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古诗文默写(1)、根据课本,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六题只选四题作答)
① , 寒光照铁衣。(《木兰诗》)
②马上相逢无纸笔,。(岑参《逢入京使》)
③无丝竹之乱耳,。(刘禹锡《陋室铭》)
④荡胸生曾云,。(杜甫《望岳》)
⑤ , 夜泊秦淮近酒家。(杜牧《泊秦淮》)
⑥ , 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
(2)、中国有以诗入画的传统。小文用AI生成了两幅画,请你根据画面内容配上合适的诗句。图画
竹林抚琴图
池塘梅雨图
诗句
① , 。
② , 。
出处
王维《竹里馆》
赵师秀《约客》
-
2、为迎接第十五届全运会,社区筹建志愿者之家,请你参与其中,完成下面任务。(1)、请写出本届运动会会徽的构图要素及寓意。(2)、根据对联知识,将下列短语组合成上联。
志愿青年 齐携手 三地 湾区同心
上联:
下联:全运聚力九州运动健将竞风流
(3)、志愿者之家将设置“全运精神,榜样力量”专题展板。请你选取一位中国运动员,介绍其事迹及精神。 -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保护知识产权需要运用法律武器严厉打击违法行为,防止侵权的事件不再发生。 B、与传统的纸质书相比,电子书阅读器通常设计得非常轻薄,方便用户随身携带。 C、通过林间观鸟、海边识贝等活动,让孩子们在亲近自然的同时获得知识与乐趣。 D、在广州云台花园中,市民可以悠闲地观赏缤纷的花海和微风拂过树叶的沙沙声。
-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最恰当的一项是( )A、记者绘声绘色地讲述了这一次救援行动的惊险过程,让大家仿佛身临其境。 B、陈家祠的陶塑锋芒毕露 , 其绚丽的色彩和丰富的内容,吸引着游客的目光。 C、科研团队的成员目空一切 , 日夜奋战在实验室,终于攻克了这项技术难题。 D、元旦晚会上,小明同学诙谐的表演让全班同学忍俊不禁地捂着肚子笑起来。
-
5、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荫蔽 茫然无措 深霄 奈人寻味 B、蹒跚 大廷广众 安祥 诚惶诚恐 C、斑斓 仙露琼浆 震悚 言外之意 D、竹蔑 沥尽心血 迁徙 暗然失色
-
6、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黝黑(yǒu) 迸溅(bìng) 哺育(fǔ) 拈轻怕重 (niān) B、蓦然(mù) 憎恶(zēng) 挑逗 (tiǎo) 锲而不舍(qì) C、踌躇(chú) 惩戒(chéng) 掺和(cān) 铤而走险 (tíng) D、校对(jiào) 嚣发(quán) 咀嚼(jué) 气冲斗牛(dǒu)
-
7、【整本书阅读】本学期,小荔同学认真阅读了《骆驼祥子》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两本名著。请你和小荔一起完成以下任务。(1)、圈点和批注是有效的读书方法。请根据提示,完成读书批注。
书名
原文圈点
批注
《骆驼祥子》
拉到了西直门,城洞里几乎没有什么行人。祥子的心凉了一些。光头也看出不妙,可是还笑着说:“招呼吧,伙计!是福不是祸,今儿个就是今儿个啦!”祥子知道事情要坏,可是在街面上混了这几年了,不能说了不算,不能耍老娘们脾气!
出了西直门,真是连一辆车也没遇上;祥子低下头去,不敢再看马路的左右。他的心好像直顶他的肋条。到了高亮桥,他向四围打了一眼,并没有一个兵,他又放了点心。……街上清静得真可怕。“抄土道走吧?马路上——”
“那还用说。”
划横线的句子具有浓郁的
①特色(填写语言特色),为下文②(填写情节内容)的情节埋下伏笔。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他已经是一个布尔什维克了。他多次从口袋里掏出乌克兰共产党(布)委员会发的白纸卡片,上面写着:他是共青团员、团区委书记。要是有人居然还怀疑这一点,那么,请看他军便服皮带上威风凛凛地挂着的那支曼利赫尔手枪,这是好朋友保尔送给他的,外面还套上了手缝的帆布枪套。这可是一个最有说服力的证件。
文中加点的代词“他”是③(填写人名)。小说在此特别强调这支“手枪”的原因是④。
(2)、小荔做读书笔记时发现,小说中的次要人物会对主要人物产生影响。请从下面两组人物中选择其中-组,结合书中的情节,说说次要人物是如何影响主要人物的。组别
书名
主要人物
次要人物
①
《骆驼祥子》
祥子
孙侦探
②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保尔
朱赫来
-
8、请以《▲的日子》为主标题,以“写给▲的一封信”为副标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
②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③550字以上:
④文中不能出现考生的姓名和所在学校名称。
-
9、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小题。
开江的日子
刘白羽
今天,我想起我迎接春天一次非常奇特的经历。
“跑冰排哪!”
“跑冰排哪!”
我随着这突然而来的喊声,一下从船工们的秫秸窝棚里蹿出来,绕过那些俯仰在沙滩上的正塞麻屑浇桐油的木船,朝松花江边猛跑。
这时,我很奇怪,冰冻的江面还是白皑皑的一片平静、沉默,有如睡眠的冰山。而从天穹从大地从不知什么一切地方,都传来可怕的隆隆声。大自然真是神奇莫测、变化无穷。它平时似乎十分和蔼,而突然一下变得那样狂暴。现在就是这样,当我挤到江岸人群里时,看到江中心,好像由于受了上下左右的巨大强力挤压,而突然崩裂了,发出一阵猛烈的咔咔声,于是像喷泉一样涌射出大股黑色的水流,而后,整个大江震出十分繁杂、十分微妙的声音,和在冰层爆炸轰鸣之中,形成狂飙一样的一支交响乐。忽然整个江面都忽悠忽悠移动起来,灰色的、蔚蓝色的巨大冰块好像给刀子割裂开来一样,分崩离析、犬牙交错。由上游汹涌而来的激流,把几百米的冰排都摇撼、冲击、推动起来。就在这险象环生的时刻,我一下愣住了。有一大块冰排漂流而去,那上面有两三个人影,还有一辆拉满干草的大车。它们在这疯狂暴虐、赫赫威严之下,显得如此渺小、孤独、无望。
就在这一眨眼的工夫,一个穿一身黑棉袄,戴一顶火红狐皮帽,五短黑粗的人,突然推开众人,一跃而出:“给大绳!”他边跑,人们边把大绳送给他。
他肩扛着碗口粗的大绳,一摇一晃,摆动着方方正正像一块案板似的脊背,向江上蹿去,真是惊人,他竟然跳上一块也正在飞速向下游冲去的冰排。
一个妇女发出凄厉的声音嘶喊:“她爹,你……”
你什么?她也说不出,而她怀里抱着的一个小女孩哇的一声哭起来。
那块偌大的冰排,一转眼漂流远去。我睁大眼睛用力瞅,隐隐约约看见上面那一车黄干草,还有几个小小黑人影,只见他们捶胸顿足,狂挥双手,却一点也听不见他们嘶喊的声音。因为冰冻江流的爆裂的轰隆声,愈来愈加遮天盖地,就像几百万个响雷连成一片霹雳。
那个汉子真是灵巧极了。
他从这块冰排跳上另一块冰排,又从那一块冰排跳上另一块冰排,这样接近着那载人载马的巨大冰排。
真正刻不容缓、千钧一发呀!我只觉得棉衣服里全身汗湿淋漓。
我目不转睛地盯住那愈来愈远的穿一身黑棉袄的人影。江一迸裂,黑色的狂流像发疯了的野马一样,根本不受人的意志所羁绊,有些冰排彼此撞击,一下陡然壁立起来,那冰块闪耀着灼眼的蓝光,一下飞起来,一下跌下去。
可是人呵!人和天比起来是多么渺小,可是人在向原始的暴力挑战了。
江上的人只顾奋死搏斗,无声无息。江岸上的人们却一窝蜂随着漂流的冰排,一面狂嘶呐喊,一面向下游奔跑。那汉子终于接近了那块大冰排,而且,他把大绳抛掷过去,那边那几个运干草的人接住了大绳,拽牢了大绳,可是,这时发生了力量对比悬殊的问题,那汉子立足的小冰排被大冰排漂住往下游流淌。
于是人群中起了一阵骚动,刚才都给那汉子跳冰排吓呆,现在像有什么打开了每个人的天灵盖,一下都猛然清醒过来,一群人向冰排上扑去。水搅住冰,冰搅住水。有人噗通落在水里,有人扑倒在冰排上。可是,人们终于跳到那汉子附近,黑压压几十个人,就像站在小划子上一样,分立在无数冰排上,一条条大绳都飞了过去。我忘记了一切,也要跳下江流,忽然给那个高声嘶喊的妇女紧紧拉住,我一看她完全变成另外一个人,刚才脸像蜡渣子一样白,现在却泛着桃花一样的红晕,她那样自豪地说:
“能行,她爹能行!”
那个摆着拉干草马车的冰排得救了。
松花江,你的春天的苏醒是多么吓人呀!
一块冰排形不成力量,无数冰排漂在一起就形成巨大无比的力量,被牵牢的大冰排缓缓向江岸靠拢,拉黄干草的几匹马刚才一声不响,这会却突噜噜低声嘶鸣了几声,辽阔大平野上的风旋卷着,吹得马的鬃毛、吹得黄干草都在微微拂动着。
我连忙向人群中寻找,那个五短黑粗的人不见了,那个脸色开始煞白后来又泛红的妇女也不见了,不过,他们那粗犷的气息一下深深渗入我的心灵。
太阳光不知为什么突然明亮起来,江流浩浩荡荡,汹涌澎湃,春天就在雪白的、蔚蓝的冰块冲撞中到来了。
(1)、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开篇两句“跑冰排哪”运用反复这种修辞手法,成功营造出紧张压抑的氛围。 B、作者从颜色、声音、形态等多个角度描写开江场面,突显大自然狂暴的一面。 C、加点副词“竟然”与前句多个动词连用,突出表现了汉子跳冰排动作的敏捷。 D、篇末对拉黄干草马儿嘶鸣这个细节的生动刻画,描绘出初春生机勃勃的图景。(2)、从文中划波浪线句子“她爹,你……”到“能行,她爹能行!”,女子的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结合文本简析。(3)、根据括号里的提示,结合上下文分析划线句子的表达效果。①一个穿一身黑棉袄,戴一顶火红狐皮帽,五短黑粗的人,突然推开众人,一跃而出:“给大绳!”(从描写手法的角度)
②冰冻江流的爆裂的轰隆声,愈来愈加遮天盖地,就像几百万个响雷连成一片霹雳。(从修辞手法的角度)
(4)、文章第一段写道,“我想起我迎接春天一次非常奇特的经历”,作者为什么用“迎接春天”和“非常奇特”来描述那一次“经历”? -
10、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从诸葛亮的《诫子书》到陆游的《示儿》,从《曾国藩家书》到林觉民的《与妻书》……回望历史,一封封家书的字里行间,有血浓于水的亲情,有历久弥新的家风,有生生不息的精神……
材料一:
宁儿:
母亲对于你没有能尽到教育的责任,实在是遗憾的事情。
母亲因为坚决地做了抗日的斗争,今天已经到了牺牲的前夕了。
母亲和你在生前是永久没有再见的机会了。希望你,宁儿呵,赶快成人,来安慰你地下的母亲!我最亲爱的孩子呵!母亲不用千言万语来教育你,就用实行来教育你。
在你长大成人之后,希望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
一九三六年八月二日
你的母亲赵一曼于(囚)车中
(选自《赵一曼家书》)
材料二:
2025年1月清晨,住在清水街道的退休教师李晖,从抽屉深处拿出一个木头盒子,小心翼翼地取出一沓信件,戴上老花镜,坐在桌前细细翻看。看着看着,泪水不知不觉滑落脸庞。看完信,李晖没有马上收起来,而是提起笔,在信纸上写了起来。
“二哥:你好,见字如面,许久没有收到你的来信,希望你在朝鲜一切都好……”笔落信纸的沙沙声,宛如一声声轻浅的呼唤,飘出窗外,飘向 70 多年前的抗美援朝战场……
“二哥当兵走的那年20岁,我才6岁。”提及二哥李征明,李晖双眼闪烁泪光。
异国他乡征战的李征明,最牵挂的就是家人,尤其是几位小妹妹。每次战斗间隙,他都不忘给家里写信。
“妹妹,我在上甘岭一切都好,不要挂念。我要努力学习,积极工作,坚决杀美国鬼子,争取立功戴上大红花,使得全家光荣……”1953 年 3 月,在坚守上甘岭阵地的战斗间隙,李征明趴在坑道里,把对家人的思念化作深情的文字和形象的图画。
“那时候我们小,哥哥为了让我们看懂内容,都是用图文并茂的方式写信。”李晖指着信中的简笔画介绍,“‘两座小山包’就代表上甘岭,‘书’就是让我们多读书。”
记者看到,信中“美国鬼子”用面目狰狞的小人代替,“妹妹”则是一个戴着红领巾的可爱小姑娘……一封信共画了 10 多个生动形象的简笔画,趣味十足。
“哥哥先前在文工团搞美术,吹口琴、画画,样样都会。”说着,李晖找出一封几乎全是简笔画的信件,这封信惟妙惟肖地展现了朝鲜百姓的生活场景。
画面最上方写着“朝鲜风俗”,李征明细致地画出了朝鲜人民的民族服装、房子、水缸、勺子、洗衣盆等。在一位朝鲜姑娘旁还写有一行小字:“和中国姑娘一样”。为了逗妹妹开心,他还给妹妹来了一次“换装”。在画的最右侧,画出了小妹妹身穿朝鲜民族服装的模样,写着“小妹妹,是这样”。这封书信,让人感受不到战斗正酣,就像他去朝鲜给家人寄回的见闻,没有战场的残酷,只有满满的柔情。
1953 年 6月 23 日晚,五圣山的前沿阵地被战火照亮。硝烟弥漫中,担负转运伤员任务的李征明,在枪林弹雨中穿梭,全然不顾敌人猛烈的炮火。第一次中弹时,鲜血染红了他的军装,他咬着牙坚持不下火线,继续救助受伤战友。没承想,英勇的他第二次中学师MH 个队弹。这一次,他再也没有站起 条件法律来,生命永远定格在23 岁。彼 k2时,距离停战协议签订仅月余。
李征明烈士的“手绘家书”
风轻轻吹起窗帘。李晖缓缓从回忆中抽身,目光重新落回眼前的信纸,握笔的手微微雪颤抖着,再次落下。
“哥哥,信悉数收到,我们兄弟姐妹一直都好好听母亲的话,好好学习。有时候我会想象你回国后我们一家人相聚的样子。像我们小时候一样,你吹着口琴,我们唱着歌……他们说‘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可是啊,妹妹真的想你啊!”
(整理自新华社)
材料三:
2025年1月 15 日,“读红色家书,悟家国情怀”读书会活动在惠州廖承志红军小学举行。
中国工农红军惠州廖承志红军小学校长介绍,廖承志同志的光辉事迹与崇高精神,始终鼓舞着全校师生砥砺奋进、开拓进取。此次读书会 定能更好地激励红小教师用红色家书厚植学生红色基因,用红色故事点燃学生爱国热情;引导红小学子从小树正远大的理想抱负,争做优秀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红色,是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鲜亮的底色;家书,让革命先烈的形象更加鲜活生动,让红色文化更加温情动人;红色家书,既是中国共产党人执着初心与坚韧使命的集中体现,也是砥砺新时代青少年自强不息、奋发图强的力量之源。这些有信仰、有深情、有温度的红色家书,是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是至亲骨肉的贴心话语,其中凝结的精神和信仰依旧滚烫,生命的感召依旧强烈。
(整理自《光明日报》)
(1)、小荔整理了三则材料的内容,其中与材料相符的一项是( )A、因投身抗日未尽母亲之责,赵一曼在给儿子的信中流露出深深的悔意。 B、李征明牺牲的时候,李晖尚年幼,所以她对哥哥的记忆全来源于书信。 C、妹妹收到哥哥来信便立即回信,表示定会好好听妈妈的话,努力学习。 D、廖承志红军小学举办读书会活动,共同研读红色家书,厚植家国情怀。(2)、小荔分享了对材料二的研究,其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心翼翼地取”“细细翻看”等词语,体现出李晖对哥哥来信的珍视。 B、李征明家书图文并茂,意在照顾妹妹的文化水平,也表明他多才多艺。 C、妹妹的回信中引用“青山处处埋忠骨”,证明李征明牺牲后埋葬在朝鲜。 D、将哥哥的来信与历史的叙述交织在一起,勾勒出抗美援朝的独特画卷。(3)、小荔分析了三则材料的内容和作用,其中正确的一项是( )A 材料一是烈士遗书,表达了母亲的临终期许,凸显革命者坚定的信仰。材料二通过李征明与妹妹的书信往来,再现战争的激烈与英雄的伟大。
A、材料三记叙红军小学的活动,赞扬学校师生认真学习红色家书的举动。 B、三则材料意在从不同侧面,反映家书对传承中华传统家风的重要意义。(4)、学校将举办“红色家书展览”活动,发动同学们广泛搜集红色家书。请结合材料拟定红色家书的遴选标准。 -
11、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1)、诗中哪个词语直接而夸张地写出了古塔之高?(2)、本诗第三、四句表达了诗人登高的心境,请另联系学过的某一首登高诗,分别写出这两位诗人因登高而生的心境。 -
12、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小题。
【甲】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 , 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欧阳修《卖油翁》)
【乙】
重峰赵先生讳[注]宪,字汝式。自幼嗜学,。以亲命守田间,而手不释卷。映火勤读,一以践履为主。尝于旅舍从者燃松明出庸学之书整衣冠危坐看诵。先生受业于牛、栗两先生,讲学勤读,文义精透。牛溪成先生曰:“汝式之学,日就月将,甚可畏也。”称以畏友 , 不以师弟之礼待之。
(节选自卢禛《玉溪先生续集》)
【注】讳:在死去的君王、尊长或朋友的名前用“讳”,以示尊敬。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陈康肃公善射/择其善者而从之 B、有卖油翁释担而立/而手不释卷 C、日就月将/更互用之,瞬息可就 D、甚可畏也/不可不学(2)、下列对【乙】文中加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尝于旅舍纵者燃松明出庸学之书/整衣冠/危坐看诵 B、尝于旅舍从者/燃松明出庸学之书/整衣冠/危坐看诵 C、尝于旅舍/从者燃松明/出庸学之书/整衣冠危坐看诵 D、尝于旅舍从者/燃松明/出庸学之书/整衣冠危坐看诵(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段中的划线句子。①尔安敢轻吾射!
②称以畏友。
(4)、康肃公和赵宪先生都是学有所成的人,他们的成功有什么共性?请结合两则材料简要分析。 -
13、古诗文默写(1)、根据课本,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六题只选四题作答)
① , 赏赐百千强。(《木兰诗》)
②故园东望路漫漫,。(岑参《逢入京使》)
③ , 惟解漫天作雪飞。(韩愈《晚春》)
④ , 不问苍生问鬼神。(李商隐《贾生》)
⑤无丝竹之乱耳,。(刘禹锡《陋室铭》)
⑥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周敦颐《爱莲说》)
(2)、古诗词中常常蕴含深刻的道理,请根据批注,完成以下表格。诗句
批注
出处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推陈出新,生生不息
王湾《次北固山下》
① , 。
绝处逢生,豁然开朗
陆游《游山西村》
②
牺牲小我,成就大我
龚自珍《己亥杂诗》
-
14、孝亲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要继承并弘扬。小荔和同伴们坚持每周到敬老院做志愿者。请你和他们一起完成以下任务。(1)、任务一:以下四副对联准备贴在敬老院各处,但是顺序乱了,请运用对联的相关知识,重新整理好。
①晨昏定省承欢笑
②孝亲终有恒心
③神州十四亿敬老礼贤④敬老孝亲今世风
⑤冬夏温清奉安康
⑥卧冰求鲤古人事⑦敬老始于小处
⑧华夏五千年崇孝尊长(2)、任务二:小荔准备运用下面的图片素材制作一个短视频,介绍他们的志愿活动,请确定三幅图的顺序,并为短视频写一段解说词,要求顺序合理,语言凝练,并运用排比修辞。图A
图B
图C
(3)、任务三:为了激励自己坚持每周到敬老院进行志愿服务,小荔想请你帮忙选一句古诗文作为座右铭,你会选哪一句?· -
1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大湾区灯会制造了浓厚的元宵氛围,展现了岭南文化魅力。 B、该节目深受广大中小学生喜爱,是因为其形式新颖的原因。 C、张老师组织和策划了到烈士陵园参加祭英烈主题教育活动。 D、坚持中长跑可以释放压力,改善心情,有效提高睡眠质量。
-
1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最恰当的一项是( )A、筹划已久的旅行不期而至 , 一家人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B、史书记载,郑成功率领船队一路劈波斩浪 , 到达了宝岛台湾。 C、诺如病毒虽然体积微不足道 , 却能引起身体不适,造成感染。 D、两支著名球队巅峰对决,为球迷奉献了一场慷慨淋漓的比赛。
-
17、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深霄 鹤立鸡群 挚友 天崖海角 B、坚韧 气充斗牛 斑澜 入木三分 C、淳朴 踌躇满志 丰饶 心急如焚 D、遨游 悔人不倦 稠密 言外之义
-
18、下列词语中,每对加点字的读音都相同的一项是( )A、儒学/妇孺皆知 挑灯/挑拨离间 B、露宿/锋芒毕露 屏障/屏息凝神 C、禁止/正襟危坐 亘古/持之以恒 D、鲜艳/屡见不鲜 默契/锲而不舍
-
19、【名著阅读】(1)、任务一:乐乐选择用不同的方法阅读《经典常谈》,请与他共同完成以下表格。
阅读方法
阅读心得
略读
本书是①先生历经数年撰写而成的,全书共十三篇,系统地介绍了②的发展与历史脉络,粗略阅读有助于我们选择性阅读。
选择性阅读
如果要了解屈原的爱国情感,可以选择性阅读③(篇目名)。
精读
《〈说文解字〉第一》中提到,形声字是汉字的一种构字方式,其中一部分表示字的意义(形旁或义符),另一部分表示字的读音(声旁或音符),我发现:下面示例中的④是形声字。
示例:山休 桥 刃
附:《经典常谈》篇目
《说文解字》第一
《周易》第二
《尚书》第三
《诗经》第四
“三礼”第五
“春秋三传”第六
“四书”第七
《战国策》第八
《史记》
《汉书》第九
诸子第十
辞赋第十一
诗第十二
文第十三
(2)、任务二:“再微小的光也是光,再平凡的人也有他的高光时刻。”请从以下人物中任选一位,结合相关情节分析这一人物的“高光时刻”,并谈谈对你成长的启示。
A.祥子(《骆驼祥子》)
B.尼摩船长(《海底两万里》)
C.保尔(《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
20、 请以《这是▲ , 也是▲》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②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③600字以上;④文中不能出现考生的姓名和所在学校的名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