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阅读
【甲】卖柑者言
明刘基①
杭有卖果者,善藏柑,寒暑不溃。出之烨然,玉质而金色。剖其中,干若败絮。予怪而问之曰:“若②所市于人者,奉祭祀,供宾客乎?将炫外以惑愚瞽③乎?甚矣哉,为欺也!”
卖者笑曰:“吾业是有年矣,吾售之,人取之,未闻有言,而独不足子所乎?世之为欺者不寡矣,而独我也乎?吾子未之思也。
“今夫峨大冠、拖长绅者,昂昂乎庙堂之器也,果能建伊、皋④之业耶?盗起而不知御民困而不知救吏奸而不知禁。观其坐高堂,骑大马,醉醇醴而饭肥鲜者,孰不巍巍乎可畏也?又何往而不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也哉,今子是之不察,而以察吾柑!”
予默然无以应。退而思其言,岂其愤世疾邪者耶?而托于柑以讽耶?(有删减)
注:①刘基:明初开国文臣,其散文多讽喻时政。②若:你。③愚瞽(gǔ):愚蠢的人和瞎子。④伊、皋 (gāo):古代著名政治家伊尹和皋陶。
【乙】入京
明 于谦
绢帕麻菇①与线香,
本资②民用反为殃 。
清风两袖朝天去,
免得闾阎③话短长。
注:①麻菇:另有版本为“蘑菇”。②资:供给。③闾阎:指古代里巷内外的门,后泛指平民老百姓。
(1)、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善藏柑 弗学,不知其善也 B、干若败絮 皆若空游无所依 C、世之为欺者不寡矣 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D、退而思其言 其真无马邪(2)、用“/”为甲文划线部分断句。(限断2处)盗起而不知御民困而不知救吏奸而不知禁
(3)、甲文中“卖者笑曰”,请选择或自拟一个形容词来修饰卖者的笑,并简述理由。A.无奈地 B.嘲弄地 C.意味深长地 D. ▲
(4)、甲文中有许多问句和感叹句,富有情感表现力,可借鉴到乙诗的朗读中。请参考示例, 完成下表例一:将炫外以惑愚瞽乎?
例二:甚矣哉,为欺也!
“本资民用反为殃”后加
( )(填“?”或“!”)
用反问语气,难道要炫
耀它的外表用来欺骗傻子和瞎子吗?表达作者对卖柑者的质疑。
发出感叹,这样欺骗人的行为实在太过分了!表达作者对卖柑者欺骗行为的极度愤慨。
(5)、【甲】文和【乙】诗都表达了对官场不良现象的批判。结合具体内容,分析两则材料在批判方式上的不同。 -
2、阅读
追求诗意的人生境界
叶朗
①今天我主要就人生方面谈一些看法,这些看法可能不系统,都是个人的体会,平时我和学生最常提到的,就是我们应该追求诗意的人生境界。
②今年,我在开学典礼上曾讲过这个问题。人除了物质的要求之外,还要有一种精神的追求。因为人作为一种感性的个体存在,从空间和时间上来说是有限的,但人的精神要超越这种个体存在。《淮南子》中有一段话我很赞同:人之物质生存是第一需要,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吃饭和穿衣,但是如果把一个人关到一间黑屋子里,吃得很好,穿得也很好,他并不能感到快乐,即“不得乐也”。因为他看不见,也听不见。若看不见听不见,就不知道自己和别人的区别,也就不能超越自己。这时,他在墙上打一个洞,他就能喘气,身心就舒展了很多;再开扇窗,阳光进来了,就会感到很高兴;若再把他放出这间黑屋子,出了门,看到外面人来人往的热闹场景,他就会感到更高兴;再进一步说,如果他登上泰山之巅,看到日月星辰、壮丽山河,岂不大哉?岂不乐哉?从开窗走出房门到登上泰山,就是一个不断超越的过程。这就是人要有精神追求的原因。
③在精神追求方面,我们经常说“人生境界”,那么什么是人生境界呢?就是指这个世界对于人生的意义。人生是有限的,内容不同,对于每个人的意义也就不同。大致而言,人生内容有以下三个层面。
④第一个层面是俗务,即柴米油盐,或者是各种应酬,每个人都免不了的。过去有人说某人不食人间烟火,这种情况是很少的,不可能有人不食人间烟火。这是第一个层面。
⑤第二个层面是事业。我们的同学都有要做一番大事的雄心。事业是不同的,做学问是一种事业,做军事家、外交家等等都是事业,比尔·盖茨也同样是在做事业。人生总是要成一番事业的,对我们同学来说则是要为我们的国家与民族做一番贡献。
⑥第三个层面是审美。朱光潜先生讲过三种态度:对一棵树,科学家研究其植物学上有何特征;木材商考虑这棵树怎样砍下来卖钱或盖房子;画家则是欣赏这棵树的形象。三者一个是科学的,一个是功利的,一个是审美的。审美是超越功利的,我们的同学不能总被功利的东西占据头脑,不能让功利把审美赶跑了。
⑦我个人觉得,这三个层面对于人生都是必须的,三者之间相互沟通,相互转化。关键是怎样对它们进行适当的安排,如何处理好三者之间的关系。事业的层面可以升华到审美的层面,在事业中有时会感受到一种创造的意念,凡是审美的东西都是创造的,当事业上升到 创造时,可与审美相当。反过来,审美的东西也有助于事业,审美对于鉴别力、设计力等都 很重要。审美超越功利但不超越人生,柴米油盐中也可以有审美,审美与人生体验是相互关 联的。
⑧我们要以审美的眼光贯穿人生的三个层面,有意识地在这三个层面上追求一种诗意的 人生境界。
(节选自《在北大听讲座(第二辑)》,有删改)
(1)、请结合本文内容,梳理演讲稿的框架思路。(2)、 以下内容是同学们在聆听演讲时的笔记,其中有误的一项是( )A、关注开场:演讲开门见山,提出观点,有助于听众直接把握演讲主题。 B、关注重点:演讲强调人的精神追求是第一需要,它让我们超越对物质的要求。 C、关注技巧:多次用“我们”“我们的同学”,拉近与听众的距离,使表达更亲切自然。(3)、小滨同学选择下列语段进行模拟演讲,请你一起参与。演讲内容
演讲技巧运用一
演讲技巧运用二
再进一步说,如果他登
上 泰山之巅,看到日月星辰、壮丽山河,岂不大哉?岂不乐哉?从开窗走出房门到登上泰山,就是一个不断 超越的过程。这就是人要有精神追求的原因。
请结合内容,对左侧文段从重音、语气、表情、动作等方面提出建议(任选其二 )
小滨认为文段加点部分可进一步增强说服力。请从下列选项中,选择一位名著人物,结合其生
平经历,补充内容,支撑观点。
A.保尔(《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B.孙少平(《平凡的世界》)
C.贝多芬(《名人传》)
-
3、阅读
听天籁之音的地方
①与朋友游览完烟霞胜境后,突然有了一个念想,何不把“烟霞三洞”看个遍?隔了一天,我独自再登烟霞洞,沿步道下山,一路古藤老树、陡峭岩石,与云霞相伴,清幽静谧。
②“烟霞三洞”中海拔高度处于老二的水乐洞同样位于南高峰山腰,下山行走约一刻钟工夫就来到它的入口。山门柱子上挂着楹联,内容取自元朝杨载《水乐洞》诗中的两句“悬崖滴水鸣金磬,激涧流泉走玉砂”。一语道亮点,给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预告。
③过了山门,拾级而上,进入一处围着矮墙而无人值守的院落,但见草木葱郁,曲径回环,石凳水榭,庭院深深,人迹罕至,鲜有游人。
④走到洞口,迅即映入眼帘的是溶洞两旁布满的石刻,原来历史上的文人墨客们也时兴在泉池周围岩壁上“跟帖”留言,由于饱经沧桑,大多已被岁月消蚀,一目了然的如:“听无弦琴” “高山流水”“空谷传声”等。
⑤我在洞穴内来来回回地走了两遭,却只闻水声不见水,这水好像是一刻不停地在崖壁间穿梭往来,惟有以听觉感受山水之奇妙;而回到洞口,才见清泉如注,方知古人为何有“清泉潺潺,声如金磬”之感悟了。
⑥这里的“水”,不像灵隐寺前的冷泉溪,引泓西来,透着宁静的禅意,似一串灵动的“佛珠”,透着缕缕身处佛境释然的香火气,一心拜佛求神又熙来攘往的信徒们,了无聆听冷泉溪水奔流不息的氛围和心情。
⑦也不像九溪十八涧上的十里清流,那是上苍抛下的一条玉带,将烟树、飞瀑、古道,还有拍婚纱照的新人、卖茶叶蛋的老人、露营躺在垫子上望着天的一家子人,缠合勾勒出了一幅天然图画。 ⑧我面前的水乐洞,则是大自然的另一番造化。溪焉?泉焉?泓焉?只是源源不绝振振而出,来无踪去无影……在这里,尘世的喧嚣戛然而止,纷扰的目光无法触及,于四周的静谧中让你专心致志地聆听天籁之音。
⑨我估摸着,杭州最有乐感的洞壑大体在此了。北宋熙宁二年,郑獬(xiè)因反对王安石变法,从开封知府被贬至杭州任知州,心中郁闷的他跟友人来此游玩,面对奇观,有感而发,于是遂命名为“水乐洞”。
⑩一年后郑獬调离杭州,苏轼为避朝堂纷争,自请外调,任杭州通判。喜爱大自然山水的他很快找寻到了这里,一番感知并写下《水乐洞小记》:“钱塘东南有水乐洞,泉流岩中,皆自然宫商。又自灵隐、下天竺而上,至上天竺,溪行两山间,巨石磊磊如牛羊,其声空砻然,真若钟鼓,乃知庄生所谓天籁,盖无在不有也。”
⑪“老市长”小记中的“宫商”为中国古乐“宫、商、角、徵、羽”中的头两音,其五音齐全组合成中国古乐的基本音阶,也是五声音调中五个不同音的名称。看来,这天籁之音古已有之确凿无疑了。
⑫每每徜徉在西湖山水之间,目睹古人留下的诸多印记,仿佛能生出莫名的关联。于是,若有所思地揣摩着留下印记的游人抑或雅士当时是一种怎样的心境,然后饶有兴致地去搜寻它们背后的故事 ……
⑬人说音乐是走进人心最短的路。诚然,音乐也能展现最真实的自己。让你我以及更多的朋友走进诗意盎然、幽谷流声的水乐洞,聆听这千百年来不变的天籁之音。
(《钱江晚报》,有删改)
(1)、阅读文章,梳理作者探访水乐洞的过程,在下图横线处填上相应的内容。(2)、联系上下文,揣摩下列句子,回答括号里的问题。(任选一句即可)
①过了山门,拾级而上,进入一处围着矮墙而无人值守的院落,但见草木葱郁 , 曲径回环 , 石凳水榭 , 庭院深深 , 人迹罕至 , 鲜有游人。(请从句式角度谈谈加点字词的表达效果)②溪焉?泉焉?泓焉?只是源源不绝振振而出,来无踪去无影……
(“溪焉?泉焉?泓焉?”能否改为“溪!泉!泓!”,为什么?)
(3)、文中《水乐洞小记》与柳宗元《小石潭记》皆以水为写作对象,请结合相关内容,完成表格。《水乐洞小记》
《小石潭记》
水的特质
声空砻然, (文中词)
清澈、寂寥
文人情感
苏轼借水声消解政治纷扰,
暗含。
柳宗元以水喻心,抒发忧乐交织的复杂
况味。
结论:文人常以“水”为载体,在自然之声中 。
(4)、水乐洞对于作者而言,像是以下哪种角色?请任选一项,结合文本说明理由。
A.心灵的慰藉者 B. 历史的讲述者 C.文化的传承者 -
4、诗文品读组根据“旨”的引申义,开展相关读书活动,请你参与。
古诗文的旨韵,藏于山水之间,隐于情志深处,亦显于哲思之中。山水之韵,是常建诗中“① ____,禅房花木深”的幽静祥和,亦是《诗经》中“兼葭苍苍,②____”的朦胧渺茫。
情志之韵,于陶渊明是“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的理想寄托,于孟浩然是“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的求仕之心,( ) 。
哲思之韵,在《庄子》“化而为鸟,③____超越世俗的精神;在《送杜少府之任蜀州》“④____ ,⑤____”的旷达襟怀中,凝结着突破空间阻隔的情谊。
(1)、请将语段横线处的古诗文名句补充完整。(2)、从以下诗词内容中选择连续的两句,在( )处补写成完整恰切的句子,与画波浪线部分构成排比。
诗词作品:《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送友人》 -
5、◎美食文化组围绕“旨”的本义,品鉴杭州的美食味道,为糖藕老店录制短视频。
短视频制作说明
制作目的 解码糖藕风味,宣传美食工艺 画面概要 慢镜头呈现手艺人选莲藕、填糯米、煮糖汁的过程;中景拍摄游客手举糖藕、醉心于品尝的画面。 配音内容 当满觉陇的金桂zhuì( )满枝头,杭城的秋日便在糖藕的甜香里舒展。
莲藕去衣,糯米入孔,文火慢煨间,红糖与冰糖交融成琥珀色的汁液,让每寸藕肉都浸透岁月的回甘。桂花飘落汤锅,芬芳在蒸汽中升腾,似白居易笔下的“桂子落秋月”,在廊柱砖瓦间萦rào成诗篇。
咬开半透明的藕段,莲藕的清爽是糯米的软润是,糖汁的浓醇是。三重滋味在舌尖层层叠叠,演yì着杭城的千年风华,诉说着江南的情韵绵延。(1)、根据拼音,书写汉字。萦rào 演yì
(2)、请从备选汉字中选择合适的一个,填入语段中括号处,并解释原因。备选汉字:坠 缀
(3)、下列选项中,最适合填入“短视频制作说明”横线处的一项是( )A、断桥的缠绵 苏堤的灵秀 白堤的柔美 B、白堤的柔美 断桥的缠绵 苏堤的灵秀 C、苏堤的灵秀 白堤的柔美 断桥的缠绵 D、苏堤的灵秀 断桥的缠绵 白堤的柔美(4)、“配音内容”能否达成短视频的制作目的?请发表看法并简述理由。 -
6、梳理字义:请将以下语句分别填入对应的横线处,形成正确的“字义地图”。
A.天子谕告臣民曰诏旨,下承上曰奉旨。(《正字通》)
B.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礼记》)
C.阮(阮籍的诗歌)旨遥深。(《文心雕龙》)
-
7、探究字形:甲骨文的“旨”由“
”(匕,食匙)和“
”(口,嘴巴)构成。选择性阅读《经典常谈》中的( )章节,可知“旨”是会意字。
A、《说文解字》 B、《诗经》 C、《战国策》 -
8、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学校举办校园文化活动,校刊开辟专栏向全校学生征集文稿。
万物如诗,岁月如歌。我们都是宇宙间跳动的音符。歌德在诗中这样祥写道:我们眺望远 方/我们谛视近景/小鹿与幽林/星光与月光/缤纷万象中/皆见永恒美。为了谱写人生的乐章, 我们眺望远方,我们静听心声,我们在星光的照耀下前行。
阅读以上材料,选择一个专题,写一篇文章投稿,可以叙述经历,可以创作故事,可以 抒发感情,可以发表看法。
专题一:眺望与凝思 专题二:远近起伏都是歌 专题三:宇宙深处的那束光
要求:角度自定,题目自拟,文体自选(诗歌除外);不少于500字;不得出现 含考生个人真实信息的地名、校名、人名等。
-
9、阅读
材料一
山水纯全集·论云雾烟霭岚光风雨雪雾
宋 韩拙夫通山川之气,以云为总也。云出于深谷,纳于愚夷,奔①日揜空,渺渺无拘,升之晴霁,则显其四时之气;散之阴晦,则逐其四时之象。故春云如白鹤,其体闲逸,和而舒畅也;夏云如奇峰,其势阴郁,浓淡叆逮②而无定也:秋云如轻浪飘零,或若兜罗③之状,廓静而清明;冬云澄墨惨翳,示其玄溟之色,昏寒而深重。此晴云四时之象。春阴则云气淡荡,夏阴则云气突黑;秋阴则云气轻浮,冬阴则云气惨淡。此阴云四时之气也。
然云之体,聚散不一,轻而为烟,重而为雾,浮而为霭,聚而为气。其有山岚之气烟之轻者云卷而霞舒。云者,乃气之所聚也。凡画者,分气候、别云烟为先。山水中所用者,霞不重以丹青,云不施以彩绘,恐失其岚光野色自然之气也。且云有游云,有出谷云,有寒云,有暮云。云之次为雾,有晓雾,有远雾,有寒雾。雾之次为烟,有晨烟,有暮烟,有轻烟。 烟之次为霭,有江霭,有暮霭,有远霭。云、雾、烟、霭之外,言其霞者,东曙曰明霞,西 照曰暮霞,乃早晚一时之气晖也,不可多用。凡云、霞、烟、雾、霭之气,为岚光、山色、 遥岑、远树之彩也。善绘于此,则得四时之真气,造化之妙理,故不可逆其岚光,当顺其物 理也。
【注释】①奔:遮蔽,后作“揜”。②叆谜(ài dài):阴晦不明的样子。③兜罗:指兜罗锦 。
材料二
题画山水
【明】刘基
澹澹轻烟羃④半林,涓涓飞瀑泻遥岑。
偶然坐石观流水,不记还山路浅深。【注释】④羃:mì,覆盖。⑤岑:cén,泛指山峰。
(1)、根据语境,下面的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
散之阴晦 (A. 黑 夜 / B. 昏暗)(2)、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两处需要断句,从下列A-E 中选出正确的两处(填写字母)。
A其有山 B岚之气 C 烟之轻者 D云卷 E 而霞舒。(3)、写出材料一划线句中“别云烟”的意思。
凡画者,分气候、别云烟为先(4)、材料一中“岚光”“遥岑”分别对应了括号中哪一组词语?( )A、山色 远树 B、山树 远山(5)、结合材料一的内容,推测材料二中的“轻烟”会是哪个季节的云并说明理由。(6)、结合诗句,分析诗中坐在石上的“我”的心境,想象此时“我”会有什么动作。(7)、运用材料一、二的内容,论证作者绘画要“顺其物理”的观点。 -
10、阅读下文,完成学习任务。
材料 一:
数罟不入湾池,鱼鳖不可胜食也。——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材料二:
自然界有一种被称为“不死之身”的生物——涡虫,它长度不足1厘米,却拥有强大的 再生超能力:哪怕被大卸八块,砍掉尾巴、内脏甚至头部,也能再生成为完整的个体。
前不久,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顺利升空,山东理工大学提供的涡虫作为科研对象也被一 起带上天,这是我国首次开展涡虫空间再生实验。此项研究旨在进一步认识再生基本机制, 研究结果有助于解决人类健康问题。
在西湖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干细胞再殖和组织再生研究实验室负贵人雷凯带着团队也正 努力破译涡虫再生的秘密。前不久,他们在 Nature Communications(《自然-通讯》)杂 志上发表了一项研究成果——研究发现线粒体形态动态变化调控涡虫个体再生。
研究团队发现,在涡虫再生过程中,线粒体动力学平衡是维持正常再生功能的关键。这 一平衡不仅影响干细胞的多能性,还决定了细胞命运的选择和再生效率。
科研工作者希望借助研究涡虫,了解其调控的奥秘,为人类再生医学提供新的思路。“比 如,在体外培养出类似骨骼、脏腑等‘类器官’,作为医疗或者实验的重要材料。”雷凯说, 他们希望能诱导成既有神经单元又有骨骼肌单元的一个神经肌肉“类器官”,或许对治疗肌 无力的渐冻症患者有极大帮助。
目前,涡虫再生还是一个冷门的基础研究,尤其是产出的成果短时间内无法和转化挂上 钩,从实验室到临床应用有非常长的一段路要走。
(选自《钱江晚报》,与试卷原文有出入)
材料三 :
冬开春花的培育
冬开春花的培育方法主要包括温度控制、修剪和化学控制法。
温度控制
加温处理:将盆栽花卉移入温室中,逐步加温,同时保持85%以上的湿度,让植物误以 为春天到了,从而促进开花。现代人使用天然气或电来加热,能够实现全过程可控制、可监 测,从而更加精准地控制植物开花的节奏。
冷库处理:如果想让春花推迟到“十一”期间开放,可以在2月底气温回暖之前将盆栽 花卉移至冷库,继续保持冬季温度,每周上调2—3摄氏度,直至9月初再将花卉移出至树 下接受散光照射,同时每天在花卉的枝条及花苞上喷施水雾,直至花蕾膨大、花卉透色、含 苞 待 放 。
修 剪 :
通过修剪可以调整植株形态,将营养集中于开花的枝条上,促进花芽分化,保证开花整 齐。园艺师会将一定浓度的外源激素药液喷施在枝条及芽点上,促使其开花。
化学控制法
利用不同生长调节物质打破花卉休眠,加快花卉生长发育。具体方法包括摘心、摘蕾、 剥芽、摘叶、环剥等措施,实现花卉开花的提前或延迟
(注:此文按学生回忆在网上找的类似内容,不是原文)
(1)、阅读三则材料,用一句话概括你所得到的启示。(2)、根据材料一的内容,说说材料三的“冬开春花”能否论证孟子说的不要向大自然过度索 取的观点。 -
11、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学习任务。
橹声悠悠
金曾豪
当渔船慢悠悠地穿过石拱桥时,鲁鲁突然激动地喊叫起来。
鲁鲁是生活在这条渔船上的小狗。它的主人是一个名叫星的青年。
原来,河心有一个毛茸茸的活物在胡乱地挣扎。这个来历不明的小家伙所以没有沉下去, 多半是因为它有一部蓬松的尾巴。
星用“捞海”(一种带竹竿的小网兜)将小家伙打捞到船上。哎呀,这不是一头小狐吗! 从河里打捞到狐,实在是千年难遇的怪事。星又惊又喜,简直怀疑自己在梦里。
小狐已被河水呛得晕头转向,陌生的环境又使它恐慌不安。它一声不吭地蜷成一团,浑 身打战,不时斜眼偷瞥高大得可怕的人。
星找来几条银鱼放在小狐的面前,说:“吃吧,吃吧。”
小狐看看银鱼,又看看星的手。它见过鱼,可从没见过人的手。在它看来,手是非常奇 异的东西。
星用手摸摸小狐的头:“吃啊,你怎么不吃?”
小狐听出了声音里的温和,可它还是不敢动。它对有一点腥味的手挺害怕。直到确信手 不在附近时,它才试着去舔银鱼。它实在是很饿了。银鱼已经死了,但还没有僵硬。它叼起 银鱼嚼了一会又呛着吐了出来。鱼还是完整的。
星知道它太小,就给它泡了一点麦乳精。这一次很对它的胃口,巴叽巴叽的就喝起来, 喝急了就呛,就咳,还将水盆弄翻了。
星又泡了一点麦乳精,还在里头泡了几片饼干。
小家伙吃饱了,就不顾一切地蜷起尾巴在平基板上睡着了。它累了,很累。
小狐的毛在它睡着时慢慢干了。小家伙原来挺俊俏。傍晚的日光在它每一根褐黄的毛尖 上点上一点莹白。这样,它就有了一个迷离的光环。星忍不住用手去触摸小狐的毛。
小狐悚然醒来,圆睁着眼睛盯着星的手。它现在对“手”已经有了好感。
星知道这个小家伙迷路了,就只能留它吃晚饭了。
解除禁闭的鲁鲁见小狐占了它的阖房,再次愤怒起来,激动地叫嚣着逼近小狐。小狐仓 皇地退到笼子的一角。没处可逃了,怎么办呢?
小狐看见给它食物的那只“手”只一下子就控住了小狗,想:这手真厉害啊!
为了鲁鲁,星没再进小镇,就将船泊在镇外过夜,等待小狐的父母来领走小狐。
可是,这个晚上平安无事。
太阳升起来了,是个晴天。
小狐从此有了红彤彤的名字:丹丹。
一天,渔船又泊在了野外。这一带,两岸都是黑黝黝的树林。
风是从树林里流出来的,带着山林的气息。这种风对丹丹来说是一种刺激,激得它浑身 的毛都在骚动。①丹丹觉得很“渴” 就不断的喝水。不断的喝水还是渴,而且越来越渴。 这种渴是无法用水解除的。是的,丹丹就是想到树林里去,非常非常想去。
丹丹终子一跃上了岸,飞快地跑进了树林。 一进树林,丹丹就不“渴了。
鲁鲁要去追赶,被主人阻止了。
星说:“鲁鲁,算了,别追了!丹丹不是狗,它是狐。”
鲁鲁听不懂词汇,却能大致明白这话的意思。
过一会儿,星叹了口气,解缆开船。
丹丹却出现了。它默默地在岸上跟着船跑。
星试着将船靠近些岸。丹丹一跃就上了船。星用手摸摸丹丹的头:“你怎么又回来啦?” 丹丹伸出粉红色的舌头舔舔星的手。它是因为这手回来的。对星的手,它既感激又钦佩。
除了星,丹丹害怕见怕人。遇到渔船和别的行船靠近,丹丹会悄悄躲进尾舱里去。
中舱和尾舱有一个小口子相通,丹丹认定尾舱里那个装过录音机的硬纸盒是它的私人领 地 。
丹丹是不肯在生人面前露脸的。嘈杂的市声使它在船上心绪不宁。它在尾舱最深最暗的 地方呆一会儿,又忍不住跑到中舱通过舷板上的一个小洞向外张望。它盼着天快黑,盼着星 和鲁鲁快回来,盼着快快地离开这个讨厌的地方。
丹丹不肯上岸。丹丹坐在舱顶的花盆那儿遥望岸上的树林和山丘。这时候,红的或者黄 的夕阳正一点一点地向山林那边落下去。星觉得夕阳中的丹丹有点哀伤。星不明白丹丹为什 么不上岸到山林里去走走。那儿不是它的故乡吗?星不知道丹丹的身世。
山林在丹丹幼小的心灵里是饥饿,是危险,是死亡。那刻骨铭心的饥饿啊!那父母兄弟 惨死的景象啊!它怀恋山林,又害怕山林,所以它老是这样忧伤地遥望着山林。
星想,照这么下去,丹丹慢慢就会变成一匹猫了。星觉得这样不好,猫就是猫,狐就是 狐,让狐像猫那样地活着是很残酷的。
这天,星把船靠在一片荒野的树林旁过夜,事先将中舱通向尾舱的通道堵上了。堵洞时, 丹丹就在旁边。丹丹惊愕地看着星的手, 一声不吭。星离去后,丹丹在洞口嗅了又嗅,恋恋 不舍的样子。它已经明白主人的意思了。
星请丹丹吃了一顿鳗鱼,还上了一点麦乳精。鲁鲁似乎也感觉到了异常,客气地坐着看 丹丹吃喝。
星将鲁鲁留在船上,把丹丹带上岸,领向树林。
月亮弯弯地俯看着人,狐,树林。稠稠的黑暗正在林子深处聚集。有蚱蜢在草丛间答答 地飞窜。 一只孤独的鸟在树林深处断断续续地啼叫:“滴滴水儿,滴滴水儿..风从林中、 从荒草丛中过来,亲切地揉着丹丹的毛。荒野就这样轻轻地呼唤着丹丹心灵深处那被压抑的 本 性 。
丹丹感动了,低声地吠着:“唔唔... ”
星说:“丹丹,你长大了,已经能吃生鱼了,你回去吧,走吧。”
丹丹好像听懂了,脸朝着星退几步,停下,然后又退几步。
星挥着手:“回去吧,回去吧. ”
丹丹最后看了一眼星的手,掉头而去,无声地消失在林子的黑暗之中。
星默默地站着,心里竟生出一丝一丝的惆怅。
十多天后的一个凌晨,星在睡梦中被鲁鲁叫醒,坐起来, 一眼就看见了舱门口的丹丹。 丹丹把身体藏起来,只探出一个头,害羞似的。
星说:“丹丹,你回来啦?”
丹丹没吭声。它还是老脾气。
星起来,去船头活水舱中抓出几条鱼来放在丹丹面前:“丹丹,来,吃,吃啊。”鱼是 活的,在船头上噼噼啪啪地打挺。
丹丹连吃两条鱼。看得出,它很饿了。
星穿上跳板,示意丹丹跟他上岸。
丹丹想了想,向船尾跑去。星跟去时,见丹丹蜷身在那个叫“捞海”的小网兜里。当初, 星就是用这个网兜把丹丹从水里捞起来的。丹丹以为星不肯留它是因为它没办上船的签证 呢 !
星明白了丹丹的意思,忍不住大笑起来。鲁鲁没弄明白,跟着主人胡乱哼了几声。
② 星点了一支烟抽,有些为难。
丹丹不再跑动,在星的脚边趴下,把下巴搁在叠起的前爪上,静静地倾听歌一般的检声。 到了这天傍晚,丹丹不辞而别了。原来它只是回来看望一下的。
丹丹从此再没有回来过。每当渔船经过那片林子,星就会想起丹丹,在心里祝丹丹好运。
就一个人一条狗,一头狐在一条渔船上生活了几个月。没有离奇的故事发生,没有,星 的船还在水上来来往往。
橹声如悠悠的歌。
(节选自《小狗鲁鲁和小狐丹丹》,有删节)
(1)、星的“手”是全文线索,梳理其动作和所含情感。(2)、文章划线句①说“丹丹觉得很渴”,它为什么“渴”,有什么深层的含义?(3)、文章划线句②说星“有些为难”,请结合上下文探究他“为难”的原因。(4)、丹丹离开星后在树林里于了什么,根据文中描写的情节进行想象,写个100字左右片段。(5)、本文题目有象征意义,在下列名著中选择一项,分析其题目的象征意义。A.《红星照耀中国》 B.《骆驼祥子》 C.《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D.《朝花夕拾》
-
12、根据段落语境填写古诗文名句。
, 长河落日圆 潭中鱼可百许头,
, (写出诗中带有哲理的两句)
, (表现心胸豁达,开放题,可以写其他)
-
13、在画横线处续写句子,和画波浪线部分构成排比。
山水动人。山是祖国的的诗篇,用厚重的笔触,书写家园的壮丽。水是 , 。
-
14、如果要用同音字替换“阅家园”中的“阅”字,你会用哪个字,说说理由。
-
15、 “行山水,阅家园”活动需要确定队旗图案,第一幅图的上半部分是小篆体的“阅”字, 第二幅图的上半部分是行书体的“行”字,请在这两幅图案中选一个并说明理由。
-
16、阅读
其实中国是无地不美,到处皆景,自城市以至乡村, 一山一水、一丘一壑,只要稍加 修饰和péi. 植,都可以成流连难舍的胜景—一方志敏《可爱的中国》这好像我们的母禾稻的香气是强烈的,碾着新谷的场院辘辘地响着,多么美丽,多么丰 饶一—端木 良《土地的誓言》
(1)、结合上文语境,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péi 植。(2)、与“碾着新谷的场院”的“场”字读音相同的一项是 (A. 打场 B. 开 场 ) 。
注:打场指在院中打谷(3)、选出与“丰饶”的“饶”字意思相同的一项 (A.得理不饶人 B. 饶有趣味)。 -
17、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作。
目不识丁的保姆阿长,竟能买来我最心爱的《山海经》;温文尔雅的语文老师,竟能敲敲打打用木工修补演出道具;平凡朴实的保安师傅,竟能让二胡在他指尖流淌出悠扬的乐章……那些隐藏在身份标签下的技能,往往能让我们更全面地认识一个人。
请以《▲的隐藏技能》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把题目补充完整;
②有精彩的细节描写,适当加入抒情、议论;
③不少于500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和校名。
-
18、文言文阅读
知府李正华
松江知府李正华,献县人。予乡御史李森先按下江,诛豪右① , 有海忠介②之风,中谗被逮,吴民号泣攀送者㪄万人。既登舟,僚属③皆在,相视挥涕。正华最后至,携一酒瓢,满酌送御史,慷慨言曰:“吾曹期不愧天日,不愧朝廷,不愧百姓耳。成败利钝,造物司之④。公今日之行,荣于登仙,诸君何至作楚囚相对耶!“御史掀髯⑤大笑,诸君改容谢之。
正华后以考成不及格,镌纵⑥去。行之日,囊无一钱,松江人醵⑦金数百,强投舟中,正华一无所受。予过献⑧ , 问其所居,在县西门,数橡仅蔽风雨云。
(选自王士祯《池北偶谈》,有删改)
【注释】①豪右:封建社会的富豪家族、世家大户。②海忠介:即海瑞,明朝著名清官。③僚属:下属的官吏。④成败利钝,造物司之:成功失败、顺利挫折,那是老天爷掌管的事。⑤髯:泛指胡须。⑥镌级:降职。⑦醵jù:聚集,凑(钱)。⑧献:县名。
(1)、用现代汉语解释句中加点字。①既登舟
②相视挥涕(2)、文中知府李正华为御史李森先送行时说的这段话运用了丰富的称谓,请结合语境,根据提示完成表格。称谓
用法
吾曹
意为“我辈““我们“,常带有亲近、团结语气。
①
对男子的尊称。
诸君
②
(3)、“御史掀髯大笑,诸君改容谢之“这句话很有意思,请自选角度进行赏析。(4)、李正华身上非凡的气质和品格值得我们学习,请结合具体事例或细节说说你的收获。 -
19、古诗赏析
池上
南宋·赵师秀
朝来行药①向秋池,池上秋深病不知。
一树木犀②供夜雨,清香移在菊花枝。
【注释】①行药:服药后散步以散发药性。②木犀:即桂花。
(1)、本诗情景交融,请结合具体诗句分析诗人寄托在诗歌中的情感。 -
20、定海区各初中开展“《浙江优秀先贤教育丛书》之《品读黄以周》进校园”宣传活动,请你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任务。
【材料一】
浙江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会同省教育厅,牵头启动了《浙江优秀先贤教育丛书》编写出版工作,从省级层面将浙江省历史文化名人、优秀先贤转化为地方独特教育资源,全域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
这套丛书遴选了东汉王充,唐代孟郊,北宋赵抃,南宋陆游、吕祖谦、叶适,元末明初刘基,明代方孝孺、王阳明,明末清初黄宗羲、朱彝尊,清代龚自珍、黄以周等13位在浙江历史上有较高知名度、较强代表性,在现今仍有较大影响力的思想大家、文化名家,通过主题大单元形式,图文并茂展现先贤生平事迹、学术思想、价值理念、道德规范等内容。
——人民网2024年9月29日
《浙江优秀先贤教育丛书》首发会近日在杭州举行,舟山编写的《走进黄以周》(五年级)、《品读黄以周》(七年级)入选该套丛书。这两本书记录了舟山文化名人、清代儒学大师黄以周的书卷人生,展现了他从定海走向各地的求学、治学、教学历程,反映了他“实事求是、莫作调人“的治学品格。
——舟台微讯2024年10月19日,有删改
【材料二】
我省各地正结合丛书创新教学方式,将先贤故事引入课堂。在武义“明招讲院“,师生们带着课本,和讲院创办人、南宋思想家吕祖谦来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沉浸式感受先贤的人文精神;在衢州,根据当地先贤赵抃的廉洁故事,授课教师带头创排课本剧,让孩子们在表演中感知先贤的清廉本色。
不久前,杭州市天长小学思政课堂上,授课老师和孩子们一起通过《走近龚自珍》,了解这位先贤在杭州生活学习的故事。同学们还以手抄报和展板形式分享交流对他的认识。“龚自珍先生的爱国情怀和创新思想,更加激发了我对家乡对祖国的热爱。“学生小赵说。
——《钱江晚报》2024年11月8日,有删改
【材料三】
14日,浙东礼学馆在舟山文化名人黄式三、黄以周父子的故乡定海双桥街道浬溪村开馆,意味着我市传承“两黄“文化有了一个新阵地。
浙东礼学馆占地约2500平方米,是一座以“两黄“为内核的礼学文化研究展示传播综合性文化空间,分为纪念展陈馆、礼学综合文化空间、户外拓展空间。其中,展陈馆陈列有黄以周亲笔题记的《约园图》复制件以及代表作《礼书通故》原刻板。
黄式三、黄以周是晚清礼学大师、浙东学派殿军人物,黄氏父子著作共有409卷,在中国礼学史上具有崇高地位。2023年,黄以周被评定为浙江省首批优秀先贤,其生平事迹被编入地方专题教育材料并进入中小学课堂,目前在五年级和七年级试行。
——《舟山日报》2024年10月18日,有删改
(1)、结合上述材料,说说舟山市为什么要编写《走进黄以周》《品读黄以周》这两本优秀先贤教育读本(写出两点理由即可)。(2)、小语认为材料二与本次宣传活动无关,可以删去,你认为呢?请说明理由。(3)、作为七年级学生,你认为老师还可以设计哪些教学活动,让你们更有兴趣去学习《品读黄以周》?材料二中提及的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