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氯化钠溶液时的部分操作如图所示,其中正确的是(  )
    A、取用 NaCl B、称取 NaCl C、量取蒸馏水 D、溶解 NaCl
  • 2、潜艇甲和护卫舰乙参加完一次军事演习后,按如图所示的状态由东海返回长江某基地。则它们在东海和长江中所受到的浮力F、F的变化情况是(       )

    A、F、F均不变 B、F不变,F变小 C、F、F均变小 D、F变小,F不变
  • 3、如图所示,放置于水平桌面上的台秤,其中央有一个盛水平底柱形烧杯,现将弹簧测力计下端吊着的实心铝块逐渐浸入,直至刚浸没于水中(不接触容器,无水溢出)在此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弹簧测力计的示数逐渐减小,台秤的示数不变 B、水对烧杯底部的压强变大,台秤的示数逐渐变小 C、水对杯底增加的压力等于铝块浮力的变化量 D、浮力逐渐变大,台秤对水平桌面的压强不变
  • 4、在学校食堂水龙头的上方适合张贴的标志是(  )
    A、 B、 C、 D、
  • 5、2022年“世界水日”主题是“珍惜地下水,珍视隐藏的资源”。如图所想表达的含义是(  )

    A、科技水平越来越高 B、水污染越来越少 C、地下水越来越缺乏 D、降水越来越多
  • 6、我校项目化小组进行自制潜水器活动,潜水器模型如图所示,其材质为硬质塑料瓶,塑料瓶厚度不计。内部由生活舱和水舱构成,两个舱之间密封不连通,注射器与水舱通过塑料软管相连。

    设计要求:

    ①潜水器可以在水中实现上浮、悬浮、下沉三个模式相互切换。

    ②潜水器能够从水面潜到水下20厘米深度位置停留5秒。

    ③能够打捞起30克的水下重物。

    ④为保证潜水器正常工作和生活,应尽可能提高生活舱的体积。

    (1)、如图所示此时潜水器的总体密度水的密度。(选填“>”、“<”或“=”)要使此状态的潜水器下潜到水下20厘米深度位置,应如何操作:

    表一为项目化学习小组设计的潜水器的评价量表


    优秀

    良好

    待改进

    指标一

    密封性良好,且生活舱和水舱分离

    密封性良好,但生活舱和水舱未分离

    密封性不好

    指标二

    能实现上浮和下沉,能精准悬停于某一深度

    _________

    只能实现上浮或下沉

    指标三

    能精准控制水舱空气体积,实现快速精确的沉浮。

    能基本控制水舱空气体积,但浮沉控制精准度一般。

    浮沉控制不准确或反应迟钝。

    (2)、根据设计要求,将评价量表中指标二的良好一栏补充完整
    (3)、潜水器由生活仓和水仓两个仓室构成,若矿泉水瓶、塑料软管的厚度和自重均不计(不含配重),生活仓的体积为300cm3 , 水仓体积为200cm3 , 生活仓和水仓之间密封不连通。若潜水器的水仓进水100克恰好能够悬浮,小组同学需要放置的配重至少为多少克
  • 7、小明通过测量发现,家里的高压锅的横截面积为4.0×10-22 , 限压阀的质量为100.8克,排气孔的面积为7×10-62。(外界大气压强为1标准大气压取1×105帕)

    (1)、锅内气体的压强最大可达多少?
    (2)、设锅内压强每增加3.6×103帕,水的沸点就增加1℃,则锅内的最高温度可达多高?
    (3)、小明要将该高压锅带到西藏拉萨使用并要求保证锅内最大气体压强保持不变,请计算。说明限压阀需要怎样改进?(假设该高压锅其他部分满足要求,拉萨的气压是0.652×105帕)
  • 8、甲烧杯中盛有30℃、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饱和硫酸铜溶液100克,进行:如图所示实验(不考虑水分蒸发)。

    (1)、乙烧杯中的溶液是。(填“饱和溶液”或“不饱和溶液”)
    (2)、丙烧杯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 9、《天工开物》中记录了从甘蔗中提取蔗糖的技术,其制作步骤分成:削蔗去杂→石辘碎蔗→扎汁分离→热锅熬糖→赶水打沙。小明对利用土灶进行“热锅熬糖”这一过程十分感兴趣,于是进行了如下探究:

    (1)、小明用熬制中的蔗糖不饱和溶液通过的方法制得热的蔗糖饱和溶液。
    (2)、“热锅熬糖”阶段,会在蔗汁中加入能产生气体的物质,气体附着在杂质表面,使蔗汁中的杂质所受浮力(填“增大”、“减小”或“不变”),之后再将其拂去。
    (3)、如图甲所示,柴火在灶肚内燃烧,请用空气对流运动原理解释柴火能持续燃烧的原因
    (4)、20℃时,取20克蔗糖块加入80克水中如图乙所示,请在答题卷上画出蔗糖充分溶解后的分子分布的模型图。(20℃蔗糖的溶解度为203.9克)

  • 10、校园气象站可以监测校园的风速、风向、雨量、气温、气压等多种气象要素信息,为校园气象预报提供数据支持。
    (1)、在校园气象站设备中可用于观测“6级阵风”的工具(填写序号);

    (2)、小明根据气象站中的雨量筒的结构,将使用过的饮料瓶改造成简易雨量筒。将同品牌一大一小的两个圆柱形饮料瓶制作成A、B两个简易雨量筒,制作方式相同,如图甲所示。某雨天,将它们同时放置在同一地点进行1小时的雨水收集,则所测降雨量的关系为AB(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3)、百叶箱中的干湿球温度计如图乙所示,球泡部分已被遮挡,根据图示可以推测湿球温度计是(填“甲”或“乙”)。

  • 11、某科技兴趣小组制作的“真空炮”模型如图甲所示。弹丸从管口射出的速度是否与弹丸的形状、质量、透明塑料管的长度有关?于是小明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在一根两端开口、内壁光滑、水平放置的透明塑料管左端管口处,放置一枚质量为20克的弹丸(弹丸与透明塑料管形成封闭结构);管口两端各放置一块可自由开合的挡板。

    ②靠近右端管口连接一抽气机,抽气一段时间后,迅速将挡板1打开,弹丸便可冲开挡板2从右端管口射出。

    ③在透明塑料管壁两侧安装多套光电传感计时器,测出弹丸在管中不同位置时运动速度。

    ④保持弹丸形状相同、改变弹丸质量,使其质量分别为30克、40克、50克、60克、70克,重复步骤①②③。

    ⑤处理相关数据,得到“弹丸质量与其射出管口的速度”如图乙。

    (1)、本实验中抽气机的作用是
    (2)、本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是
    (3)、小明若要进一步研究弹丸从管口射出的速度与透明塑料管长度的关系,换用了多根长度不同的透明塑料管,用同一个弹丸,抽出等量空气后,重复多次实验,分析实验数据发现:长度小于3米的透明塑料管,弹丸在管中运动的速度总是逐渐增大;长度大于3米的透明塑料管,弹丸在管中运动的速度却先增大后减小。请你分析弹丸在长度大于3米的透明塑料管中速度先增大后减小的原因:
  • 12、小明使用医用免洗手消毒液时,闻到了浓浓的酒精味。查看说明书后,确定这种消毒液的主要成分为75%的乙醇(即酒精),小明想设计实验测出消毒液的密度。
    (1)、免洗手消毒液所用的是75%的乙醇溶液,其溶质和溶剂的比例正确的是_________;
    A、 B、 C、 D、
    (2)、小明用如图1所示装置进行消毒液密度的测量及计算,在调节天平平衡时,发现天平指针如图甲所示,他接下去的操作是。在量体积时,小明发现消毒液流动性较差,经过一段时间后,量筒壁上依旧残留消毒液,这一现象会导致所测消毒液的密度;(选填“无影响”、“偏大”或“偏小”)

    (3)、小明改进了上述实验方案,如图2所示。他利用电子秤、小桶、细线和一个实心铁块(密度为ρ)等器材,再次测量消毒液的密度。具体做法如下:

    A.先将铁块用细线系好,悬挂在电子秤的下端,待示数稳定后,读出并记为F1

    B.向小桶里倒入适量消毒液,再次悬挂在电子秤的下端,待示数稳定后,读出并记为F2

    C.用手提着细线另一端,将铁块缓慢地浸没在消毒液中,铁块不碰触小桶底部和侧壁,待电子秤示数稳定后,读出并记为F3

    根据实验数据,请写出消毒液密度的表达式:ρ消毒液=。(用F1、F2、F3ρ表示)

  • 13、小明利用家中的调味品研究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实验步骤设计如下:

    ①准备足量的白糖、食盐,并将它们研磨成粉末待用。

    ②按下表进行实验并记录实验数据。

    试管编号

    1号

    2号

    3号

    温度/℃

    20

    20

    40

    溶质种类

    白糖粉末

    食盐粉末

    白糖粉末

    水的体积/mL

    10

    10

    10

    _________

       
    (1)、分析表格内容,小明研究影响溶解性的因素是:
    (2)、完成表格中需要记录的项目:
    (3)、小明将1号试管中的10毫升水换成等体积的酒精,其他表格内容及数据都不变,来研究溶剂种类对物质溶解性的影响。老师认为无法得出结论,其理由是
  • 14、小明利用实验室器材,探究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浮力大小的影响因素。

    (1)、小明做了如图一所示的实验,将物体A逐渐浸入水中,并观察弹簧测力计示数的变化规律,分析比较图a、b、c中现象,可初步得出结论:
    (2)、为探究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与深度是否有关,小明将一个密度大于水的长方体,用记号笔划分16等份,分别浸入水中至中线与液面保持相平,如图e、f所示,观察弹簧测力计示数,并记下F1和F2的值。

    ①两次实验均将长方体浸入水中至中线,其目的是

    ②若实验结果为 , 则可得出物体所受浮力大小与深度无关的结论;

    ③小明要得出浮力大小与深度无关这一普遍规律,需继续实验,则实验的操作是

  • 15、为了研究植被对水土流失的影响,小明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取2个一端开口的容器标为A、B,用松散的泥土制成一个斜坡模型:

    ②在B组的斜坡模型表面铺上一层草皮;

    ③另取一个空的容器置于装置下方(图中容器省略),用洒水壶在斜坡上方洒水;

    ④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

    (1)、实验中A组的作用是
    (2)、这是一个模拟实验,实验中用来模拟自然界中的植被。
    (3)、为排除无关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干扰,在用洒水壶洒水时,两组实验需保持一致的量是。(写1项即可)
    (4)、实验中需要观察和记录的实验现象是
  • 16、2022年5月,我国的“极目一号”浮空艇(如图)创造了海拔9000米的大气科学观测世界纪录。内部囊体上层充满氦气,中间隔开,下层是空气。

    (1)、浮空艇上升过程中,所处外界环境会发生变化,请例举一项外界环境的变化
    (2)、如图所示,浮空艇在海拔4300米处的营地,空气密度约为0.8千克/米3 , 该艇在升空前体积可达9060米3 , 此时浮空艇受到的浮力大小约为牛;
    (3)、通过对囊内氦气和空气的充放,可实现浮空艇的升降,升降过程中艇体体积不变。相同条件下氦气密度小于空气密度,要使浮空艇下降至地面,可采取的方法是
  • 17、利用大气压原理解释现象时,有同学经分析后概括出以下思维模型:

    (1)、思维模型中的“?”处应填;(选填“开放”或“密闭”)
    (2)、如图所示,将鸡蛋打在碗中,捏一下矿泉水瓶,然后瓶口对准蛋黄,一松手,压强差就会使蛋黄“跑进”瓶内,使蛋黄和蛋清分离。根据思维模型,瓶口对准蛋黄松手时是通过的方式减小瓶气压;

    (3)、下列是通过降低温度的方式减小空间内气压的是_________。
    A、吸尘器吸粉尘 B、中医“拔火罐” C、吸管吸饮料 D、注射器抽药液
  • 18、如图所示,将杯子装满水,用纸片把杯口盖严,手按纸片把杯子倒过来(图甲),放手后,纸片不会掉下来,杯子里的水也不会流出来,这说明。如果将杯子转到如图乙、丙所示位置,纸片仍不掉下,水仍不流出来,这又说明

  • 19、如图是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18%的氯化钠溶液的操作过程示意图。

    (1)、从溶液的组成角度看,氯化钠属于
    (2)、进行步骤B的过程中,若观察到天平指针向左偏转,则应进行的操作是
    (3)、若用上述已配好18%的氯化钠溶液,来配100克溶质质量分数为0.9%的生理盐水,则需18%的氯化钠溶液克。
  • 20、如图是我国某日的天气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丙地该日的天气为
    (2)、乙地在该锋面过境时,会出现天气(写一种情况即可)
    (3)、甲地受低气压控制,容易成云致雨,其大气运动情况是_________。(选填“A”或“B”)
    A、 B、
上一页 226 227 228 229 230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