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探究“和”内涵。

    小文:在浩繁的汉字中,“和”不仅是一个结构简单、人人皆识的字,蕴藉着丰富内涵。

    小豫:的确。对个人来说,“和”是重要的修养目标。有人认为“和”是放弃自己的观点,我对此①( ),实际上“和”是求同存异的。儒家主张,若要有君子之修,必须善于兼听各种不同的声音,协调各种不同的关系。

    小林:对社会来说,“和”是一种价值追求,和平、和mù(  ).、和谐诠释着中华民族五千年来坚守的信念。

    小夏:“和”还是构建理想世界的价值依据,面对风云变幻、纷争迭起的国际形势,“和”是“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号召,是“一带一路”的倡议,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

    小文:我十分赞同大家的意见。总而言之,“和”尊重万物之间的差异性,旨在使万物之间互相配合,②( ),最终达到和谐的状态。

    (1)、给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和mù
    (2)、①②处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①不以为意 ②相辅相成 B、①不以为意 ②水乳交融 C、①不以为然 ②水乳交融 D、①不以为然 ②相辅相成
    (3)、请结合语境,解释下列词语。
    浩繁
    源远流长
    (4)、文段中出现一处病句,请指出并修改。
  • 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大师指着远处的一座高山,问弟子:“那山为什么能与天相连?”“因为它高呗。”弟子说。大师带弟子来到海边,指着远处与天相连的海面问:“海在低处,没有山的高度,那为什么海也能与天相连、与天等高呢?”弟子支吾着,答不上来。“那是因为海的胸襟宽,它那宽阔的胸襟让它与天相连、与天等高。” 大师说,“胸襟,也能成就一种高度,一种抵达天空的高度。”

     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什么联想或感悟?请任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以上。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 3、名著阅读

    在山神庙里刚坐下,没喝上几口酒,便听见草料场那边必必剥剥地爆响。他从门逢中朝外一看,只见火焰冲天,草料场燃起了大火。他提了花枪,正待开门去救火,却听得有人说话:“……便逃得了性命时,烧了大军草料场,也得个死罪。”又一个道:“我们回城去罢。”一个道:“再看一看,拾得一两块骨头回京,府里见太尉和衙内时,也道我们会干事。”

    (1)、这段出自哪个故事情节?涉及到哪几个主要人物?
    (2)、读书会上,张明针对《水浒传》中的人物进行了评价,其中他对鲁智深的评价是“头脑简单,有勇无谋”,你是否同意他的观点,请结合小说的情节进行阐述。(80字以内)
  • 4、比较阅读下列文言语段,完成各题。

    【甲】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选自《岳阳楼记》)

    【乙】

        滕子京负大才,为众所嫉,自谪巴陵,愤郁颇见辞色。范仲淹与之同年友善爱其才恐后贻祸。然滕豪迈自负,罕受人言,正患无隙以规之。子京忽以书抵仲淹,求《岳阳楼记》。故《记》中云:“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其意盖在谏故人耳。

    (选自《过庭录》)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
    天下之忧而忧
    斯人,吾谁与归
    正患无隙以
    恐后
    (2)、用“/”给【乙】文画线语句断句。(断三处)
    范仲淹与之同年友善爱其才恐后贻祸。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①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②滕子京负大才,为众所嫉。
    (4)、请联系【甲】【乙】两文分析概括范仲淹写《岳阳楼记》的目的。从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中可以看出范仲淹具有怎样的思想境界?
  • 5、古诗鉴赏

    千里思

    郑锡

    渭水通胡苑,轮台望汉关。

    帛书秋海断,锦字夜机闲。

    旅梦虫催晓,边心雁带还。

    惟余两乡思,一夕度关山。

    【注】①郑锡,唐朝登宝年间进士,官至礼部员外。②机:原意是弩机,代指武器。

    (1)、下面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用“通”和“望”连接四个地方,紧扣诗题“千里思”。“望”是“思”的具体表现。 B、颔联意为:家乡来信被深秋大漠阻断;想写封家书,却战事不断、枕戈达旦。 C、“两乡思”是“独在异乡为异客”的羁旅之人的思乡之情。“惟余”极言思乡之切。 D、“一夕度关山”与“关山度若飞”都写出了迅速越过关山、立即奔赴战场的状态。
    (2)、请简要分析“虫”和“雁”两个意象在表达情感方面的作用。
  • 6、现代文阅读。

    乡村听风梁永刚

    ①在乡间行走,踟蹰的脚步,一次次被风指引。恰好,穿村而过。 

    ②风过村庄,泥土、老井、草木与池塘,一切寻常的乡村事物,便多了几分灵动和诗意。四合的暮云,张开臂膀将村庄拥入怀中,于是,一天又接近了尾声。炊烟袅袅升起,弥漫着诱人的饭香。一道残阳,把最后的光束照射在村后浓黛的山顶,金色遍地。被晚风轻抚的炊烟,远远看去,像极了一幅遒劲有力的“狂草”,虚实搭配,韵味无穷。

    ③在乡村,农人熟稔风的秉性,风什么时候来,什么时候走,农人能听到,也能看到。在打麦场上,等风扬场是常有的事儿。焦急等待中,忽见一人指着杨树梢兴奋地喊:“树梢动了,开始干活。”树梢是风与农人对话的一种方式,万物有灵,树比人更敏感,更懂风的心思。风从打麦场上吹过,用手温柔地摩挲着一地的金黄,满心欢喜地带走了麦堆里的尘土和麦糠。

    ④有风吹过,村庄便热闹起来。黄昏时分,通往村庄的小道上,脚步声一阵紧似一阵,被田野拥抱过、与庄稼亲吻过、让溪水洗涤过的风,携带着泥土的芬芳扑面而来。母亲唤儿吃饭的声音,开始萦绕在村庄上空,轻盈细碎的风,便跟在孩子们的身后,悄悄地帮他们掸掉衣衫上的尘土和草屑,拂去脸上的汗珠和泥水。风也有顽皮的一面,看到戴着草帽的农人在田间锄草,也会偷偷溜到农人背后,冷不丁将草帽掀翻在地,看着农人弯腰慌忙追赶草帽而笑个不停。百无聊赖的时候,风一次次去农人家中串门,如故人般无拘无束。看见院落里落叶遍地,风便将其归拢成一堆;看见家中无人院门却敞开着,风用力一推,门“啪”的一声合住了。 

    ⑤待到夜色沉沉,月色溶溶,劳累了一天的村庄酣然睡去,风也在万籁俱寂中,变得蹑手蹑脚,唯恐惊扰了一村庄的月光。无人陪伴,风也开始有些疲倦了,眼神迷离地打量着每一户人家、每一座房子。斑驳的树影,朦胧的月色,让眼前的一切看上去影影绰绰,如一幅写意画。偶有农人晚归,窄窄小巷中,便会传出零星的犬吠。风伸个懒腰,打个哈欠,一抬手将这声响拉得老长。犬吠和风声,这对配合默契的搭档,忠诚地守护着静谧的村庄。

    ⑥农人们常说,庄户人家缺啥也不能缺风,要是没了风,日子就寡淡无味。风是农家院落的命脉,也是万物生长的养料。老家一带,乡村民居有一个显著的特色—— 比邻而建的两处房屋之间,会留有一尺左右的间隙,人们称之为“风道”,顾名思义,就是专门为风留的过道。窄窄风道,人侧着身子也过不去,风却可以于其间自由穿行。

    ⑦在城市小区里,负责园林绿化的物业人员,曾经煞费苦心地在楼间的狭窄空地上种下树木,施肥、浇水、打药,几年过去了,成活的寥寥无几。一次,父亲进城。送父亲走时路过那片冷清的空地,我问父亲:为什么这块地树木栽种不活,是土质问题,还是缺少什么肥料?父亲背着手来回转悠了一圈,回答道:啥也不缺,就是缺风。的确,在高楼的层层包裹下,能有这么一小片泥土已属难得,密不透风的空间里,哪儿还有风的穿插立足之地呀!一株得风的树木,就像被母亲充盈乳汁喂养的婴儿,不愁长不大。春风来了摇一摇,夏风来了晃一晃,每摇晃一次,草木的根系就往土里钻一点儿,钻来钻去,一株草木就在风中长出了尊严,挺起了胸膛。 

    ⑧一株草可以是故乡,一粒麦可以是故乡,一抔黄土也可以是故乡,哪怕是飘过村庄上空的一缕风,都沾满了故乡的味道。在游子的心里,风是故乡最生动的意象,也是精神的向往和归宿。当浪迹天涯的游子经历了舟车劳顿,终于站在故乡的村口时,第一个上前迎接的便是风。荣耀也好,落魄也罢,风不在乎,也不计较,用古老淳朴的厚道和热情,帮每位归乡的人拂去满脸的风尘与心底的忧伤。 

    ⑨归乡者无须言语,心有灵犀的风便会带你走街串巷,找寻一度失落的记忆和久违的亲人。其实,风一年四季都在村口等着远行的人呢,它的心里明镜一般,从村庄走出去的人,有一天累了、烦了,就会被村庄拉回来。风,比人更了解自己的村庄。 

    ⑩乡村听风,一遍遍默念着故乡的恩泽与深情……

    (1)、第④段写出了乡村的风的什么特点?请结合有关句子进行分析。
    (2)、结合语境,根据括号里的要求赏析下列语句。

    风从打麦场上吹过,用手温柔地摩挲着一地的金黄,满心欢喜地带走了麦堆里的尘土和麦糠。(从修辞角度)

    (3)、请分析第⑧段画线句子的含义。
    (4)、作者通过“乡村听风”,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 7、阅读

    材料一:不学诗,无以言。中国自古就有诗教传统,儿童教育的基本方式都是从诗歌开始的。2020年新修订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也提出,“结合所阅读的作品,了解诗歌、散文、小说、剧本写作的一般规律。捕捉创作灵感,用自己喜欢的文体样式和表达方式写作,与同学交流写作体会。尝试续写或改写文学作品”。

    随着孩子对优秀诗歌的需求,童诗教育的功利化、教条化,童诗创作的成人化、段子化,优秀诗歌教材短缺等,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当前的童诗教育薄弱,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南开大学文学院教授罗振亚列了一长串:经典文本太少;许多读者、批评者将童诗模式化,本应由儿童创作的“本真的诗”,却被成人改成他们所谓的“纯真的诗”;很多人认为现代童诗是“小儿科”,不需要诠释……其实,更深层的原因,是很多人仍持有错误的诗歌观念。

    (选自《光明日报》2021年1月3日,有删改)

    材料二:诗歌评价标准模糊,难以把握。很多省份高考卷中都有一个自相矛盾的要求-——“文体不限,诗歌除外”。记者翻阅语文高考的历史,发现诗歌写作向来不受作文试题青睐。2020年仍有 3个省份高考作文试题明确要求 “不得写成诗歌”。

    “高考不让写诗歌,就是一个指挥棒。它告诉家长,写诗与孩子的前途没关系。”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吴思敬认为,这是一个负面的暗示。同时,手机、短视频的流行,让孩子每天都趴在手机上,挤占了文学阅读时间。

    应试教育思维,也是阻碍学生诗歌素养培育的重要因素。青年评论家李壮在给中学生做讲座时,发现学生的感受与表达之间出现了断裂,“这些学生的语言感受力很好,一到解读诗歌的时候,又回到考试思维,以模式化的思路去理解”。

    天津社科院副研究员王士强分析说,当前语文教育对诗歌、诗意、诗性的东西不友好,单一标准化的答案把诗的可能性空间压得很小,学习和教育的过程,有时也是一个去诗意的过程。这里面确实有很多值得反思的东西,在当前应试教育的背景下,做出一些改变还是有空间的。

    (选自《光明日报》2021年1月3法)

    材料三:在有“中华诗城”之称的重庆奉节县,脐橙是有文化味道的:县里的一家农业企业,在自家的精品果上,贴上了二维码标签。消费者用手机一扫,就能够一边品果,一边欣赏优美的诗歌朗诵,别有一番滋味。

    奉节白帝城蕴藏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其周边就是大面积的脐橙产区。 “先赏白帝城,再品‘白帝橙’”,也成了一条很受游客欢迎的农文旅融合线路……

    (选自新华社2021年杏之章)

    据了解,2017年以来奉节县委县政府开展了诗词“进校园、进机关、进社区、进院坝、进企业、进景区”的“六进”活动,其间涌现出一批来自社会各个行业的诗词人才。33岁出租车司机余明炯就是其中的佼佼者。余明炯告诉记者,他从小热爱诗词,了解夔州文化。日常工作中,时常会为乘客讲解一些“诗城”故事,如果乘客能与他对上几首诗,还可以打折免单。他表示,作为奉节最普通的一分子,他希望通过自己的方式,用诗词文化感染身边更多的人,让诗词文化融入更多人的生活当中。

    (选自中国新闻网2019年 2月 15有删改)

    材料四:

    “中华诗教”的思想方向和教育维度

    诗语品读→诗歌的语言质素→语言教育→汉语魅力的认知        准确

    诗美鉴赏→诗歌的审美质素→审美鉴赏→审美能力的锻炼        美感

    诗心探幽→诗歌的情感质素→情感教育→自我情感的提升        动人

    诗道寻踪→诗歌的文化质素→文化教育→文化底蕴的夯实        深刻

    (1)、下列对材料一的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诗教,中国的传统教育自古有之,也是儿童教育的基本方式,有“不学诗无以言”的说法。 B、《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文体样式、表达方式写作,并没有排除诗歌。 C、童诗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有诗歌创作的功利化、教条化,优秀诗歌教材短缺等。 D、南开大学文学院教授罗振亚罗列的现象主要是从经典文本、批评者的认知和读者的认知三个方面来说的。
    (2)、材料三中的奉节县企业和出租车司机余明炯的做法可以用在童诗教育中吗?请简要说明。
    (3)、研读材料四,根据以上材料,发挥想象,描绘一个场景,体现“诗语品读”“诗美鉴赏”“诗心探幽”“诗道寻踪”其中任何一个主题。
  • 8、古诗理解性默写。

    读诗文,就是读诗人,读人生。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中的“?雪拥蓝关马不前”道尽英雄失路的悲慨;李白《行路难》(其一)中的“  ,  ”唱响了诗人摆脱歧路彷徨的苦闷,重新扬帆远航的强音;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发出了“  , 病树前头万木春”的感慨;《水调歌头》中的“”寄予了苏轼对天下所有离人的美好祝愿。

  • 9、语文活动

    小文准备配乐朗诵林徽因的《你是人间的四月天》,她手头有几种类型的乐曲,请你帮她选择并说明理由。

    A.激昂的进行曲          B.轻柔的协奏曲          C.伤感的小夜曲

  • 10、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虽有不甘,但心有余而力不足。 

    ②等到慢慢成熟了、懂得了,才恍然有所悟。

    ③人的成长,其实就是由简到繁,再由繁到简的过程。

    ④因此,人生必须学会做减法,人的一生要集中精力做一件事,做一件成一件,做一件像一件。

    ⑤年轻时,有很多梦想,总想有更多尝试,吸收更多东西,抓住更多机遇,但根本不可能抓住每一个机会和境遇。

    A、③⑤②①④ B、①⑤②④③ C、③①②⑤④ D、⑤②③④①
  • 11、请你阅读并完成题目。

    “不学《诗》,无以言”,中国是诗的国度。“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 sāo 数百年”, 古典诗歌流传千年,穿越历史长河直抵人心。“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激励我们永葆清澈之心;“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让我们感受忧国思乡之情。 现代诗歌,格调高雅,直面时代。《你是人间的四月天——一句爱的赞颂》道尽四月春光鲜 yàn 、娉婷,表达对美好未来的期盼;《沁园春·雪》气冲斗牛 . ,充满了万丈豪情。

    诗歌是精神的栖息地,诗歌里有慰藉人生的精神养分。蓄积着中国人的智慧、品格和修养,形成了中华文化的理念、志趣和神韵。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在中华诗词文化中汲取养分吧!

    (1)、写出下面划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婷(        )  慰(        )
    (2)、根据上下文,填写正确的汉字。
    风 sāo(        )        鲜 yán(        )
    (3)、文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直抵 B、永葆 C、气冲斗牛
    (4)、画横线的句子表达欠妥,请提出修改意见。
  • 1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在我们的生活中,“对话”是最常见的:与他人对话、与自己对话、与自然对话;有面对面对话、书信往来对话、网络对话,还有宇宙对话;可以与当下对话,也可以与过去或未来对话。对话触动我们的心灵,对话给我们带来思考和启迪。

    请以“那一次对话触动了我”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说真话,抒真情,忌抄袭; 文中不要使用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书写工整,不少于600字。

  • 13、为了更好地阅读现代诗,班级成立了研学共同体,以小组为单位对摘录诗句开展主题阅读活动。以下是你所在小组的部分活动。

    摘抄1:太阳啊,你这不朽的哲.....你是时间的锻冶工/美好的生活的镀金匠/你把日子铸成无数金轮/飞旋在古老的荒原......

    摘抄2: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

    (1)、通过了解作者与诗歌意象,有助于探索诗句的深层含义。请小组合作完成以下内容以上摘抄的作者是: ,  摘抄中出现的意象是:“”和“”。
    (2)、小组合作朗诵,品味诗歌情感。请为摘抄2的诗句朗读设计,小语和小文产生了分歧。小语:我认为应该读得深沉一一些,语调下抑。

    小文:我觉得应该读得激昂一些,语调上扬。

    你更赞同谁的朗读设计?请结合诗歌说明理由。

    (3)、现代诗的社会文化地位已经逐步边缘化了,有人认为我们没有必要去学习现代诗。对此你怎么看?请谈谈你的看法,写- -段80字以内的议论性文字。要求:观点明确,有理有据。
  • 14、文言文阅读

    【甲】岳阳楼记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峽,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运则忧其君。是进亦忱,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丹!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乙】

    晚过竹楼,郡治后赤壁山上方丈一间耳。转至栖霞楼,面势正对落日,晖景既堕,晴霞亘天末,并染川流,照映下上,盖日日如此,命名有旨也。黄冈岸下素号不可泊舟,行旅患之。盖江为赤壁一矶所撄、流转甚驶,散乱开合全如三峡。

    (逃自《吴船录》,有删减)

    【注释】①面势:建筑物和自然环境的情势、外观、位置。②撄(yīng):接触,触犯。这里理解为阻挡。

    (1)、下列各组句于中加点词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 
    A、予作文以记之    引凄异(《三峡》) B、连月不  若夫日出而林霏(《醉翁亭记》 C、晖景堕   出,得其船(《桃花源记》) D、黄冈岸下号不可泊舟   可以调琴(《陋室铭》)
    (2)、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甲文第二段先从时间角度,然后从空间角度描绘了洞庭湖的壮观景象。“前人之述备矣”回应了“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一语。 B、甲文中“衔远山,吞长江”写尽洞庭湖之大观胜概。一“衔”一“吞”,有气势;“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极言水波壮阔。. C、乙文描绘了栖霞楼在落日时分,霞光绵延到天边,将川流也染上颜色的美景,并通过行旅对此处的态度侧面道出了景物的特点。 D、乙文以淡雅闲致的笔调,记叙了作者登上栖霞楼尽览周围壮美的山色,同时记叙了栖霞楼的规模特点与名称来历。
    (3)、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②盖日日如此,命名有旨也。
    (4)、表达方式是多样的。甲文记叙、写景,抒倩、议论融为一体;具体而论,又表现出鲜明的层次性,表现出写景的独立,和议论与抒情的融合。如第2段概写洞庭景物后,以“然则”一转,接以提问式的 (表达方式);第3段写洞庭风雨、第4段写洞庭春晴 ,后面都接以(表达方式)。
    (5)、暑假期间,同学们想去领略祖国的大好河山,你准备向大家推荐岳阳楼或栖霞楼,请结合甲、乙两文内容及实际,任选一个写出三条推荐理由。
  • 15、古代诗歌阅读

    行路难(其一)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 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州,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待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分析,正确的-项是( ) 
    A、诗歌开篇营造了欢乐的宴饮气氛;“停”“投”“拔”“顾”写出了诗人内心的愉悦。 B、“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以形象化的语言写出仕途的艰难,是虚写。 C、“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用姜尚、伊尹的典故,表明理想破灭,前途渺茫。 D、整首诗始终笼罩在苦闷、惆怅的情绪中,因此,诗人发出了“多歧路,今安在”的感叹。
    (2)、“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两句历来被人称道,请选择一个角度进行赏析。
  • 16、现代文阅读II 

    石榴花开

    纪明涛

    ①行走在初夏的早.上,尽是雨后的微凉和氤湿的绿意,令人神清气爽。清晨,在小区健身廊道跑步锻炼时,忽然瞥见路边花园里有几株石榴树开花了。“只待绿荫芳树合,蕊珠如火一时开。”远看,石榴树上开满许多小喇叭似的花朵,红红的,缀满在朦胧的绿丛里,灿若烟霞。

    ②我不由得停下脚步,走近栅栏,来到石榴树下,仔细端详。昨夜下了一阵小雨,空气是那样清新,石榴树的枝叶上还有一层水滴。绿叶红花,点缀滴滴晶莹露水,石榴花越发显得纤细、秀美、娇艳。漫步于石榴树下的蜿蜒小径,我忽然读懂了苏轼口中的“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然”,此时,恰是石榴花开时节的最美写照。

    ③古人把石榴称作“丹若”, 就是取自石榴花的颜色。据《广群芳谱》记载:“石榴,一名丹若,本草云,若木乃扶桑之名,榴花丹颊似之,故亦有丹若之称....”说起来石榴算是外来物种,汉朝时传入我国。先是在皇家苑囿中栽种,"后来随着时代变迁,才飞入寻常百姓家。

    ④红红的石榴花,一树树,一簇簇,一团团,抓人眼球,张力十足,灼热,烂漫,飞扬,充满了蓬勃的生命感,成为初夏时节一道绚丽的风景线。望着石榴花,遐想着金秋时满树的石榴果,我的思绪又飘飞到老家的那棵石榴树身上。记不清楚是哪一年,母亲在院子里栽下了一棵石榴树。依稀记得母亲说,那棵石榴树是从二姨家移栽过来的。刚栽种的时候,它只有大拇指般粗细,起初我没怎么关注过它。直到几年后,石榴树枝繁叶茂,石榴花怒放,秋后果实累累,让儿时的我有了大快朵颐的美味,那棵石榴树才清晰地走进我的记忆里。在零食匮乏的年代,那棵石榴树结出的果实,汁液饱满,甜而不酸,还未入口,已让我满口生津,成为我童年味蕾的一份留恋。

    ⑤石榴树很容易培植,母亲每年都通过压枝生根的方法培育幼苗,对有需要的左邻右舍,母亲总是把幼苗慷慨相赠。石榴树的成长少不了母亲的精心呵护,经过几十年的生长,石榴树的躯干已有碗口那么粗,扭转着树干向上攀缘着,斑斑驳驳,疙疙瘩瘩,仿佛写满了岁月的沧桑。每次看到那棵石榴树,我的眼前总会浮现出母亲劳作的身影。母亲用一双布满老茧的手,操持着农活和家务,日复一日地为家庭付出,从无怨言。石榴树的品格,不正像我的母亲吗?没有奢华的外表,却勤勤恳恳,甘于奉献。

    ⑥农历五月,是石榴花盛开的时节,故五月又称“榴月”。盛开的石榴花将静谧的小庭院映衬得热闹缤纷。石榴花的花期比较长,但若是遇到较大的风吹拂,花瓣便纷纷落下,落在地上像是铺上了一层红色的地毯,踩上去软绵绵的,有一种说不出的舒炎萦绕在心头。

    ⑦等到了盛夏,如伞一般的树冠下,更是成了乘凉休憩的好地方。每到这个时候,母亲便在石榴树下摆上吃饭的方桌,一家人围坐在方桌四周,迎着东南吹来的凉风,边吃饭边聊天,好不惬意。晚饭后,母亲在树下做一些诸如纳鞋底之类的针线活,有时也会给我讲岳飞、海瑞的故事,教我一些做人的道理。到10月份,是石榴的收获时节,细心的母亲总是按成熟的先后顺序采摘。有时候,摘得晚了,一些石榴就会裂开口子,露出鲜红的石榴籽,引得众多鸟儿争食。母亲把采摘下来的石榴保存得特别仔细,先是将石榴放在阴凉通风的地方,待石榴皮的水分蒸发后,在干燥的石榴外面包上一层纸,然后放在透气的纸箱里,等到春节期间拿出来招待客人。

    ⑧“不肯染时轻着色,却将密绿护深红。”中国人自古喜欢红色,石榴花鲜妍明媚,寓意“红红火火”,石榴又寓意“多子多福”,种植石榴树就是祈求生活红火多福。在我国,石榴和石榴花还有一个特殊的含义,就是象征着中华民族团结和睦、繁荣昌盛,各民族就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让民族团结之花常开常盛,这是多么美好的期盼与祝福啊!翻开浸润着古色古香的唐诗宋词,韩愈的“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间时见子初成”,杜牧的“似火山榴映小山,繁中能薄艳中闲”,李商隐的“榴枝婀娜榴实繁,榴膜轻明榴子鲜....灿然怒放的石榴花穿过清词丽句,泛漾着脍炙人口的诗意芬芳,让人感受到中华文化的灿烂夺目。

    ⑨“却是石榴知立夏,年年此日一花开。”此刻,眼前的石榴花活泼、灵动,像一簇簇跳动的火苗,又像一-片红艳艳的晚霞,充满生机,热烈热闹。徜徉在石榴树荫里,多种情感涌上心头。眼前的这几株石榴树,浓缩了故乡的远影,跨越了千年的诗情画意,让我感到这个初夏的清晨是如此的美好。

    (选自《人民日报》2023 年6月25日,有改动)

    (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项是( )
    A、在回忆老家的石榴树时作者运用了大量笔墨来描写,表达了对故乡的怀念。 B、作者把母亲比作石榴树,赞扬母亲勒勤恳恳,甘于奉献的高尚品格。 C、在石榴的收获时节,母亲会在石榴树下给“我”讲故事,教“我”一些做人的道理。 D、石榴有着特殊的含义,在我国象征着中华民族团结和睦、繁荣昌盛。
    (2)、阅读文章,梳理母亲与石榴树间的温馨故事,填写表格。

    内容梗概

    母亲形象特点

    培育幼苗,精心呵护石榴树

    教子有方

    (3)、文章第⑧段读起来似乎与前后文不连贯,作者为什么要写这部分内容?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4)、文章最后一段写到“多种悄感涌上心头",作者心中会涌现出哪些情感?请联系全文分点概括。
  • 17、现代文阅读I 

    【材料一】

    ①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各族人民长期以来创造积累的重要文化财富,它所包括的口头文学及其语言载体、传统表演艺术、民俗礼仪与节庆、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民间知识与实践、传统手工艺技能,及其相应的活动场所等,既是人类文化多样性的重委体现,又是中华民族身份和中华文化主权的有力象征。

    ②桂剧俗称桂戏或桂班戏,广西地方传统戏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流行于广西桂林市柳州市、贺州市、河池市一带及梧州市部分官话地区,波及湖南南部地区与广东西北隅。桂剧历史比较悠久,大约发端于明代中叶。明末清初昆腔流播到广西,后高腔和弋阳腔又相继传入,几种声腔相互融合形成桂剧。

    ③桂剧剧目数量丰富,有“大小本杂八百出”之说,《打金枝》《烤火下山》《断桥会》《抢伞》《穆桂英》《闹严府》《合凤裙》《李逵夺鱼》《泗水拿刚》《排风演棍》《刘青提》《盗甲》等都是其.中的代表性剧目。桂剧汲取祁剧、京剧、昆曲等剧种的声腔和表演艺术,唱做念舞并重,以唱功细腻、做工传神著称。其声腔音乐属板腔体,以弹腔为主,兼唱高腔、昆腔、吹腔及杂腔小调。弹腔分南路和北路两大系,北路高亢雄壮,南路委婉低沉,其反调形式“阴皮”和“背弓”也都自体系。桂剧用桂林方言演唱,声调优美,抑扬有致。

    ④桂剧的角色分为生、旦、净、丑四大行当。生行又分生、末、外、山、威几种,旦行又占、贴、夫四种,净行则分净、副净、末净三种,丑行只分丑和小丑两种。另有一些跑龙套的角色统称为“杂”。桂剧无摇旦专行,摇旦角色常由副净、丑、夫等行演员兼演,表演诙谐幽默。随着清末“三小戏”的兴盛,桂剧旦行又逐渐细分为正旦、闽门旦、背心旦等。桂剧侧重做工,常常武戏文唱,表演质朴细腻,委婉动人,注重以富于生活气息的艺术手法塑造人物。

    ⑤扎根于民间的桂剧融汇了广西特有的风土民情和人文特点,逐步形成了细腻婉约、灵秀生动、刚柔并济、富有乡土气息的风格特色和贴近生活的质朴简约之美。由于各种原因,目前桂剧已陷入濒危境地,传统流失,人才断档,剧目和技艺失传,民间演出举步维艰,桂剧原有的艺术特色在此过程中正日渐淡化,需要采取措施,及时发掘抢救保护桂剧,使这-濒临消亡的古老剧种重新焕发生命力。

    【材料二】

    2023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曾娜提出加强珍贵文物保护、加强非遗传承和保护、大力扩内需促消费等建议。

    曾娜认为,传承和弘扬“非遗”是提升文化自信的重要内容,但由于“非遗”项目数量众多,项目所在地分布较广,一些偏远地区由于保护机制欠缺、资金不足,“非遗”项目“老龄化”严重,后继无人,传承和发扬遇到困难。为此,她建议,在企业层面,积极响应政府号召,发挥资源优势,对“非遗”项目的展现形式进行创新和包装,使其重新进入社会公众的视野:在网络世界,要大力推进“互联网+非遗”,大力推广“云游非遗影像展”、非遗音乐节、国风直播音乐会、“指尖上的非遗”等主题和模式,全方位展示非遗的魅力;在校园层面,积极推动非遗项目和传承人与当地大专院校、高中、初中、小学合作,让更多适合不同年龄阶段的“非遗”走进校园,在丰富学生文化生活的同时,让更多的年轻人了解、认识“非遗”,增加“非遗”项目传承人发掘与培养的梁道。

    (刊载于2023年3月7日)

    【材料三】

    (1)、下列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材料-按照逻辑顺序展现了桂剧的艺术魅力,引发读者对传统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培养探究精神。 B、材料一第③段主要运用了分类别的说明方法,生动具体地说明了桂剧的剧目数量繁多的特征。 C、桂剧融汇了广西特色人文风情,既有独特且多样的风格特色,也有贴近生活的质朴简约之美。 D、在非遗项目的跨领域融合中,非遗与校园的融合表现最为突出,其次是与文创的融合。
    (2)、你认为材料一第②段中加点的词语能不能刪?请说说理由。
    桂剧历史比较悠久,大约发端于明代中叶。
    (3)、每一个非遗项目都是人类的文化珍宝,但桂剧已陷入濒危境地。请根据材料工说说我们可以通过哪些方式来保护和传承这-非遗项目。
  • 18、根据语境,填写文学常识和古诗文名句。

    吟诗诵赋,从中获得源源不断的内生力量。

    诗中有“因思杜陵梦,①” (温庭筠《商山早行》)的思乡之愁,有“寄书长不达,②”(杜甫《月夜忆舍弟》)的思亲之苦,更有“人有悲欢离合,③ , 比事古难全”(苏轼《水调歌头》)的旷达超脱:面对谪迁,刘长卿嗟叹“④ ,  怜君可事到天涯”(《长沙过贾谊宅》),⑤(人名) 却用“⑥肯将衰朽惜残年"(《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坦陈忠君之心弥坚;“⑦ , 病树前头万木春"(《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一洗仕宦升沉的伤感低沉,尽显慷慨激昂。⑧"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醉翁亭记》),体现了欧阳修虽被贬官,身处逆境却能与民同乐的政治情怀。

  • 19、同学们将围绕着“阅读诗文●滋养心灵”的主题组织一次对我校“阅读之星”的采访报道活动,下面是该采访活动方案的框架图,请将框架图转换成一段文字。 要求:语言简洁流畅,条理清晰。

  • 20、班级正在制作以“阅读诗文●滋养心灵”为主题的展板,以下是同学们准备的展板文字,请你阅读后完成各题。

    【古典流芳●源起】①在古典诗文的长廊中,我们总能瞥见无数自强不息的身影。②豪放不羁的李白,豁达进取的刘禹锡,超然旷达的苏轼...③他们不会因自己的遭遇自惭形秽,始终在追求理想的道路上____ ; ④忧国忧民的范仲淹,与民同乐的欧阳修....他们怀揣济世安民的大义,始终在历史的潮头搏击风浪。⑤中国的贬谪文人用实际行动证明诗文并非不是附庸风雅的作品,而是搭建精神之屋的坚实砖瓦。

    【现代诗歌●传承】“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sāo ( )数百年”,形式多样的古典诗歌流传千年,穿越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直抵人心。现代诗歌,形式自由,直指时代的爱与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一句爱的赞颂》中,林徽因以错落有致的格式道尽四月春光的鲜( ) 婷,表达对美好未来的期盼;《乡愁》 中,余光中以回环往复的节奏,寄寓对祖国的深情。从古到今,中国诗歌以多样的形式,滋养着我们的心灵,启迪着我们的心智。每个人都需要精神的栖息地,而诗歌里正有慰藉人生的精神给养。

    (1)、请为“现代诗歌●传承"展板文字中的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风sāo ( )  婷(  )
    (2)、请结合语境,解释“现代诗歌●传承”展板文字中加点的词语。

    源远流长:

    鲜妍: 

    (3)、填入“古典流芳●源起”展板文字横线处的成语,你认为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胸有成竹 B、废寝忘食 C、孜孜不倦 D、坚持不懈
    (4)、“古典流芳●源起”展板文字中有一个句子有语病,请指出并修改。

    句子及语病:

    修改;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