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1)、结合全词分析“孤鸿“的形象。
    (2)、请自选角度赏析“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 2、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甲】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怪者也。《谐》之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庄子《逍遥游》节选)

    【乙】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 , 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忘怀得失,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注】①曾不,竟不。②穿结,指衣服破烂。穿,破;结,缝补。③黔娄:战国时期齐国有名的隐士和著名的道学家,无意仕进,屡次辞去诸侯聘请。④俦(chóu):辈,同类。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谐》之曰/闲静少                B、以六月息者也/曾不吝情 C、生物之息相吹也/此自终 D、怪者也/颇示己
    (2)、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的大鹏鸟是作者绝对自由自在的精神写照。 B、甲文以鲲鹏之大与“野马““尘埃“之小作对比,以此阐述“万物都有所待“的道理。 C、乙文作者自述人生三大志趣:一读书,二饮酒,三写文章,塑造自我洒脱真实的形象。 D、依据句式和语义规律,“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断句无错误。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段中的划线句子。

    ⑴天之苍苍,其正色邪?

    ⑵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4)、庄子写《逍遥游》,陶渊明著《五柳先生传》。他们向往怎样的人生?请结合两篇选文简要分析。
  • 3、古诗文默写
    (1)、根据课本,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六题只选四题作答)

    ①晴空一鹤排云上,。(刘禹锡《秋词》)

    ②学而不思则罔,。(《论语·为政》)

    ③气蒸云梦泽,。(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 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 禅房花木深。(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 不可知其源。(柳宗元《小石潭记》)

    (2)、诗言志。小语对表达诗人情志的诗句作了整理,请根据批注完成表格。

    诗句

    批注

    出处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无私奉献,执着追求

    龚自珍《己亥杂诗》

    报效祖国,视死如归

    李贺《雁门太守行》

    心系苍生,济世安民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 4、阅读材料,完成题目。

    我想设计一张体现广州本土特色的明信片,向参加广交会的来宾安利广州。有什么好建议?

    建议用上广府元素,如陶陶居、盐焗鸡、五羊雕像、猪脚姜、粤剧、荔枝、广式早茶、灯光夜市、迎春花市、广州塔、陈家祠、广绣、白云山、广东醒狮、海心沙、牛杂、中山纪念堂、羊城、粤菜、粤语、广交会、致美斋、花城、广府靓汤、龙舟竞渡、珠江新城、王老吉、北京路、煲仔饭、西关大屋、肠粉、白马服装、永庆坊、广马、北京路、广式糖水、珠江夜游……

    还必须有粤语童谣《氹氹转》。

    我认同广府元素。但,推荐《氹氹转》的理由是什么?

    ……氹氹转啊菊花园,炒米饼,糯米团,五月初五系龙舟节呀,阿妈叫我去睇龙船,我唔去睇我要睇鸡仔……我有只风车仔,佢转得好好睇,睇佢氹氹转啊菊花园,睇佢氹氹转啊氹氹转又转……

    很有创意!不愧是DeepSeek深度求索!

    (1)、任务一:请为明信片设计一个合适的主题(不超过10字)。
    (2)、任务二:请代DeepSeek回答推荐《氹氹转》的理由。
    (3)、任务三:请仿照示例,用上“广府元素“为广州代言。

    登镇海楼俯瞰老城风貌,访陈家祠细赏精巧砖雕。饮一盏甘醇廿四味,听一段粤剧折子戏。千年名城广州欢迎您!

    。千年名城广州欢迎您!

  •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为吸引市民加入义务植树行列,相关部门策划了形式多样、公众参与度高的义务植树。 B、营养师建议,早餐应以温热且新鲜的食物为主,尽量避免不要进食生冷、刺激的食物。 C、人工智能(AI)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构全球经济结构、社会运行模式和人类生活方式。 D、广州国际龙舟邀请赛不仅促进了中外文化的深度交流,还展现了端午民俗的独特魅力。
  • 6、下面语段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华灯初上,食客接踵而至 , 西华路夜市人声鼎沸。烧烤摊腾起的烟火,裹挟着前呼后拥的人潮,将街道晕染上温暖的橙红色。隔壁炒河粉档老板在表演绝活——单手颠锅,沙河粉和黄豆芽在火焰中翻飞,金黄油亮的酱汁挂满每根粉条。好一派人间烟火气!

    热闹的夜市令人目眩神迷 , 我迷醉在广州街头璀璨的灯影里……

    A、接踵而至 B、人声鼎沸 C、前呼后拥 D、目眩神迷
  • 7、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喧腾   不怀好意   次第   相辅相成 B、羁拌   纷至沓来   睹注   怒不可遏 C、虔诚   轻歌曼舞   缅怀   重峦叠障 D、斡旋   人迹罕至   脑畔   振耳欲聋
  • 8、下列词语中,每组加点字的读音都相同的一项是(   )
    A、/挑离间     倔/词夺理 B、射/不修边     记/风雪 C、逝/惟妙惟     蛮/行霸道 D、驿路/络不绝     萌/振聋
  • 9、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生活中总有一些时刻,像按下人生的快门——或许是一次跌倒后咬牙站起,一个 微笑中打破隔膜,一回对视中读懂期待……这些时刻意义非凡,让我们重新认识世界、理解他人,甚至改变自己。

    请以《从这一刻开始》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⑴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⑵不少于500字;⑶文中不得出现真实姓名和 校名。

  • 10、按要求完成小题。
    (1)、《经典常谈》中朱自清按照中国古籍的经、史、子、集“四部”分类法排序,下列与统编教 材课文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经:主要指儒家经典著作——《虽有佳肴》 B、史:涵盖各种体裁的历史著作——《马说》 C、子:主要指诸子百家的著作——《北冥有鱼》 D、集:主要是历代作家的文学作品——《小石潭记》
    (2)、请将下面选文的批注补充完整。

    保尔代替了牺牲的库利亚勃科,加入了其中一个骑兵连的右翼。战士们都舍不得他这个优秀的手风琴手,于是集体要求把他编进这一连。他们马不停蹄地来到了日托米尔,按照扇形列队,开足马力向这座城市冲去。刺刀在阳光下闪闪发 光,大地在马蹄下呻吟,战马发出嘶哑的呼吸声战士们踩着马镫站起身来。

    批注:

    ⑴此段叙述的是保尔的战场经历,他第二次死里逃生的经历是

    ⑵从修辞手法及其作用的角度看,画横线的句子

  •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暮中登长城

    李 欣

    ①到达八达岭长城脚下时,已是黄昏时分。寒风呼呼从关外吹来,我打着寒颤走进景区的售票厅。工作人员微笑着劝我,只有一个多小时就关门了,况且天又这么冷,要不改天来吧?

    ②我还是执意购了票。走出售票厅,在不远处的台阶下,一个男孩也急匆匆赶来。他拄着一副铝合金的拐杖,背上还背着一个黑色的旅行包。他的右脚,从脚踝以下的地方就没了,多余的裤管用橡皮筋扎了起来。他走起路来右脚摇摇晃晃,却走得飞快,两三步跨过台阶,哒哒哒地进了售票厅。

    ③经过我身旁时,我瞥见他脑门厚厚的刘海上已结了白色的凝霜,鼻子也冻得红红的。我想,售票员一劝,他大概是不会去了。

    ④过了登城口,我沿着城墙的石梯爬到了长城上。八达岭长城分为北段和南段,其中北段以雄险而著称,所谓的“好汉坡”就在长城的最高处北八楼。

    此时,在北八楼的山上,太阳发出黄黄的光芒,给古老的长城镀上了一层金色。落光了叶子的树抖擞着精神,在寒风中使劲儿朝太阳挥手。无数次在教科书的封面上、宣传画册上看到的长城,正壮丽雄浑地呈现在眼前,我看着都有些呆了。

    ⑥突听得身后有哒哒声,回头一看,是刚刚遇着的男孩子,正拄着拐杖登上长城来。我忍不住和他搭讪。

    ⑦“登南段吧,时间可能来不及了!”我委婉地说。“你呢?”“我想登北段,毕竟好不容易来一趟呢!”他环视了一周,吁了口气,然后抬起拐杖朝北段指了指:“那我也去!”

    ⑧长城由石头铺就,表面也被磨得光滑锃亮。我有些担心他,便跟在他后面朝北出发了。走了一段路,他停下身回过头看我,仿佛明白我的想法。

    ⑨“不用管我,你尽管走。”

    ⑩我没回答,却不由自主地看向他的右脚。

    ⑪“三岁那年,车祸。”回答后他又兀地笑了,“你不一定赢得了我呢!截肢了体重轻了嘛。”

    ⑫我只好加快脚步,朝北八楼攀登。

    到了最险的那段,石梯几乎垂直,我拉着扶手往上爬。抬头看山顶上的太阳,像靛蓝天空中一块紫红色的补丁,在寒风中颤颤巍巍

    ⑭望着还有段距离的北八楼,我心里有些胆怯。往日人山人海的长城,现在就只剩我们两个了。万一时间真的不够了呢?再往上走,会不会被关在景区里呢?我站在石阶上有些踌躇,心里开始打退堂鼓了。

    ⑮而在我身后,那男孩依然努力爬着。每登一级台阶,只见他先左手拉住扶手,再用双臂夹住拐杖,找准石阶上的缝隙或凹面,用力一撑,右腿单膝跪上阶面,左脚随之踩上去,然后双拐拄到上一层石阶,借力再站直左腿。如此往复,艰难地向上行进。

    ⑯他慢慢接近了我。我看到他汗水从连衣帽里浸了出来,刘海湿湿的,贴着脑门。

    ⑰“太晚了,要不还是回去吧?”“再坚持坚持,都快到顶了。”“那你手搭着我肩膀吧!我帮帮你。”“不用,我还行!”他把拐杖靠在城墙上,边挽了挽衣袖边回答我。他有些腼腆,语气却异常坚定。

    ⑱之后,我们又继续朝上行进。不一会儿,太阳掉到山背后了。气温骤降,寒风凛冽,像冰刀子似的刺得脸生疼。

    ⑲终于到了北八楼。站在城墙上,环视一周,太阳跌进暮霭中,没有光芒,圆圆的、紫紫的,倏忽消逝,连同西面广袤的原野和逶迤的群山,一起滑进暮色中了。而东南方,城区已是灯火璀璨,橙黄色的灯光汇聚在一起,京城像一片温暖的海。

    ⑳“不到长城非好汉。”其实,在矗立了几百年的长城面前,“好汉”不过是它眼中顽皮的孩子,就譬如现在的我们。只是,生活中顽皮的孩子总是有点倔,跌跌撞撞、摇摇晃晃,也要一路向前。

    ㉑许多时候,面对坎坷,我总是畏难,为自己找到可以舒适踩下去的台阶,找到说服自己不再坚持的理由。而在这段长城的攀爬中,我看到了另一种力量——那是自强不息、勇往直前的勇气。

    ㉒过了北八楼,我们又再登上北七楼,在暮色中一路下行。回到景区出口时,路灯已经亮了。那天广播里放着一首____。歌声中他摇摇手后转身拄拐离去,路灯把他的影子拉得好长。

    (选自《人民日报》2024年11月16日,有改动)

    (1)、【梳理情节】本文情节波澜起伏,请认真梳理,将下面空缺的情节补充完整。

    开端: ①

    发展:登城后男孩选北段,“我”跟随,途中“我”想退缩,男孩坚持攀爬。

    高潮:②

    结局:下山后两人在广播歌声中分别,“我”有所感悟。

    (2)、【品味句子】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表格。

    环境描写

    主要作用

    探究发现

    此时,在北八楼的山上,太阳发出黄黄的光芒,给古老的长城镀上了一层金色。落光了叶子的树抖擞着精神,在寒风中使劲儿朝太阳挥手。

    环境描写有烘托人物心理的作用,使文章更加富有感染力。

    到了最险的那段,石梯几乎垂直,我拉着扶手往上爬。抬头看山顶上的太阳,像靛蓝天空中一块紫红色的补丁,在寒风中颤颤巍巍。

    (3)、 【赏析手法】文中多处运用对比手法描写“我”和男孩登山时的表现,请找出一例并分析 其作用。
    (4)、【挖掘主旨】请根据语境,在下面选项中选择一首最恰当的歌曲填入文章结尾横线处, 并说明理由。

    A.《真的汉子》:做个真的汉子/承担起苦痛跟失意/投入要我愿意/全力干要干的事

    B.《祖国不会忘记》:在茫茫的人海里我是哪一个/在奔腾的浪花里我是哪一朵/在辉煌 事业的长河里/那永远奔腾的就是我

  •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进度条,数字化时代的安慰剂

    ①上世纪,家用电脑的加载进程没有任何提示。想象一下,你想玩个电脑游戏,但是 点击图标之后,电脑没有任何回应,你感觉有点犹疑不安,考虑着要不要再点击一次,甚至 怀疑电脑是否在运行,你能做的只有不知尽头的等待。如何解决电脑用户等待中产生的 焦虑呢?1985年,年轻的计算机博士布拉德·迈尔斯提出了一个很简单的办法,那就是使 用进度条。

    ②迈尔斯通过实验,让人们意识到看似不起眼的进度条所起到的巨大作用。他找来 两组学生分别在有或无进度条的情况下操作电脑,最后有86%的学生反馈说他们喜欢有 进度条的设计,只有有一个指标在那里,才可以让他们不至于在电脑前坐立不安。进度条 可以化身为用户的安慰剂。

    ③进度条还可以让人们在做任务的时候表现得更好。比如,研究人员将被试者随机 分为两组,为其中一组提供进度信息,另外一组则没有。结果发现,提供进度信息不仅可 以让人们在做任务时提升准确率,减少反应时间,并且更有干劲,所需的休息时间也会 更少。

    ④进度条为何会起到这些作用呢?这还要从人对时间的感知说起。人体不存在直接 感知时间的器官,身体内部的一些节律可以给人以时间感,比如心跳、饮食和睡眠等,这使 得时间知觉的主观色彩极强。如果遇到无预期的等待,人们就会感到心烦意乱。在使用 电脑时,一般超过2秒就需要借助一些方法让人觉得时间过得很快,否则用户会失去耐心 离开当前页面。

    ⑤进度条显然更能满足这一需求。而且,不同的进度条还会产生不同的效果。比如, 研究者发现,相比较平整样式的进度条,螺旋纹路的进度条会让被试者觉得时间过得更 快;如把整个进度条平均分割成很多个小切块,进度条按照一个个切块向前推进时,在相 同速度下,切块的长度越小,人们就会觉得时间过得越快。也就是说,改变时间知觉后,进 度条就能让人“忍常人所不能忍”,从而大大降低用户退出程序的风险。

    ⑥进度条能起到很大的作用,但实际上它到底准不准呢?几乎不准,因为程序加载进 度很难计算,只能估计。事先估算好进度条时间,但最后实际加载时间比这个时间长,怎 么办呢?把进度条卡在99%就行。其实,进度条是“真”是“假”根本不重要,有个进度条在 面前,人类就会安心很多啦。

    ⑦进度条的出现源于人类对于不确定性的难以忍受,和对掌控感的追求。但在现实 中,有很多事情我们无法预知未来走向。面对不确定性,有人选择在人生里制造出自己专 属的进度条:定下详细目标,树立里程碑,时时注意当下进度。还有人则选择拥抱全然的 未知,鼓起勇气,忍着不适,迈入迷雾笼罩的黑暗荒野。无论你选择哪条路,都祝你好运!

    (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进度条的设计初衷是为了让用户准确知道程序运行的进度。 B、螺旋纹路的进度条比平整样式的更易让人感觉时间流逝快。 C、人体通过心跳、饮食等身体内部的生物节律来感知时间。 D、人类对不确定性的厌恶是进度条被广泛接受的心理基础。
    (2)、选文第⑥段中加点的“几乎”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 
    (3)、小粤在学习英语时,总觉得背单词很枯燥且难以坚持。请结合材料中关于进度条设计 原理(如掌控感、时间感知、视觉反馈等),给他提出两条具体的改进建议。
  • 1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甲】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 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 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 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 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

    【乙】

    唐开元中,代州都督以五台多客僧 , 逐无住持者。有法朗者,入雁门山。见幽涧有 石洞遂携干粮入行数步渐开阔。又行二里,至草屋,内有妇人,衣以草叶。见僧,而问: “汝何人?”僧以实情相告。谈及佛事,妇人连声称善。僧问所处之地,妇人云:“我等秦人, 不堪蒙恬筑长城之苦,逃至此,草根为生,不知岁月,不复至人间。”留僧以草根相哺。僧 住此四十余日,暂辞,出人间求食。及至代州,备粮更去,则迷不知其所矣。

    (节选自《广异记》,有删改)

    [注]①客僧:外来和尚。②法朗:和尚法号。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数十步/大道之 B、处处之/必先苦其心 C、而问/屠 , 投以骨 D、草根为生/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
    (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②内有妇人,衣以草叶。

    (3)、请用三条“/”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见 幽 涧 有石 洞 遂携干粮 入 行数 步 渐 开 阔

    (4)、面对现实的压迫,【乙】文中的妇人与《石壕吏》中的老妇分别做出了怎样的选择?这反 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 
    (5)、【甲】【乙】两文都写了主人公离开后再寻“绝境”却“不复得路”的情节,这样写有什么作 用? 
  • 1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某中学将举办“传承红色基因 讲好中国故事”为主题的演讲比赛,校团委邀请你参 加以下筹备工作。

    (1)、以下是校团委关于学生对演讲词认知情况的调查问卷,请你补充完整。

    亲爱的同学:

    你好!为了解大家对演讲词的认知情况,以便更好地开展演讲比赛,我们特开展此次问卷调研。请你按照实际情况在相应选项前的“□”内画“✔”。谢谢参与!

    ?(单选)

    □非常了解,清楚演讲词的特点、结构等 
          □基本了解,知道一些相关内容

    □完全不了解

    ⑵你觉得演讲词最吸引你的地方是什么?(可多选)

    □深刻的观点见解 
           □
           □极具表现力的语言

    □其他

    (2)、学校准备邀请李老师担任比赛评委,请你根据海报信息,补全下面的邀请函。

    邀请函

    尊敬的李老师:

    校团委

    2025年4月 25 日

  • 1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青春总在时光深处镌刻最美注脚。在fēng yún-biàn huàn的时代浪潮中,一代代青年 拒绝____,在拼搏中谱写xuàn lì的青春故事。面对kū zào的数据,航天控制中心的研 发团队,以____的匠心履行航天使命;面对____的挑战,脱贫攻坚战场上的青年干部,以百折不挠的奋斗攻克一个个贫困堡垒。新时代中国青年必将拉起手来携手共进, 以昂扬的斗志描绘无愧于时代的灿烂答卷。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①fēng yún-biàn huàn②xuàn lì③kū zào

    (2)、下列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漫不经心   精雕细琢   严峻 B、袖手旁观   精益求精   严峻 C、袖手旁观   精雕细琢   严厉 D、漫不经心   精益求精   严厉
    (3)、语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新时代中国青年必将拉起手来携手共进,以昂扬的斗志描绘无愧于时代的华丽蓝图。 B、新时代中国青年必将拉起手来携手共进,以昂扬的斗志书写无愧于时代的灿烂答卷。 C、新时代中国青年必将携手共进,以昂扬的斗志书写无愧于时代的华丽蓝图。 D、新时代中国青年必将携手共进,以昂扬的斗志书写无愧于时代的灿烂答卷。
  • 16、 默写古诗文。
    (1)、窈窕淑女,。(《诗经·周南·关雎》)
    (2)、潭中鱼可百许头,。(柳宗元《小石潭记》)
    (3)、安得广厦千万间,。(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4)、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陆游《卜算子·咏梅》)
    (5)、古人常以诗词寄情喻志。李白在《送友人》中以“落日”自比,用“” 道尽对友人的难舍深情;孟浩然于《望洞庭湖赠张丞相》里巧用“临渊羡鱼”典故,以 “”含蓄抒发对建功立业的热切向往;白居易在《卖炭翁》中聚焦底层 百姓,以“”细腻地刻画老翁矛盾悲苦心理,饱含对劳动人民的深切 同情。
  • 17、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生活犹如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每一处细节往往藏着不为人知的温暖。那些温暖或许 并不浓烈炽热,却似冬日暖阳,给予我们慰藉与力量。它们可能藏在一封家书的字里行间, 字字句句都是亲人的牵挂与思念;也可能隐于街头巷尾的一次偶然相遇,一个微笑、一句 问候,便驱散了心中的阴霾……

    请将题目“藏在里的温暖”补充完整,写一篇文章。

    要求:⑴文体不限(除诗歌外);

    ⑵不少于500字;

    ⑶文中不得出现真实姓名和校名。

  • 18、按要求完成小题。
    (1)、下列关于《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主要情节,正确的排序是(   )

    ① 保尔在激战中被炮弹击中头部。

    ② 保尔失去战斗能力,产生轻生念头,最终用理智战胜了自己,继续投入战斗。

    ③ 筑路时,保尔得了伤寒并引发了肺炎。

    ④ 保尔为救朱赫来被抓入狱,后被误放。

    A、①③②④ B、④①③② C、④③①② D、④②①③
    (2)、请仿照示例,聚焦《骆驼祥子》的写作艺术,对选段做批注。

    名著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骆驼祥子》

    原文摘录

    秋雨打着人的脸,浸透了保尔的衣服,冲坏了人们的劳动成果。保尔的脚陷在冰冷的泥浆里,他正在用铁锹疯狂地铲着路基旁的烂泥……靴子破了,双脚泡在刺骨的泥水里,每走一步都像踩在刀尖上。朱赫来望着这群衣衫褴褛的年轻人,低声对身旁的人说:“他们不需要任何人督促,钢铁就是这样炼成的。” 

    街上的柳树像病了似的,枝条一动也懒得动。太阳像一面极大的火镜,晒得东西要发火。祥子拉着空车走了几步,他觉得由脸到脚都被热气围着,连手背上都流了汗……一跑,便喘不过气来……不,他不能服软。他拉车不止一天了,夏天这也不是头一遭。

    批注

    连绵的秋雨表现了环境的恶劣,突出了筑路的巨大困难,烘托了保尔不畏艰难、意志坚定的形象,揭示了革命战士百炼成钢的主旨。

  • 19、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灯影里的年轮

    ①腊月二十三,小雪初霁。村口的槐树枝桠上挂满了冰凌,像一串串透明的风铃。

    ②王铁柱蹲在自家院门口,用冻红的手指抠着青砖缝里的雪。“铁柱!快进来帮忙!”奶奶在厨房喊。铁柱应了一声,缩着脖子钻进堂屋。堂屋正中央摆着一张八仙桌,桌上铺着红布,红布上堆着红纸、剪刀和浆糊。爷爷王福贵正戴着老花镜,用毛笔在红纸上写春联,墨香混着灶膛里松枝燃烧的噼啪声,在屋里弥漫开来

    ③“爷爷,今年咱家还贴手写的春联吗?”铁柱凑过去,盯着爷爷笔下那龙飞凤舞的“福”字。

    ④“那当然!”爷爷头也不抬,笔锋一转,又写下“春满乾坤福满门”。铁柱撇撇嘴:“可同学小虎说,他家贴的是会发光的塑料春联,晚上一闪一闪的,可神气了。”爷爷的手顿了顿,笔尖在纸上洇出一团墨渍,摇摇头笑了笑。

    ⑤腊月二十八,村里的集市热闹起来。铁柱跟着爷爷去赶集,人群熙熙攘攘,摊位一个挨着一个。

    ⑥“爷爷,我想要那个会发光的灯笼!”铁柱指着一家玩具摊,眼睛直勾勾地盯着一个电子灯笼。灯笼上画着卡通兔子,按下开关,耳朵还会一颤一颤的。爷爷却摇摇头,拉着铁柱走到一个卖传统灯笼的摊位前。这里的灯笼是竹篾扎的,外面糊着红纸,上面画着十二生肖。爷爷挑了个画着小猪的灯笼,递给铁柱:“这才是咱老祖宗传下来的手艺。”

    ⑦铁柱接过灯笼,心里却有些失落。

    ⑧除夕夜,村里的鞭炮声此起彼伏。

    ⑨“铁柱,来贴春联!”爷爷在门口喊。铁柱不情愿地接过爷爷递来的春联。上联是“天增岁月人增寿”,下联是“春满乾坤福满门”,横批“四季平安”。

    ⑩“爷爷,这春联都贴了二十年了,能不能换点新鲜的?”铁柱嘟囔着。爷爷却笑了:“这春联啊,贴的是念想,是祖宗传下来的规矩。”

    ⑪大年初一,村里拜年的人络绎不绝。铁柱跟着爷爷挨家挨户地拜年,收获了一兜兜的糖果和瓜子。晚上,他抱着爷爷买的灯笼,在院子里走来走去。灯笼里的烛光摇曳,映着墙上的影子,像一幅会动的画。

    ⑫“铁柱,来,爷爷给你看个宝贝。”爷爷神秘兮兮地招手。铁柱跟着爷爷进了里屋,只见爷爷从床底下拖出一个木箱子,箱子上落满了灰尘。“这是你太爷爷留下的。”爷爷打开箱子,里面是一盏老式灯笼。灯笼是竹篾扎的,外面糊着宣纸,纸上画着山水画。灯笼底部有个小机关,轻轻一转,宣纸上的山水竟然动了起来————船在江上漂,鸟在天上飞。“这叫走马灯。”爷爷说,“你太爷爷年轻时是走街串巷的货郎,这灯笼就是他亲手做的。那时候啊,过年最热闹的就是看走马灯,全村人都挤在晒谷场上,孩子们追着灯笼跑,笑声能传二里地。”

    ⑬铁柱盯着走马灯,眼睛亮得像星星。他忽然觉得,这传统灯笼一点也不土,反而比那些电子玩具更有意思。

    ⑭初二那天,铁柱跟着爷爷去给村里的孤寡老人拜年。他们提着年货,挨家挨户地敲门。每到一家,爷爷都会帮老人贴春联、挂灯笼,铁柱则帮忙扫地、擦桌子。

    ⑮“王大爷,过年好啊!”爷爷笑着对一位独居老人说。“好,好!你们来了,我这屋子啊,也热闹了。”老人拉着爷爷的手,眼里闪着泪光。

    ⑯铁柱看着这一幕,忽然明白了爷爷常说的“年味儿”是什么。

    ⑰回到家,铁柱主动提出要学剪窗花。爷爷乐得合不拢嘴,连夜找出红纸和剪刀,手把手地教铁柱。铁柱学得认真,虽然剪出的窗花歪歪扭扭,但爷爷却说:“这剪的是心意,是咱老王家的根。”

    ⑱元宵节那天,村里举办了灯会。铁柱提着自己做的走马灯,跟着爷爷走在人群里。他的灯笼虽然简陋,但却引来了许多孩子的围观。“你的灯笼会动吗?”一个小男孩仰着头问。

    ⑲“当然会!”铁柱骄傲地转动灯笼底部的小机关,宣纸上的山水又动了起来。孩子们欢呼着,像一群小麻雀。

    ⑳夜深了,灯会散了。铁柱提着灯笼,和爷爷走在回家的路上。灯笼里的烛光映着他们的影子,拉得长长的,仿佛在诉说着一个关于传承的故事。

    ㉑“爷爷,明年过年,我还跟着您贴春联、学剪窗花、扎灯笼。”铁柱说。“好,好!”爷爷笑着点头,“这年味儿啊,就得一代一代传下去。”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本文叙述了王铁柱与“灯笼”的一系列事件,展现了王铁柱心情的变化,请结合文章内 容完成表格。

    时间

    事件

    心情

    腊月二十八

    失落

    大年初一

    王铁柱被爷爷带去看太爷爷留下的走马灯。

    元宵节

    骄傲

    (2)、请结合上下文,赏析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爷爷王福贵正戴着老花镜,用毛笔在红纸上写春联,墨香混着灶膛里松枝燃烧的噼啪 声,在屋里弥漫开来。

    (3)、文中第④段写道: “爷爷的手顿了顿,笔尖在纸上洇出一团墨渍,摇摇头笑了笑。”结 合上下文,运用第一人称描写爷爷此时的心理活动。
    (4)、学校文学社准备收录本文进入《传统文化读本》,但因篇幅限制,计划删去最后一段, 你赞同吗?请说说理由。
  • 20、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班级开展“传承优秀家风,建设幸福家庭”主题教育活动。请完成下面任务。

    材料一

    历史上,人们常将个人或家庭的荣耀与整个家族的命运紧密相连,有“光耀门楣”的 说法。先辈们把仁善之德、救化之意,凝练成隽永深刻的文字,高悬于门楣之上以作家风 家训。这些治家格言不仅规范了家族成员的行为准则,还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智 慧,在历史上产生了深远影响。中国历史上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更是极为重视家风建设, 红色家规涵育出了红色家风。他们率先垂范、言传身教,作出了表率。红色家风成为中华 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我们党永不褪色的“传家宝”。

    (摘编自纪泽民《好家风是最好的“传家宝”》)

    材料二

    父亲常带我们参与拾麦穗、种菜、养兔子等劳动,强调“不劳动就会忘本”。他要求 大姐焦守凤初中毕业后到食品厂腌咸菜、挑担卖酱菜,认为“兰考县委书记的女儿更应带 头吃苦”。父亲临终前叮嘱母亲: “日子再苦也不要向组织要补助、要救济”。我们即使 生活困难也从未寻求特殊待遇,自食其力。

    C五妹焦守军在部队表现很出色,曾两次参战,多次立功,被评为“全国三八红旗手”。 后来,有领导主动提出要给守军解决退休待遇这一问题,却被她婉言回绝

    (摘编自焦守云《我的父亲焦裕禄》)

    材料三

    在数字化时代背景下,家风培育可通过建立线上线下融合的公共文化空间,将家庭故 事转化为社区共享文化。例如,开发家风主题的数字化档案系统,以家庭故事的数据化采 集与可视化,呈现社区记忆;创设家风文化体验工作坊,运用沉浸式技术,让居民在虚拟 与现实交织中感知家风传承的深层价值。载体创新不仅拓宽了家风传播的广度,更通过技 术赋能提升了文化传递的精准度,使抽象的价值理念转化为可感知、可参与的文化实践。 同时,建立家风培育与社会治理的联结通道,通过构建“家校社企”协同育人网络,将家 风要素渗透到青少年社会实践、职业伦理培训、社区议事协商等治理环节,使孝亲、诚信、睦邻等家庭美德转化为基层自治的规范。形成以家风涵养公序良俗、以家庭文明助推社会 治理现代化的格局,实现传统文化资源在社会治理中的创新性发展。

    (节选自张振《发挥好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在基层治理中的作用》)

    (1)、下列是对材料的理解与分析,请选出不正确的一项(   )
    A、“光耀门楣”揭示了家风的一脉相承,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智慧。 B、中国历史上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重视家风建设,以红色家规涵育出了红色家风。 C、五妹焦守军立功却拒绝特殊待遇,表现了焦裕禄不搞特殊、自食其力的清廉家风。 D、载体创新提升了文化传播的精准度,使可参与的文化实践转化为抽象的价值理念。
    (2)、数字化时代如何传承焦裕禄家风?请结合材料二、三,提出两条建议。
    (3)、很多父母认为孩子考试分数高就可以了,至于家风的传承都是假大空的东西。请你结合 以上三则材料进行反驳。
上一页 44 45 46 47 48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