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特别是古典诗歌,源远流长。××中学七年(1)班将举行“漫 步古诗苑”古诗朗诵活动,请你积极参与。
(1)、【任务一】小行同学抽到了《登幽州台歌》,但关于如何朗诵还有疑惑,请你帮助他。配乐风格:
朗诵语调:
(2)、【任务二】小知同学是本次朗诵活动的主持人,请帮助他补全开场白。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 古诗词是
今天,我们欢聚在这里,共读中华经典,聆听古诗书韵。下面我宣布:七年(1)班古 诗词朗诵活动现在开始!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家国天下是中华民族传统的精神信仰,它早已沉淀为中华传统文化中宝贵的财富,内化 为中华民族历经磨难而不衰、饱尝艰辛而不屈的不竭动力。“苟利社稷,死生以之”,无数可爱的仁人志士踏荆棘而来,为后世开辟道路:曾记否,闻一多____斥特务,①qì chōng dǒu niú震华天:曾记否,志愿军赴朝抗美展②qì pò,浴血奋战保家国;曾记否,邓稼先 隐姓埋名扎戈壁,____扬国威……谁是最可爱的人? ③dāng zhī wú kuì,就是那些 在战争年代从未消散的坚毅的身影,他们跨越近百年的历史,至今熠熠生辉。吾辈青年更应 铭记他们____的事迹,肩负起时代给予的重任,立志做肯奋斗、敢担当、能吃苦、有理 想的好青年。清澈的爱,只为中国。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①qì chōng dǒu niú②qì pò③ dāng zhī wú kuì
(2)、下列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慷慨淋漓 可歌可泣 鞠躬尽瘁 B、慷慨淋漓 鞠躬尽瘁 可歌可泣 C、可歌可泣 鞠躬尽瘁 慷慨淋漓 D、鞠躬尽瘁 慷慨淋漓 可歌可泣(3)、语段中画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肩负起时代给予的重任,立志做有理想、能吃苦、肯奋斗、敢担当的好青年。 B、肩负起时代给予的重任,立志做有理想、肯奋斗、敢担当、能吃苦的好青年。 C、肩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好青年。 D、肩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立志做肯奋斗、敢担当、有理想、能吃苦的好青年。 -
3、 默写古诗文。(1)、 , 濯清涟而不妖。(周敦颐《爱莲说》)(2)、王安石的《登飞来峰》中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的“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意 境相似的诗句是 , 。(3)、请默写龚自珍的《己亥杂诗(其五)》。
, , , 。
(4)、诵读经典诗文,恍若身临其境,可以怡情悦心。山河秀美,杜甫在《望岳》中“造化钟 神秀,”描画出泰山的神奇秀丽,巍峨高大;陆游在《游山西村》中 “山重水复疑无路,”写出溪水潺潺,山路陡转的美景;杜牧《泊秦 淮》中“ , 夜泊秦淮近酒家”描绘了江南朦胧的水色夜景。(5)、登高望远,领略陈子昂“念天地之悠悠,”(《登幽州台歌》)的旷 世孤独:月华如水,陪王维感受“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竹里馆》)中物我合 一的宁静淡泊:远涉边塞,体验木兰在“ , 寒光照铁衣”(《木兰诗》)的艰苦军营生活中的默默坚守。 -
4、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精彩瞬间、深刻经历,常常让我们忆记。有人说,我总想起迷人的美景——那抹朝霞、故乡的稻田、远方的海;有人说,我总想起重要的人和事——童年的伙伴、妈妈的叮咛、第一次旅行:有人说,我总想起……
请以“我总想起▲”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把题目补充完整; ②自选文体;③不少于500字;④文中不得 出现真实的姓名和校名。
-
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别吵,让父亲睡一会儿
汤小小
①那次回老家,在候车室里,我坐在一老一少两个男人对面,无意中,听到了他们 的谈话。
②年轻男子说: “爸,别担心,医生说了,没事儿,这病能治。”
③原来是一对父子,看他们身边的包里放着一些药物,大概是父亲生了病,儿子带着他到城里的大医院诊治,这是要往家赶呢!
④我不禁心生同情,多看了那父亲一眼,父亲年龄并不太大,五十岁左右的样子, 只是脸色蜡黄,非常清瘦,看上去很虚弱。他穿着一件咯显宽大的白村衫,崭断的,与他 剧黑的皮肤不太相称,大概是为了进城而新买的吧!旁边的儿子穿着讲究,看样子,应该 在城里生了根发了芽,
⑤听了儿子的话,父亲摇了摇头,低声说:“我就说不来看,你偏让来,白花冤枉 钱。自己身上的病我自己清楚,你们现在都出息了。我也没啥牵挂,就希望走得利索点, 别拖累你们。”
⑥儿子没接腔,转过脸,有泪悄悄地滑落。他赶紧抬手擦掉,不让父亲看见。
⑦我的心忽然有一点疼,看来,父亲的病并不像儿子说的那样轻松,或许,生离死 别的悲伤已经在彼此心里漫延。
⑧两个人都没再说话。过了许久,父亲似乎累了,身体不由自主地震在了儿子肩上, 双目紧闭。看祥子,已经进入了梦乡。
⑨候车宜里人来人往、嚼杂不堪,并不是睡觉的地方。儿子一手扶着父亲的腰,一 只手轻轻地覆在父亲的耳朵上,试图为他挺挡一些噪音。
⑩只见儿子像一个放哨的战士,身体保持不动,眼睛却紧张地看向每一个从他们 身边经过的人,目光里写满了乞求,似乎在说:嘘,别吵,让父亲睡一会儿。
⑪同样的情景,或在另一家医院也遇到过。
⑫那是一位八十岁的父亲,在两个女儿的搀扶下,到医院来体检。父亲的已经老 态龙钟,拄着根拐杖,目光呆滞。女儿扶他走他便走,女儿扶他坐他便坐,像一个听话的 孩子。
⑬看着别人投来的异样目光,女儿解释说: “父亲年龄大了,又有老年痴呆,生活不能自理。即使父亲不认识我们,只要他健健康康地活着,我们也觉得是种安慰。”
⑭女几说话时,父亲一直看着她,显然,他对孩子们极度依赖。就像孩子们小时 候依赖他一样。等待无聊而又漫长。在长椅上坐了一会儿,父亲似乎累了,身体一针,倒 在女儿的肩头睡看了。
⑮医院里并不太安静。女儿接着父亲,不敢挪动身体,另一个女儿赶紧将一件外衣披在父亲身上,一刻看往上面拉了拉。盖住父亲的耳朵。
⑯看着这一家,所有的人都压低了声音,连医生也放轻了脚步。
⑰夜忽然感觉双眼酸涩。无论在嘈杂的候车室。还是在拥挤的火车上,亦或在排 成长龙的医院里,从来都是孩子靠在父亲的肩头休息,什么时候,我们看到过年轻力壮的 父亲在公众场合安心小憩?父亲从来都担当着保护者的角色,只有当他们病了、老了,再 也无力保护孩子时,才会心无旁骛地小睡一会儿,缓解满身的疲惫。
⑱当我们看见一位父亲靠在儿女的肩头睡觉,那一定是因为,他在这个世界的时日已经不多。所以,无论在什么地方,无论在什么时候,当你看到一位睡着的父亲,一定 不要吵,不要吵,让父亲安安静静地多睡一会儿。
(1)、文章讲述了两个故事,请用简洁的语言分别概括出故事的主要内容。第一个故事: 第二个故事
(2)、请从词语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儿子一手扶着父亲的腰, 一只手轻轻地覆在父亲的耳朵上,试图为他抵挡一些噪音。
(3)、请在文中找出照应题目“别吵,让父亲睡一会儿”的句子,并从内容上和结构上说说 这样写的好处。(4)、选文中的“儿子”与“女儿”有哪些共同的品质?现实生活中你也是“儿子”“女儿”, 联系你的生活实际,谈谈读了本文的感悟。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世界卫生组织研究报告称,目前我国近视患者人数多达6亿,高中生和大学生的近视 卑均已超过七成,高居世界第一。相比之下,美国青少年的近视率约为25%,澳大利亚仅 为13%。德国的近视率一直控制在15%以下。专家预言称,按照这个趋势、速度发展下去, 到2024年,小学生近视率42%初中生近视率80.7%高中生近视率85.7%大学生近视率 96.3%,这个数据让人心痛。
今年,教育部、国家卫健委共同起草《综合防控儿童近视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 拟将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等纳入政府绩效考核指标。青少年近视问题已经不再是个人 戴不戴眼镜的问题,而是事关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大问题。
材料二
在诱发近视的三大因素(遗传、环境和营养)中,科学家们认为环境因素对近视的发 生起的作用更大。环境因素中,生活方式特别是户外活动不够、学业负担过重等引起的近 视明显增多。再加上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电子产品的经常使用, 使青少年视力更趋下降。电子屏幕、不良光线、姿势不正确、用眼时间太长以及看的物品 距离眼睛太近等,都是不良的用眼环境或习惯。
材料三 中国城乡学生近视率
(1)、根据以上材料,选出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A、专家预言,我国近视患者的人数将继续增加。 B、青少年近视问题事关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引起了国家的重视。 C、美国、德国、澳大利亚等国青少年的近视率与中国大体相当。 D、青少年长时间使用电子产品,容易使视力下降。(2)、阅读材料三“中国城乡学生近视率”统计图,说说你从中可以得出哪几条结论?(3)、结合以上三则材料,为预防“近视”,请你提出三条建议。 -
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甲】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 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 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选自欧阳修《卖油翁》)
【乙】
常羊学射于屠龙子朱。屠龙子朱曰:“若欲闻射道乎?楚王田①于云梦② , 使虞人③起④禽而射之。禽发,鹿出于王左,麋交于王右。王引弓欲射有鹤拂王旃⑤而过翼若垂云。注⑥矢于弓,不知其所射。养叔⑦进曰:‘臣之射也,置一叶于百步之外而射之,十发而十中 如使置十叶焉,则中不中非臣所能必矣。’”
(选自明代刘基《郁离子》:
【注释】①田:同“畋”,打猎。②云梦:古代湖泽名,泛指春秋战国时期楚王的游猎区。③虞(yú)人:古代管山泽的小官吏。④起:赶起。⑤旃(zhān):赤色的曲柄旗。⑥注 附着。⑦养叔:名养由基,楚国善射者。
(1)、解释甲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①睨之久而不去②但微颔之③康肃笑而遣之
(2)、把甲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康肃忿然曰: “尔安敢轻吾射!”
②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3)、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见其发矢十中八九/禽发 , 鹿出于王左 B、但微颔之/但当涉猎 C、尔安敢轻吾射/但手熟尔 D、尝射于家圃/常羊学射于屠龙子朱(4)、请用两条“/”给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王 引 弓 欲 射 有 鹤 拂-王旃 而 过 翼 若 垂 云
(5)、甲乙两文都写到了“善射”,卖油翁和屠龙子朱认为善射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
8、 在读书交流会上,关注作品中底层老百姓的生活,透过底层小人物的生活处境进一步去 思考人生、思考国家命运,现在请你完成下面任务。(1)、如果从《骆驼祥子》推荐一个“小人物”代表,你推荐哪一个?说出推荐理由。
“小人物”代表:
推荐理由:
(2)、读书交流会中,有个“角色”与“故事”配对环节,请你给下面角色配对,把与角色 相应的故事填到对应的括号里。① 孙侦探②大兵
A.把祥子连车带人捉去 B.把祥子辛苦攒的买车钱搜去
-
9、 忆峥嵘岁月,看今朝辉煌。在国庆节来临之际,学校将举办“为祖国献礼”综合性学习 活动,让我们积极参加,共庆祖国伟大生日吧!(1)、【家国字我传承】汉字,是当今世界最美的文字之一,写好汉字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 任。汉字有篆体、隶体、草体、行体、楷体等字体。以“家”字为例,小湛要选出行 体和楷体的“家”字贴在教室宣传栏。请你从下列选项中帮他选出对应的字体。
闭 家 分 家 家
A.
B.
C.
D.
E.
行体:楷体:
(2)、【家国颂我参与】下面这段文字,节选自校长在活动动员会上的演讲稿。请根据画线 句子内容,结合所学对联知识,补写下联。1949年10月 1 日天安门城楼上那一句庄严宣告,声震寰宇;你看,庆祝改革开放四 十三周年的欢庆场面,历历在目。七十三年峥嵘岁月,漫漫旅途中您用一种心无旁骛的决 心,用一把响彻天宇的号角,改写了上下五千年的历史 燃起下民族复兴的梦想。四十三 载,您带领全国人民立下“让人民讨上好日子”的诤诤誓言,绘出三步走的美好愿景,用拼 再迎接未来新生活。祖国,您是十四亿儿女共同温暖的家。
上联:七十三年改写历史燃梦想
下联:
-
10、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小题。
我们走进历史的星空,巍巍中华孕育了众多____的杰出人物。邓稼先献身于国防 事业,为中华民族核武器事业奠基,jū gōng jìn cuì,死而后已,“至今热血犹股红”;闻 一多作为学者:他qiè ér bùshě,目不窥园,深宵灯火为伴,为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 济的文化药方;作为革命家,情况又____;他反对独裁,气冲斗牛,对国民党反动派的威胁____。
人生有涯,读书无界,赏读妙文佳句,是人生一大快事。读《黄河颂》,我们感受到 民族的伟大精神在黄河的哺育下____;读《老山界》,我们感受到那种像春蚕在咀嚼、像山泉在呜咽的不可捉摸的声响;读《谁是最可爱的人》,我们感受到志愿军战士jiān rèn 刚强的意志,淳朴谦逊的气质,美丽宽广的胸怀;读《土地的誓言》,我们感受到作者对 故土挚痛的热爱。因此,只要我们无时无刻读书,我们的生命才能得以延伸,我们的人生 才能更为宽广。
(1)、根据拼音写出词语。①jū gōng jìn cuì②qiè ér bù shě③jiān rèn
(2)、依次填入语段中横线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锋芒毕露 迥乎不同 不以为然 发扬滋长 B、妇孺皆知 大相径庭 不以为然 发扬光大 C、锋芒毕露 大相径庭 不以为意 发扬光大 D、妇孺皆知 迥乎不同 不以为意 发扬滋长(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只要我们无时无刻读书,我们的生命就能得以延伸,我们的人生就能更为宽广。 B、只有我们无时无刻读书,我们的生命就能得以延伸,我们的人生就能更为宽广。 C、只有我们无时无刻不忘读书,我们的生命才能得以延伸,我们的人生才能更为宽广。 D、只要我们无时无刻不忘读书,我们的生命才能得以延伸,我们的人生才能更为宽广。 -
11、 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全诗紧扣一个“闻”字,抒写自己闻笛的感受。首句中“暗” 字更能写出作者特有的感受。这是一种怎样的感受呢?
-
12、 默写古诗文。(1)、 ,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木兰诗》(2)、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 。《晚春》(3)、我寄愁心与明月,。《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4)、马上相逢无纸笔,。《逢入京使》(5)、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 。”《<论语>十二章》(6)、音乐在古诗中有着独特的地位,它们的完美融合极具艺术表现力,有较高的艺术审美 价值。比如,在《竹里馆》中“ , ”诗 人林中独坐,抚琴吟啸,体现了宁静淡雅,高雅绝俗的意境;在《春夜洛城闻笛》中 “ , ”诗人借名曲,抒发客愁 乡思,成为全诗的点睛之笔。
-
13、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记录每天发生的小变化,在平凡的日子里不断突破自己,你就会发现,原来自己是很棒的。
请以“原来我也可以“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⑴文体自选(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⑵文中不得出现真实姓名和校名。
-
14、按要求回答问题。(1)、红色经典文学作品,往往以其深刻的主题、生动的故事情节和鲜明的人物形象,赢得了广犬读者的喜爱和赞誉。下面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关于保尔的五件事,按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保尔参加筑路时患上伤寒
②保尔与白军战斗时腿部负伤③保尔历尽艰辛完成《暴风雨所诞生的》
④保尔接受朋友传播的革命道理A、④③②① B、③④①② C、④②①③ D、③②①④(2)、小语同学觉得这本书太厚了,没有耐心读下去。请说说这本书值得细读的原因,并介绍一种读书方法。 -
15、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身边的优雅
崔修建
①踏着金黄的落叶,我沿着大堤徐徐而行。秋日的江水,像一幅陈年的油画,多了一分宁静与澄碧。我要去采访一位已是耄耋之年的剪纸艺人。因为距约好的时间还早,我便决定先在江畔走走。
②于是,我就惊喜地邂逅了那个在江堤上以水代墨练书法的他。一下子吸引住我目光的,是他手中挥舞的那支独特的大笔,那更像是随处可见的拖布,长杆的一头是粗糙的棕棉,随意而懒散地扎成一束。然而,就是那样一把再寻常不过的拖布,被他蘸了清水后,笔走龙蛇,上下翻飞,一会儿,江堤上便留下一串气势磅礴的行草。
③“好功夫啊!“我禁不住赞叹起来。
④“过奖了,不过是信手涂鸦而已。“他谦逊着,手却没有停下来。
⑤“练很久了吧?“我指了指他那道劲的字。
⑥“一年多了。以前身体没毛病的时候,整天忙着工作,怎么也不会想到我这个大老粗,还能练书法,而且是水书。“他脸上泛着红润的光,语气平淡地告诉我:他姓耿,今年刚刚五十岁,去年查出了胃癌,已切除了四分之三的胃。上个月,又查出了胰腺癌,医生说已没有动手术的必要了。
⑦“你是不是很奇怪,我都被死亡预约了,为什么还要练字?“他看出我的困惑,“我只读过五年书,这一辈子似乎都没有摆脱贫困,现在日子稍微好了一点,又让癌症给缠住了。刚开始,我也曾抱怨命运不公,后来就坦然了。于是,我就决定用最节俭的方法练练字,补上年轻时的遗憾。““就这么简单?“我望着老耿那早已悟透人生的双眸。他点点头,又继续书写。
⑧看着他一笔一划,认真得像一个小学生,我不由得对着那些很快便要被阳光抹去的字迹肃然起敬。那些匆匆逝去的水字,‘仿佛是一双双会说话的眼睛,在无声地告诉我关于生命和人生的真谛。
⑨在告别老耿去见剪纸艺人的路上,我又有幸结识了一位摆水果摊的诗人。他似乎根本没看见我这位挑选水果的顾客,只顾握着一截铅笔头,在一个本子上快速地涂抹着,他头摇晃着,嘴里还在不停地念叨。我好奇地问:“那么专注,在写什么呢?“他有些腼腆地说:“写诗呢,突然来了灵感。““我可以拜读一下么?“我怎么也不会想到,眼前这个人,在这样的生活境况里,竟然还保持着一份难得的诗情。
⑩“只是喜欢;主要是写给自己看的。“他犹豫了一下,还是把写诗的本子递给了我。他写了不少呢,其中不乏让人眼睛一亮、心灵一颤的好诗句,比方,写向日葵的:你金光四溢的花环/将明媚地旋转整个夏日/像花中的女皇/威仪而典雅……读着他从生活中提炼出来的精美诗句,我的心仿佛被一双温暖的手柔柔地抚摸着,尘世的喧嚷和嘈杂,在那一刻全都被屏蔽了。
⑪“真好!能够写出这么多美丽的诗句,真是叫人羡慕。“我敬佩地望着这位水果摊主人,想他一定有着锦绣的心思。“谢谢您的鼓励,我写诗只是不想让生活低到尘埃里。“他随口的一句表白,竟也那样诗意盎然。
⑫在剪纸老艺人素雅的小屋里,我从老人的口中得知,那个摆水果摊的中年人,妻子是精神病患者,他下岗多年,靠着摆水果摊供出了一个读北大的女儿。我又一阵惊愕,随后向他提到老耿。老人轻轻地道了一句:“在我们身边,这样优雅的人其实有很多呢。“
⑬是啊,仅仅在一天,我便有幸遇见了三位拥有优雅生活的人,他们虽然都是凡夫俗子,有着常人的苦恼、窘迫与无奈,但他们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优雅,选择了站在精神高地,把世俗的日子过得更精彩,更有品位。
(1)、根据文章内容,完成下面表格。人物
事件
情感
书法爱好者
老耿身患绝症仍坚持用拖布蘸水练习书法
①
水果摊诗人
②
敬佩
剪纸老艺人
老人已是耄耋之年仍热爱剪纸艺术
③ ,
(2)、结合语境朗读下面的句子,你认为哪几个词语可以重读?请选择其中两个说明理由。眼前这个人,在这样的生活境况里,竟然还保持着一份难得的诗情。
(3)、文章第⑫段并没有具体描写剪纸老艺人,有同学认为不符合表达需求,应该去掉。你认为应该去掉吗?请说明理由。(4)、从全文看,“身边的优雅“有什么深层含义? -
16、阅读下面选段,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果说,传统的素质教育和通识教育关注人的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那么美育更强调人的审美与人文素养,更重视人情感世界的丰沛和意义世界的建构。美育既可作为普及性的艺术人文教育与德育、智育、体育、劳动教育“五育并举“,同时也可作为一种强调教育审美的理念与方法贯穿于全部育人活动之中。美育有别于传统素质教育和通识教育的突出特点,就在于其载体和路径更为广泛,艺术人文经典作品的鉴赏、文化艺术活动的参与体验、自然景观与历史名胜的游览等,校园之中乃至天地之间但凡有美之处,无不具有美育的意义。只有贯穿于全部育人活动中的整体性美育才能够使学生在学习掌握科学知识的同时,涵养高雅的审美趣味、深厚的人文素养和浩瀚的精神世界,成长为全面发展的人、完整的人,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刊载于2023年7月18日,有删改)
材料二:
爱美是孩子的天性,美育教育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1024名受访家长进行了调查:
(刊载于2022年6月30日,有删改)
材料三:
①当前,社会呼唤高质量的儿童美育。首先要推动美育的均等化改革,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均等的美育资源。2020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健全面向人人的学校美育育人机制,缩小城乡差距和校际差距,让所有在校学生都享有接受美育的机会“。
②其次,要推进美育普惠化。不断完善家、校、社协同的儿童美育体系,形成人人参与的美育机制。每个孩子都有独特的艺术感觉,美的感受力和表达能力是应对未来生活的必备素养。应当树立优质的儿童美育是人人参与的美育观,将美育的重点从学科性的知识和技能获取,转变为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
③当前,一些农村和偏远地区依旧面临美育资源不均衡、师资不足的难题。办好让人民满意的美育,是美育工作者的责任,也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为每个孩子的未来,描绘具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的美育图景。
(刊载于2023年6月1日,有删改)
材料四:
充分利用文化遗产开展美育,有助于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润物无声中提升大众尤其是青少年的审美素养。如今,越来越多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有效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利用文化遗产开展美育,要秉持守正不守旧、尊古不复古的进取精神。故宫博物院与中国东方演艺集团合作,根据馆藏文物《千里江山图卷》创作的舞剧《只此青绿》,就是从古至今的优秀之作。利用文化遗产开展美育,重在培养兼收并蓄、融通古今的博大胸怀。近年来,馆校合作项目精彩纷呈,以开放的姿态推动美育落实落地、让艺术的种子开花结果。2022年,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与四川美术学院艺术教育学院合作开办暑期研学营,以馆校共建“美育实践教学基地“为契机,打造系列博物馆美育课程。利用文化遗产开展美育,应坚持扎根中华文化沃土。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文博探索节目《国家宝藏》、文化节目《诗画中国》等,立足中华历史文脉,将学术成果转化为人们喜闻乐见的文化产品,拓展着大众对传统文化之美的认知。
(刊载于2023年7月16日,有删改)
(1)、下列对以上材料的理解和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美育是一种强调教育审美的理念与方法,其载体和路径不如传统素质教育和通识教育广泛。 B、有超过七成的家长认为青少年的美育重要,是因为要完善家、校、社协同的儿童美育体系。 C、当前应树立人人参与的美育观,将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作为美育的重点。 D、如今,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等文化遗产都融入了经济社会发展。(2)、七年级⑴班的小诗同学看完这几则材料后,认识到了美育的重要性。请你结合“材料三“,帮小诗向学校、家庭、教育局各提出一条关于“美育“的建议。(3)、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张老师提到,学校打算增加艺术课的课时,并在艺术课中融入文化遗产元素,但有些家长认为这样做会挤占文化课学习时间,影响学生的学习,所以学校还在考虑当中。对此,你怎么看?请结合以上材料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
17、阅读下面选文,回答问题。
【甲】
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
孔子曰:“吾死之后,则商①也日益② , 赐也日损③。“曾子曰:“何谓也?“子曰:“商好与贤己者处,赐好说④不若己者。不知其子,视其父;不知其人,视其友。故曰: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⑤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⑥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与处者焉。“
【注释】:①“商“和下文的“赐“皆为孔子弟子。②益:长进。③损:减损。④说:谈论。⑤化:同化。⑥鲍鱼之肆:卖咸鱼的店铺。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有仙则名/卷卷有爷名 B、惟吾德馨/惟手熟尔 C、何谓也/予谓菊 D、与善人居/陈康肃公尧咨善射(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①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②是以君子必慎其所与处者焉。
(3)、请用三条斜线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
(4)、【乙】段中的“芝兰之室“,后人常用来喻指贤士居所。【甲】段中的陋室以及文中提到的““和““都称得上是“芝兰之室“。(5)、【甲】段“谈笑有鸿儒,往来无自丁“,【乙】段“不知其人,视其友““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等,涉及的都是“交朋友“的话题。在交朋友方面,你有怎样的个性化感悟?请联系文段内容自选角度具体谈谈你的看法。 -
18、某学校为迎接“世界读书日“的到来,开展了“好读书,读好书“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请按照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
数学家华罗庚读书不是从头至尾一字一句地读,而是先对书名思考片刻,然后闭目静思。想完后再打开书,如果作者写的和他的思路一样,他就不再读了。
材料二:
宋代文学家苏东坡学识渊博,他认为一本书每读一遍只要理解和消化一个问题就行了,一遍又一遍地读,就能读透全书。
材料三:
西汉时期匡衡,年轻时非常喜欢读书,但因家里贫穷,点不起灯烛,见邻家灯烛明亮,匡衡便在墙上凿穿一个孔洞,在洞前映着光刻苦读书。
材料四:
爱因斯坦读书时,分成三个步骤,他先对全书形成总体印象,然后在此基础上,逐页却不是逐字地略读全文。在略读全书后,把已经获得的印象条理化,系统化。
(1)、上面是某同学为“名人读书方法“主题演讲搜集的一组材料,不符合这一主题的一则材料是哪一则?为什么?(2)、下面是某同学摘抄的读书名言,请你依照这句名言的形式,仿写个句子。名言:一本书像一艘船,带领我们驶向无限广阔的生活海洋。
仿写:一本书像
-
19、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2025年5月19日,“青春励志奋斗“系列活动在某中学启动,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于漫漫求学途中,“学无止境“是个fù rú jiē zhī的道理。当我们翻开____无穷智慧的书籍,那些泛黄书页间藏着的,是古今中外无数先人的思想结晶。阅读时,切不可走马观花,而应zhèng jīn wēi zuò,以____之心,静下心细细jǔ jué每一个文字。这些文字,有的质朴无华,叩问心灵;有的____,勾勒奇幻世界。我们在这文字构建的天地里领悟、探索,不断拓展认知边界,追寻着知识的无尽光芒。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fù rú jiē zhǐ
zhèng jīn wēi zuò
jǔ jué
(2)、下列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承受 虔诚 五彩斑斓 B、承载 坦诚 五颜六色 C、承载 虔诚 五彩斑斓 D、承受 坦诚 五颜六色(3)、语段中画线的句子有毛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通过在这文字构建的天地里领悟、探索,使我们不断拓展认知边界,追寻着知识的无尽光芒。 B、通过我们在这文字构建的天地里领悟、探索,不断拓展认知边界,追寻着知识的无尽光芒。 C、我们在这文字构建的天地里不断拓展认知边界,领悟、探索,追寻着知识的无尽光芒。 D、我们在这文字构建的天地里探索、领悟,不断拓展认知边界,追寻着知识的无尽光芒。 -
20、默写古诗文。(1)、故园东望路漫漫,。(岑参《逢入京使》)(2)、 , 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周敦颐《爱莲说》)(3)、 , 百般红紫斗芳菲。 , 惟解漫天作雪飞。(韩愈《晚春》)(4)、请将《登幽州台歌》中适合填入下面对联的诗句填在横线上。
上联:秋肃气清,难免下联:春和景明,须看众惬意及颜开
(5)、诗歌言志。王安石在《登飞来峰》一诗中用“ , “表现出为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而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豪迈;龚自珍在《己亥杂诗(其五)》中用“ , “表达了自己甘于奉献的精神;杜甫在《望岳》中“ , “表现了自己不怕困难、敢于攀登人生顶峰的雄心和气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