⅲ.跨学科实践

    (6)利用过氧化氢分解产生氧气的原理,某同学自制了如图的家庭简易制氧机。

    ①利用可以抽拉的线绳,可以实现二氧化锰与过氧化氢溶液的接触与分离,这样设计的优点(答一点)。

    ②若想监测产生氧气的气流速度,G中有一处不足之处,你的改进措施是将(填“a”或“b”)端导管伸入水面下。

  • 7、元素是具有相同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而同一种元素的几种中子数不同的原子互为同位素,如氢元素具有三种同位素11H、12H、13H(左下角的数字为原子核内质子数;左上角的数字为原子核内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和,即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某些同位素可以发生核反应,生成新的原子,如在恒星中常见的核聚变反应:12H+13H→24He+01n(01n为中子)。该反应可释放大量的能量,因而如何在可控条件下利用该反应成为当下解决人类社会能源问题的一个焦点。
    (1)、居里夫人用24He轰击1327Al,制得一个中子和一个1530P原子,请仿照上式写出该核聚变反应的反应式(注意反应前后质子数和中子数的守恒)
    (2)、一些同位素具有放射性,会发生β衰变。其原子核内的一个中子会释放出一个电子10e,该原子核转变为质子数多一个的另一种元素的原子核。由于放射性可以被检测到,这类同位素常被用来“示踪”,以验证反应中原子的转移,常用的有614C,815O等。请写出815O发生这类衰变反应得到的原子是(以类似“614C”形式表示)。
    (3)、碳元素常见的同位素有612C、613C、614C,氧元素常见的同位素有815O、816O、817O。由不同的同位素组成的CO共有种;C2H6可能有种相对分子质量。
    (4)、元素的性质主要由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决定。若两个分子或离子所含的原子总数、各原子外层电子数之和均相等(注意离子电荷的影响),则它们互为等电子体,具有类似的结构,例如CH4与CH4+。写出一种与CO互为等电子体的分子(写化学式);下列选项中与CO32结构不相似的为(填选项)。

    A.SO3            B.NO3          C.SO32            D.BF3

  • 8、上海科学家经过近两年的探索,筛选尝试了大量金属、合金催化剂,最终发现由金属钯、锡组成的合金催化剂,只需非常低的电压,就能够将所输入电能的99%用于驱动二氧化碳转化为甲酸,有效达成“碳中和”。下列有关催化剂的理解错误的是
    A、同一物质可做多个化学反应的催化剂 B、对于同一化学反应,可以有几种不同的催化剂 C、催化剂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也能增加或减少生成物的质量 D、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化学性质没有改变,但物理性质可能改变
  • 9、“青山清我目,流水静我耳”,生态环境关乎人类生存质量。我们既要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又要保住绿水青山。请完成下面小题。
    (1)、3月22日是“世界水日”,某校举行“水说”主题作品展,作品中的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水通过三态变化实现天然循环 B、天然水经沉降、过滤可得到纯水 C、工业上可用多级闪急蒸馏法淡化海水 D、洗手后及时关闭水龙头以节约用水
    (2)、下列关于空气及其成分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通过分离液态空气可制得氧气和氮气 B、氧气化学性质稳定,可延长食品保质期 C、液氮汽化吸收大量的热,可作制冷剂 D、稀有气体通电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可制作电光源
    (3)、下列措施对实现“双碳”目标、保住绿水青山没有帮助的是
    A、增建火力发电厂 B、植树造林,将沙漠变成绿洲 C、回收利用废旧纸张 D、推广使用氢能源汽车
  • 10、实验室可用如图装置制备与收集H2。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反应原理为:Zn+2HCl=ZnCl2+H2 B、可用稀硫酸代替稀盐酸制取氢气 C、关闭旋塞后H2将反应液压入长颈漏斗中 D、用向上排空气法代替图中的收集方法
  • 11、已知胃酸的主要成分是盐酸,能与含有碳酸钙的补钙剂发生化学反应。如图2为某钙片的商品标签,为测定钙片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假设钙片中其他物质不含钙元素,且不溶于水,也不与任何物质发生反应),某化学兴趣小组取20片钙片,进行如下实验:

    (1)、实验过程中“研碎”和食用方法中“嚼食”都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其原因是
    (2)、计算上述实验过程中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3)、计算20片钙片中碳酸钙的质量。(写出计算过程)
    (4)、小明在医生的指导下按该咀嚼片【食用方法】服用了五天,则小明通过该咀嚼片补充钙元素的质量是
  • 12、电解水制氢联合碳酸钙分解制备氧化钙,能减少碳排放,助力碳中和。该新方法的示意图如图所示。

    (1)、传统方法:CaCO3900C以上完全分解生成CaO(填化学式)。
    (2)、新方法:

    ①通电分解水时生成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为 , 反应前后氢元素的化合价(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②反应器1:一定的H2环境及较低温度下CaCO3可与H2反应生成CaOCOH2OCOH2O的分子个数比为

    CaCO3还可以直接分解。反应器1中COCO2的含量随反应温度的变化如下图所示。C时,抑制CO2生成的效果最好。

    ④反应器2:一定条件下,COH2发生化合反应生成甲醇CH3OH , 化学方程式为

    (3)、与传统方法相比,新方法的优点有:①节约能源,②
  • 13、

    【科学探究】硫酸铜是实验中常见的化学试剂,兴趣小组的同学针对硫酸铜的性质、应用、获取等方面进行项目化的研究。

    任务一:研究硫酸铜的性质

    【查阅资料】固体硫酸铜粉末呈白色,遇水会变蓝。

    【进行实验】

    (1)将硫酸铜粉末露置在空气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现象,说明空气中含有水蒸气。

    任务二:利用硫酸铜的性质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进行实验】

    如图所示,将锥形瓶中的铁丝与硫酸铜溶液放在天平左盘,调节天平平衡,将硫酸铜溶液倒入放有铁丝的锥形瓶中,观察现象,反应一段时间后,再次将装置放在天平左盘,观察指针。

    【实验现象】

    (2)铁丝表面有固体出现,溶液逐渐变为浅绿色;指针指向分度盘中央。

    【实验结论】

    (3)证明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也说明铁的化学性质比铜(填“强”或“弱”)。

    任务三:探究硫酸铜的获取

    (4)制备硫酸铜的一种方案为:Cu+H2O2+H2SO4=CuSO4+2X , 其中X的化学式为

    【进行实验】

    利用以上原理进行实验,发现制备硫酸铜的过程中开始时有少量气泡产生,后来反应剧烈并产生大量气泡,放出热量。

    【分析讨论】

    (5)同学们用试管收集了产生的气体,经检验,该气体为氧气。请写出检验氧气的方法:(包括操作、现象与结论);经过分析,同学们认为是过氧化氢在某因素的影响下快速分解产生了氧气。

    【提出问题】制备硫酸铜过程中是哪些因素加快了过氧化氢的分解?

    【作出猜想】

    (6)猜想一:由于温度升高加快过氧化氢分解;

    猜想二:由于反应中生成的CuSO4加快过氧化氢分解;

    猜想三:

    【进行实验】根据猜想,兴趣小组设计了如下实验:

    实验

    实验一

    实验二

    实验三

    现象

    产生气泡

    产生气泡

    快速产生气泡

    【实验分析】

    (7)

    序号

    项目

    分析内容

    实验结论

    1

    对比实验一和实验

    验证猜想一正确

    2

    对比实验和实验

    验证猜想二正确

    【实验结论】猜想三正确。

    (8)实验一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14、根据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回答有关问题。

    (1)、仪器h的名称是;图中可用于加热高锰酸钾制备O2的发生装置为(填字母),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2)、若用锌片与稀硫酸在A装置中制备H2 , 锌片应放在上;用F收集H2时导入气体的导管端为(填“m”或“n”)。
    (3)、图中可用于固液反应制备气体的装置中,不能使反应随时发生或停止的装置是(填字母),原因是反应过程中若用止水夹夹紧橡胶管后,
    (4)、如图是用D装置连接压强传感器制取CO2气体的发生装置,实验过程某段时间试管内气压强变化的情况。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填序号)。

    ①a点对应操作是打开活塞

    ②bc段可在导管口收集气体

    ③cd段试管中液面逐渐上升

    ④de段固体与液体脱离接触

  • 15、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生活中有时需要用到高浓度O2 , 供氧方式主要有氧气瓶、氧气袋和制氧机……氧气瓶和氧气袋中的O2一般用深冷法制得,该方法利用物质的沸点差异,从空气中分离出O2

    制氧机有膜分离、变压吸附等制氧方式。膜分离制氧用到的膜材料有陶瓷、聚苯胺等,其中混合导电陶瓷分离膜的工作原理示意如图甲。变压吸附制氧常用的吸附剂是沸石分子筛。科研人员在一定条件下分别将N2O2通过某种沸石分子筛,测定其对N2O2的吸附情况、结果如图乙(纵坐标数值越大,代表吸附量越大)。吸氧对于缺氧人群有一定作用,但健康人短期内高流量吸氧会对机体造成不良影响,因此不能盲目吸氧。(原文作者刘应书、汪波等,有删改)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日常中供氧方式主要有(写出一种即可)。
    (2)、深冷法制氧利用了物质的(填“物理性质”或“化学性质”)差异。
    (3)、图甲中,表示氧分子变成氧原子的是(填“I”“II”或“III”)。
    (4)、由图乙可知,25C时吸附压越大越有利于分离N2O2 , 证据是
    (5)、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填“对”或“错”)。

    ①氧气瓶中的O2一般用深冷法制得。

    ②利用变压吸附制得的氧气袋气体属于纯净物。

    ③健康人不能盲目吸氧。

  • 16、2024年5月3日,嫦娥六号探测器成功发射,开启月球背面采样之旅。
    (1)、月球背面的水有固态和气态两种存在方式。

    ①气态水的分子间隔比固态水更(填“大”或“小”);

    ②水由固态变为气态的过程中,没有发生变化的是(填“物理”或“化学”)性质;

    ③通电分解水证明水的组成是氢、氧元素,也说明构成水的微粒是(填“分子”、“原子”或“离子”)。

    (2)、科研人员曾用嫦娥五号带回的月壤证实:在一定条件下,月壤中的FeO(铁橄榄石的主要成分)分解生成Fe3O4(磁铁矿的主要成分),以及单质铁。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地球上的水主要以液体储存在海洋中,如图是从海水中获取淡水的简易装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

    A、海水变成淡水是化学变化 B、水杯中的水是淡水 C、获取淡水的快慢与温度有关 D、该装置涉及蒸馏
  • 17、实验是我们学习化学知识、培养化学素养的重要途径,设计实验方案,分析实验原理,解决实验问题,是化学独特的学科思想。下列实验设计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A

    B

    C

    D

    实验设计

    实验目的

    证明蜡烛中含碳元素

    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探究FeCuAg的金属活动性强弱

    A、A B、B C、C D、D
  • 18、劳动谱写时代华章,奋斗创造美好未来。对下列家务劳动中所涉及的化学知识叙述错误的是

    选项

    项目

    化学知识

    A

    洗净擦干炒菜后的铁锅

    铁在潮湿空气中易生锈

    B

    回收铝制易拉罐

    铝易与氧气反应

    C

    厨房中烧水,水沸腾时将壶盖掀起

    温度升高、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大

    D

    清理家中鱼缸并通入氧气

    氧气不易溶于水

    A、A B、B C、C D、D
  • 19、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除去二氧化碳中少量的CO

    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

    B

    回收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后的MnO2

    过滤、洗涤、干燥

    C

    鉴别N2CO2

    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两个集气瓶

    D

    除去铁粉中混有的少量铜粉

    加足量的稀盐酸,过滤、洗涤、干燥

    A、A B、B C、C D、D
  • 20、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展现了化学课程对学生发展的重要价值,下列示例说法错误的是
    A、化学观念: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 B、科学思维:阳离子带正电,则带正电的粒子一定是阳离子 C、科学探究与创新:将燃着的镁条伸入充满CO2的集气瓶中,镁条继续燃烧,可推知燃烧并不一定需要氧气 D、科学态度与责任:做完实验后的废液要倒入废液缸,不能倒入水池
上一页 533 534 535 536 537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