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解释下面各句中加点的词语。
    (1)、大王加惠
    (2)、而君寡人者
    (3)、公亦闻天子之怒乎  
    (4)、秦王
  • 2、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人(guǎ)         色(náo)         敢易(fú)         吴王阖(lǚ) B、(jū)素(gāo) 安君(líng) 以头地(qiāng) C、(jìn) 韩(guī) 专(zhū) 免冠徒(xiǎn) D、然(fú)         星(huì)         长(guì)         寡人矣(yǔ)
  • 3、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赠黎、安二生序

    [北宋]曾 巩

    赵郡苏轼,予之同年友也。自蜀以书至京师遗予,称蜀之士曰黎生、安生者。既而黎生携其文数十万言,安生携其文亦数千言,□以顾予。读其文,诚闳壮隽伟,善反复驰骋,穷尽事理;而其材力之放纵,若不可极者也。二生固可谓魁奇特起之士,而苏君固可谓善知人者也。

    顷之,黎生补江陵府司法参军。将行,请予言以为赠。予曰:“予之知生,既得之于心矣,乃将以言相求于外邪?”黎生曰:“生与安生之学于斯文,里之人皆笑以为迂阔。今求子之言,盖将解惑于里人。”予闻之,自顾而笑。

    夫世之迂阔,孰有甚于予乎?知信乎古,而不知合乎世;知志乎道 , 而不知同乎俗。此予所以困于今而不自知也。世之迂阔,孰有甚于予乎?今生之迂,特以文不近俗,迂之小者耳,患为笑于里之人。若予之迂大矣,使生持吾言而归,且重得罪,庸讵止于笑乎?

    然则若予之于生,将何言哉?谓予之迂为善,则其患若此。谓为不善,则有以合乎世,必违乎古;有以同乎俗,必离乎道矣。生其无急于解里人之惑,则于是焉必能择而取之。

    遂书以赠二生,并示苏君,以为何如也? 

    (选自《古文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注释】①同年:同一年进士及第的人。②里:同乡。③迂阔:不切合实际。④道:圣人之道,指儒家学说。 ⑤庸讵:岂,难道。

    (1)、阅读时,文文对文中出现的“患”字的意思产生了疑惑,老师给了他两个带有“患”字的课内句子帮助他理解。请你帮助他将“患”字的词义相同的句子组合在一起。(填序号)

    A.患为笑于里之人    B.则其患若此

    C.无冻馁之患矣       D.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第一组: 第二组:

    (2)、阅读时,文文又发现文中某处缺字,于是他又向老师求教。老师给了他一张知识卡片和三个备选字,请你根据知识卡片,帮助他选择最恰当的一项,并阐述理由。

    既而黎生携其文数十万言,安生携其文亦数千言,□以顾予。读其文,诚闳壮隽伟,善反复驰骋,穷尽事理;而其材力之放纵,若不可极者也。

    A、 B、 C、

    知识卡片:赠序,即临别赠言。内容多是勉励、推崇、赞许之辞。往往言辞恳切,态度谦逊,意味深长。

    (3)、通读全文之后,文文将《送东阳马生序》与《赠黎、安二生序》进行对比阅读。在过程中遇到了困难,请你帮助他完成下面表格。

    赠序题目

    《送东阳马生序》

    《赠黎、安二生序》

    背景

    马生将归见其亲

    (填原文)

    内容

    先叙述自己求学之勤与求学之艰,后阐述自己的写作目的

    先叙述黎生求言以解乡人之惑的经过,后阐述自己对“迂阔”的理解

    目的

    鼓励后学珍惜学习条件,勤奋努力

    劝勉技巧

    (4)、文文对末句“遂书以赠二生,并示苏君,以为何如也?”产生疑惑:这篇赠序是写给黎、安二生的,为什么要在末句提到苏轼呢?请你帮他解惑。
  • 4、阅读下面甲、乙两则文言文选段,按要求完成问题。

    【甲】余幼时即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逾恭礼逾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乙】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选自王安石《伤仲永》)

    【注释】①收族:和同一宗族的人搞好关系。②文理:文采和道理。③稍稍:渐渐。④环谒:四处拜访。⑤泯然:消失的样子。

    (1)、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的判断,不正确的一组是(  )
    A、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介词,因为) B、百里外(动词,快步走) C、识书具(副词,曾经) D、仲永环谒于邑人(动词,同“攀”,牵)
    (2)、对文中画波浪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逾恭/礼逾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B、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逾恭/礼逾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C、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逾恭/礼逾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D、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逾恭/礼逾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3)、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分析、概括及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甲】文“余幼时即嗜学”一句中的“嗜”指特别的爱好,暗含着学习成癖、欲罢不能之意。 B、【甲】文中的“我”是一个勤奋、好学、恭敬虔诚的人;【乙】文中的方仲永是一个少时天资过人,才华横溢,长大后平庸无奇的人。 C、对联“五岁作诗弱冠渐平庸,谁之过?天资为赐后天须勤奋,学为先”体现了【乙】文的主旨。 D、你要写一篇谈学习的演讲稿,【甲】【乙】两文的事例均可作为支撑“学习促进我成才”这一观点的正面材料。
    (4)、将【甲】【乙】两个文段中画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②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 5、在我国,“仁”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请你参加“‘仁’文化的魅力”综合性学习。
    (1)、【源流追踪】“仁”为会意字,从“人”从“二”,“均嫡庶,仁亲戚,则族业生旺之端也”中的“仁”便是用其本义:;“(陛下)有仁民爱物之意”中的“仁”则引申为:
    (2)、试根据下面的材料,概括“仁”包括哪些方面的思想内涵。

    ①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论语·学而》)

    ②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论语·乡党》)

    ③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问疾苦声。(郑燮《墨竹图题诗》)

    ④无伤也,是乃仁术也……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孟子·梁惠王上》)

    ⑤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孟子·尽心上》)

    (3)、【“仁”行世间】在9月28日“孔子文化节”到来之际,班级举办“‘仁’行世问”文化传承活动,请你提出一项倡议。 
  • 6、按照要求填空。
    (1)、全文的总领句是“”。作者外出求学,以“缊袍敝衣”处在富 家子弟之间却“略无慕艳意”,其原因是“”。 
    (2)、最能表现作者抄书之苦的句子是“”。 
    (3)、如果用两个字概括作者求学的经历,应是文章中的“”和“” 字;如用一句诗(或一副对联)给文章重拟一个标题的话,这句诗是“”。
  •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2)、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3)、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4)、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 8、下列表述中,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略无慕艳意”“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表现作者在艰苦环境中一心向学的精神。 B、描写富家子弟的富有,是为了突出对自己穷酸生活的遗憾。 C、作者以“勤且艰”的求学经历,勉励马生勤奋学习。 D、本文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精神上的富足,能够战胜物质上的贫困。
  • 9、下列句子和课文完全一致的一项是( )
    A、家贫,无从致书以观看,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B、余立待左右,援疑质理,俯身低耳以请。 C、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D、寒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 10、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送东阳马生(序言) 白玉之环(用作动词,在腰间佩戴) B、媵人持沃灌(热水) 送之(跑) C、寓逆(旅店) 其欣悦(等待) D、获有所闻(终于) 无冻之患(饥饿)
  • 1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并写出意思。
    (1)、或遇其叱咄 
    (2)、其欣悦,则又请焉
    (3)、负 
    (4)、然若神人 
  • 12、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节选自《送东阳马生序》)

    [乙]贾逵年五岁,明惠过人。其姊韩瑶之妇,嫁瑶无嗣,而归居焉,亦以贞明见称。闻邻中读书,旦夕抱逵隔篱而听之。逵静听不言,姊以为喜。至年十岁,乃暗诵六经。姊谓逵曰:“吾家贫困,未尝有教者入门,汝安知天下有三坟五典而诵无遗句耶?”逵曰:“忆昔姊抱逵于篱间,听邻家读书,今万不遗一。”乃剥庭中桑皮以为牒 , 或题于扉屏 , 且诵且记,期(jī)年,经文通遍。于闾里每有观者,称云振古无伦。门徒来学,不远万里,或襁负子孙,舍于门侧,皆口授经文。赠献者积粟盈仓。或云:贾逵非力耕所得,诵经舌倦,世所谓舌耕也。

    (选自《拾遗记》)

    [注]①贾逵(30—101):东汉经学家、天文学家。经学家贾徽之子,悉传父业,曾任侍中、左中郎等职。②牒:供写字用的竹片、木片。③扉屏:门扇和屏风。④闾(lǘ)里:乡里。⑤振古:自古。⑥襁(qiǎng)负:用布幅把婴儿兜负在背上。

    (1)、下列各项中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僵劲不能动(同“肢”) B、略无慕艳意(完全没有) C、未尝有者入门(请教) D、赠献者积粟仓(充满)
    (2)、下列各项中加点文言词语的含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无从致书观                亦贞明见称 B、遇其叱咄                        题于扉屏 C、久而和                                剥庭中桑皮以为牒 D、烨然神人                        不知口体之奉不人也
    (3)、下列各项中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甲文是一篇赠序,赠序有别于书序,这类文章在赠人以言的同时,也往往抒发了作者的某种感情。 B、甲文描述太学生们学习条件的优越,和作者年轻时学习条件的艰苦进行对比,用事实说话,很好地达到了劝学的目的。 C、乙文在记叙贾逵勤学的过程中,穿插了姐弟的对话,虽使行文生动而不呆板,但与文章主题关系不大。 D、甲乙两文中,作者皆是家贫嗜学,乐以忘忧。两人的学习态度都值得后学推崇与借鉴。
    (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②或云:“贾逵非力耕所得,诵经舌倦,世所谓舌耕也。”

    (5)、读完两篇文章,你有哪些体会?请结合原文语句简要概括。
  • 13、 下列选项中,加点词语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
    A、以还 吾三省吾身 如中天 B、愈恭 征于               五光十 C、群书 予夫巴陵胜状 眼六路 D、不敢出一言以    余人各延至其家 日一日
  • 14、《送东阳马生序》作者是 , 字景濂,号潜溪,(时期)著名文学家。被誉为“”,与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
  • 15、下列句中加点的“之”字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当余从师也 B、岂他人过哉 C、戴朱缨宝饰 D、坐大厦下而诵诗书
  • 16、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无从书以观

    ②尝百里外

    ③门人弟子其室

    其欣悦

  • 17、下面加点字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冰(yàn)             老(mào)         学(shì)                  其欣悦(sì) B、人(yǐng)          容(chòu)            为(zhì)                 以拥覆(qīn) C、裂(jūn)             叱(duō)            冻(něi)                 负箧曳(xǐ) D、师(shuò)          葛(qiú)             约(yú)                  既加(guān)
  • 1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下列最能体现塞下秋天季节特点的一项是(   )
    A、衡阳雁去 B、四面边声 C、长烟落日 D、孤城紧闭
    (2)、下列对词的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
    A、词人思念万里之外的家乡,却没有办法回去,“浊酒一杯”怎能排解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B、“燕然未勒”是借用东汉大将窦宪燕然勒石记功而还的典故,这里用来表现将士们建功立业的壮志和决心。 C、“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在悲怆的情调中,鲜明地表达了词人对朝廷腐朽软弱的控诉和批判。 D、全词意境悲凉壮阔,形象鲜明生动,感情真挚深沉,语言质朴凝练,读来真切感人。
    (3)、下列诗句中与“羌管悠悠霜满地“使用的表现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杨炯《从军行》) B、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白居易《观刈麦》) C、无为在绞路,儿女共沾巾。(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D、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4)、全词用语精炼传神。上片一个“”字,点明边塞战事吃紧;下片一个“”字,尽显征人无尽悲怆。
    (5)、词作暗含对比,请举例说明。
    (6)、揭示词作主旨的一句是
  • 19、阅读下面两首古代诗歌,完成小题。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下列对两首古代诗歌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渔家傲·秋思》围绕“异”字写出了塞外的萧瑟荒凉,体现了将土们生活的艰苦。 B、“小桥流水人家”呈现一派清雅,安适的景象,使沦落异乡的游子更添悲然。 C、《天净沙·秋思》意在描绘一幅深秋晚景图,人在其中起陪衬作用。 D、两首诗歌,一首是宋词,一首是元曲,都抒发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2)、这两首古代诗歌皆以“秋思”为题,请指出它们所表达的“秋思”有何不同。
  • 20、赏析《渔家傲·秋思》与《使至塞上》

    【甲】渔家傲

    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乙】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下面对《渔家傲·秋思》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渔家傲,词牌名,这首词是作者在戍守西北边疆期间的感怀之作。 B、词的上片描写塞下秋景。开头一句“塞下秋来风景异”点明季节是秋天。 C、“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傍晚。坐落在崇山峻岭间的孤城便关闭了城门,这与内地华灯初上的景象迥然不同。 D、“浊清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表现了将士们对戍边生活的怨恨之情。
    (2)、【甲】【乙】两文都是写边塞内容的。试结合具体语句品析(从修辞,炼字,表现手法等任意一个角度)两文在思想感上的不同。
上一页 2 3 4 5 6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