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现有一个粗细均匀的金属圆环,它是由一段铜丝和一段同种材料制成的电阻丝连接而成的。为了研究它的导电性,小科把它接入如图甲所示的电路中。实验时,小科先将触点M 与圆环上的A 点连接,再移动滑动变阻器. R1的滑片P 至最右端,闭合开关S,将触点N 从A点开始沿逆时针方向滑动一周,在触点 N 滑动的过程中,触点M、N之间的电阻等效于一个变化的电阻,记为 RMN设滑过弧MN的长为x,电流表示数I与x之间的关系如图乙所示。已知电源电压恒为4.5V,铜丝的阻值不计,触点接触良好。粗细均匀、同种材料制成的电阻丝阻值与其长度成正比。

    (1)、由图乙可知,该金属圆环中铜丝的长度是cm。
    (2)、在触点 N 滑动过程中, RMN的最大值是多少?
    (3)、每1 cm电阻丝的阻值是Ω。(提示:图甲中M、N之间的电阻等效于M、N之间两段弧形金属丝并联后的总电阻)
    (4)、如图丙所示,把M、N接到圆环其中一条直径的两端,将滑片 P 移到滑动变阻器最左端后,闭合开关S,求电流表的最大值。(计算过程中不需要说明取最大值的理由)
  • 2、如图甲所示为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的一种身高体重秤示意图,体重、身高显示器是由电流表改装而成的,两个电流表满刻度都是0.6A。已知电源电压为12V,R。为竖直固定放置的滑动变阻器,滑片 P 可以随身高的变化竖直上下移动,其接入电路的电阻阻值与接入电路的电阻长度成正比。R为力敏电阻,其阻值随压力的变化关系如图乙所示。

    (1)、体重秤上不站人时,体重秤上的“0”刻度对应A1表盘上的电流是多少?
    (2)、该秤的身高测量范围为125~175 cm,电路中电流表A2示数相对应的变化范围为0.1~0.6 A。则滑动变阻器 R0的滑片 P 每移动1 cm时的阻值变化为多少?
    (3)、该秤的电源使用时间过长后电压会变小,当电源电压变为10.8V时,用该身高体重秤测得某同学的身高为170 cm,则这名同学的实际身高为多少?
  • 3、白云金丝鱼适宜在10~30 ℃的水温中饲养。为控制水温,某小组同学利用热敏电阻和电阻箱(可显示阻值的可变电阻)来设计温度报警器。

    〔任务一〕探究热敏电阻R,阻值随环境温度t变化的规律。

    步骤一:根据如图甲所示的电路图连接好电路,将电阻箱. R0调到阻值最大。

    步骤二:将热敏电阻R,置于0 ℃的环境中,闭合 S1断开 S2, , 记录电流表示数 I0

    (1)、步骤三:闭合S1、S2 , 调节电阻箱的阻值,使电流表的示数为 , 此时 Rt=R0

    步骤四:将热敏电阻R,置于不同温度的环境中,重复步骤二、三,测得R,的阻值如表所示。

    温度 t/°C

    0

    10

    20

    30

    40

    阻值 R/Ω

    2800

    1800

    1200

    800

    600

    (2)、步骤五:分析数据可得,热敏电阻的阻值随温度的升高而

    (3)、〔任务二〕设计鱼缸温度 t30C或 t10C都报警的温度报警器。

    实验器材:电源(恒为 12 V)、热敏电阻. Rt电阻箱(0~9999 Ω)、数字电压表((U≥7.2V时报警)、数字电流表((I≥6mA时报警)、开关一个、导线若干。

    电路设计:图乙电路是小组同学设计的温度报警器电路,但它还没有完善。

    请你根据设计要求将电压表接在电路中合适的位置,完善报警电路。

    (4)、设计的电路中,电阻箱. R0应调整为
  • 4、某小组同学在做“探究并联电路电压特点”的实验时发现,图甲电路中 L1和 L2两端的电压均为2.5V,小于2节干电池提供的电压(3V),这是为什么?查阅资料得知:电池组内部有电阻r,在正常情况下r为定值;电池组相当于一个电压U恒定的理想电源与电阻r 的组合,如图乙所示。

    (1)、当我们把电路中电池以外的电阻等效成一个电阻. Rx时,图甲电路可等效为图丙电路。若断开图甲中的 S2,则 Rx(填“变大”“变小”或“不变”,下同), U
    (2)、为了测定r的阻值,同学们设计了如图丁所示的测量电路。其中 R1=5Ω,R2=14Ω,只闭合S1 时,电流表示数I1为0.5 A,只闭合 S2时,电流表示数 I2为0.2A,则r的值为。 S1S2 都闭合时电流表示数(填“大于”“小于”或“等于”)0.7A。
  • 5、如图所示的电路中,闭合开关S,断开开关S1和S2 , 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 使其位于滑动变阻器的a 处(非最左端),此时灯泡L恰好正常发光,电流表A和电压表V均有示数。已知滑动变阻器的总电阻大于灯泡L的电阻,灯丝电阻为定值,不随温度变化而变化。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

    A、若保持S1和S2断开,让滑片 P 缓慢向右滑动,灯泡L变亮甚至可能被烧毁 B、若保持滑片P 在a 处不动,S1仍断开,闭合S2后,电流表A 和电压表V示数均变大 C、若保持滑片 P 在a 处不动,同时闭合S1 和 S2后,电流表A和电压表V示数将变大 D、若保持S1和S2断开,滑片 P 移至滑动变阻器最右端b,电流表A示数变化量和电压表 V示数变化量的比值变小
  • 6、如图所示,小科将废灯丝、电流表、电压表、标有“2.5V 0.5A”的小灯泡(不考虑小灯泡电阻的变化)等接入电路中。闭合开关,电流表的示数为0.5A;用酒精灯加热废灯丝,发现小灯泡逐渐变暗,当电流表的示数为0.3A时,电压表的示数为10.5V。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   )

    A、电源电压为13 V B、废灯丝阻值的变化范围是19~35 Ω C、小灯泡两端的电压变化了1.5V D、根据该实验可知,废灯丝的温度越高,其阻值越小
  • 7、在如图所示的甲、乙两个实物电路图中,闭合所有开关,各元件均能正常工作。现将一根导线(如图丙)接到两电路中的不同位置,会有不同的现象发生,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图甲中,如果断开S,将导线接到开关的两端,则L1、L2被短路 B、在图乙中,闭合S1 , 断开S2 , 将导线接到灯泡两端,则电动机M工作,灯泡不工作 C、在图乙中,闭合S1、S2 , 将导线接到电动机M两端,则电动机和灯泡都不工作 D、在图甲中,闭合S,将导线接到L1两端,则L1、L2不发光
  • 8、如图甲所示为一种测力装置部分结构的示意图。横梁OA 上下表面各贴一张完全一样的应变电阻片R1和R2 , 串联在有恒定电流的电路中(如图乙所示)。在A 端施加向下的力F,横梁向下弯曲, R1被拉伸变长, R2被压缩变短,根据它们两端电压的差值即可测量力 F 的大小。当横梁向下弯曲时,下列分析中,不正确的是        (   )

    A、R1的阻值增大,R2的阻值减小 B、通过R1的电流等于通过 R2的电流 C、R1两端电压小于R2两端电压 D、R1 和R2两端电压差值越大,A端受到的压力越大
  • 9、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保持不变,闭合开关S,电路正常工作,一段时间后,发现电表的示数发生了变化,已知电路中只有一处故障,且只发生在电阻. R1或R2上。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

    A、若电压表示数变小,则一定是 R2短路 B、若电流表示数变小,则一定是R1开路 C、若电压表示数与电流表示数的比值不变,一定是R1短路 D、若电压表示数与电流表示数的比值不变,一定是R2开路
  • 10、如图所示为某学习小组的同学们设计的自动测定油箱内油面高度的装置,油量表由电压表改装而成。其中,能实现油面越高,油量表示数越大,且刻度均匀的是(   )
    A、 B、 C、 D、
  • 11、如图所示,小明将A、B两种不同的金属片分别插入土豆,制成“土豆电池”。闭合开关S,发光二极管发光,电压表有示数。下列关于该电路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金属片 B 是“土豆电池”的正极 B、在“土豆电池”外部,电流从金属片A 流出,从金属片B 流入 C、若发光二极管处开路,则电压表将没有示数 D、若断开开关,电压表无示数,则A、B两金属片之间没有电压
  • 12、如图甲所示为部分物质的原子核对核外电子束缚能力的强弱情况,束缚能力越弱越容易失去电子。现用丝绸摩擦石蜡,然后将该石蜡靠近轻质小球,发现它们相互排斥,再将石蜡触碰验电器的金属球,发现金属箔片张开,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金属箔片一定带负电 B、小球可能带负电也可能不带电 C、丝绸和石蜡摩擦过程中,石蜡一定失去电子 D、验电器的金属球和石蜡接触后,验电器金属球带负电,丢失了部分正电荷
  • 13、小科探究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将一个由A 和B 两部分构成、两端开口的玻璃制品的底部扎上橡皮膜,做成容器,A、B的横截面积分别为SA和SB,且 SA=2SB=40cm2 实验过程如下:(容器壁的厚度忽略不计, ρ=1.0× 103kg/m3)

    ①将容器固定在放有电子秤的铁架台上,使橡皮膜刚好与电子秤完全接触,且电子秤的示数为零,如图所示。

    ②往容器内分三次缓慢倒入适量的水,将收集的数据填入下表中。

    ③继续往容器内缓慢倒入 60g水后,水进入了容器B 部分,且在B 内的高度为1cm;然后继续在容器内分三次缓慢倒入适量的水,再将收集的数据填入下表中。

    ④计算水对容器底的压强。

    次序

    1

    2

    3

    4

    5

    6

    容器内水的质量/g

    60

    100

    160

    240

    300

    360

    电子秤的读数/g

    60

    100

    160

    280

    400

     

    容器内水的深度/cm

    1.5

    2.5

    4

    7

    10

    13

    水对容器底的压强/Pa

    150

    250

    400

    700

    1000

    1300

    (1)、表格中的空白处应填写的数据为
    (2)、分析表中数据可知,水对容器底的压强与水的深度(填“成正比”或“成反比”)。若在一底面积为 40cm2的圆柱形容器中装入300g水,水对容器底的压强为Pa,与表格中第5组数据对比可知,水对容器底的压强与受到的重力大小(填“有关”或“无关”)。
    (3)、容器A 部分的高度为cm。完成实验后,小科将一块小合金块浸没在容器中,B 内水面上升了1cm,电子秤的读数增加了80克,则合金块的密度为g/cm3
  • 14、潜艇在水舱内无水时漂浮于海面,可以通过充入适量海水实现潜入海中,某新建造的潜艇质量为 3.3×106kg,海水密度为 1.1×103kg/m3,g取10 N/ kg。

    (1)、工程师对潜艇进行试验,发现水舱内无水的潜艇居然在海水中沉没,最终静止在水平船坞底部,如图甲所示。已知船坞底部对潜艇的支持力为 6.6×105N,则潜艇的体积有多大?
    (2)、为了实现水舱内无水时潜艇刚好悬浮在海水中,工程师先将潜艇切割成两段,然后在这两段之间加入增补舱段,如图乙所示,建成的潜艇如图丙所示,已知增补舱段的质量为 4.4×104kg,则增补舱段的体积有多大?
    (3)、在此基础上,工程师将潜艇内的部分原设备更换为更(填“轻”或“重”)的新设备,即可实现在水舱内无水时潜艇漂浮于海面。
  • 15、在学习了阿基米德原理之后,同学们分别利用下列器材进行测量浮力的实验:1个小球、溢水杯、天平、小烧杯、水和酒精。实验过程如下:

    ①向溢水杯中注满水,然后将小球轻轻放入溢水杯中,待小球和液面都静止后,用天平测量出溢出水的质量为27 g。

    ②将溢水杯中的水全部倒出并擦干,然后向溢水杯中注满酒精,然后再将擦干的小球轻轻放入溢水杯中,待小球和液面都静止后,用天平测量出溢出酒精的质量为24g。

    (1)、由上述实验可知,小球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小为N。
    (2)、请你分析小球在水中和酒精中静止时所有可能的状态。 (ρ=0.8×103kg/m3,g取10 N/ kg)
  • 16、为拓展能量来源,我国推广种植一种生物柴油树————麻疯树,其果实内含有果仁油,果仁油可溶于有机溶剂,常通过浸取法提取果仁油,再低温蒸馏得到生物柴油,主要过程如图所示。

    (1)、在果仁粉碎物中加入过量有机溶剂并加热,可以推测果仁油在有机溶剂中的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是
    (2)、将固液混合物静置分层后的操作①为
    (3)、浸出液恒温蒸发溶剂过程中,果仁油的溶质质量分数(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4)、用蒸馏法从果仁油中提取生物柴油时,生物柴油的产率受温度的影响如表所示。根据相关信息,小海认为生产生物柴油的最佳温度为 65C请判断小海的结论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温度/℃

    25

    35

    45

    55

    65

    75

    85

    产率/%

    63

    71

    86

    90

    95

    95

    88

  • 17、某校举行科学实验操作考查,由学生抽签确定考查的实验内容,要求根据提供的实验器材完成相关实验。

    (1)、A组实验有:①过滤含泥沙的食盐水;②蒸发氯化钠溶液获得晶体;③测某种盐水的密度。小科抽到的是A组中的一个实验,需要的器材如图甲所示,则他抽到的实验是(填序号)。
    (2)、小明抽到了如图乙所示的实验,实验结束时,他发现滤液是浑浊的,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写出一点)。
    (3)、甲型 H1N1流感病毒的直径为0.08~0.2μm,带有病毒的飞沫直径一般为1~10μm,能有效防控甲型 H1N1 流感病毒的N95专业口罩的过滤孔径在0.1μm左右。由此你对过滤有何新的认识?(写出一点)。
    (4)、在实验室中可用图丙的装置来分离水和酒精,其原理是
  • 18、如图甲所示,水平放置的方形容器里有一个重为8 N、边长为10 cm的立方体物块M,M 与容器底部非紧密接触。用流速恒为5mL/s的水流向容器内注水,容器中水的深度h 随时间t的变化关系如图乙所示。下列分析中,错误的是(g取10 N/kg)(   )

    A、物块 M 的密度为 0.8×103kg/m3 B、当t=140s时,物块M 在水中处于漂浮状态 C、当t=140s时,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力大小为15 N D、图乙中a 的值为10
  • 19、三个完全相同的烧杯,分别装有相同体积的甲、乙、丙三种不同液体,将烧杯放在同一个水槽中,静止时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三个烧杯所受浮力相等 B、乙液体的密度最小 C、丙液体的密度比水小 D、三种液体的密度相等
  • 20、已知20℃时硫酸铜的溶解度为32g。20℃时,取一定质量的硫酸铜溶液于烧杯中,按如图所示进行实验(整个过程中忽略溶剂的损失),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为丁>丙>甲 B、丙中溶液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8:25 C、丁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D、硫酸铜50℃时的溶解度比20℃时的大
上一页 81 82 83 84 85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