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钟落潭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联考化学试题
- 四川省甘孜州、阿坝州2025年初中化学中考真题
- 四川省内江市隆昌市知行中学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核心素养测试化学试题
- 广东省梅州宪梓中学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化学试卷
- 广东省广州中学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0月阶段性测试化学试卷
- 广东省珠海市文园中学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
- 四川省甘孜州、阿坝州2024年中考化学真题
- 山东省日照市2025年化学中考试卷
- 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华南碧桂园学校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11月期中考试试卷
- 四川省绵阳市游仙区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11月期中考试试卷
-
1、广东各地有多姿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下列由金属材料制成的是




A.毛竹鸟笼
B.潮汕石雕
C.西关打铜
D.广彩瓷
A、A B、B C、C D、D -
2、让新能源产业这股“劲风”拂遍南粤大地。下列不属于可再生能源的是A、氢能 B、天然气 C、太阳能 D、生物质能
-
3、某火力发电厂为防止燃煤烟气中的排出后污染环境,选择使用石灰石进行烟气脱疏,这个过程中会发生化学反应:CaCO3 + 2SO2 + O22CaSO4+2X。回答下列问题:(1)、SO2不属于(选填“化合物”“单质” 或“氧化物”)。(2)、SO2中硫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是:。(3)、X是(填化学式),CaSO4中硫元素化合价是。(4)、若火力发电厂每天燃煤产生32 吨SO2 , 通过以上反应进行烟气脱硫,每天至少需要消耗CaCO3的质量是多少吨?(写出计算过程)
-
4、我国首个海上二氧化碳封存工程在南海正式投用,填补了我国海上二氧化碳封存技术的空白,对我国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1)、“双碳”目标指的是“碳中和”和“碳达峰”,这里的“碳”指的是(填“C”“CO”或“CO2”)。(2)、CO2在封存之前要先“捕捉”,某同学设计了“捕捉”二氧化碳的流程(如1图)。i. 1图中固体和液体分离的操作方法是 , 反应1属于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
ⅱ.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1图中“捕捉”CO2的原理;
ⅲ.反应器中溶液采用喷雾形式的目的是。
(3)、“碳封存”技术中,将分离出的CO2通入压缩机加压,从微观角度分析,CO2能被压缩的原因是。(4)、被封存的CO2可用于食品保鲜、等(任写一种),也可以转化成甲醇。转化过程是在纳米纤维的催化作用下二氧化碳和氢气反应生成甲醇(如2图,图中的微粒恰好完全反应)。请画出2图中丁物质的微粒图(画在答题卡上)。 -
5、
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的实验原理,老师利用传感器技术测定了实验装置内的压强。

Ⅰ.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步骤如下:
a.完成装置气密性检查
b.在集气瓶内加入少量水,并将水面上方空间分为5等份
c.用弹簧夹夹紧胶皮管
d.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后,立即伸入瓶中并把塞子塞紧,观察现象
e.待红磷熄灭后,冷却至室温后打开弹簧夹,观察现象
(1)步骤d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步骤e中观察到的现象是烧杯中的水。
(3)在上述步骤中,导致图2中DE段气压变化的实验操作是(填字母序号)。
(4)下边甲图为图2中A点时集气瓶内气体组成的微观示意图,请在乙图中画出D点集气瓶内气体组成的微观示意图(画在答题卡上)。

Ⅱ.食品脱氧剂(以铁粉为主的物质组成)能通过化学反应除去密闭包装袋中的氧气,使食品处于无氧状态。同学们尝试用右图3装置进行实验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下表是实验过程中记录的有关数据:

实验所需的时间/min
0
5
10
30
35
45
量筒中液面的刻度/mL
50
35
27.5
19.7
19.7
19.7
(5)脱氧剂发生复杂的化学反应,首先是铁粉与氧气、水反应生成Fe(OH)2固体,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6)分析表中数据得知,至少经过分钟后,量筒中的液面不再下降。
(7)据表中数据推算,广口瓶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结果精确到0.1%)
(8)若实验结束时,量筒中的液面不再下降时,读取量筒中液面时俯视,则测得的氧气含量比真实值(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
6、请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室制取氧气(O2)及性质检验。

ⅰ.图中仪器a的名称是。
ⅱ.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O2),应选择图中的(填字母)作发生装置,化学方程式为。
ⅲ.收集一瓶氧气(O2)并进行性质检验。
现象:硫燃烧时,生成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和(填字母)。
a.产生大量白烟 b.生成黑色固体 c.发出蓝紫色火焰
图中集气瓶中水的作用是。
(2)、如图有六种途径可以制得氧气:
ⅰ.写出A途径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基本反应类型是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
ⅱ.图中(填字母代号)途径属于物理变化。
-
7、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于2022年4月16日成功返回地面,圆满完成任务。氧气、水、食物等是维持航天员在空间站生存的必需物质。为提高物质的利用率,目前空间站通过以下途径实现物质循环利用。请分析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从微观角度分析,液态水与气态水的区别是。(2)、由图可知,目前空间站通过物质循环获得水的途径共有条。(3)、二氧化碳收集系统中的分子筛表面布满孔穴,结构类似于活性炭,具有作用。(4)、一定条件下,“萨巴蒂尔反应器”中发生的转化反应原理为(用化学方程式表示),该技术的优点在于。(5)、空间站获得氧气的原理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
8、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请用化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问题。(1)、用墨书写的古字画长久不褪色,主要原因是。(2)、俗话说“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说明金刚石具有的性质是。(3)、炒菜时,油锅起火可用锅盖盖灭,灭火原理是。(4)、《齐民要术》记载“粟米曲作酢”,酢即醋酸,该过程发生了 (填“物理”或“化学”)变化。(5)、低碳生活既是一种生活方式,又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环保责任,低碳生活从你我做起,请写出一种具体做法(写一条即可)。(6)、《神农本草经》记载,将丹砂(主要成分是HgS)在空气中焙烧,就会得到汞,同时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该变化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
-
9、某化学探究小组运用手持技术探究“铁丝在O2中燃烧”,集气瓶内O2的体积分数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4Fe+3O22Fe2O3 B、铁丝绕成螺旋状是为了充分提高氧气的温度与含量 C、铁丝燃烧出现“火星四射”的现象应该在20秒之前 D、开始采集数据时,瓶内是纯净的O2 -
10、物质的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用途,以下性质和对应用途的描述均正确的是
序号
物质性质
物质用途
A
氧气具有助燃性
用于火箭燃料
B
液氮汽化吸热
液氮用于冷冻麻醉手术
C
二氧化碳是无色、无臭的气体
二氧化碳用于生产碳酸饮料
D
稀有气体化学性质极不活泼
稀有气体用于制作霓虹灯
A、A B、B C、C D、D -
11、下列关于化学方程式 3O2+ 4Al2Al2O3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读作铝加氧气等于氧化铝 B、表示氧化铝分解生成铝和氧气 C、表示4个铝和3个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2个氧化铝 D、表示每108份质量的铝恰好与96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反应,生成204份质量的氧化铝
-
12、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A、
加热固体药品
B、
检验氧气
C、
倾倒液体
D、
加入石灰石
-
13、鉴别 CO、 O2、 CO2 三种气体,最简便的方法是A、将气体分别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 B、检验三种气体的溶解性 C、用燃着的木条分别接触导出的气体 D、将气体分别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
14、氮化镓是制造芯片的材料之一。镓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及镓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X的数值是8 B、镓原子的中子数是31 C、镓原子的核电荷数是69.72 D、镓元素为非金属元素 -
15、粽子不仅是一种美食,还具有一定的文化内涵。在中国,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已经流传了几千年,它不仅是一种传统的饮食文化,也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福。完成下面小题。(1)、粽子采用真空包装是为了隔绝A、氧气 B、氮气 C、稀有气体 D、二氧化碳(2)、在下列制作粽子的环节中,涉及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是A、清洗竹叶 B、淘洗糯米 C、竹叶包粽 D、生火煮粽(3)、“端午时节粽飘香”。据研究,粽子的香味来源于粽叶中含有的对乙烯基苯酚(化学式为C8H8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对乙烯基苯酚中碳、氢元素的质量分数相等 B、对乙烯基苯酚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8:8:1 C、对乙烯基苯酚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D、1个C8H8O分子含有16个原子
-
16、下列做法不科学的是A、冬天用煤取暖时开窗通风 B、发现家中天然气泄漏,立刻打开换气扇通风 C、博物馆内严禁烟火 D、易燃易爆物品不与其他物质混存,隔离贮存
-
17、
学完“酸、碱、盐的相关内容”,“波菜”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对“CaCl2溶液与NaOH溶液能否发生化学反应”进行探究。
(1)根据已学知识,同学们知道氢氧化钠溶液呈(填“酸性”、“碱性”或“中性”),Ca(OH)2的俗名叫。
【查阅资料】小杨同学在“DeepSeek”App上进行查询,得到回复如图1所示。

小曾同学在《实验教学研究》中查找相关论文,并和同学们一起进行了研究。
【探究过程】在老师的指导下,兴趣小组的同学们根据论文提供的数据,按图2完成实验,记录数据如下表:
表NaOH溶液中滴加不同浓度的CaCl2溶液的实验记录
NaOH溶液(质量分数)
8%
4%
2%
0.5%。
CaCl2溶液(质量分数)/滴
11.1%
1
1
2
8
5.55%
1
2
3
无沉淀
1.11%
无沉淀
无沉淀
无沉淀
无沉淀
注:表中数值为出现明显沉淀或浑浊时所加入的CaCl2溶液的滴数,“无沉淀”表示加入40滴CaCl2溶液时没有观察到明显的浑浊现象。
【得出结论】
(2)CaCl2溶液与NaOH溶液能否发生反应,不仅与氢氧化钙的溶解度较低有关,还与有关。
【微观解释】
(3)CaCl2溶液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Ca(OH)2沉淀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化学反应前后数目减少的离子是(填离子符号)。该反应的微观实质可表示为Ca2++2OH-=Ca(OH)2↓。

【拓展延伸】NaOH溶液敞口放置在空气中会和二氧化碳反应,为探究一瓶敞口放置的NaOH溶液样品是否变质,以及变质的程度,进行如下实验:(已知氯化钙溶液呈中性。)
步骤一: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的稀盐酸,产生大量气泡;
步骤二:另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的氯化钙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过滤,在滤液中加入几滴无色酚酞溶液,溶液变红。
(4)综合两个实验步骤,小组的同学们得出了该氢氧化钠溶液部分变质的结论,溶液中溶质为。
(5)小唐同学对实验提出了质疑,认为步骤一可以省略不做也能得出正确结论,你是否同意 , 请说明理由。
-
18、化学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请根据下图所示部分实验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仪器①的名称是。(2)、实验室制取气体时选择发生装置俯婴考虑试剂的状态和反应条件,实验室制取CO2、O2、H2均可以选择的发生装置为(填序号),若用C装置收集二氧化碳,气体应从导管口(填“a”或“b”)通入。(3)、在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时,发现D中先燃烧的物质是(填“小木块”或“小煤块”)。 -
19、某老工业区曾聚集大量冶炼、化工企业,现正推进绿色转型。一家环保科技公司利用废镍催化剂(含Ni、Fe及铁的氧化物)制备NiCO3 , NiCO3本身不稳定,加热时易分解。实现资源循环利用。实验流程如下:
(1)、为加快“酸溶”的反应速率,可采取的措施有(写一种)。(2)、“沉镍”过程中需控制温度不宜过高,原因是。(3)、检验NiCO3固体已洗净的方法是:(写具体实验操作及现象)。 -
20、认真阅读下列科普短文,回答相关问题。
柠檬果实含有丰富的维生素,有机酸和矿物质等,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是继柑、橙之后的第三大柑橘类水果。柠檬鲜果的酸度较高,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食用量。目前柠檬鲜果加工主要以生产柠檬干片和果汁饮料为主、但柠檬鲜果皮、籽、果肉中均含有大量岫皮苷(C27H32O14)等苦味物质,在榨汁、灭菌、贮藏等加工过程中会产生“后苦味”现象,严重制约了柠檬果汁饮料产业的发展,因此,在柠檬汁加工产业中常使用柚皮苷酶进行脱苦,相关因素对脱苦率的影响如下图所示。

柠檬的不同部位中柚皮苷的含量不同,柠檬籽中柚皮苷的含量最高,果皮次之,再次是果肉,果汁中柚皮苷含量最少。未成熟柠檬比成熟柠檬中的柚皮苷含量高。近年来的研究结果显示,柚皮苷在抗癌、抗氧化等方面效果显著,因此可用于医药工业生产。根据以上内容回答问题。
(1)、鲜榨柠檬汁存在苦味的原因是。(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填序号)。A、柚皮苷(C27H32O14)属于有机物 B、使用柚皮苷酶为柠檬汁脱苦时,酶用量越多越好 C、使用柚皮苷酶脱苦的最佳反应时间约为90分钟 D、柚皮苷可用于生产抗癌药物(3)、生活中,用柠檬鲜果泡柠檬水时,可以采用___________的方法减少柠檬水的苦味。A、选用成熟柠檬 B、选用未成熟柠檬 C、去皮、去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