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豫章胡叔俊,以高才硕学隐居进贤官溪之上,治乃祖西园,筑亭其间而游息之。以东南先朝阳夕阴,宜木果,而树桃、李、梨、栗。南为正阳之方宜芳华而列种海棠松、竹者贯岁寒而后凋,故以植乎西北中又杂植梅数十株,曰:“梅,松、竹之友也。”今皆蔚然为林矣。若菊,若牡丹、芍药之属,丛生而可爱,皆列于亭之左右,以便观赏。合而名其亭曰“园趣”。

    其出入之途在正东,近所居也。海棠之西有二池,夹道凿小渠引水经其所居,以入于东池。渠之上古木参天,其先祖所手植也。东池之外又为大池,春夏泛溢可以舟楫。池之北为堂八楹 , 以为子弟讲肆之所。又北为堂六楹,以馆宾客。又北为重屋六楹,以藏累世之书。此其园外之事,又所以为成趣之本。

    日坐亭上,与园丁野老论农圃之要,而忘其世虑。客至则觞咏啸歌,云山烟水,交错乎指顾之间,而园中之趣,虽万钟之禄不与易也。

    (选自揭傒斯《胡氏园趣亭记》,有删改)

    【注释】①豫章:今江西省南昌市。②进贤:县名。③楹(yíng):计算房屋间数的量词。一间为一楹,一说一列为一楹。④肄(yì):练习,学习。⑤馆宾客:接待宾客。⑥觞咏:饮酒赋诗。⑦指顾:手指目顾。⑧禄:俸禄。

    (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字。

    若菊,若牡丹、芍药之

    合而其亭曰“园趣”

    则觞咏啸歌

    (2)、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
    南 为 正 阳 之 方 宜 芳 华 而 列 种 海 棠。
    (3)、翻译下面的句子。

    松、竹者贯岁寒而后凋,故以植乎西北。

    (4)、选文紧扣“趣”字来写,你能发现哪些“趣”?请列出四种。
    (5)、文末画双横线句“而园中之趣,虽万钟之禄不与易也”,让你想到以下哪篇课文?任选一篇并简述理由。

    A. 《陋室铭》(刘禹锡) B. 《答谢中书书》(陶弘景)

  • 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江  村

    [唐]杜甫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来堂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

    【注释】①清江:清澈的江水。江,指锦江,岷江的支流,在成都西郊的一段称浣花溪。

    (1)、古诗讲究炼字。古诗《春望》首联“”一句中的“深”字和《江村》首联“清江一曲抱村流”一句中的“”字都极富韵味。
    (2)、有评论说,全诗流露的情感似是欣喜实含悲苦。你同意这种看法吗?请结合诗歌内容加以说明。
  • 3、 名著阅读。
    (1)、 小说《红岩》塑造了众多革命烈士的形象,下列语段分别是谁的语录?(  )

    ①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他高声说道:“人,不能低下高贵的头,只有怕死鬼才乞求‘自由’。毒刑拷打算得了什么?死亡也无法叫我开口!”

    ②面对敌人的刑讯逼供,她凛然说道:“上级的姓名、住址,我知道。下级的姓名、住址,我也知道。这些都是我们党的秘密,你们休想从我口里得到任何材料!”

    ③他在英勇就义前毅然说道:“人生自古谁无死?可是一个人的生命和无产阶级永葆青春的革命事业联系在一起,那是无上的光荣!这就是我此时此地的心情。”

    A、成岗、李青竹、齐晓轩 B、刘思扬、江雪琴、许云峰 C、刘思扬、李青竹、齐晓轩 D、成岗、江雪琴、许云峰
    (2)、 “线儿长,针儿密,含着热泪绣红旗。”歌曲《绣红旗》表现的是《红岩》中的主人公和难友们在渣滓洞里为庆祝一起绣红旗的场面。
    (3)、 小说《红岩》中的宋振中被大家叫作“”,遇害时年仅8岁。这个小英雄在狱中(概写情节),为我党开展的狱中斗争作出了贡献。
    (4)、 《红岩》中,有许多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如果让你为其中的一位送上一束鲜花,你最想送给下列哪位?请说明理由。
    江姐 许云峰 成岗 华子良 刘思扬
  • 4、小州对地名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制作了“我爱记地名”古诗文积累卡, 探索“地名”背后的文化秘密。请你帮他将卡片中的古诗文及作者补充完整。

    古诗文积累卡

    地名文化

    古诗文梳理

    地名隐含在江河之中

    “大漠孤烟直, ”,王维笔下的边塞雄浑壮阔;

    “  , 万里送行舟”,李白笔下的离别暗含乡思;

    “  , 霜重鼓寒声不起”,李贺笔下的战争激昂悲壮

    地名融入建筑物之中

    “东风不与周郎便, 。”[ 《赤壁》];

    “  , 水面初平云脚低。”(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地名沿用至今

    “或王命急宣,  , 暮到江陵……”,郦道元从侧面突出景物特征;

    , 芳草萋萋鹦鹉洲”,崔颢以乐景衬哀情

    时代新意:地名不是简单的地理符号,它蕴含着千百年来人们对这片辽阔土地的认识,对优秀文化的传承,对历史变迁的记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5、 学校开展以“春节——身边的‘非遗’”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完成以下任务。
    (1)、 【任务一】报道下面这则消息时,不同媒体的标题各有其妙,请任选其一作赏析。

    当地时间2024年12月4日,中国申报的“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在巴拉圭亚松森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9届常会上通过评审,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A.  《人民日报》的标题:《春节,申遗成功!》
    B. 《新民晚报》的标题:《我们的春节,世界的“非遗”》
    我选(  ),赏析:(               )

    (2)、 【任务二】作家、学者冯骥才说:“春节,是中华民族最大的‘非遗’。”请结合自身过节的体验,对这句话中的加点词语略作诠释。提示:可从参与人数、节庆时长、节庆形式、节庆意义等角度展开。
    (3)、 【任务三】小语爸爸感慨:“虽然春节申遗成功了,但是年味却没有以前浓了。”请从保护和传承春节“非遗”文化的角度,提两个可行性建议。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从战争烽火中的冲锋陷阵到抗震救灾中的义无反顾,从脱贫攻坚中的殚精竭虑到维和斗争中的逆行出征……英烈们用鲜血染红战旗,用生命筑起精神的高地,他们都是被铭刻在民族记忆里的光辉一笔,zhāng显中华民族的力量与担当。

    据不完全统计,约有000万左右烈士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英勇牺牲。他们是令后人景仰的永远的丰碑,这丰碑是照亮前路的灯,指引我们一路前行;这丰碑是____,____。他们与日月同生,与山河同在!

    (1)、 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zhāng
    (2)、 下列括号里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他们是令后人景仰的永远的丰碑。(这句话的主干是“他们是后人景仰”) B、“冲锋陷阵”“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英勇牺牲”。(这几个短语的结构完全相同) C、他们与日月同生,与山河同在!(这句话是祈使句) D、从脱贫攻坚中的殚精竭虑到维和斗争中的逆行出征……(这句话中“殚精竭虑”使用正确)
    (3)、 文中画线句有语病,请提出修改意见。
    (4)、 请续写下面的句子:这丰碑是照亮前路的灯,指引我们一路前行;这丰碑是
  • 7、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在我们的生活中,美就如路边的野花,在淅沥沥的春雨中轻轻摇曳,在轰隆隆的夏雷中静静绽放,在冷飕飕的秋风中顽强盛开,在白皑皑的冬雪中傲立枝头。岁月轻轻滑过指尖,许多往事便渐渐弥散在如沙漏般的光阴里面。但在生命的长河里,总有某些美,让我们刻骨铭心,难以忘记。因为这种记忆是美丽的,芬芳的,让人心情愉悦的,能够温暖人心的。

    请以《有一种美,绽放在记忆深处》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②要突出自己的体验和感悟,不得抄袭;③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和人名。

  • 8、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各题。

    【材料一】

    传记有很多种类型。“定案本”(definitive)的传记是对一个人的一生作详尽完整的学术性报告,这个人重要到够得上写这种完结篇的传记。“定案本”的传记绝不能用来写活着的人。在写作这样的传记时,作者要阅读所有的资料及信件,还要查证大批当代的历史。因为这种收集资料的能力,与用来写成一本好书的能力不同,因此“定案本”的传记通常是不太容易阅读的。这是最可惜的一点。一本“定案本”的传记是历史的一部分——这是一个人和他生活的那个时代的历史,就像从他本人的眼中所看到的一样。应该用读历史的方法来读这种传记。

    (选自莫提默·J.艾德勒、查尔斯·范多伦《如何阅读一本书》,有删改)

    【材料二】

    窗余壁虎干饭香——鲁迅的另类宠物

    薛林荣

    ①1912至1919年,生活在绍兴会馆中的周树人不见经传,他就像一柄未出鞘的钝剑,显得极其脆弱、孤独和另类。这一时期的鲁迅,日常生活近于隐居修行,他读佛经,抄古碑,抄嵇康,除此之外,还煞有介事养着宠物!

    ②鲁迅的宠物是壁虎。确切记述鲁迅养壁虎之事的是章衣萍,他在其《枕上随笔》中写道:壁虎有毒,俗称五毒之一。但,我们的鲁迅先生,却说壁虎无毒。有一天,他对我说:“壁虎确无毒,有毒是人们冤枉它的。”后来,我把这话告诉孙伏园,伏园说:“鲁迅岂但为壁虎辩护而已,他住在绍兴会馆的时候,并且养过壁虎的。据说,将壁虎养在一个小盒子里,天天拿东西去喂它。”

    ③关于鲁迅把壁虎当宠物的事,沈尹默《忆鲁迅》一文中有亲证的记忆:“他住在会馆一个小偏院里,有两三间小屋,书案向着一扇方格糊纸的窗子。有一次,我发现窗纸上,有一个胖而且大的壁虎,很驯熟的样子,见人来了也不逃走,后来才知道这是他喂养着的,每天都要给它稀饭吃。”

    ④章衣萍,又名洪熙,安徽绩溪人,因筹办《语丝》,和鲁迅过从甚密。查鲁迅日记,关于章氏的记载近150处,直到1930年1月31日止。在这6年间,章衣萍与鲁迅走得很近,仅1925年4月互访畅谈即达11次之多,且有书信往来。鲁迅日记中记载的有章衣萍参与的饭局共17次,其中北京时期6次,上海时期11次。章衣萍在北京与鲁迅过从及饭局来往的过程中,发现了鲁迅养着另类宠物壁虎。

    ⑤章衣萍在《枕上随笔》中的记述,使我们了解到了鲁迅鲜为人知的一面,不能不说是章衣萍歪打正着地为鲁迅研究者提供的珍贵资料,这使得后世的传记作家可以从容地铺陈鲁迅在绍兴会馆中的一些生活细节,壁虎成了复现真实的鲁迅的重要参照物。

    ⑥鲁迅先生饲养壁虎之事,成为他在绍兴会馆中的一个特殊符号。沈尹默于20世纪50年代写的《追忆鲁迅先生》诗云:“雅人不喜俗人嫌,世路悠悠几顾瞻。万里仍归一掌上,千夫莫敌两眉尖。窗余壁虎干饭香,座隐神龙冷紫髯。四十余年成一暝,明明初月上风帘。”诗中,“窗余壁虎干饭香,座隐神龙冷紫髯”之句,使我们看到了屏息、静养、面壁、磨剑、修炼时的鲁迅,这是一个时代的沉默,是沉默中的一个时代。鲁迅,他就像即将喷发的地层下的岩浆,正在等待合适的温度冲天而出。

    ⑦把壁虎作为宠物的鲁迅,在绍兴会馆中是孤独、苦闷、彷徨的,壁虎是他生活情趣的一部分。绍兴会馆时期,是这位清醒的智者一生中蓄积能量的蛰伏期。这一时期的鲁迅,真正理解了黑暗中人性的挣扎,理解了他此后专题演说的阮籍、嵇康之流的魏晋风度,他的个性也逐渐露出端倪。一个手无寸铁的书生,马上要告别他的宠物壁虎,融入伟大的“五四时代”,成为新文化运动中最坚定的旗手和最优秀的男高音。

    (选自薛林荣《鲁迅的饭局》,有删改)

    【材料三】

    自1912年来到北京,至1936年在上海去世,鲁迅24年间的饮食地图和人生轨迹被作者薛林荣一一写下。一场场“饭局”背后的鲁迅,是一个微观、立体的鲁迅……伫立于民国历史现场,串联起一张繁复的知识分子之网。他们通过饭局相识、相交、相离,从亲密无间到冷嘲热讽,甚至大打出手,背后涌动着错综复杂的政见、思想与人情世故,却往往被斩钉截铁般的宏大叙事轻易掩盖。

    (选自许晓迪《鲁迅的壁虎与猴头菇》,有删改)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定案本”传记的特点,完成下面的导图。

    (2)、有人认为材料二第④段可以删去,试结合材料一说说你的看法。
    (3)、通读材料二,说说作者写鲁迅在绍兴会馆养壁虎的用意。
    (4)、小欣和小羽看到《鲁迅的饭局》这本书中用“鲁迅致姚克的请柬”代替书中的序言,不明白编者的用意,请你结合以上材料帮他们解惑。

    鲁迅致姚克的请柬(代序)

    敬请

    莘农先生于星六(二十二)午后六时

    驾临福建路大马路口知味观杭菜馆七座一叙

    勿却是幸即颂

    日祉

    周树人订  

    四月十九日

    令弟亦务希惠临为幸 鲁迅并记

      这是1933年4月19日鲁迅发给姚克的请柬样式,原件收藏于北京鲁迅博物馆。鲁迅在4月22日的日记中记载:“晴。午后得姚克信……晚在知味观招诸友人夜饭,坐中为达夫等共十二人。”此饭局是鲁迅帮助姚克和上海文化界的一些名人见面。

  • 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伴 鸟 而 居

    詹文格

    ①惊蛰那天,一只鸟儿像一缕金色的阳光抵达我的窗台。鸟儿收拢翅膀后我终于看清,白头、黑嘴、灰爪、褐背,黄色的眼周,模样还是一如既往地俊俏,目光还是一如既往地明亮。对视的瞬间,我已经确认,这就是去年那对恩爱夫妻中的一只。

    ②一年前我还不知道它们的名称。这种分布在中国南方及东南亚地区的鸟类叫白头椋鸟。它们取食于农田,在隐蔽安静处筑巢产卵,孵化繁殖。不知道其学名的时候,我按外形称它们为“白头鸟”。

    ③每年年初,白头夫妻中的雌鸟总是率先来到我的窗前,似乎是向住户告知它的到来,再到屋顶上亮个相。随后,另一只白头鸟款款飞来。它们严守一夫一妻制,成双成对,比翼齐飞。

    ④屈指数来,我移居到如今的寓所已经四年有余,这四年里有幸见证了白头鸟的三轮繁殖。这对夫妻筑巢垒窝,辛勤哺育,带着雏鸟经风雨、见世面,培养捕食的技能,传授飞翔的本领,再鼓励它们远走高飞。

    ⑤我刚入住那会儿,这对白头夫妻很不让我待见。常常,我看书或写作需要安静时,它们就开始鼓噪,在房顶上一会儿跳跃舞蹈,一会儿拍翅而歌。有一段时间,头顶上像有一排操练的士兵,绕圈奔跑,追逐打闹,吵得我无法安生。尤其是孵出雏鸟后,那种噪声更是让人无法忍受。每天清晨天刚亮,这对白头夫妻就开始出门觅食,从田野里衔来虫子,频繁往来,轮番进出,一刻不停地投喂幼鸟。也许是幼鸟争食,衔来虫子时只听到屋顶上擂鼓似的咚咚作响。对于熬夜后需要补觉的我来说,早上正是睡眠的黄金时段,可是头顶上却住着如此嘈杂闹嚷的一家子,实在是无法忍受。

    ⑥一个阳光灿烂的上午,我从邻居家借来一架超长的木梯,而后手持竹竿,准备进行清剿行动。木梯靠着墙壁,伸向屋顶——有一种穿越感,我的样子一定像极了古代翻墙攻城的勇士。顺着梯子爬向屋顶的我,只要挥竿一扫,立马就能捣毁白头夫妻的窝巢,让楼宇恢复清静。

    ⑦然而当我看到那只绣球一样浑圆的鸟窝时,我瞬间愣住了。这是一个用茅草、树叶、芒花编织而成的鸟窝,精美得根本不像飞鸟所为,更像是哪位工艺大师的作品。除了漂亮的鸟窝,让我不忍下手的还有鸟窝内稚嫩的生命。那三只羽翼未丰的幼鸟,正张开小巧的嘴巴嗷嗷待哺。就在此时,觅食归来的白头夫妻发现了“敌情”,见有人想摧毁它们的家园,迅速丢下嘴中扭动的蚯蚓,像战机一样俯冲而来。我一愣,立即扔下竹竿,狼狈不堪地滑下木梯落荒而逃。

    ⑧它们的噪声又持续了二十多天,之后渐渐平息。这让我有些诧异,不禁惦记起这窝鸟的去向。推开窗户,四处观望,我发现三只幼鸟正在对面的屋顶上练习飞行。它们刚刚长出的羽毛还比较稀疏,柔软的翅膀还缺乏力度,但我知道,假以时日,它们就能展翅翱翔,飞上蓝天,进入广阔无垠的世界。

    ⑨季节更替,送走了白头夫妻一家,窝巢终于空置下来,寓所也恢复了安静。然而我竟有些不舍,心里空落落的。我以为它们会喜新厌旧,就此远去,不会再来。谁知次年,白头夫妻掐好时日,准时回到它们温暖的家园。

    风和日丽的时候,我的窗台是它们的乐园,白头鸟总是透过窗玻璃,瞪着明亮的眼睛望着我。每天我都要午睡,到了两点十分该起床上班了,白头鸟就像报时鸟,一声接一声鸣叫,好像在催促我。周末在家,常常能看到白头鸟在窗外用尖喙敲击玻璃,那样子好像在向我打招呼。我在里面唤它一声,它在外头蹦跳一下,一来一往,相互回应。这几年我对它们有过不同的称呼,记得前年叫“小鸟”,去年叫“白头鸟”,今年叫“故人鸟”。

    ⑪作为老邻居,我总会热情地走近窗户,身体前倾。在人与鸟对视的那一刻,玻璃上立刻反射出我的影子。那个人弯腰驼背,满头白发,我顿时一惊,真是人不知自丑,当我在唤它们“白头鸟”的时候,或许它们也在叫我“白头翁”。

    (选自《光明日报》2024年12月6日,有删改)

    (1)、【任务一:梳理文章脉络】通读全文,梳理文章脉络,完成下表。

    时间

    作者态度

    原因

    刚入住那会儿

    需安静时鸟噪,影响作息

    一个阳光灿烂的上午

    触动

    二十多天之后

    习惯其存在,鸟走觉空落

    喜爱

    白头夫妻归来,情感深厚

    (2)、【任务二:细抠朗读技巧】好的朗读,可以再现画面,传达情意。请参照示例为选文中的句子进行朗读设计。

    [示例]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秋天的怀念》)

    朗读设计:我想用舒缓、坚定的语气来读,“淡雅”“高洁”等词语重音轻读,“热烈而深沉”后稍作停顿,“烂漫”后略作延长,来展现菊花的绚丽多彩,表现作者积极的心态变化。

    鸟儿收拢翅膀后我终于看清,白头、黑嘴、灰爪、褐背,黄色的眼周,模样还是一如既往地俊俏,目光还是一如既往地明亮。

    朗读设计:

    (3)、【任务三:赏析优美语言】诵读文中画线句,并从修辞的角度赏析。
    (4)、【任务四:探究情感表达】请结合全文,细读文章结尾段,探究结尾表达了作者哪些情感。
    (5)、【任务五:涵泳标题意蕴】再读全文内容,说说文章标题《伴鸟而居》的妙处。
  • 10、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三叠泉瀑布

    [明]徐霞客

    僧知觉甚稔三叠之胜,言道路极艰,促余速行。北行一里,路穷,渡涧。鸣流下注乱石,两山夹之,丛竹修枝,葱郁上下,时时仰见飞石,突缀其间,转入转佳。从涧中乱石行,圆者滑足,尖者刺履。如是三里,得绿水潭。一泓深碧,怒流倾泻于上,流者喷雪,停者毓黛。又里许,为大绿水潭。水势至此将堕怒亦益甚。潭前峭壁乱耸,回互逼立 , 下瞰无底,但闻轰雷倒峡之声,心怖目眩,泉不知从何坠去也。乃西向登峰,峰前石台鹊起 , 四瞰层壁,阴森逼侧泉为所蔽,不得见 , 必至对面峭壁间,方能全收其胜。乃循山冈,出对崖,下瞰,则一级、二级、三级之泉,始依次悉见。

    (选自《徐霞客游记·游庐山日记》,有删改)

    【注释】①稔(rěn):熟悉。②三叠:三叠泉瀑布。③黛:青黑色。④逼立:山崖等像墙壁一样陡立。⑤鹊起:依势崛起。⑥逼侧(zè):同“偪仄”,狭窄。

    (1)、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划分朗读停顿,限两处。

    水 势 至 此 将 堕 大 倍 之 怒 亦 益 甚。

    (2)、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字。

     行一里 
    三里

    又里             
    始依次

    (3)、翻译下面的句子。
    泉为所蔽,不得见。
    (4)、本文作者分别从四方面来描写大绿水潭。
    (5)、同桌觉得用舒缓的语气和轻盈的语调读“一泓深碧,怒流倾泻之上,流者喷雪,停者毓黛”一句更有韵味。你认为是否恰当?请简述理由。
  • 1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初入淮河(其四)

    [宋]杨万里

    中原父老莫空谈,逢着王人诉不堪。

    却是归鸿不能语,一年一度到江南。

    【注释】①南宋政权偏安一隅,北方沦陷。淳熙十六年(1189),金人派遣使者赴南宋贺新年,杨万里奉旨迎接,来到淮水,心有所感,写下此诗。②王人:赴金的南宋使者,即诗人自己。③归鸿:南归的鸿雁。

    (1)、阅读全诗,你从“莫空谈”中读出了诗人哪些情感?
    (2)、如果“归鸿”可以说话,你认为它会对诗人说些什么?
  • 12、 名著阅读。
    (1)、 《红星照耀中国》中,斯诺深入红区了解中国共产党,接触了许多优秀的红军领袖,下列人物介绍有误的一项是(  )
    A、朱德是一个行动同知识和信仰完全一致的知识分子,一个书生出身的造反者。 B、彭德怀从小因为强烈的反抗意识遭到家人的斥责而被迫九岁就离开家,闯荡世界。 C、毛泽东在长沙求学时剪去了辫子并在师范学校团结了一批学生成立了新民学会。 D、贺龙曾是土匪头子,在八一南昌起义后才参加共产党,“农民大屠杀”激起了他的愤怒,他凭“一把菜刀”在湖南建立了一个苏区。
    (2)、 窑洞是过去陕北人民生活的主要建筑。请根据下面这张照片,说出《红星照耀中国》中相关人物在此处的一段生活经历以及这段经历所反映出的他的主要精神或品格。

    (3)、 不同的色彩有不一样的象征意义,书籍封面设计选用的色彩往往与内容和主旨相关。请你仿照示例,给《红星照耀中国》这部书籍设计一个封面。(提示:从底色、字体颜色、图案颜色等角度设计)

    示例:我为《朝花夕拾》设计封面。底色为米黄色,米黄色代表温馨的回忆;封面竖向排列四个黑色大字“朝花夕拾”,黑色代表理性的批判,与本书的内容相一致;在特别放大的“夕”字中间点缀鲁迅的灰色头像,鲁迅的头像极具个性,放在“夕”字里,表明本书是鲁迅的回忆性文集。封面色彩搭配美观大方,辨识度高,吸引读者。

  • 13、 默写。
    (1)、  , 歌以咏志。(曹操《龟虽寿》)
    (2)、 风声一何盛,![刘桢《赠从弟》(其二)]
    (3)、 馨香盈怀袖,。(《庭中有奇树》)
    (4)、 妻子象禽兽,。(曹植《梁甫行》)
    (5)、  《龟虽寿》中表现曹操老当益壮,积极进取的句子是:
  • 14、【生活的记忆】青春,是人生交响曲中最灿烂的乐章。当我们回首青春往事的时候,心里总是充满温馨的感觉。学校组织开展以“青春·奋斗”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
    (1)、 【青春宣言】校团委邀请你拟写一条宣传标语。请你结合下面语段中画线句的内容,仿照给出的上句,完成宣传标语的下句。

    新时代中国青年刚健自信、担当有为,坚定拥护党的领导,奋力走在时代前列,展现出前所未有的昂扬风貌:追求远大理想,与国家同呼吸,与人民共命运,时刻彰显着鲜明的爱国主义精神;传承伟大使命,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勇做开拓、进取的时代先锋。

    上句:追求理想彰显爱国精神
    下句:

    (2)、 【青春献礼】下面是学校公众号上的一则新闻,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则新闻的主要内容。

    香柚盈枝映校园,学子归来启新扉。9月1日下午,泰兴市实验初中教育集团在泰师礼堂隆重举行2024年秋学期开学典礼。典礼上,刁校长以《长大,是一种崇高的责任》为题发表激情洋溢的讲话。他首先分析了长大对自己、父母、家庭、祖国、民族、未来的重要意义,然后深刻阐述了长大的三种内涵,即“学会自主、更加自律、坚定自强”。他呼吁同学们要以自主为起点,以自律为保障,以自强为动力,自我赋能,自我砥砺,遇强更强,奋勇争先,肩负起长大的崇高责任。希望同学们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更加坚定的步伐,迎接新的学期,迈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3)、 【青春励志】网络上流行的“躺平”一词描述的是新一代年轻人放弃奋斗、低欲望的一种生活方式。一直很“奋斗”的小语,最近却经常跟你说“学习太累,想躺平”之类的话,作为好朋友,你该怎样劝说他?
  • 15、以下是班刊编辑组摘抄的一段文字,但在摘抄时弄乱了句子的顺序,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散文素有“美文”之称,____,____。____,____,____,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①不仅可以丰富知识,开阔眼界,培养高尚的思想情操

    ②还有清新隽永、质朴无华的文采

    ③它除了有精深的见解、优美的意境

    ④经常读一些好的散文

    ⑤还可以从中学习选材立意、谋篇布局和遣词造句的技巧

    A、①⑤④③② B、③②④①⑤ C、④①②③⑤ D、④①⑤③②
  • 1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我读鲁迅的高洁,面对来自四面八方的诘难,他从不屈服,他是“彷徨”在黑暗中忍不住要“呐喊”的勇士;我读鲁迅的坚韧,他“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对不公之事,他shēn wù tòng jí;我读鲁迅的奉献,他少年时为拯救人民于危难之中,三改志愿,一生笔耕不chuò。他不仅有作为文学家的长远眼光,更有作为革命家的明智。“正人君子”之流在他面前无所dùn xíng。为了唤醒“铁屋子”里的人们,他一生俯首甘为孺子牛 , 鞠躬尽瘁,临终时依然不改我以我血荐轩辕

    读张恨水、宫白羽的小说,或可斜倚床头,信手一翻;读巴金、冰心的文集,也可备上香茗,月下品读;然而读鲁迅,则要____(A. 正襟危坐/B. 诚惶诚恐),宁心静气地细细咀嚼。我愿这样读鲁迅,直到他的所有作品被我读懂为止。

    (1)、 根据拼音写汉字。
    shēn wù tòng jí 笔耕不chuò 无所dùn xíng
    (2)、 下列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A、正襟危坐 B、诚惶诚恐
    (3)、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提出修改意见。
  • 17、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冬日的济南,让老舍感受自然之暖;冬日的聚会,让谢太傅一家倍感团聚之暖;冬日的雨,让刘湛秋体会思想之暖。冬日虽寒冷,有诗书则暖,有陪伴则暖,有相助则暖,有奋斗则暖……

    请以“冬日虽寒,有你则暖”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写你最熟悉的内容,表达你的真情实感;②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③不得泄露真实的人名、校名等信息;④不少于600字。

  • 1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①2025年,人们将迎来第一个世界非遗版春节。

    ②2024年12月4日,我国申报的“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春节的申遗成功,无疑会让更多人关注和了解中国。

    ③春节是内涵最为深厚、内容最为丰富、参与人数最多、影响最为广泛的中国传统节日。

    ④春节时间长、活动丰富,从腊八到正月十五甚至更长,期间各种庆祝活动展示了中华民族的农耕文化及现代生活形态,具有普世价值。随着过境免签和免签政策的开放,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来中国旅游。我们可以利用这个机会展示中国的春节文化和非遗内涵,提升春节经济的热度。春节除了让传统年俗与世界共享,还带动中国企业把年货“送出门”,促进文化交流,加强商贸往来。

    ⑤藏在非遗里的中国故事、中国精神,将以新的姿态走向世界,让世界看到一个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

    材料二

    6月5日,在2024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到来之际,某短视频平台发布了《2024非遗数据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过去一年,平台上国家级非遗相关视频累计分享量同比增长36%;国家级濒危非遗相关视频数量同比增长33%;其中“00后”和“60后”最爱看国家级非遗相关内容。截至目前,平台上共有1428名非遗传承人,其中30岁以下的有199人,同比增长72%,互联网时代成长起来的“95后”“00后”,成为传承、传播非遗的生力军。平台上涌现了大量非遗相关作品,因其直观有趣的表现形式,收获百万次播放或点赞,引起网友广泛讨论、种草及打卡,助力非遗内容走向全民。

    材料三

    ①2023年初,文化和旅游部印发《关于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的通知》,推进非遗与旅游在更广范围、更深层次、更高水平上实现融合发展,推进文化自信自强,同时也实现非遗的系统性保护和生命力激活、旅游的文化内涵提升和行业高质量发展。我们要进一步鼓励非遗传承人将非遗融入旅游空间,使非遗成为丰富旅游产品的重要选项。在旅游发展中,要尊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形式和内涵,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环境和空间,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长久保护和永续利用。

    ②6月7日,由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与通州区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文化传承非遗焕新”——北京市2024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宣传展示系列活动启动仪式在北京(通州)大运河文化旅游景区举行。现场发布了多条非遗旅游路线,以运河非遗传承项目为核心,吸引南来北往的游人感受运河烟火。

    材料四

    ①中华文明历史悠久,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多元,几千年来不断传承,生生不息。21世纪,工业化、城市化、全球化的进程进一步加快,关于“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的学术研究和实践探索也全面展开。理论研究和保护实践,进一步凸显出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的深层需求,非物质文化遗产学科建设被提上日程。

    ②如果把学科体系比作盖房子(图1),非物质文化遗产学的构建,本科是地基。要筑牢“三个基本”,人才培养面向行业需求定位,培养宽口径、多能型人才。培养面向基层一线需求的,从事保护、传承、服务、推广等具体工作的人才。硕士是支柱。应把住“三个掌握”,即①______,人才培养面向主管部门、研究机构、基层一线等,培养具有较高的专业水平和研究能力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管理型、研究型人才。博士是栋梁。当具备“三种能力”,即②______,在培养定位方面,主要面向政府决策部门、研究机构、高等院校等,从事管理、研究和教学工作,培养具有深厚学术素养,服务学科建设、国家政策实施与国际间交流协作的具有创新建设能力的学术型人才。非物质文化遗产人才培养要面向当前社会需求,以产出为导向,不断提升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理论高度、实践成效、国际传播和社会服务能力。

    图1   非物质文化遗产人才培养体系

    (1)、根据以上几则材料,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某短视频平台上30岁以下的非遗传承人增长幅度大,年轻人成为传承、传播非遗的生力军。 B、非遗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是为了推进文化自信自强,同时实现非遗的系统性保护和生命力激活。 C、非遗宣传展示系列活动启动仪式现场发布多条非遗旅游路线,目的是拓宽市民旅游范围。 D、非物质文化遗产学的构建,需从理论、知识和技能三个方面培养宽口径、多能型的人才。
    (2)、依据材料一,简要概括春节申遗成功的意义。
    (3)、根据材料四的文字内容和图片上的信息,补全材料四横线处的内容。
    (4)、结合上述几则材料可以看出,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采取的措施有哪些?
  • 19、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

    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其人曰:“奈地坏何?”

    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杞人忧天》)

    【乙】

    宋人有好行仁义者,三世不懈。家无故而黑牛生白犊,以问孔子。孔子曰:“此吉祥也。”居一年,其父无故而盲。牛又复生白犊。其父又复令其子问孔子。其子曰:“前问之而失明,又何问焉?”父曰:“圣人之言,先忤而后合,其事未究 , 姑复问之。”其子又复问孔子。孔子曰:“吉祥也。”居一年,其子又无故而盲。其后楚攻宋,围其城。丁壮者皆乘城而战死者大半此人以父子有疾皆免。

    (节选自《列子》)

    【注】①忤:违背。②未究:未见结果。

    (1)、下列对文中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身亡所寄”中的“亡”,读“wú”,是“没有”的意思,和成语“亡羊补牢”中的“亡”读音和意思都不同。 B、“若屈伸呼吸”中的“若”,译为“你”,和“未若柳絮因风起”的“若”意思不同。 C、“之”的用法有多种,“姑复问之”和“久之,目似瞑”中两个“之”都是代词。 D、“积块耳”中的“耳”是语气词,表示“罢了”的意思,和《狼》中的“止增笑耳”中的“耳”意思相同。
    (2)、下列对【甲】【乙】两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两段选文的体裁都是寓言,且都围绕着要阐述的道理展开情节和对话,人物形象鲜明,令人印象深刻。 B、成语“杞人忧天”出自【甲】文,讽刺了那些为了不必要的忧虑而担心的人。 C、【乙】文阐述的道理和成语“塞翁失马”一样,都是阐述善恶相连、祸福相倚的道理。 D、两段选文都出自儒家思想的代表作《列子》,内容多为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
    (3)、【乙】文中画线句子有两处需要断句,请用“/”划出。

    丁壮者皆乘城而战死者大半此人以父子有疾皆免。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2)前问之而失明,又何问焉?

    (5)、请比较两篇故事中的人物面对未知或异常现象的反应有何不同?
  • 20、阅读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潼关

    谭嗣同

    终古高云簇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

    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

    (1)、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全诗从云、风、河、山展示潼关景象,赞美潼关一带山河的雄伟。 B、首句写高云簇拥古城,不言高而高度自见,异峰突起,令人神往。 C、第二句写秋风猎猎,吹散清脆的马蹄声,显示孤城的寂寥与辽远。 D、末句写秦岭入潼关之态势,侧重说巍峨险峻,不侧重说桀骜不驯。
    (2)、“河流大野犹嫌束”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从中流露出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上一页 47 48 49 50 51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