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小科做“验证阿基米德原理”实验的步骤如图所示。(1)、为了减小误差和更快捷,则图中的操作步骤顺序为(用字母表示)(2)、实验步骤A、B、C、D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依次为。请通过这些数据求出:
①小石块在水中所受的浮力是多少?
②小石块的密度是多少?
-
2、小华同学将200克质量分数为10%的硝酸钾溶液做如图操作,请通过计算回答以下问题:(1)、往甲杯溶液加入5克硝酸钾固体,完全溶解后,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多少?(结果保留到0.1%)(2)、若将乙杯溶液稀释为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硝酸钾溶液,则需加水多少克?
-
3、小科在学习研究“水的沸点与气压关系”的实验中:用酒精灯对烧瓶内的水加热,当大气压为1标准大气压时,加热到 , 水就开始沸腾了。(1)、再将装有注射器针管的瓶塞塞紧烧瓶口,向内推动注射器活塞,如下图所示,结果他观察到。(2)、由此他联想到家里的就是利用此原理工作的,食物容易被煮熟。他还发现用其煮粥煮好后,想快速打开盖子食用,可以不断用冷水冲洗,但是打开盖子后粥依然是沸腾的,请你帮他解释。
-
4、分析处理图表中的信息是学习科学的一种重要方法。如表是氯化钠和碳酸钠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根据此表回答:
温度/℃
10
20
30
40
溶解度/g
氯化钠
35.8
36.0
36.3
36.6
碳酸钠
12.2
21.8
39.7
53.2
(1)、时,碳酸钠的溶解度为g。(2)、在时,在100g水中加入30g碳酸钠,充分搅拌后得到的是(填“饱和溶液”或“不饱和溶液”)。(3)、10℃时,分别配制表中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其中溶质质量分数较大的物质是。 -
5、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现象:虽然风向与墙面平行,但挂在窗内的窗帘却会向外飘出,如图所示,请你解释这一现象。请再举出一个生活中类似的例子。
-
6、小科通过生活观察发现:
①自行车在烈日下暴晒,车胎容易发生爆炸;
②压缩一段封闭在注射器内的空气,发现越压缩越费力;
【提出问题】一定质量的气体产生的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
【建立假设】
假设一:一定质量的气体产生的压强可能与气体的有关;
假设二:一定质量的气体产生的压强可能与气体的体积有关;
【实验】
为验证假设二,进行如下操作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用力F向内推注射器的活塞(密封性好)压缩气体,同时利用气压传感器来测量针筒内气体的气压,并画出气压随体积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
(1)从图乙中你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2)气球在空气中容易被吹大;然后让气球复原,放进一个塑料瓶内,并将气球口向外包住瓶口,气球却不容易被吹大(如图丙所示),请结合以上的结论来分析原因: , 请设计出能将气球在瓶子中轻易就吹大的方法。
-
7、课前,小科和小思对物体浸没前受到的浮力大小与浸入水中的深度是否有关,有不同的猜想,于是用相同的长方体重物,分别以甲图和乙图的方式进行实验,并获得如下数据:
实验者
实验序号
物体重G(N)
浸入水中深度h(cm)
弹簧秤读数F/(N)
浮力大小/(N)
小科
1
4.8
2.0
4.2
2
4.0
3.6
3
6.0
3.0
小思
4
4.8
3.0
3.6
5
4.0
3.2
6
5.0
2.8
(1)、分析小科测得的数据可以得出:浸没前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随浸入水中的深度增大而 , 小思的数据也说明了这一点。(2)、综合分析两个人的数据分别算出浮力却发现,第(1)小题的结论是不正确的,其中两次实验数据可以证明这一点。(填实验序号)课后,小科和小思才知道,物体受到水的浮力大小随增大而增大。 -
8、
用下列实验操作可完成两个实验。
实验一:粗盐(所含杂质不溶于水如泥沙等)提纯实验。
(1)操作④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2)粗盐提纯实验的正确操作顺序为(填操作序号)。
实验二:用提纯得到的精盐配制20%的氯化钠溶液50克。
(3)步骤如下:①计算:②称量和量取:③。
(4)经检测,所配制的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小,其原因可能是。
A. 俯视量取水 B. 仰视量取水 C. 转移配制好的溶液时,液体溅出 -
9、如图所示的覆杯实验中:(1)、硬纸片不会掉下的事实是存在的证据。(2)、如果将杯子倾斜,(选填“水会流出来”或“水不会流出来”)。继续将杯子向四周转一圈,通过观察到的现象说明。
-
10、(1)、每年暑假,小科的爸爸总是把小科送到七里山上的奶奶家避暑,其原因是气候受的影响。(2)、考试前,小科查阅了今天的天气预报,当天的最低气温是 , 它出现在;当时的天气主要是由控制。(选填“高气压”或“低气压”)
11月2日,衢州,雨,23℃/15℃,东北风,微风。
-
11、有一满载排水量(即排开水的质量)达千克的轮船则满载时所受到的浮力为牛。从杭州湾驶入东海后,船身会(选填“上浮些”或“下沉些”),浮力(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
12、硝酸钾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如下表所示:
温度/℃
10
20
30
40
50
60
70
溶解度/克
20.9
31.6
45.8
63.9
85.5
110
138
时,在小烧杯中盛放硝酸钾溶液,底部有少量未溶解的硝酸钾晶体,若想硝酸钾晶体质量变少,应该在大烧杯中加入(选填“氢氧化钠”或“硝酸铵”)。
-
13、在装有水的四个烧杯中,分别加入少量冰块、食盐、菜油和面粉,充分搅拌后能跟水形成纯净物的物质是 , 能跟水形成溶液的物质是 , 其中是溶质。
-
14、水是人类不可缺少的资源。(1)、电解水的实验如图1所示,收集到氢气的试管是(填“A”或“B”),该实验说明水是由组成的;(2)、某水厂净化水的大致流程如图2所示,炭滤池中活性炭的主要作用是。
-
15、请分析下列水资源的相关图示,回答问题:(1)、如图所示为“水循环示意图”,图中各序号分别代表水循环的各个环节,其中序号④表示的环节是。(2)、“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将长江水引至华北地区)已于2015年12月正式完成,这主要是通过改变水循环中的环节(填图中序号),来达成水资源的重新分配。(3)、请阅读资料一和资料二:
资料一:水资源紧缺指标
资料二:我国部分省、市人均水量图
紧缺程度
轻度缺水
中度缺水
重度缺水
极度缺水
人均水量(米/年)
1700-3000
1000-1699
500-999
上述资料显示,浙江省用水紧缺程度属于。
-
16、如图所示,将乒乓球放置于吹风机出风口的正上方,球会悬在空中。若将乒乓球稍微右移,放手后乒乓球将会( )A、停在右边 B、回到正上方 C、往下掉落 D、往右移动
-
17、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克。该温度下,某氯化钠溶液的组成模型如图所示,若保持温度不变蒸发10克水后,该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将( )A、变小 B、不变 C、变大 D、无法判断
-
18、为了模拟大自然“雨”的形成,科科做了如图所示实验,向锥形瓶中注入少量热水,然后取一干燥的表面皿盖在瓶口,在表面皿中放置一些冰块,稍后在瓶内出现朦胧的“白雾”,表面皿底部看到有小水滴,小水滴逐渐变大,最终下落到瓶内。下列关于雨滴形成的过程和物态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水蒸气上升,当遇冷时,水蒸气凝结成水滴,物态变化为汽化 B、水蒸气下降,当遇冷时,水蒸气凝结成水滴,物态变化为液化 C、水蒸气上升,当遇冷时,水蒸气凝结成水滴,物态变化为液化 D、水蒸气下降,当遇冷时,水蒸气凝结成水滴,物态变化为汽化
-
19、学完浮力的知识后,科科自制了一个密度计——在一根表面涂蜡的细木棍的一端绕着适量的铜丝,把它放到甲、乙密度不同的液体中,木棍浸入液体里的情况如图所示,则木棍在两种液体里受到的浮力F的大小及两种液体密度之间的关系,正确的是( )A、 B、 C、 D、
-
20、一杯氯化钠溶液的质量分数为10%,关于此溶液说法正确的是( )A、100克水中含氯化钠10克 B、100克氯化钠溶液中含氯化钠10克 C、100克水中最多可溶解10克氯化钠 D、将溶液倒出一半后,质量分数变为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