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读下面语段,选出表述有误的一项( )
散文如诗,徜徉其中,总能给我们美的享受。读第一单元,柔嫩顽强的春草 , 娇艳带甜的花,酝酿着各种气息的春风,傍晚时那一点点黄晕的光;在蓝天下很暖和安适地睡着的济南老城,顶着一髻儿白花,如日本看护妇的矮松,还有那时而清纯娇羞,时而热烈张扬,时而沉静深邃,时而沧桑平静的四季的雨,它们都给我们编织了一个诗意的梦。
A、选段中加点的“散文”“春草”“蓝天下”的“下”“梦”均是名词。 B、选段中带下划线的“徜徉”“能”“有”“编织”均是动词。 C、“在蓝天下很暖和安适地睡着的济南老城”这句话运用了比拟的修辞手法。 D、“顶着一髻儿白花,如日本看护妇的矮松”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分歧 睫毛 嘹亮 人生鼎沸 B、云霄 化妆 绅士 鸦鹊无声 C、捶打 稚气 取诀 披蓑戴笠 D、花苞 诀别 徜徉 喜出望外
-
3、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菡萏(hàn) 整宿(xiǔ) 贮蓄(chǔ) 人迹罕至(hàn) B、粗犷(guǎng) 匿笑(nì) 阐释(chǎn) 翻来覆去(fù) C、窠巢(kē) 祷告(dǎo) 倜傥(dǎng) 瓜熟蒂落(dì) D、吝啬(lìn) 徘徊(huí) 倘若(tǎng) 谆谆教导(zhūn)
-
4、阅读《朝花夕拾》,完成下面三个阅读任务。
【任务一】了解鲁迅笔下的那些事
【任务二】认识鲁迅笔下的那些人
【任务三】体会鲁迅心中的那些情
(1)、下列表述与原著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 ( )A、在《父亲的病》中,鲁迅回忆几位“名医”为父亲治病时的种种表现,并由此感叹:这是中国人的“命”,连“名医”也无从医治的。 B、在《琐记》中,衍太太看见“我们”吃冰,一定会笑着让“我们”多吃点;还让“我”拿母亲的首饰去变卖。鲁迅没有直接批判,但心中是嫌恶她的。 C、鲁迅在《无常》中说,在众多鬼神中最不愿意见到的是“活无常”,一见到就恐惧惊慌。文章借此批判生活中那些恶毒的知识分子。 D、在《二十四孝图》中,鲁迅重点剖析“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两件事,揭示了古书中所颂扬的孝道的虚伪和残忍。(2)、根据句子写出相应人物。[甲]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 “她”是
[乙]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他”是
[丙]这是一个高大身材,长头发,眼球白多黑少的人,看人总像在渺视。他蹲在席子上,我发言大抵就反对…… “他”是
(3)、下面是丰子恺先生为《朝花夕拾》画的两幅插图。请观察图片并完成后面的题目。有人说,《朝花夕拾》包含了作者“温馨的回忆与理性的批判”。根据与图片相关的文章,任写一处能够表现作者“温馨的回忆”或“理性的批判”的内容。
-
5、【甲】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 “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乙】
司马温公①幼时,患②记问不若人。群居讲习,众兄弟既③成诵,游息矣; 独闭门不出,迨④能倍诵乃止。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温公尝言:“书不可不成诵。或⑤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
【注释】①司马温公:司马光。②患:担心。③既:已经。④:等到。⑤或:有时。
(1)、下列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欣然:高兴的样子 B、因风:趁, 乘风 C、不若:不如 D、或在马上:有人(2)、翻译下列句子。①撒盐空中差可拟。
②用力多者收功远
(3)、从以上两则故事中,你得到了哪些关于学习方法的启示?请至少写出两条。 -
6、绝句漫兴九首(其七)
唐 杜甫
糁①径杨花铺白毡,点溪荷叶叠青钱。
笋根雉子②无人见,沙上凫雏③傍母眠。
【注】①糁:米粒。②雉子:小野鸡。③凫雏:小野鸭。
(1)、诗人在第一、二句中选取“径”“杨花”“” “”等景物,描绘了一幅初夏郊野图。(2)、品析“沙上凫雏傍母眠”中“傍”字的妙处。 -
7、阅读下面选文,完成问题。
外公,您看那梨花似雪
潘玉毅
①“梨花风起正清明”,又是一年清明到,风一起,梨花便纷纷从枝头落下,簌簌有声。顷刻间就白了地面,白了人间。
②外公过世已经十余年了,至今我仍会经常想起他。
③小时候,我是一个十足的“跟屁虫”,成天不是粘着外婆,就是跟着外公。偶尔我也会随着他们一起插秧,但总是插得横七竖八,能不能成活都充满了悬念。但外公从来不说什么,任由我随意发挥。即使有路过的乡亲提醒说:“这样插秧怎么可以,影响收成啊!”外公也权当没听见。
④外公是个退伍军人,平日里话很少,有时他一天下来所说的话,扳扳手指都能数得过来。他就像一头老黄牛,吃得了苦,受得了累,整天在地里忙活。那时我们吃的花生,毛豆、蚕豆、苋菜但凡餐桌上能见到的蔬菜,基本都是外公自家种的。小时候,我最爱跟着外公去田间地头。在那里,我看到了春天的第一只蝌蚪,听到了夏天的第一声蛙鸣,捡起了收获时节的第一颗花生……在那片天然的乐园里,连泥土的气息都是那么清新芬芳。
⑤除了种地,外公还特别喜欢看戏。只要不是农忙时节,但凡本村或邻村来了戏班子唱戏,他都会欣然前去,一次不落。外公看戏,有时也会带上我。那时候我并不明白戏台上“咿咿呀呀”唱的都是些什么,并不了解其中的趣味所在。而外公每次都津津有味地看到散场才离开,当我问他戏曲的内容时,他才会简单地解释两句。那时一台戏结束时,很多观众都会往台边预置的篮子里投钱。我问外公,为什么散戏时,大家要往台上撒钱呢?外公说,那些演员出来讨生活不容易,挣些钱全凭乡亲们捧场。与很多观众不同,外公在散戏时总是走到台边轻轻地将钱放入篮子,从来不胡乱抛掷。
⑥后来,彩色电视在乡村普及起来,戏班进村的次数就少了。外公感慨地说:“电视的画面精致是精致,可是没有现场看戏的气氛和感觉。”每当这时,他便会讲传统戏文给我听,像锡剧《珍珠塔》“方卿见姑娘”选段便是我从外公那里听来的。很多年以后,当我跟外婆说起这些往事时,她都不相信这是真的。因为外公从不曾同她分享过,她自然也想象不到一个不苟言笑、沉默寡语的老头子是如何酣畅快意地对孙辈讲戏。其实,我们生活中并不乏这样的人,看似少言寡语,不喜言谈,但爱和喜好在他们的心中滋养了一大片美丽的花园,如果时机得当,多姿的花朵还会出人意料地开出园外。
⑦在漫长的一生里,我们每个人都会走过无数条路,但总有一条路是我们记忆和情感的归宿。从外婆家去公交车站的那条路,我已记不清走过多少次了。每次我离开外婆家时,外公都坚持要送我。短短的一段路,外公静静地推着自行车,与我同行。一路无言,但我的心里却是温暖且湿润的。后来,外公的身体越来越差、但他仍执意送我。明明推车的动作越来越迟钝,他却还是慢慢地随我走完去往车站的那条路。
⑧外公过世时,我尚在外地读大学。外婆怕影响我学习,便叮嘱家里人说:“阿毅离得那么远,就不要告诉他了。”所以我连外公的最后一面都没有见上,当我放假回家得知这个消息后,眼前位20年积攒的梨花同时飘落般,一片雪白。那一刻,我多么希望时光可以倒流,让我再看外公最后一眼。可是人生的路,并没有返程票。
⑨窗外,繁茂雪白的梨花不断地撕扯着我的记忆。我发现自己还有好多话想要说,却不知该如何继续。这一刻,我已被回忆吞没。
⑩外公,您看那人间四月正梨花似雪……
(1)、选文中哪几件事体现了外公对我的爱?请简要概括。(2)、结合具体语境,根据要求赏析下列词句。①外公在散戏时总是走到台边轻轻地将钱放入篮子,从来不胡乱抛掷。(品析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②在那里,我看到了春天的第一只蝌蚪,听到了夏天的第一声蛙鸣,捡起了收获时节的第一颗花生……(从修辞角度品析句子)
(3)、分析选文第⑥段画线句子的含义。(4)、选文结尾段有什么作用? -
8、下面三则材料, 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梅原产中国南方,具有花果兼用的特性,食用和观赏价值都很高。中国人应用梅的历史很悠久,据考证,梅距今已有7000多年的应用历史,3000多年的引种栽培史。梅的露地栽培主要分布在长江、珠江及淮河流域,大致以黄河为界,在黄河流域以北地区多不能露地越冬。梅花开花的平均温度是-5℃——7℃,喜阳畏涝。因此,古时吟诵的梅花多分布在中、南部地区。明清时期,梅的种植栽培技术大有进步,杭州、苏州、南京、成都等地涌现了大量梅园。
【材料二】
①自明代开始有识之士尝试将梅花从南方引种至北方,但都需要建造花房温室保护栽培,自然环境下的露地栽培均未成功。直至20世纪60年代,以陈俊为首的研究团队在系统研究梅花的基础上,成功培育出了抗寒品种,实现了南梅北移。
②南梅北移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是抗寒品种的选择和培育。学者们运用科学方法结合露地栽培实践,最终在南方实验研究发现杂交选育的杏梅和“美人”梅品种群抗寒性最强,最低可耐零下25℃的低温。
③南梅北移的第一站是北京。1958年,北京林业大学与北京植物园合作,将南方梅花引种至京,并对生长的梅苗进行自然选择。1962——1963年,一批梅苗经受住了朔风寒流的考验,露地绽放,标志着南梅北移取得了初步成功。如今,可以在北京露地越冬的梅花品种已达40余种。
④21世纪初,三北地区(东北、华北北部、西北地区)北部开始进行区域试验与推广,吉林公主岭梅园在实践中总结出一整套适用于寒地黑土的梅花栽培技术,以抗寒为中心,环境、品种、措施“三对口”,杏梅品种抗寒性最强,可以直立栽培,无需任何防寒保护措施,就可以安全越冬;“美人”梅品种抗寒性次之,怕积水,在轻黏土、壤土、沙壤土中都能生长,采用倾斜角栽培。
⑤通过观察记录总结三北地区北部各试验点的栽培和表现情况,加以综合分析研究,南梅北移的系统理论和实践体系逐步形成。这得益于该地区冬季少雨(冬天平均降水总量18mm),符合梅花特性,更得益于学者们的恒心和力。抗寒梅花品种在大庆、公主岭等地露地开放,使梅花栽培区域北移了2000多千米,终于也可以去天寒地冻的塞北“踏雪寻梅”了。
【材料三】
梅,是一种蔷薇科杏属的小乔木植物,也是一种稀生的灌木,梅花的树皮呈浅灰色和带绿色且树面平滑,小枝上面为绿色并且光滑无毛,梅花的叶片为卵形、椭圆形。
(1)、根据选文内容,完成自然百科知识卡片。自然百科知识卡片
花卉学名: 梅
形态特征
蔷薇科杏属的小乔木植物,也是一种稀生的灌木,梅花的树皮呈浅灰色和带绿色且树面平滑,小枝上面为绿色并且光滑无毛,梅花的叶片为卵形、椭圆形。
历史
7000多年应用历史、①年引种栽培史。
露地栽培主要分布地带
②
开花适宜温度
③
(2)、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根据【材料一】得知:梅花喜阳畏涝,所以古时吟诵的梅花全都分布在中、南部地区。 B、【材料二】按照空间顺序,从南方到北京,再到三北地区北部,清晰地介绍了我国梅花由南到北的迁移过程,突出了我国“南梅北移”所取得的巨大成就。 C、【材料二】按照时间顺序,介绍了我国历代学者开展南梅北移探索的情况,清晰地说明了我国南梅北移的选育改良历程。 D、【材料二】介绍21世纪三北地区北部时,作者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突出了适合在三北地区北部栽培的梅花的特点。(3)、加拿大温哥华地区的相关官员在参观我国吉林的梅园后表示希望能够引进美人梅,结合文章以及当地气候条件,请你给出建议。冬季平均
十一月
十二月
一月
日均最高气温
7℃
9℃
6℃
6℃
日均最低气温
1℃
3℃
l℃
0℃
平均降水总量
170mm
181mm
176mm
154mm
平均降水天数
19天
20天
20天
18天
我认为美人梅(较难\较易) 在温哥华地区种植,理由是
-
9、七年级(1) 班将召开一次以“有朋自远方来”为主题的班会,请你参与并完成相关任务(1)、请写出两个你搜集到的有关交友故事或名言。(2)、班委会集思广益,设计了下面一个具体活动项目,请你紧扣本次综合性学习帮他们再设计两个具体活动项目。
活动项目一:畅谈交友之道;
活动项目二: ;
活动项目三: 。
(3)、为了让同学们更好地彼此了解,老师让大家用一个比喻句介绍自己的个性特点。你仿照示例,也写了一个比喻句来介绍自己。示例:我性格内向,看起来不太爱与人交往,但我的内心是温暖的。我觉得自己像一盏小小的油灯,虽然不太明亮,但我的光足以照亮身边的人。
-
10、小悦读了古诗文后很想和你一起探讨。请你根据他的心得,帮助他将诗句补充完整。
走进古诗文的世界,我们惊喜地发现:诗中有好景,“ , 若出其中; , 若出其里” (《观沧海》) 曹操写出大海的辽阔壮美;诗中有哲理,王湾在辞旧迎新之际发出“ , ”(《次北固山下》)的感慨;诗中有乡情,“ , ”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道出漂泊在外游子的愁绪。
-
11、为了表达对故乡的热爱,在活动中同学们推举小悦写一幅赞美故乡的书法作品。下面用语不得体的是( )
小悦推让不过,说:“好吧,那我只好献丑了。”作品完成后,小悦谦虚地对大家说:“写得不好,见笑了!”老师送给小悦一件礼物,小悦对老师说:“谢谢老师,这礼物我就笑纳了。”小悦的书法老师应他之邀参加了这次活动,小悦对书法老师说:“感谢您百忙之中光临指导!”
A、献丑 B、见笑 C、笑纳 D、光临 -
1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
春夏秋冬四时转换,每个季节贮蓄的美不同。春天最美的是清晨,小花悄悄地绽放,贪婪地吮吸着甘露,鸟儿早早起床,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把人们从梦中叫醒,使人们精神抖擞。夏天最美的是夜晚,不管白天是下了一场倾盆大雨,还是持续了一整天的躁热 , 等到夜晚来临,晚风轻拂,在宽敞的庭院中乘凉的人们抬头一望,夜空中的繁星向大地眨着眼睛,瞬间,人们的心便有了着落,都沉浸在那片柔和与天真之中。秋天最美的是午后,阳光倾洒下来,全无夏日骄阳的咄咄逼人,温暖而舒适。澄澈的碧霄如洗过一般,更是让人心旷神怡。冬天最美的是雪飘的时刻,空中的雪花如精灵般自由飞舞,一霎时,整个世界停止了喧闹,天地之间仿佛只剩雪花飘落的轻柔,一片静谧。通过欣赏四季不同的美,使人们走进自然,体悟自然的生命和灵性,陶冶情操,热爱生活。
(1)、文中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贮蓄(chù) B、着落(zháo) C、咄咄逼人(duō) D、一霎(chà)(2)、文中划波浪线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抖擞 B、躁热 C、澄澈 D、静谧(3)、文中画线句子有语病,其病因是( )A、成分残缺 B、不合逻辑 C、语序不当 D、句式杂糅 -
13、大作文
孔子曰:“吾日三省吾身。”反思自身的错误,能让我们更理性客观地看待自己,进而在为人处世和修德养心方面提升自我。成长,从一次次地直面、反思自己的错误开始。
请以“成长中的错误”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写作时注意以下要求: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但不要写成诗歌或戏剧;②不少于600字,不要抄袭,不要套作;③文中不得出现自己的真实姓名、校名等相关信息。
-
14、阅读下面的片段,完成以下任务。
【片段一】
毛泽东每天做着十三四个小时的工作,常常直到深夜二三点钟才休息。他似乎有着铁一般的体质。他认为这可以追溯到他的少年时代,他曾在父亲的田野中做过艰苦的工作,也可以追溯到他在学校读书的刻苦时期,当时他曾与几个同学组织斯巴达俱乐部一类的团体。他们惯常挨饿,到华南丛林的山中做长途步行,在严寒的日子去游泳,连衬衫都不穿在雨雪中跑步——这一切都是为了锻炼他们自己。他们直觉地知道,来日的中国,正需要他们有忍受最大的艰难和困苦的能力。
【片段二】
贺龙是个大个子,像只老虎一样强壮有力。他已年过半百,但仍很健康。他不知疲倦。他们说他在长征路上背着许多受伤的部下行军。他平易近人,照顾下士,即使在长征那最艰难的岁月里,他忍着伤痛,背着受伤的部下行军; 即使在粮食几乎断绝的情况下,他想尽一切办法,不让手下的将士倒下。贺龙的吸引力和声势非常之大,他的部下宁愿死在路上,不愿中途离开……他忠实于党,从未破坏党的纪律。他常常要求批评,遵从忠告……
【片段三】
朱德指挥全军,打了几百次小仗,几十次大仗,冲破五次大规模的“围剿”。在最后一次“围剿”中,敌军的进攻武力超过他八九倍,敌军的资源也超过他无数倍。然而他的胜败程度的对比还值得较量一下:我们不得不承认,关于战术的灵敏,巧妙的流动,行军的神奇,他一再证明自己胜过敌方任何将官。他身材不高,但很结实,胳膊和双腿都像铁打的一样。从来不叫苦,很少生病。打仗时他总是在前线指挥,但没有受过伤。
2024年是甲辰龙年,龙,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元素,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和深厚的文化内涵。龙的精神包括奋发向上、自强不息、创新进取以及团结凝聚等内涵,请从以上三个片段所描述的人物中选择一个,结合文段以及书中的具体情节阐述他的身上体现了哪些“龙的精神”?
-
15、《红星照耀中国》又名《》,是美国记者创作的纪实作品,该书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该书还向全世界全面报道了一个举世无双的军事壮举。这个军事壮举是指 , 它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流动的武装宣传。
-
16、阅读古诗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卢山①五咏·三泉
(北宋) 苏轼
皎皎岩下泉,无人还自洁。
不用比三星② , 清光同一月。
【注释】①卢山:位于密州 (现山东诸城) 。苏轼因不满王安石变法遭朝廷政敌排挤,曾外调到密州任职,期间登临过卢山。②三星:天空中的明星。
【乙】
记承天寺夜游
(北宋)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 , 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 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丙】
临皋①闲题
(北宋) 苏轼
临皋亭下八十数步,便是大江,其半是峨眉雪水,吾饮食沐浴皆取焉,何必归乡哉!江山风月,本无常主,闲者便是主人。闻范子丰②新第园池,与此孰胜?
【注释】①临皋:位于黄州,此文写于苏轼被贬黄州期间。②范子丰:名百嘉,是苏轼的儿女亲家。
(1)、下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中,“皎皎”直接写泉水的洁净,又以星光、月光进行比较,表现泉水的清澈明亮。 B、由成语“足不出户”可知,“月色入户”中的“户”是“门”的意思。 C、“欣然起行”与《咏雪》中“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中的“欣然”意思相同,都是“高兴的样子”。 D、联系《卖油翁》中“但手熟尔”,可知“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的“但”意思是“但是”。(2)、借助下面的知识卡片,将短文【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第:①次序:第一;次第;等第。②科举考试及格的等次:科第;落第。
③封建社会官僚贵族的大宅子:宅第;府第。
孰:①疑问代词,谁。②什么。③哪个。(3)、《记承天寺夜游》中探讨了“闲”的含义,苏轼在《临皋闲题》中亦称自己为“闲者”,请你联系写作背景,谈谈对“闲”的理解。(4)、古人常以天地万物为友。你认为下列哪一景物可以成为苏轼的好友?请根据你对苏轼生平、个性的认识,加以阐述。A.清泉 B.明月 C.大江
【补充资料】苏东坡的一生可以用“八三四一”来概括。“八”指的是他担任过知州的地方,包括眉州、密州、徐州、湖州、杭州、颍州、扬州、定州。“三”指的是他担任过吏部、兵部和礼部的尚书。“四”指的是他遭遇的四次贬谪,包括黄州、汝州、惠州、儋州。“一”指的是他仕途中最为荣耀的时刻,翰林学士承旨。苏东坡的一生充满了起伏和挑战,但他始终保持着乐观和旷达的态度,将逆境转化为人生的动力。
-
17、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小题。
白梅
王冕 (元)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
这首诗与《赠从弟》(其二)(刘桢)中的“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所用的艺术手法及表达的情感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
-
18、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王淡人
汪曾祺
①王淡人,姓王,字淡人。他是阴历九月生的,大名里还带一个菊字。古人的一句“人淡如菊”,造就了一个好名字。
②王淡人是一名医生,这个医生几乎每天钓鱼。你大概没有见过这样钓鱼的。
③他搬了一把小竹椅,随身带着一个白泥小灰炉子,一口小锅,提盒里葱姜作料俱全,还有一瓶酒。他的钓竿很短,鱼线也不长,而且不用漂子,就这样把钓线甩在水里,看到线头动了,提起来就是一条三四寸长的鲫鱼。刮刮鳞洗净了,就手放到锅里。不大一会,鱼就熟了。他就一边吃鱼,一边喝酒,一边甩钩再钓。这种出水就烹制的鱼味美无比,叫做“起水鲜”。到听见女儿在门口喊:“爸——! ”知道是有人来看病了,就把火盖上,把鱼竿插在岸边湿泥里,起身往家里走。不一会,就有一只钢蓝色的蜻蜓落在他的鱼竿上了。
④王淡人的家很好认。大门总是开着的,通道里挂了好几块大匾。匾上写的是“功同良相” “济世救人” “仁心仁术” “术绍歧黄” “杏林春暖” “橘井流芳” “妙手回春”……医生家的匾都是这一套。这是亲友或病家送给王淡人的祖父和父亲的。匾都有年头了,匾上的金字都已经发暗。到王淡人的时候,就不大兴送匾了。送给王谈人的只有一块,匾很新,漆地乌亮,匾字发光,是去年才送的。这块匾与医术无关,或关系不大,匾上写的是“急公好义”,字是颜体。
⑤进了过道,是一个小院子。院里种着鸡冠、秋葵、凤仙一类既不花钱,又不费事的草花。有一架扁豆。还有一畦瓢菜。这地方不吃瓢菜,也没有人种。这一畦瓢菜是王淡人从外地找了种子,特为种来和扁豆配对的。王淡人的医室里挂着一副郑板桥作的对子:“一庭春雨瓢儿菜,满架秋风扁豆花。”他很喜欢这副对子。
⑥王淡人什么病都看。外科用的药,有许多贵重药:麝香、珍珠、冰片……哪家的药铺能用足? 因此,他自己炮制。他的老婆、儿女,都是他的助手,经常看到他们抱着一个乳钵,握着乳锤,一圈一圈慢慢地磨研。王淡人一年也看不了几起重症,多半是一些小病症,是不好意思多收钱的,而且本地规矩,熟人看病,都得要等“三节算账”,——端午、中秋、过年。乡下来人看病,一般倒是当时付酬,但常常不是现钞,或是二十个鸡蛋、或一升芝麻、或半布袋鹌鹑! 遇有实在困难,什么也拿不出来的,就由病人的儿女趴下来磕一个头。王淡人看看病人身上盖着的破被,鼻子一酸,就不但诊费免收,连药钱也白送了。
⑦有人说:王淡人很傻。去年、今年,他就办了两件傻事。
⑧去年闹大水。连天暴雨,一夜西风,运河决了口,浊黄色的洪水倒灌下来,大街上成了大河。大河里流着箱子、柜子、死牛、死人。大水十多天未退,有很多人困在房顶、树顶和高岗子上挨饿; 还有许多人生病; 上吐下泻,痢疾伤寒。王淡人就用了一根结实的长竹篙拄着,在齐胸的大水里来往奔波,为人治病。在水特深的地方,就横执着这根竹篙,泅水过去。他听说泰山庙北边有一个被大水围着的孤村子,但是那里正是洪水的出口,水流很急,不能容舟,过不去! 他和四个水性极好的水手商量,弄了一只船,在他的腰上系了四根铁链,每一根又分在一个水手的腰里,这样,即使是船翻了,他们之中也可能有一个人把他救起来。船开了,看着的人的眼睛里都蒙了一层眼泪。这真是玩儿命的事! 水退之后,那个村里的人合送了他一块匾,就是那块“急公好义”。
⑨另一件傻事是给汪炳治“搭背”①。汪炳是和他小时候一块掏蛐蛐的朋友。这人原先很阔,后来吃喝嫖赌抽大烟,把家业败得精光,最后只好在几家亲戚家寄食。就这样,他还抽鸦片! 他一天夜里觉得背上疼痛,浑身发烧,早上歪歪倒倒地来找王淡人。
⑩王淡人一看,这是个“搭背”。说: “你不用走了! ”
⑪王淡人把汪炳留在家里住,管吃、管喝,还管他抽鸦片,—— 他把王淡人留着配药的一块云土②抽去了一半。王淡人祖上传下来的麝香、冰片也为他用去了三分之一。一个多月以后,汪炳的搭背收口生肌,好了。
⑫有人问王淡人: “你干吗为他治病? ”王淡人倒对这话有点不解,说: “我不给他治,他会死的呀。”
⑬王淡人的老婆是很贤惠的,但是她忍不住要问问淡人:“你给汪炳用掉的麝香、冰片,值多少钱? ”王淡人笑一笑,说:“没有多少钱。——我还有。”
⑭王淡人就是这样,给人看病,做傻事,每天钓鱼。一庭春雨,满架秋风。
【注释】①搭背,即搭背疮,一般是指背部痛疮。②俗称云南产的烟土,即鸦片。
(选自汪曾祺《故乡人》,有删改)
(1)、下列对作品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篇描写了王淡人钓鱼工具、钓鱼方式的独特之处,最主要是为了表现他钓鱼技术的高超。此处文笔自然朴实、简练传神。 B、第四段中匾上写的“急公好义”与医术无关,是为下文水中救人的情节埋下伏笔。 C、文中说“这些小病症,是不好意思多收钱的,而且本地规矩,熟人看病,都得要等‘三节算账’——端午、中秋、过年”,可见这种付酬方式是当地的习俗,体现出王淡人与患者之间关系的融洽。 D、结尾处“一庭春雨,满架秋风”,以景作结,含蓄地表现出了王淡人的志趣,产生了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2)、联系上下文,从描写的角度赏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不一会儿,就有一只钢蓝色的蜻蜓落在他的鱼竿上了。
(3)、汪曾祺说:“我写的是美,是健康的人性。美和人性是任何时候都需要的。”请结合文本分析王淡人身上的“人性美”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4)、汪曾祺的小说中往往会有一些看似与主要内容关系不大的“闲笔”,比如小院的环境、人的名字、对联的内容等,看似“闲笔”,却也与主题有关联,请在文中找到两处并加以分析。 -
1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饮水与健康
①一个健康的人,有足够的水喝,即使一段时间内不进食,也能维持生命。如果没有水,三天就会导致死亡。如果在酷暑的沙漠中,甚至坚持不到两个小时,死神就会降临。所以《本草纲目》把水放在第一章。中国的先人有“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水补”的说法。为什么水对人如此重要?
②人体内三分之二以上是水。水是传送养分至人体各个组织、排泄人体废物、体液(如血液) 循环的载体,是消化食物、润滑关节和各内脏器官以及调节体温所必需的物质; 水是含有溶解性矿物质的血液系统的一部分,它同溶解的钙、镁一样,对维持身体组织的健康必不可少。
③喝足够的水有利于防病治病。比如可以预防感冒,并使感冒患者早愈。其原因在于,感冒大多数由病毒引起,身体的皮肤和黏膜是防御病毒和病菌入侵的免疫机制的第一道防线,足够的饮水,可避免皮肤和黏膜干燥,有利于阻止细菌和病毒进入人体。足够的水可促使人体排除废物,使患者早愈。
④喝足够的水有利于营造好的心情。人如果长期处于心理紧张状态,身体就无法抵御细菌或病毒的入侵。所以我们在心情烦躁时,应多饮水。水本身对人体有安神镇静作用,有利于人体健康。老年人睡前喝少量的水,可很快安神入睡。
⑤喝足够的水,可以延缓衰老,有利于长寿。人体衰老的过程,就是人体脱水的过程。例如老年人皱纹增多,就是皮肤干燥、脱水引起的。随着年龄的增长,水占人体体重的比例会逐渐下降。已知水占人体的比重,大体如下:胎儿90%、初生婴儿80%、少年75%、成年男子70%、老年男子小于65%。所以,老年人尤其要养成喝水的习惯。
⑥那么人一天需要喝多少水呢? 正常人体内的水总是处于动态平衡状态,摄入和排出量相差无几,变化幅度为1%-2%。美国科学家测定,一个体重65千克的中年人,通过尿液、皮肤蒸发等多种途径,每日排出水的总量为2569毫升。为保持人体内水的平衡,每日必须补充2560毫升左右的水。但我们所需的水,不完全来自饮水; 粮食、肉类、蔬菜、水果等食品中也含有水,所以每日需要从饮水中获取的水,约需1200毫升。常用饮水杯容量为200毫升,即每天约需饮6-8杯,才能说饮了足够的水。当然,这是指正常状态,在高温天气和运动、劳动强度大的情况下,还要补充约三分之一的饮水量。
⑦还要注意,喝可乐等饮料不能代替喝水。饮料多为酸性,经常喝酸性的饮料,会使机体酸性物质增多,容易产生疲劳,导致免疫功能降低。
(1)、下列有关“饮水与健康”的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水,是含有溶解性矿物质的血液系统的一部分,它对维持身体组织的健康必不可少。 B、足够的水可促使人体排除废物,使患者早愈,有利于防病治病。 C、正常人体内的水总是处于动态平衡状态,为保持人体内水的平衡,每日必须补充2560毫升左右的水。并且我们所需的水,完全来自饮水。 D、人体衰老的过程,就是人体脱水的过程。(2)、下列对选文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①段中加点的“一段时间内”不能去掉,去掉影响文章的本意,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B、第⑤段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说明了“随着年龄的增长,水占人体体重的比例会逐渐下降”这一特点。 C、建议老年人睡前喝一大杯水,因为水本身对人体有安神镇静作用,可以帮助老年人很快入睡。 D、通过文章的介绍,我们了解到喝足够的水有利于防病治病,有利于营造好的心情,可以延缓衰老,有利于长寿。(3)、你的同桌周杰经常不喝水,渴了就用饮料代替。请你结合本文有关知识,给他写几点建议吧! -
20、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请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野望》中,运用对偶手法描写傍晚时分,遥望山野,满目浓浓秋意的写景句是: , 。
(2) 《黄鹤楼》中的“ , 芳草萋萋鹦鹉洲”使用叠词描绘了江上美景,展现出了一幅生机勃勃的画面。
(3) 请写出两句描绘春季美景的唐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