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课内现代文阅读

    ①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②每个共产党员都要学习他。③不少的人对工作不负责任,拈轻怕重,把重担子推给人家,自己挑轻的。④一事当前,先替自己打算,然后再替别人打算。⑤出了一点力就觉得了不起,喜欢自吹,生怕人家不知道。⑥对同志对人民不是满腔热忱,而是冷冷清清,漠不关心,麻木不仁。⑦这种人其实不是共产党员,至少不能算一个纯粹的共产党员。⑧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⑨晋察冀边区的军民,凡亲身受过白求恩医生的治疗和亲眼看过白求恩医生的工作的,无不为之感动。⑩每一个共产党员,一定要学习白求恩同志的这种真正共产主义者的精神。

    (1)、下列对第⑦句划线句子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种人”指前文所述的“不少的人”。 B、前文列举了“不少的人”的四种表现,就是为了得出这个结论。 C、“其实不是”“至少不能算”等词语的运用,使表达更严谨。 D、批评了这种人缺少一个纯粹的共产党员应该具备的精神。
    (2)、选文共分三层,正确的划分是(    )。
    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B、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C、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D、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3)、对选文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连用两个“极端”强调了白求恩对工作的负责和对同志对人民的热忱达到了极点。 B、用了三个双重否定句是为了突出白求恩的精神感人之深。 C、拿不少的人的错误做法跟白求恩的做法作对比,从反面论证学习白求恩的必要性。 D、人们对白求恩的评价,从正面烘托出白求恩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共产主义精神。
  • 2、请根据下表提供的信息,按要求填写内容。

    主题

    文学常识与名句

    出处

    景中

    含情

    诗人①(人名)在船上放眼望去,心潮澎湃,写下“潮平两岸阔,②”,暗示人生旅途充满期待,心情乐观昂扬。

    《次北固山下》

    李白看着映在江中的半轮明月吟咏着“③ , 影入平羌江水流”,似乎月光随着水流动伴诗人远行。

    《峨眉山月歌》

    处境凄凉的陆游不以衰老自弃,在风雨夜里发出为国戍守边关的豪迈呼声“僵卧孤村不自哀,④。”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修身

    励志

    诸葛亮告诫儿子“⑤ , 险躁则不能治性”,说明学习时要心境清净,浮躁不专对学习进步无益。

    《诫子书》

    描写明丽的秋景,我们可以借用刘禹锡的“⑥。”以引出豪迈的诗情。

    《秋词》

    (其一)

    谭嗣同以“⑦。”表明自己渴望冲决罗网、勇往直前、追求个性解放的少年意气。

    《潼关》

    蕴含

    理趣

    孔子以“⑧ , 于我如浮云。”告诉我们面对富贵与仁义之间该如何抉择。

    《论语》

  • 3、 基础·运用

    仲秋时节,万物丰盈,值此美好的季节里,梧州市成功举办了第二十届宝石节。学校小记者团准备编辑一份新闻简报在"校园网"中发布,以下是小明记者整理的内容,请你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任务。

    ①10月15日,以"茶韵梧州岭南瑰宝"为主题的2023梧州六堡茶文化节―第二十届梧州宝石节成功举办。此次活动以“茶韵梧州岭南瑰宝”为主题,举办了开幕式、梧州六堡茶秋季开茶仪式、西江经济带合作与发展论坛、梧州宝石产业发展论坛、“茶语宝石”之夜等12项活动,从多个角度向世界quán(    )释一个充满活力与魅力的梧州。

    ②两节期间,丰富多彩的展会活动让社会各界充分感受到人工宝石的时尚魅力、六堡茶的浓郁陈香,更切身感受到广西东大门的蓬勃生机。六堡茶城的展厅中央处,通过图文解说、导游介绍等方式,向游客展示了不同年代的六堡茶和六堡茶的传统制茶工艺,让人一目了然地了解制茶历史,游客们络绎不绝地在这里合影留念。各大行业的发展论坛上“高朋满座”,精彩纷呈,行业领袖、专家学者们正在发表真知卓见,为梧州的经济发展把脉问诊。精彩绝伦的“茶语宝石”之夜充分展现梧州独特的岭南文化、产业特色及城市魅力,巧妙融合古朴雅致的六堡茶文化与高贵典雅的梧州宝石,为观众呈现一场既符合现代审美,又具有中国传统文化意 , 同时独具梧州特色的高品位艺术视听盛宴。

    ③梧州宝石节已连续成功举办二十届,如今成为全国乃至世界宝石首饰行业内影响力大、集聚力强的专业节会。今年将“六堡茶”与“宝石”元素深度融合,展现城市风采、彰显城市魅力。茶韵聚势、宝石为媒、以节交友、扩大开放,梧州市将借助六堡茶文化节和宝石节这一崭新平台,搭乘共建“一带一路”的快车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1)、阅读以上文字,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

    ①quán释       ②意

    (2)、上文第②段有不少成语,请你从中选择三个成语书写在下列横线上。
    (3)、解释第①段中加点的词语。

    魅力: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中画线词“感受”是一个动词。 B、文中画线词“把脉”是一个多义词。 C、文中画线词“古朴”是一个名词。 D、文中画线词“彰显”的反义词是“掩藏”。
  • 4、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符号是具有代表意义的标识。符号有形,一屋一村,一街一巷,记载文化;符号无形,一言一行,一戏一技,咏唱传统。生活中,你留有哪些符号在记忆里?

    请以“家乡的符号”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把题目抄写到答题卡指定位置;②不得套作,不得抄袭;③文中不得透露真实校名、人名等信息;④不少于600字。

  • 5、 家乡是人心灵的精神归宿。为了激发同学们对家乡的自豪感和参与家乡建设的责任心,班级召开“不负青春,家乡有我”主题班会。请你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
    (1)、【任务一:名著中知乡村】小玉和所在的学习小组计划在班会上展示名著阅读笔记,请帮其将有关内容补充完整。

    《水浒传》

    摘录章回

    第五回  小霸王醉入销金帐①

    摘录情节

    为刘太公解除逼婚之忧,假扮太公小女,打了来庄逼亲的周通,大头领李忠为二头领周通报仇,与鲁达相认。李忠、鲁达、刘太公三人到桃花山聚义厅,休了亲事。

    人物形象

    此事体现了他性格中的③

    (2)、【任务二:文字中赞家乡】同学们在学习《我爱这土地》后,为艾青“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的情感动容。写作课上,同学们计划以“赞家乡”的话题发挥想象,踊跃表达,请你仿照示例诗句撰写三句诗,要求清楚、连贯、不偏离主题。

    示例: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3)、【任务三:实践中谈家乡】在主题班会上,有的同学说:“我们还是学生,学生的主要任务只是学习,且主要活动场所只在校园,无法参与家乡建设。”请你对此观点进行反驳,要求观点明确,有理有据,80字以内。
  • 6、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岳阳楼记(节选)

    范仲淹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 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乙】

    严先生“祠堂记(节选)

    范仲淹

    先生,汉光武之故人也。相尚以道。及帝握《赤符》 , 乘六龙,得圣人之时,臣妾亿兆 , 天下孰加焉?惟先生以节高之。既而动星象,归江湖,得圣人之清。泥涂轩冕 , 天下孰加焉?惟光武以礼下之。

    在《蛊》之上九,众方有为,而独“不事王侯,高尚其事”,先生以之。在《屯》之初九,阳德方亨,而能“以贵下贱,大得民也”,光武以之。盖先生之心,出乎日月之上;光武之量,包乎天地之外。微先生,不能成光武之大;微光武,岂能逆先生之高哉?而使贪夫廉,懦夫立,是大有功于名教也。

    仲淹来守是邦,始构堂而奠焉,乃复为其后者四家,以奉祠事。又从而歌曰:“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注】①严先生:即严子陵,名光,曾与刘秀同学。刘秀即位后,他改名隐居。②光武:即刘秀。③握《赤符》:指儒生疆华向刘秀奉上《赤伏符》,刘秀以为是天降样瑞的征兆而即帝位。④臣妾亿兆:统治天下成千上万的民众。⑤泥涂轩冕:把轩冕看得像泥巴一样。⑥泱泱:水深广无边的样子。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
    A、则有去怀乡            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B、异二者之为            王命急宣 C、感极悲者矣            始构堂奠焉 D、斯人,吾谁与归?        先生,不能成光武之大
    (2)、下列对甲文的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第一自然段写阴雨连绵不断,风大浪高,舟船覆灭的景象,描绘了阴冷的洞庭风雨图。 B、第二自然段格调由低沉转为高亢,写晴日白天和夜晚所见,动静结合,描绘美好景象。 C、文末假托古圣立言,发出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豪情,卒章显志。 D、文章语言有诗的美感,骈散结合,写景多用散句,音韵和谐,朗朗上口。
    (3)、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②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4)、岳阳楼是名楼,古往今来,无数文人登临览胜,书写人生百味。范仲淹列举了的“迁客骚人”和“古仁人”不同的“人生之味”,请结合具体的内容分析他们是如何看待人生境遇的。
    (5)、甲文结尾,范仲淹发出了“微斯人,吾谁与归?”的感慨。结合乙文中严先生的人品才学,他是否称得上范仲淹追随的“斯人”?为什么?
  • 7、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行路难(其一)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这是《行路难》组诗的第一首,主要抒发诗人怀才不遇后的无聊之情。 B、本诗为乐府古题诗,形式上以七言为主,杂以三言,有鲜明的节奏。 C、本诗具有强烈的抒情色彩,感情复杂变化,可谓一波三折、荡气回肠。 D、本诗将事典与语典交替运用,语言凝练含蓄,生动典雅,又表意丰富。
    (2)、杜甫曾评价李白“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结合诗句,从修辞角度分析诗人是如何做到“惊天地”“泣鬼神”的。
  • 8、现代文阅读Ⅱ;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棉花里的父亲

    章中林

    ①回家的时候,大门紧锁着,只有那条癞皮狗还在门前吐着舌头。我左右喊了几声,没有人应声,这人都去哪儿了呢?他们应该知道我回来呀。突然看到场院里如雪的棉花,是捡棉花去了?赶到大叔家一问,他说父亲去前山捡棉花去了。

    ②我放下行李,奔向棉花地。正午的太阳火辣辣的,晒在身上毛毛刺刺的,像是有虫子在爬,十分不自在,还没走几步就汗流浃背了。空旷的田野里没有风,也没有一个人影。是啊,这样的毒日,谁不愿意窝在家里,躺在电扇下面?可是,父亲呢?不知说过多少回:棉花少种点,有事情做就行。可是他却非要种上十亩棉花,还说,自己动得,不要我们负担。但是你也不要这样拼命嘛。

    ③我艰难地钻进棉花地,看到父亲正弓着背捡棉花,他腰间系着蛇皮袋,鼓鼓囊囊的,每移动一步都显得吃力。两只手却不闲着,熟练地抓住盛开的棉花塞进袋里。父亲看着走近的我笑着,打着招呼。黢黑的脸上深深的皱纹颤抖着,白发凌乱地贴在额前;衣服就像从水里捞上来的一样,还结出了盐花。阳光下,父亲的背影溅起凄惨的白光,坚硬而嶙峋。一种说不出来的酸楚涌上我的心头。父亲的一生都是在这片洁白的棉花中佝偻着前行的。一天天,一年年,他就像一个倔强的牧民看护着自己的羊群,就像一个固执的渔民守望着自己的鱼塘,不眠不休,不离不弃。父亲啊,父亲!

    ④棉花是父亲的花朵,是父亲的攒钱罐。凝望似要融入棉花丛中的父亲,我一时恍惚,仿若穿越时光的隧道,回到过去——父亲用自己最虔诚的跪拜来侍弄棉花——育秧,移苗,间苗,施肥,打药,锄草,每一个环节他都一丝不苟,就像培育襁褓中的婴儿。那些岁月里,父亲就是这样用自己坚定的脚步、羸弱的肩膀种下繁多的棉花,背起一家丰满的希望:我们的学费、过年的新衣、喷香的猪肉、久违的微笑。

    ⑤现在,我们都已经成家,他也应该停下奔跑的脚步,和我们一起分享这棉花一样舒适而温暖的生活。可是,山一样的父亲依然像一头倔强的老牛一样默默守护着,坚持着。父亲啊,父亲!

    ⑥一点多钟我们才回到家。父亲草草地扒了几口饭,就又坐到簸箕前剥起了棉花。脱了壳的棉花,雪白蓬松。父亲先是轻取下黏附其上的枯叶,后用力将若干棉籽拔出,让籽与棉分离。一取一拔,利落娴熟。

    ⑦也许是太疲劳了,还没一会儿,父亲就头枕着棉花,一动不动地睡着了。他睡得是那么酣畅,睡得是那么沉静。他侧着身子,躺在灰色的棉花壳上,头枕着雪白的棉花,头上银白的头发根根扎眼;一张脸就像皱缩的核桃沟壑纵横;青筋暴突的手就像枯树枝,上面是道道血口。看着日渐苍老的父亲,我真想摸一摸他粗糙的手,抚一抚他的白发,对着他的耳朵说说心里话,可是,他睡得那么沉,那么香,我怕惊扰了他的清梦。

    ⑧静静地睡着的父亲,脸上露出淡淡笑意,粲然如盛开的棉花。他是看到了桃红李白的绚丽,还是闻到了油菜芝麻的浓香?是尝到了大米麦子的绵软,还是感到了蚕茧棉花的和暖呢?我不知道,但是我知道,父亲一定惦记着他的春种秋收,他的夏播冬藏,不然,他的笑里怎么会飘来丝丝的甜呢?

    ⑨也许怕打扰了父亲,风顽皮地小跑来;也许怕惊醒了父亲,太阳躲进了云里。在这里,除了父亲均匀而舒畅的呼吸在轻轻地流淌,再也听不到一点声响。

    ⑩这个世界仿佛成了一种永恒——因为有一朵厚实、热烈的棉花在我的心里霍然盛开。

    (选自《思维与智慧》,有删改)

    (1)、文题为“棉花里的父亲”,请围绕文题梳理文章情节和人物描写角度,填写下面的表格。

    主要情节

    对应文段

    描写角度

    第③段

    肖像描写、动作描写

    返家剥棉花

    第⑥段

    枕棉花入眠

    肖像描写、动作描写

    (2)、请从修辞角度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3)、第④段运用了哪种叙述顺序?作用是什么?
    (4)、请联系文章内容,说说“棉花”在文中有哪些作用。
  • 9、现代文阅读I;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近日,玉林“十字街”城事文化艺术节开幕。在“鬱(yù)见纸境”剪纸艺术展馆内,玉州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玉林剪纸代表性传承人陈海英展示了她的剪纸作品。她的作品栩翔如生,充满创意和美感。“95后”小玉是“鬱见纸境”剪纸艺术展的策展人,他告诉记者,希望通过“非遗+创新”的方式,让文化遗产“活”起来、“潮”起来,让更多的年轻人领略传统文化之美。

    此外,玉林以City walk城市漫游为概念,联动奶茶店、老字号门店发布了“漫步·玉林”打卡任务和旅游线路地图。这种新颖的营销方式不仅吸引了市民的关注,也促进了消费和经济的发展。在这次艺术节上,咖啡与牛巴的搭配成为亮点。这种创新的饮食方式不仅展现了玉林本地特色,而且融入了更“潮”的饮食理念,满足了市民的口味需求。

    据统计,这次艺术节吸引了数万人次前来参观和体验。其中,“鬱见纸境”剪纸艺术展馆吸引了超过5000名市民前来参观和学习剪纸技艺。“漫步·玉林”打卡任务和旅游线路地图也带动了场域消费,为商家带来了可观的收益。总的来说,玉林“十字街”城事文化艺术节非常成功,它通过创意艺术、非遗展示和城市文化相结合的方式,展现了国潮元素的魅力,也推动了城市经济的发展和文化传承。

    (摘编自2023年9月22日中国新闻网报道)

    【材料二】

    “国潮”将中国文化符号与文化产业等结合在一起,是一种消费和时尚潮流,也是一种文化现象。“国潮风”强势崛起,“华流”成为顶流,“国潮”的崛起既有民族自信和中国情怀的驱动,也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支持与宣传。

    药食同源、科技美业、智能家居、消费AI,新的“国潮”产品层出不穷。这些产品既承接传统,又面向未来,以科技助力中国品牌崛起。《2022非物质文化遗产消费创新报告》显示,2022年,某购物平台非遗店铺有32853家,较2020年增长9.5%;非遗商品交易额较2020年增长11.6%;非遗商品消费者规模达亿级。《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2023)》显示,截至2022年12月,短视频用户规模达10.12亿,在整体网民中的占比为94.8%。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教授杨乘虎表示:“从2019年开始,短视频有了特别明显的转型,内容上体现出鲜明的文化赋能的特点,比如刺绣、剪纸、印染、竹编等非遗,借助短视频平台变成了网络传播非遗文化的热词和热点。”

    [摘编自2023年6月12日《人民日报(海外版)》报道]

    【材料三】

    2023年某APP“国潮品牌消费者年龄分布”统计图

    (1)、下列说法中,与材料一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   )
    A、剪纸展馆的策展人希望通过“非遗+传承”的方式,让文化遗产“活”起来、“潮”起来。 B、以City walk城市漫游为概念的营销方式吸引了市民的关注,也促进了消费和经济的发展。 C、联名合作的创新饮食方式不仅展示了玉林当地特色,也融入了更潮的饮食理念,很受欢迎。 D、玉林“十字街”城事文化艺术节成功举办的方式是创意艺术、非遗展示和城市文化相结合。
    (2)、对材料一、材料二使用的说明方法,判断有误一项是(   )
    A、其中,“鬱见纸境”剪纸艺术展馆吸引了超过5000名市民前来参观和学习剪纸技艺。(列数字) B、“国潮”将中国文化符号与文化产业等结合在一起,是一种消费和时尚潮流,也是一种文化现象。(作诠释) C、某购物平台非遗店铺有32853家,较2020年增长9.5%;非遗商品交易额较2020年增长11.6%。(举例子) D、比如刺绣、剪纸、印染、竹编等非遗,借助短视频平台变成了网络传播非遗文化的热词和热点。(举例子)
    (3)、小语阅读以上材料,又参考材料三的数据,提出五条关于开发“国潮”产品的建议,请你帮他补充完整。

    “国潮”产品开发建议

    一、“国潮”产品开发,应该注重创新。

    二、“国潮”产品的开发,①

    三、“国潮”产品的开发,需要科技助力。

    四、“国潮”产品的开发,②

    五、“国潮”产品的开发,③

  • 10、 根据下表提供的信息,整理诗文,按要求填写与“酒”“花”“树”等物象相关的内容,从小物象中窥人生真意。

    主题

    文学常识与名句

    出处

    一酒一人生

    诗人①(人名)游山西村,做客饮酒,写下“② , 丰年留客足鸡豚”,让我们感受到农民的热情好客。

    《游山西村》

    欧阳修登临醉翁亭,写下“③ , ④”,让我们体会到作者意趣不在美酒而在山水的游宴之乐。

    《醉翁亭记》

    一花一世界

    陶渊明归隐田园,与菊结缘,“⑤ , ⑥”体现出他悠然自得、超脱尘世的心态。

    《饮酒》(其五)

    李商隐推陈出斯,“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连用两个“难”字,写出春风不再、百花凋零的景象,道尽相思之苦。

    ⑦《

    一树菩提

    在失意时,我们可吟诵刘禹锡富含哲理的诗句“⑧ , ⑨”来激励自己即使面对困境,也要保持积极的心态。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在春光里,绿树丛生,池水涨起,我们常吟诵秦观的词句“树绕村庄,⑩”表达徜徉田园的喜悦

    之情。

    《行香子》

  • 11、千年古州,山水玉林。这里自然与人文相融,美食与美景共享。某班正在制作短视频《美在玉林》,以下是部分解说词,请你阅读后完成下面小题。

    (一)古州历史

    《重修郁林州城记》记载:“郁林为州,由岭以南亦一都会。南连雷化,至于琼管;西接廉饮,达于横山。”可见,自古玉林就是重要的交通枢纽,水路回,往来的商船络绎不绝。众多的水运陆运交通线使玉林人烟日盛,市肆繁华,车水马龙,成为这片广mào的土地上当之无愧的“都会”。

    (二)人文荟萃

    玉林素有“岭南美玉,胜景如林”之美称。谢鲁山庄就是“胜景”的代表,人称“岭南第一庄”。这座山庄无论从总体布局就是花木栽植都自出心裁 , 意蕴深远。山庄以“一至九”的数字设景,十二座游门意指十二时辰。步入园内,花木摇曳 , 长廊曲折,石山重叠,池水环绕,房屋错落有致,园林风雅与山林野趣浑然天成。真可谓:“____,____。”

    (三)烟火美食

    “肉蛋落地跳三跳,牛巴甘香味道妙。竹板一响云吞来,还有茶泡天下游。”这首打油诗形象生动地道出玉林人对本地风味食品的赞叹和自豪。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玉林人适应当地环境气候、地方物产、人文风俗等,逐渐形成了富有特色的饮食习惯。肉蛋、牛巴、云吞、茶泡、白糤等名小吃成为玉林饮食特色的代表。

    (四)物阜民丰

    千百年来,玉林人在山河之间成就了物阜民丰的传奇,“物”保证了玉林人的安居乐业,富足祥和。而在古诗文里,“物”更多是情感的载体,传情达意。古诗文作者常常借物象来表达自己的思考和感受。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回   ②广mào

    (2)、解说词中有不少成语,请写出三个。
    (3)、结合语境,解释解说词中画波浪线的词语。

    ①自出心裁

    ②摇曳

    (4)、从下列句子中选出两个,组成一副对联,填于解说词中横线处使解说词内容连贯、完整。

    ①四周花色半周池    ②仰步东岳寻胜迹    ③三峡活水凭鱼跃

    ④俯临岱宗见奇观    ⑤九江高云任鸟翔    ⑥三面高墙一面水

    上联:

    下联:

    (5)、下列从以上解说词中选出来的句子,属于病句的一项是( )
    A、众多的水运陆运交通线使玉林人烟日盛,市肆繁华,车水马龙。 B、这座山庄无论总体布局就是花木栽植都自出心裁,意蕴深远。 C、这首打油诗形象生动地道出玉林人对本地风味食品的赞叹和自豪。 D、肉蛋、牛巴、云吞、茶泡、白糤等名小吃成为玉林饮食特色的代表。
  • 12、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没有人喜欢谎言,人们欣赏真实;没有人喜欢虚伪,人们欣赏坦城;没有人喜欢卑劣,人们欣赏高尚;没有人喜欢怯懦,人们欣赏勇敢;没有人喜欢逃避,人们欣赏担当……人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欣赏,包括我们自己对自己的欣赏。

    请以“欣赏的我”或“欣赏的我们”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⑴补写题目,然后把题目写到答题卡指定位置。⑵文体不限,除诗歌外。⑶不抄袭,不套作,不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不少于600字。

  • 13、 学校九(1)班举行以“君子自强不息”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活动。
    (1)、【内涵我诠释】请你在横线上概括下面诗句所揭示的“自强不息”的内涵。

    示例:志向坚定,奋斗不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龟虽寿)》)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郑燮《竹石》)

    (2)、【活动我策划】九(1)班开展“君子自强不息”演讲比赛,请你完善活动环节。

    推选主持人→推选评委→安排演讲顺序→①→评出奖项→②

    (3)、【卡片我填写】九(1)班一位同学制作“君子自强不息”名著阅读卡片,有几个信息需要你帮填写

    “君子自强不息”名著阅读卡片

    作者

    篇目(或内容、情感、人物)

    艾青

    《我爱这土地》表达对土地的热爱,对苦难的揭示;《①》表达对抚养他的保姆深深的挚爱和怀念;《②》借歌颂太阳,表达驱逐黑暗、争取光明的美好愿望;《③》通过镜像反观人生。

    施耐庵

    《水浒传》中从最初占据水泊梁山到梁山好汉聚齐一百零八位,直至被朝廷招安,梁山寨主先后共有三位④、⑤、⑥(人名)。

  • 14、文言文阅读

    《岳阳楼记》和《欧阳修传》(片段)

    【甲】

    ①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②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 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③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⑤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乙】

    初,范仲淹之贬饶州也,修与尹洙、余靖皆以直仲淹见逐 , 目之曰“党人”。自是,朋党之论起,修乃为《朋党论》以进。其略曰:“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以同利为朋,此自然之理也。臣谓小人无朋,惟君子则有之。小人所好者利禄,所贪者财货,当其同利之时,暂相党引以为朋者,伪也。及其见利而争先,或利尽而反相贼害,虽兄弟亲戚,不能相保,故曰小人无朋。君子则不然,所守者道义,所行者忠信,所惜者名节。以之修身 , 则同道而相益,以之事国,则同心而共济,终始如一,故曰:惟君子则有朋。纣有臣亿万,惟亿万心,可谓无朋矣,而纣用以亡。武王有臣三千,惟一心,可谓大朋矣,而周用以兴。盖君子之朋,虽多而不厌故也。故为君但当退小人之伪朋,用君子之真朋,则天下治矣。”

    【注解】①直:伸雪、伸冤;②逐:斥退;③目:看。

    (1)、下列对《岳阳楼记》内容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一句,凝练地概括出滕子京的政绩,引出重修岳阳楼。 B、“衔远山,吞长江”中的“衔”和“吞”,形象地写出了洞庭湖浩瀚磅礴的非凡气势。 C、第③④段采用对比手法描写洞庭景色,一阴一晴,表明了作者由悲到喜情感变化。 D、第⑤段抒情和议论交融,表达了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实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日星隐(照耀) B、而或长烟空(全) C、岸芷兰(小洲) D、以之国(治理,效力)
    (3)、请写出下列表格中句子加横线字的通假字和意义。

    句子

    通假字

    意义

    百废

    予作文以记之

    (4)、将【甲】【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②以之修身。

    (5)、习总书记曾说:“我将无我,不负人民”,你能想到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哪两句话?请结合文本谈谈你对范仲淹的认识或评价?
    (6)、按照【乙】文欧阳修《朋党论》的观点,你认为范仲淹与欧阳修是不是“朋党”?联系《岳阳楼记》和《醉翁亭记》,简述理由。
  • 15、诗歌鉴赏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下列对诗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这首诗是作者写给白居易的回赠之作,曲折地表达了诗人遭受政敌打击,长期远贬异地的愤慨不平的心情。 B、首联中的词语“凄凉地”“弃置身”,暗含诗人长期谪居的痛苦和抑制已久的愤激心情。 C、颔联借用“闻笛赋”和“烂柯人”两个典故,抒发了诗人怀念友人之情和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叹。 D、颈联用“沉舟”和“病树”自比,诗人借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蕴含哲理,表现了诗人对仕宦升沉、世事变迁的无奈、惆怅与叹息。
  • 16、阅读理解

    我的世界下雪了

    (迟子建)

    ①我之所以热爱回故乡,就是由于在这里,我的眼睛、心灵与双足都有理想的漫步之处。

    ②从我的居室到达我所描述的风景点,只需三五分钟。我通常选择黄昏的时候去漫步。去时由北向南,或走堤坝,或沿河岸。假设在堤坝上行走,就会遇见赶着羊群归家的老汉。那些羊在堤坝的慢坡上边走边啃噬青草,仍是不忍归栏的样子。还常看见一个放鸭归来的老婆婆。她那一群黑鸭子是由两只大白鹅领路的。大白鹅高昂着脖子,很骄傲地走在最前面,而那众多的黑鸭子,则低眉顺眼地跟在后面。比之堤坝,我更喜欢沿着河岸散步,我喜欢河水中那漫卷的夕照。夕阳最美的落脚点,进了水中的夕阳比夕阳本身还要辉煌。

    ③在书房写作累了,只需抬眼一望,山峦就映入眼帘了。都说青山悦目,其实沉积了冬雪的白山也是悦目的。当然,从窗口还可以尽情地观察飞来飞去的云。刚才看着还是铅灰的一团浓云,它飘着飘着,就分裂成几片船形的云了,而且色彩也变得莹白了。

    ④无论冬夏,假设月色撩人,我会关掉卧室的灯,将窗帘拉开,躺在床上赏月。月光透过窗棂漫进屋子,将床照得泛出暖融融的白光,沐浴着月光的我就有在云中漫步的曼妙的感觉。在刚刚过去的中秋节里,我就是躺在床上赏月的。那天浓云密布,白天的时候,先是落了一些冷冷的雨,午后开头,初冬的第一场小雪悄然降临了。看着雪花如蝴蝶一样在空中飞舞,我以为晚上的月亮确定是不得见了。然而到了七时许,月亮猛然在东方的云层中露出几道亮光。八点多,云层薄了,在云中滚来滚去的月亮会在刹那间一露真容。九点多,由西南而飞向东北方向的浩瀚云层越过银河,绝大片面消散了踪影,月亮完满地现身了。午夜时分,云彩全然不见了,走到中天的明月就像掉入了一池湖水中,那天空竟比白日的晴空看上去还要碧蓝。这样一轮体验了风雨和霜雪的中秋月,实在是难得一遇。看过了这样一轮月亮,那个夜晚的梦中就都是光明了。

    ⑤我还记得2002年正月初二的那一天,我和爱人应邀到城西的弟弟家去吃饭,我们没有乘车从城里走,而是上了堤坝,围着小城步行而去。那天下着雪,落雪的天气通常是比较温暖的,好像雪花用它柔弱的身体抵御了寒流。堤坝上一个行人都没有,只有我们俩,手挽着手,踏着雪无言地走着。山峦在雪中看上去模模糊糊的,而堤坝下的河流,也已隐遁了踪迹,被厚厚的冰雪覆盖了。河岸的柳树和青杨,在飞雪中看上去影影绰绰的,天与地显得是如此的苍茫,又如此的亲切。走着走着,我忽然落下了眼泪,明明知道过年落泪是不吉利的,可我不能自持,那种无与伦比的美好滋生了我的伤感心绪。三个月后,爱人别我而去,那年的冬天再回到故乡时,走在白雪茫茫的堤坝上的,就只是我一人了。那时我恍然明白,那天我为何会流泪,由于天与地都在示意我,那美好的情感将别你而去,你将被这亘古的苍凉永远环围着!

    ⑥所幸青山和流水仍在,河柳与青杨仍在,明月也仍在,我的目光和心灵都有可栖息的地方 , 我的笔也有最动情的触点。所以我仍然喜欢在黄昏时散步,喜欢看水中的落日,喜欢看风中的落叶,喜欢看雪中的山峦。我不惧怕苍老,由于我容许青丝变成白发的时候,月光会与我的发丝相融为一体。让月光分不清它是月光呢还是白发;让我分不清生长在我头上的,是白发呢还是月光。

    ⑦几天前的一个夜晚,我做了一个有关大雪的梦。我自身来到了一个白雪纷飞的地方,到处是房屋,但道路上一个行人也看不见。有的只是空中漫卷的雪花。雪花拍打我的脸,那么的清爽,那么的滋润,那么的亲切。梦醒之时,窗外正是沉沉暗夜,我回忆起一年之中,不管什么季节,我都要做关于雪花的梦,哪怕窗外是一派鸟语花香。看来环围着我的,注定是一个清凉而又哀伤、浪漫而又寒冷的世界。我心有所动,迫切地想在白纸上写下一行字。我伸手去开床头的灯,没有打亮它,想必夜晚时停电了;我便开启手机,借着它微弱的光亮,抓过一支笔,在一张打字纸上把那句最能表达我思想和情感的话写了出来,然后又回到床上,续我的梦。

    ⑧那句话是:我的世界下雪了。

    ⑨是的,我的世界下雪了。

    (1)、通读选文,补写生活片段或心绪感受。

    生活片段

    河岸漫步

    床上观月

    梦中见雪

    心绪感受

    欢喜、陶醉

    欣喜、惬意

    美好、伤感

    (2)、请说说文中第④段画波浪线的句子营造了一个怎样的意境?
    (3)、揣摩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根据括号内的提示回答问题。

    ①大白鹅高昂着脖子,很骄傲地走在最前面,而那众多黑鸭子,则低眉顺眼地跟在后面。(从修辞手法角度赏析句子的表达效果)

    ②我的目光和心灵都有可栖息的地方。(与第①段画横线的句子在情感表达上有何不同)

    (4)、有人认为在这篇作品中“雪”是阴冷的,也有人认为“雪”还是温暖、明亮的,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的理解。
  • 17、阅读理解

    读书(齐夫)

    ①周恩来早年曾题对联自勉:“与有肝胆人共事,从无字句处读书。”他告诫自己也劝诫人们:交友要有选择,要选良友、诤友;读书要注重实践,会读有字书,也会读无字书。

    ②书分有字书与无字书。有字书是人类文明的重要载体,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无字书是鲜活生动的社会实践,是丰富多彩的人生经历……会读书的人,读有字书,也读无字书,既从书籍中学到知识,也向他人、向社会、向实践学习。古往今来,那些事业成功者绝大多数都既善于读有字书,又善于读无字书。然而,现实中常有人只重视读有字书而不善于读无字书,不能经世致用,容易纸上谈兵,脱离实际。只会读有字书而不会读无字书,就好比单腿走路,所行不速,更行不远。因此,要善读无字之书。

    ③会交友,是读无字书的一个方面。“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良友既可带来学识见地上的进步,也可使视野胸襟开阔。朋友间相互促进,切磋琢磨,能得到书本上读不到的知识。如古代的管鲍之交、高山流水、桃园结义等,都歌颂了友谊的珍贵。现代的鲁迅与瞿秋白,陈寅恪与王国维,冰心与巴金等,也是惺惺相惜,情同手足,获得了友谊和事业上的双赢。

    ④善游历,是读无字书的一个方面。如果只知读书,不懂开眼看世界,就是读死书。读死书,不易消化,更难吸收。李白在《嘲鲁儒》诗中写道“鲁叟谈五经,白发死章句。问以经济策,茫如坠烟雾”,其中的鲁叟就是读死书之人。走遍天下,广接地气,亲自参与实践,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把有字书与无字书结合起来,这书就算读活了。王阳明也是读书人,可他年轻时就遍走四方,留心地势地貌,了解民风民情,后来屡立战功,所向披靡。

    ⑤多经事,是读无字书的一个方面。刀在石上磨,人在事上练。王阳明曾说过:“人须在事上磨炼做功夫,乃有益。若只好静,遇事便乱,终无长进。”不经一事,不长一智。一个人经历的事情多了,也就成熟了,就会遇事不慌,做事有道,成事有方。

    ⑥入社会,是读无字书的一个方面。社会是一所没有围墙的大学,也是一部无字大书。读书人只有主动从象牙塔里走出来,拥抱生活、认识社会,才能成为社会的主角而不是看客,顺势而为而不是被其裹挟。毛泽东有句名言“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他每到一处,必进行社会调查,开座谈会,了解各方面情况。这其实是阅读社会这本更大更厚的无字之书,把有字书和无字书融会贯通,以便作出正确决策。

    ⑦如此,读有字书时学到的知识,要通过无字书来实践、检验;读无字书时遇到的困惑,要通过有字书解惑、升华。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经万般事,驶万年船。人生当如此。

    (1)、下列对选文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①段引用周恩来的自勉对联,意在引出既要会读有字书,又要会读无字书的观点。 B、第②段把事业成功者和不善读无字书者作对比,突出了前者比后者更善于读有字书。 C、第③段列举鲁迅与瞿秋白、冰心与巴金等事例,论证了会交友是读无字书的一个方面。 D、第⑥段运用比喻论证、举例论证等多种方法,论证了入社会是读无字书的一个方面。
    (2)、下列对选文的中心论点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读书要读有字的书 B、读书要善读无字之书 C、读书要会读有字书,也会读无字书  D、 读书要读万卷书,才能行万里路
    (3)、小阳所在学校将到外地与某中学联合开展“走进田间”劳动教育实践活动。他担心参加活动影响学习,不愿意参加。假如你是他的好朋友,请结合选文内容,劝他参加此次活动。
  • 18、 根据下表提示的信息填写诗文名句。

    作者

    题目

    批注

    诗文名句

    李白

    《行路难(其一)》

    用典表达了诗人期望得到明主赏识重用。

    苏轼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学会坦然面对挫折和

    不幸,积极乐观向上。

    杜甫

    《月夜忆舍弟》

    从视觉角度写秋夜,

    抒写浓浓的思乡之情。

    韩愈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运用对比,表现君心

    难测、获罪之快

    许浑

    《咸阳城东楼》

    通过云日雨风这些景物描写,营造苍凉的氛围。

  • 19、语段阅读

    (一)论教养(片段)

    谈论“风度”的书籍很多。在社会交往中,比如出门做客或者在家接待客人,在剧场,在工作场合,人究竟该如何自持?如何举止有度?怎么样对待老人和孩子?怎么样谈吐才算得体,不致使对方听了感到难堪?怎么样打扮才算合适,不致让周围的人们侧目而视?对于诸如此类的问题,这些书大都有详尽的论述。遗憾的是,人们却很少从这些书中汲取有益的见解。之所以出现这种状况,我认为原因在于这些讲解优雅风度的著作有个缺陷 , 就是很少解释人们为什么需要优雅风度,其必要性究竟何在。有些人有一种cuò jué,似乎优雅风度就是矫揉造作,是出于无聊,是附庸风雅,是毫无意义的扭捏作态。

    (二)故乡(片段)

    我躺着,听船底潺潺的水声,知道我在走我的路。我想:我竟与闰土隔绝到这地步了,但我们的后辈还是一气,宏儿不是正在想念水生么。我希望他们不再像我,又大家隔膜起来……然而我又不愿意他们因为要一气 , 都如我的辛苦展转而生活,也不愿意他们都如闰土的辛苦麻木而生活,也不愿意都如别人的辛苦而生活。他们应该有新的生活,为我们所未经生活过的。

    (三)创造宣言(片段)

    教育者不是造神,不是造石像,不是造爱人。他们所要创造的是真善美的活人。真善美的活人是我们的神,是我们的石像,是我们的爱人。教师的成功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人。先生之最大的快乐,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学生。说得正确些,先生创造学生,学生也创造先生,学生先生合作而创造出值得彼此崇拜之活人。倘若创造出丑恶的活人,不但是所塑之像失败,亦是合作塑像者之失败。倘若活人之塑像是由于集体的创造,而不是个人的创造,那么这成功失败也是属于集体而不是仅仅属于个人。在一个集体当中,每一个活人之塑像,是这个人来一刀,那个人来一刀,有时是万刀齐发。倘使刀法不合于交响曲之节奏,那便处处是伤痕,而难以成为真善美之活塑像。在刀法之交响中,投入一丝一毫的杂声,都是中伤整个的和谐。

    (1)、阅读以上文段一,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①缺陷②cuò jué

    (2)、以上文段一种有几个成语,请写出两个四个字的成语:
    (3)、解释文段(二)中加点的词语。

    ①一气: ②恣睢:

    (4)、请将下列对联补写完整。

    上联:南宋天祥垂青史 下联:枫叶染红尘

    (5)、下列从以上几个文段中选出来的句子,属于病句的一项是( )
    A、这些书大都有详尽的论述。 B、有些人有一种错觉。 C、他们应该有新的生活。 D、是我们的爱人。
  • 20、 按要求作文。

    史铁生有了母亲的陪伴,感受到了人间的温暖;海伦·凯勒有了老师的陪伴,获得了知识的力量;莫顿·亨特有了父亲的陪伴,获得了战胜困难的勇气。在生命的历程里,那一个个让你难以忘怀的人或物,那一件件让你记忆犹新的事,都在点亮你成长的轨迹。

    请以“感谢你,伴我成长”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写一篇记叙文;②要写出真情实感;③卷面整洁,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不得抄袭套写。

上一页 45 46 47 48 49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