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化学改变世界,科技改变生活。请回答:

    (1)、我国自主研发的复兴号动车组列车,领跑世界,其制造材料有铝合金等,在空气中铝制品耐腐蚀的原因是用铝合金制成不同形状的材料是利用金属的性。
    (2)、我国对石墨烯技术的研究居世界领先地位。石墨烯性能优良,用途独特,比如用作太阳能电池的电极,这主要是利用了它的性。
  • 2、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敞口放于空气中,溶质质量分数变小。稀盐酸会发生同样的变化吗?小新同学通过如下步骤进行探究。

    ①取两个烧杯,各倒入40毫升3%的稀盐酸,分别标为甲和乙。

    ②甲密封,液体体积不变。乙敞口放置于空气中至液体体积变为20毫升(溶液密度变化忽略不计)。

    ③向甲、乙中滴加几滴紫色石蕊试液,再分别缓慢滴加相同溶质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钾溶液,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的氢氧化钾溶液体积分别为30毫升、26毫升。

    (1)、打开浓盐酸的试剂瓶,看到了“白雾”,实际是 , 体现了浓盐酸的 性。
    (2)、实验中,“恰好完全反应”的判断依据是:溶液颜色
    (3)、乙烧杯中的稀盐酸敞口放置后,溶质质量分数变大,依据是
  • 3、“捶草印花”是一种疋源于明清时期的传统草木印染工艺。捶打植物花叶,使汁液浸染在布料上印出图案。某小组通过如下项目活动探究草木印染工艺。

     

    (1)、环节一:预处理
    碱煮:布料印染前需通过碱煮除去表面的油污及细小纤维。利用( CaOH2悬浊液和草木灰汁(含 K2CO3)的混合液浸泡布料,写出混合液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酸洗:布料碱煮后通常还需进行酸洗,目的是。用稀硫酸“酸洗”后的布料必须充分水洗至呈中性才能烘干,若用稀盐酸则无需水洗就能直接烘干,其原因是
    (3)、环节二:染色、调色

    为了让每一种花叶标本印染的布料颜色更丰富,实验小组通过改变溶液的酸碱性,对以下花叶标本染色后的布料进行调色,结果如下:

    花叶标本种类

    酸碱性

    酸性

    中性

    碱性

    灌木叶

    绿色

    绿色

    绿色

    红枫叶

    鲜红

    深红

    绿色

    酢浆草花瓣

    粉红

    粉红

    蓝色

    根据调色结果判断,上述花叶标本不适合作为印染原料的是

    环节三:固色。环节四:检验。布料通过染色、调色、固色等工序后,还需pH检测合格才能出厂。

  • 4、科学兴趣小组在调查一化工厂时,出现有个车间排出的废水澄清透明,呈黄色,为测定该废水中含的物质,他们进行如下实验(假设能发生的反应均恰好完全反应);
    (1)用pH试纸测试, 测得pH为2, 用pH试纸测pH值方法
    (2)取一定量废水溶液,加入 Ba(NO3)2溶液,无现象。
    (3)另取一定量废水溶液,加入AgNO3溶液后,过滤,得到白色沉淀A 和滤液。
    (4)向滤液中加入 NaOH溶液,得到红褐色沉淀B。由此可知:该废水溶液呈  性;所得的白色沉淀A为 ;所得的红褐色沉淀 B为  ;   废水中肯定含有的盐是 
    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滴在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比读数
  • 5、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若选用C作发生装置,使反应停止的操作为
    (2)、已知相同条件下甲烷气体(CH4)的密度比空气小且难溶于水,常见的D、E、F三种收集装置中,收集甲烷气体的装置有。若用G装置用排水法收集甲烷气体,气体的进气口为(填“a”或“b”)。
  • 6、碱式碳酸铜 Cu2OH2CO3受热分解生成氧化铜、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u2(OH)2CO3=CuO+H2O+CO2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 CuO 前“  ▲  处应配上数字
    (2)、写出空气中充分加热碱式碳酸铜现象
    (3)、充分加热24g含氧化铜的碱式碳酸铜固体,若反应前后固体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之比为3:4,则该反应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的质量之和为
  • 7、某固体混合物中含有氢氧化钠、硝酸钠、氯化钠、硫酸钠、碳酸钠中的三种。为了确定混合物的成分,小滨同学按下列流程进行了实验(各步均恰好完全反应):

    根据流程图回答问题:

    (1)、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为
    (2)、根据实验现象推断该混合物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填化学式)。
  • 8、请同学们根据常见的可溶性碱的性质回答下列问题。

    (1)、通过甲图中 AB 两个实验,能证明NaOH与CO2发生反应的证据是
    (2)、为了验证NaOH能与某些盐反应,可选择的物质是____(填字母)
    A、CaCO3 B、FeCl3 C、BaNO32 D、CuSO4
  • 9、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如图A和B为实验室中常见的气体发生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 , 仪器b的名称是
    (2)、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发生装置应选择(选填“A”或“B”)。
    (3)、图C为过氧化氢分解的过程示意图,请画出另一种生成物的微观粒子模型
  • 10、用毛笔蘸取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稀硫酸在竹片上画花,然后把竹片放在火上烘干,再用水洗净,在竹片上得到黑色或褐色花样,一幅精美的竹片画就制成了。
    (1)、稀硫酸在烘干的过程中成为浓硫酸,使富含纤维素的竹片呈现黑色或褐色,这是利用了浓硫酸的性,此性质是(选填“物理性质”或“化学性质)”。
    (2)、直接用浓硫酸在竹片上画花具有危险性,必须将浓硫酸进行稀释。稀释时需要的玻璃仪器有烧杯、量筒和 , 写出该玻璃仪器的用途 
  • 11、某同学在做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的中和反应实验时,用pH传感器测得溶液的pH变化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从图像可知,该实验是将____(选填序号)。
    A、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稀盐酸中 B、稀盐酸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中
    (2)、曲线上点表示酸和碱恰好完全反应。
    (3)、A点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
  • 12、为确定钯(Pd)、铜(Cu)铂(Pt)三种金属的活动性进行了如图实验,发现铂的表面没有现象,铜的表面有固体覆盖,根据实验现象可知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

    A、Pd> Cu> Pt B、Pd> Pt> Cu C、Pt> Pd> Cu D、Cu> Pd> Pt
  • 13、某校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学习了酸、碱、盐的化学性质后,分别设计了下列有关物质鉴别的方案,其中可行的是( )

    甲:利用酚酞试液鉴别 Na2CO3、NaCl 和稀硫酸三种溶液;

    乙: 利用 CO2气体鉴别 NaOH、 Ca(OH)2和稀盐酸三种溶液;

    丙: 利用稀硫酸鉴别 KOH、Na2CO3和 BaCl2三种溶液;

    丁·不用其它任何试剂将 HCl、CaCl2、Na2CO3、NaCl四种溶液鉴别出来

    A、只有甲和乙 B、只有丙和丁 C、只有甲、乙和丙 D、甲、乙、丙和丁都可以
  • 14、用金属与酸溶液反应比较金属活动性强弱,对比反应放出热量比对比化学反应速率更具科学性。科学小组同学用三套相同装置进行实验并记录数据。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金属

    起始温度/℃

    反应过程中的最高温度/℃

    Zn

    20

    46

    Mg

    20

    60

    Fe

    20

    23

    A、应保持金属的形状、质量和酸的体积、浓度等变量相同 B、试管中有气泡放出,溶液最终均为无色 C、长颈漏斗可缓冲瓶内压强,以防塞子松动 D、实验证明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大小: Mg>Zn>Fe
  • 15、如图是用U 形管改进后的创新实验装置,同时取下U形管两端的橡胶塞,开始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时,右边玻璃管液面上升速度快 B、将CO2换成CO,实验现象一样 C、反应一段时间后,烧杯中滴加酚酞都会变红 D、该装置可以验证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
  • 16、 NO在常温下是一种无色气体,密度比空气稍大,难溶于水,它能跟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红棕色的NO2。现要收集一瓶NO气体,宜采用的方法是 ( )
    A、排水法 B、向上排空气法 C、排水法或向下排空气法 D、向下排空气法
  • 17、氢能是公认的清洁能源。21世纪,我国被公认为最有可能率先实现氢燃料电池和氢能汽车产业化的国家。氢燃料电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H2+O2=2H2O,从方程式中获取的信息不正确的是( )
    A、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没有变化 B、在常温下氢气与氧气混合就可以发生反应 C、4g氢气与32g氧气完全反应,可以生成36g水 D、反应前后,氢原子和氧原子的数目都没有改变
  • 18、中华传统文化中包含很多化学知识。下列对文献内容解释错误的是 ( )
    A、《梦溪笔谈》:“熬胆矾 (含CuSO4)铁釜,久之易化为铜”———铁的金属活动性强于铜 B、《吕氏春秋》:“金(指铜)柔锡柔,合两柔则刚”———铜锡合金的硬度比铜、锡小 C、《梅花》:“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分子在不断地做无规则运动 D、《天工开物》:“每金七厘,造方寸金一千片”———金的延展性强
  • 19、生物检索表常用于鉴定生物的种类。小金同学参照二歧分类检索表制作了氢氧化钙、盐酸、氢氧化钠、硫酸4种溶液的物质检索表(如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1a溶液呈酸性        2

    1b△               3

    2a与BaCl2反应有沉淀…甲

    2b与BaCl2反应无沉淀…乙

    3a与CO2反应有沉淀…丙

    3b与CO2反应无现象…氢氧化钠

    A、甲表示盐酸 B、乙表示硫酸 C、丙表示硫酸 D、“△”代表的溶液呈碱性
  • 20、实验操作正确而规范是学习科学的基本要求,以下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
    A、稀释浓硫酸 B、镁条与稀盐酸反应 C、液体倒至试管内 D、测溶液的 pH
上一页 80 81 82 83 84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