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按要求完成各题。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杨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韩愈《马说》)
【乙】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至南郑,诸将行道亡者数十人,信度①何等已数言上② , 上不我用,即亡。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人有言上曰:“丞相何亡。”上大怒,如失左右手。
居一二日,何来谒上,上且怒且喜,骂何曰:“若亡,何也?”何回:“臣不敢亡也,臣追亡者。”上曰:“若所追者谁?”曰:“韩信也。”上复骂曰:“诸将亡者以十数,公无所追。追信,诈也。”何曰:“诸将易得耳至如信者国士无双。王必欲长王③汉中,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④事者。顾⑤王策安所决耳。”王曰:“吾亦欲东耳,安能郁郁久居此乎?”于是王欲召信拜之。
何曰:“王素慢⑥无礼,今拜⑦大将如呼小儿耳,此乃信所以去也。王必欲拜之,择良日,斋戒,设坛场⑧ , 具礼,乃可耳。”王许之。诸将皆喜,人人各自以为得大将。至拜大将,乃韩信也,一军皆惊。
【注释】①度:揣测。②上:指汉王刘邦。③王:称王。④计:计议,谋划。⑤顾:表转折,但,然而。⑥慢:傲慢。⑦拜:任命。⑧坛场:指拜将场所。
(节选自司马迁《史记·淮阴侯列传》)
【丙】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1)、【任务一·探讨剧本】请根据提示解释加点字,帮助演员理解剧本内容。
台词
提示
解释
策之不以其道
词类活用
食之不能尽其材
通假字
何闻信亡 , 不及以闻,自追之
联系成语:亡命天涯
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
借助字典:①事情;②从事;③任用。
(填序号)
(2)、为了使剧社同学更好地了解韩愈及其文章风格,你可以推荐大家重点阅读《经典常谈》中的 ____这一章节。A、《诗经》第四 B、《诸子》第十 C、诗第十二 D、文第十三(3)、【任务二·指导表演】台词演练,完成下列要求。
台词
表演要求
表演处理
诸将易得耳至如信者国士无双
读出节奏:请用“/”划分此句节奏,限两处。
诸将易得耳至如信者国士无双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说清句意:请将台词整理成现代汉语。
今拜大将如呼小儿耳,此乃信所以去也。
(4)、理解角色是表演出彩的基石。演员们在乙文角色理解上产生了争议:究竟萧何和刘邦谁才是真正的伯乐?请谈谈你的理解。(5)、【任务三·借故鉴今】舞台剧的一幕是孟浩然怅然吟诵“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小深同学看到这里,不禁感慨自己想做语文课代表,却因不敢展示自我而一直未能如愿,很是失落。请你结合上面三则诗文中任意一篇的启示,劝慰并鼓励他摆脱困扰,实现自我价值。
-
2、【任务三·优化讲稿】
请你填写下列古诗文中的经典名句,方便小深从中选择合适的句子用在演讲稿中,增强演讲稿的文学性。
篇目
青春之诗文
青春之精神
《诗经·关雎》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
① 。
青春怀梦想
《诗经·蒹葭》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② , 道阻且长。
青春当立志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海内存知己,③ 。
青春伴挚友
白居易《卖炭翁》
满面尘灰烟火色,④ 。
青春见疾苦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⑤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青春有担当
《虽有嘉肴》
⑥ ,教然后知困。
青春在反思中求超越
庄子《北冥有鱼》
⑦ ,⑧ 。
青春在勇毅中扶摇上
-
3、【任务二·演讲准备】
请结合下表中小深的演讲内容,帮他完善演讲设计,完成以下任务。
演讲开场白
语言技巧设计
动作技巧设计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
声音洪亮,语调上扬,展现自信与朝气。
面带微笑,与听众眼神交流。
今天,我想以青春之名,向世界发出我们的声音。
语气坚定,重读“青春之名”,体现使命感。
右手握拳,有力伸出,似向世界发声。
青春是自由的风。我们在操场上追云朵,用笑声装满整个夏天。
语气轻柔,表现青春的自由,传递青春的快乐。
双手舒展,面带微笑,展现青春的自由与快乐。
此刻,请听我们说:这胸腔里旁礴奔涌的,是永不熄灭的热忱,是敢将明月作灯栈的勇气。
语气激昂,重读“永不熄灭”“勇气”,展现热血豪情。
①
当我们把“迷茫”折成纸船,让“热爱”成为风帆,青春便在每一次勇敢尝试中,奏响最清亮的序章!
②
双臂张开,似拥抱世界,充满激情与力量。
(1)、小深的开场白中有两个错别字,请帮他找出并改正。改成 改成
(2)、小深为这段演讲精心设计了语气和动作,但有两处他不会,请仿照表格中前后内容帮他完成设计。(3)、为使小深演讲内容中青春内涵更丰富,请你仿照表格中划波浪线的句子,再仿写一段话。 -
4、 【任务一·赛前预热】
通知
八(2)班全体同学:①班级定于6月30日(周一)第1节班会课,在本班教室举办“青春听我‘说’”班级演讲比赛。②有意参赛同学,请填写报名表并于6月27日(周五)前交至班长处。③为丰富班级文化生活,给同学们提供展现青春风貌与表达自我。④望同学们蹦跃报名,于赛场上绽放青春光芒,彰显少年风采。
八(2)班班委
2025年6月23日
(1)、 为号召大家积极报名,宣传委员拟了一则班级通知,其中有不当之处,请你审核并修改。①找出通知中有语病的句子,写出修改意见。
有语病的句子是 , 修改意见:。
②通知中语句逻辑混乱,请选出排序正确的一项
A. ③②①④
B.②①③④
C.③①②④
D.③①④②(2)、请根据通知内容,为本次比赛拟写一条宣传标语。 -
5、写作
当我们翻开书页,便开启了一场无需舟车劳顿的奇幻旅程。文字是承载灵魂的车马,篇章是通往万千世界的路径——在这里,你能深入异域山川,感受自然的壮美与生命的坚韧:能跨越时空界限,与书中的人物对话,见证生命的丰富与精彩。这场旅行没有地理的桎梏,却能在字里行间遇见更辽阔的天地,拓展心灵的疆域,塑造丰盈的灵魂。
请以“阅读也是一场旅行”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不得套作、抄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字数不少于600字。
-
6、阅读《蝴蝶一样的落叶》后,小湖选取了落叶作为图书馆馆徽的主要设计元素,请帮他完成深度思考。
蝴蝶一样的落叶
刘成章
①初冬的到来,只是让人感觉冷些了,走在路上,一棵棵树木如同一个个青年男女,说笑着迎面而来,并没有寒冬的萧瑟。
②不错,初冬就像高山将尽,大海已经露头,但山的余脉还绵延耸立;初冬就像晚霞即将消失,暮色开始飘浮,但西天依然红艳;初冬是豹身刚刚过去,还露着带花斑的豹尾。
③我国水墨画的一绝是墨分五色,而我看见这一路初冬的树,十色五十色都不止。金黄的银杏树,浅绿的垂杨柳,赭石色的水杉树,灰枝的樱花树,醉红的枫树,绿黄间杂的梧桐树。枣叶静悄悄地由亮变暗,如同思考着它的根须如何扎得更深,更好地汲取营养;白杨树的叶子泛灰泛白,好似谁把它在水里搓着,颜色虽有些褪落,却越显得精神了。枝已简,花果犹在,十几颗红柿子意欲起火冒烟爆出蜜汁,黄绿色的将要绽放的绒绒的花苞满布玉兰树,还有黑的褐的白的树干……陈绿新红,肥黄瘦紫,斑斑斓斓,深深浅浅,冷冷暖暖,气象万千。
④这些日子,我经常听名家朗诵诗文,看见眼前这些树木的动人景象,我仿佛又听见了《楚辞》《论语》,听见了李白剑气飞腾的诗,李煜萧声凄切的词,听见了关汉卿的套曲小令,听见了朱自清的散文以及各种形式各种风格各种色彩的当代文学名著,抑扬顿挫,珠跳玉溅。一树有一树飒爽的风景,又犹如钢琴在风景中,十树百树如十个百个郎朗的神妙手指,弹出了冬的序曲。
⑤我走了一会儿,起风了。这风与平常的风大不相同,总一阵一阵地变着花样吹。突然,出现了一群蝴蝶,飞在眼前,一闪一闪。已经是初冬天气,它们怎么还活着?它们来自哪里?是齐白石的长轴?是张大千的横披?抑或是徐悲鸿的画轴、黄胄的册页?小写意的,没骨的,描染的,以墨代色的,闪闪而飞。它们如此新鲜如此活泼,就像刚刚伴过蜜蜂,追过柳絮,从花丛穿被出来。它们或大,或小,或高飞,或低期,或者正养行,或者斜着舞。闪着飞养飘着,一闪一闪,纷纷扬扬,起起落落 , 追逐,相伴,列队,散开,聚拢,上下翻飞乱纷纷。
⑥我知道,它们并非蝴蝶,而是飘飞的落叶,但我宁愿相信它们就是蝴蝶。蝴蝶飞得怎么美,它们就飞得怎么美;蝴蝶飞得怎么潇洒,它们就飞得怎么潇洒。它们和蝴蝶一样都有迷人的翅膀——那些迷人的花纹、图案、颜色。落叶的颜色虽然比不上蝴蝶的鲜亮,却也没有多少衰败感,更没有枯槁感,而是隐隐透着昔日的千种姿彩、万种风情,抠也抠不掉。
⑦我国峨眉山有…种若扬全球的蝴蝶,叫作枯叶蝴蝶,据百度百科介绍,它“色美姿丽,拟态過真”。我眼前这些如蝶的落叶,也是色美姿丽,拟态逼真,假如它们的数量和枯叶蝴蝶一样稀少,二者的价值几近可以等同也。
⑧这些犹如蝴蝶的落叶,花朵样飞,彩虹样闪,翩翩然,闪闪飘权,快闪慢闪,闪上闪下,庄周的梦,果祝的情,飞飞飘飘,一闪一闪,四围为之明明暗暗。我看见一只格外艳丽,它舞着舞着却旋转起来,就像芭蕾舞演员用脚尖那样地旋转,旋成了旋风,旋成了花。
⑨众蝶翩飘飞,它们是土地的精灵。
⑩莫要说它们和真蝴蝶是两码事。在自然界,落叶和蝴蝶很难说互不相干。落叶不久便会融入泥土,来年春天,有一些真正的、地道的蝴蝶会从泥土里蠕端爬出,晒晒太阳就飞了起来。在它们绵软的身躯里,美丽的翅膀上,谁敢说没有这些落叶的生命和灵魂?
(选自《光明日报》2019年12月20日)
(1)、阅读文章,梳理写作思路。(2)、本文语言富有表现力,请从修辞、句式、用词等角度,任选其一赏析划线句的 妙处。它们成大,或小,或高飞。或低测,浅者正者行,或者斜着,闪着飞着飘着,一闪一闪,扬扬,起起落落,追逐,相伴,列队,散开,聚拢,上下翻飞乱纷纷。
(3)、文学评论家阎纲先生曾指出:“刘成章的散文,五彩缤纷,很善于着色,有醉倒人的力量。”请结合第③段,分析作者是如何着色的(4)、文章第⑥段写到:“我知道,它们并非蝴蝶,而是飘飞的落叶,但我宁愿相信它们就是蝴蝶。”作者为何“宁愿相信它们就是蝴蝶”?请结合文章内容,从两者相似性的角度来回答。(5)、你认为“鱼”和“落叶”哪一个更适合做图书馆馆徽的主要元素?请结合小罗搜集的甲乙两文及《蝴蝶一样的落叶》简要阐述理由。 -
7、小罗发现古文中“鱼”的意象内涵丰富,可以作为图书馆馆徽的设计元素,请为他完成资料分析。
【甲】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徒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庄子《北冥有鱼》)
【乙】
龙门山在河东界,禹凿山断门,阔①一里余,黄河自中流下。两岸不通车马。每春之际,有黄鲤鱼逆流而上,得者便化为龙。又林登②云,龙门之下,每岁季春有黄鲤鱼,自海及诸川争来赴之。一岁中,登龙门者,不过七十二。初登龙门,即有云雨随之,天火自后烧其尾,乃化为龙矣。其龙门水浚箭涌,下流七里,深三里。
【注释】①阔:宽。②林登:人名。
(节选自(太平广记》卷四六六)
(1)、参考表格提示的方法,解释加点字。词句
方法
提示
释义
《齐谐》者,志怪者也
查词典法
①心意:②记住:③记述:④通“帜”,旗帜;⑤标志,标记:⑥通“痣”(《古汉语常用宇字典》)
(填序号)
其龙门水浚箭涌
课内迁移法
斗折蛇行
(2)、请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②每岁季春有黄鲤鱼,自海及诸川争来赴之。
(3)、两篇文章中的“鱼”寄寓了作者不同的情感,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4)、深圳又称“鹏城”,请结合甲文、链接资料和你的生活体验,谈一谈大鹏鸟这一意象和深圳的城市精神有哪些相通之处。链接资料
全面推进城市精神文明建设。进一步弘扬开放多元、兼容并蓄的城市文化和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的特区精神,大力弘扬粤港澳大湾区人文精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加快建设区域文化中心城市和彰显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现代文明之城。
——《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
(5)、鲲化为鹏,鱼化为龙,它们都发生了变化。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保尔在革命的洗礼中也发生了变化。请结合作品具体内容,谈谈他的变化及带给你的启示。 -
8、小罗从古诗文的动植物意象中寻找到很多设计灵感,请为他补全古诗文。
意象
古诗文原句
动物
鸟
关关雎鸠,。(《关雎》) )
, 潭影空人心。(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鱼
坐观垂钓者,。(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马
, 。(李白《送友人》)
其真无马邪?!(韩愈《马说》)
植物
梅花
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
梧桐
缺月挂疏桐,。(苏轼《卜算了·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茅草
, 下者飘转沉塘坳。(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
9、阅读
材料一
中小学图书馆(室)规程
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中小学图书馆(室)(以下简称图书馆)规范化、科学化、现代化建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升服务教育教学能力,特制定本规程。
第二条本规程适用于公办、民办全日制普通中小学校的图书馆。
第三条图书馆是中小学校的文献信息中心,是学校教育教学和教育科学研究的重要场所,是学校文化建设和课程资源建设的重要载体,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推动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平台,是基础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体现,也是社会主义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
第四条图书馆的主要任务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建立健全学校文献信息和服务体系,协助教师开展教学教研活动,指导学生掌握检索与利用文献信息的知识与技能:组织学生阅读活动,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
(摘编自《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图书馆(室)规程>的通知》,教基(2018)5号)
材料二
(摘编自《合肥市中小学图书馆馆藏资源建设与策略研究》,中国知网)
材料三
色彩本身具有美的魅力。图书馆中色彩的运用应当以能够协调而不是消耗读者的注意力为原则。例如橙黄色能使读者产生振奋的情绪,但它只能用在图书馆的门庭、走道的地面和墙壁,用在阅览室内就不十分适宜了。因为一味的兴奋使人易产生疲劳的感觉,这样反而干扰了阅读。因此,对于埋首书卷的读者来说,图书馆宜采用的颜色是白色(能使人情绪安定、舒畅)、绿色(有利于消除疲劳)或天蓝色(能使呼吸平稳、轻松)。
图书馆布置装饰品要考虑内容与形式上的适宜性,应注意墙壁上的学者画像、名人格言等本身内容的适宜性,也要注意位置适中、字体美观。其他如读者规则的设置也应考虑其形式与内容的适宜性,有的图书馆公布的读者规则中,动辄罚款,览室或书库中时有“谨防偷窃”的告示,这些风景的文字实际上已使读者处于防范地位,对其心理情绪上的影响是可想而知的。
木来学校图书馆公共空间设计应当彰显出智能化特征,随着网络技术的应用与普及,越来越多的现实问题可以通过网络技术得到解决,传统图书馆的功能逐渐被取代,而学校图书馆的使用人群是学校师生,他们更是深深受到现代网络技术影响的人群。因此,在设计上应当多采用智能设备,例如Al机器人引导员、智能化查询系统及手机端电子图书馆等,还可以开辟专门的智能设施设备体验馆、使用中心,以满足师生对于智能化图书馆的要求。
(摘编自《论图书馆美学》,《图书馆论坛》2003年2月)
材料四
时间
活动
地点
5月1日
书影时光《叶间2:宗师传奇》
北馆3F观影厅
5月1日
书海探底——智慧书库参观体验活动第365场
北馆智慧书库
5月1日
“中国文化名人大营救"主题展定点讲解
北馆5F深圳文学馆
5月10日
"深图布克家族绘本阅读夜"系列线上活动
线上
5月门日
“我是朗读者”朗诵技巧基本功的灵活运用
中心馆一楼南书房
(节选自深圳图书馆公众号,有删改)
(1)、下列表述与材料意思相符的一项是( )A、校园图书馆是中小学校的文献信息中心,其服务对象是学生。 B、初中生对校园图书馆的利用尚且不足,大部分是用于借还书和上阅读课。 C、随着网络技术的应用与普及,所有现实问题都可以通过网络技术得到解决。 D、深圳市图书馆5月活动种类丰富,可参观体验,可观看电影,可学习朗诵。(2)、以下是小罗组草拟的图书馆焕新计划,请结合材料,给他提出两条修改建议。图书馆焕新计划(初次讨论)
(1)购买大量动漫、笑话、经典文学作品:
(2)地面摆放绿植和黄色桌椅:
(3)墙面张贴“谨防偷窃”的告示和文学家的画像:
(4)购买AI机器人引导员和智能化查询系统:
(5)开展“图书馆智能化搜索设备的使用”主题讲座。
(3)、交流研讨后,同学们发现·所理想的图书馆不仅需要有完善的设施,还要有丰富的活动激发同学们的阅读兴趣,请参考四则材料为校园图书馆设计一项阅读活动(不与材料四重复),并简述活动的主要内容。(4)、小罗建议图书馆在杜甫的画像旁配上《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以下诗句,请结合诗句,分析小罗建议的合理性。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
10、雅号是富含雅趣或特殊意义的别称。请参考示例,为校图书馆取一个雅号并简述理由。
雅号:清泉阁
原因:书页如山问清泉,荡涤心灵的尘埃。
-
11、图书馆管理员发现,《经典常谈》上架后,《论语》《孟子》等经典作品借阅量减少。部分同学认为,读了《经典常谈》就可以不用阅读“四书五经”了,你是否问意这一观点?请结合《经典常谈》的《序》(节选)及你的阅读体验发表看法。
《序》:我国经典,未经整理,读起来特别难,一般人往往望而生畏,结果是敬而远之……我们理想中一般人的经典读本——有些该是全书,有些只该是选本节本——应该尽可能地采取他们的结论……这样办虽然不能教一般人直接亲近经典,却能启发他们的兴趣,引他们到经典的大路上去。这部小书也只是向这方面努力的工作。如果读者能把它当作一只船,航到经典的海里去,编撰者将自己庆幸,在经典训练上,尽了他做尖兵的一份儿。可是如果读者念了这部书,便以为已经受到了经典训练,不再想去见识经典,那就是以为鱼,未免辜负编撰者的本心了。
-
12、请围绕征集令中的“功能优化”一项,设计两个采访问题,征集同学们对图书馆焕新的意见。
-
13、你所在的班级参与了此次征集活动。作为班长,请你参考以下图示,向同学们讲述你的工作思路。
-
14、阅读
书香焕新·木来可期
——学校图书馆焕新计划征集令
亲爱的校园造梦师:
当晨曦穿透雕花窗,在泛黄书页上织就金色经纬:当春色漫过阅览灯盏,在寂静廊柱间流淌智慧清辉——这座承载着古今记忆的智慧宝库,这座立干我们精神大①____(shà)的知识圣殿,这座陪伴无数青春的校园图书馆,即将在你们的奇思妙想中焕发新生!本次活动将分为“图书馆焕新提案征集”及“图书馆馆徽设计大赛”两部分组成。期待同学们②____ (yǒng)跃参与。
一、征集内容
1.功能优化:如图书馆的空间利用、借阅规定等:
2③____:如图书馆内部的颜色搭配、绿化景观设计等:
3.人文关怀:如无障碍设施完善、大字版图书和有声图书补充等:
4.④____:如智能检索系统、数字机器人导航等。
二、征集对象
全校师生均可参与,以个人、小组、班级为主体提交作品。
三、参与方式
请于2025年8月30日前将图书馆焕新提案纸质版或图书馆馆徽设计图提交至校团委办公室。
学校图书馆
2025年6月
(1)、请写出征集令①②两处的汉字。(2)、有关征集令的内容和格式,说法正确的是( )A、画横线的句子是排比句,句式工整,强调了校园图书馆的重要地位和功能。 B、“本次活动将分为‘图书馆焕新提案征集’及‘图书馆馆徽设计大赛'两部分组成。”此句是病句,应去掉“及”。 C、“全校师生均可参与,以个人、小组、班级为主体提交作品,”此句标点有误,应将逗号改为分号。 D、征集令的落款格式有误,“学校图书馆”应与“2025年6月”调换位置。(3)、请补充征集令③④处的文字。 -
15、 题目:此刻,你不一样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定文体(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②不得抄袭、套作。③文中不得泄露与个人相关的信息。
-
16、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今天,更需要深度阅读
张焱
①在AI用一分钟就能总结一本书的今天,有多少人还在阅读,并以相对传统的方式阅读?这是一个严肃问题。
②第30个世界读书日刚刚过去,有媒体针对短视频时代人们的阅读方式,以“世界读书日,可以不读书吗”为题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67.9%的受访者表示每月会读完1~2本书,65.3%的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使用AI工具。值得注意的是,月阅读量超过5本的高频读者中,52.2%的人经常使用AI辅助阅读。商家的嗅觉是敏锐的,许多阅读类APP已经开始布局AI,有的电子书平台增加了“AI问书””功能,可以直接提取书中的人物、背景和金句,有的电子书平台即将上线书籍解读AI工具、AI伴读工具。
③这个调查结果与大众的感受是相符的。有媒体观察到,目前一些AI辅助阅读工具已经成为不少学生的阅读伙伴。AI可以帮助筛选信息、辅助学习,当“亲自读”难以完成阅读作业,却又面临课堂讨论、提交读书报告的课业要求时,读AI处理过的内容成为一条极具诱惑的便捷通道,但这会造成什么样的结果呢?AI通过数理模型将文本简化为可量化的标签,过滤掉其中的不确定性,最后呈现出“一千个读者只有一个哈姆雷特”的单一结论,这与传统阅读中个体通过思辨与共情形成的多元理解形成了鲜明对比。
④其中原因,除了“偷懒变得轻而易举”以外,还有注意力的日渐缩水。今天,我们的注意力衰退到常常看不完一个10分钟以上的长视频,看不完公众号上一篇3000字以上的文章,更不要说看完20万字的书籍。但我们真的能毫无节制地依赖AI辅助,让它主宰我们的阅读,甚至主宰我们的思想吗?
⑤答案是否定的。无论是业界还是学界,甚至是那些拿AI做读书报告的人,基本的观点都认为,AI是工具而非替代品。它可以替代简单的重复性劳动,却无法替代人类通过阅读形成的深度认知,亦无法替代人类通过阅读实现的自我启蒙。在信息过载的时代,主动阅读更像是一种“反算法”行为,它要求我们慢下来,与文字背后的思想交锋,在孤独中完成心智的成长,最终完成“人之为人”的修炼。
⑥物理学家霍金曾说,人工智能的全面发展可能带来人类文明的终结,除非我们学会如何规避风险。人类对AI的担忧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基于技术发展速度与社会适应能力之间的落差,尽管部分担忧带有未来主义色彩,但不得不承认,人类与AI的博弈确实是值得关注和警惕的。当下的人工智能技术主流强调“人在回路机制”,其意义在于强调人类深度参与和动态协助的技术范畴,其核心在于通过人类与AI的交互闭环实现协同决策、优化模型性能并保障伦理安全。这就要求充分发展人的主体性,而阅读且是深度阅读正是其中重要环节。
⑦换句话说,谁还能经受得住深度阅读的磨砺,谁就能在未来的社会中胜出。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1)、阅读第③段,简要写出“AI辅助阅读”的利与弊。(2)、下列关于二“人在回路机制”表述有误的一项( )A、“人在回路”指人类与AI的交互闭环中要充分发展人的主体性。 B、强调“人在回路机制”的核心是实现协同决策、优化模型性能并保障伦理安全。 C、“人在回路机制”强调人在阅读中要深入参与。 D、强调“人在回路机制”可以更好地调节技术发展速度与社会适应能力之间的落差。(3)、阅读文章⑤⑥段,分析作者如何使论证更严谨。(4)、结合文章内容,为过度使用AI伴读工具的同学,提出“深度阅读”的合理化建议。 -
17、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磨刀石里的岁月
高洪波
①磨刀石,是人们家庭生活中司空见惯的物件。儿时在内蒙古草原上,我曾用磨刀石磨过镰刀,那是在去外祖父家过暑假时经历过的生命体验。磨刀石长长的、窄窄的,是青灰的颜色,把镰刀和清水组合在一起,用磨刀石“嚓嚓嚓”地磨出锋利,是一个小男孩非常开心的事情,但是内蒙古不产磨刀石,它只有草原、沙丘和骏马、羊群,所以磨刀石来自哪里一直让我很困惑,它肯定是来自不知名的远方、山上,那是大山劈下的一片山的叶片,随便一扔,扔到了内蒙古草原上,成为人们珍惜的磨刀石和我童年坚硬的记忆。
②也许是和磨刀石有缘,年龄大起来后,我养成一个习惯,喜欢购买各种菜刀,哪怕是还没有组建家庭的时候,我也逢刀必买。菜刀是家庭生活的必备。记得在云贵地区从军时,我在贵州的安顺买过菜刀,后来在重庆的大足买过菜刀,买刀的原因非常简单:因为是当地名产。上世纪90年代,我首次走访金门,金门的菜刀赫赫有名,我也买过一把。最近一次买刀是在德国的莱比锡,我用欧元买过当地有名的菜刀,顺便还买了一块专用的磨刀石,它很像我们常见的砂轮,但它不是圆的,是一个长条状的。这把菜刀应该是世界名刀,锋利坚韧,确实好用。但是中国不同地域的菜刀也各有所长,不同的是中国的菜刀需要用中国的磨刀石。
③当代社会,磨刀石的功能日益减少,但我仍然关注着磨刀人的存在。磨菜刀曾经是由一些走街串巷的磨刀人所经营的营生,而且他们的存在由于一部现代京剧《红灯记》而响遍全国,因为剧中一个磨刀人(地下工作者)有一句著名的台词:“磨剪子来戗菜刀。”这是流行于北方的一种市井呼唤,很多北方人耳熟能详。
④这几年随着北京城市建设的变化,走街串巷的磨刀人少见了,倒是在社区经常举行不定期的“磨剪子戗菜刀”义务服务,这当然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可我仍然希望自己家的钝菜刀被人认真地磨戗。终于有一天,我听见了一声吆喝:“磨剪子来戗菜刀——”但这吆喝明显是电喇叭声里的吆喝,没有什么激情。隔着小区的栅栏,我看见了一个磨刀人,于是我兴冲冲地把钝了的两把菜刀拎出去,包括德国名刀,请磨刀人帮我打磨。他磨刀的时候跟我闲聊,我才知道他是北京远郊一个村子里的人,而且他们村里的人都是以磨刀为职业,这应该是一个磨刀专业村。磨刀的价格已经远非昔日所比,比如那把名刀,他一看就说:“好刀!但是很难磨,费用90元钱。”我请他把两把刀都磨完了,试了试锋利程度,手艺端的不错,于是继续跟他聊,才知道,磨刀这个职业已经非常罕见了。就拿他来说,将近60岁,孩子们显然已经没有兴趣再推着自行车走街串巷地磨刀了。
⑤磨刀自然需要磨刀石。此前,我和一批作家到山西太岳深处沁源县,研讨一部关于1942年太岳军民围困沁源的纪实文学作品,那是一次两年多的围困战,最后使盘踞在沁源的敌人狼狈地撤退,“沁源围困战”因此成为轰动抗日根据地的一件大事,以至于延安《解放日报》专门发表了社论。一位山西的女作家叫蒋殊,写了一部非常好的纪实文学,以1942年围困沁源为主要蓝本,而巧的是,沁源是我当年从军的四十师发祥地,她在文中写到的两个团就是后来我所在的四十师的一一八团和一一九团,主导了围困沁源的这次战役,最高指挥官是大将陈赓。我平生第一次走进沁源,看到那片英雄的土地,浴血奋战的前辈们让我由衷地感佩,深受激励。离开沁源的时候,我们要坐车到太原再乘高铁回京,汽车在一处山脚边停下了,因为前面正在修路,需要耽搁一段时间,我们在无名山村的小河边休息,等待前面放行。这时一位有乡村生活经历的作家朋友突然捡起了一块石头,高声叫道:“哎呀,可是很好的磨刀石啊!”走过去一看,他拾起的是一块赭红色的条状山石,沉甸甸的长方形、果然是很标准的磨刀石,而且这些石头分布在路旁的山崖边,一眼望去有很多,分明是“养在深闺无人识”。于是大家纷纷下去拾捡,这是一次偶然的、意外的拾捡,也是一次与太岳磨刀石的巧遇和邂逅。我捡起一块如戒尺般整齐的磨刀石,平整光滑,透着太岳的赭红色,握在手里有一种凝重和素朴,它让我想起童年时草原上的那块磨刀石,于是我把它装进了背囊,带回了北京。现在,这块太岳磨刀石就置放在我的书房。我当然不是用它来磨刀,我只是拾捡回一段记忆,一段人和历史、人和童年相关的沉甸甸的回味。
⑥沉重的太岳磨刀石,你当年可曾磨过围困沁源的八路军战士的刺刀?我想,这应该是三毫无疑问的。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与赏析有误一项是( )
A、第②段写“不同的是中国的菜刀需要用中国的磨刀石”,体现了民族文化的独特性。 B、第③段写磨刀人的营生因《红灯记》中的著名台词“磨剪子来戗菜刀”而流行于北方。 C、第④段写“走街串巷的磨刀人少见了”“孩子们显然已经没有兴趣”,反映了磨菜刀这一传统手艺的没落。 D、第⑤段写“它让我想起童年时草原上的那块磨刀石”,呼应了儿时“我”对磨刀石来源的猜想。(2)、通读全文,概括“我”与“磨刀石”相关的事件。(3)、从文章内容看,“磨刀石”是家庭生活的实用工具,是童年记忆的载体,是 , 也是。(4)、分析文章第③段是如何起到过渡作用。(5)、说说文章第⑥段的深层含义。(6)、综观全文,作者围绕“磨刀石”表达了哪些具体的情感? -
18、文言文阅读;阅读下列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节选自《核舟记》)
【乙】
傅子见安乡侯曰:“今马钧所欲作者,国之精器、军之要用也。费十寻之木,劳二人之力,不经时而是非定。难试易验之事,而轻以言抑人异能……”于是安乡侯悟,遂言之武安侯① , 武安侯忽之,不果试也。此既易试之事,又马氏巧名已定,犹忽而不察,况幽深之才、无名之璞乎?后之君子,其鉴之哉!马先生之巧,虽古公输般②、墨翟③、王尔④ , 近汉世张衡,不能过也。公输般、墨翟皆见用于时,乃有益于世。张衡虽为侍中,马先生虽给事中,俱不典工官⑤ , 巧无益于世。用人不当其才,闻贤不试以事,良可恨也。
(节选自《汉魏六朝散文·马钧传》,有删改)
【注释】①武安侯:曹爽,魏明帝亲信。②公输般:鲁班,春秋时鲁国著名的巧匠。③墨翟:墨子,擅长制造守城的器械。④王尔:战国时有名的工匠。⑤工官:掌管营建和各种工匠的官署。
(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 ②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B、①而轻以言抑人异能 ②犹忽而不察 C、①神情与苏、黄不属 ②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D、①公输般、墨翟皆见用于时 ②但当涉猎,见往事耳(2)、下列对两文内容和写法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甲文中王叔远以桃核雕刻“大苏泛赤壁”,可见其工艺之精湛 B、乙文中安乡侯向武安侯举荐,但“马先生之巧”仍被忽视。 C、乙文通过记述马钧的遭遇,批判了当时社会不重视实践、轻视科技发明、埋没人才的现象。 D、两文均着重写技艺,但各有侧重,甲文以“物”为重点,乙文以“人”为核心。(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句子。①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②闻贤不试以事,良可恨也
(4)、甲文中的王叔远具有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请根据乙文内容,判断马钧是否具有工匠精神,并说明理由。 -
19、诗歌阅读;对本诗理解与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咏景德镇兀然亭
缪宗周①
陶舍重重倚岸开,舟帆日日蔽江来。
工人莫献天机巧,此器能输郡国材。
【注释】①缪宗周:明代廉吏。
A、“陶舍重重倚岸开”,反映了景德镇陶瓷产业发达。 B、“舟帆日日蔽江来”,描绘了繁忙的水上交通运输,给景德镇带来了活力。 C、本诗后两句的意思是工人不贡献精湛的技艺,“此器”就比不上其它地方的陶瓷。 D、题目中的“兀然亭”,交代了作者观察的地点。 -
20、 请向同学小威转述下面新闻的主要内容。
本报讯 近日,山东省教育厅印发《山东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纲要》,进一步规范地方课程设置,有效推进地方课程建设,发挥地方教育资源优势,实现课程育人价值,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更好发挥地方课程对国家课程的拓展补充作用。
(节选自《中国教育报》2025年4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