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在“观察蜗牛”实验时,小宁进行了下列活动:

    【活动一】让蜗牛在灯光下爬行3min,用书本遮在它的上面,使它的一半身体处在阴暗环境中,蜗牛爬向阴暗处;

    【活动二】在正在爬行的蜗牛前方0.5m处,用力鼓掌,蜗牛无明显反应;

    (1)、进行【活动一】时,小宁用书本遮在它的上面,使它的一半身体处在阴暗环境中,如图所示的方案中合理的是(填字母)。
    (2)、【活动一】说明蜗牛有视觉;
    【活动二】说明蜗牛(填“有”或“没有”)听觉;
    (3)、为了进一步了解蜗牛的生存环境,小科调查并记录了各种环境中的蜗牛数量,如下表所示。

    地点

    阳台上

    树荫下

    潮湿的花坛边

    蜗牛数量

    a

    b

    c

    若蜗牛喜欢阴暗潮湿的环境,请你预测三个地点蜗牛数量a、b、c的关系:

  • 2、在降落伞比赛活动中,小明将活动中的数据进行了记录如下表,用来探究降落伞在空中滞留的时间与哪些因素有关,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次数

    降落伞形状

    降落伞面积/m2

    降落伞下落高度(m)

    降落伞滞留时间/s

    1

    圆形

    0.5

    3

    3.67

    2

    圆形

    1

    3

    5.82

    3

    正方形

    1

    3

    5.82

    4

    正方形

    1

    6

    9.24

    (1)、活动中利用的测量工具有盒尺、
    (2)、探究降落伞滞留时间与面积的关系应分析序号中的数据。
    (3)、分析序号3和4中的数据得到的结论是
  • 3、为探究细胞的结构,小明用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等材料做实验。请观察图,回答问题:

    (1)、若在显微镜下看到如图1所示的物像,可能是图2中盖盖玻片不规范引起的,正确的盖盖玻片方法是(填图3中字母)
    (2)、低倍镜换高倍镜时,我们应该先把目标移到视野中央,然后转动(填名称),使高倍物镜对准通光孔,再调节细准焦螺旋和反光镜,直到视野适宜、物像清晰为止。
    (3)、若在显微镜视野中观察某植物细胞的细胞质环流方向如图5所示,则实际上细胞质环流的方向为。(填顺时针/逆时针)
  • 4、科学测量中正确的操作和读数是准确测量的前提。

    (1)、图甲中钢尺的分度值为 , 木块的长度是cm。若将这把钢尺在冰箱中放置一昼夜后取出立即测量(考虑热胀冷缩的变化),则测得的数据与实际相比,会(填“偏大”“偏小”或“不影响”)。
    (2)、如图乙所示,将铜丝在铅笔上紧密排绕12圈,铜丝的直径是mm。
  • 5、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原理制成的,小丹用体温计测量自己的体温,如图甲,此时小丹的体温为℃。由于一时疏忽,忘记甩一下就直接测量小茜的体温,结果如图乙所示,则该次测得的结果(填“准确”或“不准确”)。

  • 6、科学研究离不开实验和观察,请完成下列问题。
    (1)、若实验中,手不小心被烫伤,可立即用大量冲洗受伤处。
    (2)、2022年诺贝尔化学奖颁给了在化学领域做出贡献的科学家,他们开创了一种全新的化学理念,能够让分子的构建模块快速、高效地结合。观察分子需要借助电子显微镜,这种观察方式属于
    A、直接观察
    B、间接观察
    C、定性观察
    D、定量观察
  • 7、有一支温度计,其外面的刻度已模糊不清,现把此温度计的玻璃泡插入2C水中,用刻度尺测得温度计内红色液体柱长为3cm , 若把玻璃管插入100C的沸水中,测得红色液柱长为31cm , 现用此温度计测某液体的温度,用刻度尺测得红色液柱长为15cm , 那么此液体的温度为(   )
    A、28C B、35C C、44C D、60C
  • 8、小延同学用刻度尺量出《科学课本》的厚度为0.90厘米,如下图,这本书共有180页。则每张纸的厚度是(   )

    A、0.05毫米 B、0.05厘米 C、0.1厘米 D、0.1毫米
  • 9、两支内径不同、下面玻璃泡内水银量相等的合格的温度计同时插入一杯热水中,过一会儿则会看到(    )
    A、两支温度计水银柱上升的高度相同,示数不同 B、内径细的温度计水银柱升得较高,示数较大 C、内径粗的温度计水银柱升得较高,示数较大 D、内径粗的温度计水银柱升得较低,两支温度计示数相同
  • 10、下列单位的换算中,正确的是()
    A、10L=10×0.001m3=0.01m3 B、10mL=10×0.001cm3=0.01cm3 C、2.5m=2.5m×100cm=250cm D、0.3km=0.3×1000=300m
  • 11、在使用量筒测量一定量液体的体积时,关于图中甲、乙、丙三种读数方式,说法正确()

    A、甲俯视读数偏小 B、乙平视读数正确 C、丙仰视读数正确 D、甲和丙读数均偏大
  • 12、用显微镜观察“永久装片”时,视野中出现黑色圆圈(如图),可能的原因是()

      

    A、反光镜未调平 B、标本未染色 C、盖玻片下有气泡 D、物镜污染
  • 13、如图所示是比较三种动物特征的示意图,其中白鱀豚与麻雀的交叉部分3表示的特征是(    )

    A、体内有脊椎骨 B、水生 C、体外受精 D、体温恒定
  • 14、小科使用刻度尺测量一本书的宽度,四次测量记录的结果分别为:12.34cm12.36cm12.34cm12.46cm。下列对测量结果分析正确的是()
    A、若采用更精密的测量工具可以消除误差 B、这把刻度尺的分度值为0.01cm C、对书本宽度多次测量可以避免实验偶然性 D、测得该书宽度是12.35cm
  • 15、学习科学经常需要做各种各样的实验。下列操作及事故处理中,错误的是()

    A、如图①,用滴管向试管中滴加液体 B、如图②,酒精灯用后及时吹灭 C、如图③,烫伤后用大量冷水冲洗 D、如图④,酒精灯打翻着火,可以用湿抹布盖灭
  • 16、自然界的物体千奇百怪,多姿多彩。下列属于非生物的是()
    A、无花果 B、蜗牛 C、机器人 D、大熊猫
  • 17、某实验小组为测定食盐样品(含氯化钙杂质)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进行如下实验:将80克食盐样品平均分成4份,分别加入4个烧杯中,各加入80克水溶解后,向每组中加入不同质量的相同浓度的碳酸钠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干燥,称量生成的沉淀质量。实验数据如表所示:

    实验组数

    加入碳酸钠溶液的质量/克

    10

    20

    30

    40

    产生的沉淀质量/克

    0.8

    1.6

    2.0

    2.0

    (1)、由表格数据可知,实验中氯化钙被完全反应的组有
    (2)、计算该食盐样品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下同)。
    (3)、计算第三组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精确到0.1%)。
  • 18、硅钢是变压器、充电器中的核心材料,其主要成分是 Fe和Si。某学生用硅钢样品做了如下实验:取5.0g硅钢样品,将60g稀硫酸分6次加入样品中(其中稀硫酸与硅及其他杂质不反应),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干燥、称重,得到的实验数据如表:

    实验次数

    稀硫酸的用量/g

    10

    10

    10

    10

    10

    10

    剩余固体的质量/g

    4.2

    M

    2.6

    1.8

    1.0

    0.8

    (1)、表格中 M=
    (2)、求硅钢样品中铁的质量(请写出计算过程)。
    (3)、求所用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请写出计算过程)。
  • 19、实验室中有一包NaCl 和 Na2CO3的混合物,化学活动小组同学为测定该混合物中 Na2CO3的含量,取20g样品于烧杯中,向其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测得生成的气体与加入稀盐酸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恰好完全反应时,产生的气体质量为g。
    (2)、求样品中 Na2CO3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下同)。
    (3)、求恰好完全反应时 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
  • 20、实验室通常用化学方法制取氧气,某同学取质量为m的高锰酸钾固体加热,记录产生氧气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甲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t0~t1时段氧气的质量未增加,其原因可能是t0~t1时段
    (2)、请根据图中数据计算高锰酸钾的质量m(写出计算过程).

上一页 79 80 81 82 83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