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甲】

    山不在高,有仙则。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 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刘禹锡《陋室铭》)

    【乙】

    秋雨时至,沟渠盈满,众水既 , 合而为一,汪溢塞谷,没洲渚 , 襄丘陵,肆行而前。 夫水无意于行止得高则停遇下则流因物忘己。不因易而勇,不因险而怯。故发则浩然放乎 四海。古之君子,简居以养其心,足内而无待外。止则莫测 , 行则莫御。行乎患难而不 屈,临乎得失而不惧,盖亦未有不浩然者也。

    (节选自苏辙《吴氏浩然堂记》,有删改)

    【注】①洲渚:小岛和浅滩。②待外:期待外在。③测:揣测(他的内心)。④御:抵挡, 抵抗。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有仙则/声远扬 B、是陋室/逝者如 C、无案牍之劳/喜于色 D、众水既/见其矢十中八九
    (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背。

    ②不因易而勇,不因险而怯。

    (3)、请用三条“/”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夫 水 无 意 于 行 止 得 高 则 停 遇 下 则 流 因 物 忘 己

    (4)、《陋室铭》中“可以调素琴,阅金经”与《竹里馆》中“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都 写到了“弹琴”的场景。请结合诗文内容,分析两位作者通过弹琴分别表达了什么样的情 感? 
    (5)、班级开展“设计理想书房”活动,小文一心追求豪华装饰。请结合[甲][乙]两文内容, 说说你的看法。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七年级(1)班开展“我的语文生活”专题学习活动,邀请你参加。

    (1)、活动一:设计店铺招牌

    店铺招牌命名的方式很多。直接陈述的方式能够迅速传达出店铺的核心信息;寓意象 征的方式能够增加招牌的文化内涵和深度;幽默诙谐的方式则能够吸引顾客的注意力,使 店铺显得更加亲切有趣。

    一般来说,传统行业的店铺招牌倾向于选择具有历史感和文化底蕴的字体,如楷书、行书等。而时尚、潮流的店铺则更倾向于选择现代、简洁的字体,如奶酪体、手写体等, 以展现其年轻活力的形象。

    小语的妈妈要开一家面馆,请你结合材料为面馆设计一个招牌,说明理由。 

    招牌名字: 招牌字体:

    设计理由:.

    (2)、活动二:寻找最美对联

    面馆准备开张营业,现向同学们征集一副对联,小语想出上联是“面香汤鲜迎四方宾客”, 请你选出恰当的下联(   )

    A、价廉物美待八面亲朋 B、分量足名扬远近街坊 C、料足价实待八方好友 D、心诚手巧聚老少回头
  •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珠海“渔女托珠”的传说fù rú jiē zhī。情侣路如同银链,串起海滨泳场bān lán的晚霞 光影。凤凰山麓dǒu qiào的登山栈道,将探险者的脚步引向云雾缭绕处。____整个城市, 它就像打翻的宝石匣。远处____的淇澳红树林滋养着万千生灵,白鹭翅尖掠过的弧线勾 勒出在沙滩转瞬即逝的诗行。街巷中的紫荆与簕杜鹃竞相绽放,转角茶餐厅的霓虹灯招牌 虽____,却与澳门塔的激光束在濠江上空共舞。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①fù rú jiē zhī②bān lán③dǒu qiào

    (2)、下列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眺望 丰富 不足挂齿 B、眺望 丰饶 微不足道 C、俯瞰 丰饶 微不足道 D、俯瞰 丰富 不足挂齿
    (3)、语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白鹭翅尖掠过的弧线刻画出在沙滩转瞬即逝的诗行。 B、白鹭翅尖掠过的弧线在沙滩刻画出转瞬即逝的诗行。 C、白鹭翅尖在沙滩掠过的弧线勾勒出转瞬即逝的诗行。 D、白鹭翅尖掠过的弧线在沙滩勾勒出转瞬即逝的诗行。
  • 4、 默写古诗文。
    (1)、。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木兰诗》)
    (2)、此夜曲中闻折柳,。(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3)、 , 夜泊秦淮近酒家。 , 隔江犹唱后庭花。(杜牧《泊 秦淮》)
    (4)、 , 闻说鸡鸣见日升。(王安石《登飞来峰》)
    (5)、诵读经典诗文,可以涵养性情,激发思考。杜甫《望岳》“” 激励我们不畏艰险,勇于攀登;周敦颐《爱莲说》“出淤泥而不染,”提 醒我们要像莲花一样坚守高洁品格;陆游《游山西村》“” 告诉我们人生道路虽曲折,但只要执着坚定,定能到达理想彼岸;龚自珍《己亥杂诗(其 五)》 “ , 化作春泥更护花”勉励我们以无私奉献续写家国华章。
  • 5、按要求完成写作。

    邓稼先,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创造民族的奇迹,让我读懂了“!”

    黄文秀,甘于奉献,勇于担当,走出无悔的人生,让我读懂了“。”

    井冈山人,从不改色,永不低头,投入火热的建设,让我读懂了“……”

    你生活中又有怎样的人,他/她用行动和品格,让你读懂了一个标点符号的深意。

    请以“你让我读懂了”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⑴在横线上填写你选择的标点符号(、。,;!?……等),把题目补充 完整;

    ⑵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但文体特征鲜明;

    ⑶不少于600字,不多于900字;

    ⑷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等个人信息。

  • 6、在雪域边关,语言是孤独的盐,也是炽热的火。让我们一起进入文字的天地,感受“天 边边”战士的情怀,完成小题。

    当兵当到了天边边

    徐贵祥

    ①进入戈壁,除了一方恬静的蓝天,满眼尽是无垠的辽阔。突然发现窗外飘起如羽雪 花,这才确信,仅仅过了个把时辰,我们便从六月之夏进入高原隆冬了。再往前,什么也看 不见,天边一片苍茫。而那什么也看不见的地方,正是我要去的地方——克孜勒苏柯尔克孜 军分区的吐尔尕特哨所。

    ②我们乘坐的是一辆被边防官兵谑称为“巡洋舰”的三菱越野车。越过海关口岸之后,就进入了雪山,道路变得模糊起来,一会儿山脊,一会儿谷底。车子如同在海洋中颠簸,忽 高忽低跳着走。

    ③终于到了一个山根下,“巡洋舰”大喘几口,总算不跳了。老远看见一道隐隐约约的 山脊,几个人影就在这隐约中向我们放大。近了,才看清几张腾着热气的年轻的脸庞。见面 之后,便一见如故地架起我们的胳膊,兴高采烈地把我们往山顶上拽。我曾经历过许多欢迎 的场面,但这几个兵对我的欢迎绝对是我所享受到的最真诚的一次。

    ④兵们委实很苦。在阗无人迹的高山雪原,远离人间烟火,连自己国家的电都用不上,用的是吉尔吉斯斯坦的电。长年累月就这五个士兵相依为命。因为运输线长,他们吃不上新 鲜蔬菜,收不到报纸信件,看不到电视听不到音乐。如果是大雪封山,一连好几个月只能靠 一条常修常断的电话线同人间联系。

    ⑤除了因运输不便造成的物资匮乏,最难忍受的还有精神文化生活的巨大寂寞。但兵们 自然有他们的办法。他们会在大雪封山的日子里,每个人轮流讲述自己故乡和童年的故事,每一次都能讲出一些新鲜的情节和意趣。即使只有五个人,他们也照样举办联欢晚会,并且 把节目演得声情并茂。他们还会把一盘看了上百遍的录像带快速后退倒着看。他们能将能够 读到的一篇好文章倒背如流。他们就是在抵御艰难的过程中坚硬了男人的骨骼。而那些界 碑,则靠这些兵的体温焙热了尊严。

    ⑥我在观察这些兵的时候,心里忽然就涌上一层烫烫的感动。这里才是男人应该占据的 舞台啊。这里是苦了一点。可是,艰苦不正是男人的教科书吗?堪称卓越的男人,有几个不 是从艰难困苦中脱颖而出的呢?一个男人,一生中能够到昆仑山脊走一遭,到帕米尔风雪高 原的哨所里浸泡锻打一番,应该说是一件幸运的事情。严格地说,没有经历过艰苦磨练的男 人,是永远也不会成熟的。

    ⑦我崇尚艰苦和能够承受磨难的精神,我把这种精神视为男人的必需素质。

    ⑧尤其令我欣喜的是,就在这五个已经赢得我由衷尊敬的士兵当中,还有一个列兵是我的乡亲。他在班里是最年轻的,极少说话,只是不断地用稚嫩的目光闪闪烁烁地看着我。送 我们下山的时候,列兵扶着我,突然有点神秘地问:你是安徽人吧?我说是啊,你是怎么知 道的?列兵说,我早就听出来了,怕首长们说我新兵蛋子没大没小地拉老乡关系,才没敢 问。这里安徽人少,每回上面有人到哨所来看望,我都留心有没有安徽人,可是每回都没 有。今天总算看见了一个安徽人,我觉得心里可亲了。

    ⑨列兵的话说得我怦然心动。我问列兵是安徽哪里的,他回答是巢湖的。当时我很想送 给他一点什么礼物。可是我只带了一篓青菜,那是送给吐尔尕特哨所全体士兵的,他们都是 我亲爱的兄弟,我没有权利同时也根本用不着给我的乡亲一份多余的偏爱。我问列兵想不想 家,列兵说当然想了,可是时间长了就好多啦。班里的几个老兵都跟哥哥似的,好着呢,这 里也是一个家。我说这就对了。你还年轻,年轻人吃点苦算不了什么。吃过这一段苦,人生 就丰富了。列兵点点头,亲亲地同时也是悄悄地叫了一声老乡,说,放心吧,我不会给咱们 安徽人丢脸的。

    ⑩合影的时候,我把列兵叫到了我的身边,我们什么也没说,只是把两只安徽手默默地 紧握在一起。拍完照,在上士班长的统一指挥下,我们一道唱起了那首流行于边防哨卡的歌

    ⑪好高好高的大坂/好冷好冷的冰山/好远好远的边关/当兵当到了天边边/守着好长好长 的国境线

    ⑫好冷好冷的明月/好长好长的思恋/好沉好沉的枪杆/当兵当到了国境线/抬头望白云故 乡在身边……

    (选自徐贵祥《向右看齐》,有删改)

    (1)、读全文,走进“天边边”战士不一样的生活。请梳理兵们的生存状态和应对方式。

    (2)、读语言,品味加点动词的妙处。

    近了,才看清几张腾着热气的年轻的脸庞。见面之后,便一见如故地架起我们的胳 膊,兴高采烈地把我们往山顶上拽。

    (3)、 读写法,从下面三组对比中选择一组,结合相关文段揣摩对比的作用。

    第一组:冷——热

    第二组:苦——乐

    第三组:个体——集体

    (4)、读人物,以“人+事+品格”的方式,分条概括兵们的形象。
    (5)、 读结尾,感受军歌中的心跳,写出歌声里包含的丰富情感。
    (6)、读警句,“艰苦不正是男人的教科书吗?”

    ①结合全文,你如何理解这句话?

    ②你认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保尔的人生“教科书”又是什么?他与“天边边”的 兵们相比有何异同?(提示:可从时代背景、个人经历和选择等方面分析)

  • 7、品读两则古文,透过人物对话和自述,体会古人的语言艺术,完成小题。

    【甲】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 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欧阳修《卖油翁》

    阅读笔记:批注 1: “释” (意思是①____)和“颔”(意思是②____)两个细节很能表现人物特点。

    批注 2: “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多么高超的语言艺术!怪不得康肃“笑而遣之”。

    【乙】王微曰: “吾小儿时尤粗笨无好,常从博士读小小章句,竟无可得,口吃不能剧读 , 遂意于寻求。至二十左右,方复观小说。每见世人文赋书论,无所是非 , 不解处即日借问,此其本心也。” 

    注:①王微:字景玄,南朝宋画家、诗人。善属文,能书画,兼解音律、医方、阴阳、术数。②剧读:流畅诵读。剧:疾速。③无所是非:不轻易评判对错。

     ——选自《宋书·王微传》,有删减

    批注 3:从“绝”(意思是③____)到“就” (意思是④____),预示着王微学习态度的转变。

    批注 4: “此其本心也”,人生智慧就在其中。

    【丙】

    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批注 5: “浮云”何止是眼里的“浮云”!这句诗充满智 慧,表达巧妙,令人深思。

    (1)、请用现代汉语翻译阅读笔记中提到的词语和句子。

    ①释: ②颔:

    ③绝: ④就:

    ⑤惟手熟尔:

    ⑥此其本心也:

    (2)、请结合批注1,揣摩卖油翁当时的心理活动,写下来。
    (3)、言语之中见智慧。结合批注2和批注4,分析卖油翁和王微不同的处世智慧。
    (4)、小文的科技小发明遭到质疑,小语用“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来鼓励小 文,你认为是否合适?结合批注5,写下你的看法。
  • 8、学校举办“语言有力量”主题探究活动,同学们分组搜集整理资料。

    环节一:搜集整理

    革命历史组搜集了红色家书、抗战歌曲、革命日记等资料,同学们被深深打动了。

    宁儿:

    母亲对于你没有能尽到 教育的责任,实在是遗憾的事情。

    母亲因为坚决地做了反满抗日的战争,今天已经到了牺牲的前夕了。

    母亲和你在生前是永久没有再见的机会了。希望你,宁儿呵,赶快成人,来安慰你地下的母亲!我最亲爱的孩子呵!母亲不用千言万语来教育就用实(际)行(动)来教育你。

    在你长大成人之后、希望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

    母亲 赵一曼 1936年8月2日

    ——摘自光明网

    风在吼

    马在叫

    黄河在咆哮

    黄河在咆哮

    河西山冈万丈高

    河东河北高粱熟了

    万山丛中

    抗日英雄真不少

    青纱帐里

    游击健儿逞英豪

    ——摘自《黄河大合唱》

    距山顶还有二十里的地方,就看见前面的人群走的(得)比蚂蚁还缓,像一条长蛇弯弯曲曲而上。

    我们的呼吸短促起来了,脚步也不知不觉地缓下去。我们踱上山顶……骄阳从天空正中疏散地放出光辉,紧紧的(地)吻着每个长征英雄的面孔。…… 

    我们周围的雪,洁白得十分可爱,令人回忆到“踏雪寻梅”的古典,而兴叹——白雪真可爱,梅花何处寻! 同时又加添了人类“盛夏赏雪”的乐 趣。

    ——摘自丁玲《红军长征记》

    科技创新组搜集了有关科技创新的古今文字资料,准备面向全班解说,整理如下:

    选题

    资料及解说

    结论

    古代浪漫想象

    现代科技成就


    治水

    大禹治水:开掘三百条大河,平息天下洪水。

    白鹤滩水电站:将金沙江水能转化为清洁电力,实现“化水为宝”,被誉为世界水电行业的“珠穆朗玛峰”。

    科技创新领域,语言的力量:●可以化艰深为通俗,如:②____;●也可以③____,如大禹治水与白鹤滩水电站关联,既彰显了水电站工程的价值,又赋予其传承文明的精神高度。

    天空

    ① ____

    中国空间站:以“天和”核心舱为主体,“问天”“梦天”实验舱为两翼,在太空搭建中国宫,实现长期驻留太空的愿望,续写女娲的梦想。

    太阳

    夸父逐日:夸父决心追逐太阳,最终在途中渴死。

    人造太阳:中国自主研制的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模拟太阳内部核聚变反应,只需几克燃料就能释放相当于数吨煤炭的能量,被誉为“摘取终极‘能源圣杯’的钥匙”。

    飞行

    哪吒脚踏风火轮:双轮生风喷火,上天入地,速行万里。

    JF-22 超高速风洞:它可以复现 40 至90公里高空、速度最高达每秒10公里、相当于约 30 倍声速的飞行条件,为飞行器研制提供了一个地面的人造“飞行天空”。

    (选编自“央视新闻”微信公众号)

    烟火字慧组走近衣食住行,发现日常生活里的言语魅力。

    旗袍设计说明:

    面料烟霞锦,如烟霭,如霞云,如山岚;淡青,微黄,朦胧,晕染成一匹美布。

    食品取名:

    雪落金陵:用山药泥、椰蓉、山楂片 打造菜品,模拟金陵冬景。

    声声乌龙:取自李清照词句,茶味与奶油顶搭配成独特茶饮。

    衣之雅韵

    食之逸趣

    住之诗意

    民宿广告:

    枕水而居、一帘烟雨读春秋。

    原木家具广告:

    每道木纹里、都藏着树的诗行。

    行之浪漫

    导航提示语:

    今日走过所有弯路,从此人生皆是坦途。

    有时候停下休息,是为了更好地出发。

    (材料整合自网络)

    (1)、环节二:探究发现

    ①请帮助“科技创新组”依次补充资料中的三处空白。

    ②革命历史、科技创新、日常生活都离不开语言。请探究“语言的特点”,总结“语言的 力量”,思考语言在三个领域的共同本质。

    领域

    革命历史

    科技创新

    日常生活

    语言的特点

    善用描写和抒情,用词或关切或激昂。

    善用比拟、排比等修辞,用词工整有意味。

    语言的力量

    使革命情怀更加突出,更能打动人心。

    使科技成就易于理解,扩大传播范围。

    共同本质

    (2)、环节三:表达呈现

    ⑴活动结束后,请参照以上材料的语言智慧,从A、B两个任务中任选一个完成。

    任务A:记录一则生活中让你惊叹的“语言智慧” (如招牌、广告、通知、人际交往 等),分析其语言特色。(注意:分析的角度要与已有材料不同。)

    任务B:针对一个生活中你认为语言表达不理想的例子,尝试用有创意的语言重新设计。

    ⑵好的小说一定“语言有力量”。根据你的阅读经验,完成以下思维导图。

  • 9、 请完善横线中的内容,跟着诗词来一场充满雅趣的旅行吧! 

  • 10、 【拍摄宣传视频】班级拍摄“火热青春”主题短视频,请修改或补全相关内容。

    ●景别:全景

    ●解说词:定格青春笑脸,谱写成长诗篇! 

    (点评:简洁有力,句式整齐有气势。)

    音乐:舒缓的轻音乐 

    ●景别:中景

    ● 解说词:①教室里,我们跟随老师探索知识的奥秘。我们把火热的青春跃动在篮球场。

    (点评:建议调整分句结构,形成一种整齐美。)

    音乐:②

    ●景别:③

    ●解说词:静默在教室角落的绿植,④

    (点评:加入直接或间接抒情,效果会更好。)

    音乐:悦耳的鸟鸣

    小贴士:依据不同的拍摄需求,景别一般包括远景、中景、近景、全景以及特写等。

  • 11、 【设置植物角】请为班级植物角“绿萝”补全“植物心语”。

    向下扎根,是对土地的承诺;

    向旁舒展,是对世界的拥抱。

    我用每一片绿叶,编织教室的春天。

  • 12、 【贴对联】教室门口要张贴对联。根据上联的短语结构,最适合张贴的下联是(   )。

    上联:墨海泛舟撷取星辰织锦梦

    下联:____

    A、笔耕不辍汇聚知识筑根基 B、绿茵跑道挥洒汗水写青春 C、书山探路攀登日月筑雄才 D、画卷铺展长河滔滔抒豪情
  • 13、 【制班牌】请根据“谨行斋”的雅号和图案,解说班牌寓意。

  • 14、 【取班名】以下是两个班级的雅号,请按要求完成任务。

    雅号:①(wù) 微堂

    寓意:在细微处得真知,于思考中获大智慧。

    雅号: 启②(fēi) 轩

    寓意:打开心灵大门,探索知识宝藏,③____,成就梦想。

    (1)、 请在①②空缺处填写适合的汉字。
    (2)、 选出最适合填入③处的成语(   )。
    A、心有灵犀 B、锲而不舍 C、耐人寻味 D、当之无愧
  • 15、【整本书阅读】发现,常常让阅读之旅充满惊喜,那正是阅读最让人期待之处。
    (1)、小荔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时发现,小说中多个次要人物都对主要人物保尔产生了深刻影响。请从以下两个次要人物中任选一个,结合书中情节,说说这个次要人物是如何影响保尔的。

    ①朱赫来        ②冬妮娅

    (2)、小荔阅读《经典常谈》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时发现,两部完全不同的著作中,竟然都写到“著书”。请结合整理的资料,谈谈你的感悟。

    《经典常谈》:第九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第二部第九章

    介绍司马迁《史记》的成书过程

    叙述保尔创作小说的经历

    父亲已经快死了,道:“孔子作《春秋》,他的功绩是不朽的。我们先人从虞夏以来,世代做史官。我做了太史令,却无所论著,惶恐万分。你若能继承先业,成就我的未竟之志,那就是大孝了。”司马迁听了父亲遗命,答道:“儿子定当将你老人家所搜集的材料,小心整理起来。”……武帝杀了李陵全家,处司马迁宫刑。他灰心失望已极,发愤努力,在狱中专心致志写书。过了两年,出了狱,但还继续写他的书。直到征和二年,全书才完成,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他死后,这部书部分流传;到宣帝时,他的外孙才将全书献上朝廷,公行于世。汉人称为《太史公书》。后简称为《史记》。

    保尔微笑着说:“我想了很久才想出这个办法,在硬纸板中间刻出一些空行,使我的铅笔能一行一行写下去。”保尔开始工作了。他打算写一部关于科托夫斯基的英勇骑兵师的中篇小说。书名是油然而生的:《暴风雨所诞生的》。从那天起,他就把全部心神贯注在这本书的创作上面。……小说写完了三章,保尔把它寄给一些老同志看,但是原稿竟在寄回来的途中遗失了。他只好重新开始工作。……最后一章写成了。紧张期待的日子开始了。正在等待得难以忍受的时候,母亲喊道:“列宁格勒来信了!!!”那是由州委会打来的电报。电报纸上只有简单几个字:小说大受赞赏。祝贺成功。

    感悟:

  • 16、请以《在广州看风景》为题,写一篇文章。

    施蛰存将自己在福建的“游山玩水”写出一种别样的境界,生活在广州的你,眼中又会有怎样的“广州风景”?

    要求:①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②600字以上;

    ③文中不能出现考生的姓名和所在学校名称。

  • 17、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在福建游山玩水

    施蛰存

    一般旅游者的游山玩水,其实都是瞻仰名胜古迹,游玩的对象并不是山水。在福建,除了武夷之外,我的游踪所至,都不是什么名胜,因而我在福建的游山玩水,别是一种境界。

    我领会到,真会游山的人,最好不要去游名山,要游无名之山。山里从来不见有成群结队“朝山进香”式的游客。山里永远是长林丰草,除了打柴采茶的山农,除了鸟鸣蝉噪、风动泉流,不闻声息。我就喜欢在晴和的日子,独自一人,拖一支竹杖,到这些山里去散步。

    要游无名之山,首先要学会走山路。山路有两种,一种是看得清的,一线蜿蜒,不生草木处,就是路。另一种山路,其实还没有成为路,只是在丛林密箐中间,仿佛有那么一条通道;这种山路当然较为难走,有时要手足并用,但它会使你得到意外的乐趣。

    不管走什么路,目的都不是走路,而是游山。走就是游,所以不应该一股劲地走去,应该走走停停,张张望望,坐坐歇歇。许多人游山,都把山顶或山中一些名胜古迹作为走的目标。走到那些地方,他们才开始了游,在走向那些地方去的路上,他们以为是走路,还没有游山呢。黄山天都峰,华山苍龙脊,都是险峻的山路,走那些路的人,全都战战兢兢,惟恐“一失足成千古恨”,当此之时,谁也没有游山的心情,甚至没有走路的心情。韩愈登上华山绝顶,惊悸痛哭,无法下山。你想他当时的心情,离游山的趣味多远!所以我还要补充说,游山者千万不要自以为是登山队员。

    我在福建的时候,就经常在平凡的山里随意闲走,认识各种树木,听听各种鸟鸣,找几个不知名的昆虫玩玩,鹧鸪和“山梁之雉”经常在我前面飞起,有时也碰到蛇,就用手杖或石块把它赶走。一路走去,经常会碰到砍柴的、伐木的、掘毛笋的、采茶或采药的山农。无奈言语不通,只好彼此点头微笑,这就互相表达了感情。

    我以为这是真正的游山,但是说给别人听,人家都笑我。我也不作辩论,因为我无法使他们体会到我所感受到的乐趣。

    现在,我要说到玩水。游西湖、太湖,看雁荡大龙湫、黄果树瀑布,过巴东三峡,泛富春江,这一切,都是看水,不是玩水。水依然是客观存在,没有侵入我的主观境界。水是水,我是我,双方的生命和感情,没有联系上。

    福建的水,以溪为主;溪之胜,以滩为主。乘小轮船从福州到南平,第一段航程,平平稳稳,不动人心。次日晨起,航行不久,就进入溪滩领域。奔腾急注的白浪洪波,从乱石堆中冲刷过来,船迂回曲折地迎着急流向前推进。避过大漩涡,闪过礁石。我站在船头,就像战神站在战车上,指挥十万大军对更强大的敌人予以迎头痛击。经过七十二个险滩,宛如经过七十二次战役。船到南平城下,我走上码头的台阶,很像胜利者高举血迹斑斓的长剑在进行入城式。读者也许会讥笑我:“这是船的胜利,你不过是一个乘客,有何战绩?怎么可以篡夺船的胜利果实?”我说:“船是机器,没有思想感情,指挥它和险滩战斗的是人。我虽然不掌舵,但我的思想感情是和舵工完全一致的。”这是我到福建以后第一次玩水,觉得极其壮美。

    两年以后,我从长汀乘船到上杭,又从上杭到峰市,乘的是一种轻小的薄板船。在第一程江流中,船漂漂泛泛,逐流而下,安闲得很。篙师和艄公都坐着吸烟喝茶。但是,渐渐地,地势低了,水流急速了,远远地望见中流屹立着一块两块大石礁。篙师站起身来,用他那支长竹篙向左边石头上一拄,又掉过来向右边一块石脚上一撑,船就正确地从中间溜过。从此一路都是险滩,水面礁石星罗棋布,水下暗礁清晰可见。篙师挥舞着竹篙,艄公忽左忽右地转舵,船从乱石缝中像飞箭一般射过。从上杭到峰市,不能想像它可以通航,但我真的在这险绝人寰的乱滩中平安浮过。回想南平之行,竟是“上军如儿戏”了

    如果说峰市之行是我生平最惊险的一次玩水,那么坐一条竹筏浮泛于武夷九曲中可以说是我生平最闲适的一次玩水。竹筏在山脚下曲折前进,一路都是悬崖绝壁,藤萝幽荫,林木葱茏。过仙掌峰,看虹桥板,颇有游仙之趣。时而听到各种鸟鸣,一朵朵小白花从空中落下,在水面上浮过。脚下是清澈的泉水,水底游鱼,鳞鳞可数。水色深黑处是潭,潭底据说有卧龙。我有时索性把两脚浸在水里,像鹅那样划水。这样一路玩到星村,结束了九曲之游。真是生-平最闲适的一次玩水。陆放翁游九曲,只到六曲,就返回了。我不知道他当时≡打的是什么主意,也许是他没有仙缘吧?

    夏秋之间,溪水暴涨,也很壮观。平静的溪流,瞬间变成汹涌的怒潮,像约束不住的奔马,从上游驰骤而来,发出凄厉的吼声。我自以为壮观,肯定被福建人哂笑,说我少见多怪。不过,天下本来有许多伟大的、美丽的、杰出的事物,在司空见惯的人眼里,都是平凡的了。

    (有删改)

    (1)、下列对本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以“别是一种境界”总起,先写游山后写玩水,思路清晰明了。 B、闲走山里,遇见山农只好彼此点头微笑,语言的隔阂让“我”失落。 C、以“溜”写船通过大石礁时的顺、疾,足以看出篙师驾船技艺高超。 D、说自己像胜利者进城,调侃陆游没有仙缘,寥寥几笔倍添幽默色彩。
    (2)、在写“我”游山之外,文中为什么还多次写其他人游山?请举出两处描述其他人游山的例子进行分析。
    (3)、请按照括号中的提示,结合上下文,赏析文中加点词语或划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①走就是游,所以不应该一股劲地走去,应该走走停停,张张望望,坐坐歇歇。(从词语使用的角度)

    ②回想南平之行,竟是“灞上军如儿戏”了。(从修辞手法的角度)

    (4)、班级计划编辑一本《山水游记集》,对于是否应该收录本文,大家意见不一。请表明你的看法,并说说理由。
  • 18、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学完“演讲”活动·探究单元之后,小荔搜集了关于“演讲”的一些资料,并进行了分享。

    材料一:

    知用中学的先生们希望我来演讲一回,所以今天到这里和诸君相见。想到学校是读书的所在,就随便谈谈读书。

    读书有两种:一是职业的读书,一是嗜好的读书。所谓职业的读书,譬如学生因为升学,不翻翻书,就有些危险。我想在坐的诸君之中一定有些这样的经验,有的不喜欢算学,有的不喜欢博物,然而不得不学;否则,不能毕业。我们习惯了,一说起读书,就觉得是高尚的事情,其实这样的读书,和木匠的磨斧头,裁缝的理针线并没有什么分别,并不见得高尚。你爱做的事,偏不给你做,你不爱做的,倒非做不可。这是由于职业和嗜好不能合一而来的。

    现在再讲嗜好的读书。那是出于自愿,全不勉强,离开了利害关系的。我想,嗜好的读书,该如爱打牌的一样,天天打,夜夜打,连续的打。诸君要知道真打牌的人的目的并不在赢钱,而在有趣。牌有怎样的有趣呢?它妙在一张一张的摸起来,永远变化无穷。我想,凡嗜好的读书,能够手不释卷的原因也就是这样。他在每一页每一页里,都得着深厚的趣味。

    不过我的意思,并非说诸君应该都退了学,去看自己喜欢看的书去。我现在是说,爱看书的青年,大可以看看本分以外的书,即课外的书,不要只将课内的书抱住。但请不要误解,我并非说,譬如在国文讲堂上,应该在抽屉里暗看《红楼梦》之类;乃是说,应做的功课已完而有余暇,大可以看看各样的书。譬如学理科的,偏看看文学书;学文学的,偏看看科学书。这样,对于别人,别事,可以有更深的了解。现在中国有一个大毛病,就是人们大概以为自己所学的一门是最好,最妙,最要紧的学问,而别的都不足道。其实,世界还没有如此简单,学问都各有用处,要定什么是头等还很难。

    (摘编自鲁迅《读书杂谈——七月十六日在广州知用中学讲》)

    材料二:

    《读书杂谈》是鲁迅1927年7月16日在广州一所中学的演说词。鲁迅一开始就点明自己是来“随便谈谈读书”。“随便谈谈”,意味着演说内容“杂”而“漫”。比如在具体展开时,随意举证,枝蔓旁出。又是“木匠磨斧头”,又是赌徒“打牌”,又是“在抽屉里暗看《红楼梦》”,等等。真可谓想到哪,说到哪。但却又是“漫”而有序,无论话题拉得多开,也始终不离“读书”这个中心。

    同样是“随便谈谈”,鲁迅谈起来,总是别开生面,给听众以意外的启发和惊喜。比如, “人们大概以为自己所学的一门是最好,最妙,最要紧的学问,而别的都不足道”。———读到这一段,人们都会发出会心的微笑,因为生活中这样的事情实在太多了:学理工的瞧不起学文科的,做学问的瞧不起经商、当官的,或者反过来,重文轻理,重官商而轻治学教书,等等。人们见怪不怪,鲁迅却偏要质疑,而且还挖掘出其根子:这背后,有一个将知识与职业划分等级的观念,实际是将从事不同职业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等级化。这样的开掘,自会引出更深的思考。这就是鲁迅演说中的现实针对性。

    (摘编自钱理群《杂谈<读书杂谈>》)

    材料三:

    演讲是一种现场说理行为。演讲者以声音为媒介,通过现场演说将观点传递给听众,使之接受并信服。它通常由“主持者”  “演讲者”和“听众”三方面人物组成。演讲过程中,总是一人在台上系统地把自己有准备、有组织的思想观点公开传向听众,中间不容许七嘴八舌地插话。在这种“一人讲,众人听”的传播格局中,人们之间的联系并不是单向式的,而是表现为一个多联系多层次多侧面的网络系统。演讲主持者、演讲者和听众三方面人物构成四重联系:演讲者与听众之间的联系,听众与听众之间的联系,听众与演讲主持者之间的联系,演讲主持者与演讲者之间的联系。这四重联系在演讲现场中直接显示出来,同时以其或隐或现的形式,形成反馈回路,直接作用于演讲。

    (摘编自李元授《演讲学》)

    材料四:

    演讲与一般写文章相比,有一个特别的要求,那就是要有现场感。所谓现场感,就是要有一种强烈的意识,每一句话都是讲给那些带着不同的思想情绪、怀着不同的关切的听众听的。他们都很可爱,但有一点不够可爱,就是随时随地可能走神、开小差。你的语言必须唤起他们的注意,使他们的精神集中;把他们从来会场路上还困扰他们的事务中争取过来。所以演讲稿的语言一定要明快。明快到有一种面对面的感觉。要做到有现场感,用语的力度须和一般文章不同。比如,在一般文章中,你反对一种观念,只要说“这是不对的”,就成了;但是在演讲中,就要带一点情绪,你可以说“这是错误的”;如果还不够分量,那么你可以说“这是荒谬的”。这样的效果就可能好得多。演讲成功的关键在于:不管说什么,都要用以引起现场的交流效果。

    (摘编自孙绍振《演讲稿的写作》)

    (1)、小荔分享了整理材料时的发现,其中与材料相符的一项是(   )
    A、鲁迅将读书区分为职业的读书和嗜好的读书,并否定前者,肯定后者。 B、鲁迅的《读书杂谈》用生活事例揭示深层问题,能给听众惊喜和启发。 C、演讲是演讲者现场单向系统输出观点,以令人信服为目的的说理行为。 D、演讲者若能有意识关注听众的差异性,听众就不可能在听演讲时分心。
    (2)、小荔分享了对材料一的研究,其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用“诸君”来称呼中学生听众,体现了演说者的平等意识,可以拉近与听众的距离。 B、把“嗜好的读书”类比为“打牌”这一玩乐行为,意在破除读书“高尚”的观念。 C、“不过”  “并非”“但”等关联词语的运用,体现演讲者表达严谨、思维缜密的特点。 D、鲁迅以学科职业偏见为例,委婉地提醒在场听众,不要过于看重自己所研究的学问。
    (3)、小荔分析了四则材料之间的关系,其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材料一呈现演讲经典案例,材料二对其评析,体现演讲实践与演讲欣赏的互动。 B、材料三介绍演讲的系统模型,为理解材料一鲁迅演讲的现场互动提供理论框架。 C、如果运用材料四中的演讲策略,材料三演讲四重联系之间更难形成有效的交流。 D、四则材料形成“案例-分析-理论”的认知阶梯,有利于提升读者对演讲的理解。
    (4)、八年级将开展以“和”文化为主题的演讲比赛,请结合材料拟定四条评分标准。
  • 19、 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石壕吏(节选)   杜甫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问:两诗中的“别”都是“分别”的意思,但承载的内容与表达的情感并不相同,请简要分析。

  • 20、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小题。

    【甲】

    船头坐三人,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 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节选自魏学洢《核舟记》)

    【乙】

    虞山王叔远有绝巧,于桃核上雕镌种种。贻余核舟一,长仅八分,中作蓬栊,两面共窗四扇,可开合,开则内有栏楯。船首一老,皤腹匡坐,左右各一方几,一书卷,右几一炉,手中仍挟一册。船尾一人侧坐,一橹置蓬上。其一旁有茶炉,下仍一孔,炉上安茶壶一,仍有味有柄,作人眉目衣招皆。四窗上每扇二字,曰:山高、月小、水落、石出。船底有款王叔远三字仍具小印章如半粟文云王毅印。余闻古人有棘端沐猴之技,意谓托言。今见叔远此技,恣取万象于一毫,而无不意者。奇哉!奇哉!

    (节选自李日华《六研斋笔记》)

    [注]①味,茶壶嘴。②棘端沐猴,《韩非子·外储说左上》载,传说宋人(又作卫人)有一种技能,能在棘刺尖端雕刻一个母猴。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有所语/而无不意者 B、神情与苏、黄不/有良田、美池、桑竹之 C、于桃核上雕镌种种/安求其千里也 D、手中仍挟册/黄鹤去不复返
    (2)、下列对【乙】文中加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船底有款王叔远三字/仍具小印章/如半粟文/云王毅印 B、船底有款/王叔远三字仍具小印章/如半粟/文云王毅印 C、船底有款王叔远三字/仍具小印章/如半粟/文云王毅印 D、船底有款/王叔远三字仍具/小印章如半粟文/云王毅印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段中的划线句子。

    ①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②所作人眉目衣摺皆具。

    (4)、【甲】【乙】两文都对王叔远所刻的核舟进行了描述,但侧重点不一样,请结合文段简要分析。
上一页 6 7 8 9 10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