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本:
相关试卷
- (浙教版)八上新教材 1.5 透镜和视觉
- (浙教版)八上新教材 1.4 光的反射和折射
- (浙教版)八上新教材 1.3 声音的特性与应用
- (浙教版)八上新教材 1.2 声与听觉
- (浙教版)八上新教材 1.1 感觉世界
- 浙江省绍兴市诸暨市实验初级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测试科学卷(1.1-3.3)
- 浙江省嘉兴市平湖市8所乡镇学校联考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科学试题
-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 第1章物质及其变化—专练2 项目化学习
-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八校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科学试题
- 浙江省宁波市慈溪市东部联考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科学试卷
-
1、19世纪初,电灯尚未被发明,煤矿工人在矿井中作业时只能借助煤油灯照明。然而矿井中往往存在大量的甲烷气体,遇火极易发生爆炸。1815年,化学家戴维设计出一种名为戴维灯的安全矿灯(如图),它由铜丝编织成的铜丝网制成,因具有良好的导热性能,使得火焰的热量能够迅速地通过铜丝网扩散并冷却下来。当火焰接触到铜丝网时,热量会被分散到铜丝网的各个部分,从而有效地防止了火焰穿透铜丝网并引发周围可燃气体的爆炸。(1)、甲烷(CH4)是一种很好的可燃物,它是(选填“无机物”或“有机物”)。甲烷完全燃烧的产物是和水,所以不会污染环境,具有清洁、无毒的特点,应用广泛。(2)、戴维灯用铜丝作为金属网,铜是(选填“金属”或“合金”)。照明时不会引燃矿井中的甲烷,是因火焰的热量能迅速地通过铜丝网扩散并冷却下来,达不到甲烷的。
-
2、下图是杭州部分体育场馆和运动员服装的展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图甲:杭州奥体中心体育场屋面采用的新材料铝镁锰板,属于金属材料 B、图乙:亚运火炬“薪火”的燃料采用生物天然气(主要成分H2、CO),利用了它们的可燃性 C、图丙:主体育场的“花瓣”钢结构造型采用压弯成型技术,利用了金属的延展性 D、图丁:中国代表团穿着的服装主要成分为涤纶,属于无机物
-
3、第19届杭州亚运会于2023年9月23日晚在杭州奥体中心体育场———“大莲花”隆重开幕,历时16天。千万人同心协力,将一场“人文、绿色、智能、简约、惠民”的体育盛会向世界激情奉献。请结合相关材料回答下面问题。亚运火炬“薪火”金属部分采用1070铝合金旋压成型。它的化学成分主要是铝、镍、锌,该铝合金和铝的部分性质如表。“薪火”采用铝合金的优点是( )
材料
密度
化学性质
熔点/℃
强度
铝合金
2.7
在潮湿空气中不易氧化
660
较低
铝
2.7
在潮湿空气中易氧化
660
较低
A、强度大 B、密度大 C、抗氧化性强 D、熔点高 -
4、有一包白色固体样品,可能由硫酸钠、氢氧化钠、碳酸钙、氯化钡、氯化镁中的一种或几种物质组成,为探究该样品的组成,小柯取适量样品按如图所示流程进行实验。(1)、过滤操作中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和。(2)、滤渣a的成分是(填化学式)。(3)、“加入足量稀盐酸”过程中,所涉及的基本反应类型是。(4)、若现象①是“滤渣部分溶解”,其他现象均不变,则原样品中不能确定是否存在的物质是(填化学式)。
-
5、为验证稀HCl的化学性质,小科做了如图所示实验。(1)、能产生气泡的试管是(填字母,可多选)。(2)、为了检验试管D中变成无色的溶液中是否含有HCl,可以往试管中再加入____(填字母,可多选)进行检验。A、AgNO3溶液 B、Ca(OH)2溶液 C、CaCO3 D、CO2(3)、五个实验完成后,小科又进行了如下实验:在上述五支反应后的试管中,抽取两支试管内的溶液进行混合,观察到先产生气体,后出现白色沉淀;将混合后的物质过滤,得到滤液X,向滤液X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发现溶液不变色,则滤液X中,溶质可能为(除酚酞外)____(填字母,可多选)。A、NaCl B、Na C、NaCl、CaCl2 D、NaCl、HCl、CaCl2
-
6、“化学扑克牌”的玩法是:上家出牌,如果下家牌中的物质能与上家出的牌中的物质发生反应,即可出牌,按此规则,出完牌的为赢家。如图所示的是某局牌最后一轮牌面,桌面上是一张“盐酸”牌(图甲),A、B、C、D四位玩家手中都只剩下一张牌。(1)、如果本局中每一位玩家的牌都能出掉,则四位玩家的出牌顺序为甲→(填标号),写出甲牌中的物质与C玩家牌中的物质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如果本局中只有一位玩家的牌出不掉,则该玩家是(填标号),他们的出牌顺序为甲→。
-
7、根据图中信息回答问题:(1)、加入稀盐酸至过量,能观察到的现象是。(2)、反应中,总数减少的离子是(填离子符号)。(3)、欲验证反应后溶液中盐酸有剩余,下列操作中可行的是____(填字母,可多选)。A、取样,加入CuO粉末 B、取样,滴加NaOH溶液 C、取样,加入 粉末 D、取样,滴加 溶液
-
8、将过量盐酸加入一定质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充分反应后得到溶液X。下列现象或事实描述不合理的是( )A、溶液X显酸性 B、向溶液X中滴加少量硝酸银溶液,无沉淀生成 C、向溶液X中滴加少量硫酸铜溶液,无沉淀生成 D、向溶液X中加入锌粒,有气体生成
-
9、下列实验中浓硫酸表现出脱水性的是( )
①浓硫酸敞口久置于空气中增重 ②浓硫酸能干燥氢气 ③浓硫酸使白纸变黑
④浓硫酸能使铁、铝等金属钝化 ⑤蔗糖中加入浓硫酸制“黑面包”
A、②④ B、③④ C、③⑤ D、①③④ -
10、一次用餐中,小丽同学对“固体酒精”产生好奇,于是她决定买回一袋,对其进行研究。
【收集资料】
通过阅读标签及查阅资料,她获得如下信息:a.该固体酒精中含有酒精、氯化钙、氢氧化钠三种物质。b.酒精的化学式为 C2H5OH。c.氯化钙、氯化钡的水溶液均呈中性。
【提出问题】
①酒精的化学式与NaOH相比,都有“OH”,那么酒精的水溶液是不是显碱性?
②固体酒精中的氢氧化钠是否变质及变质的程度如何?
【实验探究】
(1)、实验一:她取少量酒精溶液于试管中,滴加硫酸铜溶液,未观察到蓝色沉淀,说明酒精溶液(选填“显”或“不显”)碱性。(2)、实验二:她先取少量固体酒精于烧杯中,加入足量水溶解后静置,发现烧杯底部有白色沉淀,再取白色沉淀于试管中加稀盐酸,观察到 , 说明氢氧化钠已变质。(3)、她取上述烧杯中上层清液于试管中,先滴加足量澄清石灰水,发现生成白色沉淀,再滴入几滴无色酚酞试液,液体呈红色,她认为氢氧化钠部分变质。老师发现后,提示她由该实验得出的结论不可靠。你认为只要将上述实验中的澄清石灰水变为(填化学式)溶液,即可得到氢氧化钠部分变质的结论。【拓展应用】
除去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中的杂质,方法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
11、将浓度均为a%的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混合后用玻璃棒搅拌,观察到溶液的温度升高,小李由此现象得出两者能发生反应的结论。小张查阅资料后发现此结论不够严谨,为此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3个实验,实验中3种液体均取50mL,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均为a%。将装置倾斜,两种液体就能混合,用温度传感器测得3个实验中溶液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乙所示。(1)、小张设计上述实验基于的假设是。(2)、分析图乙可推测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发生了反应,理由是。(3)、从微观角度分析,此反应的温度发生变化主要是因为(填离子符号)两种离子发生反应放出热量。
-
12、实验室有一瓶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小嘉想探究其中的氢氧化钠是否已完全变质,设计了两种方案:①取部分试液,滴入过量氯化钙溶液,取上层清液,滴入酚酞试液,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②取部分试液,滴入过量氯化铜溶液,取上层清液,滴入酚酞试液,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对于上述两种方案,你认为( )A、两种方案都可行 B、方案①可行,方案②不可行 C、两种方案都不可行 D、方案①不可行,方案②可行
-
13、古人采用贝壳灼烧后成的灰烬(主要成分是CaO)和草木灰(含) 在水中浸泡并不断搅拌,得到强碱溶液,用于织物的处理、浸泡,其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有: 那么,得到的强碱溶液中有效成分是。
-
14、如图所示,分别向四支试管中加入饱和石灰水,使其与试管内溶液充分反应。无论饱和石灰水加入的量多少,反应后试管内溶液一定呈碱性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
15、将12.9 gNaCl和l 固体混合物完全溶于水中形成溶液,再将 溶液分5次加入该溶液中,充分反应,测得的实验数据如表。求:
实验序号
1
2
3
4
5
加入 溶液的质量/g
15
15
15
15
15
生成沉淀的总质量/g
3
m
9
10
10
(1)、表格中m的数值是。(2)、溶液中 完全反应是在第次实验。(3)、固体混合物中 的质量分数。(精确到0.1%)(4)、请画出上述过程溶液中NaCl质量的变化图。 -
16、实验室有一瓶敞口放置的氢氧化钠固体样品,为探究该样品中的成分,小科进行如下实验(如图):(1)、操作①是加水充分溶解,操作②的名称是。(2)、沉淀B的化学式是。(3)、小科根据实验现象认为该样品中一定含有氢氧化钠,请你评价小科的判断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
17、小金完成了如图实验①、②、③,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实验①中石灰水有剩余 B、实验②中有气泡产生 C、实验③中没有明显现象 D、实验③所得溶液中一定含有CaCl2和NaCl
-
18、某科学兴趣小组在课余时间做了“开门大吉”游戏,其规则是:每把钥匙代表一种试剂,每扇门代表需要鉴别的两种溶液,如图。如果钥匙代表的试剂能够鉴别出门上代表的两种溶液,钥匙就能把门打开(每把钥匙只能使用一次),下列能够依次将四扇门打开的钥匙顺序是( )A、①②③④ B、④②③① C、④③②① D、①③②④
-
19、硝酸钾是重要的盐,化学式为KNO3。硝酸钾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发明的黑火药的重要组成成分(“一硝二硫三木炭”中的硝就是指硝酸钾)。硝酸钾还是一种重要的肥料,既是钾肥,又是氮肥。硝酸钾是由(填某种酸)与(填某种碱)发生中和反应后获得的。
-
20、19世纪初科学家们提出早期的分子学说,部分观点如下:
观点1:分子不能用物理方法分割,化学方法可使它解离。
观点2:单质分子由同种原子构成,化合物分子由质子数不同的不同种原子构成。
观点3:分子质量大,原子质量小。
观点4:分子质量等于构成它的原子质量总和。
根据以上材料回答问题:
(1)、举例说明观点1是正确的:。(2)、从元素角度谈谈你对观点2的认识:。(3)、举例说明观点3的局限性:。(4)、结合观点4,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填字母序号)。A、相对原子质量是采用以小比小使数值变大的计量原理 B、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原子质量与一个碳-12原子质量的比值 C、两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比与相对质量比没有必然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