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关卡 卡车 游标卡尺 B、攒钱 积攒 人头攒动 C、哄骗 哄传 一哄而散 D、转轴 轴承 中轴线
-
2、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并完成练习。
①技高一____
②____空心思
③别出心____
④威风____ ____
⑤弄巧成____
⑥____台楼阁
⑦井然有____
⑧怒气____ ____
(1)、把词语补充完整。(2)、上面与“独具匠心”意思相近的是词语 , 形容想尽方法的是词语。(填序号)(3)、再写两个与词语⑥结构相同的词语:、。(4)、她本来有意在房露一手,慌乱间反倒 , 把厨房弄得乱七八楷。看着妈妈那的脸,她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选词填空,填序号) -
3、看拼音,写词语。
gē da
duò jiǎo
gùn zi
jǔ sàng
dǐ yù
chōu tì
gāo shàng
dào qǔ
bào lù wú yí
-
4、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人生不可能都是坦途,前方也不会都是顺境。“迷路,也是走路的一部分;低谷,也是人生的一段旅程。”我们什么时候都要有逆风而行的勇气,只要是经历,就会有收获。
请以“我经历我收获”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文体自选(诗歌除外);(2)不少于600字;(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姓名和校名。
-
5、完成下面小题。
第一次投稿
陈忠实
①背着一周的粗粮馍馍,我从乡下跑到几十里远的城里去念书,一日三餐,都是开水泡馍,不见油星儿,顶奢侈的时候是买一点儿杂拌咸菜;穿衣自然更无从讲究了,从夏到冬,单棉衣裤以及鞋袜,全部出自母亲的双手,面对穿着别致的城市学生,我无法不“顾影自卑”。说实话,由此引起的心理压抑,甚至比难以下咽的粗粮以及单薄的棉衣遮御不住的寒冷更使我难以忍受。
②在这种处处使人感到困窘的生活里,我却喜欢文学了;而喜欢文学,在一般同学的眼里,往往是被看作极浪漫的人的极富浪漫色彩的事。
③新来了一位语文老师,姓车,刚刚从师范学院毕业。第一次作文课,他让学生们自拟题目,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我来劲儿了,就把过去写在小本上的两首诗翻出来,修改一番,抄到作文本上。我自以为那两首诗是杰出的,会震一下的。我萌生了企盼,企盼着我的作文本被当作范文在全班宣读。这样的一次机会,正朝我走来了。
④车老师抱着厚厚一摞作文本走上讲台,我的心无端地慌跳起来。然而45分钟过去,要宣读的范文都宣读过了,甚至连某个同学作文里一两句生动的句子也被摘引出来表扬了,那些令人发笑的错句病句以及因为一个错别字而致使语句含义全变的笑料也被点出来了,可终究没有提及我的那两首诗,我的心里寂寒起来。离下课只剩下几分钟时,作文本发到我的手中。我迫不及待地翻看了车老师用红墨水写下的评语,倒有不少好话。而末尾却悬下一句:“以后要自己独立写作。”
⑤我愈想愈觉得不是味儿,愈觉不是味儿愈不能忍受。况且,车老师给我的作文没有打分!我觉得受了屈辱。好容易挨到下课,我拿着作文本赶到车老师的房子门口,看见车老师正在木架上的脸盆里洗手。他偏过头问:“什么事?”我扬起作文本:“这句‘要自己独立写作’我不明白,请你解释一下。”车老师扔下毛巾,说:“那意思很明白,就是要自己独立写作。”他冷峻地瞅着我。
⑥我急了:“凭什么说我抄别人的?”
⑦他冷静地说:“不需要凭证。”
⑧我气得说不出话……
⑨于是,我突然想到我的粗布衣裤的丑笨,想到我和那些上不起伙的乡村学生围蹲在开水龙头旁时的窝囊,就凭这些瞧不起我吗?就凭这些判断我不能写出诗来吗?我失控了,一把从作文本上撕下那两首诗,再撕下他用红色墨水写下的评语。然后一转身,不辞而别。
⑩打这以后,车老师的语文课上,我对于他的提问从不举手,他也不点我的名要我回答问题,校园里或校外碰见时,我就远远地避开。
⑪又一次作文课,又一次自选作文。我写下我平生的第一篇小说,名曰《桃园风波》,随之又是作文评讲,车老师仍然没有提到我的作文,于好于劣都不曾提及,我心底里的火又死灰复燃。作文本发下来,揭到末尾的评语栏,连篇的好话竟然写下两页作文纸,最后的得分栏里,有一个神采飞扬的“5”字,在“5”字的右上方,又加了一个“+”号,这就是说,比满分还要满了!
⑫既然有如此好的评语和“5+”的高分,为什么在评讲时不提我一句呢?他大约意识到小视“乡下人”的难堪了,我这样猜想,心里也就膨胀了愉悦和报复,这下该有凭证证明前头那场说不清的冤案了吧?
⑬僵局继续着。
⑭入冬后的第一场大雪是夜间降落的,校园里一片白。我正在扫雪,有人拍我的肩膀,一扬头,是车老师。他笑着。在我看来,他笑得很不自然。他说:“跟我到语文教研室去一下。”我心里疑虑重重,又有什么麻烦了?
⑮走出篮球场。车老师的一只胳膊搭到我肩上了,我的心猛地一震,慌得手足无措了。那只胳膊从我的右肩绕过脖颈,就搂住我的左肩。这样一个超级亲昵友好的举动,顿然冰释了我心头的疑虑,却更使我局促不安。
⑯老师从他的抽屉里取出我的作文本:“我想把你的这篇作品《堤》投给《延河》。你知道吗?《延河》杂志?”
⑰啊!真是大喜过望,我不知该说什么了。
⑱“我已经把错别字改正了,有些句子也修改了。”车老师说,“你看,修改得合不合?”说着又搂住我的肩头,搂得离他更近了,指着被他修改过的字句一一征询我的意见。我连忙点头,说修改得都很合适。其实,我连一句也没听清楚。
⑲他又说:“我看你的字儿不太硬气,学习也忙。就由我来抄写投寄。”
⑳我那时还不知道投稿,第一次听说了《延河》。多年以后,当我走进《延河》编辑部的大门深宅,并且在《延河》上发表作品的时候,我都情不自禁地想到车老师曾为我抄写投寄的第一篇稿。
㉑这天傍晚,我破例坐在书案前,心里怎么也稳定不下来。我感到愧悔,想哭,却又说不清是什么情绪。
㉒第二天的语文课,车老师的课前提问一出,我就举起了左手,为了我的可憎的狭隘而举起了忏悔的手 , 向车老师投诚。他一眼就看见了,欣喜地指定我回答。我站起来,却说不出话,喉头哽塞了棉花似的。自动举手而又回答不出来,后排的同学哄笑起来。我窘急中又涌出眼泪来。
㉓后来,车老师调回甘肃了。当我第一次在报刊上发表处女作的时候,我想到了车老师。我应该寄一份报纸去,去慰藉被我冒犯过的那颗美好的心!当我的第一本小说集出版时,我在开着给朋友们赠书的名单时又想到车老师,然而终不得音讯,这债就依然拖欠着。
㉔经过这么多年的变动,我的车老师不知尚在人间否?我却始终忘不了那淳厚的陇东口音。
(文章有删改)
(1)、速读全文,根据提示,梳理“我”与车老师交往的几件事及对他的态度变化。①车老师鼓励我们自由写作,“我”企盼得到认可;
②;
③第一篇小说得到车老师赞赏,“我”膨胀了愉悦和报复;
④。
(2)、按照要求赏析句子。①作文本发下来,揭到末尾的评语栏,连篇的好话竟然写下两页作文纸。(赏析加点词语在句中的表达效果)
②第二天的语文课,车老师的课前提问一出,我就举起了左手,为了我的可憎的狭隘而举起了忏悔的手 , 向车老师投诚。(有人说画线部分不简明、啰嗦,请说说你的看法及理由)
(3)、作者运用多种描写手法来塑造车老师的形象,请找出其中两种并分析其表达效果。(4)、请结合全文内容,分析文章㉔段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
6、【甲】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乙】有关吕蒙的评论文字
陈寿:吕蒙勇而有谋断,识军计谲①郝普擒关羽最其妙者。初虽轻果妄杀,终于克己,有国士之量,岂徒武将而已乎!
(《三国志·吴书·吕蒙传》)
鲁肃:吕子明② , 吾不知卿才略所及乃至于此也。
(《三国志·吴书·吕蒙传》)
孙权:人长而进益,如吕蒙、蒋钦,盖不可及也。富贵荣显,更能折节③好学,耽④悦书传,轻财尚义,所行可迹,并作国士,不亦休乎!
(《江表传》)
【注释】①欺诈;狡诈。②吕子明:即吕蒙,字子明。③折节:改变过去的志趣和行为。④耽:沉溺,入迷。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初 , 权谓吕蒙曰 初虽轻果妄杀 B、自以为大有所益 人长而进益 C、及鲁肃过寻阳 盖不可及也 D、即更刮目相待 更能折节好学(2)、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识 军 计 谲 郝 普 擒 关 羽 最 其 妙 者。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1)卿言多务,孰若孤?
(2)吾不知卿才略所及乃至于此也。
(4)、根据你对【甲】【乙】两段文言文的理解,填空。鲁肃对吕蒙的大为赞叹,陈寿则赞赏吕蒙的 , 孙权更是对吕蒙的才和德都赞不绝口。
-
7、阅读下面古诗。完成问题。
病起书怀
陆游
病骨支离纱帽宽,孤臣万里客江干①。
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
天地神灵扶庙社,京华父老望和銮②。
出师一表通今古,夜半挑灯更细看。
【注】①江干:江边。②和銮:同“和鸾”,古代车上的铃铛,这里代指皇帝御驾亲征。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病骨支离纱帽宽,孤臣万里客江干”,通过“病骨支离”“纱帽宽”的描写,生动展现出诗人病后瘦弱的形象,“孤臣”“万里”“江干”则点明其漂泊孤苦的处境。 B、颔联“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强调即便地位低微,也从未忘记忧国,同时表明对事情的评价应盖棺论定,体现出诗人的爱国情怀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C、尾联“出师一表通今古,夜半挑灯更细看”,诗人表达自己渴望像古贤一样得到重用,能够亲自率军北伐;而深夜挑灯研读,更凸显出其对功名的急切追求。 D、整首诗将个人的病痛漂泊与对国家命运的忧虑紧密结合,从病中情怀到对国家局势的关切,再到以古贤自勉,展现出陆游强烈的爱国精神和壮志难酬的悲愤。(2)、本诗尾联中“出师一表”指什么?全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
8、默写。
① , 隔江犹唱后庭花。杜牧《泊秦淮》
②此夜曲中闻折柳,。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③ , 惟解漫天作雪飞。 韩愈《晚春》
④ , 闲敲棋子落灯花。赵师秀《约客》
⑤斯是陋室,。刘禹锡《陋室铭》
⑥将军百战死,。 《木兰诗》
⑦龚自珍的《己亥杂诗》(其五)中,表明作者虽然辞官但仍在关心国家前途和命运的诗句是“ , ”。
⑧当你登高时,你会联想到本学期学过的诗句“ , ”。
-
9、调查结束后,班级开展了“最妙招牌”推介会。你所在的小组展开了如下讨论,请根据语境补全对话。
①众所粥知(粥店) ②花点时间(花店)
小语:我推荐粥店招牌“众所粥知”。这个招牌名具有文化品位,很有个性。
小文:我不赞成在广告里滥用成语,因为A。
小优:嗯,我同意小文的看法,规范用字,人人有责。相比之下,我更倾向于选择“花点时间”。
小翼:我也推荐“花点时间”。这个招牌名一语双关,B。
-
10、“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有着非常丰富的内涵。在开展“孝亲敬老”主题班会时,同学们结合名言展开讨论。以下选项中,名言与行为不匹配(即不能体现“孝亲敬老”内涵)的一项是( )A、“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在公交车上主动给老人让座。 B、“孝子之深爱者,必有和气。”——因考试成绩不理想回家对父母抱怨。 C、“孝子之事亲也,居则致其敬。”——出门、回家主动向父母打招呼,并告知行踪。 D、“人之孝行,根于诚笃。”——每天回家陪年迈的祖母聊天。
-
11、小文发现文学常识板块的内容存在错误,请你选出表述不正确的一项( )A、古代皇帝自称有“孤”“朕”“寡人”等,“卿”是古代君对臣的爱称,朋友、夫妇间也可以用“卿”相称。 B、《木兰诗》是南北朝时南朝的一首长篇抒情诗,由郭茂倩收集编入《乐府诗集》。 C、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是北宋文学家、政治家。 D、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诫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
12、班级举办“孝老敬亲”主题班会,在分组讨论环节,“花开”小组从“听—看—忆—做”四个角度总结出孝老敬亲的行为,下列行为不恰当的一项是( )A、听父母谈孕育生命、抚养子女的艰辛与快乐,了解自己成长过程中的故事。 B、找出父母年轻时和近期的生活照,从对比中触摸岁月的痕迹。 C、回忆生活中长辈对自己点点滴滴的关爱,用心体会,心怀感激。 D、给爷爷奶奶讲一个开心的故事,帮深夜学习的姐姐沏一杯热茶。
-
13、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袁鹰的《井冈翠竹》是作者当年访问中国革命圣地井冈山后所作。文章诞生于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初期,旨在通过井冈山的翠竹意象,回(sù)革命历史并呼应时代精神,传递革命传统与社会主义建设相融合的主题。
作品以井冈山的毛竹为主线,先以诗意的语言描绘竹海的外形之美,将其比喻为“岗哨”“奇兵”,赋予其革命气韵;继而追忆革命战争时期翠竹的贡献——竹钉御敌、竹筒送粮、竹扁担挑革命重担,展现其“神勇”;最后聚焦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翠竹化身建材支援全国建设,体现其“奉献精神”。全文以竹喻人,表面赞竹,实则(ōu)歌井冈山人民坚贞不屈、无私奉献的革命品格,并延伸至亿万中国人民的精神象征。
写作特色上,袁鹰融合抒情、议论与叙事,语言凝练且富有画面感。他善用排比、比喻、拟人等修辞,增强感染力;还用顶真手法强化翠竹顽强的生命力。象征手法的贯穿使自然物象升华为革命精神的载体,历史纵深与现实意义交织,赋予散文深沉的历史厚重感与澎湃的时代激情。
(1)、根据文段中的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给文段中加着重号的词语注音。①回(sù) ②(ōu)歌 ③载体 ④澎湃
(2)、结合文段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段文字交代了本文的写作背景及写作目的。《井冈翠竹》一文运用象征手法,以竹喻人。 B、从第二、三段文字看,《井冈翠竹》一文主要运用象征手法,井冈翠竹实则是革命精神的载体,文章中运用了大量修辞手法。 C、全文大量运用排比、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其目的是使语言形象优美,读起来有气势。 D、“井冈翠竹”是《井冈翠竹》这篇文章的线索,贯穿于全文对井冈山的毛竹的外形描写、贡献追忆和精神赞颂之中。 -
14、作文。
如果人真的能有特异功能,你想拥有哪种?请你展开丰富的想象,以“假如我能 ”为题,写一两件你运用自己的特异功能所做的事。
要求:(1)把题目补充完整。
(2)内容要健康、有意义。
(3)事件要完整、具体,语句要流畅。
(4)400字以上。(作文纸自备)
-
15、阅读下列文言文语段,完成后面的练习。
阮裕焚车
阮光禄①在剡② , 曾有好车,借者无不皆给。有人葬母,意欲借而不敢言。阮后闻之,叹曰:“吾有车而使人不敢借,何以车为?”遂焚之。
(选自刘义庆《世说新语》)
注释:①阮(ruǎn) 光禄:指阮裕,光禄是其官职。 ②剡 (shàn): 地名, 在浙江嵊州。
(1)、解释句中的“之”字。(1)遂焚之(2)阮后闻之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 遂焚之(2)阮后闻之
(3)借者无不皆给 (4)意欲借而不敢言
(3)、这个故事表现了阮裕怎样的性格?(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吾有车而使人不敢借,何以车为?
-
16、阅读下列记叙性文字,回答问题。
祖母的葵花
①我总是要想到葵花,一排一排,种在小院门口。
②是祖母种的。①祖母侍弄土地,就像她在鞋面上绣花一样,一针下去,绿的是叶,再一针下去,黄的是花。
③记忆里的黄花总也开不败。
④丝瓜、黄瓜是搭在架子上长的。②扁扁的绿叶在风中婆娑,那些小黄花,就开在叶间,很妖娆地笑着。南瓜多数是趴在地上长的,长长的蔓,会牵引得很远很远。像对遥远的他方怀了无限向往,蓄着劲儿要追寻了去,在一路的追寻中,绽放大朵大朵黄花。黄得很浓艳,是化不开的晴。
⑤还有一种植物,被祖母称作“乌子”的。它像爬山虎似的,顺着墙角往上爬,枝枝蔓蔓都是绿绿的,一直把整座房子包裹住了才作罢。忽一日,哗啦啦花都开了,远远看去,房子插了满头黄花呀,美得让人心醉。
⑥最突出的,还是葵花。它们挺立着,情绪饱满,斗志昂扬,迎着太阳的方向,把头颅昂起,再昂起。小时候我曾奇怪于它怎么总迎着太阳转呢,伸了小手,拼命拉扯那大盘的花,不让它看太阳,但我手一松,它弹跳一下,头颅又昂上去了,永不可折弯的样子。
⑦凡·高在1888年《向日葵》里,用大把金黄来渲染葵花。画中,一朵一朵葵花,在阳光下怒放,仿佛是“背景上迸发出的燃烧的火焰”。凡·高说,那是爱的最强光。在颇多失意颇多彷徨的日子里,那大朵的葵花,给他幽暗沉郁的心,注入最后的温暖。
⑧我的祖母不知道凡·高,不懂得爱的最强光,但她喜欢种葵花。在那些缺衣少吃的岁月里,院门前那一排排葵花,在我们心头,投下最明艳的光彩。葵花开了,就快有香香的瓜子嗑了。这是一种香香的等待,这样的等待很幸福。
⑨葵花结籽,亦有另一种风韵。沉甸甸的,望得见日月风光在里头喧闹。这个时候,它的头颅开始低垂,有些含羞,有些深沉,但腰杆仍是挺直的。一颗一颗的瓜子,一日一日成形,饱满,吸足阳光和花香。葵花成熟起来,蜂窝一般的。祖母摘下它们,轻轻敲,一颗一颗的瓜子,就落到祖母预先放好的匣子里。放在阳光下晒,一会就闻见花朵的香气。一颗瓜子,原来是一朵花的魂啊!
⑩瓜子晒干,祖母会用文火炒熟,这个孩子口袋里装一把,那个孩子口袋里装一把。我们的童年就这样香香地过来了。
⑪如今,祖母老了,老得连葵花也种不动了。老家屋前,一片空落的寂静。七月的天空下,祖母坐在老屋院门口,坐在老槐树底下,不错眼地盯着一个方向看。我想,那里,一定有一棵葵花正在开放,开在祖母的心窝里。
(1)、上文第③自然段说“记忆里的黄花总也开不败”。通读全文,说说“我”记忆里的黄花有哪些。(2)、联系上下文,从不同方面体会“这是一种香香的等待,这样的等待很幸福”一句中加点词语的妙处。(3)、品味文中画线句的表达效果。(4)、“一颗瓜子,原来是一朵花的魂啊!”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5)、上文第⑦自然段写到了凡·高和他创作的《向日葵》,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6)、请从下面的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若两题都做,只批阅第①题)(想象合乎情理,描写生动形象,语言准确流畅)①祖母摘下成熟的葵花,轻轻敲落瓜子,跟在祖母身边的“我”会有什么样的表现呢?请你联系文章内容,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展开合理想象,进行描写,不超过60个字。(可描写神态,可描写动作,可描写语言,可描写心理)
②“如今,祖母老了,老得连葵花也种不动了。老家屋前,一片空落的寂静。七月的天空下,祖母坐在老屋院门口,坐在老槐树底下,不错眼地盯着一个方向看。”祖母可能在想些什么呢?请你联系文章内容,展开合理想象,进行描写,不超过60个字。
我选题。
-
17、运用诗句填空。
(1)冬日清晨,看雪满枝头,你不禁吟咏起岑参的名句:“ , ”
(2)提起奉献,你不禁想到李商隐“春蚕到死丝方尽,”的坚贞不渝,龚自珍“ , 化作春泥更护花”的人生态度。
(3)每当秋风飒飒、枫叶火红时,你会吟诵“ , ”来赞美深秋的景色。
(4)每当春暖花开、鸟语阵阵时,你会吟诵“ , ”来赞美春天。
-
18、据说一次一位不怀好意的西方记者问周总理:“为什么中国人走路时老低着头,而西方人却昂着头走路?”周总理作了非常巧妙的回答,请选出这一句( )A、因为中国人谦虚,而西方人傲慢。 B、因为中国人富有人情味,走路时要与熟人打招呼,所以要低着头看前面。 C、因为中国人正在走上坡路,而西方人正在走下坡路。 D、因为中国人习惯于冲刺,而西方人习惯于依赖。
-
19、下面哪个故事不是有关林冲的?( )A、误入白虎堂 B、雪夜上梁山 C、单臂擒方腊 D、风雪山神庙
-
20、给下面一段话加标点,正确的一项是( )
为什么瓜秧开了花不结瓜 是水浇得不够 是肥施得不足 还是土壤根本不行 一位雷达兵懂一些农业知识 他找到了答案 西瓜开了花要授粉
A、? ? ? ? , —— ! B、? 、、? ,,。 C、? ,, ? ,:。 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