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守桥
(葛俊康)
①学校坐落在山脚下的大坝上,从学校大门出来走百多米就有一条小河,小河上的一座石桥年久失修,局部已经开始了垮塌,老葛每天都要到石桥上走走,看看,修一修,补一补。老葛以前是学校的老师,退休后和老伴一起把家搬到了石桥的旁边。
②由于前几天连续的暴雨,山洪暴发,河水开始猛涨。这天早晨,天刚亮,老葛一来到桥头就被惊呆了。只见那汹涌的洪水,怒吼着从山上冲下来,挟带着大量的泥沙、石块、树枝,咆哮如雷地奔腾着,冲到桥洞口,顺着桥洞,吼一声,冲出去,往下游狂奔。老葛站在桥头,感到石桥仿佛在颤抖,在呻吟。老葛的心,也紧跟着抖动了一下。这时,一颗大桃树,如一只下山的猛虎,从上游冲了下来。冲到桥洞口,横在那里,不走了。洪水轰轰隆隆地响着。大树拦在那里,不一会儿上面就挂满了各种漂浮物。老葛看着大树,心里轰的一声大响,大叫一声:“坏了。”说完,就往石桥下冲。妻子听到喊声,也从屋里冲了出来。
③老葛冲到桥洞口,用手不停地拉扯着大桃树。大桃树卡在那里,死死地,动都不动。洪水咆哮着,不停地狂涌着往桥上扑。妻子忙上前帮着老葛。两人拉扯了一会儿,大桃树还是死死地卡着。树上的漂浮物越聚越多,越堆越厚。
④老葛站在桥上,望着桥上汹涌而来的洪水,和惊马般横冲直撞的树枝、竹木、乱草,双腿开始了颤抖,一种毛骨悚然、不寒而栗的感觉瞬间就贯遍了全身。老葛跺了几下脚。看了一眼妻子,说:“还站着干啥快回家去拿锯子。”
⑤此时,洪水越来越大,眼看就要漫到桥面上了。老葛的心更慌了。老葛知道,再不想办法,这桥肯定是不保了。桥垮了,孩子们上学咋办。老葛扒掉上衣,脱掉长裤,裸着身子站在桥上,用手撕扯着挂在大树上的一些树枝、乱草。
⑥妻子拿来锯子、绳子。老葛把绳子一头栓在身上,另一头紧紧地拴在了桥头的一棵大树上。老葛拿着锯子,毫不犹豫地跳到河里。妻子用手拉着绳子。老葛一手拿锯子,一手抓住大树,往树上爬。爬上大树,老葛抹了一把脸上的泥水,横坐在上面,开始锯树。妻子站在桥上,双手紧紧地抓住绳子,满脸的担心,说:“慢点,慢点,不要慌!千万不要让洪水把你冲下去了。”老葛没回答,坐在树上,双腿死死地夹住树干,用力地锯着那根最长的最粗的树枝。
⑦不一会儿,有学生来上课了,走到桥头,吓傻了,站在那里不知所措。老葛忙让他们站在桥头,不要上桥。学生们乖乖站在那里,看着老葛。学校的老师也赶过来了。村长也来了。跟在村长身后的,还有几位年轻人,村长一看,太危险了,忙跑上前让人把老葛拉了上来。村长把绳子拴在树枝上,然后让几位年轻人奋力地往旁边拉。经过几番折腾,树枝终于被拉开了。漂浮物随着洪水,轰的一声冲出桥洞,往下游狂奔而去。
⑧水位下去了。桥面完全露了出来。老葛站在桥上,看着滚滚而去的洪水,再看看正慢慢过桥的几位学生,眉头深深地皱了一下。
⑨几天后,老葛被评为了乡里的抗洪抢险先进个人,得了一本荣誉证书,还有两千块钱奖金。拿到奖金后,老葛和妻子又从自家的存折里取出了仅有的一万元,买了水泥、河沙、石子,叫上几位年轻人帮着把石桥彻底地加固了一下。
⑩修桥的时候,学校的校长和村长都来到了现场。村长问老葛还有啥要求,差钱啥的村里可以帮着解决。老葛朝他们看了看,笑了笑,说:“我还真有个要求,不知你们答不答应?”村长说:“答应答应,肯定答应,您说就是。”老葛转头看了看不远处的学校,说:“我想给孩子们再上堂课。”校长一听,愣了一下,走上前,紧紧地拉住老葛的手,啥话都没说,眼里慢慢地就开始了湿润。
(1)、阅读文章第②-⑧段,概括补充“守桥”的情节。开端:老葛看见洪水涌来,一颗大桃树堵在了桥洞口。
发展:
高潮:
结尾:村长和年轻人合力拉开了堵在桥洞口的大桃树。
(2)、第②段画线句描写洪水来时的情景有什么作用?(3)、品味下面的句子,回答括号内的问题。①老葛看着大树,心里轰的一声大响,大叫一声:“坏了。”(“轰的一声大响”有什么表达效果?)
②校长一听,愣了一下,走上前,紧紧地拉住老葛的手,啥话都没说,眼里慢慢地就开始了湿润。(“愣”“紧紧”“慢慢”“湿润”反映了校长怎样的心理变化?)
(4)、文章以“守桥”为标题有什么妙处?请简要分析。 -
2、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问题。
何晏七岁,明慧若神,魏武奇爱之,以晏在宫内,国欲以为子。晏乃画地令方,自处其中。人问其故,答曰:“何氏之庐也。”魏武知之,即遣还外。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类女,在将军王凝之妻也。
谢仁祖年八岁,谢豫章将送客。尔时语已神悟,自参上流。诸人戚共叹之,曰:年少,一坐之颜回。仁祖曰:坐无尼父,焉别颜回?
徐孺子年九岁,尝月下戏,人语之曰:若令月中无物,当极明邪?徐曰:不然譬如人眼中有瞳子无此必不明。
(节选自《世说新语》)
(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魏武奇爱之 爱:喜爱 B、撒盐空中差可拟 差:差别 C、焉别颜回 别:区别 D、尝月下戏 戏:玩耍(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不然譬如人眼中有瞳子无此必不明
A、不然譬/如人眼/中有瞳子/无此必不明 B、不然/譬如人眼/中有瞳子/无此必不明 C、不然/譬如人眼中有瞳子/无此/必不明 D、不然譬/如人眼中有瞳子/无此/必不明(3)、下列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何晏小时候非常聪明,经常去曹操府里玩,所以曹操想认他做儿子。 B、何晏在曹府里地上画个方框说是何家的房子,曹操把他送回了何家。 C、《咏雪》结尾交代谢安侄女的身份,暗示作者对谢道韫才气的赞赏。 D、谢仁祖小时候聪明颖悟,父亲带着他去送客,他在应答时思维敏捷。(4)、将文言语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②诸人咸共叹之,曰:年少,一坐之颜回。
-
3、阅读诗歌,完成问题。
商山早行
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1)、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点题,写出了早晨旅店中行旅之人繁忙与辛苦的情景。 B、颈联“明”字描绘了枳树白花照亮驿墙的景象,衬托出游子的欣喜之情。 C、尾联与首联相照应,情景交融,虚实相映,结构严谨。 D、全诗用精炼的词语、绘画一样的技法,捕捉作者最真实的感受。(2)、本诗有一联与《天净沙•秋思》中“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在意象的选择和组合上有异曲同工之妙,请找出并赏析。 -
4、直接性默写。(1)、 ,山岛竦峙。(曹操《观沧海》)(2)、 ,若出其中; ,若出其里。(曹操《观沧海》)(3)、 ,闻道龙标过五溪。(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4)、 ,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5)、小桥流水人家,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超市大优惠活动正式开始了,一大早人们就争先恐后地涌进去。 B、时间就像小河里的水,不断向前,永远也不回头。但小时候老觉得时间过得慢,迫不及待地想长大。 C、这鬼天气,真是说变就变,刚才还是艳阳高照,转眼间,瓢泼大雨就淅淅沥沥地下起来了。 D、他说话老是咄咄逼人 , 叫我们很难接受。
-
6、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
一个民族的复兴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 )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文物是打开历史记忆的钥匙。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厚滋A____养。我们必须要把níng B____结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文物保护好,管理好,同时加强研究和利用,让历史说话,让文物说话 , 在传承祖先的成就和光荣、增强民族自尊和自信的同时,谨记历史的挫折和教训,以少走弯路,更好前进。
(1)、给语段A处填写拼音,B处填写汉字。①滋养 ②níng 结
(2)、在语段括号内填入关联词,恰当的一项是( )A、和 B、但 C、也 D、就(3)、语段中画横线句子的主干是(4)、语段中画波浪线句子运用的修辞方法是 -
7、请以“翻过那座山”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②两个题目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 字;③内容具体,情感真挚,积极向上。
-
8、 艾青说:我生活着,故我歌唱。在下列选项中,选择与诗人生平经历对应的诗句选项。
生平经历
对应诗句
1910年出生于浙江省金华市金东区畈田蒋村的一个封建家庭。自幼由一位贫苦农妇养育到5岁。养母对艾青的爱远胜于亲生父母,这使他从小就感染了中国农民的淳朴与忧郁。
1928年中学毕业后考入国立杭州西湖艺术院。同年到巴黎勤工俭学,学习绘画。1932年初回国,在上海加入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从事革命文艺活动,不久被捕,在狱中写了不少诗。
七七事变后,艾青辗转全国各地参加抗日救亡活动,他在遍地的抗日烽火中被时代精神所感召,抗战期间成为他创作的高潮期。
抗战胜利后,艾青的生活和创作经历诸多曲折。1957年被错划为右派,创作中断二十余年。直到1976年重新执笔,发表的诗集《归来的歌》引起巨大的反响。
A.我从你彩色的欧罗巴/带回了一支芦笛……将吹送出对于凌辱过它的世界的/毁灭的咒诅的歌。(《芦笛——纪念故诗人阿波利内尔》)
B.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中国,我的在没有灯光的晚上/所写的无力的诗句/能给你些许的温暖么?(《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C.它的脸上和身上/像刀砍过的一样/但它依然站在那里/含着微笑,看着海洋……(《礁石》)
D.我是地主的儿子/也是吃了大堰河的奶长大了的/大堰河的儿子。(《大堰河——我的保姆》)
-
9、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各题。
阅读锦囊:游记是记述游览见闻,描摹山水风光,抒发作者情思的文章。阅读时可以通过所至、所见、所感等要素体悟作者情思。
贺兰山凝眸
乔洪涛
①一座山,横亘在偌大的西北戈壁,用宽厚坚实的臂膀,为一座银光闪闪的平原之城阻隔风沙,成为族群繁衍生息的地理依赖,成为远古文明传承的活化石,甚至是西北精神的某种象征——这就是贺兰山。
②我还没有见过这样峭拔嶙峋又沉默厚重的山,它带给我巨大的震撼,让我看到了与东部山脉、南部山脉不一样的山貌。
③这是一座坚硬之山。南北绵延二百多公里的长度,东西四十多公里的厚度,最高处海拔近三千米的高度,在这茫茫戈壁,怎么不成为一处坚硬的风景?从云端俯瞰,横亘的山脉,像雄狮、像卧龙,裸露的岩石,深沉的颜色,看不到植被,看不到生命的痕迹,有粗粝不毛之感。直到走近了,仰首瞻看,才发现山石之间,峭拔的巨石罅隙,有更为倔强的植物,在岩峰中成为更为坚硬的风景。荆棘、沙柳、低矮的蕨类……在干燥的沙砾中,它们是如何扎根的?它们是如何在烈日下生长的?它们是如何不被风沙吹折而顽强存活的?
批注:第③段写作者俯瞰贺兰山,看不到生命的痕迹。走近时,却被巨石罅隙间倔强的植物所震惊,发出了它们如何扎根、生长、存活的思考和感叹。
④车在一条山路上蜿蜒而上,除此之外,没有看到任何可以攀登的道路。忽然,几只褐色的山羊,从陡峭的山岩上腾掷而下,“之”字形的路线,闪电般的速度,像鹰隼,像精灵,蹄子踩踏过处,溅起迸泄的沙砾,啊,是岩羊!我还以为这是一座沉寂之山,死亡之山,但一队岩羊瞬间改变了我的看法,这矫健的山中尤物,如履平地的奔跑姿势,让自以为擅长奔跑的人类相形见绌。我们停下车,它们在车边停下,抬头看我们,眼神坚毅淡定,毫无惧色。与一只岩羊对视,它圆圆的眼球中,我可以看到孱弱的我,以及我背后巍峨的贺兰山脉。这是贺兰山这首诗歌中灵动的符号,是粗粝山石哺育的山之子。它们多么神秘,多么神奇。
批注:第④段写____
⑤抵达山门,我们下车,顺着一条蜿蜒的山谷,深入腹地,去探寻贺兰山岩画。贺兰山脉是一个山群,每一座山之间,相连而又彼此独立。沿着一条有柳树绿迹的小路,向里面走去。一条小沟渠里清澈的山泉奔腾而下。两侧峭壁罗列,奇形怪状的山石,悬在头顶,摇摇欲坠;黑褐色的巨石,仿佛排兵布阵的怒目金刚。抬头所见的天空,越来越逼仄,越来越促狭,我这是自投罗网,成为山石困兽了。幸亏脚下有一脉水,捎带着两岸的绿树青草,向远处,更深处蜿蜒而去,让我心悸稍安。
⑥接着顺着山路深入,峭壁上出现了令人惊叹的岩画——粗粝的笔画,看似单调的线条,形成一只羊、一只鹰,一个劳动的场景,一个铭记的事件……试想,几万年前,一群直立行走的灵长类动物,捕猎、生火、繁衍……不仅如此他们用手中的坚硬的石头,在另一块坚硬的石头上,刻下自己的所思所想,刻下委屈、勇敢和琥珀般风化的眼泪。用手触摸着这些隐隐约约的线条,我仿佛感受到了刻石的力度和那一只手的温度。圆圆的太阳,四射的光芒,峭壁之上,那些历经岁月淘洗而不磨灭的线条,放射着灼热的光,照耀着循迹而来的后人的眼睛,我的眼里涌出了泪水。这是什么样的血脉相通?是什么样的精神传承?
批注:第⑥段写____
⑦起风了,凝眸贺兰山,心旗烈烈。
⑧“贺兰山下果园成,塞北江南旧有名”,塞北绿洲因一座山而成;“贺兰山下阵如云,羽檄交驰日夕闻”,鼙鼓声声,古战场雄风犹在;“贺兰之山五百里,极目长空高插天”,山势险峻,又温柔可亲……贺兰山,贺兰山,这草原上奔驰的骏马,这平川耸立的雕塑,既沉稳坚硬,又灵动高拔,凝结成一种高古的西北精神。
(选自《经典美文》2023年第3期)
(1)、根据文章内容,完成下图。
(2)、阅读下列句子,完成括号里的任务。①从云端俯瞰,横亘的山脉,像雄狮、像卧龙,裸露的岩石,深沉的颜色,看不到植被,看不到生命的痕迹,有粗粝不毛之感。(请从修辞、词语、句式等角度任选其一,体会句子的表达效果。)
②这是贺兰山这首诗歌中灵动的符号,是粗粝山石哺育的山之子。(请从重音、语调等角度任选其一,设计朗读,并阐明理由。)
(3)、随着景物的变化,作者对贺兰山的感受也不断深入。请仿照第③段的批注 , 给第④段或第⑥段做批注。(4)、作者由贺兰山的景物引发对“西北精神”的思考,请联系全文谈谈“西北精神”的内涵。 -
10、阅读《立鸿鹄志,做奋斗者》,完成个题。
立鸿鹄志,做奋斗者
邹翔
①“那个6岁时躺在山坡放牛‘牧星’的孩子,36岁时真的去天上‘摘星星’了!”今年夏天,85后航天员桂海潮的故事感动和鼓舞了许多人。年少时的航天梦,激励着桂海潮越飞越高。从以优异成绩考上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到成为宇航学院的一名副教授,再到成为我国执行载人飞行任务的首个载荷专家,桂海潮追梦圆梦的人生经历,生动印证着“立鸿鹄志,做奋斗者”这句话。
②志向是人生的航标。一个人要做出一番成就,就要有自己的志向。少年周恩来发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时代强音,校长赞叹“有志者当效周生!”青少年时期的钱学森在心中埋下“立志成才,报效祖国”的种子,对这八个字的坚守,铸就他功勋卓著的一生。树立坚定志向,并为之执着付出,才能不断抵近心中的理想抱负。
③青年正处于人生的起跑阶段,尽早立志,才能明确奔跑的方向,激发奋进的潜能。“我从小内心就比较笃定,知道自己喜欢什么、要做什么”,南京大学物理学院副院长缪峰从小立志学习物理,高考时面对父母让他报考医学院的建议,他毫不犹豫填报了南京大学物理学系(现南京大学物理学院),如今已在所研究领域取得了一系列“从0到1”的原创性成果。“夫志,气之帅也”。对个人而言,不患才不及,而患志不立。青年人有志向,有梦想,知道自己心之所向,就能在面对学业、职业等多方面选择时,多一些笃定、少一些迷茫;面对前进道路上的风雨挑战时,多一些勇敢、少一些退缩,从而为人生积蓄起充足的动力、强大的能量。
④早立志,还要立大志。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志存高远方能登高望远,胸怀天下才可大展宏图。”对于青年人来说,生活可以有丝竹清音,也当有黄钟大吕;可以追求身边的“小确幸”,也要有家国大情怀。把个人的“小目标”融入国家的“大蓝图”,在科研一线创新竞进,聚力打造更多“大国重器”;在工厂车间苦练本领,立志让“中国制造”走向世界;在田间地头精耕细作,努力把中国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在体育赛场顽强拼搏,矢志让五星红旗高高飘扬……梦想有多高远,天地就有多辽阔。青年人怀有远大抱负,把人生梦想汇入时代洪流,让蓬勃青春与家国情怀共振,就一定能找到施展才华的舞台,为国家发展汇聚源源不断的动力。
⑤当然,美好梦想不会自动成真,实现志向往往是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离不开锲而不舍、驰而不息的奋斗。成为全国技术能手,是90后全国人大代表师延财初入职场时的梦想。从梦想萌芽到实现,他花了整整10年,“干活最忙的地方有我,最苦的地方也有我”,坚持不懈钻研付出,让他成长为“华龙一号”的核级焊工。当好新时代“新农人”,是返乡创业的80后青年魏巧的志向。面对创业之初遭遇的重重困难,她不言放弃、不断探索,终于让农田里的喜讯越来越多。“好事尽从难处得,少年无向易中轻。”世上没有“躺赢”的捷径,唯有奋斗的路径。立志高远,脚踏实地,在磨砺中不断强心志、壮筋骨、长才干,才能抵达梦想的彼岸。
⑥最激昂是少年志,最闪耀是追梦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亿万青年是见证者,更是参与者。广大青年立鸿鹄志,做奋斗者,踊跃到新时代新天地中去大展身手,以梦为马,不负韶华,就一定能创造美好的人生,为实现中国梦增添强大青春能量。
(1)、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本文第①段有何作用?(3)、 第④段画线句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何作用?(4)、下列材料中哪则材料可作为文章第③段的论据,请简述理由。材料一:王羲之的书法艺术达到了超逸绝伦的高峰,被人们誉为“书圣”。他13岁那年,偶然发现他父亲藏有一本《说笔》的书法书,便偷来阅读。他父亲担心他年幼不能保密家传,答应待他长大之后再传授。没料到,王羲之竟跪下请求父亲允许他现在阅读,他父亲很受感动,终于答应了他的要求。
材料二:董仲舒三年不窥园,专心攻读,孜孜不倦。他的书房后虽然有一个花园,但他专心致志读书学习,三年时间没有进园欣赏一眼,董仲舒如此专心致志地钻研学问,使他成为了西汉闻名的思想家。
-
11、阅读文言文 , 完成各题。
【甲】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节选自张岱《湖心亭看雪》)
【乙】从武林门而西,望保俶塔突兀层崖中,则已心飞湖上也。午刻入昭庆,茶毕,即棹小舟入湖。山色如娥① , 花光如颊② , 温风如酒,波纹如绫③;才一举头,已不觉目酣神醉,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得,大约如东阿王梦中初遇洛神④时也。余游西湖始此,时万历丁酉二月十四日也。
(节选自袁宏道《初至西湖记》)
【注释】①娥:这里指眉上的彩黛(青黑色)。②颊:少女的面颊。③绫:形容极细平滑。④东阿王梦中初遇洛神:指三国时曹植梦遇洛河之神之事。
(1)、用“/”划分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限2处。此 时 欲 下 一 语 描 写 不 得。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湖中人鸟声俱绝 绝:
是日更定矣 更定:才一举头 举:
余游西湖始此 余:(3)、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②午刻入昭庆,茶毕,即棹小舟入湖。
(4)、《湖心亭看雪》写的是雪后的西湖,《初至西湖记》写的是春天的西湖,试比较两篇文章写景方法的不同。 -
12、 下面是诗歌朗诵会主持词的开场白,请你按原文完成填空。
吟诗诵赋,诗意的人生给人源源不断的力量。欧阳修被贬滁州,寄情山水:“醉翁之意不在酒,。”(《醉翁亭记》);温庭筠触景生情,把景物描写与梦境自然地联系起来,以抒发诗人思乡怀亲之情:“因思杜陵梦, 。”(《商山早行》);《水调歌头》中直接寄语远方弟弟,唤起人类普遍情感体验的名句是:“ , 。”;李白有远大的志向“ , 直挂云帆济沧海。”(《<行路难>其一》);刘禹锡懂得旧事物的衰败必然伴随新事物的崛起,明白万物更迭的必然性,由此而吟诵出“ ,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吟诗诵赋,亦能发现人生失意。刘长卿溯古思今,道出了千古文人的悲剧命运:“ , 湘水无情吊岂知?”(《长沙过贾谊宅》);《岳阳楼记》中描述“古仁人”胸襟阔达不被外在因素左右心态的句子是:“ , 。”。
-
13、 小语找到了一则资料用于指导朗诵现代诗歌,但是在编辑时不小心打乱了顺序,请你帮他选出排序最恰当的一项( )
读现代诗歌要注意诗歌的表现形式。诗歌与散文不同,一般是分行书写的,有些押韵,有些不押韵。 ▲ , ▲ , ▲ , ▲ , ▲ 。
①诗句在形式上和谐呼应,抑扬顿挫,便于诵读和记忆
②分行造成了诗句的独立和诗意的空白
③押韵使诗歌具有音韵美
④强化了节奏,增强了表现力
⑤如林徽因的《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A、⑤①②③④ B、②④⑤③① C、②④③①⑤ D、③①②④⑤ -
14、班级开展“走近诗歌·寻觅诗意”主题活动,请你积极参与。
①诗是迷醉心怀的智慧,诗是内心____之叹息,诗是文学大观园里一道最妖ráo的风景。读《沁园春•雪》,我们可以感受毛主席激荡的豪情;读《周总理,你在哪里》,我们可以体会作者那深沉的敬意;读《我爱这土地》,我们可以谛听诗人恳切的言语;读《乡愁》,我们可以____诗人渴望两岸统一的初心;读《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我们可以感受大自然“四月天”的娉婷;读《我看》,我们可以畅想那摇曳的自由。与诗为伴,每一天都深受震hàn;与诗同行,每一天都明媚鲜妍。诗歌已经____到民族的血液中,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____地影响着中华儿女,成为中国人的精神支柱和心灵依托。亲近诗歌,定能必会遇见不一样的自我!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或者给加点的字注音。
妖ráo 震hàn 谛听 摇曳(2)、文中横线上应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翻覆 触摸 穿透 默默无闻 B、翻覆 抚摸 渗透 默默无闻 C、翻腾 抚摸 穿透 潜移默化 D、翻腾 触摸 渗透 潜移默化(3)、对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病因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语意重复 B、缺少主语 C、搭配不当 D、句式杂糅(4)、加黑的第①句属于复句。(5)、本次“走近诗歌·寻觅诗意”主题活动将举办一次诗词朗诵比赛,假如你是本次比赛的主持人,请你设计一段比赛的开幕词。 -
15、 每个人都有自己生活的城市、关爱自己的长辈、教导自己的导师、学习进步的团队(学校社团、兴趣小组、班级小组)。。请你从中选取一个方面,以“我爱我的 ▲ ”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
写作提示:①把题目补充完整;②内容切忌笼统,空泛;③语言要有感染力;④避开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⑤书写规范,卷面整洁。
-
1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第二要乐业。“做工好苦呀!”这种叹气的声音,无论何人都会常在口边流露出来。但我要问他:“做工苦,难道不做工就不苦吗?”今日大热天气,我在这里喊破喉咙来讲,诸君扯直耳朵来听,有些人看着我们好苦;翻过来,倘若我们去赌钱去吃酒,还不是一样在淘神费力?难道又不苦?须知苦乐全在主观的心,不在客观的事。人生从出胎的那一秒钟起到咽气的那一秒钟止,除了睡觉以外,总不能把四肢、五官都搁起不用。只要一用,不是淘神,便是费力,劳苦总是免不掉的。会打算盘的人,只有从劳苦中找出快乐来。我想天下第一等苦人,莫过于无业游民,终日闲游浪荡,不知把自己的身子和心摆在哪里才好。他们的日子真难过。第二等苦人,便是厌恶自己本业的人,这件事分明不能不做,却满肚子里不愿意做。不愿意做逃得了吗?到底不能。结果还是皱着眉头、哭丧着脸去做。这不是专门自己替自己开玩笑吗?我老实告诉你一句话:“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继续做下去,趣味自然会发生。”为什么呢?第一,因为凡一件职业,总有许多层累、曲折,倘能身入其中,看它变化、进展的状态,最为亲切有味。第二,因为每一职业之成就,离不了奋斗;一步一步地奋斗前去,从刻苦中得快乐,快乐的分量加增。第三,职业性质,常常要和同业的人比较骈进,好像赛球一般,因竞胜而得快乐。第四,专心做一职业时,把许多游思、妄想杜绝了,省却无限闲烦恼。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人生能从自己职业中领略出趣味,生活才有价值。孔子自述生平,说道:“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这种生活,真算得人类理想的生活了。
(1)、这段文字的论点是什么?文中列举的四个理由是为了论述什么?(请用文中的语句回答)(2)、请举例说说这段文字的主要语言特点。(3)、文中说“凡一件职业,总有许多层累、曲折,倘能身入其中,看它变化、进展的状态,最为亲切有味”。你有过这种经历或体验吗?请举一例说明。(4)、你能为作者说的“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继续做下去,趣味自然会发生”这个观点提供一两个事实论据吗?(5)、对作者在这段文字中所说的内容,你有不同的看法吗?请写下来。 -
17、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愍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
(1)、下面句中加点词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刘病日笃(病重) 告诉不许(告知) 九岁不行(不能行走) B、拜臣郎中(授官) 寻蒙国恩(寻求) 当侍东宫(充当、任) C、逮奉圣朝(及、至) 淋浴清化(蒙受) 夙婴疾病(绕) D、供养无主(主人) 辞不赴命(致辞) 实为狼狈(难堪)(2)、下列各句中的“以”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①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②臣具以表闻。
③猥以微贱,当侍东宫。
④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
⑤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
⑥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
⑦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⑧谨拜表以闻。
A、①②③④ B、⑤⑥⑦⑧ C、①⑤⑦ D、②④⑧(3)、下列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之二虫又何知 B、猥以微贱 以六月息者也 C、急于星火 俨骖騑于上路 D、且臣少仕伪朝 彼且奚适也(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开篇就提出不愿应诏,接着从自己幼年的几件不幸遭遇写起,说明自己与祖母相依为命的特殊感情。 B、第二段叙述朝廷对自己多次征召。如果说第一段侧重于表现祖孙情,第二段则推进到君臣之义上,从而引出既要尽孝,又要尽忠的两难状况。 C、作者虽然用了不少四字句,有骈文的整丽之工,但语言却绝不雕琢,而是十分自然真切,仿佛是从肺腑流出,不见斧凿痕迹。 D、晋武帝征诏李密为太子洗马,李密不愿应诏,就写了这篇申诉自己不能应诏的苦衷的表文。 -
18、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问题。
太原早秋
李白
岁落众芳歇,时当大火流。霜威出塞早,云色渡河秋。
梦绕边城月,心飞故国楼。思归若汾水,无日不悠悠。
(1)、下列对这首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体裁来看,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从题材来看,这是一首边塞诗。 B、首联“众芳歇”中“芳”指花,就是说很多的花儿已经凋落了。“大火流”点出了时至七月了,正是七月流火,酷暑难耐的季节。诗歌开头两句借自然景物含蓄地表明了诗歌所描写的季节——早秋。 C、颔联承接首联的“早秋”,“威”就是威力、威风,在此指秋霜很浓。这两句直接描写了太原早秋的自然气候。 D、颈联,在上面描写“早秋”的景色中,转入对家乡亲人的思念。“梦绕边城月”写的是梦境,含蓄地写出诗人正处在异域他乡。“心飞故国楼”写梦醒之后的状况,表明了诗人对故乡及其亲人的思念之情。(2)、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尾联。 -
19、默写。(1)、班主任李老师在班会上说:尝酸甜苦辣,品荣辱兴衰,经生死离别,这些都是人生必经的过程。老师希望每一程都站着一个积极乐观的你……从政遇挫,求仕无望的李白深感仕路的艰难,但他仍然高呼“① ,② ”【《行路难》(其一)】,表达自己积极用世的心态;经历了二十三年贬谪生活的刘禹锡仍以“③ , ④ ”(《酬乐天初逢席上见赠》)来对新人辈出表示欣慰,表现出他豁达的胸襟;苏轼辗转各地为官,与兄弟分别之后七年未聚,他把酒问天问月问人生,以一答“⑤ , ⑥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来展现其对人事的洞达,同时为后文对兄弟的美好祝愿做铺垫。(2)、“动静结合”是一种在意境里描写动态与静态,形成意境和形象和谐统一的手法。如范仲淹《岳阳楼记》中“⑦ , ⑧ ”描写了月夜洞庭湖有风和无风时不同的情景;欧阳修《醉翁亭记》中“⑨ , ⑩ ”既写出了树林枝叶繁茂,又写出了鸟的叫声,给人一种生动、不乏味的感觉。
-
20、将下列句子依次填入文中空缺处,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俗话说:“万物皆有理。”____。____。____。____。____。这时的景与物都已经不是简简单单的景与物了,它昭示着一种道理,喻示着一种理念。
①在深思和遐想中,我们会有所感悟。
②看到黎明时,我们感悟到它冲破黑暗的力量:看到朝阳时,我们同样感悟到它孕有希望的艰难。
③有时,景与物也昭示着一种自然哲理。
④我们生活在大自然中,雄奇的山峰,广阔的原野,欢快的溪流,深沉的海洋,都会引起我们的深思。
⑤朝晖夕阴,寒来暑往,花开叶落,鸟语虫鸣,都会引起我们的遐想。
A、④⑤①③② B、④①③②⑤ C、④①⑤③② D、⑤①②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