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阅读艾青诗歌《太阳》(节选)及其创作背景,运用不同的阅读策略,对它进行赏析。
太阳(节选)
从远古的墓茔
从黑暗的年代
从人类死亡之流的那边
震惊沉睡的山脉
若火轮飞旋于沙丘之上
太阳向我滚来……
它以难遮掩的光芒
使生命呼吸
使高树繁枝向它舞蹈使河流带着狂歌
奔向它去
当它来时,我听见
冬蛰的虫蛹转动于地下
群众在旷场上高声说话
城市从远方
用电力与钢铁召唤它…
(1)、策略一:品读诗歌意象这首诗的核心意象是 , 象征着。
(2)、策略二:提炼关键词在这首诗歌中,诗人通过对比意味的关键词丰富诗歌的内涵。请找出诗中有对比意味的关键词,并分析其作用?
(3)、策略三:知人论世创作背景:1937年春,诗人写下了《太阳》。当时的中国处于大变革中。社会的剧烈动荡把诗人的诗思引向了民族救亡的洪流中。这个时期艾青诗歌创作达到了一个高峰。
牛汉曾评价“在中国新诗发展的历史当中,艾青是个大形象。”请结合这一时期艾青的其他诗歌,联系诗人这一时期作品的内容及主题,谈谈其形象“大”在何处?
-
2、历代先贤的诗文犹如一盏盏明灯为我们带来精神的慰藉:苏轼在政治失意、兄弟别离时仍能写下“① , ②。”,给予普天下人豁达超然的美好祝愿:刘禹锡被贬二十多年,在“遭弃”境遇中仍坚信“③ , 病树前头万木春。”尽显不甘沉沦的豁达胸怀;范仲淹虽遭贬谪,却仍以“④ , ⑤。”自勉,表达先忧后乐的政治抱负;韩愈左迁,没有屈服,不辞衰老,不惜残年,“⑥ , ⑦。”忠君之心弥坚。还有李白在人生路途艰难时用“⑧ , 直挂云帆济沧海。”给予我们鼓舞,带来前进的动力。
-
3、中国诗歌学会倡议每年五月为“中国诗歌艾青月”,诗友们纷纷在线上写诗表达对艾青的思念。有同学在阅读《艾青诗选》后也写了一首诗歌。请你在朗读这首诗后,为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在空缺处填上恰当的汉字。
艾草来自远方/青春走向未来/微风①摇曳____(A. yè B.yì)着北方的小草/阳光照耀着深爱的土地/你的“大堰河”已经②矗____(A. zhù B.chù)立在我们心中/你的黄河母亲高昂起头颅/高贵而不可③____(xiè)渎/我心无旁④____(wù)地翻阅你的乐章/你的名字/激活新时代的光芒。
(1)、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①摇曳(A. yè B. yì) ②矗(A. zhù B. chù) 立
(2)、为注音处填写上正确的字:③(xiè) 渎 心无旁④(wù)
-
4、名著导读(1)、《红岩》的作者、都是重庆中美合作社集中营的幸存者,他们亲身经历了黎明前血与火的考验,目睹了许多革命烈士为革命牺牲的壮烈场面,根据这些经历,写出了革命回忆录《》,随后在这个基础上创作了长篇小说《红岩》。(2)、《红星照耀中国》是美国(身份)埃德加·斯诺创作的一部作品。(3)、选出下列名著内容表述有错误的一项( )A、《红岩》是一部描写革命英雄传奇事迹的小说,小说以大量的篇幅描写了革命者的狱中斗争,成功地塑造了以江姐、许云峰为代表的共产党人的英雄形象,他们的革命气节正是“红岩”精神的真实写照。 B、《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的一部散文集,是他回忆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不同生活经历的著作。其中《琐记》《藤野先生》《范爱农》三篇作品记叙了鲁迅远离故乡到南京、日本求学和回国后的一段经历。 C、吴承恩的《西游记》中观音菩萨领如来法旨,在去东土寻找取经人的路上,先后收服沙悟净、猪悟能、小白龙、孙悟空,为唐僧取经路上陆续收徒埋下伏笔。 D、老舍的《骆驼祥子》中的祥子将卖掉三匹骆驼后的三十块钱交给刘四爷保管,决定攒够钱再买一辆车,结果被刘四爷敲诈走了,这暗示了在黑暗的旧中国穷人没有活路。(4)、下列关于《红岩》内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由于甫志高的叛变,许云峰和李敬原接头时被特务盯上,紧要关头,许云峰主动迎了上去,保全了李敬原。 B、江姐为掩护华为不幸被捕,在狱中,敌人把竹签钉进了她的十指。面对毒刑,她傲然宣告:“共产党的意志是钢铁铸成的!” C、成岗被捕前,在家中写下《我的自白书》,并将扫帚挂到窗外的钉子上作为暗号,保护了组织。 D、龙光华为保护泉水英勇牺牲,全狱难友发动绝食,迫使敌人不得不同意他们的条件:在狱中为龙光华举行葬礼。(5)、翠园东晓语文社团开展了《红星照耀中国》整本书阅读活动,请你根据自己的阅读积累,完成小题。
[读摘录]
[猜人名]
突然出现了 一个清瘦的青年军官,他长着一脸黑色大胡子。他走上前来,用温和文雅的口气向我招呼:“哈,你想找什么人吗?”他是用英语讲的!
他是①
他是个面容瘦削、看上去很像林肯的人物,个子高出一般的中国人,背有些驼,一头浓密的黑发留得很长,双眼炯炯有神,…梁很高,颧骨突出
他是②
他打仗十年,负伤八次。他的每条腿、每条胳膊,他的胸11、肩膀、屁股都受过伤。有一颗子弹从他跟下穿过他的脑袋又从耳后穿出。
他是③
他是个大个子,像只老虎一样强壮有力。他们说:“他在长征路上背过许多受伤的部下行军。”他不计较个人财物———除了马匹。他喜欢马。
他是④
-
5、时代的火炬,不仅照亮那些站在历史中央的大人物,也温暖着每一位平凡又伟大的小人物。他们出现在我们的生命长河中,构成了生命中最珍贵记忆的基石。让我们跟着学习小组,追随点滴记忆吧!
簌簌衣巾落枣花
吴继红
①在河堤上漫步,风里传来甜腻腻的清香,这香气,不禁让我想起了老家的枣花。
②老家院里那棵枣树是20多年前父亲亲手栽下的。父亲是::匠,农闲时在四里八村做木活儿,由于孩子多,微薄的工钱勉强够一家久糊口。可他很知足,每天乐呵呵的,谁家有活儿都随叫随到,碰见家庭条件不如我们的,总是少要工钱。那时奶奶还在世,家里有六七个孩子,日子过得很艰难,哥哥姐姐很早就学帮着维持家里的生计。
③枣树旁边是水井。闲下来的时候,母亲蹲在枣树下洗衣服,奶奶在枣树下乘凉,父亲则坐在树下抽几袋烟。傍晚的风从枣树叶子间吹过来,特别是枣花开的时节,闻着清甜的枣花香,吃着母亲烙的饼、腌的菜,感觉岁月安静而美好。
④枣花开得迟。当很多花儿都争相开放时,枣树枝头还是光秃秃一片。小满前后,枣花才开始默默地绽放。枣花很小,淡淡的黄绿色,小米粒儿一样,不细看,还真发现不了。枣花虽小,但香气很浓郁。每到枣花盛开时节,无数的蜜蜂冲着花香而来,一天到晚在枝头“嗡嗡”地忙碌。白天,阳光照耀着绿色摇曳的枣树,嫩黄色的枣花在绿色的枣叶间闪着串串黄色的微光;有月的夜晚,枣花的香味借着夜风飘在我的心头,也飘进我的梦乡。
⑤枣花要落的时候,正是收麦的大忙时节。起风了,枣花从枝头落下,铺满厚厚一层。苏轼曾说“簌簌衣巾落枣花”,苏轼从树下经过的那个正午,一定也起了风,簌簌的枣花落在了苏轼的身上。记忆里,有一年的枣花也落得特别急,在我门忆里落了十几年,刻骨铭心。
⑥我念高一那年收麦前,奶奶一病不起,花光了家里最后一分钱。二伯的儿子从惠州打工回来,告诉父亲他在那边的厂里做会计,可以给我安排个活儿。那年我十六岁,算是“整劳力”了。哥嫂们虽然没说什么,可如果我继续念书,无疑是给这个家雪上加霜。
⑦我整天忐忑不安。终于,父亲把我叫到了枣树下。他坐在枣树下吸了半天烟,我看见他的手在装烟丝时一直在轻轻地颤抖。就在我被呛得开始咳嗽时,父亲终于说话了:“五妮啊,是爹没本事,让你受苦了:家里的事你甭管,书只要你想念,就念下去吧……”
⑧我本来预备了一肚子话,只等父亲劝我退学时拿来跟他据理力争,可没想到父亲却说了这样一句话。我所有的话都卡在了嗓子眼儿,只剩下大颗的泪珠和扑簌簌的枣花一起落到衣上、地上。父亲轻叹一声,摸了摸我的头,拂去我头发上的枣花,站起了身。枣花还在簌簌地落着,落着,落在我的头上、身上,也落在我的心上。
⑨随后的那些日子,父亲和哥哥们每天出去得更早,回来征更晚了,母亲精打细算,日子勉强撑了过来。三年后,我考上了大学。院子里的枣树又长大了许多,那时父亲已经60多岁,为了让有限的土地生出更多的钱供我念完大学,他把南坡那块地开辟出来种西瓜,每天没日没夜地守在地里;一到节假日,赶着家里的那辆骡车跑几十里地去城里卖瓜;枣树上结的枣子再也没舍得尝一颗,全都拿去卖掉……
⑩我大学毕业成了一名公务员,结婚有了孩子,也在城里按揭买了房。想着把父母亲接到城里享两天福,可他们却相继离开了人世,父亲栽下的那棵枣树永远留在了老家的院子里,老家从此只在梦里……
⑪“四月南风大麦黄,枣花未落桐叶长。青山朝别暮还见,嘶马出门思旧乡。”今夜,老家院子里,枣花是否又一次落满了地面?
小贴士:
回忆性散文是一种叙事抒情类的散文,作者经历过的、有记忆的、对自身有重大影响的事件,在一定的情境刺激下重现脑海,再将其按照时间与空间?变化,按照事件发展脉络或人物的行动轨迹叙述经历时与回忆时的情感状态,反思过往并传达其深层次的感悟。作者在创作时的情感状态可能是对过往的回想和怀念,回想美好的记忆以暂时忘记当下的烦恼,怀念重要的人以表达思念之情;也可能是反省,反省以往的过错,用文字向回忆对象表达忏悔。
研读角度
研读提示
研读内容
结构
⑴认真阅读文章,将思维导图补充完整。

①②语言
在散文中,作者往往会通过线索、写作顺序等展现自己的巧妙构思。
⑵本文是一篇回忆性散文。文章脉络清晰、有条理,作者是如何做到的?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手法:反复在散文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不仅能够强调突出内容、渲染情感氛围,还能增强文章的语言美、深化主题思想。
⑶“枣花”的花语是纯洁、美好,文中“枣花”这一物象被反复提及,有何作用?
风格:作品的语言风格是作家思想的体现,我们可以从遗词造句中体会作品的语言风格。
⑷有人评价吴继红的语言风格:朴实自然又蕴含生活温情。请以第⑦段为例,分析这一风格是如何体现的?
事件
回忆性散文一般选取典型事件.通过细节描写来传达自己的见解和感悟。
⑸生活中的一些寻常小事,往往能让我们窥见人性的光辉。在《红星照耀中国》中,也有一些事件或细节,让我们看到了不一样的伟人。请你选择任选一位,结合名著内容谈谈你的感悟。
(1)、认真阅读文章,将思维导图补充完整。
(2)、本文是一篇回忆性散文。文章脉络清晰、有条理,作者是如何做到的?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3)、“枣花”的花语是纯洁、美好,文中“枣花”这一物象被反复提及,有何作用?(4)、有人评价吴继红的语言风格:朴实自然又蕴含生活温情。请以第⑦段为例,分析这一风格是如何体现的?(5)、生活中的一些寻常小事,往往能让我们窥见人性的光辉。在《红星照耀中国》中,也有一些事件或细节,让我们看到了不一样的伟人。请你选择任选一位,结合名著内容谈谈你的感悟。 -
6、阅读下面的【甲】【乙】文段,完成小题。
【甲】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节选自郦道元《三峡》)
【乙】
江水又东,迳黄牛山,下有滩,名曰黄牛滩。南岸重岭叠起,最外高崖间有石,形如人负刀牵牛,人黑牛黄,成就①分明。既人迹所绝,莫得究焉。此岩既高,加以江湍纡回,虽途迳信宿② , 犹望见此物。故行者谣曰:“朝发黄牛,暮宿黄牛,三朝三暮,黄牛如故。”
(选自《水经注·江水》)
【注】①成就:轮廓。②信宿:两三日
(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自三峡七百里中 自非亭午夜分 B、绝巘多生怪柏 既人迹所绝 C、虽乘奔御风 虽途迳信宿 D、故渔者歌曰 三朝三暮,黄牛如故(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②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3)、【甲】文“朝发白帝,暮到江陵”,侧重写水的;【乙】“朝发黄牛,暮宿黄牛”,侧重写水的。这在写法上都属于描写。(4)、【甲】【乙】两文各抓住了景物怎样的特点?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
7、“家国情怀”活动结束时,一位同学想写一副对联抒发对这次活动的感受,但还没有组织好语言。请你运用对联知识,帮助他把下列词语组合成…副对联。
报国 心 鲲鹏 九万 振翅 少年 一片 里
上联: ,
下联:。
-
8、家国情怀是中国古诗文的永恒主题。(1)、李白的“① , 万里送行舟”(《渡荆门送别》)借写故乡水抒发思乡情; 崔颢的“② ? ③”(《黄鹤楼》)用长江上浩渺的烟波烘托愁思;“④ , 猎马带禽归”(《野望》)触发了诗人王绩的思家思归之情。“⑤ , 恨别鸟惊心”(《春望》),是杜甫移情花鸟、感时伤世;“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 ⑥”(《相见欢·春陵城上西楼》),朱敦儒借中原沦丧表达忧国忧民的济世情怀;“剧哉边海民,⑦”是曹植抒写对乱世海民的深切同情;曹操在《龟虽寿》中借“⑧ , ⑨”抒发老当益壮、统一中原的雄心壮志;“域民不以封疆之界,⑩ ,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阐述了孟子施行仁政的治国之道。家国情怀宛若川流不息的江河,滋润着每一代人的精神家园。(2)、自然山水,或清幽,或雄奇,或秀丽,均显造化之妙。深入具中,总能让人流连忘返。请根据提示,积累诗文佳句。
祖国山河山水之美
“① , 古来共谈”。(陶弘景《答谢中书书》)我们徜徉诗海,领略唐代浪漫主义诗人李白“② , 江入大荒流”壮阔的景象;登黄鹤楼,远眺“晴川历历汉阳树,③”(崔颢《黄鹤楼》)的江川美景;至塞上,感受“④ , 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的奇美壮观;见南山,体会“山气日夕佳,⑤”[陶渊明《饮酒》(其五)]的闲适恬淡。
四季风光动人情思
早春湖景,“儿处早莺争暖树,⑥”(白居易《钱塘湖春行》):夏日小院,“庭中有奇树,⑦”(《庭中有奇树》):秋日薄暮,“⑧ , 猎马带禽归”(王绩《野望》):寒冬时节,“⑨?松柏有本性”[刘桢《赠从弟》(其二)]。
贫富贵贱不改初心
《富贵不能淫》中表现大丈夫不因贫富贵贱、威逼利诱等外部条件而改变其本心的句子是: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⑩。
-
9、语段阅读
家国情怀,是一种对国家和人民的炽热深情【甲】是一种对国家富强、人民幸福(qiè)而不舍的追求。《出师表》中的“鞠躬尽(cuì) , 死而后已”,诉说着诸葛亮的忠肝义胆【乙】《岳阳楼记》中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体现着范仲淹的大任担当:____……这种以家国为己任的情怀,使中华民族历经磨难仍保持着顽强的生命力,始终以澎湃的热情不断奋勇前进。
(1)、根据拼音,填写汉字。(qiè)而不舍
鞠躬尽 (cuì)
(2)、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炽热(A. chì B. zhì)
澎湃(A. bài B. pài)
(3)、【甲】【乙】两处填入标点,恰当的一项是( )A、【甲】逗号 【乙】句号 B、【甲】逗号 【乙】分号 C、【甲】句号 【乙】句号 D、【甲】句号 【乙】分号(4)、从下列人物中任选一项,仿照划线句子,补写句子。
A.龚自珍 B.陆游 C.杜牧 D.木兰(5)、结合(图一)“家”字的图文解析和(图二)“国”字的图片资料,“沉究”国”的本义是。
图一

图二
(6)、在文段横线处填入下列内容,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甘愿为国深潜,无私无我,无怨无悔。____黄旭华把这篇文章寄给了母亲,老人看到儿媳的名字,尚未读完文章,已是泪流满面。
①1987年,《文汇月刊》发表报告文学《赫赫而无名的人生》,讲述了他为中国核潜艇事业隐姓埋名30年的事迹。
②1958年,时年34岁的黄旭华被秘密召集,成为“核潜艇总体设计组”最早的29人之一。
③此后,他的家人一直不知道他在哪里,更不知道他在做什么。
④文中虽然没有提到他的名字,但是写到了“他妻子李世英”。
A、①③②④ B、③②④① C、②③④① D、②③①④ -
10、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题目:我和▲有个亲密接触
植物生长在大地上,风吹雨淋无法搬动。深圳街头、家中窗台、校园一角,到处都可发现它们的身影。但你是否曾停下脚步,真正地观察过它们?它们的花朵,有的开朗明亮,有的安静低调,有的平平淡淡,有的鲜艳夺目……每一株都在用自己的方式绽放。花像一面镜子,能照出我们的喜怒哀乐。大诗人杜甫说:“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其实,不是花鸟变了,是我们的心让一切有了不同的意义。请记录一个你和它之间的故事吧。
写作要求:
⑴请在题目横线上补充一个你喜欢的花草或树木的名字;
⑵记录你和它之间的故事,写下你的领悟。
⑶文章要求五有:有我、有事、有景、有情、有亮点。
⑷文体:记叙文,不少于700字。
⑸书写工整漂亮,无涂改。
-
11、名著(1)、追梦人不仅在我们身边,更在我们读过的书中。小向同学在《西游记》中找到了以下资料,制成读书卡分享给大家,请你结合名著内容将读书卡填写完整。
《西游记》读书卡 作者①
作品摘抄
“小的们,替我折些枯松,编作筏子,取个竹竿作篙,收拾些果品之类,我将去也。”果独自登筏,尽力撑开,飘飘荡荡,径向大海波中,趁天风,来渡南赡部洲地界。
②道:“你那法师讲的是小乘教法,度不得亡者升天。我有大乘佛法三藏,可以度亡脱苦,寿身无坏。”
追梦历程
美猴王为了躲过轮回(长生不老),于是上灵台方寸山拜③为师,潜心修炼,最终学会一身本领。
唐僧为了普度众生,于是领旨前往西天求取真经,历经八十一难,最终成功。
追梦启示
④
(2)、为了沉浸式阅读《西游记》,小汇以唐僧的身份组建起,“西天取经小分队”微信群,邀请学习小组的同学各自以《西游记》中一个人物的身份加入群聊。下面是他们在群内的部分对话,请你帮助他们完成组群,补全讨论的内容。西天取经小分队⑷ 10月9日上午8:10
你邀请悟空、八戒、①加入了群聊

@所有人:取得真经之后,我们师徒四人修成正果。近日,为师总时时想起咱们取经路上的那些故事。

师父,西天取经后,你们都成了佛,只有我做了个“净坛使者”,好生没趣!

@八戒:你这呆子,别不识趣!你还记得在五庄观偷吃人参果的事吗?像你这样②(特点),佛祖给你个正经差事,你就知足吧!

@悟空:嘿,大师兄,你别尽说我,你可没少惹师父生气。

@八戒:想当年我③(情节),敢跟十万天兵天将对阵,被压在五行山下,幸得师父解救,一路上斩妖除魔,才修得这正果。

@悟空@八戒:阿弥陀佛!两位徒儿都已修得正果,却还是这般吵闹不停。你们师弟为何还是这般沉默寡言?

师父,徒儿在呢。两位师兄还是不要吵了。这一路走来,我们师徒四人降妖除魔,④、三调芭蕉扇、车迟国斗法……这些事都还历历在目呢。

徒儿说的极是!正是因为我们⑤ , 才取得真经,修得正果。
-
12、文学作品阅读
校园广播站将制作美文分享栏目,本期分享的就是此文,根据情境,完成以下任务。
____琦君
①中秋节前后,就是故乡的桂花季节。一提到桂花,那股子香味就仿佛闻到了。
②小时候无论什么花,我都不懂得欣赏。尽管父亲指指点点地告诉我,这是凌霄花,这是叮咚花,这是木碧花……我除了记些名称外,最喜欢的还是桂花。桂花树不像梅花那么有姿态,笨笨拙拙的 , 不开花时,只是满树茂密的叶子,开花季节也得仔细地从绿叶丛里找细花,不与繁花斗艳。可是桂花的香气真是迷人。迷人的原因是它不但可闻,还可以吃。“吃花”在诗人看来是多么俗气。但我宁可俗,就是爱桂花。桂花,真叫我魂牵梦萦。
③故乡在近海县,八月正是台风季节。母亲称之为“风水忌”(就是台风来的意思)。桂花一开放,母亲就开始担心了。“可别做风水啊!”她担心的第一是将收成的稻谷,第二就是将收成的桂花。桂花也像桃李梅果,也有收成呢。母亲每天都要在前后院子走一遭,嘴里念着:“只要不做风水,我可以收几大箩。送一斗给胡宅老爷爷,一斗给毛宅二婶婆,他们两家糕饼做得多。”原来桂花是糕饼的香料。桂花开得最茂盛的时候,不说香闻十里,至少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桂花成熟时,就应当“摇”,摇下来的桂花,朵朵完整新鲜,如任它开过谢落在泥土里,尤其是被风吹落,那就湿漉漉的,香味差太多了。“摇桂花”对于我是件大事,所以老是盯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嘛?”母亲说:“还早呢,没开足,摇不下来的。”可是母亲一看天空阴云密布,云脚长毛,就知道要“做风水”了,赶紧吩咐长工提前摇桂花。这下我可乐了,帮着在桂花树下铺荗席,帮着抱住桂花树使劲地摇,桂花纷纷落下来,落得我们满头满身,我就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母亲洗净双手,撮一撮桂花放在水晶盘中,送到佛堂供佛,父亲点上檀香,炉烟袅袅,两种香混合在一起,佛堂就像神仙世界。于是父亲诗兴发了,即使口占一绝:“细细香风淡淡烟,竞收桂子庆丰年。儿童解得摇花乐,花雨缤纷入梦甜。”诗虽不见得高明,但在我心目中,父亲确实是才高八斗,出口成诗呢。桂花摇落之后,全家动员,剪去小枝小叶,铺开在席子里,晒上好几天太阳,晒干了。放在铁罐子里,和在茶叶中泡茶,做桂花卤,过年时做糕饼。全年,整个村庄,都沉浸在桂花香中。
④念中学时到了杭州,杭州有一处名胜满觉垅,一座小小山坞,全是桂花,花开时那才是香闻十里。我们秋季远足,一定去满觉垅赏桂花。“赏花”是借口,主要的是饱餐“桂花栗子羹”。因为满觉垅除桂花以外,还有栗子。秋季栗子正成熟,软软的新剥栗子,和着西湖白莲藕粉一起煮,再撒上几朵桂花,那股子淡雅清香是无论如何没有字眼形容的。即使不撒桂花也一样清香,因为栗子长在桂花丛中,本身就带有桂花香。我们边走边摇,桂花飘落如雨,地上不见泥土,铺满桂花,踩在花上软绵绵的,心有不忍。这大概就是母亲说的“金沙铺地,西方极乐世界”吧。母亲一生辛劳,无怨无悔,就是因为她心中有一个金沙铺地的西方极乐世界。
⑤我回家时,总捧一大袋桂花回来给母亲。可是母亲常常说:“杭州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于是我也想起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和那阵阵的桂花雨。
注:琦君,当代女作家。浙江永嘉人,1949年赴台湾,旅居美国。
(1)、本期节目需要制作宣传海报,帮助小文同学一起完成海报宣传文案。(每空不超过10字)。
①中秋忆故乡桂花
②区分木樨与金桂
③母亲忧台风毁桂
④
⑤全家晒桂制美食
⑥
(2)、节目组计划在喜马拉雅上录制美文的朗诵音频,需要对录制文本进行朗诵设计,请你从重音和语气的角度,给下面的句子做朗读设计并说明理由。桂花纷纷落下来,落得我们满头满身,.我就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3)、节目组将邀请你作为班级代表进行阅读分享交流,请你就第②段画线句进行分享。(从.修辞的角度分享)。桂花树不像梅花那么有姿态,笨笨拙拙的,不开花时,只是满树茂密的叶子,开花季节也得仔细地从绿叶丛里找细花,不与繁花斗艳。
(4)、节目组为《桂花雨》设计了两个备选宣传标题,请选择你认为更合适的标题,并结合文章内容说明理由。文题一:故乡的桂花雨
文题二:摇出来的桂花雨
(5)、广播员小陈读到文中“母亲常常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一句,深有感触。这句话暗含“故乡事物最珍贵”的情感,她联想到一个人或一件事,写下了下面的句子。请你仿写一句,完成交流。示例:桂花让我想到了我的外婆,每年秋天她总会亲手做桂花糕,那甜而不腻的香气,至今仍萦绕在我的记忆里。我想,那不只是桂花的香,更是爱的味道。
-
13、第四小组开展“告别拖延,遇见更优秀的自己”活动,请你参与。
【材料一】

【材料二】
人们明确知道自己的任务和时间节点却迟迟不愿行动,在拖延的一小段时间里仿佛得到了一种逃避惩罚的快乐,却又有着必须面对现实的痛苦,从而导致在生活和学习中总是慢半拍。这样的心理状态就是“拖延心理”。拖延心理不但降低了我们的学习效率,还使得我们在无形中养成了做事拖拉的坏习惯。
同学们,你们有没有想过,为什么有些同学能够按时完成学习任务,他认为拖延有几大原因——
⒈因为害怕达不到完美的标准或者认为自己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所以轻易不敢开始,以至于变成拖延
⒉因为害怕未知的任务可能会得到负面的结果,所以迟迟不敢面对。
⒊在没有充分考虑自己能力和任务难度的前提下,随便答应别人的要求,或者因为性格随和、来者不拒,着手后发现任务没有那么容易完成。
⒋感觉没有动力。认为完成任务的收获不大,不值得付出,便抱着无所谓的态度。
【材料三】
①中学生如何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时间管理,可以试试“四象限法则”和“番茄学习法”。
②美国管理学家史蒂芬·柯维在他的《要事第一》书中提出时间管理的“四象限法则”,把事情按照“重要”和“紧急”两个维度进行划分,分为四个象限:重要且紧急、重要但不紧急、紧急但不重要、不紧急也不重要。
③四象限学习法则是让我们对任务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做预判,从而更合理地安排完成的顺序和时间,这种办法能够有效防止同学们的拖延症。
④德国心理学家埃米尔·克雷佩林有一项1小时内连续做加法运算的作业实验。通过作业曲线的规律发现:孩子的专注力只能保持在相对较小的单位时间内,每段作业时间15分钟,中间适当地休息。
⑤番茄学习法就要求我们将大任务看电影课外实践社团活动拆解成小任务,25分钟倒计时可以增加我不重要们的紧迫感,迫使我们更加专注于眼前的四象限学习法任务
(1)、请认真观察【材料一】图片,结合全文,为图中“逃跑鸵鸟”和“爱找刺激的猴子”的拖延找到原因及对策。表现
原因
对策
逃跑的鸵鸟
(1)
(2)
爱找刺激的猴子
(3)
(4)
(2)、请根据材料二概括拖延症的四个成因(每点用四个字概括)。 -
1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咏雪》)
【乙】
王充字仲任,会稽上虞①人也,其先自魏郡元城徙焉②。充少孤,乡里称孝。后到京师,受业太学,师事扶风③班彪④。好博览而不守章句。家贫无书,常游洛阳市肆,阅所卖书,一见辄能诵忆,日久,遂博通众流百家之言。
(节选自范晔《后汉书·王充传》)
(1)、解释下面加点字的意思。①与儿女讲论文义
②俄而雪骤
③充少孤
④好博览而不守章句
(2)、下列句子节奏划分有错误的一项是( )A、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B、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C、其先/自魏郡元城/徙焉 D、遂/博通/众流百家之言(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未若柳絮因风起。
②遂博通众流百家之言。
(4)、【甲】文中“兄女”的回答好在哪里?谢道韫和王充的成长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的成才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 -
15、文人的笔是有生命的,自然万物一经诗人的浸润,便有了情思,学校展示墙一些内容空缺,请你完善。
作者
题目
批注
诗文
马致远
《天净沙·秋思》
表达哀伤洋溢心间,情思悲凉,起画龙点睛的作用。
夕阳西下,①。
李白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诗人通过想象,赋予景物生命,借意象“②”传达对友人的思念。
③ , ④。
杜甫
《江南逢李龟年》
“落花”寓意甚多,既有个人生世之悲,也有对繁华时代落寞的感慨。
⑤ , ⑥。
岑参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意象“故园菊”,寄托着对饱经战争忧患的人民的同情和对和平的渴望。
⑦ , ⑧。
李益
《夜上受降城闻笛》
在万籁俱寂的夜里,夜风送来芦笛声,唤醒了征人的思乡情绪。
⑨ , ⑩。
-
16、学校绘画社开展了“把想象‘袋’给你————古诗手绘帆布袋”活动,请根据参考,完成设计卡。

备选古诗A.曹操《观沧海》
B.王湾《次北固山下》
C.李白《峨眉山月歌》
设计参考:
帆布袋设计卡背面诗句: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正面图画:一棵古老的树木静静地伫立着,树干上缠绕着干枯的藤蔓,仿佛在近说着岁月的沧桑,几只乌鸦栖息在树枝上,发出阵阵嘶哑的叫声。不远处,一座小巧的石桥横跨在潺潺流淌的溪水之上,桥边,错落有致地分布着几户人家,屋顶上升起袅袅炊烟。
帆布袋设计卡背面诗句:① , ②
正面图画:③
-
17、小林欣赏山川美景后,写下一段文字,来表达心中的感受,下面这段文字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当爬上山顶,发现自己是孤独的。
②如果问我是否后悔,我会肯定地回答,不后悔。
③山顶,除了梦想,也是荒芜的。
④可是,当我们努力向上的时候,我们的同伴越来越少。
⑤人生,如同爬山,我们有无数的同伴,为了同一个目标,同一个梦想。
⑥就像智者所言,自己不断地往上爬,追求着自己的梦想。
A、⑤⑥④①③② B、⑤①③⑥④② C、①③②⑤④⑥ D、③②⑤①⑥④ -
18、综合性活动
开学初,学校开展“亲近自然,热爱生活”的学习实践活动。但天公不作美,雨总是【甲】____(A翻来覆去 B淅淅沥沥)下个不停,让人惆怅不已。好不容易熬到周末,天气晴朗,小深高兴地【乙】____(A呼朋引伴 B手足无措)和同学去西湾公园游玩。他们徜徉在海边栈道,远远望见一群白鹭在天空飞翔,真是【丙】____(A各得其所 B喜出望外)。
小巩和同学去西湾公园游玩,回来后写了一段话。
傍晚时分的西湾公园,余晖洒落在海面,波光粼粼。静mì的海边栈道,有鸟儿将kē巢安在红树林丛中,风中带来些海的气息,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空气中酝niàng着。远处的海,蓝汪汪一片,似乎在zhù蓄着力量,等待着喷涌勃发。
(1)、看拼音写汉字:①kē巢②酝niàng③静mì④zhù蓄(2)、结合语境,从文中的括号内选择正确的成语(选项)分别填入[甲][乙][丙]处。 -
19、鲁迅留学日本,他的老师藤野先生给予他关怀与鼓励,这种影响在他的回忆中日渐深远,于是写下《藤野先生》;朱德出身贫苦,他的母亲勤劳慈爱,这种影响对他投身革命尤为重要,于是写下《回忆我的母亲》……在你的回忆中,有没有对你影响深刻的人物?请你写下与他(她)的回忆。
内容选择
文体选择
要求
通过典型事件,展现人物精神品格
回忆性散文
传记
①自拟题目,不少于500字;
②不得透露个人信息。
-
20、诗歌鉴赏
再游玄都观
刘禹锡
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
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
背景:上次游玄都观写赏花诗后,刘禹锡又被贬出京,14年后重被召回,写下本篇。种桃道士指打击当时革新运动的当权者。
(1)、开头两句借青苔遍地、 , 描绘了一幅的画面。(2)、结合诗歌内容,分析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