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1)、为了方便同学们参加本次活动,某班班委会制作了一个“参会提示”,下列提示中不必要的一项是( )A、阅读“少年硅谷”的相关资料 B、了解本次活动的程序及具体细节 C、准备发言提纲,以便在现场随时提出建议 D、关注会议的流程,按时参加会议(2)、“少年硅谷”公益项目在黔南自治州举行。小甘同学作为受益学校的学生接受电视台记者采访,下面是他所说的话,其中有两处表达不妥,请找出并修改。
①“少年硅谷”创客教室的建立,旨在促进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全面发展为目的。②通过这几天的培训,我们学会了各种木工坊的核实机床、3D建模软件的使用。③现在,我们能够使用3D建模软件完成3D作品并调试3D打印机打印出成品,利用平台中软件编程出红绿灯、声音感应。④这不仅很好地激发了我们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以及帮助我们解决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本次活动中小贵所在的班级打算出一期关于“少年硅谷”的宣传展板。请你帮他们补充展板标题并设计两个栏目。标题:科学启迪智慧,
栏目一:
栏目二:
-
2、诗歌鉴赏
酬乐天咏老见示
[唐]刘禹锡
人谁不顾老,老去有谁怜。身瘦带频减,发稀冠自偏。
废书缘惜眼,多灸①为随年。经事还谙事,阅人如阅川。
细思皆幸矣,下此便翛然②。莫道桑榆③晚,为霞尚满天。
【注释】①灸:艾制,中医的一种治疗方法。②翛(xiāo)然:自由自在、心情畅快的样子。③桑榆:日落时光照桑榆树端,因以指日暮。比喻晚年。
(1)、诗歌主要从四个方面抒发了诗人对“老”的伤感,下列未提及的一项是( )A、身体消瘦 B、头发稀疏 C、视力减弱 D、心情不悦(2)、诗中“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两句深为人们赞赏,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请简要赏析。 -
3、古代诗文阅读
沈括传(节选)
辽萧禧来理①河东黄嵬地,留馆不肯辞,曰:“必得请②而后反。”帝遣括往聘③。括诣④枢密院阅故牍,得顷岁⑤所议疆地书,指古长城为境,今所争盖三十里远,表⑥论之。帝喜曰:“大臣殊⑦不究本末⑧ , 几误国事。”命以画图示禧,禧议始屈。
【注释】①理:争,论辩。②请:这里是达成目的的意思。③聘:问候致意。④诣:到。⑤顷岁:近年。⑥表:上表,给皇帝写奏章。⑦殊:甚、很。⑧本末:始末、原委。
(1)、下列对选文中“国事”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发现珍贵的古籍资料 B、修复了三十里古长城 C、保全国家领土的完整 D、让辽国使节满意而归(2)、沈括采用什么办法让辽国萧禧从“不肯辞”到最终“屈”?请摘录原句回答。(3)、下列各句加点字与“表论之”中“之”字的用法一致的一项是( )A、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周敦颐《爱莲说》) B、以手拂之(沈括《活板》) C、何陋之有(刘禹锡《陋室铭》) D、得一人之使(《穿井得一人》) -
4、现代文阅读
遵义的雨季
张清霞
城春草木深,孟夏草木长。遵义的雨季是明亮而丰满的,令人格外动情。此时,草木与树叶的水分都到了饱和状态,显示出过分的、近乎夸张的茂盛。
遵义的雨季很是神奇,一会雨,一会晴,甚至在暖阳当空时也有雨点飘洒,这里的人们叫它是“生菌雨”。这时候,大街小巷、菜市场,随处可见老人、小孩、妇女卖各种菌。
记得五十年前的六月,正是遵义的雨季。那时物资短缺,每人一月供应二两猪肉,海龙中学有十几位老师,都是学校集体购粮、购肉。学校采取老师轮流买肉的方式,这样,每家一次可以多吃点肉,既让人高兴,又省时省力。
轮到我买肉了。星期天一大早,我和先生冒着蒙蒙细雨,进城买了约三斤肉,兴高采烈地走在回家的路上,热烈地讨论着怎样吃法。
走到栋青园耕师礼堂下面那条小路上,已走进重重的绿色。田地里的山花像灿烂的彩云,轻轻地、盈盈地、悠悠地飘浮在半空中,浓密的树叶间,不时颤动着鸟儿清脆婉转的鸣叫。鸟语和着微雨拍打着树叶的低吟,合奏出一曲大自然的优美乐章,让我和先生听得如痴如醉。
先生心花怒放,深情地赞美着:“在这如同织锦地毯一样的校园,我发现就连树桩都美得像一张精致的油画,实在不亚于宫殿和公园。”先生兴奋地拉着我看,数不清的花朵、野草蕨类植物已爬满了那片被砍去的青杠树的洞坑。树桩边,在雨中已萌芽的小树苗好嫩绿呀!
“哇!”在青青的苔藓和鲜红的野草莓遮盖着的朽木旁,我猛然发现一大堆菌子,有灰的,有白的,有红的,状如小碟子。最可爱的是青杠菌、松菌,有刚出土顶着小圆帽的,有三四朵抱在一起的,密密麻麻、挤挤挨挨一大片,给此处平添了一份诗情画意。我惊喜地跳起来,对先生喊道:“今天吃肉片菌子汤啰!”【甲】
我像只快乐的小鸟,跳着、笑着、唱着、采着。先生显得很兴奋,爱怜地抚摸着那些鲜嫩的菌子笑。我催促着先生:“采呀,这一大片山珍是大自然犒劳我们的。”“怎么采呢?这一大片菌子,一朵有一朵的姿势,一朵有一朵的色彩。看着这朵比那朵光鲜,看着那朵又比这朵柔嫩,朵朵都光艳惊人,无法下手,舍不得采呀!”我看着先生温厚的神情粲然一笑,然后小声劝道:“你不采它,下午或明天就坏了,便辜负了大自然的恩赐,又浪费了这么多的山珍。”“哦!”先生急忙把外衣脱下铺在地上,又把我采的菌子拿过去放在上面,接着快速地采着菌子,像在和我比赛一样。【乙】
雨停了,和煦的阳光披在先生的头上、肩上,闪烁着比金子还要灿烂的生命之光——不,那不是一个人,先生和我肩并肩,提着一大包青杠菌,在亮丽的春光中有说有笑,松林坡捡菌子的人们的喊声、笑声此起彼伏。先生高兴得手舞足蹈,拉着我看对面公路上的情景。“哇!”真热闹,有背着的,有提着的,还有挑着的,他们约好一起进城卖菌子去。这动人的景象,这脆响的喊声,带着一股动人心魄的力量。先生激动地拍了拍我的肩说:“今天,我更为他们高兴,这么好的菌子,街上买的人定然很多。他们卖完了菌子,可以买些生活急需品,为孩子买笔、买本子,给老人买双袜子、买双布鞋,还能为自己添点针头麻线……”先生笑盈盈地说着,深情地目送着对面公路上那支进城卖菌子的队伍,他心中奔泻着一股热流,脸上闪着春光,显出欣慰的神情。【丙】
我和先生踩着绚丽的阳光进了家门。先生劈柴烧水,我淘米煮饭;先生洗菌,我切肉。没有佐料,先生笑眯眯跑到小屋门前的土坝边,掐了一把自家种的香葱。洗净后,切成段,待肉片和菌子煮熟了,要起锅时,放进锅里,喷香满屋。我给先生舀了一大碗,急忙夹了一大块肉送进他嘴里。先生优雅地嚼着,乐呵呵地夸着:“浓香!美味!还有甜柔的情味!”【丁】
小屋里充满了浓浓情意,每个角落都弥漫着菌子和猪肉的鲜香。
晚霞烧红了天边,没想到如丝细雨又从彩云的缝隙中飘下来,红霞变成了深紫色的晚霞。先生伫立在门边,一边欣赏这迷人的晚景,一边感叹:“贵州这片美好的土地,自古被视为‘蛮夷’之地,而大诗人郑珍却认为,贵州是宜人生活的地方,而且有多种色彩;在这片土地上生活的人是淳朴可爱的,是勤劳勇敢的。有诗为证:‘路出没丁西,前山逐望低。农勤阡陌净,村富树林齐。古市宋时寨,小餐亭午鸡。匆匆为何事,回首意都迷。’郑珍看到农家耕作比较精细,看到阡陌整齐,田坎无杂草,看到静谧的村落,当然心旷神怡。于是,在其喜悦迷恋的心情感染着读者的同时,景物也就如画般呈现在读者面前。就如我现在的感觉,被眼前的紫色晚霞、密密的细雨、浓香的菌子汤深深感动。这样的情景,这样的雨季,只有咱遵义才有。”
先生和我一直没忘遵义那个雨季。(选自《遵义日报》,有删改)
(1)、下面的句子出自原文,它在文中的位置应该是( )顺口吟了一首自己创作的小诗:“栋青园内行人少,小径苔痕一寸深。青杠树下菌如云,栋青花花香喷喷。”
A、【甲】 B、【乙】 C、【丙】 D、【丁】(2)、文中有不少生动、细腻的描写。文中画横线句连用三个叠词,有何表达效果?(3)、作者为什么写海龙中学教师轮流买肉这一与遵义的雨无关的内容,这样写有何妙处?(4)、出版社要出版一本有关全国各地风物的散文集,编者选了本文,结合小贴士,最适合作为这本书的腰封的一项是( )【小贴士】
腰封是配合行销或书籍推荐,包裹在书籍外部的一条纸带。腰封上可印与该图书相关的宣传、推介性文字。
A、鲜香味浓,雨系情思 B、温馨回忆,家国之思 C、明亮丰满,雨季小吃 D、如丝细雨,生命之思 -
5、现代文阅读
地球上有生命吗?(节选)
最近一段时期——更确切地说,是这一周以来,金星上都快要沸腾了,巨大的兴奋散发在空气里,四处都可以嗅到激动的气味。这一切都只是因为金星上那帮科学家成功地在那颗名叫地球的行星上安置了一枚卫星。这毕竟是第一次,更重要的,这枚卫星已经从地球上送回了信号和照片。这枚卫星降落在地球上一个被冠名为“曼哈顿”的地区。这名字是为了纪念伟大的金星天文学家曼哈顿教授。正是他于两万年前首次用望远镜发现了这个地方。
这几天来,研究工作一直在紧张地进行着,由于良好的天气状况和非常强烈的信号,金星科学家们已通过获取的信息对地球上着陆载人飞行物的可行性作出了合理的分析。为了向公众通报这些研究成果,科学家们决定在金星技术中心召开一个新闻发布会。
会议当天,会场气氛异常热烈,到处人头攒动。记者们为争夺有力的位置都快打架了。正在此时,研究小组负责人佐格教授突然出现在主席台上。顿时,台下的注意力全被他吸引住了,安静了不少。佐格教授将视力辅助器上的旋钮调动了一下。这是他说话前的习惯动作,就像有的人说话前先要清清嗓子一样。他又将旋钮调动了一下,开口说道:“女士们,先生们,在你们提问前,我要先告知你们一件事。那就是,通过我们的研究发现,地球上丝毫没有生命的迹象。”
这句话刚出口,台下立刻骚动了起来。一名《金星晚报》的自然专栏记者激动地站起来,向佐格教授发问道:“教授先生,您是怎样得出这个结论的呢?”
“首先,”佐格教授又调动了一下视力辅助器上的旋钮,似乎他是用眼睛说话,“地球的表面——至少在曼哈顿地区——是由坚固的水泥构成,这种土质是无法生长植物的。其次,我们发现,地球的大气中充满了诸如一氧化碳之类的致命气体,我想没有生命能在这种空气里幸存吧。”
“那么这对我们的飞碟计划意味着什么呢?”另一名记者问道。“我们将不得不携带氧气,这将令飞碟重量比计划中增加不少。”
他话音未落,又一名记者迫不及待地向他发问:“除了你刚才所说的外,你们在研究中还发现了什么危险吗?”佐格教授微微一笑,按下显示钮,一幅激光全息影像展现在大家眼前:“请看这里,你看到这片环绕地球上空的黑云了吗?我们称呼它‘爱迪生联合带’,爱迪生联合公司是美国一家大型电力公司,它制造了大量烟尘污染。我们不清楚它的构成,但它很可能给我们带来许多麻烦。所以在我们把第一个金星生物送到那里之前,我们将会做进一步的研究。”
“请注意这看起来像河的区域,卫星发回的资料显示,它已经被严重污染了,而且里面的水完全不适宜饮用。这意味我们须携带饮用水,这又大大增加了飞行器重量。”
这时,一位记者打断他,问道:“对不起,教授,请问照片上这些黑色微粒是些什么东西?”“关于这点我们还不能确定,它们看起来像是一些沿着固定路线移动的金属微粒,它们放出气体,发出噪音并且不断地互相冲撞。鉴于如此多的路线和金属微粒,简直不可能避免在飞船降落时撞上一个两个。”
“那么这些石笋般挺立着的又是什么东西呢?”
“这些是某种夜晚能发光的花岗岩形成物,格拉姆教授管它们叫‘摩天者’,因为它们看起来像要触到天空似的。”“佐格教授,如果这些都是事实,那么飞碟计划不是会被迫延迟吗?”“是的,不过一旦‘格拉布贷款基金会’追加投资,我们将立刻继续研究。”
“可是,教授,难道我们要花费数以亿计货币,只是为了在一个没有人的地球上降落飞船吗?”“因为只要我们金星人能够学会在地球上存活,那我们就能在任何地方生存了!”
(1)、根据佐格教授描述的黑色金属微粒的样子,这些微粒指的是( )A、气体 B、汽车 C、建筑 D、烟尘(2)、金星人从多个方面来研究地球,下面不是金星人研究的一项是( A )A、载人飞行物 B、大气被污染 C、水体遭破坏 D、废气乱排放(3)、如将本文题目换成“金星上的新闻发布会”,你觉得好不好?为什么?(4)、请结合下面小贴士,说说尾段“因为只要我们金星人能够学会在地球上存活,那我们就能在任何地方生存了”这句话有何作用。【小贴士】
在一次采访中,《带上她的眼睛》作者刘慈欣说:“科幻小说关注现实问题、人类的困境,展现出对人类整体命运的深切关注与思考。”
-
6、整本书阅读(1)、下面名著片段中的“A”指的是( )
“一点儿也不是瞎说,列辛斯基就不许我们这样的人走进他屋里去,有话只许在厨房里说。有一次,我为了一件事到他家里去,他的女儿妮莉,死也不让我走进他屋里。她大概是怕我弄脏他们的地毯,这鬼东西。”保尔笑了一下。
“走吧,走吧!”A双手抓住他的肩膀,很友爱地推着他走上阳台去。
A领着他穿过饭厅,走进一间摆着一只很大的橡木书橱的房间。A拉开了橱门。保尔看见,那里面有几百本书整齐地排列着。初次看见这么多的藏书,他吃了一惊。
“现在我们给您找一个有趣的书,您还要答应我。您往后经常到这里来拿书,好不好?”
保尔非常高兴地点了点头,说:
“我就是爱看书。”
他们在一起过了好几个钟头,彼此都十分快乐,十分满足。
A、朱赫来 B、冬妮亚 C、丽达 D、达雅(2)、人生难得遇到良师益友,遇到了便是一种幸运。请简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朱赫来与保尔之间的故事。 -
7、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幽州台,是战国时燕昭王为招纳天下贤士所建,故址在今北京西南。 B、科幻作家刘慈欣的《带上她的眼睛》展现了人类对未知世界的探索欲望。 C、《太空一日》选自杨利伟的《天地九重》,展现了他首次太空飞行的经历。 D、龚自珍,字璱人,号定盦,浙江仁和(今杭州)人,唐代思想家、文学家。
-
8、根据所给信息默写相应内容。(1)、飞来山上千寻塔,。(王安石《登飞来峰》)(2)、 , 不问苍生问鬼神。(李商隐《贾生》)(3)、 , 衣冠简朴古风存。(陆游《游山西村》)(4)、莫言下岭便无难,。〔杨万里《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5)、前不见古人,。(陈子昂《登幽州台歌》)(6)、岱宗夫如何?。(杜甫《望岳》)(7)、杜牧《泊秦淮》一诗中,诗人借商女批评沉溺于歌舞升平而不知国之将亡的统治者的诗句
是: , 。
(8)、刘禹锡《陋室铭》中,通过描写交往之人的高雅来凸显作者自己品质和性情的句子是: , 。
-
9、语段阅读
一段时间以来,“科幻热”引发广泛关注。无论是áo①____游hào hàn②____无际的宇宙,还是潜游于wèi③____蓝的海底世界,很多充满想象力的科幻画面给观众带来了难忘的视听体验。随着数字技术与视听创作融合的新趋势,虚拟拍摄构筑场景的拟真度、素材丰富度越来越高。大到风雪凛冽的高山、惊心动魄的战场、大都市中波澜起伏的高楼,小到温馨静谧的客厅、喧闹的教室,都能在摄影棚中模拟呈现,让主创人员仿佛漫步在真实的场景之中。
(1)、请根据上面文段的语境和拼音,用楷体字写出横线处的字词。(2)、上面文段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惊心动魄 B、波澜起伏 C、模拟 D、漫步 -
10、大作文
⑴阅读材料,完成作文。
长江后浪推前浪,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五四青年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寄语青年,寄望未来——
“你们这批人,生逢盛世,此其时也,你们将成为‘两个一百年’的股肱之臣,栋梁之才。要撑得住。这只中国龙啊要有骨干,要撑得住,她才能够高高地腾飞。”
在青春的赛道上奋力奔跑,争取跑出当代青年的最好成绩,奋力书写为中国式现代化雄厚担当的青春篇章。这是值得期待的未来,更是正在发生的历史。
要求:根据材料,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⑵命题作文《那束照亮我的光》自选角度,写一篇作文。
要求:
① 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② 不得抄袭、套作;
③ 书写工整,卷面整洁;
④ 不得泄露个人相关信息,如需出现人名、地名、校名,请用××代替。
-
11、 小作文
题目:
进入初中以来,老师给予我们的关爱太多了,一个眼神、一句话、一个手势……都是爱的流露。请选择一个美好的场景,用文字将它表达出来,那将成为你永恒的记忆!
要求:100字左右。
-
12、名著阅读(1)、一位同学在阅读《骆驼祥子》后,准备以思维导图的方式展现祥子的三起三落,但其中两个环节他不知该怎么概括,请你帮帮他。(2)、翻阅名著,我们会遇见无数个正在经历蜕变的灵魂,请从下面列举的作品人物中任选一人:结合他们的经历,谈谈你对“成长与蜕变”的理解。
祥子——《骆驼祥子》 保尔·柯察金——《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
13、古诗阅读
秦州①杂诗(其七)
杜甫
莽莽万重山,孤城山谷间。
无风云出塞,不夜月临关。
属国归何晚,楼兰②斩未还。
烟尘一长望,衰飒正摧颜。
【注】①秦州,今甘肃天水。唐肃宗乾元二年(759)秋(安史之乱爆发第四年),杜甫抛弃华州司参军的职务,开始远游,首到秦州,作诗二十首,歌咏山川风物,抒写伤时感乱之情与个人身世遭遇之悲。②楼兰:汉时西域国名,与汉为敌,傅介子用计斩楼兰国王而归。此处以楼兰代指吐蕃。当时,吐蕃趁安史之乱,夺取了陇右等地。
赏析古诗,完成对话。
小甘:这是一首边塞诗。首联,诗人用① “” ② “” 等短语写出了秦州的险要地理形势,渲染了一种严峻紧张的气氛,让人心生敬畏。
小肃:地面无风,云天却飘出塞外,尚未入夜,月亮即已照临关隘。颔联,诗人用语奇警,又饱含深情,表达了诗人对 ③的深切关注。
小甘:这首诗借用了④的典故,你知道诗人的用意吗?你是从哪里发现的?
小肃:从注释看,当时是安史之乱爆发的第四年,杜甫远游到秦州,看到这等山川风物,不禁悲从中来,借用典故表达对⑤的深切忧虑。
-
1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甲】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乙】
宋叶梦得善种竹,一日遇王份秀才,曰:“竹在肥地虽美,不如瘠地之竹,或岩谷自生者,其质坚实,断之如金石。” 梦得归而验之,果信。余谓不独竹为然,凡梅、桂、兰、蕙之属,人家极力培养,终不及山间自生者,盖受日月之精,得风霜之气,不近烟火城市,自与清香逸态相宜,故富贵豢养之人,其筋骨常臃于贫贱人也。
(选自《五杂俎・卷十》)
【注】①叶梦得:宋代词人。
(1)、解释下列加点词。①亭亭净植
②宜乎众矣
③余谓不独竹为然
④故富贵豢养之人
(2)、下列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水陆草木之花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B、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梦得归而验之 C、盖以诱敌 盖受日月之精 D、尝射于家圃 其筋骨常脆于贫贱人也(3)、将下面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①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② 竹在肥地虽美,不如瘠地之竹。
(4)、甲文作者借 “莲之出淤泥而不染”,表达了作者①的高尚品格。乙文作者借贫瘠之地的竹子生长得更加坚实的特点,表达了②的观点。 -
15、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题目。
当青春染上诗意
傅玉善
①相信蜻蜓飞舞的旷野里有一首歌,这首歌跟碧碧的荷粉粉的莲无关,但是跟青春相关,因为春天把那个小秘密留在了夏季火辣辣的娇媚里;
②相信蜂蝶翩翩的花丛里有一首诗,这首诗跟默黢的绿淡淡的紫无关,但是跟青春相关,因为颜色所能表达的情感都是青春的底色;
③相信彩虹的绚丽光环里有一个梦,那个梦和明媚的日皎洁的月无关,但是跟青春相关,因为光环里有那座繁华的城,那方熟稔的禾,那汪肆意流淌的水,那里有青春五色的魂魄。
④当心扉尽情敞开,空旷得把大地之外的大海也揽入了怀里时,一切美好都顺其自然地被接纳了进来......
⑤那个可以用来任意挥霍的年纪,人们叫它一一青春。上苍给予了抱负,也给予了理想,所以它有胆识让劝告走开,让折腾进来,幸福和灾难不屑一顾,品尝苦痛,碰碰壁,折腾累了,大不了持一个大圆儿回到原地。它没有什么可后悔的,更没有什么可埋怨的,转这个圈儿,就是为给青春抒写波澜壮阔的诗篇。
⑥前些日对面那个穿着破破烂烂牛仔裤的男孩突然离家出走,为了梦想不告而别,如今空空如也地归来了,几朝不见似乎成熟了许多。看到我一边问好,一边若无其事甚至有点拿灾祸轻唱着:“归来呦,归来哟,归来却空空行囊......” 我想这是唱给我听的还是唱给他自己听的呢?噢,是唱给自信的青春听的,这是我悟出的最终答案。我不得不深深地感叹:丢掉负担过日子,除了青春,还有哪一段光阴呀?孩子是不是离开家才能长大?
⑦北上广漂泊的眼泪有苦有甜,染上诗意的梦总在青春的记忆里。
⑧还记得那个不施粉黛的北漂女孩吗?出生于河北涿州一个农村家庭,父亲患有小儿麻痹症,行动不便,母亲是智障患者,来人不打招呼,有时候连自己的女儿都不认识,奶奶患上了老年痴呆症,家的重担就落到了 16 岁的女孩身上。她义无反顾背着吉他闯荡,带着青春上路,染着诗意北漂。西单地铁的地下通道那首经典歌还在网络里回旋,富有诗意的神话使她登上了中央电视台的音乐圣殿。还有那从建筑工地走向舞台的男生组合,还有那个从田头地间走出来的无冕之王...... 青春的诱惑总是在富有诗意的故事里传唱。
⑨爬上高中危险的梯子,依然不忘等待着下课放学的钟声,依然相信山的那一边住着神仙。久久关在心头的无限风光,不会被狭隘无情的生存同化。奋斗饥渴难耐地想早点跳出那几个干瘪的文字,在大风大浪里实干一场,让好高鹜远的理想早一点实现天马行空的浪漫。不相信天意,带上刚刚破壳的背叛行走于海之角天之涯。跨越了一个又一个的困难原来是梦想帮的忙,实现了一个又一个的愿望原来是拼搏帮的忙,总是肯用信任的眼光看待如此可爱的世界。相信明媚的阳光平等地洒在每一片叶子上,每一株植物头顶平等地长着一朵花儿,每一朵花儿平等地拥有一个美好的憧憬,一切美好在诗意中应运而生。
⑩诗歌的美丽,歌声的典雅,舞蹈的轻盈,都是青春的杰作。而青春又要与多个知己遭遇,一个叫明媚,一个叫忧伤,一个叫华丽,一个叫失落,一个叫冒险,一个叫背叛,一个叫机遇,一个叫成长......
⑪我想,青春最美的遭遇就是染上了诗意!
链接材料:
⑫下山十五里,也是很倾斜的,我们一口气儿地下去,跑得真快。路上有几处景致很好,浓密的树林里,银子似的泉水流下山去,清得透底。在每条溪流的旁边,有很多战士用脸盆、饭盒子、茶缸煮粥吃。我们虽然也很饿,但仍旧一气儿跑下山去,一直到宿营地。
⑬这回翻山使部队开始养成一种新的习惯,那就是用脸盒、饭盒子、茶缸煮饭吃,煮东西吃。这种习惯一直保持了很久。
⑭老山界是我们长征中所过的第一座难走的山。但是我们走过了金沙江、大渡河、雪山、草地以后,才觉得老山界的困难,比起这些地方来,还是小得很。
(选自《老山界》)
(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A、第③段的 “相信彩虹的绚丽光环里有一个梦......” 一句中,“梦” 是指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B、作者认为:人在青春年少的时候就应该敢于折腾,敢于闯荡,即使四处碰壁一无所获也没有关系。 C、第⑨段画线句 “相信明媚的阳光......” 所采用的是暗喻的修辞手法,表明公正的社会必将呵护每一个充满梦想的人。 D、链接材料说 “老山界” 是 “第一座难走的山”,红军战士所表现的精神值得大家学习。(2)、请简析第④段在文章中的作用。(3)、链接材料运用了第几人称开展叙述?这样写有什么好处?(4)、请联系链接材料,谈一谈作为青少年的我们应该从选文及链接材料中汲取哪些精神力量?请举例说明。 -
16、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题目。
像花生一样活着
耿艳菊
①乡下老家种植着大面积的花生,父亲则是种植花生的大户。很多人慕名向他请教,父亲笑眯眯地点起一支烟,说:“花生啊,好活......” 声音拉得倍儿长,像讲自己的孩子一样骄傲。
②好活?还真是如此。似乎从有记忆开始,秋田里就是一望无际的花生。这一种就是几十年,从来没有让人失望过。
③印象里,每年在麦子将要熟的时候,父亲就开始种花生了。一个三角耧子,一把铲子,就是全部工具。不几天,小种子已在土里发了芽。等到麦子收割完,青青的小苗已摇曳满地了。看着它们,我们瞪大了好奇的眼睛,宝贝得不得了。父亲开着农用车一趟一趟拉麦子、麦秆,车轮碾在花生苗上,花生苗扁下去,流出了青色的汁液。我们心疼得直哭,父亲却哈哈大笑,说:“没事的,它们结实着呢!”
④果然,一段时间后,再见到它们,都好好的,青色的叶间还缀满了小黄花。父亲告诉我们,别小瞧这不起眼的小花,一朵花就是一颗白白胖胖的花生。他又给我们讲花生地上开花地下结果的特性。我们听得有趣,情不自禁地数起了那些小小的花,一朵,两朵,三朵...... 心里溢满了欢喜。
⑤花生的生命力之强简直让你不敢相信。有一年,麦收过后,邻家图省事,就把田里的麦茬点燃了。谁知火势借着风力殃及我家的地,一地青青,几个小时后,变成了一片黑乎乎的天地。对花生一向自信的父亲脸色煞白,猛地坐在地头,喃喃地说:“完了!这下花生肯定活不了了......” 第二天,父亲就去街上重新买了花生种子。没想到,夜里一场雨后,黑乎乎的田里又冒出了绿绿的嫩芽。
⑥长长的夏天,容易干旱,花生可不怕。当玉米、棉花耷拉着焦渴的叶片时,花生依然擎着黄色的花蕊,绽成属于自己的一道风景。秋天收获的时候,又会碰上连绵的风雨天,那又有 什么关系呢,果实长在下,雨水反而滋润了它。
⑦犹记得刚毕业那会儿,我没有经验,只在一个小公司里做着一份打杂的工作,时常心灰意懒。秋忙时节,正赶上放假,我便回去帮父亲收花生,父亲见我闷闷不乐,问缘由,我一股脑儿道出了心中的烦恼和困惑。父亲听了,一边拔花生,一边和我聊起了小时候学过的课文 —— 许地山的《落花生》。他借用许父的话,说:“花生不像好看的苹果、桃子、石榴,把它们的果实悬在枝上,鲜红嫩绿的颜色,令人一望而生发羡慕之心。它只把果子埋在地下,等到成熟,人们才把它挖出来。你看,花生就是这样低调,把自己置于泥土中,一点一点壮大自己,结出珍贵的果实。”
⑧我也学着父亲的样子,拔出一株花生,抖抖土。白花花的花生,太阳下,晃人的眼,那一刻,我心里豁然开朗。
⑨花生是一种怎样的植物呢?像贫苦人家的孩子,容易养,给口吃的,便虎蹿着往上长。它不挑三拣四,安于自己的环境,不抱怨,不气馁,不喧哗,本本分分,安安然然。不管生活赐予的是灿烂阳光,还是一地风雨,它都顽强地活出自己的样子。风光是你们的,热闹是你们的,它只把自己藏在朴实的泥土下,悄悄地成长。
(1)、结合全文内容,请你概述作者是通过哪些事例来表现花生具有顽强生命力的。(2)、请自选角度,赏析下面句子的妙处。当玉米、棉花耷拉着焦渴的叶片时,花生依然擎着黄色的花蕊,绽成属于自己的一道风景。
(3)、结合自己的见闻或经历,谈谈你对 “风光是你们的,热闹是你们的,它只把自己藏在朴实的泥土下,悄悄地成长” 这句话的理解。(4)、选文与《紫藤萝瀑布》在写法上有什么相同之处?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
17、行万里路・宣传有我】填写古诗文名句,完成 “行走中国” 导游词。
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有丰富的文化遗产。这里不仅有雕塑精美的麦积山石窟,还有 “① , ② ”(杜甫《望岳》)这样神奇秀丽、巍峨高大的泰山;不仅有 “③ , ④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这样空前绝后的幽州台,还有 “箫鼓追随春社近,⑤”(陆游《游山西村》)箫鼓声此起彼落的热闹的山西村;不仅有 “深林人不知,”(王维《竹里馆》)这样幽静高雅的竹里馆,还有 “⑥ , 散入春风满洛城”(李白《春夜洛城闻笛》)的古都洛城。
-
18、【行万里路・孝亲有我】 “孝亲敬老” 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少年的我们更应该投身实际行动,传承孝道。(1)、【拟写标语】假如你是这次活动的宣传委员,请你为 “孝亲敬老” 设计一条宣传标语。(2)、【出谋划策】孝亲敬老就是孝顺父母、尊敬长辈,请你就 “中学生如何孝亲敬老” 提出两种做法。
-
19、【读万卷书・传优良家风】 小语搜集了一些古代名人的家训,请你从中提炼出古人家风中的美德。
美德
家训
代表
①
杨家儿孙,无论将官必以精血肝胆报国。
北宋杨家
②
清心做官,莫营私利。
北宋范仲淹
勤俭
家俭则兴,人勤则健;能勤能俭,永不贫贱。
清代曾国藩
-
20、【读万卷书・品广告之妙】 小甘在 “我的语文生活” 活动中,搜集了两则很有意思的广告词,请你选择其中一则品一品,说说你的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