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随着时代的发展,研学旅行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教育方式。各地研学旅行活动蓬勃发展,有关的新闻报道层出不穷。小语在阅读新闻时,发现以下新闻标题或内容表述不正确,请帮她找出并改正。
①某报刊新闻标题:研学游延续火爆形势,订单量暴增175%。
②某报刊新闻内容:最近前来报名并咨询研学旅行的人数持续攀升。
③某公众号文案:研学旅行继承和发展了我国传统游学“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修改:①
②
③
-
2、 下列句子有语病,请写出修改后的句子。(1)、科技创新和文化创意两手都要抓,这样双管齐下,才是养育人才的两全之策。(2)、经过科研人员多年的努力,终于实现了自己的中国梦。(3)、中国航天人将会继续凝心聚力,传承和发扬载人航天精神,实现中国人九天揽月。(4)、学生写作文,要细心观察各种事物、各种现象,要有真情实感,切忌不要胡编乱造。
-
3、 下列句子有语病,请写出修改后的句子。(1)、古法红糖的制作,不仅是一种文化的延续,更是一门手艺。(2)、在五千年文明史的滋养哺育下,爱国主义精神激励着仁人志士坚持锲而不舍地为国家独立、民族富强和人民幸福而不懈奋斗。(3)、这次善行不仅小,还让我深刻体会到“勿以善小而不为”的意义。
-
4、下列句子有语病,请写出修改后的句子。(1)、6月26日是截止日期的最后一天。(2)、临近考试,老师希望学生别看电视看小说。(3)、通过他们的事迹,让我们感受到人性的光辉。
-
5、下列对病句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A、加强文化遗产的保护,保持民族文化的传承,是能不能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删去“能不能”) B、随着云计算技术和应用的不断成熟,将得到更大范围的扩展,促使一场从客户端服务器模式到公共云的巨大变革,推动云经济新时代的到来。(在“将得到”前添加“其中”) C、互联网浏览时经常出现一些“弹窗”广告,应该利用相关法律进行规范,把过度“弹窗”的平台、运营商列入失信名单,进行惩治、警告。(将“惩治”和“警告”调换位置) D、有识之士提出,需要重新梳理国家教育评价体系,激发学校、家长、学生的内生动力,尊重教育的规律,促令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将“促令”改为“促进”)
-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一部小说的优劣或高下,不在于它是否塑造了典型环境、典型人物,而在于它构筑了独特的心灵世界。 B、荆州出土的精美的青铜器、漆木器、玉器、郢城墙等建筑遗迹,都是楚国匠人精湛技艺的最好见证。 C、宋代石刻博物馆展览内容越来越丰富,最大限度发挥其复合型功能就成了目前的当务之急。 D、我市乡村旅游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形成了观光农业、绿道休闲、民俗体验、自驾露营等类型多样的旅游产品体系。
-
7、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动画电影《哪吒2》凭借其精彩的剧情和震撼的特效,得到了观众们的广泛好评,成为了今年春节档最热门的影片。 B、电影不仅是反映社会现实、传递价值观的重要手段,更是一种娱乐方式,我们要不断提高对电影的鉴赏能力。 C、能否正确理解电影中所传达的情感和思想,是衡量观众真正看懂一部电影的重要标准之一,也是评价电影文化影响力的关键要素。 D、近年来央视推出了不少高质量的文化类节目,促使更多人研究和了解中国传统文化。
-
8、某同学发表新闻评论如下,其中空缺的词语,填写恰当的一项是( )
近日,我国申报的“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习俗”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申遗成功不是句号,做好保护传承,使之造福今人才是目的。“非遗”保护不能____狭隘的功利算计,不能____局部的零敲碎打,务须扎实做好“系统性保护”,使之____蓬勃生命力,这样才能____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A、陷入 止于 散发 焕发 B、止于 陷入 焕发 散发 C、陷入 止于 焕发 散发 D、止于 陷入 散发 焕发 -
9、依次填入下面语段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树越是往高处____,它的根就要越向下,向泥土,向黑暗的深处延展。一直以为叶子是树的语言,____其实很多时候,树是无言的。任凭年轮无限____,春红谢了又开,绿叶落了又生,自己的枝干只是默默向着有阳光的地方生长着。它悄悄地,默默地,成了世间生灵____的一分子。
A、铺展 然而 叠加 无可替代 B、伸展 因为 附加 无以复加 C、铺展 因为 附加 无以复加 D、伸展 然而 叠加 无可替代 -
10、依次填入下面语段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当前,我国文化产业____,文化消费活力强劲恢复,文化经济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在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文化已经成为十分活跃的因素、____的力量,文化需求成为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动力。我们要进一步____文化对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点作用,更好推动文化和经济的深度____。
A、朝气蓬勃 不可或缺 发挥 结合 B、蓬勃发展 缺一不可 发扬 结合 C、朝气蓬勃 缺一不可 发扬 融合 D、蓬勃发展 不可或缺 发挥 融合 -
11、依次填入下面语段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大爱无声声自远。慈善精神如蒲公英的种子般随风____,扎根在社会各个角落。一桩桩善行____着社会慈善意识的明显增强。让我们每个人都投身到慈善活动中,用力所能及的方式____道德之光,____社会暖流。积极参与,坚持不懈,慈善就会成为更多人的价值追求。
A、飘洒 彰显 点亮 汇合 B、播撒 彰显 点亮 汇聚 C、飘洒 显示 点燃 汇合 D、播撒 显示 点燃 汇聚 -
12、依次填入下面语段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朱熹有言:“为学之道,莫先于穷理;穷理之要,必先于读书。”经过历史____而流传下来的经典,往往承载着人类最基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____着丰厚的人生哲理和人文内涵,对于启迪智慧、陶冶情操、净化心灵等大有裨益。因此,养成读书的习惯,坚持阅读经典、____好书,好似在心中长燃一盏明灯,能指引人们感悟人生、贴近真理,找到属于自己的人生坐标。把书籍当作生活必需品,____地读书学习,持之以恒地用书卷气赋能,才能让阅读成为真正的生活方式。
A、积淀 蕴含 品味 锲而不舍 B、沉淀 蕴含 品位 坚忍不拔 C、积淀 包含 品位 锲而不舍 D、沉淀 包含 品味 坚忍不拔 -
13、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人类自从有了美的____,对自身____就越发地重视。由最早的止水照容到铸鉴盛水,直至齐家文化出现铜镜。在长达4000多年的____里,铜镜一直是人们生活中____的用具。
A、信念 容貌 时光 不可多得 B、观念 风貌 时光 不可或缺 C、观念 容貌 时间 不可或缺 D、信念 风貌 时间 不可多得 -
14、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李老师不辞辛劳,三顾茅庐去看望生病在家的晓明同学。 B、在少年队比赛中,用青年队队员参赛,简直是拔苗助长。 C、这对眼睛不会放过微不足道的细节,同样也能容纳广袤无垠的宇宙。 D、我,一个芸芸众生 , 虽没有显赫的家庭背景,但我有一双巧手和一颗不服输的心。
-
15、下列选项中加点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A、鲁迅先生弃医从文后用他那犀利的笔,写下了许多振聋发聩的文章。 B、我市警方开展了扫黑除恶专项行动,对那些锐不可当的黑恶犯罪分子将严惩不贷。 C、解放战争期间,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以摧枯拉朽之势,战胜国民党军队。 D、医护工作者们殚精竭虑 , 用精良的医术,尽最大努力为患者争取“重获新生”的机会。
-
16、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回答问题。
【甲】木芙蓉①
【宋】吕本中小池南畔木芙蓉,雨后霜前着意红。
犹胜无言旧桃李,一生开落任东风。
【乙】窗前木芙蓉
【宋】范成大辛苦孤花破小寒,花心应似客心酸。
更凭②青女③留连得,未作愁红怨绿④看。
【注释】①木芙蓉:木本植物,别名“拒霜”,秋天开各色大花,甚为艳丽。②更凭:哪怕,就算是。③青女:传说中掌管霜雪的女神。④愁红怨绿:花叶残败的样子。
(1)、《木芙蓉》中的“”和《窗前木芙蓉》中的“”这两句,均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来表现木芙蓉不畏寒冷努力绽放的情景。(2)、两首诗写木芙蓉,都运用了对比手法来表达情感,请选其中一首作具体分析。 -
17、阅读下面两首诗词,回答问题。
【甲】乙卯重五①诗
【宋】陆游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两髻② , 艾束著危冠③。
旧俗方储药④ , 羸躯亦点丹。
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
【注释】①乙卯:宋宁宗庆元元年(1195),作者在家乡绍兴隐居。重五:端午节。②粽包分两髻:粽子有两个尖尖的角。③艾束著危冠:高高的帽子上插上艾枝。④储药:古人把五月五日视为恶日,需要配药、储药,以备不测。
【乙】小重山·端午
【元】舒頔碧艾香蒲处处忙。谁家儿共女,庆端阳?细缠五色臂丝①长。空惆怅,谁复吊沅湘②?
往事莫论量。千年忠义气,日星光。离骚读罢总堪伤。无人解,树转午阴凉。
【注释】①五色臂丝:荆楚风俗,端午节以红、黄、蓝、白、黑五彩丝系臂。②沅(yuán)湘:二水名,沅水和湘水的并称。这里指代屈原。
(1)、【甲】诗中“榴花忽已繁”的“繁”字用得精妙,说说妙在哪里。(2)、以上诗词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
18、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回答问题。
【甲】野步
【宋】周密麦垄风来翠浪斜,草根肥水噪新蛙。
羡他无事双蝴蝶,烂醉东风野草花。
【乙】野步
【清】赵翼峭寒催换木棉裘,倚杖郊原作近游。
最是秋风管闲事,红他枫叶白人头。
(1)、两首《野步》,前一首中的“肥”“噪”“新”写出了春天的特点,后一首则通过秋风、写秋天景象。(2)、这两首都是写郊野散步,但蕴含的情感却不同。请简要分析。 -
19、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回答问题。
【甲】花下小酌(其一)
【宋】陆游柳色初深燕子回,猩红千点海棠开。
鮆鱼莼菜随宜具,也是花前一醉来。
【乙】过江萧山县驿东轩海棠已谢
【宋】陆游星星两鬓怯年华,幽馆无人江月斜。
惆怅过江迟一夕,晓风吹尽海棠花。
(1)、【乙】诗中哪些词语暗示了诗人途经萧山的时间线索?请填写下图。
(2)、两首诗都写到了海棠,但表达的情感却不一样,请分别加以欣赏。 -
20、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回答问题。
【甲】苏台①览古
【唐】李白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
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
【乙】越中览古
【唐】李白越王勾践破吴归,义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注释】①苏台:即姑苏台。据说姑苏台横亘五里,当时大兴土木,殚耗人力。夫差日夜在此与西施嬉戏玩乐。最后吴被越破国,夫差自刎,姑苏台被付之一炬。
(1)、畅谈看法,收获知识与思想。小语:唐代凭吊怀古一类的诗,或由古及今(A类),或由今溯古(B类)。
小文:是的,【甲】诗属①类,【乙】诗属②类。
小语:这两首诗中运用了相同的手法,你能结合这两首诗具体说说其表达效果吗?
小文:当然。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