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侯德榜是我国制碱工业的先驱,为纯碱和氮肥工业的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工业纯碱中可能混有少量 NaCl,为测定某纯碱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同学们设计了以下两个方案。

    (1)、【方案1】如图甲所示,取5.3g样品于锥形瓶中,加入足量稀盐酸,反应结束后,干燥管增重3g,计算 Na2CO3的质量分数。
    (2)、【方案2】将样品溶解,加入过量CaCl2溶液,搅拌至反应完全。过滤、洗涤、干燥,称量沉淀的质量为4.8g, 计算Na2CO3的质量分数。
    (3)、【拓展】请根据以上方案的实验装置、操作过程以及结果,请分析评价甲方案相对于乙方案的优劣点(各写一点)。

  • 2、化学小组参加“铅蓄废电池中硫酸回收”的研学项目,回收时需要测定电池废液中硫酸的质量分数。向装有50g废液的锥形瓶中加入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并充分搅拌,利用pH计等电子设备采集信息并绘制成如图,请据图回答相关问题。

    (1)、 需要称量gNaOH固体, 溶解, 才能配制出80g10%的NaOH 溶液。
    (2)、请依据图像计算废液中 H2SO4的质量分数。
  • 3、室温下,将溶质质量分数为3.65%的稀盐酸慢慢滴入装有 100 克质量分数为4%的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利用温度计测出烧杯中溶液的温度,溶液温度随加入盐酸的质量而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

    (1)、由如图可知,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的酸碱反应是反应。(填“吸热”或“放热”或“无热量变化”)
    (2)、B到C的过程中溶液的pH逐渐(填“增大”或“减小”或“无变化”)。
  • 4、某同学在研究酸的性质时,发现硫酸能与金属锌反应生成氢气。锌和硫酸反应的速度与什么因素有关呢?

    【建立猜想】猜想一:与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有关    猜想二:与反应时的温度有关

    (1)、【实验方案】为了验证猜想一,需要选择下表中的实验①和实验数据进行分析。

    实验序号

    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

    温度/℃

    待测数据

    5%

    40

     

    10%

    20

     

    10%

    40

     
    (2)、结合图中实验装置,表格中“待测数据”可以是


    【进行实验】……

    【得出结论】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越大、温度越高,锌和硫酸反应的速度越大。

    (3)、【实验反思】某同学发现反应时锥形瓶外壁发烫,并测得某次实验生成氢气的体积随时间变化情况如图,请结合结论解释0-t1和t2-t3曲线走势不同的主要原因:

  • 5、兴趣小组实验中,将NaOH 溶液滴入 CuSO4溶液中,结果溶液中生成了浅绿色的固体。于是,他们对该浅绿色固体的成分进行探究。

    【查阅资料】

    ①NaOH 与 CuSO4反应会生产 Cu(OH)2 ,  也会生成Cu4(OH)4SO4(碱式硫酸铜)。

    ②Cu(OH)2在80℃会分解生成 CuO。

     Cu4OH4SO4不溶于水,能与酸反应,分解温度需300℃。

    (1)、【猜想与假设】

    猜想一:浅绿色固体为 Cu(OH)2

    猜想二:浅绿色固体为

    猜想三:浅绿色固体为 Cu(OH)2和 Cu4OH4SO4

    (2)、【获取事实与证据】

    ①取少量浅绿色固体放入试管中,加热至100℃,观察到黑色固体物质,说明浅绿色固体中存在

    ②另取少量浅绿色固体放入试管中,加入足量稀硝酸,再滴加 BaNO3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该白色沉淀是

    (3)、【结论】整个实验证明猜想正确。
  • 6、小明看到妈妈用皮蛋粉制作皮蛋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以“皮蛋制作”为主题开展项目式学习。
    (1)、配制皮蛋粉:在妈妈的指导下,小明将“石灰”、纯碱和食盐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制成皮蛋粉。

    【提出问题】配料中所用“石灰”是生石灰还是熟石灰?

    【查阅资料】相同条件下,生石灰、熟石灰与水混合后均能放出热量,但放出热量多少不同。

    【实验探究】常温下,将“石灰”、生石灰和熟石灰分别加入水中,测量固体加入前后温度的变化情况。实验过程中需要保持不变的量有固体形状、固体的量和

    (2)、【数据分析】根据数据比对,可知配料中的“石灰”为生石灰。

    浸鲜蛋:向配制的皮蛋粉中加入一定量的水,充分反应后过滤,所得滤液称为浸出液,将新鲜鸭蛋放入其中浸泡即可。

    ①向皮蛋粉中加水,除生石灰与水化合反应生成熟石灰以外,还发生化学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浸出液中还含有哪些溶质?小明进行了如下探究,请完成下表(不考虑生石灰中杂质的影响)

    预测假设

    实验方案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浸出液中含碳酸钠

    取少量浸出液加入试管,然后滴加足量稀盐酸

    没有气泡生成

    浸出液中不含碳酸钠

    浸出液中含 CaOH2

    有白色沉淀产生

    浸出液中所含溶质与预测一致

    ③综合分析,确定皮蛋浸出液中的溶质有(写化学式)

    (3)、皮蛋制作过程中,碱液会渗入皮蛋使之略带涩味。妈妈告诉小明食用时可以蘸少量食醋去除涩味,该方法运用了酸碱中和反应,其微观实质是
  • 7、为探究一瓶久置的氢氧化钠固体样品是否全部变质,小科取少量样品配制成溶液,再取少量溶液分别装入两支试管中,进行了如甲、乙所示实验。(BaCl2溶液呈中性)

    (1)、小科认为“甲图实验说明了氢氧化钠固体没有变质”。你认为小科的观点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2)、分析乙图实验的现象,可以确定样品的变质情况为(选填“未变质”、“部分变质”或“完全变质”),滴加过量的氯化钡溶液的目的是
    (3)、进一步探究:另取少量样品溶液,加入一定质量分数的稀盐酸,直至过量。请在答题卷上的丙图画出“生成CO2的质量随加入稀盐酸质量变化”的大致图像。
  • 8、小明对氢氧化钾溶液与稀硫酸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成分进行了探究(如图)。

    (1)、证明氢氧化钾溶液与稀硫酸发生了化学反应的证据是
    (2)、探究过程如下:

    【建立猜想】猜想一: 只有K2SO4; 猜想二: 有K2SO4和H2SO4; 猜想三: 

    【进行实验】为了验证猜想二,小明选用Fe2O3粉末、BaCl2溶液,进行如下探究:

    实验方案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方案一

    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Fe2O3粉末

            

    溶液中有 H2SO4,猜想二正确

    方案二

    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加BaCl2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溶液中有 H2SO4,猜想二正确

    ①表格空白处的实验现象是:

    ②对方案二的结论进行评价:

    【表达交流】

    (3)、方案一中的 Fe2O3粉末可以用下列的某些物质代替,也能得到同样的实验结论。还可以选择的试剂有 (    ) 。   
    A、Mg B、CuO C、NaCl D、Na2CO3
  • 9、思维模型是依据事物发展内在规律建立的解决问题的基本框架,能引导有序思维、增进深度理解,促进问题解决。小新建构了“物质除杂”的思维模型(如图)。

    (1)、铜粉中混有少量的铁粉,用磁铁吸引除去,该方法属于上述模型中的(填“分离转移”或“反应转化”);
    (2)、已知铜粉不跟稀盐酸发生化学反应,根据“性质差异”,铜粉中混有少量的铁粉可用足量稀盐酸除去,请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3)、除去氯化钠中的杂质氯化钡,小新采用反应转化的方法,需要的物质是(写出化学式)。
  • 10、小峰同学把自制的一种黄色花汁,分别滴加到下列不同的试剂中,并记录观察到的现象如下表所示:请分析表格,并回答下列问题:

    试剂

    稀盐酸

    蔗糖水

    蒸馏水

    肥皂水

    烧碱溶液

    石灰水

    颜色

    绿

    绿

    绿

    (1)、若将该花汁滴入苏打溶液中,溶液呈什么颜色
    (2)、蚊子叮咬人时射入蚁酸(具有酸的性质),使皮肤红肿、痛痒。要缓解这种症状,可行的办法是在叮咬处涂抹上述试剂中的
    (3)、若在测量石灰水的pH时,先用蒸馏水润湿pH试纸,会使pH偏(填“大”或“小”)。
  • 11、如下图所示,广口瓶中盛有少量饱和石灰水,小试管和U型管中均有适量水,请回答

    (1)、向小试管中放入氢氧化钠固体,可观察到饱和澄清石灰水
    (2)、向小试管中加入下列物质,能使U型管中a液面上升,b液面下降的是____。
    A、浓硫酸 B、硝酸铵 C、氯化钠 D、烧碱
  • 12、如图化学反应的溶液颜色变化体现了“魔法世界,魅力科学”。请回答:

    (1)、若X 是稀盐酸,B是红棕色的氧化物,则B 的化学式为
    (2)、若X是稀硫酸,则A 的名称为
    (3)、若X 是稀硫酸,D是碱,则X 与 D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若X是稀硫酸,D不是碱,则X 与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13、用毛笔蘸取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稀硫酸在竹片上画画,然后把竹片放在小火上烘干,在竹片上就得黑色或褐色的画,一幅精美的竹片画就制成了。

    (1)、稀硫酸在烘干的过程中水分蒸发成为浓硫酸,浓硫酸使富含纤维素的竹片呈现黑色或褐色,属于浓硫酸的性。
    (2)、直接用浓硫酸在竹片上画画具有危险性,必须将浓硫酸进行稀释,如上图,稀释浓硫酸操作正确的是(选填“A”或“B”)。
  • 14、现有稀硫酸、硫酸铜、硝酸钾和硫酸钠四种溶液。某同学参照生物的二歧分类检索表,制作了如图所示的检索表进行鉴别。请帮他将图中内容补充完整
    (1)、2a:  ;(2)3a: 
  • 15、图像可用来表示化学反应过程中各量之间的关系。现一烧杯中含有HCl和CuCl2的混合液,将一定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钠溶液加入到混合液中直至过量,则下列图像正确的是 ( )

    A、甲、乙、丙 B、甲、乙 C、乙、丙 D、甲、丙
  • 16、下表有关物质的除杂方法中,正确的是()

    选项

    括号内的物质是杂质

    除杂方法

    A

    NaCl溶液 NaNO3

    加入适量的稀盐酸、蒸发结晶

    B

    SO2(水蒸气)

    通入装有氢氧化钠固体的装置

    C

    NaOH 溶液( Na2CO3

    加入适量的HCl溶液、过滤

    D

    NaCl溶液(CuCl2)

    加入适量的NaOH溶液、过滤

    A、A B、B C、C D、D
  • 17、科学学习小组做导电性实验,按照图连接好线路发现灯泡不发光,往烧杯中加水溶解后灯泡发光,欲使灯泡变暗直至熄灭可向烧杯中加入的物质是( )

    A、CuSO4溶液 B、NaNO3溶液 C、NaOH 溶液 D、HCl溶液
  • 18、将25克20%的氢氧化钾溶液和25克20%的稀硫酸充分混合,混合后溶液的pH( )
    A、大于7 B、等于7 C、小于7 D、无法确定
  • 19、下列关于科学实验中“操作—现象—结论”的描述正确的是( )

    选项

    操作

    现象

    结论

    A

    在某固体物质中加入稀盐酸

    产生大量气泡

    该物质一定是碳酸盐

    B

    某溶液中加入氯化钡溶液和稀硝酸

    产生白色沉淀

    该溶液中一定含有银离子

    c

    将某溶液滴在红色石蕊试纸上

    试纸变蓝色

    该溶液一定是碱溶液

    D

    在某溶液中滴加酚酞试液

    不变色

    该溶液一定不是碱性溶液

    A、A B、B C、C D、D
  • 20、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后,为判断稀盐酸是否滴过量,以下可选用的试剂是( )
    A、AgNO3 B、BaSO4 C、NaCl D、CaCO3
上一页 124 125 126 127 128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