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写作任务。
ㅤㅤ事情无时无刻不在发生,人不可能像机器一样记录下每天每秒发生的事,但有些事、有些人在回忆里是发着光的,不会暗淡的,就像阿长买的《山海经》,在阜阳遇见的“妞儿”,路上的梨花和哈尼小姑娘……
请以“忘不了的_______”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先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②文体自选;③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④不得透露真实的校名、人名等相关信息;⑤不少于500字。
-
2、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成长
①一座连接南北的石桥已有上百年历史,仍是进出市区的最主要干道之一。
②“天好像让谁给捅漏了,水位再上涨,冲毁石桥就给交通造成麻烦了!”听着不远处石桥下如猛兽般咆哮的洪水声,在营门口站岗的战士孙兵不禁担忧起来。
③孙兵怕雨,从小就怕。确切地说,他不是怕雨,是怕灾。孙兵的老家是南方的一个小城。每隔几年,强降雨都会引发一次水灾。
④令孙兵记忆最深的一次,暴雨连下了三天三夜,淹没了街道和房屋,也淹没了孙兵所就读的小学。当被困在学校屋顶上的他和同学们绝望地哭喊时,乘着冲锋舟的解放军叔叔“神兵天降”般出现了,把他们一个个抱上了冲锋舟。“长大后我也要当解放军!”的愿望由此萌生。
⑤当然,伴随这个愿望的,还有“怕水”这个心理阴影。孙兵家门口有一条浅浅的小河,可他从小到大,连河边都不敢靠近。恨铁不成钢的老兵父亲硬是逼他下河学游泳。孙兵不知道哭了多少回,勉强会了“狗刨式”。直到当兵后,父亲还板着脸训他,胆子这么小,如果当兵那就是个“孬兵”。
⑥孙兵上大三时,携笔从戎来到空军驻豫某部。驻地历史文化灿烂,民风淳厚朴实。新兵连第一次野营拉练让孙兵更加坚定了自己的选择。与此同时,“把驻地当故乡”,也深深刻在了他的心里。
⑦雨,已经下了两天两夜,仍没有停下来的迹象。
⑧第三天中午,孙兵刚下岗回到宿舍揣起饭盒,一声沉闷的巨响突然传来。“不好!只见原来那座高近2米的石桥断为两截,在似万马奔腾的洪水中若隐若现。
⑨幸亏当时桥上没有行人。因为交通阻断,没多久,河两岸就聚满了南来北往的车辆和行人。大家无奈地叹息着,不少人脸上露出了恐慌的神情。临近黄昏,地方城建部门赶来了。接上级通知,24小时内必须恢复交通,以保障上级救灾物资顺利通过。孙兵所在单位也接到命令,要求组成突击队,协助地方连夜完成架桥任务。
⑩“共产党员向前一步走!”紧急集合的队伍前,随着连长的一声口令,7名党员战士步伐铿锵地跨出队列。看着老兵们脸上那坚毅的神情,一边暗自在心里说“如果我是党员,也一定会像他们一样勇敢站出来。”突然,“孬兵”两个字不停地回响在耳边。
⑪“会游泳的同志向前一步走!”连长紧接着又下了第二道口令。“我这最简单的狗刨,算不算会游泳?这么大的洪水,会游泳有用吗?”就在孙兵犹豫时,又有15名战士步伐铿锵地跨出队列。
⑫“老百姓需要我们的时候到了!突击队员跟我跑步走!”随着口令声,包括连长在内共23人组成的突击队,跑步出发了。
⑬站在原地犹豫的瞬间,孙兵眼前闪现出上小学时自己被救助的情景。“驻地遇到困难,我就应该冲上去,他朝着已出发的队伍大声喊:“报告连长,我也会游泳,我也要加入突击队……”
⑭不多时,新建的钢架桥已初具规模,只等往桥上铺设桥板,在他们肩抬手拉下,一块块铺上桥面。一双双手,磨出了泡,划出了血,但连长喊停下来休息时,大家谁也不肯停歇片刻。孙兵刚上桥时非常紧张,甚至双腿不由自主地打起了哆嗦。但随着离水越来越近,他的害怕也在不知不觉中被抛在脑后,甚至还有种跳入洪水中与其搏斗的冲动。
⑮在上螺钉加固桥身时,孙兵第一个主动要求系上安全带悬在半空进行操作。身下翻涌的洪水,此时在孙兵眼里,咆哮声也不再那么刺耳。孙兵以过硬的身体素质和干脆利落的操作,赢得现场工人的阵阵喝彩声。就连从外地赶来参加救援的“老兵抗汛突击队”孙队长也频频朝他竖起大拇指。而孙兵也在紧张的操作间隙中,回头向孙队长——他的老兵父亲致以自豪的笑容。
⑯第二天凌晨,当一辆辆装满救灾物资的车辆和救援人员安然通过这座新架设的大桥向市区挺进时,胜利的泪水在每个人脸上流淌。
⑰“爸爸,我不当孬兵!”朝着市区方向,孙兵向父亲的背影敬了个军礼。
(1)、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孙兵从开始怕水到勇于面对洪水,经历了恐惧一担忧一犹豫一自豪的心理历程。 B、父亲逼孙兵学游泳,是为了帮助儿子克服对水的恐惧,最终能成为勇敢的战士。 C、文章⑧-⑭段多次描写大雨滂沱的情景仅为突出水灾频繁,营造出紧张的氛围。 D、文章叙述与描写相结合,塑造了鲜明的人物形象,展现战士们英勇无畏的品质。(2)、请从老兵孙队长的角度梳理文章内容。①→儿子当兵,“我”板脸训他→②。
(3)、请按要求赏析句子。只见原来那座高近2米的石桥断为两截,在似万马奔腾的洪水中若隐若现。(从修辞的角度)
(4)、请结合文章的内容和主旨,谈谈对标题“成长”的理解。(5)、小语想推荐本文作为第二单元的拓展阅读篇目,请结合单元提示和篇目阐述理由。单元篇目
5黄河颂/光未然
6老山界/陆定一
7谁是最可爱的人/魏巍
8土地的誓言/端木蕻良
9木兰诗
家国情怀,是人类共有的一种朴素情感,它意味着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愿意为保家卫国奉献自己的一切……它是国家和民族的精神凝聚力。这个单元所选的都是表现家国情怀的作品,能够激发我们的爱国主义情感。
-
3、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乙】黄生允修借书,随园主人①授以书而告之曰:“余幼好书,家贫难致。有张氏藏书甚富,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其切如是。故有所览,辄②省记。通籍③后,俸去书来,落落大满,素蟫灰丝④ , 时蒙卷轴。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
今黄生贫类⑤予,其借书亦类予,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然则予固不幸而遇张乎,生固幸而遇予乎?知幸与不幸,则其读书也必专,而其归书也必速,为一说,使与书俱。
(节选自袁枚·《黄生借书说》)
【注】①随园主人:作者袁枚自称。②辄:就。③通籍:指做官。④素蟫(yín)灰丝:指书里蠹虫和虫丝。⑤类:类似或相同。
(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但当涉猎 但微颔之(《卖油翁》) B、蒙乃始就学 瞬息可就(《活板》) C、随园主人授以书而告之曰 可以调素琴(《陋室铭》) D、时蒙卷轴 元方时年七岁(《陈太丘与友期行》)(2)、把选文中画直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2)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其切如是。
(3)、用“/”给乙文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断两处)。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
(4)、读甲乙两文,说说孙权和随园主人在劝人读书时,给出的建议有什么异同。 -
4、陈述古辨盗
陈述古,字密直,知建州浦城县。富民失物,捕得数人,莫知的①为盗者。述古绐②曰:“某寺有一钟,至灵,能辨盗。”使人迎置后阁③祠之。引囚立钟前,谕曰:“不为盗者摸之无声为盗者则有声。”述古自率同职④祷钟甚肃,祭讫以帷⑤围之。乃阴使人以墨涂钟。良久,引囚逐一以手入帷摸之。出而验其手,皆有墨,一囚独无墨,乃见真盗——恐钟有声,不敢摸者。讯之即服。
——出自沈括《梦溪笔谈-卷十三》
【注释】①的:确实,真正。②绐(dài):欺骗。③后阁:我国古代一组建筑中位于最后的楼房,常作游息、远 眺、供神佛或藏书藏物等用。祠:供奉。④同职:同事。旧社会指同在一部门做官的人。⑤帷(wéi):布幕。
(1)、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 )A、不为盗者/摸之无声/为盗者则有声 B、不为盗者摸之/无声/为盗者则/有声 C、不为盗者摸之/无声为盗者/则有声 D、不为盗者/摸之/无声为盗者/则有声(2)、陈述古利用什么办法找到盗者,体现了他什么特点? -
5、古诗文默写。
青年杜甫漫游齐、赵,凝望巍巍泰山,激发了“① , ②”(《望岳》)的万丈豪情。王安石登上飞来峰,拨云见日,领悟“③ , ④”(《登飞来峰》)的人生哲理。龚自珍在《己亥杂诗(其五)》中,用“⑤ ,⑥ ”表达自己的奉献精神。杜牧在《泊秦淮》中运用曲笔手法写到“⑦ , ⑧”,讽刺座中点歌人,表达对世风和时局的忧愤。
-
6、小雅报名参加班级的演讲比赛,下面是他为比赛准备的演讲稿,请完成以下任务。
家国情怀是人类共有的一种朴素情感,它是国家和民族的精神凝聚力。端木蕻良为洗去故乡的污秽和耻辱而愿付出一切;邓稼先为中华民族核武器事业鞠躬尽萃、死而后已;闻一多先生在危急关头,毫不畏惧地走到游行队伍的前头;意志坚韧的中国人民志愿军,高举保卫和平的正义旗帜,经过浴血奋战,拼来了山河无恙、家国安宁。无数仁人志士的爱国情怀时时激荡着我们胸中那殷红的热血。吾辈青年应铭记他们值得歌颂,使人感动得流泪的事迹,肩负起时代给予的重任,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添砖加瓦。
(1)、小雅发现演讲稿中有两个易读错的字,特意注音如下。污秽殷红
(2)、小雅发现演讲稿中有一个字写错了,请帮他找出来并改正:改为。(3)、小雅觉得演讲稿中画线的内容不够简洁精练,想用一个成语来代替,请你帮他想一个。 -
7、小文同学阅读名著整理了不少心得感悟,其中不恰当的一项是( )A、悟空在车迟国斗法时自评:“就把我锁在铁柱子上,我也要上下爬踏,莫想坐得住。”《西游记》好几个回目中称悟空为“心猿”。 B、鲁迅的《朝花夕拾》中有童年梦幻般的色彩,百草园里的“蟋蟀”“油蛉”“桑葚”等都是欢乐童年的见证。 C、《西游记》让我明白:团队成员可以个性鲜明,也免不了偶有争执,但必须有同一个“西天”。 D、《五猖会》中父亲命令“我”背完书才能去看会,让“我”无奈和厌烦,可见鲁迅小时候天真好玩,表达了对父亲的理解与愧疚。
-
8、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托尼的妈妈对儿子在大庭广众之下大声喧哗、手舞足蹈的行为举止感到沮丧。 B、爷爷一生离不开土地,劳作起来不惜体力,人们总夸他血气方刚有劲儿。 C、在晚会结束前,班长送上了一曲《再见吧,朋友》,歌声栩栩如生。 D、行走在市民公园的小路上,沧海桑田 , 美景如画,令我们心情愉悦。
-
9、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从本周开始”“往里边走”“把书给她”,加点的“从”“往”“把”都是介词。 B、“唉 , 刚买的精致玻璃杯,哐当一声摔得粉碎,真是可惜了。”句中加点的“唉”是叹词,“哐当”是拟声词。 C、“孙权劝学”“井冈翠竹”“大雁归来”三个短语类型各不相同。 D、“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将要学习你的榜样/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
-
10、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呜咽(yàn) 淳朴(chún) 亘古(gèn) 天崖海角(yá) B、屏障(zhàng) 黝黑(yǒu) 迭起(dié) 家喻户晓(yù) C、摇憾(hàn) 憎恶(zhèng) 破绽(zhàn) 直言不讳(huì) D、嘱目(zhǔ) 诉诸(zhù) 蓦然(mò) 耐人寻味(nài)
-
11、从下面材料中选一组创编故事。要求:围绕中心意思展开丰富的想象,把活动过程写清楚,做到点面结合,既关注整个场景,又注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等细节描写。
主题:拼搏
场景:运动会
人物:团结一心的六(1)班学生热情鼓励学生的赵老师
主题:创新
场景:科技节
人物:热情的观众
耐心指导学生的教练
主题:传承
场景:社区中秋游园会
人物:参与游园的小区居民腹有诗书的壮壮
-
12、阅读材料,完成练习。
【材料一】远古时期,夜晚是没有其他照明物的,月亮是给予黑暗中的远古人们的唯一亮光。在那时,即便是风和雨也会威胁人类的生存。而月亮只出现在无风无雨的夜晚。久而久之,月亮在先民心中就成了安全的代名词。柔和、安静的月亮也因此深受远古人们的称颂和崇拜。随着历史的发展,这种对月亮的崇拜逐渐变成了制度化的祭祀。____月亮的保佑和关照是中秋节最早的由来。
【材料二】中国的文人墨客在皎洁的月光下,心头总会涌现出特殊而又复杂的情绪。内心澎湃,抒发壮志时,他们会大声歌唱:“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在无言的夜里,独自一人漂泊他乡,唯有月亮做伴时,他们又会感叹:“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看到明月高高挂起,月光如流水时,他们也会悠悠吟唱:“____,____。”对月亮的歌咏实际上是中国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材料三】在现代航天领域,中国人不断发起对月球的探索。2004年1月,国务院批准绕月探测工程立项。这项同时承载浪漫与科学的计划被命名为“嫦娥工程”。从工程立项至今,探月人白手起家、攻坚克难,实现了我国探月工程的连战连捷。“嫦娥一号”“嫦娥二号”先后成功奔月,“嫦娥三号”落至虹湾,“嫦娥四号”降落月背,“嫦娥五号”在月球正面____并采样返回。2024年,“嫦娥六号”实现世界首次月球背面采样返回。到2025年,中国探月工程已立项21年。这21年间,中国人一步步将“上九天揽月”的神话变为现实。
(1)、请阅读以上三则材料,根据材料准确提取信息,将下面这段话补充完整。远古时期的先民们对月亮非常;文学史上,文人墨客对月亮时常涌现出;现代,科学家们对月亮发起 , 由此可见中国人对月亮的热爱。
(2)、根据以上三则材料,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用“正确”“错误”表示。①中秋节是因为远古时期的先民十分欣赏美丽的月亮才形成的。
②带有“月”的诗歌中蕴藏着古人对月亮真挚的情感。
③ 2024年,“嫦娥五号”实现世界首次月球背面采样返回。
④中国探月工程只是为了实现“上九天揽月”的神话。
(3)、依次填入材料一和材料三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祈求 登陆 B、请求 登陆 C、祈求 着陆 D、请求 着陆(4)、在材料二横线处补充含“月”字的诗句。(本试卷中出现过的相关诗句除外) -
13、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鸭绿江南北
杨朔
①鸭绿江的南岸是历经劫难的朝鲜,北岸是被战火波及的中国。一个月黑天,我跟着一支铁路援朝志愿大队跨过鸭绿江,到了朝鲜。四周黑茫茫一片,空气里飘着糊味。只是一江之隔,南岸的朝鲜土地正经历着从古未有的灾难。
②可是,谁要以为美国强盗在朝鲜所放的野火烧不到北岸中国的领土上,那才是笑话!今天就又有一群美国飞机窜到鸭绿江北岸,反复轰炸连接中国和朝鲜两片土地的桥梁。不过,谁要以为炸弹能够炸坏中朝人民在心里所建立的血肉相关的桥梁,那才更是笑话!中国人民正是通过这座无形的桥,组成各色各样的志愿队伍,涌到朝鲜,跟朝鲜人民并肩作战。他们明白:美国今天在朝鲜所做的,就是明天要在中国所做的。援救朝鲜,就是援救自己!
③11月8日那天,美国飞机对南岸的新义州进行了无人性的轰炸。被炸之处,火光冲天而起,浓烟滚滚翻腾,空气中弥漫着刺鼻的焦糊味。我们铁路医院就有十几个医生、护士穿过火焰,跑过江去,从火堆里,从弹坑边上,来往抢救那些受伤的朝鲜人民。尽管飞机还在头上嗡嗡地响,烟火烧伤了手脸,他们早已忘记了自己。
④其实,我们的铁路援朝大队又哪个不是抱着这种忘我的精神的呢?铁路是战争的输血管,敌人在朝鲜铁路沿线疯狂轰炸,抢修铁路就变成后方最紧张的战斗。这里有座桥(恕我不能写出名字),敌人投下燃烧弹,起了大火。
⑤抢修队拿着钩子、水桶,从各路跑去救火。他们在火里穿来穿去,鞋子烧坏了,脚后跟烧起了泡……夜晚10点一定要通车,火一扑灭就立时进行抢修。可是敌机又来了,炸弹一个连一个丢下来,掉到江里,激起的水柱比桥都高。不少工友震昏了,有个人跌到桥头下摔伤了腿。
⑥这里,让我用最大的敬意提到一位老工人。他已经五十六岁,多年的苦难磨得他像石头一样顽强。他看见那个工友滚下桥去,跟着跑下去,把那人背到身上。他正走在河滩上,一颗炸弹把他震倒,浑身被盖上一层浮土。他从土里钻出来,背起那人跑到岸上,一口气挣扎到比较安全的地方,自己也昏倒了,一块被送到医院去。铁路呢?当夜10点钟,又通车了。工友们在自愿报名时的誓词是:“飞江过海,抗美援朝!”现在却喊着:“他能把河水炸干了 , 这个桥也炸不断!”
——有删改
(1)、读第②段,第一个“笑话”指 , 第二个“笑话”指。(2)、读第③段中画线的句子,作批注。(3)、短文第③~⑥段分别写了“”和“铁路援朝大队抢修铁路”两个场景。(4)、短文第④~⑥段是怎么点面结合写场面的?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5)、结合短文内容,写写你对加点部分的理解。 -
14、中华民族的历史中有无数人令我们感动。阅读小古文,完成练习。
尽忠报国(节选)①
桧②遣使捕飞③父子证张宪④事,使者至,飞笑曰:“皇天后土,可表此心。”初命何铸⑤鞠⑥之,飞裂裳以背示铸,有“尽忠报国”四大字,深入肤理。既而阅实无左验,铸明其无辜。
注释:①本文节选自《宋史·岳飞传》。②桧:人名,指秦桧。③飞:指岳飞。④张宪:人名,南宋著名抗金将领。⑤何铸:人名,南宋官员。⑥鞠:审问。
(1)、朗读句子,停顿恰当的一项是( )。A、铸/明其无/辜 B、铸/明/其无辜 C、铸明/其无/辜(2)、用组词的方法理解文中“遣”字的意思,正确的一项是( )。A、消遣 B、遣闷 C、派遣(3)、你对“飞裂裳以背示铸,有‘尽忠报国’四大字,深入肤理”这句话的理解是。 -
15、请你根据名著内容,把下列人物图谱补充完整,并完成练习。
(1)、请写出图谱中的人物:①②(2)、选出人物的性格特点(填序号):③④⑤A.慈祥善良 B.自私贪婪 C.富于同情心
(3)、这本书中的(人物)及其的情节让我印象深刻。我从书中得到的启示是:。 -
16、临近国庆节,学校准备举办一次演讲比赛。霏霏写了一篇名为《中国梦·少年志》的演讲稿,请你完成下列各题。(1)、霏霏的演讲稿中引用了许多名句,请你帮她补充完整。
无论时光如何流转,中华诗词始终熠熠生辉。我们徜徉其中,领略美景,感受情怀:从“ , 江清月近人”中,欣赏孟浩然描绘的江上美景;从“明月别枝惊鹊,”中,感受辛弃疾夜行黄沙道中的悠闲;从“ , 视死忽如归”中,倾听曹植奋不顾身、渴望建功立业的呐喊;从“ , ”中,体会红军翻越岷山后的喜悦之情。正因为我国历来不缺少愿意为国赴死的仁人志士,所以我们的百姓才能享受“开轩面场圃,”的悠闲,才能感受“等闲识得东风面,”的美好。愿我们汲取精神力量,做自信少年!
(2)、霏霏写好演讲稿后,试着演讲了一次,她觉得下面这句话缺乏气势,情感表达得不够强烈。请你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帮她修改一下。这英勇无畏的行为,这无私奉献的精神,值得我们世代传颂、永远学习。
(3)、霏霏想让张老师帮她修改一下演讲稿,张老师爽快地答应了。张老师对霏霏说,明天上午八点务必准时赶到校门口,他会在那儿等她。(请把画线句子改为直接引述句) -
17、这是壮壮观看“太空授课”视频后写的日记,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只见王亚平老师开始往水膜中加水,水膜会破吗?大家都聚精会神地看着。水膜不仅没破,还变厚了。王亚平老师又把一朵粉色的小纸花放在水膜上,花朵竟然“绽放”了。乐乐____:“真是太漂亮了!”悦悦____:“花朵怎么会在水膜上开放?”
(1)、根据语境,用不同的说法来表达“说”的意思,写在横线上。(2)、壮壮很想加入学校的天文社团,请你帮他分条列出理由,说服妈妈支持他加入社团。(至少写两条)(3)、妈妈同意了,壮壮欣喜若狂。请你抓住他的神态、动作、语言等,将他欣喜若狂的样子写具体。 -
18、下列句子中分号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A、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B、它在春天里回荡;在冬雪中徘徊;它在欢乐时嘶吼,在忧伤时泣诉。 C、松树,使人想起志士;芭蕉,使人想起美人;而修竹,则使人想起隐者。 D、好的天气使人情绪高涨,心情舒畅;坏的天气使人情绪低落,慵懒无力。
-
1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在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人们发现这款伽马刀斩钉截铁 , 用处很多。 B、技高一筹的航天员克服了这次飞行任务中遇到的困难。 C、近几年来,我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的生活质量步步提升。 D、在科技节颁奖典礼上,航航听到自己获奖了,大步流星地走上领奖台。
-
20、下列选项中加点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明月别枝惊鹊(横斜的树枝) B、金沙水拍云崖暖(高耸入云的山崖) C、三军过后尽开颜(三支军队) D、移舟泊烟渚(水中间的小块陆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