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本:
相关试卷
- (浙教版)八上新教材 1.5 透镜和视觉
- (浙教版)八上新教材 1.4 光的反射和折射
- (浙教版)八上新教材 1.3 声音的特性与应用
- (浙教版)八上新教材 1.2 声与听觉
- (浙教版)八上新教材 1.1 感觉世界
- 浙江省绍兴市诸暨市实验初级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测试科学卷(1.1-3.3)
- 浙江省嘉兴市平湖市8所乡镇学校联考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科学试题
-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 第1章物质及其变化—专练2 项目化学习
-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八校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科学试题
- 浙江省宁波市慈溪市东部联考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科学试卷
-
1、钙是维持人体正常功能所必需的元素,有时需要服用补钙剂来满足人体需求。如图所示分别为两种补钙剂说明书的一部分。
葡萄糖酸钙片
【主要成分】每片含葡萄糖酸钙
【用法】口服
【用量】每日3次,一次 片
金钙尔奇
【主要原料】碳酸钙 氧化镁、硫酸锌、硫酸铜、维生素等
【含量】每片含钙280 mg、镁99.7 mg、锌3.08 mg、铜0.51 mg等
【用量】每日2次,一次1片
请根据图示中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葡萄糖酸钙的相对分子质量是。(2)、碳酸钙(CaCO3)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是。(3)、每片金钙尔奇中碳酸钙的质量为。(4)、按照金钙尔奇说明书每日的补钙量,若改服用葡萄糖酸钙片,一日3次,一次应服多少片?(写出过程) -
2、下列模型(○表示氧原子,●表示碳原子)能表示一氧化碳分子的是( )A、
B、
C、
D、
-
3、下列化学用语,关于数字“2”表示的意义正确的是( )A、Cu2+:表示铜元素的化合价为+2 B、SO2:表示二氧化硫中含有两个氧原子 C、2O:表示两个氧元素 D、2NH3:表示两个氨气分子
-
4、氯元素的“化合价与物质类别”对应关系如下图所示,b点所示的物质常用于实验室制取氧气,同时生成c点所示的物质。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a点对应物质的化学式:。(2)、标出b点对应物质中氯元素的化合价:。(3)、构成c点对应物质的微观粒子是。
-
5、如图所示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A~E代表五种不同的元素。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化学性质:A、D相似 B、D、E同族 C、核内质子数:A<D D、A、B、C同周期
-
6、用含碳酸钠的氢氧化钠样品进行了如图实验,请回答:(1)、流程图中“操作W”的名称是。(2)、完全反应前后,溶液中离子种类变化如图所示,其中“△”表示的离子符号是。
-
7、《天工开物》中记载了许多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物质的认识和应用的事例。如硝石,“硝质与盐同母,大地之下潮气蒸成,现于地面”;石灰,“凡石灰经火焚炼为用……用以砌墙、石,则筛去石块,水调黏合”。(1)、硝石(硝酸钾)与食盐同属于(选填“酸”“碱”或“盐”)类物质。(2)、文中石灰指氧化钙,水调黏合过程中,氧化钙和水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8、钻石素有“宝石之王”的称谓,因其优越的特性和漂亮的外表而受到大众喜爱。天然钻石产量极其稀少,在很多领域会用性质相近的氧化锆(ZrO2)替代。前者属于单质,后者属于化合物,分类的依据是。
-
9、下列物质间的转化不能实现的是( )A、 B、 C、 D、
-
10、长征七号火箭采用无毒无污染的液氧、煤油作为推进剂,煤油的成分之一可用表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液氧属于混合物 B、属于无机物 C、保持液氧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氧分子 D、可以燃烧,具有助燃性
-
11、下列图中不同小球代表不同原子,其中表示氧化物的是( )A、
B、
C、
D、
-
12、工业上常用碳酸镁矿石(主要成分是难溶于水的碳酸镁,杂质不溶于水也不与酸反应)与稀硫酸反应来制备硫酸镁。硫酸镁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如表所示,制备流程如图。
温度/℃
60
80
90
100
硫酸镁溶解度/g
54.6
55.8
52.9
50.4
(1)、用150kg溶质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配制9.8%的稀硫酸,需要水kg。(2)、小明模拟工业制备硫酸镁晶体,将碳酸镁矿石和稀硫酸充分反应后过滤,发现滤液中含有硫酸。为了测定所得滤液中硫酸镁和硫酸的质量比,他取少量滤液倒入烧杯,将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逐渐加入。除要知道实验前氢氧化钠溶液质量外,实验中还要通过测量获取哪两个数据,才可计算硫酸镁与硫酸的质量比?。
[硫酸镁与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小明将除去杂质后的滤液加热至90℃,得到硫酸镁浓溶液,继续加热,观察到晶体快速析出。其原因可能是。 -
13、某学习小组开展了“制作棒棒糖”的项目化学习,过程如下:(1)、“快速晾干筷子,析出少量晶体”是通过的方法结晶的。(2)、制作棒棒糖时,小组同学将蔗糖加入热水中,用筷子稍作搅拌,观察到杯底还留有蔗糖固体,接着就进行过滤等后续操作,5天后却没有制得棒棒糖,杯中也没有晶体析出。棒棒糖制作失败的原因:最初配制的蔗糖溶液是(选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3)、该小组同学改进实验后,成功制得棒棒糖。当时室温下,蔗糖的溶解度为200g,则杯中剩余蔗糖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精确到0.1%)。
-
14、如表是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分数与密度对照表(20℃)。
质量分数/%
10
20
30
40
50
密度
1.11
1.22
1.33
1.43
1.53
(1)、20℃时,随着溶质质量分数增大,氢氧化钠溶液的密度逐渐。(2)、配制100g 10%的氢氧化钠溶液,需要氢氧化钠固体g。(3)、20℃时,10%的氢氧化钠溶液体积为100mL时的质量为g。 -
15、常温下,取100g质量分数为5%的NaCl溶液,先按实验1将NaCl溶液分成两等份,再进行实验2操作,如图。(1)、配制100g质量分数为5%的NaCl溶液,不需要用到的仪器是____。A、集气瓶 B、烧杯 C、玻璃棒 D、量筒(2)、完成实验2操作后,比较甲、乙两只烧杯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其大小关系是甲乙(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
16、NH4Cl、KNO3是两种盐。30℃时,NH4Cl的溶解度为41.4g,KNO3的溶解度为45.8g。取这两种盐各22g,按图示进行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盐A是NH4Cl B、①中加足量的水可使未溶解的盐A溶解 C、②中溶液为不饱和溶液 D、②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45.8% -
17、20℃时,在盛有50g水的烧杯中加入20g硝酸钾,充分搅拌后如图甲;加入20g水,充分搅拌后如图乙;再加入10g水,如图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中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B、乙中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C、丙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0% D、乙→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变大
-
18、为拓展能量来源,我国推广种植一种“生物柴油”树————麻疯树,其果实含有果仁油。果仁油常用有机溶剂通过浸取法提取,主要过程如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粉碎果仁能加快果仁油的溶解 B、加热溶解时温度升高,果仁油溶解度变大 C、过滤利用了果仁油与滤渣的溶解性不同 D、蒸发过程中果仁油的溶质质量分数变小
-
19、2021年3月,中央委员会第九次财经会议明确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争取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碳中和”是指在一定时间内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总量,通过二氧化碳去除手段来抵消掉,从而达到“净零排放”的目的。如图甲是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和全球平均气温的关系图。(1)、CO2是引起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根据如图甲回答,支持这一结论的信息是。(2)、科学家已经研究出多种方式来实现二氧化碳的转化。
①浙江大学研发的“二氧化碳烟气微藻减排技术”,利用微型藻类吸收二氧化碳实现固碳。微型藻类是(选填“真核”或“原核”)生物,该技术的本质是利用微藻的作用实现固碳。
②固碳的另一种方法是将收集的二氧化碳和水混合后注入地下玄武岩中,最终与岩石中的矿物质作用形成固态的石头碳酸盐。这种固碳方式属于(选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③如图乙是我国研发的“液态太阳燃料合成技术”,甲醇(CH3OH)等液体燃料被形象地称为“液态阳光”。甲醇制取过程中能量转化是:太阳能→电能→能。甲醇合成时,若碳元素全部来自于二氧化碳,则制取10t甲醇需要消耗二氧化碳t。(CO2转化成甲醇的方程式为:
(3)、交通领域的“以电代油”可以实现“减碳”目标。如图丙为某纯电动汽车与某燃油汽车的相关数据,请回答:①与燃油汽车相比,纯电动汽车每行驶100km会向空气中减少排放kg二氧化碳 结果精确到0.1)。
②从获取电能的各种方式看,相对于燃煤发电,符合“减碳”理念的是发电。
-
20、2022年4月16日,“神舟十三”号的三位航天员乘坐返回舱回到了地球。进入大气层时,返回舱外包裹的烧蚀材料在高温下发生分解、熔化、蒸发和升华等变化。(1)、上述四种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2)、烧蚀材料发生上述变化的过程中会(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使舱内保持合适的温度,保障了航天员和设备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