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 默写古诗文。
    (1)、 蒹葭萋萋,。所谓伊人,。(《诗经·蒹葭》)
    (2)、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诗经·关雎》)
    (3)、 ? 身上衣裳口中食。 (白居易《卖炭翁》)
    (4)、 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陶渊明《桃花源记》)
    (5)、 小语发现身边处处蕴藏着古诗文:她家附近的一间商店名叫“若比邻”,是出自王勃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有一间影楼名为“孤鸿影”,出 自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中的“谁见幽人独往来,”;一间茶庄名为 “士欢颜”,是出自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欭》“”。 
  • 2、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有一天,保尔像喝醉酒似的,两腿发软,身子摇摇晃晃地走回车站。他从发烧到 现在已经好几天了,但是今天他觉得热度要比往常高得多。

    那吮吸着筑路队的血液的伤寒病,现在又向保尔本人进攻了。但是他的健壮的 身体仍在抵抗它,一连五天他都挣扎着从那铺着麦秸的水泥地上爬了起来,跟别人 一道去出工。但是不管是那件暖和的皮短大衣也好,或是朱赫来送给他的那双现在 已经套在生了冻疮的脚上的毡靴也好,都救不了他了。

    他每走一步,都像有什么东西猛刺着他的胸口,他的上下牙碰得直响,两眼发 黑,他觉得树木就像旋转着的木马似的。

    (1)、结合选段内容,分析保尔的人物形象。
    (2)、结合《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阐述你对“红色经典”的现实意义的看法。
  • 3、 根据保尔·柯察金的成长史,选择合适的选项。

    退学(被开除)→参军→ ①→②→砸碎铁环,开始新的生活。
    A.筑路   B.长征   C.做实验   D.著书

  • 4、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每一粒种子都有自己的春天。”有人在心田种下宽容之花,有人种下感恩 之花,有人种下理想之花⋯⋯那些默默扎根的日子里,你用怎样的信念与行动, 让属于自己的花破土而出?请以《在心田种下之花》为题,写一篇作 文,写下你的故事或想法。

    要求:

    ① 除诗歌外,文体自选,500字以上;

    ② 补充完整题目,不得套写、抄袭;

    ③ 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 5、阅读理解

    怀念蛙鼓

    简 默

    ① 乡下的四五月间,一切都像从油塘子里提出来一样,光亮亮的,鲜艳艳的。村 东头的禾苗已长得碧油油的了,黄瓜蔓、南瓜蔓拼命往上蹿;芥菜、兰草、田字草也 赶趟儿似的,聚满了田野;青蛙这时的嗓门像上了油的齿轮,声音又脆又亮。一到夜 里,音乐会更隆重了。先是一只青蛙领唱,“呱————呱————呱”,清脆有力。然后是大 合唱,“呱呱呱,呱呱呱……”霎时,万流齐发,如万马奔腾,如浪涛汹涌,气象恢宏。 这场大合唱持续了三四个小时,接下来又是二重唱,童声独唱……

    ② 它们各自把最美的音色献给你,一声比一声响亮,一声比一声抒情。它们有 鲜明的节奏感,有长短不同的曲调,有弦音,有乐音,有强音,有弱音,时而齐唱时而 合唱,不需要指挥,更无需歌谱。它们分明是天生的歌者。歌声如行云流水,在这长 夜里,让你忘记了忧虑,在这美妙的天籁里徜徉……它们仿佛是在歌颂这美好的家 园,在庆祝即将来临的生命盛季。

    ③ 村头的晒谷坪里,乡亲们一边摇着蒲扇,一边聊着家常。听到这热闹非凡的 蛙鼓,大家:底便有了着落,有了依靠,一个好年成仿佛就在眼前了。

    ④ 我们小孩子就从人群中溜出来,有的一手提一瓶水,一手拿一把扇子,跑到 田边去看萤火虫。父母说不要往深草里走,小心蛇。因此,大家都不敢走远。夜深了, 大合唱也渐渐地低下来,换成了很抒情的女生清唱,“呱————呱————呱”,像催眠曲 一样在空旷的田野飘荡,越发衬出夜的宁静。孩子们也倦了,躺在晒谷坪的草席上, 伴着蛙声入眠。

    ⑤ 这是我童年里最温馨的记忆。蛙声聒噪使我感到生命的奔腾和美好。试想: 月白风清的晚上,万籁寂静是不是有一点单调和阴森?蛙声的合鸣是乡村生活的原 汁原味。

    ⑥ 如今,随着父母工作的变迁,我从乡村走到城镇。在都市里生活久了,“蛙鸣 蒲叶下,鱼入稻花中”便只是一个遥远的意象了,儿时那种恬静的田园生活,我已不 敢奢望能再现。“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 处蛙”“雨过不知龙去处,一池草色万蛙鸣”“蛙鸣夜半寻荷塘,误作星辰友人灯” ……这些美好的景致已经被社会发展的车轮碾得粉碎,“蛙声一片”的美好童年也 只能期待着在梦中出现了。

    ⑦ 今年的清明节,当我再一次回到家乡,再一次静立田头,等候蛙声的洗涤时, 我失望了:苍白的月光下是一望无际的田畴。没有虫鸣,也没有蛙鼓,只有偶尔几声 低低的叹息。不远处又来了一群“扫荡者”,那些穿梭不息捕蛙的灯火像残忍的日军 的探照灯。萤火虫销声匿迹,只有死亡的火光威胁着一切,吞噬着一切。我不由战栗 起来……

    ⑧ 辛弃疾曾乐观地写道:“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当蛙声疏落时,稻 花不香、丰年不再的厄运离我们还会远吗?

    ⑨ 时间来到今夜,我终于在别处又听到了蛙鸣,如此的亲切,如此的温馨,它如 初夏夜里拂动着的暖风,沿着情感的脉络缕缕入心。然而,情绪中不仅仅是感动,更 多的是忧虑。但愿人们在聆听美妙的蛙鸣时能有爱护之心。用心去感受,用耳去聆 听,不要用手去欣赏,不要用嘴去品尝。让我们的城市也保有一丝自然的气息,为了 那些虫、鸟、蛙,也为了我们自己。

    ⑩突然想起了齐白石的一幅国画,题曰《蛙声十里出山泉》。画里除一条溪水中 的十几只蝌蚪外,并不见一蛙。而你仿佛看到了在不远处,蛙们的悠闲与自在,仿佛 能听到一片片如歌如吟的蛙鼓,嘹亮而宏阔……

    ⑪怀念蛙鼓。

    (选自散文集《活在尘世中》,有删改)

    (1)、根据文章内容,完成下表。

    时间

    ① 

    如今

    今年的清明节

    地点

    乡下

    乡下

    事件

    夜晚欣赏蛙鸣

    (2)、请结合上下文,从修辞角度赏析第①段画横线的句子。

    霎时,万流齐发,如万马奔腾,如浪涛汹涌,气象恢宏。

    (3)、文章第⑪段独立成段,有什么作用? 
    (4)、读完这篇选文,你也许会联想到“和谐共生”“持续发展”“诗意栖居”等词语。请 选择一个你认为最符合选文主题的词语,结合文章内容说明理由。
  • 6、阅读理解

    大自然的语言(节选)

    ① 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哪些因素呢?

    ② 首先是纬度。越往北桃花开得越迟,候鸟也来得越晚。值得指出的是物候现 象南北差异的日数因季节的差别而不同。我国大陆性气候显著,冬冷夏热。冬季南 北温度悬殊,夏季却相差不大。在春天,早春跟晚春也不相同。如在早春三四月间, 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二十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十 天。所以在华北常感觉到春季短促,冬天结束,夏天就到了。

    ③ 经度的差异是影响物候的第二个因素。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 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所以沿海地区的春天的来临比内陆要迟若干天。如大连 纬度在北京以南约1°,但是在大连,连翘和榆叶梅的盛开都比北京要迟一个星期。 又如济南苹果开花在四月中或谷雨节,烟台要到立夏。两地纬度相差无几,但烟台 靠海,春天便来得迟了。

    ④ 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是高下的差异。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 两季越往高处越迟,而到秋天乔木的落叶则越往高处越早。不过研究这个因素要考 虑到特殊的情况。例如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高。 这叫逆温层。由于冷空气比较重,在无风的夜晚,冷空气便向低处流。这种现象在山 地秋冬两季,特别是这两季的早晨,极为显著,常会发现山脚有霜而山腰反无霜。在 华南丘陵区把热带作物引种在山腰很成功,在山脚反不适宜,就是这个道理。

    ⑤ 此外,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还有古今的差异。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 记录,拿1741到175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同 1921到 1930 年十年的平均值相比较,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九天。就是说,春天提前九天。

    (1)、关于物候现象的影响因素,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纬度差异是首要因素,其导致物候现象南北差异的日数并非固定值。 B、烟台苹果开花要晚于济南,根本原因是烟台靠海,延迟了物候期。 C、华南地区在山腰成功种植热带作物,是利用逆温层原理避免低温。 D、20世纪20年代,乔木的物候期比18世纪40年代提前大约九天。
    (2)、下列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阐释经度差异时,作者用分类别的说明方法,将不同经度的物候现象系统归 类。 B、选文采用“总-分”结构,首段设问总领,后四段依次分述,脉络清晰。 C、为说明物候现象的古今差异,作者引用英国南部物候的记录,形成古今对照。 D、“冬天结束,夏天就到了”等生活化表达,增强文章的可读性。
    (3)、“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请依据选文内容,说明为什么在自然种植 条件下,荔枝树主要适合在岭南地区生长,而难以在同时期的北方地区广泛种 植。
  • 7、文言文阅读

    卞和泣玉

    楚人和氏得玉璞楚山中,奉而献之厉王。厉王使玉人相之,玉人曰:“石也”。 王以和为诳 , 而刖其左足。厉王薨 , 武王即位,和又奉其璞而献之武王。武王使 玉人相之,又曰:“石也。”王又以和为诳,而刖其右足。武王薨,文王即位。和乃抱其 璞而哭于楚山之下,三日三夜,泣尽而继之以血。王之,使人问其 , 曰:“天下之 刖者多矣,子奚哭之悲也?”和曰:“吾非悲也悲乎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 诳此吾所以悲也。”王乃使玉人理⑥其璞而得宝焉,命曰“和氏之璧”。

    【注】①璞:含有玉的石头,未经加工的玉石。②相:鉴定。③诳:欺骗,迷惑。④ 刖(yuè):古代一种断足的酷刑。⑤薨(hōng):古代称诸侯或大官等的死叫“薨”。⑥ 理:这里指对璞玉进行加工、雕琢。

    (1)、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意思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厉王薨(等到) B、之(听说) C、使人问其(所以) D、命曰(于是)
    (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吾非悲刖也悲乎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此吾所以悲也

    (3)、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作者通过这个故事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 8、文言文阅读

    马说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 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 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一食尽粟一石

    ②才美不外

    ③执策而

    (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②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3)、文章通过千里马不被伯乐赏识的经历,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 9、请阅读《卖炭翁》并完成题目。

    卖炭翁

    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 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 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 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诗歌用几组颜色描写人物,突出人物形象。请参考示例,为卖炭翁的形象作批注。

    示例:“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诗人用“黄”和“白”两种颜 色,突出了宫使趾高气扬、耀武扬威的人物形象。

  • 10、默写与欣赏 ;请完成下列默写。
    (1)、 采菊东篱下,。[陶渊明《饮酒》(其五)]
    (2)、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 , 凄神寒骨,。 (柳宗元《小石潭记》)
    (3)、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4)、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关雎》)
    (5)、 !风雨不动安如山。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 11、【参加主题教育活动】2025 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6周年,茂名某中学要举行主题为“诵读经典诗词,涵养爱国情怀”的爱国诗词朗诵会。请你以主持人的身份拟写一段开场白,不少于80字。
  • 12、【打卡露天矿生态公园】。

    昔日的露天矿废墟,如今已焕然一新 , 变为风景秀丽的公园。漫步于茂名露 天矿生态公园,处处可见盎然生机。远处的矿湖碧波荡漾,水汽氤氲 , ①liáo rào于青绿山水之间。公园保留了部分工业遗迹,与新建的②tíng tái-lóu gé巧妙融合,历史与现代在此对话。行至开阔地带,一片广袤的③kuàng yě展现在眼前,野花点缀其间,明艳可爱。清风徐来,淡淡的草木清香④mí màn在空气里,令人赏心悦目尽管这里是一幅工业文明与自然共生的 画卷,更是市民休闲的好去处。

    (1)、请你根据上文中的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①liáo rào
    ②tíng tái-lóu gé

    ③kuàng yě
    ④mí màn

    (2)、语段中画横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焕然一新 B、氤氲 C、点缀 D、赏心悦目
    (3)、语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这里尽管是一幅工业文明与自然共生的画卷,更是市民休闲的好去处。 B、这里尽管是市民休闲的好去处,更是一幅工业文明与自然共生的画卷。 C、这里不仅是市民休闲的好去处,更是一幅工业文明与自然共生的画卷。 D、这里不仅是一幅工业文明与自然共生的画卷,更是市民休闲的好去处。
  • 13、成长是奇妙的旅程。软弱可以变得坚强,怯懦可以变得勇敢,任性能够学会懂事,自大能够学会谦虚,迷茫中,可以找到自信,找到奋斗的意义,找到生命的美丽。成长的过程中,不经意间发生着变化……

    请以“成长的蜕变”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可以记叙经历、抒发感情、发表见解等;

    ②字迹工整,书写规范,不少于600字;

    ③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④文中不得引用、抄袭本文试卷阅读理解部分的材料。

  • 14、名著阅读
    (1)、结合小说情节,完成表格内容。

    书名

    《骆驼祥子》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文段

    在这种时候,他也很会掏坏,什么横切别的车,什么故意拐硬弯,什么别扭着后面的车,什么抽冷子搡前面的车一把,他都会。原先他以为拉车是拉着条人命,一不小心便有摔死人的危险。现在,他故意的耍坏;摔死谁也没大关系,人都该死!

    保尔坚定地选择了一条道路,决心通过这条道路重返新生活建设者的行列。

    人物的选择

    祥子在失去小福子后变得堕落颓废,学会使坏,甚至为了钱而选择① , 让他丢掉性命。

    在双目失明、全身瘫痪的情况下,保尔选择的“这条路”是:②

    点评“选择”

    自甘堕落的选择,这是祥子对黑暗腐朽社会的妥协。

    (2)、祥子的命运经历了“三起三落”,保尔的人生经历了“四次死里逃生”,这些都是关键内容,请你按先后排 序,《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选择正确的选项。(   )

    《骆驼祥子》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① 省吃俭用攒钱准备买车,攒的钱被孙侦探夺走。②攒钱买了一辆车,连人带车被大兵抓去。③虎妞帮祥子买车,后置办虎妞的丧事卖车。正确顺序:②①③ 

    ①激战中被炮弹击中头部。②筑路时,得了伤寒并引发了肺炎。③为救朱赫来被抓入狱,后被错放。④偷邻居家的枪,哥哥帮他藏树林里逃过一劫。

    A.④③①② B.③④①②C. ③②④① D.③①④②

  • 1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凝望那片海

    张飞龙

    ①在安业增的印象中,哥哥安业民从小就承担起了家的责任。当时有一支解放军队伍临时驻扎在村口。14岁的安业民经常背着弟弟安业增,一边咯咯吱吱地推着磨盘,一边听解放军讲打仗的故事,参军的种子在那时就生根发芽。直到1957年3月,两次应征才入伍的安业民如愿坐上了南下的军列。

    ②安业增记得,在得知哥哥即将参军的那几天,整个村里人都来了,将鸡蛋和玉米饼子往安业民怀里塞,最后还是母亲将东西一一退还。

    ③启程那天,母亲怕安业民水土不服,给他的包里装满了自家种的干蒜和大葱,并叮嘱:“到部队了,要好好干,报效祖国!”

    ④胸前戴上红花参军的那一天,安业增向哥哥承诺,等他回来时,要识200个字……没想到,这次再见便是永别。

    ⑤哥哥最后一次来信,也是兄弟“约定”的开始。那天傍晚,落日余晖伴着轻风吹满田野,轻抚着金黄的麦田。安业增系着红领巾在村口,看着远处邮递员骑着自行车摇晃而来。自行车停下,邮递员将一封信件递给期待已久的安业增。

    ⑥安业增舍不得自己打开,一路小跑回家把信交给父亲。在全家人紧张期待的目光之中,父亲点上蜡烛,打开信件朗读起来。

    ⑦“革命战士之所以活着,只应该有一个目的,就是对人民有用,在战斗的紧要关头,我将勇往直前,毫不退缩,为家人争光……告诉增儿,这里的海很蓝很美,等他长大了,我带他来看海……”

    ⑧听到哥哥平安无事,一家人悬着的心才落到了肚子里。哥哥的嘱托令安业增热血沸腾,他为哥哥骄傲,又向往战士的荣誉。

    ⑨“哥,我现在能识200多个字了,你啥时回来……”那天,安业增正在给哥哥写回信,收音机里忽然传来噩耗。“年仅21岁的安业民,在1958年“八·二三”炮战中,为保护火炮,在严重烧伤的情况下,坚持不下火线,直至战斗结束。最终,他因伤势过重、抢救无效而牺牲,永远离开了我们,我们永远缅怀他。”

    ⑩那几天,11岁的安业增经常独坐在村口,眼泪止不住地往下流。他的眼睛直勾勾地望着邮递员来的方向,一坐就是一整天。

    ⑪“或许,告别家乡,坐上军列的那一天,哥哥就做好了牺牲的准备。”几十年过去了,每当安业增翻开那封早已泛黄的书信,安业民的形象就会泪流满面。

    ⑫村口的海松渐渐长大,每当微风吹过,当年哥哥“等他长大了,我带他来看大海”的话就随风摇曳着他的心。

    ⑬“岁数大了,等不了了,现在就想去哥哥曾经战斗的地方看看!”去年二月,安业增老人下定决心要完成与哥哥的约定。他不顾年迈的身体,历经两天的颠簸辗转和种种疾病,义无反顾踏上了旅程。

    ⑭跨越2600多公里,安业增一家人终于抵达了目的地————福建东南沿海某烈士陵园。

    ⑮到达烈士陵园后,老人面色凝重、一言不发。他脚步沉重地走向每一件展品。当走到安业民的纪念碑前时,安业增再也控制不住心中的情感。他跪在碑前,凹陷的双眼盈满泪水。“哥,我来了!我来看你了!”

    他伸出颤巍巍的胳膊,从上到下一遍遍地抚摸着石碑。随后,他从布袋里拿出从家乡带来的干蒜、大葱和松枝,小心翼翼地整理好,整整齐齐地摆在碑前。

    ⑰做完这一切,安业增挺起身子抬头望去,远方的大海一望无际,静美辽阔。海岸上,浅滩处的浪花轻轻拍打着岩石。岩石两侧,健壮的海岸青松是那样苍翠、笔直。这就是哥哥想带他看的景象吗?安业增盯着大海凝望了许久。

    ⑱“这海真蓝……真美……”安业增口中不停地念叨着。

    ⑲这一刻,老人心里格外满足。哥哥牺牲60余年,但战士的品格,依旧在后辈军人之中传承。直到离开坐上飞机后,安业增依然念叨着一句话:“终于见到了,这海真蓝……真美……”

    (出自《解放军报》2024年6月14日,文章有删减)

    (1)、文章多次提到海很美,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文中的“美”都体现在哪些方面? 
    (2)、结合文章内容,根据括号内的提示,赏析下列句子。

    ① 那天傍晚,落日余晖伴着轻风洒满田野,轻抚着金黄的麦田。(从描写角度赏析)

    ② 他伸出颤巍巍的胳膊,从上到下一遍遍抚摸着石碑。(赏析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3)、作者以“凝望那片海”作为标题,看似简洁却意蕴丰富,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4)、读完这篇小说,你也许会想到:约定、传承、守护……这些词语,请任选一个词语,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 的感想。
  • 1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以人工智能赋能传统文化,创新国际传播新路径

    ①【北京日报客户端2024-12-2520:55】传统文化国际传播是展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途径,有助于提升国家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和地位。随着新兴技术的发展,在人工智能和人机交互等新技术的数字文明基础之上,当代传播强大的数据处理、模式识别与智能化生成能力,为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化和国际传播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东湖评论:AI赋能传统文化强劲生命力

    ②2024年12月17日让数字世界里的代码活起来,成为传播中式文化的使者,是技术成熟的佐证,也是文化IP融入世界共同体理念的写照。AI赋能传统文化,承载了民族文化……

    你尝过“AI大厨”炒的菜吗?

    ③【光明网2024年12月13日】目前,“AI厨师”的功能正在进一步拓展。有些AI餐饮机器人不仅能烹饪美食,还能承担食材营养搭配……

    AI料理挑战西湖醋鱼,传统美食地位受冲击

    淡紫色的种子2025-02-1110:31黑龙江

    ④抖音博主想让DeepSeek做个菜来顶替西湖醋鱼。DeepSeek还真接招了,起了个霸气的名字叫龙吟四海·剑气鳜。这道菜做起来可费劲了,光食材准备就很难,还要熬制黄金汤、调制脆鳞糊等。……

    时刻说“典”法AI创作有没有版权,得看人“出了几分力”

    ⑤2024年,江苏张家港法院审理的一宗相似案件里,原告用AI设计了“蝴蝶椅”,发布于社交平台。被告提出合作未果后发布类似产品,双方产生纠纷,结果却是原告败诉。法院理由是:原告未能提供创作流程等原始记录,难以体现创作过程中的智力投入,故不能认定为作品,不受著作权法保护。

    材料二:

    ①2025年3月初,北京市某重点中学试点引入了一套“AI智慧监考系统”,通过摄像头实时分析学生微表情、肢体动作,甚至笔迹压力,自动判定考试作弊行为。系统上线首日,一名高三学生因频繁揉眼睛被判定“疑似传递暗号”,当场取消考试成绩。家长群瞬间炸锅:“揉眼睛是作弊?这是监控还是科幻片?”事件迅速登上微博热搜,阅读量破3亿,评论区分为两派:一方认为技术能净化考场,另一方则质疑“AI裁判”的合理性。

    ②校方紧急回应称,系统基于“全球领先的行为识别算法”,误判率低于0.1%,并强调数据加密存储、仅用于考试场景。然而,一封信再度点燃舆论————信中称,系统后台竟能追溯学生三个月内的课堂行为数据,包括打瞌睡、交头接耳等“学习状态分析”。网友惊呼:“这哪是监考?简直是楚门的世界!”

    (选自百度)

    材料三:

    在柳州市第八中学南校区教学楼的计算机室里,初一语文老师江筱佳给同学们讲解了《观沧海》这篇课文的相关知识后,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理解,利用编程软件动手制作动画。初一学生宋金玲:“有助于我的学习,帮我更深刻的理解,也会激发我对这个课的兴趣。”语文老师江筱:“《观沧海》是语文的一篇课文,主要是写景的抒情诗,平时在背课文的时候只是对文字有印象,我们就想到能不能用编程这个工具,把学生脑海中的画面制作成动画,学生怎么呈现,基于他对课文的理解。用编程这些工具去辅助学生掌握他们所需要的知识。比如语文、生物、地理等这些学科的知识。”

    (选自“澎湃新闻”)

    (1)、材料一是小德同学收集的部分材料,小组其他同学分别用一句话记录阅读感受,你认为哪一项表述最不符 合材料(   )
    A、AI技术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多个领域,我们每个人应该努力学会去拥抱AI时代。 B、AI技术的加持,让传统文化更具有生命力,有助于提升国家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和地位。 C、AI技术的应用,也能让传统美食锦上添花,期待“AI厨师”带给我们更多的舌尖美味。 D、AI技术的创作不受著作权法保护,对于社交平台上关于AI技术的所有作品都可以视为公用资源。
    (2)、 面对材料二中AI监考系统引发的争议,请你以学生或家长的身份,提两条在校园中合理使用AI技术的建 议。
    (3)、讨论交流中,小明利用AI生成了一张李清照明信片赠送给朋友。小德也想利用AI生成一张邓稼先明信片赠 送给小川,请你模仿小语的指令,向AI下达一则指令,生成一张关于邓稼先的明信片。

    指令:绘制一张李清照的明信片。画面中,一位少女在夕阳下荡舟于藕花丛,栖息在水边的鸥鹭扑棱着翅膀飞 向天际,画面温暖而柔和。在画面适合位置呈现李清照《如梦令》这首词。

  • 1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甲】

    ①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自冯瀛王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②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镕,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不以木为之者,木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镕,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③昇死,其印为余群从所得,至今宝藏。

    【乙】

    蔡伦,字敬仲,桂阳人也。永兴九年,监作秘及诸器械莫不精工密为后世法。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缣帛者谓之为纸。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敞布、鱼网以为纸。元兴元年奏上之,帝善其能,自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侯纸”。

    (选自范晔《后汉书》)

    【注释】①秘剑:皇宫专用的剑器。②书契:书籍文契。③缣(jiān):双丝的细绢。④造意:想出一个主意。

    (1)、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唐人尚未盛之     其用缣帛者谓之 B、火炀之     蒙乃使学(《孙权劝学》) C、木格贮     何陋有(《陋室铭》) D、草火烧     徐杓酌油沥之(《卖油翁》)
    (2)、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节奏。 (画两处)

    监 作 秘 剑 及 诸 器 械 莫 不 精 工 坚 密 为 后 世 法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

    ②故天下咸称“蔡侯纸”。

    (4)、阅读两文,完成填空。

    “活板”和“造纸术”都是在原有的科学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活板”解决了雕版“效率低不易修改”的难题,体 现了“①”的优势;蔡伦改进造纸术的突破点则是在原材料的选择上,弥补了②的缺陷。 它们均具有③的优点。古人的④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①②用原文回答, ③④用自己的话回答)

  • 18、班级开展“我的语文生活”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小题。
    (1)、街头错别字纠错:在街头调查中,发现一家小吃店的招牌把“馄饨”写成了“馄吨”,一家服装店把“衬衫” 写成“衬杉”。请指出错误并向店主提出改正建议,注意语言得体。
    (2)、活动策划:学校要开展“我的语文生活”综合性学习活动,你作为活动策划者,请根据示例,再设计两个不同 类型的活动,并简要说明活动目的。

    例:“生活中的广告语大赛”。目的:鼓励同学们收集生活中的广告语,关注生活中的语文现象。

  • 1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A中国历史上,有很多名家典范,通过他们shēn suì的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____的儒家学 派创始人孔子,忧国忧民的杜甫,宠辱不惊的苏轼,不避风险、以身许国的林则徐,沥尽心血的鲁迅,“鞠躬尽 瘁,死而后已”的邓稼先,kāng kǎi lín lí发表演讲的闻一多……B在他们身上,始终充满着对祖国chún pǔ而热烈 的挚爱之情。C他们的故事代代相传,人民耳熟能详。D他们的精神始终鞭策着我们不断地努力学习报效祖国。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①shēn suì

    ②kāng kǎi lín lí

    ③chún pǔ

    (2)、你认为下列成语中填在空白横线上最为恰当的一项是(   )
    A、隐姓埋名 B、家喻户晓 C、鲜为人知 D、兀兀穷年
    (3)、画线的四个句子中,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中国历史上,有很多名家典范,通过他们 shēn suì的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B、在他们身上,始终充满着对祖国chún pǔ而热烈的挚爱之情。 C、他们的故事代代相传,人民耳熟能详。 D、他们的精神始终鞭策着我们不断地努力学习报效祖国。
  • 20、 默写古诗文。

    抒情类型

    诗文名句

    情感

    直接抒情

    念天地之悠悠,①!(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③  , 不问苍生问鬼神。(李商隐《贾生》)

    愤慨无奈

    间接抒情

    用景/物烘托情感

    不闻爷娘唤女声,④。(《木兰诗》) 

    思念亲人

    ⑤  , 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思念之情

    用修辞手法抒情

    ⑥  ,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韩愈《晚春》)

    对生命力的赞美

    ⑦  , 草色入帘青。(刘禹锡《陋室铭》)

    清幽环境与安贫乐道

    ⑧  。(杜甫《望岳》)

    泰山雄伟险峻

    ⑨  , 凭君传语报平安。(岑参《逢入京使》)

    思念与隐忍

    叙事议论中抒情

    不畏浮云遮望眼,⑩。(王安石《登飞来峰》)

    自信与抱负

上一页 41 42 43 44 45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