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对于重要的书,我们必须反复阅读,每读一次都会觉得开卷有益 B、青青的山,绿绿的水,山水相映,栩栩如生 , 令人陶醉。 C、在日常生活中,自觉选择低碳生活方式,是每一位中学生责无旁贷的责任。 D、听完演讲后,姜春由衷地说:“李老师的演讲抛砖引玉 , 我们受益不浅。”
  •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飞窜       天然气       如雷灌耳       未雨绸缪 B、熄灭       候车室       断章取义       无精打采 C、掂记       健康码       心旷神怡       如坐针毡 D、鼎盛       水笼头       吹毛求疵       取义成仁
  • 3、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细(xiān)     合(qì) 量(diān)     伤痕累(léi) B、(huái)     拘(nì) 荣(yīng)     手蹑脚(niè) C、(jué)       戏(xuè) 然(mù)       随声附(hè) D、异(chā)     刻(qǐng) 侦(jī)          堂大笑(hōng)
  • 4、名著导读
    (1)、读经典,颂英雄。请根据阅读积累,把表格补充完整。

    书名

    内容

    人物

    形象特点

    《西游记》

    孙悟空

    《③

    司马迁继承父亲的遗志,当上太史令,开始从皇家藏书馆中整理选录历史典籍。

    司马迁

    坚韧不拔、志向远大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城市里正在酝酿一场暴乱。这天夜里,朱赫来领导三百名同志平息了暴乱。

    朱赫来

    (2)、借名言,谈感受。苏霍姆林斯基说:“个人最崇高的幸福,是为某种比个人利益有意义得多的事业 而奋斗。”请在以下人物中选取其中一位,结合你的阅读体验,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A.保尔(《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B.周恩来(《红星照耀中国》)

    C.祥子(《骆驼祥子》)

  • 5、 请以《    ▲   的苦与乐》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

    ② 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③ 600字以上;

    ④ 文中不能出现考生的姓名和所在学校名称。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黑光(周凤铃)

    ①我七岁以后常常挨饿。

    ②我的父亲曾是一名村干部,却在生了我二姐之后果断辞职进山。我的母亲是在深山里怀上我的,又在深山里生下了我,只可惜,才六个月,她就将我送人。深山里的阴冷潮湿,让我得了一身的风湿病。

    ③七岁那年,他们回来了,除了带回来可以炫耀财富的各种吃食、可以传宗接代的两个白白胖胖的弟弟,还有和我爸妈达成的共识———各出一半学费送已经过了入学年龄的我读书。

    ④我妈卖了很多玉米粒凑了一半学费送到了学校。自此,我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妈当时是真的拿不出钱,他们这种只愿付出一半的情感彻底将我的生活撕裂了,我不得不在两个家庭之间游走,履行我作为一半女儿的义务。我极力维护着两个家庭的平衡,尽可能地在两个家庭的裂隙中生长。

    ⑤每天放学以后我需要上山割猪草或者打柴,一家做一点儿,有时候过了饭点我还没回去,因为怕我在另外一个家里吃过了浪费食物,也就不会有人想起给我留饭菜,于是我只能找我的外公外婆。我的外公通晓药理,给人治病不要钱,患者家属便提来吃食以示感谢,这些吃食大多都进了我的肚子。当我吃饱了之后摸黑回去时,发现门窗紧闭,忙碌了一天的父母已经睡下了,再跑到另外一个家,也没有人给我留门,我在黑夜的角落蜷缩了一会儿,自顾自地站起来又摸黑跑回外婆家。

    ⑥黑暗将我包围,我怕黑,为了突出重围,我只能奋力奔跑。寂寥的夜如冰冷的雨,乡间的风如锋利的刀,我在黑夜里迎风奔跑,接受风与雨的洗礼。

    ⑦外婆睡在偏房,有一个门朝外,我站在房门口竖起耳朵听,里面似乎还有动静,我轻轻推门,门竟然没有上闩。外婆果然还没睡,她拉亮了灯说:“来了,快上床睡觉吧,被窝已经焐热了。”就这样,我一次又一次地钻进外婆的被窝。

    ⑧高二暑假,我回去的时候发现外婆躺在床上,外婆的眼睛看不见了,身上的褥疮开始腐烂,发出一阵阵恶臭。我烧来热水给外婆擦洗身体,外婆疼得浑身都在颤抖,无声的眼泪一颗颗地从我的脸上滚落,外婆从我粗重的鼻息中听出了我的悲伤,她捏捏我的手让我不要哭,她越是宽慰,我越是难过,最后放声大哭,以此来宣泄我对自己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她在家里忍受病痛折磨的不满。

    ⑨我日日守候在外婆的床前,不顾父母的催促,我不理会他们,可外婆也赶我走,我从不违背她的意愿,我不得不告别外婆说:“外婆,我回学校了,您好好养病,我放假了再回来看您。”我没有想到那一别竟是诀别。

    ⑩我再次回去的时候,迎接我的只有一方漆黑的棺椁。我在外面,外婆在里面,近在咫尺却阴阳相隔。我扑上去想打开棺椁看看外婆的遗容,大人不许,说这不合规矩,我只好跪在旁边,隔着生硬冰冷的木板守着我的外婆。夏天的暴雨说来就来,舅舅们齐齐动手用油毡布苫棺椁,有人嫌我跪在那儿碍事,于是我默默退后。雨飘了进来,裹着风,长明灯的火苗躲躲闪闪,我赶紧挪到外面,用身体护住火苗,就像曾经在雨中外婆用身体护住我一样。长明灯可不能灭啊,它要指引着外婆去往天堂。

    ⑪再次返校,我的精神状态一天不如一天,我总是想起外婆,但那时候外公还在,我就像溺水的人还有求生的欲望,极力调整情绪以应对高三紧张的生活。

    ⑫可是不到半年,我的外公竟追随外婆而去,而我,一个从小被外公外婆拉扯大的人,竟然没有资格知晓外公的死讯。

    ⑬那时候我们高中每个月才放一次假,每次月假回到屯里,我一定是第一时间奔向外公外婆家,一般上车之前我会用自己平时省吃俭用攒下来的钱买一些水果或者面包给外公外婆。

    ⑭那天我回到屯里,山脚挂满了白幡,以及熟悉的纸扎。我当时根本没往外公身上想。外公手艺好,会做纸扎,我知道屯里死人了都会用外公的纸扎,我却从来没有想过我会那么快在外公的坟头上看到他亲手扎的纸扎。直到我回到外公外婆家,我发现家里竟然空无一物!我手里提着的零食袋子就那么干吊着,就像那时候的我一样没有了归宿。

    ⑮我妈跟我说外公没了,我这才想起山脚的新坟,我的喉咙一紧,瞪着我妈失语了几秒钟。这么大的事情,为什么都没人告诉我?

    ⑯我跪在外公的碑前,看着他亲手扎的纸扎,红的黄的白的绿的黑的蓝的各种颜色都有。外公在世的时候我曾问过他为什么他做的纸扎会有红的黄的绿的蓝的这些过于鲜艳的颜色,死亡不是一件很严肃的事情吗?外公笑了说:“纸扎虽然是扎给死人用的,却是插给活人看的,人死了就什么都不知道了,可活着的人还得继续活着。颜色鲜艳点好,活着的人看了就没有那么痛苦了。”我知道外公的意思,他是想他走以后,活着的人要好好活着。

    ⑰其实我与外公外婆并没有血缘关系,但是我们之间的亲情早已超越了血缘。我打从记事起就跟着外公外婆,他们教会了我很多东西,却唯独没有教过我该如何面对他们的死亡。

    ⑱那时我的精神脆弱无比,我尚存的一丝理智让我不要靠近走廊的边沿以免纵身跳下去,让我收好身边所有的利器以免划开血管……好在我的室友们、老师们不停地鼓励我,于是我进行了艰难的心理治疗……

    ⑲我很平静地收到了广西中医药大学通知书,我记得外公说过,每个人都有他要走的路,或许学中医就是我的路。外公曾是我们那儿远近驰名的“赤脚医生”,可惜他没有传承人,他过世的时候带走了一身医术。

    ⑳之后,每当我需要走夜路的时候,总能看到夜空中有两颗星星,它们的光穿破厚厚的云层照耀着我。

    (原文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文章的第一段写“我七岁以后常常挨饿”设下悬念,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B、“我”到了上学年龄,我妈却不让“我”上学,可见她并不真心爱“我”。 C、尾段点出主旨:感谢外公外婆如暗夜里的星星,在“我”困境时给我帮助。 D、从文中对生父生母的叙写中可以看出,他们重男轻女,对“我”关心不够。
    (2)、关于“黑光”的给予者————外公外婆,文章写了哪些事?请结合文章内容概括。
    (3)、阅读文中画线的词句,按照括号中的提示,进行赏析。

    ①寂寥的夜如冰冷的雨,乡间的风如锋利的刀,我在黑夜里迎风奔跑。(从修辞手法的角度)

    ②我极力维护着两个家庭的平衡,尽可能地在两个家庭的裂隙中生长。(赏析“裂隙”一词)

    (4)、 罗曼·罗兰说过: “这个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那就是认清生活真相后,依然热爱 生活。”请结合文本,说说文中“生活真相”是什么,“热爱生活”又是什么意思。
  • 7、阅读以下材料,完成小题。

    如果一斤丝价值240元,那么1328元能买多少丝?这道题出现在两千多年前的一本数学总结性著作《九章算术》中。看到这道题,初二1班的同学对古代的计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下面是他们搜集的材料。

    材料一

    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国人就可以用一些不起眼的小棍子————算筹表示抽象的数字。

    算筹记数,有纵和横两种方式。在纵式当中,表示一到五的时候,竖着摆放的每一根算筹都表一。而六到九,则用横放的一根代表五,余下的算筹纵放在下面.横式则相反。表示一个数字,最多使用算筹数量不超过五。

    当时人们可以利用算筹来解决土地开垦、粮食置换、徭役安排等实际需求。因此,善于处理这些政府调控问题的张良被盛赞“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到了明代,算筹被算盘完全取代。一粒粒算珠拨动中,十进制的规则依旧不变。科技发展,计算工具更新,使得运算的步骤得到了简化,但无论工具怎么改变,十进制却始终是我们了解和学习数学的基础。现在,十进位的度量衡与货币单位也在我们的生活中占据主导地位。日常如买菜、装修,高端像经济调控、人工智能,离不开计算,少不了运筹,都用得到你以为高冷的数学。

    知识链接:各文明中的数字

    甲骨文中的一、二、三等,可能就是在文字形成之前人们在实践中约定俗成的抽象符号;卜辞记载的数字中,十、百、千、万的倍数,常写作“合文”:十用“”表示,将两个“十”捏在一起就是二十“”,在一万“”的“尾巴”上加上三横,就变成了三万“”。

    除去中国甲骨文上记载的数字,世界其他文明中又是怎样的情况呢?

    中华世纪坛“伟大的世界文明”展中有一块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的贸易记录泥板,因内容主要是关于洋葱的装运,又被亚述语言学家称为“洋葱档案”。这块泥板记录了此次装运洋葱的总量,其中圆圈和新月图形的组合便是数字,与传统的楔形文字中的数词有所不同。

    稍晚于甲骨文的罗马数字有七个数字符号,其与阿拉伯数字的对应为:

    罗马数字

    I

    V

    X

    L

    C

    D

    M

    阿拉伯数字

    1

    5

    10

    50

    100

    500

    1000

    无论复杂还是简单的数字表示方法,中西方文明在数学定理上都能达成统一。勾股定理在《周髀算经》里就有介绍,经三国时期数学家赵爽加以证明才变成后人所谓的定理,即我们熟知的“勾三股四弦五”。这一定理被广泛应用在土地、建筑的测量乃至天文计算中。与其相似的是毕达哥拉斯定理,即“直角三角形斜边平方等于两直角边平方之和”,在希腊数学中由毕达哥拉斯学派发现、提出并得到普遍证明。

    数字不仅是奥妙无穷的数学基石,同样也蕴涵着深刻的哲学原理,数学家和哲学家对数学的确切范围和定义有一系列的看法。《说文解字》:“一惟初太始,道立于一,造分天地化成万物。”同样的理解也反映在道家思想中,如老子《道德经》:“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学派推崇“万物即数,数即万物”,他们认为“一是本原,二是运动,三是宇宙”,对他们来说数学相当于宇宙。

    (改编自《如果国宝会说话算筹:运筹》)

    材料二:算筹的应用

    用算筹为工具的运算方法称为筹算。在加减法基础上,我国很早就有了乘法。九九表是乘法的基础,我国古代这种表从“九九八十一”到“二二如四”,共36句。因为这张表从九九起头,所以称它为九九表。春秋战国时代著作如《荀子》《淮南子》上都提到九九表。在农业生产中,用于兴修水利、土地整治、修渠凿井。《管子》还引用过九九表口诀“杜陵九施,九七六十三尺而至于泉。”

    (节选自李中恢《我国古代算筹的应用》)

    材料三

    算筹,又叫“筹策”,是算盘发明之前我国最主要的计算工具,多为竹子、木头、兽骨等材质,也有用象牙、玉石或贵重金属制成的。老子云:“善数(者)不用筹策。”善于计算的人不需要算筹。河北博物院展示有战国时期中山国出土的玉算筹和骨算筹。算筹平时放在算袋中,避免丢失。《旧唐书·舆服志》中有“一品以下文官并带手巾算袋”的记载,说明算袋是当时不可缺少的物件,古人随身带着它,便于计算。

    算筹使用十进位制,又称“十进位值制”,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十进制”,就是“逢十进一”;二是“位值制”,意思是,数码位置不同,表示的数值就不同,如数码“9”,放在个位上表示9,放在十位上就表示90。我国商代的文字中就有“一、十、百、千、万”等数字的表述,到算筹计数和运算时,十进位值制更是普遍应用。算筹使用的这套法则,如今全世界都在沿用。

    运算支撑科技发展,科技又促进运算工具的革新。人类起初用手指算数,后来学会用工具辅助计算。从结绳、刻契到算筹、算盘,再到计算器、电子计算机……运算工具的每一次革新都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如今,各种先进的计算设备层出不穷,算筹早已湮没在历史尘埃中。我们在享受现代科技带来的便利时,也请不要忘记,中华五千年智慧流转中,曾经有一种叫“算筹”的计算工具,为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默默地付出了两千多年。

    (改编自于心瑶《问君能有几多“筹”———算筹与计算》)

    (1)、为了整理材料,同学们记了一些笔记。其中与材料不相符的一项是 (    )
    A、老子说“善数不用筹策”,大多数人需要筹策,由此可知,春秋时期算筹已经普遍使用。 B、甲骨文和其他国家的文字一样,都使用约定俗成的符号来表示数字,有一定的使用规律。 C、文中的张良被盛赞为“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其中的“筹”指的就是算筹。 D、算筹的应用,解决了很多农业生产的问题,如土地开垦与整治、兴修水利、修渠凿井等。
    (2)、请结合下定义的说明方法进行判断,下列哪一选项最接近“算筹”的定义 (    )
    A、算筹是使用纵式和横式来解决土地开垦、粮食置换、徭役安排等的计数方式。 B、算筹也叫“筹策”,是用抽象的数字列式和进行各种数与式演算的计数方式。 C、算筹是中国古代使用竹子、木头、象牙等材质,运用十进制记数的计算工具。 D、算筹是一种以筹算为工具的运算方法,在加减法基础上,演变成乘法和除法。
    (3)、根据毕达哥拉斯学派“万物即数,数即万物”的观点,下列说法,不恰当一项是 (    )
    A、宇宙万物都可以通过数学语言来描述,数是万物的本原,这和老子说的“道生一”有异曲 同工之妙。 B、数学是物理学的基础,如对于物理定律的论证,对天体位置和运动的计算,数学都发挥着重 要的作用。 C、毕达哥拉斯认为,万事万物背后都有数的法则在起作用,具备的普遍规律与规定性,这种规 定性就是数。 D、毕达哥拉斯认为,在解说外在物质世界或内在精神世界时,感性是不可取的,世间万物都 应理性看待。
    (4)、请结合文本分析,算筹在历史上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 8、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送友人(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1)、首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请从修辞的角度,简述颈联写出了诗人怎样的心境?
  • 9、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小题。

    【甲】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文曰“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又用篆章一,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

    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嘻,技亦灵怪矣哉!

    (选自《核舟记》)

    【乙】

    扬州郭猫儿,善口技。庚申 , 余在扬州,一友挟猫儿同至寓。比晚酒酣,郭起请奏薄技,于席右设围屏,不置灯烛,郭坐屏后,主客静听。

    久之,无声。少之,群鸡乱鸣,其声之种种各别。俄闻父呼其子曰:“天将明,可以牵猪矣。”其子起至猪圈中饲猪,则闻群猪争食声,吃食声,其父烧汤声,进火倾水声。其子遂缚一猪,猪被缚声,磨刀声,杀猪声,猪被杀声,出血声,溽剥声,历历不爽也。父又谓子曰:“天已明,可卖矣。”闻内上案声,即闻有买卖数钱声,有买猪首者,有买腹脏者,有买肉者。正在纷纷争闻不已,者然一声,四座俱寂。

    (节选自《虞初续志·郭猫儿》)

    【注释】①庚申:清康熙19年,公元1680年。②挟:邀请,偕同。③爝(xún):褪毛的声音。④表(huā):拟声词,哗的一声。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
    A、右者椎髻仰面 天下之广居 B、其两膝相者 晚酒酣 C、能以径寸木 久 , 无声 D、口技 陈康肃公
    (2)、用现代汉语翻译选文中的画线句子。

    ①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

    ②群鸡乱鸣,其声之种种各别。

    (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甲乙两文都用了正面描写,直接写出了王叔远和郭猫儿技艺的高超。 B、甲文详细的刻画和描写,逼真生动地表现了“大苏泛赤壁”的主题。 C、乙文首句中“善口技”的“善”字,可谓贯穿全文,是全文的文眼。 D、甲文按照“总一分一总”的结构来组织内容,思路周密,结构严谨。
    (4)、乙文的作者主要从哪几个方面来表现艺人技艺的精湛?
  • 10、 古诗文默写。
    (1)、 根据课本,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六题只选四题作答)

    ① 我报路长嗟日暮,。(李清照《渔家傲》)

    ② 蒹葭采采,。(《蒹葭》)

    ③  , 狐兔翔我宇。(曹植《梁甫行》)

    ④ 不畏浮云遮望眼,。(王安石《登飞来峰》)

    ⑤  , 皆若空游无所依,(柳宗元《小石潭记》)

    ⑥ 知困,。(《虽有佳肴》)

    (2)、 某同学对《唐诗三首》表现的民生疾苦进行了归纳。请根据批注完成表格。

    诗句

    批注

    出处

    唇焦口燥呼不得,

    归来倚杖自叹息。

    茅草被盗,年老困窘,无可奈何。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逝者已去,含悲苟活,凄苦无奈。

    杜甫《石壕吏》

    衣着单薄,处境艰难,矛盾反常。

    白居易《卖炭翁》

  • 11、2024 年5月15日是“全国低碳日”,今年的主题是“绿色低碳,美丽中国”。为此,班级开展 了关于低碳生活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根据要求,完成以下题目。
    (1)、 小白同学根据今年的主题写了一篇随笔,请根据语境在空白处填写适当的词语。

    在共建美丽中国的历程中,我们有太多的感动。

    感动着我们,“改善城市形象”这一重任在肩,始终激励着大家;②感动着我 们,全国人民同心同德,共同诠释了“绿色低碳”的内涵;细节感动着我们,自上而下群策群力,街道变整洁了,邻里变和睦了。

    (2)、 小云同学认为,实现低碳生活是政府部门的事,与学生无关。请你对小云同学的观点进行反 驳,并结合上述随笔和生活实际说出你的理由。
  • 1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可再生能源发电的竞争力将随着全球能源结构转型的加速推进而得到进一步改善。 B、通过开展阅读经典美文、学习传统礼仪等活动,促使我们领悟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C、真正的“大美”是以淡然的人生态度创造美、发现美、表现美,于寻常中见精神。 D、数据表明,产品质量是否过关,售后有没有保障,是决定客户会不会购买的关键。
  • 13、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令中外游客叹为观止的扬州漆器,有色泽光润、图案精美、构思精巧的特点。 B、客厅墙上挂着的大合照尽管有些褪色,但家人温馨和美的画面依然历历在目 C、登上山顶后可以目空一切 , 有“一览众山小”之感,人的胸襟也变得博大了。 D、苏轼成全了黄州,黄州一样成全了苏轼,苏轼和黄州是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
  • 14、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抉择 振聋发溃 蜿蜒 见异思迁 B、诬篾 夜深星阑 萦绕 衰草连天 C、脑畔 天衣无缝 旌旗 巧妙绝伦 D、驿路 至死不懈 取缔 不修边副
  • 15、 下列词语中,每对加点字的读音都相同的一项是 (    )
    A、亮/望 辈/将就木 B、/涡 仲/自出心 C、/驰 褓/词夺理 D、/暗 帷/然回首
  • 16、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回首近两年的初中生活,总有某个瞬间让自己感动:或许是为解决某道难题时的执 着,是主动为父母分担家务时的担当,是突破恐惧站上舞台的勇气……那些被时光刻下 的“我的”故事里,藏着值得骄傲的答案。

    请以“我为我的点赞”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⑴把题目补充完整;

    ⑵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⑶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和校名;

    ⑷不少于500 字。

  • 17、按要求完成小题。

    《经典常谈》目录

    《说文解字》第一

    《周易》第二

    《尚书》第三

    《诗经》第四

    “三礼”第五

    “春秋三传”第六

    “四书”第七

    《战国策》第八

    《史记》《汉书》第九

    诸子第十

    辞赋第十一

    诗第十二

    文第十三

    (1)、选择性阅读是阅读《经典常谈》的好方法,请你 根据阅读经验向同学推荐阅读本书的相关篇目(见 右图《〈经典常谈〉目录》)。

    ① 小语同学对歌谣中徒歌和乐歌有兴趣,不妨去 “春秋三传”第六 读读; “四书”

    ② 小文同学想了解《论语》中有哪些做学问做人 《战国策》第八 《史记》《汉书》第九 的道理,不妨去读读。 诸子第十

    (2)、勾连记忆法“人物+情节+积极影响”是开展《钢 铁是怎样炼成的》整本书阅读的好方法,以保尔 母亲、朱赫来为例,填写下面的读书笔记。

    人物

    相关情节

    积极影响

    示例:达雅

    照顾保尔并鼓励他创作

    获得新生勇气、追求理想爱情

    母亲

    朱赫来

  • 1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守礁

    楚亚楠

    ①傍晚,窗外余晖消散在融融暮色中。姚文武坐在我对面,伴着海风,讲述着守礁的故事。

    ②姚文武说,作为守礁人,习惯暗夜环境是必备技能。他刚负责执掌发电机时,蒙着眼睛一遍遍操练,才渐渐熟悉了暗夜环境——下床、上楼梯、取枪、入战位······在班长的带领下,他练就了一双“夜视眼”。

    ③说起班长,姚文武话明显多了起来。班长很严格,白天带他熟悉岛礁线路,晚上就要提问专业知识。“班长守礁16年,经常腿疼得睡不着觉。每当他板着脸,我就会想,这个‘老南沙’是不是腿又疼了······”说这话时,姚文武笑了。

    ④下一次轮换时,由于没有专业骨干,班长再一次选择留守。姚文武松了口气——终于可以暂时离开班长了。

    ⑤ 再次上礁时,班长服役期满,已经退伍了。姚文武被任命为新班长。他这才明白了老班 长的不易,也理解了老班长严苛背后的用心良苦。“后知后觉啊。”他感慨道。

    ⑥ 姚文武来自河南的一个村庄,父母朴实善良。当得知儿子光荣入伍,父亲只叮嘱了一句: 当个好兵。

    ⑦ 姚文武将父亲的话记在心里。新兵下连时,遭遇风浪,船舱里的物品被颠得七零八落, 空气中弥漫着呕吐物酸腐的味道。姚文武强忍不适,弓着身子走出船舱。刹那间,热浪袭来, 让人喘不过气。恍惚中,他看见一座孤岛在无边的碧波中若隐若现。

    ⑧ “小岛像大海上的一根火柴头,岛上只有一座二层高的小楼,四周全是海,望不到尽 头……”姚文武说,他正失望,却看到小岛上空飘扬着五星红旗,他的心似乎被安抚了;当看 到一群热情的老兵朝他们挥手,高喊着“欢迎战友”时,他瞬间热泪盈眶。

    ⑨ 从此,小岛上的岁月与孤独相伴。“轰鸣的机器声一关停,海浪拍打礁盘的声响能将人 吞没。晚上寂静得可怕,这天上的星星,我已不知数了多少回……”可即便孤独,这个小岛也 是姚文武心里的故乡,他在这里的日子远比在家乡要长。

    ⑩ 他并非不想家,父亲身体不好,他一直挂怀。可恰逢接装任务,他又是小岛上唯一懂电 的班长,大到整座电站,小到一个开关,数千件电器设备,都需要他逐一核对捋顺。姚文武在 这里扎下了根,像是不变的海浪与星辰。一个个查找检验、一项项规整造册、一桩桩梳理提报, 在圆满完成任务之余,他还解决了一些长期遗留问题,两次获得“全军士官优秀人才奖”二等 奖。

    ⑪每有成就,他会想到父亲,想起父亲那句“当个好兵”。时光悠长,他本以为可以慢慢 与父亲讲述那些带着海风的故事……可没想到,父亲没能等到那一天。

    ⑫“那阵子小岛一直下雨,供电断断续续的。那天,我接到电话,是上级礁长打来的。 他支支吾吾的,斟酌着措辞,说家里人联系不上我,兜兜转转找到上级单位……我父亲走了, 我连他最后一面都没见到。”

    ⑬夜开始昏沉,海浪声也渐渐平息。这一刻,我看到姚文武眼中的泪光。我想安慰他, 他却清了清嗓子,一字一顿地说:“还好,我当了个好兵 , 没辜负他。”

    ⑭夜色渐浓,海水又翻涌出波澜,澎湃出最深的蓝。

    (选自《解放军报》2025-4-15, 有删改)

    (1)、结合全文,填写表格。

    发生时间

    事情概要

    姚文武感受

    将临岛礁

    远离大陆、遭遇风浪

    不适、失望、安抚、激动

    适应守礁

    (略)

    轮换暂离

    暂离班长

    接任新职

    新任班长

    荣获表彰

    两次获得“全军士官优秀人才奖”二等奖

    想念父亲

    父亲离世

    联系不上、没有回家

    (2)、请结合上下文,从修辞角度赏析第⑩段中画线的句子

    姚文武在这里扎下了根,像是不变的海浪与星辰。

    (3)、请结合全文,分析老班长的人物形象。
    (4)、文中“当个好兵”出现了三次,如第⑥⑪⑬段中画波浪线的内容,请结合全文,分析其作用。
  • 1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学校八年级拟开展“科技争锋,青年有为”主题活动,提供了以下材料,请你根据材料完成任务。

    [材料一]

    在我刚过55岁的时候,我立刻提了一个建议,说:“国家的重大项目,863计划,学术带头人,要小于或等于55岁。”——把我排除在外。这个当然见不得能行,但我还是坚信这是对的。我们看世界上一些企业的创业者、发明家,没有一个超过45岁的。王安创业时是30岁;英特尔的三个创业者,最年轻的31岁,另外两个也不到40岁;苹果公司的开创者也只有22岁,他被美国前任总统里根称为美国人心目中的英雄,三年把苹果公司变成了世界500强;比尔·盖茨创微软的时候是19岁;雅虎创业者也是不到30岁。所以创业的都是年轻人,我们需要一种风险投资的基金来支持创业者,要看到这个趋势。

    (节选自王选《我一生中的重要抉择》)

    [材料二]

    2025中关村论坛“人工智能主题日”上,中国青年科技工作者自信而生动的展示赢得全球参与者瞩目。而2025年新年伊始,两个话题更是引爆了舆论场。

    一个是中国人工智能大模型DeepSeek。90后占比超过75%的“纯国产”本土团队,依靠自主创新,打破了国外人工智能巨头建立的“护城河” , 在全世界掀起一股“DeepSeek旋风”。

    一个是国产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以下简称《哪吒2》)。一部80后导演的中国本土神话故事影片,超越一众好莱坞大片,登顶全球动画电影票房榜,跻身全球影史票房前五,书写了新的传奇。

    DeepSeek和《哪吒2》的火爆出圈,在互联网上引起了大家关于中国年轻一代科技和文化创新的广泛讨论。

    (摘编自《人民日报》2025-4-13,《平视世界,自信自强》)

    [材料三]

    2025年初春,空军某旅一场夜间侦察训练在山林中紧张进行着,披挂了“隐身衣”的雷达隐于夜色之中。“敌”方使出有人侦察机、携带红外热像仪的无人机等“十八般武艺”,又先后在不同地点、不同气候条件下多次组织侦察,依旧未能捕捉到目标雷达信息。这个性能卓越的“隐身衣”,就是国防科技大学电子对抗学院教授时家明团队研发的最新科研成果,名为“某柔性复合隐身材料”。

    20年来,时家明带领团队紧盯前沿,先后攻克多项关键技术,研制出能同时防御可见光、红外等多个波段侦察和制导的新型隐身材料,为我军装备战场生存能力的跃升提供了有效支撑。时家明虽已闯过了万重山,但他没有停下前行的脚步,又带领团队向强电磁脉冲防护等新兴技术发起了新的冲锋。同时,他还将所有宝贵经验和技术成果倾囊相授,为光电防护领域锻造了一支年轻有为的“铁军”。

    (摘编自《光明日报》2025-3-30,《给雷达披上“隐身衣”的人》)

    (1)、下列是对材料的理解与分析,请选出不正确的一项:(   )
    A、国外一些企业的创业者、发明家,没有超过45岁的,比国内的年轻得多。 B、DeepSeek和《哪吒2》的火爆,展示了中国青年科技工作者自信、创新。 C、时家明团队研发的“隐身衣”能让“敌”方未能捕捉到目标雷达信息。 D、时家明带领团队攻克关键技术,并毫无保留地将经验和成果传授给年轻人。
    (2)、怎样理解材料二画线句子中“护城河”的意思?
    (3)、为更好落实“科技争锋,青年有为”精神,请结合材料,提出促进青年人成才的建议。
  • 20、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甲】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鲧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知之而问我,我知之上也。”

    (节选《秋水·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乙】

    庄子送葬,过惠子之墓,顾谓从者曰:“郢人垩其鼻端若蝇翼,使匠石斫之。匠石运斤成风,听而斫之,尽垂而鼻不伤,郢人立不失容。宋元君闻之,召匠石曰:‘尝试为寡人为之。’匠石曰臣则尝能斫之虽然臣之质死久矣。自惠子之死也,吾无以为质矣!吾无与言之矣。

    (节选《庄子〈杂篇·徐无鬼〉》)

    【注释】①郢:yǐng,古邑名,春秋战国时楚国都城。②垩:è,石灰(一说白色的土)。③慢:通“墁”,玷污。④斫:zhuó,砍、削,清除。⑤运:挥动。斤:fǔ,斧头。⑥尽:使……干净。⑦质:对手。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子非鱼,知鱼之乐   求其能千里也 B、是鱼之也   心 C、鲧鱼出游从   其人视端 D、斫之   伯乐不常有
    (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②吾无以为质矣!吾无与言之矣。

    (3)、请用三条“/”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匠石曰臣则尝能斫之虽然臣之质死久矣

    (4)、对于甲文辩论中的庄子与惠子,你更欣赏的是谁?为什么?
    (5)、结合乙文寓言故事,简析庄子与惠子间的感情。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