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下面对这首诗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首联通过“凄凉地”和“弃置身”等字词的渲染,表达诗人抑制已久的愤激心情。 B、颔联通过两个典故,先后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易逝的感慨和对友人的真挚思念之情。 C、尾联看似平淡,实是点睛之笔,“长精神”含义深刻,表现诗人坚韧不拔的气概。 D、全诗用层层递进手法,言简意深,激愤而不浅露,感慨而不低沉,惆怅而不颓废。(2)、白居易称赞本诗颈联为“神妙”,他认为这两句诗将思想性和艺术性巧妙融为一体,景、情、理相结合,请你分析本联的妙处。 -
2、旧街灯影
苏念
①在城市的喧嚣中,总有一些地方能让心灵找到栖息之所,于我而言,那便是故乡的旧街。旧街不长,不过数百米,却像是一条时光的甬道,每一块石板、每一扇旧窗,都藏着往昔的故事,而夜幕降临时,那昏黄的灯影,更是勾勒出了一段段难以忘怀的岁月。
②旧街的建筑是岁月的沉淀,清一色的青瓦白墙,飞檐斗拱在时光中微微倾斜,像是在诉说着过去的繁华。临街的店铺,门板早已斑驳,推开时会发出“吱呀”的声响,那声音仿佛穿越了时空,将我拉回到了童年。杂货铺里,摆放着琳琅满目的商品,有五颜六色的糖果、质朴的文具,还有那些如今已不多见的小玩意儿。老板是个和蔼的老人,总是笑眯眯地招呼着每一位顾客,那笑容如同旧街的灯光,温暖而亲切。
③小时候,旧街是我最爱的游乐场。放学后,我总会和小伙伴们在街道上嬉笑打闹,从街头跑到街尾,累了就坐在街边的石阶上休息。
④春天,街边的槐树会开出洁白的花朵,我们会爬上树去,折下几枝,嗅着那淡雅的花香;夏天,夜幕降临后,大人们会拿着蒲扇坐在门口乘凉,我们则在一旁捉萤火虫,装进透明的玻璃瓶里,那一闪一闪的光亮,就像旧街的灯,照亮了我们的童年;秋天,落叶铺满了街道,我们在上面奔跑跳跃,听着脚下发出的“沙沙”声,仿佛是在演奏一首秋天的乐章;冬天,若是下了雪,旧街便成了一个银装素裹的世界,我们在雪中堆雪人、打雪仗,欢声笑语回荡在整条街道。
⑤而旧街的夜晚,是最迷人的。当夕阳的余晖渐渐消失,一盏盏昏黄的路灯便依次亮起,柔和的灯光洒在石板路上,像是给旧街铺上了一层金色的纱衣。灯光下,人们的身影被拉得长长的,或匆匆赶路,或悠闲漫步。街边的小吃摊也开始热闹起来,烤红薯的香气、馄饨的热气,在灯光下弥漫开来,让人垂涎欲滴。我最爱吃的,是街角老奶奶卖的糖芋苗,软糯的芋苗浸泡在香甜的糖水中,上面撒着一层桂花,每一口都甜到了心里。老奶奶总是戴着一副老花镜,用她那布满皱纹的手,细心地为每一位顾客盛上一碗,她的笑容在灯光下显得格外慈祥。
⑥随着城市的发展,旧街也面临着改造的命运。曾经的杂货铺、小吃摊,渐渐被现代化的商店和餐厅所取代,那些熟悉的面孔也越来越少。然而,那昏黄的灯影,却依然每晚准时亮起,像是在坚守着什么。
⑦每次回到故乡,我都会去旧街走走,看着那依旧的灯光,回忆着过去的点点滴滴。在这灯影中,我仿佛又看到了小时候的自己,和小伙伴们在街道上玩耍的身影,听到了大人们的欢声笑语,还有那熟悉的“吱呀”声和小贩的叫卖声。
⑧旧街的灯影,是我心中的温暖港湾,它见证了我的成长,承载着我对故乡的深深眷恋。无论时光如何流转,无论我走到哪里,那昏黄的灯光,都将永远照亮我回家的路,成为我生命中最珍贵的记忆。
(选自《散文选刊》,有删改)
(1)、下列对旧街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旧街建筑为清一色青瓦白墙,飞檐斗拱微微倾斜。 B、旧街的杂货铺商品琳琅满目,老板严肃高冷。 C、旧街夜晚路灯亮起后灯光柔和,小吃摊很热闹。 D、旧街面临改造,很多老店铺被现代化商店取代。(2)、文中描写了作者在旧街的哪些童年活动?请简要概括。(3)、请分析文中多次描写旧街灯影的作用。(4)、结合全文,谈谈旧街对作者来说有怎样的意义。 -
3、【材料一】
①2025年5月14日,十二颗太空计算卫星一箭进入预定轨道,中国“星算”计划的首发星座“三体计算星座”成功组网,标志着太空计算时代正式拉开帷幕。
②太空计算卫星,是有别于通信、导航、遥感卫星的第四类卫星——算力卫星,它搭载有星载智算系统和星间通信系统,可以在轨处理数据,并实现卫星之间的互相联网。
③“太空算力”是指,将数据中心和计算能力部署到太空轨道后,所形成的一种太空环境中的数据计算能力。“天感地算”的传统模式被打破,太空计算卫星不必再做“地空”数据的传输管道,太空事务,太空的“天感天算”模式登上宇宙舞台,大大提升了深空响应的有效性和时效性。
(选自公众号成都科幻馆《智能“大脑”一箭升空,中国造“太空AI”让人类走得更远!》
(2025年5月28日,有删减)
【材料二】
①为什么在天上部署算力?
②从需求看,突破卫星数据处理瓶颈是太空经济发展的刚需。
③传统模式中,卫星需将海量数据传回地面处理,即“天感地算”。这种模式受限于带宽和延迟,仅有不足10%的数据能被有效利用,且数据处理的时效性差。太空计算星座致力于突破这一卡点,基于强大的天基计算与互联互通,通过在轨实时处理数据实现“天感天算”。从卫星数据采集到提供信息服务,过去需要天级、周级甚至月级的响应时间。“天感天算”可将之大幅缩短至秒级,能为深空探测、应急救灾、低空经济等领域提供实时决策支持。
④从成本看,太空计算具备低能耗、可持续的天然优势。
⑤地面算力网消耗大量能源,会带来算力成本的急剧上升。而以太空计算星座为基础构建的天基算力网,一方面拥有太空中取之不尽,且不会被地球上雨雪天气遮蔽的太阳能;另一方面太空中的低温环境可作为算力设备冷却的天然冷源。在未来相关技术成熟以后,这些天然优势会让天基算力的维护运营成本大大低于地面算力。
⑥从前景看,AI上天将助力我国主导未来太空经济规则。
⑦太空计算星座的构建,能让单颗卫星发挥出更大价值,由单星服务的“功能机”向网络服务的“智能机”升级。应用到地球,可以支持数字孪生、智能制造、智慧城市等应用场景,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应用到太空,则可以让科学探索拥有太空智能中枢,改变科学研究范式,支持人类更快更深入地探索未知。可以说,“天算”代表未来。目前,欧洲、美国都有将数据中心搬到太空的计划。我国如果能在全球率先完成太空计算基建,将有利于抢占未来产业前沿赛道制高点,获得下一代太空基础设施标准制定权。
⑧当然,一切只是刚刚开始,太空计算还面临多重考验。技术考验方面,太空辐射、温差等严苛条件对星载计算设备等硬件的可靠性提出极高要求,星间通信的高带宽和低延迟也需要先进技术支持。制度考验方面,太空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目前还缺乏统一的国际法律框架,太空算力战略价值日益凸显、成为国家间竞争的新焦点,地缘政治因素也有可能影响国际合作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选自《经济日报》《人工智能开启太空经济新格局》(2025年5月18日),有删减)
【材料三】

(选自新华社公众号《人工智能,上天了!》(2025年5月14日))
(1)、下列对材料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星算”计划的首发星座“三体计算星座”成功组网,标志太空计算时代正式拉开帷幕。 B、传统“天感地算”模式中,卫星需将海量数据传回地面处理,仅少数数据能被有效利用。 C、太空计算星座的构建,单颗卫星由单星服务的“功能机”向网络服务的“智能机”升级。 D、太空计算卫星完全不受太空辐射、温差等严苛条件的影响,技术可靠性已达到成熟水平。(2)、请根据材料二,用一段话简要介绍“天感天算”模式的优势。要求:保留关键信息,语言连贯流畅。(3)、某科技论坛上,有观点认为“太空计算星座仅是概念炒作,实际价值有限”。作为参会学者,请结合三则材料反驳这一观点。 -
4、百味人生坎坷不平,与诗词同行,寻向阳之光。请根据你的知识积累完善下表的内容。
篇目
名句
情感
《行路难》李白
① , ②。
对未来充满憧憬,坚信远大的抱负终会实现的豪迈、乐观的情怀。
《③》韩愈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韩愈即使年迈苍老依旧报国之心不减的老而弥坚。
《醉翁亭记》欧阳修
醉翁之意不在酒,④。
虽身处政治逆境,却未沉溺于失意,而是将目光转向山水自然,抒发对山水之美的沉醉。
《水调歌头》苏轼
⑤ , ⑥。
对天下所有离别之人的美好祝福和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
-
5、自强不息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班级开展“自强不息”主题班会活动,同学们准备了以下素材。请你阅读后完成下面小题。
【探寻自强的精神密码】“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出自《周易》,这句话强调人应该刚健有为、自立自强、积极进取、攻坚克难、日新其德。千百年来,“自强不息”不仅为历代学者所重,也成为无数仁人志士恪( )守的精神信条,并不断展现出与时俱进的重大意义。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在五千年的历史进程中生生不息 , 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久经挫折而不屈,历遭坎坷而不něi( ),离不开自强不息的伟大精神和气节品质。
【倾听我们身边的自强之声】①庞众望是清华大学精密仪器系的博士研究生,他的家庭背景非常特殊:父亲患有精神分裂症,母亲下肢残疾行动不便,雪上加霜的是他本人曾在6岁时被确诊患有先天性心脏疾病。②尽管生活被多重困境裹挟,他却始终没有向命运低头,凭借日复一日的努力学习和刻在骨子里不屈不挠的精神,最终被清华大学录取。③不仅他学业优异,还获得三项国家发明专利,并将科研奖金捐赠给公益事业,用行动诠释了责任与担当。④他的故事__________了无数人,成为自强不息的典范。
(1)、阅读【探寻自强的精神密码】文段,请给加点字注音,并根据拼音写汉字。(1)恪守 (2)不něi
(2)、填入【倾听我们身边的自强之声】文段中横线处的词语,你认为最恰当的一项是( )A、激励 B、激动 C、获得 D、感激(3)、两个文段中加点的成语属于贬义词的一项是( )A、攻坚克难 B、雪上加霜 C、生生不息 D、不屈不挠(4)、【倾听我们身边的自强之声】文段第③句有语病,请指出病因并写出修改意见。(5)、苏轼说过:“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为了更好的践行自强不息的品格,班级制作了自强计划卡片,请你帮小语同学完成她的卡片。小语的自强计划卡
标题:我的自强征程·未来可期
◎我的核心目标:
(1)请填写一个你最想实现的、具体的目标。
◎我的自强格言:
(2)请写出你的格言,字数在20个字以内。
◎我的行动计划:①每天坚持跑步锻炼二十分钟
②
③
(3)请再写出两个你的行动计划
(6)、小语作为班会的主持人,在活动结束时要写一段简短的结束语,请你结合本次活动内容及意义帮她拟写结束语。(80字内) -
6、人生如登山,我们都会遇到各种“高度”:有的是有形的高度,需要一步步攀登;有的是无形的高度,需要一点点超越。
请以“高度”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
7、题目:《________的温度》请先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
要求:①写出真情实感;②注重细节描写;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
8、班级开展“心忧天下范仲淹”群文阅读活动,小语选择了与范仲淹相关的三篇作品进行专题阅读,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甲】
依韵和并州郑宣徽见寄
范仲淹①
西湖载客恣游从② , 湖上参差半佛宫。
回顾隙驹③曾不息,沉思樽酒可教空。
层台累榭皆清旷,万户千门尽郁葱。
向此行春无限乐,却惭何道继文翁④。
【乙】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丙】
延州诸砦⑤多失守,仲淹自请行,迁户部郎中兼知延州。先是,诏分边兵:总管领万人,钤辖⑥领五千人,都监领三千人。寇至御之,则官卑者先出。仲淹曰:“将不择人以官为先后取败之道也。”于是大阅州兵,得万八千人,分为六,各将三千人,分部教之,量贼众寡,使更出御贼。时塞门、承平诸砦既废,用种世衡策,城青涧以据贼冲,大兴营田,且听民得互市,以通有无。又以民远输劳苦,请建鄜城⑦为军,以河中、同、华中下户税租就输之。春夏徙兵就食,可省籴⑧十之三,他所减不与。诏以为康定军。
(节选自《宋史·范仲淹传》)
【注】①北宋皇祐二年,吴中发生饥荒。此时范仲淹任杭州知府,他发动各地整修寺院,翻修官仓,借工程雇佣大批饥民。②从:同“纵”,放任。③隙驹:出自成语“白驹过隙”。④文翁:杭州的一位官员,认真尽职为杭城百姓服务,得到市民好评。⑤砦(zhài):同“寨”,守卫用的栅栏、营垒。⑥钤(qián)辖:节制管辖,宋代武官名。⑦鄜城:地名。⑧籴(dí):买进(粮食)。
(1)、读完诗歌后,小语制作了下面表格,请你完善信息。①画面提示
风光无限。请展开想象,描绘【甲】《依韵和并州郑宣徽见寄》颈联呈现的画面
②情感表达
触景生情。诗人不禁发出“向此行春无限乐”的感叹,诗人为而乐。
(2)、“/”标出文中画线句的朗读停顿,限两处。将 不 择 人 以 官 为 先 后 取 败 之 道 也。
(3)、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①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②寇至御之,则官卑者先出。
(4)、苏轼这样评价范仲淹:“出为名相,处为名贤;乐在人后,忧在人先。”【乙】文中范仲淹也抒发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情怀。请你结合【甲】【丙】两文谈谈范仲淹政治情怀的具体体现。(甲文至少1点,丙文至少2点。) -
9、好小说,永远在讲好人的故事
①1954年5月的一天,在马德里的一家咖啡馆,海明威对前来采访的《巴黎评论》记者乔治·普林顿说:“你看赛马吗?你也爱玩儿吧?可以读读《赛马新闻报》,在那儿你能感受到真正的小说艺术。”海明威强调小说家要具备一颗世俗的心,对俗世生活保有常人鲜有的敏感和热情。
②确实,小说是通过描写人的俗世生活来展现人类活着的状态,以及复杂的精神世界的。这注定小说的土壤是生活,是生活中那些世俗的人,琐细的事,微妙的情,那些循环往复的、说不清道不明的冷暖人生。好的小说家,从来不是抽象地写一种生活,而是要照着生活的每一个细节:器物、风景、习俗、人情世故、气候变迁、道路的样子、食物的味道、人的感知、事的沉浮,乃至说话的口气、衣冠的穿戴等,去编织生活。生活是有形的,有一张由时间和空间编织的网,一个“壳”。小说家若不能编织一个坚固的俗世生活的外壳,人物的心灵就没有容器来装盛 , 读者也无从得知人物内心是怎样成长的,情感是怎么演变的,挫折或苦痛是怎么拷打磨砺人的。
③一定意义上说,小说家都是生活的专家。照沈从文先生的说法,专家就是有常识的人。小说家不能对生活犯常识错误,那样“壳”破了,读者就不会认同你,甚至嘲笑你。比如前些年电视上冒出一堆抗日电视剧,被观众嘲讽为“雷剧”。为什么?因为常识性的错误太多,完全不符合历史真实。我们常说“真善美”,“真”是首当其冲的,失去了“真”,一切无从谈起。
④虽然生活无处不在,人人有份,但并不是什么样的生活都可以用来写小说。进入小说中的生活,必须经过作家的选择、过滤和重新组织。作家不能沉溺于生活中的某种个人趣味和认知而不能自拔。有一段时间,文学界流行写小事,写私情、欲望,写细碎的生活、心灵的乱象,一些作家甚至津津乐道于此。生活固然有颓败、暗黑的一面,但小说家不能任性直接展示这些颓败、暗黑,因为人的生存不止于这些表面的乱象和败象,人也不甘心于此。事实上,每个人的颓败背后都有复杂的心灵挣扎和精神冲突,这才是一种真实的人生。作家必须深入人的内心生活,要追问,要去伪,目的是挖拓人精神的深度、广度,展现人灵魂深处的纵深感,让人看到暗黑中的亮光、绝望中的希望,获得一种能站立起来的精神,而不是在怨毒和呻吟中沉沦——这是人最基本的真实,像心跳一样,人人共有。
⑤这就是说,尽管作家的世俗心任何时候都必须是活跃的,只有这样他们才能保持对生活的敏感,怀有一种饱满的创作热情,不讷于生活对他们的呼唤;但另一方面,作家对庸俗的趣味、赤裸的欲望,对人类内心黑暗的经验以及那种令人下坠的力量,也要保持应有的警惕。好的作家,永远不可能放弃他的批判性,但批判的目的是为了更加牢固地树立人的良知,更加强力地捍卫和坚守世道人心。这是文学的尊严,也是作家的责任。好作家永远在讲好人的故事,无论时代如何“喧哗与骚动” , 无论生活如何“罪与罚” , 无论人性如何“至暗时刻” , 他都要劝人在“平凡的世界”里有一颗“勇敢的心”做一个“良善的人”。
(摘自《中国文学批评》,有删改)
(1)、阅读议论文首先要关注标题。你认为本文的标题应该怎样读?请选择并阐述理由。A.好小说,永远在讲/好人的故事 B.好小说,永远在讲好/人的故事
(2)、阅读议论文要明确作者的观点。借助文中关键句,梳理文章的论证结构,完成下图。中心论点:(1)
分论点一:小说是通过描写人的俗世生活来展现人类活着的状态,以及复杂的精神世界的。
分论点二:(2)
分论点三:进入小说中的生活,必须经过作家的选择、过滤和重新组织。
(3)、本文开头海明威说:“你看赛马吗?你也爱玩儿吧?可以读读《赛马新闻报》,在那儿你能感受到真正的小说艺术。”这段引入的话语与下文论述的分论点是有关联的,请分点举例说明。 -
10、请你比较下面表格中艾青在30年代创作的两首诗歌,完成内容填写。
我爱这土地(节选)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1938年11月17日
复活的土地(节选)
因为,我们的曾经死了的大地,
在明朗的天空下
已复活了!
——苦难也已成为记忆,
在它温热的胸膛里重新漩流着的
将是战斗者的血液。
1937年7月6日
《我爱这土地》
诗歌意象及主题:土地的象征意义是①
感情基调:深沉悲情,要将读者带入国难当头、山河沦亡的悲壮情境中。
语速处理:根据感情基调,说说语速设计及效果②
《复活的土地》
诗歌意象及主题:象征正在觉醒奋起的中华民族。
感情基调:中华民族已然觉醒,时刻准备战斗、反抗,感情基调应是慷慨激昂的,要读出战斗的决心和奋发昂扬之情。
重音设计:诗歌突出了土地复苏、民族觉醒的主题。而这一切都是中华民族抗争的结果。说说重音设计及效果
-
11、学校举办“千古家国情怀”诗文会展,请你完成展板名句补全任务。
情怀内涵
原句
作者、篇目
心系苍生
① , ②。
杜甫《③》
士不可以不弘毅,④。
《论语十二章》
人知从太守游而乐,⑤。
欧阳修《醉翁亭记》
思念家乡
⑥ , 应傍战场开。
⑦《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不知何处吹芦管,⑧。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立志报国
⑨ , 从此替爷征。
乐府民歌《木兰诗》
⑩ , 铁马冰河入梦来。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
-
12、阅读下列文段,完成题目。
深秋的夜晚,同学们围坐在篝( )火旁,听老师们讲述星空的故事。火焰随风摇yè( ),映照着一张张专注的脸庞。语文老师指向深邃的夜空,说:“值此良夜,我们在星空之下雅集,温暖又和谐。老师出一句上联,看看哪位同学能帮老师对出下联!”说着便写下了“暖焰翩跹,融融映笑脸”。参加这次活动的同学大多是以文学爱好者为主,小语很快有了灵感,举手对出下联:“________,________。”同学们纷纷称赞。“你的回答既符合现场的情境,也符合短语的结构规则,”老师也很高兴地说:“这样学以致用,语文能力就能够得到真正提高。”
夜深后,远处传来的几声虫鸣,更添了几分夜的静mì( )。
(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或为加点字注音。篝火 摇yè 静mì
(2)、文段中有一处病句,请写出修改后的句子。修改:
(3)、下面其中一项是小语完成的对联,你认为符合要求的是( )上联:暖焰翩跹,融融映笑脸。
A、寒风萧瑟,凛凛扑人面 B、漫长良夜,静静话衷肠 C、繁星璀璨,闪闪耀夜空 D、星空深邃,虫鸣夜有声(4)、文段划线处标点符号出错的地方的是( )A、前面的双引号 B、中间的冒号 C、后面的双引号 D、结尾的句号 -
13、根据要求,完成作文。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假如苍山没有接纳绿树的气节,便没有两岸青山相对出的美景;假如花儿没有接纳绿叶的胸襟,便没有红花衬绿叶的美谈。一个懂得接纳的人,既能接纳幸福,也能接纳痛苦;既能接纳完美,也能接纳缺憾……
请以“接纳”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写作。(2)自选文体(诗歌除外),文章不少于500字。(3)不要出现含有考生信息的人名、校名、地名等。
-
14、班级开展“欧阳修”专题探究活动,请你完成任务。
政治生涯风流岁月
政涯首次受挫
1036年(30岁)贬为峡州夷陵县令
再次被贬外放十年
1037年(31岁)作《峡州至喜亭记》等
1045年(39岁)贬为滁州知州
1046年(40岁)作《怀嵩楼新开南轩与郡僚小饮》《醉翁亭记》等
【甲】
怀嵩楼①新开南轩与郡僚小饮
作者:宋·欧阳修
绕郭云烟匝几重,昔人曾此感怀嵩。
霜林落后山争出,野菊开时酒正浓。
解带西风飘画角,倚栏斜日照青松。
会须乘醉携嘉客,踏雪来看群玉峰②。
【乙】
峡州至喜亭记欧阳修
①岷江之来,合蜀众水,出三峡为荆江,倾折回直,捍怒斗激,束之为湍,触之为旅。顺流之舟顷刻数百里,不及顾视,一失毫厘与崖石遇,则糜溃漂没不见踪迹。故凡蜀之可以充内府、供京师而移用乎诸州者,皆陆出,而其羡余不急之物,乃下于江,若弃之然,其为险且不测如此。夷陵为州,当峡口,江出峡始温为平流。故舟人至此者必沥酒③再拜相贺以为更生。
②虞部郎中朱公再治④是州之三月,作至喜亭于江津,以为舟者之停留也。夷陵固为下州⑤ , 廪⑥与俸皆薄⑦ , 而僻且远,虽有善政,不足为名誉以资进取。朱公能不以陋而安之,其心又喜夫人之去忧患而就乐易,《诗》所谓“恺悌君子⑧”者矣。自公之来,岁数⑨大丰,因民之余⑩ , 然后有作,惠于往来,以馆以劳,动不违时,而人有赖,是皆宜书。故凡公之佐吏,因相与谋,而属笔于修焉。
(节选自《欧阳文忠公文集》,有删改)
【注释】①怀嵩楼:唐文宗开成元年(836年),李德裕由袁州长史徙为滁州刺史,建“怀嵩楼”,并写有《怀嵩楼记》一文。②群玉峰:群玉山,神话传说中的仙山。此处借指白雪覆盖的山峰。③沥酒,洒酒于地,表示祝愿或起誓。④朱公再治:指朱再治,时任峡州知州。⑤下州:偏远州县。⑥廪:米仓,这里指官员的供给。⑦薄:少。⑧恺悌君子:泛指品德优良、平易近人的人。⑨岁数:年年。⑩余:生活富足、有余。
【解释字意】
【读通语意】
【赏读语言】
【悟读精神】
(1)、请根据表格中提示的方法解释【乙】文中的加点字。文言语句
方法
联系内容
释义
江出峡始温为平流
课内迁移法
始一反焉(《愚公移山》)
(1)
夷陵固为下州
查阅字典法
①稳固;②顽固;③本来;④已经
(2)
去忧患而就乐易
语境推测法
句中“去”为远离之意
(3)
而属笔于修焉
关注通假字
属予作文以记之
(4)
(2)、为【乙】文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故 舟 人 至 此 者 必 沥 酒 再 拜 相 贺 以 为 更 生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2)作至喜亭于江津,以为舟者之停留也。
(4)、【甲】诗颔联“争”字用的绝妙,请简要赏析此字的妙处。(5)、有同学模仿《醉翁亭记》多次运用虚词的写法,给【乙】文画横线的句子添加了多个虚词,你认为这样改是否合理?请简述理由。改句:
倾折而回直,捍怒而斗激也,束之而为湍,触之而为旅也。顺流之舟顷刻而数百里也 , 不及顾视也 , 一失毫厘而与崖石遇者 , 则糜溃漂没不见踪迹也。
(6)、欧阳修一生多次被贬,他行至困境时是如何突破重围的呢?请联系上述诗文,简要分析, -
1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①自从去年11月ChatGPT这款超级强大的人工智能聊天程序问世以来,在业界引起巨大轰动,仅仅两个月就斩获了1亿用户。比尔·盖茨断言:“ChatGPT的出现,其影响不亚于互联网和个人电脑的诞生!”
②起初,人们只是如同训练电子宠物一般和它打了个招呼。随后有人开始询问菜谱,有学生开始用它写作业,之后,各行各业的用户纷纷加入,网友们戏称“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ChatGPT办不到的”。
③ChatGPT表现出了相当的理解力和创造力,这让它带有了一丝人味,也无限迫近于艺术作品中那些强大而危险的AI(人工智能)。感受到ChatGPT强大的同时,网友开始反思:如此强大的技术投入应用,是否意味着部分岗位甚至行业将被AI取代?
【材料二】
①美国人工智能公司OpenAI推出的聊天机器人,能够通过学习和理解人类的语言进行对话,还能根据聊天的上下文进行互动,并协助使用者完成一系列任务。但人们也应看到,ChatGPT与其他前沿技术工具一样,有局限性和潜在风险。虽然ChatGPT潜力巨大,但高度依赖ChatGPT可能减弱人对特定类型事实的记忆力和思维批判能力。
②ChatGPT可以轻松归纳出英语文学中最有影响力的10部作品的情节、名句,并分析作品的意义,但如果这种简单化、统一化的“简洁版”成为读者的唯一选择,会给社会带来多方面的影响。在教育和科研领域,ChatGPT可能加剧抄袭现象、扼杀原创力。应该允许还是禁止ChatGPT在考试和论文写作中的应用、如何将ChatGPT纳入教育和科研政策,是教师和学者必须探讨的问题。
③生成式人工智能引发的另一类风险是恶意使用,例如不当言论和传播虚假信息、网络攻击。这类风险在数字生态系统中并非新现象,但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流行或将加剧恶意使用人工智能的问题。
【材料三】
①目前,人工智能领域基本上没有太大的进展。它能够做那些可量化的、机械重复的以及具有特定范式的工作,但难以洞察人类的情感、道德和价值判断。在比较长的时间内,完全不用担心它会威胁到人类。
②业内人士还指出,人工智能的算法应用场合,很多跟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相关。而且,数据在采集和使用过程中都可能造成隐私的泄露。对此,法律应建立一个问责机制,一旦出现问题应该找谁去追责。
③在博闻强记和逻辑思辨上,人类已不是电脑的对手,但人类思想情感的微妙细腻处电脑是难以解析的。真正的艺术关乎生命能力和活力的传递。相关专家认为:“我相信AI可以模仿杜甫而更像杜甫,但李白杜甫终究有电脑所不具备的存在,那就是人类的诗意承载。”
(1)、请选出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ChatGPT具有不错的理解力和创造力,这让它带了些人的情味,也越来越接近艺术作品中的AI(人工智能)。 B、ChatGPT能协助使用者完成一系列任务,但与其他前沿技术工具一样,有局限性和潜在风险。 C、随着人工智能领域的快速发展,人们已经意识到人工智能将很快威胁到人类生存。 D、人工智能的算法应用场合,很多跟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息息相关。因此,人类应该建立一个法律问责机制。(2)、结合材料二,说说ChatGPT使用不慎会带来哪些问题?(3)、下面两首诗一首是ChatGPT所写,一首是诗人所作。你认为哪首诗是诗人所作?请结合材料三以及A、B两首诗的内容,说说你的理由。A梅花娇艳似红霞,白梅晶莹如羡玉。
花香袭人飘入梦,愁绪顿消心情好。
B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
-
16、茶癖
李军民
①老赵是介休人。介休人的一大嗜好就是喝茶,而且是从大清早一直要喝到晚上上床。无论男女老少,早晨起了床,匆匆洗漱完毕,在家里或在外面地摊上吃早餐。留在家里的人,在火炉子上坐一个茶壶,等水烧开,沏茶泡水做家务。到单位上班的人,打扫完办公室,拎上暖瓶,到茶炉房打两壶水,然后各自拿出茶杯,从茶叶桶里撮一把茶叶,冲上一杯热茶,就开始一天的工作了。这样的日子,周而复始,一成不变。介休的饭店比不上孝义和榆次,但是介休的茶店星罗棋布,南方人在介休开茶店扎了根、挣了钱的不在少数。
②老赵父母是机关干部,自打老赵升入初中那年,端起父亲那个茶渍斑斑的搪瓷缸子,喝下第一口苦得咋舌的浓茶的那刻起,就再也抵挡不住茶的诱惑,与茶结下了不解之缘。开始,他嫌父母喝的茶太浓,倒一些在碗里,再兑上一些白开水,稀释了以后才喝,慢慢地浓茶他也适应了。别人喝了茶晚上睡不着,而他晚饭后不喝茶反而睡不着。
③上班以后住集体宿舍,老赵宿舍在楼梯口第一间,哪个下班路过,都要进老赵房间绕一遭。一块上班的大多是外地人,年轻人没有喝茶的习惯,但是刚下班,又走了一路,而且,年轻工人不讲究,多数人都会端起老赵的杯子喝两口,解解乏,品品鲜。老赵说吧,怕工友嫌他小气;不说吧,这样做不符合卫生习惯。后来他就备了几个小茶碗,谁要喝,就从公用大茶杯里倒出来喝,显然这样卫生多了。有工友调侃他:“我们又没病,传染不上你!”老赵百口莫辩,只能讪讪地说:“我是怕我有病传染给你们!”
④介休人喝茶上瘾,而且不讲究,几块钱到几百块钱的,只要是茶就行。老赵刚上班的时候挣钱少,买的是一二十块钱的茶,后来挣钱多了,尤其当了单位的小头儿后挣钱多了,喝的茶就上了档次,从一百到三百再到五百。别人一天抽两包烟,一个月下来成千块钱冒了烟,而且可能还会熏黑肺,而喝茶不仅解渴而且还养生,所以老赵每次领了工资,首先到介休最好的茶店,花五百块钱给自己买上一斤“女儿环”花茶,不能亏待了自己。太好的茶他不是喝不起,而是不敢把自己的胃养刁了。他有过教训,喝过几回好茶,再喝其他档次低的茶就难以下咽,所以他只选自己待见的这一种,十几年没变过样。
⑤开会的时候服务员给参会人员沏茶,别人一杯接一杯地喝免费的茶,老赵这个爱喝茶的反倒无动于衷。有人悄悄地问他为什么不喝,他说怕喝多了会上厕所。其实他是瞥见服务员用刚刚抓过墩布和擦桌布的手抓了茶叶放进茶杯给人们沏茶,心里边膈应才拒绝动那水杯。
⑥老赵办公桌一侧一成不变地放着他的水杯和茶叶桶,有同事没茶叶的时候会过来问他讨要茶叶。老赵来者不拒,会亲自动手,小心翼翼地把茶叶从桶里倒到盖里,然后再倒入同事杯中,不厌其烦,从没怨言。
⑦一天,有外单位来办事的人问他要点儿茶叶。那个人手快,未等老赵动手,自己就拿起茶叶桶打开,伸手抓出一把放在杯中。老赵稍稍愣了一下,从对方手中抓过茶叶桶,把盖子紧紧拧住,大方地让人家把一桶茶叶拿走了。这下一个办公室的同事不满意了:“咱俩在一个屋十几年了,你可从来没有说给过我,外面不相干的人你倒大方,满满一桶茶叶就送了人家!”老赵双目如炬,一字一顿地说:“不!他的手触碰过桶里的茶叶,那茶叶已经没有灵魂了!”
选自《小小说选刊》
(1)、文章围绕老赵与“茶”的故事展开,请以老赵的口吻,将故事补充完整。
(2)、按照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1)老赵来者不拒,会亲自动手,小心翼翼地把茶叶从桶里倒到盖里,然后再倒入同事杯中,不厌其烦,从没怨言。(赏析语言的表达效果)
(2)老赵双目如炬,一字一顿地说:“不!他的手触碰过桶里的茶叶,那茶叶已经没有灵魂了!”(请联系上下文,揣摩人物心理)
(3)、小语和小文讨论小说中环境描写的作用,请你补全对话。
(4)、请结合文本,并联系链接材料,说说小说标题“茶癖”的深意。【链接材料】
①癖:对事物的偏爱成为习惯。
——《汉典》
②人无癖不可与交,以其无深情也。
——张岱《陶庵梦忆》
③爱茶、嗜茶之人,人言茶痴。茶痴,往往在不经意间表现出一些“任性”的癖好,简称“茶癖”。癖是病字头,凡癖都是有病的,但茶癖非但不是病,而是一种悦己的“任性”。
——摘自网络文章《茶癖是悦己者的任性》
-
17、判断下列三首诗歌选段中哪一首是艾青的诗作,并阐述理由。
A
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
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
不如多扔些破铜烂铁,
爽性泼你的剩菜残羹。
也许铜的要绿成翡翠,
铁罐上绣出几瓣桃花;
再让油腻织一层罗绮,
霉菌给他蒸出些云霞。
让死水酵成一沟绿酒,
漂满了珍珠似的白沫;
小珠们笑声变成大珠,
又被偷酒的花蚊咬破。
……
B
冬有冬的来意,
寒冷像花,——
花有花香,冬有回忆一把。
一条枯枝影,青烟色的瘦细,
在午后的窗前拖过一笔画;
寒里日光淡了,渐斜……
就是那样地
像待客人说话
我在静沉中默啜着茶。
C
冬天的旷野
是我所亲切的——
在冷彻肌骨的寒霜上
我走过那些不平的田塍,
荒芜的池沼的边岸,
和褐色阴暗的山坡,
步伐是如此沉重,直至感到困厄
——像一头耕完了土地
带着倦怠归去的老牛一样……
我选 , 理由:
-
18、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沁园春·雪》的体裁是词,其词牌名是“沁园春”,词的题目是“雪”。 B、《我爱这土地》作者是艾青,著有《大堰河——我的保姆》《光的赞歌》。 C、范仲淹,字希文,谥号文忠,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D、欧阳修,字永叔,自号六一居士,北宋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
19、古诗文名句积累。
(1)《沁园春·雪》在一片肃杀的北国雪景中毛泽东用了“① , ②”两句诗赋予静态的景物以动感,在苍凉的壮阔中注入了蓬勃的生机;同样是写雪景,张岱则以“③ , 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描画出了大雪后西湖冰天雪地,既浑然一体又层次隐约的画面。
(2)运用典故是古代诗词常见的表现方法。李白《行路难(其一)》中用“④ , ⑤”含蓄表达自己渴望得到朝廷重用;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用“⑥ , ⑦”来表达感时叹逝之情、物是人非之感;苏轼《水调歌头》用“我欲乘风归去,⑧ , 高处不胜寒”来表达对摆脱人生困境的向往,对自由人生的追求。
(3)范仲淹登岳阳楼,看见洞庭湖里“浮光跃金,⑨”,思绪万千;欧阳修登醉翁亭,看到琅琊山“日出而林霏开,⑩。”乐亦无穷。
-
20、汉字字形不仅典雅,还可以表意。请根据要求理解和推测字义。
我们可以通过偏旁来推测字义,比如“氵”大都和水有关,所以“泉香而酒洌”中的“洌”是“①”的意思。“王”大都和②有关,比如“琼楼玉宇”的“琼”字;有的汉字几个偏旁都表意,如“沙鸥翔集”中的“集”,“隹”与“木”合起来,表示“③”的意思。再如“拥毳衣炉火”的“毳”,就是“④”的意思。我们还可以根据汉字字源理解字义。比如:下图是“仁”字的金文字形,字形的上半部是一个侧立的“人”。下边的“二”,是“人”字的重文(异体字)。因此,“仁”的本义是“⑤”,所谓“上下相亲谓之仁。”
(《礼记·经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